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2-(2)
- 格式:pdf
- 大小:1.17 MB
- 文档页数:9
7.1.3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一、教学内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生物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三节,内容共分两个大块(青蛙的生殖和发育、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
两栖动物在八年级上学期已经进行了系统的学习,而且两栖动物是学生生活当中比较熟悉的动物,所以本节课内容对学生而言更容易接受,但需要与此前学习了的昆虫的生殖和发育适当区别。
二、教学目标【生命观念】:通过了解青蛙求偶过程中各种行为,确定两栖动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通过分析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培养生物适应环境的观点。
【科学思维】:通过资料的阅读和分析,培养比较、归纳、总结和概括能力。
【科学探究】:尝试收集生活当中环境变化影响生物生存的实例。
【态度责任】:认同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两栖动物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难点】:两栖动物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四、教学方法谈话法、自主学习法、资料分析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两栖动物视频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检测】1、家蚕的发育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个时期,属于_______发育。
2、家蚕的幼虫有退皮现象,所退掉的皮叫做_______。
3、吐丝是在家蚕的_______时期进行,作茧自缚是_______时期。
4、蝗虫的发育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个时期,它的发育属于____发育。
5、消灭蝗虫的最佳时期是_______,危害最严重的是_______。
4分钟限时检测。
巩固上节课内容。
6、蝗虫的若虫与成虫相比,个体小,_______器官没有发育成熟,仅有翅芽。
【复习导入】1、你还记得两栖动物的概念吗?2、你还能举出几种不同类型的两栖动物吗?【过渡】每当夏季夜晚,乡间的田野里就会响起阵阵蛙鸣声,此时此地,青蛙聚集,你们知道这是清完在干什么吗?学生思考提出的问题,并一一回答。
教案济南出版社《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第二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兖州区第十五中学侯翠兰2020年10月课题:第二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一、教材分析本节主要以青蛙为例讲述了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具体描述、分析了青蛙的鸣叫、雌雄蛙抱对,产卵,体外受精和蝌蚪的发育过程等现象。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分析使学生知道青蛙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并进行体外受精。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对比,让学生认识到环境变迁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培养学生善于联想、想象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起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良好道德意识。
培养学生关注并关爱我们人类自身生活环境的意识。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描述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难点:比较蝌蚪和蛙的不同,认识蛙的变态发育。
四、课时:1课时五、教学准备青蛙生殖和发育的相关录像多媒体课件学生提前预习新课导学案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课观看了《小蝌蚪找妈妈》,请你思考:思考回答1、刚出生的小蝌蚪为什么不知道妈妈的模样?小蝌蚪是怎样诞生的?2、小蝌蚪历经几番周折后找到了妈妈,却发现妈妈和自己长得不一样,这是怎么回事呢?答案老师先不告诉你们,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以后,你们就知道了。
下面我们就以青蛙为例来学习两栖动物的相关知识。
新课出示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目标。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选自初中生物人教版教材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三节,包括青蛙的生殖和发育和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两方面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植物和昆虫的生殖发育,接下来将了解鸟类的生殖发育特点,而两栖动物是生物进化链条上承上启下不可或缺的一环,其生殖和发育有其独特性,这就使其成为“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一章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六个单元的学习,已经对生物圈中各类群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有了大致的了解,为学习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做了良好的知识铺垫。
