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音乐赏析
- 格式:doc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4
电影《海上钢琴师》音乐赏析电影《海上钢琴师》音乐赏析一、导言电影《海上钢琴师》是由意大利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于1998年执导的一部剧情片。
该片改编自作家亚历山大·巴拉吉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音乐、友谊和爱的故事。
电影中的原声音乐由意大利作曲家埃尼奥·莫里科内创作,成为经典音乐作品之一。
二、电影背景本章节将重点介绍电影的背景设定以及故事情节的发展。
2.1 电影背景设定《海上钢琴师》的故事设定在20世纪初的法国,并在一系列具有历史意义的场景中展开。
例如,电影中描绘了法国沙田大桥的建设过程,这象征着现代城市建设的兴起。
背景设定为观众提供了沉浸式的视觉和情感体验。
2.2 故事情节故事以比斯托利亚的回忆为线索,展示了一个关于音乐家威廉·斯泰尔的传奇经历。
威廉在海上船上通过弹奏钢琴赢得了人们的赞赏,并与同船的人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威廉的音乐才华和对音乐的热情感染了每个人,并成为故事发展的核心。
三、原声音乐赏析本章节将对电影中的原声音乐进行详细的赏析,包括曲目解析和音乐情感表达等方面。
3.1 曲目解析电影《海上钢琴师》的原声音乐包含了多首经典曲目,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主题曲《想象》。
这首曲子旋律优美动人,充满悲伤和温暖的情感。
此外,还有许多其他配乐曲目,如《沙田大桥的春天》、《告别》等。
3.2 音乐情感表达电影中的原声音乐通过简洁而深情的旋律,表达了丰富的情感。
音乐随着剧情的发展,将观众带入电影的世界。
其中,主题曲《想象》饱含了对爱与友谊的思念与回忆,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其他曲目也通过不同的音乐元素传达了各种情感,如悲伤、欢愉和温暖等。
四、附件本文档附带以下附件供参考:1、《海上钢琴师》电影海报图片2、电影原声音乐CD封面3、威廉·斯泰尔的钢琴演奏视频五、法律名词及注释本章节将本文涉及的法律名词,并提供相关注释。
5.1 版权法版权法是保护作品的创作者或拥有者权益的法律规定。
《音乐之声》电影音乐赏析《音乐之声》电影音乐赏析1. 引言介绍《音乐之声》这部经典音乐电影的背景和意义,概括主要故事情节。
2. 电影概述详细描述《音乐之声》的情节、角色和主题,包括主要场景和时间背景。
3. 原声音乐赏析3.1 主题曲《音乐之声》解读主题曲的歌词和旋律,分析其在电影中的象征意义和作用。
3.2 古典音乐介绍电影中引用的古典音乐作品,如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等,分析其在电影中的运用效果和符号意义。
4. 历史背景与文化影响4.1 纳粹德国时期解释电影背景中的历史背景,包括纳粹德国时期的音乐政策和对音乐家的限制。
4.2 女性地位与自由意志探讨电影中女性角色的地位和他们对自由意志的追求,分析音乐在电影中成为女性自由表达的媒介。
5. 音乐教育与儿童成长5.1 音乐的教育作用讨论电影中音乐教育对儿童成长的影响,分析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5.2 童声合唱和儿童音乐剧介绍电影中的童声合唱和儿童音乐剧的表现形式和作用,分析其在电影中的情节推动和情感表达。
6. 音乐与爱情探讨电影中音乐对爱情的表达方式,分析音乐作为情感表达的媒介和强化剧情的手段。
7. 结语总结电影《音乐之声》的音乐赏析,强调其在电影史和音乐影响上的地位和意义。
附件:电影《音乐之声》的海报、剧照和相关音乐资源。
