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广州文化创意产业——红专厂分析20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1.86 MB
- 文档页数:20
老旧厂房改造,下一个遍地复制的地产项目1. 引言1.1 老旧厂房改造对于城市更新的重要性老旧厂房改造是指将废弃或老旧的工业厂房进行改造,赋予新的功能和价值,成为城市更新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工业结构调整的深化,许多城市中存在着大量废弃或老化的工业厂房,这些厂房占地面积大、建筑结构稳固,且多位于城市中心位置,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进行改造利用。
老旧厂房改造不仅可以有效利用城市空间资源,提升城市的功能和形象,还可以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和增加税收收入,有利于加快城市更新的步伐,提高城市竞争力。
老旧厂房改造还能够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和节约,减少对土地的占用和污染排放,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通过改造老旧厂房,可以重塑城市空间,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城市的软实力和吸引力,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和魅力。
老旧厂房改造不仅是城市更新的需要,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2 下一个遍地复制的地产项目的定义下一个遍地复制的地产项目是指以老旧厂房改造为主要手段,将废弃的工业建筑重新规划利用,打造成集居住、商业、文化、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城市综合体。
这类项目通常具有创意、前瞻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特点,能够有效带动周边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质,吸引更多人群流向这一区域,从而推动城市的更新与发展。
通过对老旧厂房进行改造,使其焕发新生,实现城市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价值提升,促进城市功能的多元化和可持续性发展。
下一个遍地复制的地产项目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将成为未来城市更新的主要方向和趋势,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繁荣具有深远影响和积极推动作用。
2. 正文2.1 老旧厂房改造的背景和现状老旧厂房改造是指对已经空置或者严重老化的厂房进行重新设计和改建,将其转化为满足现代需求的商业、文化或居住空间。
这种形式的城市更新在近年来逐渐成为了城市发展的热门话题,得到了政府、企业和市民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广东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研究近年来,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大量的旧工业建筑被闲置,当中很多被夷为平地,既浪费,也令人惋惜地阻断了城市的历史文脉。
而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附加值高、污染少的产业形式正在全国乃至全球扩展。
本文通过对广东省广州市红专厂文化创意产业园这一典型案例分析,总结其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改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经验,探索以文化推动经济和旅游发展,进而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模式,为广东省基于旧工业建筑改造的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实际操作提供相应的发展策略。
标签:文化创意产业园旧厂房改造发展策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逐渐的发展,促使各国的产业纷纷进行转型,尤其是一些传统工业。
而转型后的旧工厂将改造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并且吸引越来越多的参观者驻足参观,给商家带来机遇,一些艺术家也会在园区进行自己作品的展示。
同时,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扶持文化产业园的发展,例如开设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持续在税收,土地使用,人才引进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等。
党的十八大提出:“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以及一带一路的不断宣传和渗透,给文化创意产业园带来全新的机遇。
随着经济带的建立以及丝绸之路的不断延伸,政府会加大力度鼓励文化与经济产业的不断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园作为一种投入低,产出高的产业形式,将环境保护、以旧换新、旅游文化等概念融合在一起,带动就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在中国乃至全球都将掀起一片浪潮,也是文化软实力提升的重要载体。
而一个新兴的产业必将会受到种种的挫折和打击才会成长。
因此,总结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发展经验和改造中遇到的困难,并将之系统化、理论化,是省内甚至国内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一个重中之重的任务。
一、广东省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园的起步和研究相对迟缓,一般为人们所理解和接受的概念界定为:文化创意产业园是一系列与文化关联的、产业规模集聚的特定地理区域,是集生产、交易、休闲、居住为一体的多功能园区。
工业遗产再利用背景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规划研究以广州市红专厂为例一前言在当代,随着消费社会的来临和文化全球化的发展,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日益密切,文化产业成为最具活力和前景的产业部门之一。
文化成为商品,文化遗产则成为集历史、文化、传统等文化含义于一身的超级文化商品,历史遗产已发展成一种透过想象、回忆、乡愁、怀旧情怀而建构出来的特殊物品,将商业与文化有机交融在一起。
[1~3]近年来,因应国家对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支持,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迅速。
以广州市为例,截至2010年底,广州市已兴建了数十个文化创意产业园。
这些园区从产业发展方向来看,可分为创意设计、展示交易、旅游休闲和工艺制造等类型,从凭借的空间环境来看,可分为工业遗产再利用类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非工业遗产再利用类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其中,广州“红专厂”文化创意产业园是典型的工业遗产再利用类型的创意产业园区,该园区凭借成功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已成为近年广州最为知名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之一。
本研究主要以其为例,思考探索工业遗产再利用背景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规划设计。
二工业遗产再利用与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1973年第一届国际工业纪念物大会(FICCIM)的召开,引起了国际社会对工业遗产的关注。
2003年7月于俄罗斯下塔吉尔召开的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大会(TICCIH),通过了专门用于保护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该宪章对工业遗产的界定是:包括具有历史、技术、社会、建筑或科学价值的工业文化遗迹,包括建筑和机械、厂房、生产作坊和工厂矿场以及加工提炼遗址、仓库货栈、生产、转换和使用的场所、交通运输及其基础设施以及用于住所、宗教崇拜或教育等和工业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
[4]工业遗产曾经在城市中扮演重要角色,不但对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空间机理的形成有着重要贡献,也见证了城市历史,为城市积淀了文脉,构成城市集体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
探究城市工业遗产更新阻力——以广州红专厂文化创意产业
园为例
尹新;孙一民
【期刊名称】《华中建筑》
【年(卷),期】2018(036)004
【摘要】自北京"798艺术区"大获成功后,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城市更新的进程,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将城市工业遗产更新为文化创意产业园的热潮.而近几年,部分文化创意产业园却由于用地性质模糊等因素影响,发展受到了制约.该文以珠江沿岸的广州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转型文创园①——红专厂为例,研究城市工业遗产更新过程中产生的新一轮的问题,试图分析现阶段所面临的阻力,并力求提出有效建议.
【总页数】6页(P33-38)
【作者】尹新;孙一民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11+4
【相关文献】
1.城市工业遗产改造使用后评价*--以广州红专厂创意产业园区为例 [J], 芮光晔;李睿
2.城市文化创意型旅游地游客满意度研究r——以广州红专厂文化创意产业园为例
[J], 何佳敏;刘荣荣;瞿华
3.广州城市工业建筑遗产的更新再利用研究 [J], 赵杰
4.基于视觉研究方法的工业遗产旅游地空间感知探讨:广州红专厂案例 [J], 王敏;江冰婷;朱竑
5.城市文化创意型旅游地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r——以广州红专厂文化创意产业园为例 [J], 刘荣荣;何佳敏;瞿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