《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课件4
- 格式:ppt
- 大小:3.03 MB
- 文档页数:24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芙蓉区马坡岭小学卿红玉一、【教材简介】《想别人没有想到的》这篇课文内容比较简单。
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看谁骆驼画得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
从而教育学生要爱动脑筋,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这样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同时也形象生动地突现了本组教材“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的专题。
二、【学情介绍】本班大部分学生养成了从字、词、句三个方面进行预习的好习惯,并且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也能在字、词、句、段、篇等各方面对课文进行简单的质疑。
初步掌握了独立阅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基本上能抓住重点语句表达比较浅显的个人体会。
但大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主要原因是课外阅读量太少。
三、【设计理念】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3、以读引读: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在课外读一些历史故事。
四、【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课文内容。
(2)积累文中四字词语,理解体会画师说的那段话。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学、合作学习,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诵读品味,体会小徒弟为何会被画师称赞。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课文中加深体会,明白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所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
五、【教学重难点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
六、【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2)收集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3)制作课件PPT2.学生准备(1)按要求预习课文。
(2)收集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七、【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谈话导入1、同学们都喜欢听故事,对吗?这个单元里,我们学习了很多有趣的故事,知道了要怎样去看问题,怎样想问题,受到了很多启发。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设计想别人没想到的——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课单位:河南省新郑市外国语小学姓名:孙德举日期:2012年1月【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材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课标摘录】1、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2、初步学会默读。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和生活积累,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与他人交流读书感受。
【教材分析】《想别人没有想到的》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组第四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引人入胜,采用悬念的手法,讲的是一位画师考三个徒弟,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看谁画的骆驼多。
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
从而引导学生遇事要多动脑筋,想别人没想到的办法,这样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课文篇幅虽然短小,讲述的道理却很有现实意义,学生读后,能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同时也形象生动地凸显了本组教材“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的专题。
【学情分析】本班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从字、词、句三个方面进行预习的好习惯,并且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在阅读时围绕课文的主要内容,提出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初步掌握了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将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自主探究。
基本上能抓住重点语句,表达自己比较浅显的体会。
但大部分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
【设计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能让学生在学文后学会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
在教学中运用以读为本,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法。
12.《想别人没想到的》【设计者】新密市市直三小岳希娟【教材】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4课。
【课程标准】(学段目标中与本课相关的具体内容标准)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积累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断。
【内容分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一位画师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
大徒弟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的是许许多多骆驼的头,小徒弟虽然只画了两只骆驼,一只完整,一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但画面却营造出数不尽的骆驼的情境,让人拍案叫绝。
课文虽然篇幅短小,讲述的道理却很有现实意义,学生读后能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学情分析】《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一篇渗透着创新思维的略读课文,在教学中既要落实语文的工具性。
同时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维创新的价值引领;在尊重文本价值的同时,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导读中的主要问题,自主探究。
在探究过程中感悟语言,学会表达。
为了丰富阅读及提升文本认识。
补充相近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在默读中发挥想象,练习口语表达。
【学习重难点】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是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画师的话虽然只有一句,但这句话是全文的核心,要帮助学生认真领会。
【学习目标】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
【评价设计】1、针对目标1,可通过学生自读课文,抓住重点句子理解体会。
2、针对目标2,通过老师讲解故事、学生举例子来理解。
[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谈话导入1.漫画出示:宋代的赵佶皇帝喜欢以诗做画,一次他出了一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让画师们用画表现出“深山藏吉寺”的意蕴。
如果你就是当时在场的画师,又会用怎样的方法予以表现呢?请同学们想想。
然后来讲讲。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设计一、设计理念:提倡个性化学习,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阐述教学过程时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想别人没想到的》一课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了画师收了三个徒弟,他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多,三个徒弟画了不同的画,只有小徒弟得到了师傅的赞扬。
这篇课文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爱好,便于阅读和明白得。