法律名词及注释:1. 版权法:保护创作者对其原创作品的权利,包括音乐作品的演奏、复制和发行权。
2. 表演权:指演艺人员对其表演活动享有的权益,包括音乐演唱和演奏等。
3. 作曲权:指作曲家对他们创作的音乐作品享有的权益,包括改编、演奏和发行等。
电影音乐赏析——《海角七号》电影, 有了音乐的进入才使其作为视听艺术更加丰满, 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风声、雨声、树叶婆娑声,车声、人声、城市喧哗声,笛声、箫声、提琴悠扬声…每一种声音都不是自成系统、独立存在的,而是作为一个组成元素,为影片主题、人物、情节的塑造和发展服务的。
它们为影视作品而存在。
2008年上映的《海角七号》是一部的台湾电影,是台湾导演魏德圣的首部剧情长片,它拿下了日本亚洲海洋影展首奖,又荣获了2008第二十八届夏威夷影展竞赛单元最佳影片奖。
并且在2008年的金马奖上,《海角七号》取得了6个奖项,其中包括:最佳男配角、最佳原创电影音乐、最佳原创电影歌曲、观众票选最佳影片奖、年度台湾杰出电影、年度台湾杰出电影工作者。
故事讲了讲述了一场在酒店沙滩上举办的演唱会,由于当地人的坚持,暖场乐团将由当地乐手演出,于是代班邮差、小米酒业务员、机车行黑手、原住民警察、老邮差等人七拼八凑组成了一个的乐团。
几个人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互相间冲突愈演愈烈,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份装在写着日据时代旧址‘恒春郡海角七号番地’邮包里的过期爱情,在半世纪后,悄悄牵起了另一段跨国之恋。
整部电影, 以日本教师给友子写的这七封信为主线,而七封情书的背景音乐无疑让人置身其中,感人落泪。
伴着音乐,每一封情书, 让每一个心中有爱,依然执着,抑或爱成往事的人,眼角沾湿,充满崇敬。
电影旁白在读那几封信的时候响起的音乐,感情基调是感伤的。
如果没有那段音乐而是简单的读信,就会缺少引人感伤落泪的感觉,让整部影片平白了许多。
所以,音乐可以说是影片必不可少的元素,而这段音乐在影片中所起到的作用,更是语言所不能表达的效果。
同时,它还会立足于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美学特征,以它自身的方式在电影时空的确立、改变,心理时空的营造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海风啊,为何总是带来哭声呢?听着那个音乐,读者好像也回到那个时代,可以体验到那个老师心中无限的凄凉与无奈,把观众也融入电影中,极具感染力。
电影音乐赏析教案教案:电影音乐赏析教学目标:1.了解电影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和影响;2.学会欣赏电影音乐,分析其背后的意义和情感表达;3.培养学生对电影音乐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首先,我们先从学生对电影音乐的了解和经验出发,让学生谈一谈电影音乐对电影的重要性以及自己对电影音乐的喜好,同时也可以请学生分享一下自己心中最令人难忘的电影音乐片段。
第一步:解释电影音乐的作用和影响(15分钟)教师可以简要解释一下电影音乐的作用和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供情感色彩:电影音乐可以通过旋律、和声和节奏等元素来表达电影中的不同情感,给观众带来情感上的冲击和共鸣;2.烘托氛围:电影音乐可以通过配乐来烘托电影的氛围,为电影场景增添更多的艺术表现力;3.引导情节发展:电影音乐可以通过音乐的起伏和变化来引导电影情节的发展,加强观众的情感体验。
第二步:欣赏电影音乐(25分钟)1.选择一段经典电影音乐,放给学生欣赏,让他们仔细倾听音乐,感受音乐所传达的情感色彩和氛围。
可以选择一些著名的电影音乐如《泰坦尼克号》、《星际穿越》等。
2.让学生在听完音乐后,进行个人思考和感受,然后组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对音乐的解读。