此外,学生已初步具有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可以针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这一主题,作阅读探究,只是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仍以经验型为主,需要以青蛙为例来探究这一内容。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能以青蛙为例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自行选择感兴趣的研究课题进行调查探究,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在科学探究中发展了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两栖动物的生存现状,热爱大自然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升环保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举例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难点:青蛙和早期蝌蚪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区别。
五、说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导入阶段展示《蛙声十里出山泉》图片,激趣并凸显美育价值。
探究式教学法: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兴趣小组,课前完成相关调查研究,课上进行汇报交流。
合作学习法:不同的小组探究不同课题,小组内部成员也分工协作,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六、说教学准备提前两周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分别对不同的课题设计调查方案、实施调查。
小组1:查找资料,探究青蛙的生殖过程,搜集青蛙繁殖过程的录像片。
小组2:实地考查,青蛙生殖过程,捕捞适量蛙卵以便饲养观察蛙发育过程。
小组3:社会调查,本地区青蛙、蟾蜍数量的变化。
在学生探究调查期间,我会及时了解各小组调查进程,进行指导。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2)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2、能力目标:通过调查和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生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以及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增加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青蛙的生殖过程和发育特点【教学难点】:早期蝌蚪与成蛙在外部形态上的不同点。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青蛙发育的过程录像片或标本,其他两栖动物的图片或录像带。
学生: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及其原因。
【教学方案一】:1、从宋朝诗人赵师秀的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导入课题,引导学生分析诗人咏诗时的心情,分析在什么环境条件下能听到蛙的鸣叫?蛙的鸣叫意味着什么?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同时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
2、播放录像青蛙的发育过程或观看实物标本,在学生观看录像片的过程中应使学生明确以下问题:(1)认识蛙生殖和发育的环境特点。
(2)蛙的鸣叫,雌雄抱对等繁殖行动对种群繁衍的意义。
(3)通过观察,能够描述蛙卵的受精方式和环境条件。
(4)比较蝌蚪与幼蛙在形态结构上的特点。
(5)分析蝌蚪有哪些形态结构特点适合于水中生活。
(6)两栖动物为什么不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7)正确理解两栖动物的概念,了解其他两栖动物。
3、实验设计:某同学想观察从蛙卵到成蛙的详细过程,他在老师的带领下采集了一些蛙卵,放在鱼缸中培养,他应当提供怎样的环境条件?4、资料分析:通过分析P14的资料,分小组讨论(1)环境的变化对两动物的繁衍有什么影响?(2)某些地区出现畸形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3)从上述事实你受到哪些启示?归纳出两栖动物的生殖与环境的关系。
5、学生展示调查实践活动,了解家乡的生态环境对两栖动物生殖的影响【教学方案二】、提出问题:P15练习第3题导出两栖动物概念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观看录像,回答问题)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学生大组交流调查实践活动)资料分析:P14—15(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通过调查和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分析蝌蚪与鱼的相似之处,认识两栖动物生殖发育过程受到水的束缚;比较蝌蚪和成蛙的不同之处,认识青蛙的变态发育;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教学目标: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理解变态发育的含义。
3.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4.关注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理解变态发育的含义。
教具教法:课件、挂图;观察法,讨论法,讲述法板书设计:一、两栖动物的生殖1.雄蛙的鸣叫及其意义:2.雌雄蛙的抱对及其意义:3.青蛙的生殖特点:雌雄异体,体外受精,生殖活动离不开水。
二、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1.蛙的发育的四个阶段: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2.蝌蚪与成蛙在形态结构、生活环境、内部结构等方面的区别。
3.变态发育:在发育过程中,幼体和成体不仅在形态结构上有很多差异,而且内部结构和生活习性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发育过程就叫变态发育。
4.两栖动物:象青蛙这样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可以生活在水中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这样的动物叫两栖动物。
5.代表动物: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6.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体外受精,变态发育7.关注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和水环境的关系教学过程:一、两栖动物的生殖师:“稻花乡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两句诗都是描写了蛙的叫声,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一般在什么季节可以听到蛙叫?青蛙一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生:春末夏初青蛙叫得很厉害。