为了表达略读教学特点,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围绕着明白得小徒弟的画什么缘故能得到画师的赞扬这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书、摸索、讨论。
让学生将精读课文中所学习的分段、明白得课文等语文差不多功,用于本课的阅读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要紧内容,明白得小徒弟的画什么缘故能得到画师的赞扬。
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感悟小徒弟以少代多的画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难点:用“尽管……然而……”来评判三位徒弟的画,提高学生的审美乐趣。
四、课前预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激发爱好,导入课文1、同学们,喜爱脑筋急转弯吗?下面老师就来考考大伙儿吧,全世界各国之间通用的话是什么?(答案:)我再出示一道题:狼来了(打一水果)。
(答案:杨桃)通过回答这两个问题,告诉大伙儿:“有时,摸索问题要换一个角度,想别人没想到的。
”2、依照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请同学们看一看文中的阅读提示告诉我们应该如何样学这篇课文?2、自由读课文,摸索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反馈交流(三)随题读文,重点研读小徒弟的画1、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读出相应的段落。
(板书:画多)2、画师考得结果如何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3、屏幕显示: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中意的表情。
语文《想他人没想到的》教案课后反思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想他人没想到的》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1)引导学生回忆previouslessons,提问:我们在previouslessons中学过哪些关于思考和创新的故事?2.课文阅读(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理解生字词和句子。
(2)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内容。
(3)学生分段落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
3.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主人公为什么能想到别人没想到的?(3)教师提问: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你是如何解决的?(4)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4.写作训练(1)教师出示题目:以“我想他人没想到的”为题,写一篇短文。
(2)学生思考后,进行写作。
(3)教师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5.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完成课后练习题。
四、课后反思1.优点(1)通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2)结合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不足(1)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课堂氛围不够活跃。
(2)在写作训练环节,部分学生写作水平较低,可能需要更多针对性的指导。
3.改进措施(1)在课堂讨论环节,教师可以设置更多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在写作训练环节,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写作水平,提供不同层次的写作指导,如写作技巧、文章结构等。
(3)加强课堂氛围的营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本节课通过学习课文《想他人没想到的》,让学生认识到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2课《想别人没想到的》。
二、教材简析《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内容比较简单,讲的是一个画师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最后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画师的称赞的故事。
通过学习,教育学生要爱动脑筋,想别人没想到的事,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三、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词,理解课文重点词句。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3.在学习中加深体会,明白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所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设计理念《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一篇渗透着创新思维的略读课文,在教学中既要落实语文的工具性,同时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维创新的价值引领;在尊重文本价值的同时,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因此,本设计从教学要求出发,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导读中的主要问题,自主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感悟语言,发挥想象、学会表达,并在探究过程中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七、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画杨桃》这篇课文,它告诉我们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略读课文《想别人没想到的》。
(板书:想别人没想到的)师:这篇课文又会告诉我们什么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大声齐读这篇课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生齐读课文。
师:同学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谁愿意第一个站起来和我们说生:因为他想,纸只有这么大,要想画的多,不能画完整的骆驼,用骆驼头来代替整只骆驼,就可以画出更多的骆驼,所以二徒弟这样画。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小故事,大道理(基础阅读课)【学习内容】1、三年级下册第11课《想别人没想到的》2、丛书《多味童年》之“让思维自由舞动”《天下第一木匠》3、推荐阅读《传“香”》【学习目标】1、默读课文,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话说出小徒弟的画得到画师称赞的原因;2、结合生活实际中的一些问题,能提出改进或解决的办法。
【学习过程】一、故事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听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吗?谁能给同学们讲一讲?讲得真好,那你知道不知道?为什么司马光能救出小朋友?谁来说?说得对,司马光灵机一动,从别人没有想到的地方着手,把缸砸破,救出了小伙伴,其实呀,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
老师也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画师,(板书:画师、)他呀,收了三个徒弟(板书:大徒弟、二徒弟、小徒弟)。
有一天,他把三个徒弟召集到了一起,给了三个人每人一张同样大小的纸,让他们在纸上画骆驼,看谁画的骆驼是最多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故事《想别人没想到的》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二、学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三、自学提示:细读文章,边读边用“——”画出三个徒弟画画的的句子,并填写学习单。
课文阅读与表达明白的道理我的发现精读内容想别人没想到的四、品读课文句子大徒弟画的画————————————————句子二二徒弟画的画—————————————————句子三小徒弟画的画——————————————————师傅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五、明白的道理六、自学提示:默读丛书文章《天下第一木匠》,边读边用“~~~~”画出含义深刻的语句.。
我的发现:我从()中感受到(),明白了()的道理。
七、推荐阅读《传“香”》宋朝时候,有一次画院招考。
考试是命题作画,题目是一句古诗:“踏花归去马蹄香”。
考场上安静极了,应考者都在认真思索。
有的认为诗句的重点在“踏花”二字。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单元知识点:《想别人没想到的》_三年级语文知识点_
一、事情的起因是?(画师考徒弟:同样的纸画最多的骆驼)
三个徒弟分别是怎样画的?(大徒弟密密麻麻地在纸上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了许许多多骆驼的头;小徒弟画了几条弯弯曲曲的线,表示连绵不断的山峰,一只骆驼从山中走出来,另一只骆驼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
)
二、为什么小徒弟会得到师傅的赞扬?