第三步:分析电影音乐的意义和情感表达(30分钟)2.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电影音乐的理解和解读。
3.利用学生的观察和感受,引导他们分析电影音乐在电影中的意义和情感表达,如何通过音乐来烘托氛围和引导情节发展。
第四步:创作电影音乐(3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创作一段适合一些场景的电影音乐。
2.学生可以根据之前的学习和观察,结合自己对电影音乐的理解和喜好,创作一段能够表达情感和烘托氛围的电影音乐。
3.让每个小组表演自己的创作,其他同学欣赏并给予评价。
总结和展望(10分钟)最后,教师可以对整节课进行总结,回顾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和表现。
可以提问学生对本节课的感受和收获,以及他们对电影音乐的新认识和理解。
《千与千寻》音乐赏析《千与千寻》音乐赏析一、导言《千与千寻》是宫崎骏执导的一部动画电影,于2001年上映。
该电影以其细腻而富有想象力的画面和动人心弦的音乐而广受赞誉。
本文将对《千与千寻》的音乐进行赏析,探讨其在电影中的作用以及音乐家久石让的创作手法。
二、电影简介《千与千寻》讲述了小女孩千寻在迷失神灵世界的冒险故事。
她不断与各类神灵和人物交流,最终逐渐成长并找到回到现实世界的方法。
三、久石让的音乐创作手法1:久石让的音乐特点:久石让是著名的音乐家和作曲家,他在《千与千寻》的音乐中展现了独特的音乐风格。
他常常运用旋律简单而又引人入胜的手法,使观众能够更容易地与电影情节产生共鸣。
2:久石让的创作手法:久石让善于运用小型乐队,通过合理运用各种乐器的音色,创造出与画面完美融合的音乐效果。
他也擅长使用音乐主题来强调角色的情感和故事的发展。
四、主题曲《千与千寻》赏析1:曲调简单悦耳:《千与千寻》主题曲采用了简单又优美的旋律,旋律上下起伏,给人以舒适愉悦的感受。
2:传达情感:主题曲中的每个音符都充满着情感,能够让观众进一步融入电影的故事情节中。
3:与画面的和谐:主题曲与电影的开篇画面完美契合,为观众创造了一个神奇又令人陶醉的世界。
五、片段音乐赏析1:场景一、千寻进入神灵世界该场景的音乐采用了轻快、欢快的曲调,与千寻第一次进入神灵世界的好奇心和兴奋感相呼应。
2:场景二、千寻与神灵之间的互动在这些场景中,音乐通常与各种神灵的特性相匹配,例如巨大的神灵会配以响亮庄严的音乐,而友善温和的神灵则会配以轻柔的音乐。
3:场景三、千寻的成长与决战该场景的音乐通过激烈的旋律和强劲的节奏,突出了千寻在冒险中的成长以及她与恶势力的较量。
六、附件1:本文附件包括电影《千与千寻》的原声音乐专辑。
2:附件中还包括电影《千与千寻》的海报和剧照。
七、法律名词及注释1:版权:指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著作权享有的权利。
根据版权法,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他人不得复制、发行、展览等。
《音乐之声》电影音乐赏析《音乐之声》电影音乐赏析概述:《音乐之声》是一部由罗伯特·维斯特曼执导的经典音乐剧电影,于1965年上映。
该电影以音乐为主线,讲述了一个年轻的音乐家到一个富有的军官家中担任家庭教师,并最终将家庭的六个孩子带入音乐事业的故事。
电影中的音乐作为情节和角色发展的重要元素,给观众带来了深刻的感动和快乐。
一、曲目简介:本部电影共包含了多首经典的音乐作品,下面对其中几首进行简要赏析:1、《The Sound of Music》(音乐之声)这是电影的主题曲,由朱利·安德鲁斯(Julie Andrews)演唱。
这首歌以优美的旋律和温暖的歌词,表达了音乐给人们带来的力量和快乐。
2、《Do-Re-Mi》(C调上的小调)这是一首非常欢快的童谣,由朱利·安德鲁斯和孩子们合唱。
歌曲通过简单易学的旋律和歌词,教给观众音阶的概念,同时传递了音乐的教育意义。