青蛙一般生活在有水的地方,池塘里、小河旁。
师:说的很对。
那么青蛙为什么会鸣叫呢?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歌喉还是有其他原因?是不是所有的青蛙都会鸣叫呢?生:我想青蛙唱歌和孔雀开屏差不多,都是为了吸引雌性。
生:只有雄蛙才会唱歌。
师:回答得非常好,看来平时大家的观察很仔细。
雄蛙的口角两边或一边有鸣囊,一到繁殖季节,它们便卖弄自己的歌喉,吸引雌蛙。
雌蛙以鸣叫声来选择雄蛙。
所以说青蛙的鸣叫是和生殖有关的一种现象。
那么,除了鸣叫之外,青蛙在繁殖季节还有那些现象呢?生:有时在水里面会看到一只青蛙爬在另一只蛙背上。
第一章生物的繁殖第二节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二、两栖类、鸟类的生殖和发育基础过关全练知识点1两栖类的生殖和发育1.(2021河北沧县月考)关于青蛙生殖和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A.受精卵是发育起点B.青蛙在繁殖期间会有抱对现象,促进排卵、排精C.蝌蚪尾部逐渐消失D.成蛙用鳃呼吸2.【新考向·中华传统文化】(2022河北阜平期中)俗话说:“蛙满塘,谷满仓。
”作为“田园卫士”的青蛙,其生殖方式是() A.体外受精,胎生 B.体外受精,卵生C.体内受精,胎生D.体内受精,卵生3.【新独家原创】“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为什么不是“小鱼找妈妈”“小鸟找妈妈”呢?下列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青蛙是雌雄异体、体外受精的动物B.青蛙的发育过程属于变态发育C.青蛙能够水陆两栖D.青蛙是卵生动物4.请阅读下面的资料,回答问题:“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春末夏初,青蛙“呱呱”的叫声此起彼伏。
寻声找去,你会发现池塘中的青蛙正在抱对。
如果你不久后再来,你会发现青蛙的幼体外形变化的全过程。
(1)资料中青蛙抱对的意义是。
发出鸣叫的是(填“雄蛙”或“雌蛙”)。
(2)根据资料分析,写出青蛙发育的全过程:受精卵→→幼蛙→成蛙。
(3)青蛙的发育过程中,成蛙主要用呼吸,辅助呼吸。
知识点2鸟类的生殖和发育5. (2021河北沧县月考)下列关于鸟类的生殖与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A.不同种类鸟的鸟卵中最重要的结构都是胚盘B.求偶、交配、产卵、孵卵是所有鸟类共有的繁殖行为C.“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这句诗说的是鸟正处于育雏期D.“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反映了鸟的筑巢行为6.(2022四川广安中考)朱鹮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稀世珍禽,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下列有关朱鹮生殖发育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繁殖季节,雄性朱鹮会表现出求偶行为B.自然条件下,朱鹮的鸟卵需由亲鸟孵化才能继续发育C.鸟卵中的卵黄是胚胎发育的部位D.卵壳上有大量气孔,能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7.【学科素养·态度责任】【新独家原创】“毛蛋”是在孵化过程中死亡的鸡的胚胎,里面已经能够看到完整的小鸡,包括幼嫩的羽毛。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一、教材分析●教材地位本节是初中生物某某版教材第四单元第二章的第二节。
从学生的认识逻辑来看,在这一单元中需要解决的是生物多样性如何形成的问题。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长期进化的结果,而生物进化实质上是生物在繁衍过程中,通过遗传和变异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内容解读本节内容主要由三部分组成1、认识各种各样的两栖动物;本部分内容教材主要以图片形式出现,为学生自主学习留下了空间。
2、青蛙的生殖和发育;本部分内容是本节的重点,课标中要求“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主要通过这一部分的教学来实现。
3、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
本部分内容的编定突出体现了课程标准突出人与生物圈的思路,引导学生关注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关系,重点渗透环保意识。
本部分还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当地两栖动物的生存环境和种群数量变化情况来反映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浸透人文精神。
二、学情分析●知识方面:学生通过前三个单元的学习,已经对生物圈中各类群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有了大致的了解,并且认识到生物的多样性(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技能方面:学生已初步具有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可以针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这一主题,作阅读探究。
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在科学探究中发展了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样就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调查探究。
三、设计思路在剖析教材与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整体设计思路为:课前:师:全程指导生:分成六个调查小组,选择课题,开展调查,分析调查结果,准备汇报。
1、椰子组:除了青蛙、蟾蜍,还有哪些动物是两栖动物?2、龙眼组:实地考查:青蛙生殖过程,捕捞适量蛙卵以便饲养观察蛙发育过程。
3、柠檬组:查找资料:了解青蛙生殖、发育过程。
4、甜橙组:社会调查:成高子地区环境的变化。
5、灵芝组:社会调查:成高子地区青蛙、蟾蜍数量的变化。
6、草莓组:问卷调查:人们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课上:小组汇报交流课下:手抄报竞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举例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