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管中声传播特性与传输线中电流传播特性有很强的类比关系。
表3.1:声学量与电学量之间的类比关系。
表3.1 声学量 压力 p 体积速度 u 声感 ρ/A 声容A/(ρc2) 电压 v 电流 i 电感 L 电容 C 声学量与电学量之间物理量的类比 声学量 特性声阻抗 Z0= ρc/A 声激励角频率Ω 单位长度声阻抗粹Z=jΩρ/A 单位长度声导纳 Y=jΩA /(ρc2) 电学量 特性电阻抗 Z0 电激励角频率ω 复阻抗 Z 复导纳 Y 电学量
ZG IG U1
I1
图3.6
声门对应等效电路图
式中,U1(0,Ω) ——声门处的体积速度u1(0,t)的Laplace变换; P1(0,Ω) ——声门处的声压p1(0,t)的Laplace变换;
UG (Ω) ——等效体积速度源uG(t)的Laplace变换。
第2章
数字语音处理基础
3.2
语音信号的无损声管模型
该式与电学的欧姆定律相对应 (声压对应电压,体积速度对应电流)
c u ( t ) u ( t ) Z u ( t ) u ( t )
LN N N N
u ( t ) N
式中,kL——嘴唇处的反射系数, 1 1 1 k ( c A Zc ) ( A Z ) L N L N L ◆嘴唇处的体积速度为:
第 2章
数字语音处理基础
第 3章
语音信号的模型
语音模型化,便于数字处理。 对模型的要求:精确描述语音产生过程、尽可能地简单, 便于处理和实现。 已提出许多种不同的语音信号模型。 ◆线性模型:广泛使用级联无损声管模型和共振峰模型。 ◆理论基础:发音过程中声道处于运动状态,这种运动与语音信 号相比变化缓慢,故可用时变的线性系统来模拟。 ◆更精细分析时,发现语音中也存在较大的非线性现象, 某些应用需考虑这些因素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 ◆非线性模型:有多种,调频-调幅模型受到广泛关注。 本章讨论:级联无损声管模型、共振峰模型、调频-调幅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