3、《Edelweiss》(雪绒花)这是一首温柔动人的歌曲,由克里斯托弗·普卢默(Christopher Plummer)演唱。
歌曲以雪绒花为象征,表达了对家园的热爱和珍惜。
二、音乐与情节发展:音乐在电影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推动了剧情的发展和角色的塑造。
1、让·西默瑞安(Maria Rner)的音乐才华:作为主角,让·西默瑞安通过她的音乐才华,影响了冯·特拉普家庭的孩子们,并与冯·特拉普上校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她用音乐治愈了孩子们的创伤,也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2、音乐的教育意义:电影中的音乐不仅仅是表演艺术形式,更是对孩子们进行教育和引导的工具。
让·西默瑞安通过音乐教育,帮助孩子们培养了对音乐的热爱,并为他们打开了一扇探索世界的窗户。
三、法律名词及注释:1、版权(Copyright):指对于原创作品的独家权利,包括复制、分发、公开表演、展示等权利。
2、音乐授权(Music Licensing):指向他人购买使用音乐作品的许可证。
世界影视音乐赏析1️⃣ 引言:音乐与影视的交响共鸣在影视艺术的浩瀚宇宙中,音乐如同一束穿透云层的光芒,为每一个场景、每一份情感赋予独特的生命力。
它不仅是情感的载体,更是连接观众与影片情感的桥梁。
从好莱坞的辉煌到亚洲电影的细腻,从古典交响到现代电子,影视音乐以其多样化的形式,展现了跨越文化和时代的艺术魅力。
2️⃣ 经典好莱坞:黄金时代的音乐印记提及影视音乐,不得不提好莱坞的黄金时代。
这一时期的电影音乐以宏大的交响乐为主,如约翰·威廉姆斯为《星球大战》系列创作的史诗般配乐,不仅强化了电影的科幻氛围,更成为了一代人心中的经典旋律。
此外,《乱世佳人》中的《塔拉庄园》主题曲,以其深情而略带哀伤的旋律,完美契合了影片的悲剧色彩,成为电影音乐史上的不朽之作。
3️⃣ 亚洲风情:电影音乐的地域特色亚洲电影在音乐运用上则展现出更为丰富的地域文化特色。
日本电影《菊次郎的夏天》中久石让的配乐,以清新脱俗的钢琴旋律,搭配夏日特有的悠闲节奏,将影片的温情与幽默展现得淋漓尽致。
而在印度电影中,音乐几乎成为了电影的灵魂,如《三傻大闹宝莱坞》中的插曲,不仅旋律优美,歌词更是富含哲理,与电影主题相得益彰,激发了观众对人生、梦想的深刻思考。
4️⃣ 现代趋势:跨界融合与创新随着时代的进步,影视音乐也开始尝试跨界融合,电子音乐、摇滚、爵士等多元风格的加入,为影视音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例如,《黑客帝国》中的电子音乐与打击乐的组合,完美诠释了未来科技与反叛精神;而《爱乐之城》则通过爵士乐的演绎,展现了洛杉矶的浪漫与梦想,让音乐与画面共同讲述了一段关于爱与梦想的传奇故事。
5️⃣ 音乐与情感的深度对话无论是哪个时代的影视音乐,其最终目的都是与观众建立情感上的共鸣。
音乐能够强化电影的情感表达,如悲伤、欢乐、紧张或平静,引导观众深入角色的内心世界。
在《泰坦尼克号》的结尾,詹姆斯·霍纳创作的《My Heart Will Go On》不仅是对杰克与露丝爱情的颂歌,也成为了全球听众心中永恒的记忆,展现了音乐超越语言与文化的情感力量。
电影《音乐之声》之音乐赏析电影《音乐之声》之音乐赏析《音乐之声》是一部由罗伯特·怀斯导演、于1965年上映的经典音乐剧电影。
这部电影以充满音乐、歌舞表演的形式,讲述了一位年轻女教师玛丽亚在奥地利边境山区的一座修道院中任教的故事。
通过音乐和爱的力量,她改变了严厉的父亲以及一家人,让他们重新找到了快乐。
音乐是《音乐之声》的核心,本文将对电影中的音乐进行赏析。
电影《音乐之声》中的音乐风格丰富多样,从古典音乐到流行音乐,都有所涉猎。
首先,这部电影运用了一些著名的古典音乐作为配乐,如莫扎特的《多纳·诺布雷》和《婚礼进行曲》,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以及斯特劳斯的《无尽的蓝色多瑙河》等。