(因为小徒弟虽然画上只有两只骆驼,却营造出数不尽的骆驼的情境。
他的画构思巧妙,想到了别人没想到的,有创新能力,所以受到赞扬。
)
三、读了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做事情需要有创造性,想别人没想到的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
语文园地三
一、“我的发现”:比较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不同。
(反问句表达的语气更肯定。
)
二、“读读记记”:这几个句子都是比喻句。
三、“读读背背”:要求会背、会写。
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单元知识点就到这里,更多小学生辅导相关内容请随时关注小学频道!
三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想别人没想到的》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想别人没想到的”这一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导入:介绍“想别人没想到的”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创新思维的价值。
2. 基本概念:讲解“想别人没想到的”思维方式的含义,分析其特点和应用场景。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成功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想别人没想到的”思维方式。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如何运用“想别人没想到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5. 小组汇报: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和案例分析。
2. 案例分析法:分享真实案例,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小组汇报法:汇报讨论成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性。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用于教学演示和分析。
2. 分组安排,确保课堂讨论顺利进行。
3. 准备投影仪等教学设备,用于展示案例和讨论成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小组讨论成果: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创新性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小组汇报: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逻辑性和对案例的分析能力。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创新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谜语或故事,引发学生对“想别人没想到的”思维方式的兴趣。
2. 讲解基本概念:详细讲解“想别人没想到的”思维方式的定义、特点和应用领域。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典型的成功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这种思维方式。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2课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教材分析:《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
课文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
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
课文虽然篇幅短小,但讲述的道理却很有现实意义,教育学生要爱动脑筋,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这样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教材选编本课的意图,是进一步训练学生默读的能力,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并结合课文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
学生分析:三年级下学期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能在阅读时围绕课文的主要内容,提出问题,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在前面三篇精读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初步掌握了默读方法,能边读边想,抓住文中主要人物的描写来体会课文表达的意思。
在这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将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自主探究,在学习中巩固和提高。
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掌握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2、默读课文,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3、明白在日常生活中,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做到别人做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
教学重、难点: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教学流程:一、故事激趣,揭示课题师: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很喜欢听故事,所以今天又带来了一个,想听吗?宋朝有个皇帝叫赵佶,他非常喜欢画画。
每当选拔人才的时候,他常常会让前来考试的人根据他所出的一句诗画一幅画。
有一次,他出了一句“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句。
那些考生不是画了一片草地加上一朵红花,就是许多绿叶中插着一朵花。
虽然他们的画也符合诗意,但皇帝没有一个满意的。
但是,当他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不禁连声叫好。
只见画上画着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一位少女穿着一身绿装在林子里荡秋千,只有那张小嘴是红红的。
请问同学们,为什么皇帝刚开始不满意,当他看到最后一张画时又连声叫好呢?师:对,因为最后一幅画的作者想到了别人没想到的画法,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一个《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授课人:XXX授课日期:20XX年X月XX日地点:三年级教室教材分析:本课是一片略读课文。
它讲的是一个画师收了三个徒弟,并给三个徒弟一张同样大小的纸,让他们画骆驼,看谁画得多。
聪明的小徒弟勤动脑、多思考、勇于创新想到别人想不到的,最后画得最多。
学习本课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探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反复品味,理解课文内容并懂得只有勇于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的道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自学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重点语句,读懂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品味,感悟小徒弟的创新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明白只有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
重点、难点1、抓住关键语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曹冲称象》吗?最终用谁想到了什么办法称出了象的重量?他为什么能想到这个办法呢?曹冲勤动脑,想出了别人没想到的办法,真值得我们学习啊!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一课《想别人没想到的》。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2、读阅读提示,说说阅读提示要求我们怎么来学习这篇课文?①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想想小徒弟的画为什么会得到画师的称赞?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10分钟1、学生轮读课文。
课文读完了,他们读得正确吗?谁来评价一下。
(反复读你喜欢读的或读得不太好的)2、指导学习下列生词:召(zhào)集骆(luò)驼(tuo)连绵不断连绵起伏(fú)若(ruò)影若现他俩(liǎ)恍(huang然大悟禁(jīn)不住三、品读课文(20分)1、再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默读课文,思考:说说画师给三位徒弟出了一道什么样的考题?3、把三位徒弟怎么画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