这些古典音乐作品以其优美旋律和动听的编曲赋予了电影以沉稳、高雅的气质。
除了古典音乐,电影中还贯穿着一些原创的歌曲,如电影开头的《声乐演唱会序曲》以及玛丽亚在教授孩子们时唱的《你是阳光》。
这些歌曲充满活力和欢快,词曲相得益彰,表达了角色们内心的情感和对音乐的热爱。
特别是《你是阳光》,它以简单明了的旋律和歌词,表达了对每一位孩子的鼓励和爱,将观众们带入了一个温暖的情感世界。
此外,电影《音乐之声》还包含了一些经典的歌舞表演场景。
例如,玛丽亚和冯·特拉普舞蹈《斋塔》中,他们以轻快的步伐和优雅的姿态舞出了爱情的甜蜜;而在电影的高潮部分,冯·特拉普举办的音乐会中,孩子们演唱了《那落日下绽开的夜间花园》和《光逐渐退去》,以动人的歌声和精彩的舞蹈征服了观众的心。
《音乐之声》不仅有着精彩的音乐,还通过音乐传达了一些深刻的思想。
就像电影中所展示的那样,音乐有着无穷的力量,可以超越语言、文化和社会的界限,打动人心,传递情感。
音乐不仅可以改变个人的命运和心境,也能够改变整个社群的氛围和态度。
这对电影中的角色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他们通过音乐找到了勇气和希望,改变了以往的固定观念和生活方式。
综上所述,电影《音乐之声》通过精彩的音乐和歌舞表演,为观众呈现了一部充满魅力和感动的作品。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4 — 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论文题目
电影音乐的心理功能
课程代码及课序号 MUS106
课程名称 电影音乐赏析
学 号 201309019
姓 名 郭嘉明
学 院 英语学院
专 业 商务英语
考试时间
电影音乐的情感烘托作用
郭嘉明
摘要
电影音乐是一部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能使观众在接受视觉形象时,补充和深化对影片的艺术感受,在突出影片的抒情性、戏剧性和气氛方面起着特殊作用。
一首好的电影音乐,对整个影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根据理查德·戴维斯在《电影音乐创作完全指南》一书,电影音乐的功能可分为三大类,即物理功能、心理功能和结构功能。
其中,心理功能又分四个小类:铺设氛围、揭示人物情绪、暗示线索和掩盖线索。
本文以若干影片中的背景音乐为基础,探讨这些音乐片段的心理作用,并了解电影音乐对于情感烘托的重要性。
关键词:电影音乐心理功能
电影音乐的心理功能
电影音乐,即为电影而创作的音乐,是电影综合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电影能从无声发展到有声,这也正是人们对动效和声音的需求,期望能有除了摄影美术之外的表达形式。
电影音乐在电影艺术中的作用不言而喻。
有人说“音乐实际上为观众提供了无意识的支持。
它不总是显露的且你不需要知道它,但它却起了它应有的作用。
”(美,赫尔曼)
曾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为人们放映《加勒比海盗》的同时,将国际声道的声音频道全部关掉,结果不出20分钟,有人就看不下去了。
这说明电影音乐对一部影片的成功是大有助益的。
而在所有电影音乐所起的功能中,心理功能是影片中最普遍最常见的。
它分四个小类:铺设氛围、揭示人物情绪、暗示线索和掩盖线索。
我将以几部影片为例着重分析“铺设氛围”及“揭示人物情绪”的功能。
在影片《指环王》中,为铺设氛围而创作的音乐随处可见。
Howard Shore,这位出色的电影音乐家,用他那些绝佳的作品,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听觉的盛宴。
夏尔——这里有如世外桃源,风景优美,看上去赏心悦目,居住在这里的霍比特人也是一个善良淳朴的种族——这时的背景音乐,The Shire,听起来也令人心旷神怡,表达了一种和平,欢快而又深沉的情绪,让观众也喜欢上这安宁的地方,并担心苏醒的恶魔将会破坏这里的祥和。
而另一首音乐,Foundations of Stone,却展现了和平的另一面——战争与邪恶。
万人颂的气势衬托了战争的庞大与惨烈,给人以一种紧张感。
而其中35秒到50秒这一段,更是在魔戒出现,尤其是弗罗多被魔戒引诱的时候反复使用,来表达弗罗多内心对魔戒的渴望及犹豫。
战争之后短暂的安宁,则由Evenstar来表现。
在如精灵般的吟唱声中,人们表达着对死者的哀悼,以及对战争的憎恶。
同时,我们听着这首曲子,也能感受到胜利曙光就在前方的隐含之意。
总体说来,大气的场面配上恰到好处的背景音乐,让《指环王》在魔幻电影之林中脱颖而出。
除了纯乐器伴奏的电影音乐外,主题歌曲也可以起到揭示人物情感的作用。
美国故事片《人鬼情未了》讲述一对真诚相爱的年轻人的生死之恋。
山姆和莫莉沉浸在热恋的幸福之中,山姆的朋友卡尔谋财害命,指使人杀死了山姆。
山姆虽死可魂灵犹存,并时时保护着莫莉。
最后山姆的魂灵终将卡尔打死,和莫莉紧紧地相拥在一起。
这部影片中有一首美妙、悠扬、动听的男声独唱,就是那首广为流传的《奔放的旋律》。
这首具有美国黑人音乐特色的歌曲,是一首纯朴的爱情之歌,它在影片中多次出现,特别是前后的两次尤为感人。
前边一次,莫莉——这个美术学院雕塑系的学生在做陶罐,山姆从身后爱抚地搂住她的腰,此时,两个热恋中的年轻人不顾手中的泥浆,相拥在一起热烈亲吻。
他们身后的自动唱机这时正在放送这首歌,歌声像是在祝愿这对年轻人的幸福。
最后的那次是在当山姆报了杀身之仇,卡尔受到应得惩罚之后,莫莉不顾山姆已是鬼魂,与他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此时这首歌在画外响起,美妙悠扬的
歌,是两位年轻人生死相爱的象征,是人鬼之情的真切写照。
在外国经典影片中,电影音乐往往做的比较好。
反观中国,虽然起步有些晚,但几十年来持续不断地在创作、在进步。
而国产片中电影音乐令我印象深刻的,当属《甲午风云》与《大话西游》。
影片《甲午风云》是1963年初上映的国产影片。
那个时候,电影配乐技术还不发达,但在表达人物情感方面已经做得非常之好。
影片第56分钟,邓世昌弹奏琵琶曲《十面埋伏》借以宣泄心中的愤慨这一段,堪称经典。
1894年日本海军多次在海面上向我方挑衅,北洋水师爱国将领邓世昌冒死请战,结果反而遭到北洋大臣李鸿章的训斥,并险些被革职。
邓世昌回到驻地后,闭门谢客,闷闷不乐,于是在屋内弹奏起琵琶古曲《十面埋伏》。
伴随着激昂的乐曲,电影以其特殊的表现手法,使银幕依次出现不同的画面:众水手在窗前屏息静听;窗上映出邓世昌弹奏琵琶的身影;邓世昌弹奏琵琶的手的特写等。
接着,邓世昌开始想象由他指挥军舰开炮、敌舰中弹爆炸、敌人仓皇逃窜等画面。
这段激昂悲壮的琵琶古曲,抒发了邓世昌壮怀激烈的内心情感,表达了他对民族危亡的忧虑以及誓与侵略者决战到底的大无畏精神。
“我的意中人是个盖世英雄,有一天他会踩着七色的云彩来娶我。
我猜中了前头,可是我猜不着这结局……”《大话西游》中紫霞的这段话不知感动了多少人。
与之相匹配的背景音乐,本是陈勋奇为《东邪西毒》创作的乐曲《天地孤影任我行》,用在这里却恰到好处。
紫霞抓住孙悟空,要他承认自己是至尊宝,并以一种情人幽怨的口气对其斥责,此时音乐开头一阵紧密的鼓点,预示着真相呼之欲出。
而当紫霞为孙悟空挡住牛魔王的一戟,即将烟消云散时,情感终于爆发出来。
紫霞没有嫁给心爱之人的遗憾、孙悟空因入佛门而不敢爱的纠结,统统交织在此刻。
造化弄人,缘分阴错阳差,原来“爱一个人是那么痛苦”。
紫霞的死,是对至尊宝的惩罚,又何尝不是紫霞自己的解脱?苍凉雄浑,既豪气又悲壮的音乐,正是此时此刻两人内心的感受。
心理功能的存在使电影音乐在影视艺术世界里充当了不容忽视的角色。
尽管它只能依附影视艺术生存,它的价值和一切意义看似只能在影视艺术中体现。
但是,音乐自身特性及其在电影中的作用决定了它在电影这门现代艺术中存在的必然性和发展性。
它自身具有的文化价值使它从综合艺术的领地崛起,展现了艺术发展的另一番风景。
相信电影音乐在未来的发展更加绚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