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果体区病变影像学表现
- 格式:pptx
- 大小:2.47 MB
- 文档页数:36
简述松果体区病变的常见病理类型和临床表现。
-回复松果体区病变是指发生在松果体及其周围区域的疾病,常见的病理类型包括肿瘤、囊肿、感染和中枢神经系统炎症等。
这些病变不仅会对松果体本身造成损伤,还会影响到其周围结构和神经传递通路,导致一系列临床表现。
接下来,本文将逐步介绍这些病理类型及其常见临床表现。
一、肿瘤松果体区最常见的肿瘤是松果体细胞瘤。
这种肿瘤多为良性,但也有少数恶性转化的可能。
松果体细胞瘤可以来源于松果体细胞、神经元或支持细胞等不同类型的细胞。
当肿瘤发生时,它可以逐渐增大并压迫周围结构,导致多种临床表现,包括视力障碍、头痛、眩晕、共济失调和内分泌功能异常等。
二、囊肿松果体区的囊肿常见的有乳头状瘤和囊性畸胎瘤。
乳头状瘤是一种由松果体细胞构成的囊肿,通常为良性。
囊性畸胎瘤则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病变,其中含有多种成熟和未成熟的胚胎组织。
这些囊肿会逐渐增大,并通过压迫周围神经结构或侵犯颅底区域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如视力障碍、头痛和内分泌功能异常。
三、感染和炎症松果体区也可受到感染和中枢神经系统炎症的侵袭。
一种常见的感染是结核性脑膜炎,其可累及松果体区,导致松果体炎症和纵隔淋巴结增大。
其他细菌和病毒感染如脑脓肿、脑膜炎球菌感染和流行性腮腺炎等也可能引起松果体区炎症。
这些炎症过程对松果体本身造成损伤,导致它的体积增大,进而通过压迫和扩散造成头痛、发热、视力障碍和脑脊液异常等症状。
综上所述,松果体区病变的常见病理类型包括肿瘤、囊肿、感染和中枢神经系统炎症等。
这些病变会对松果体及其周围结构造成损伤和压迫,并导致一系列临床表现。
因此,对于松果体区病变的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相应的影像学检查,以便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松果体钙化、大脑镰钙化、脉络膜丛钙化、基底节钙化、结节性硬化、脑三叉神经血管瘤病、动静脉畸形、肿瘤性钙化、少突胶质细胞瘤等生理性钙化和病理性钙化颅内钙化疾病临床表现、特点及影像学特征钙化是颅内最常见的征象之一,钙化是颅脑CT和MRI检查的常见征象。
CT扫描对颅内钙化的显示和确定明显优于MRI检查。
钙化在CT平扫时呈很高的密度,CT值超过100HU可以确定为钙化。
生理性钙化1、松果体钙化。
颅内最常见的生理性钙化之一。
(1)钙化的松果体是否偏离中线,明显偏离中线时应仔细观察有无早期松果体区肿瘤。
(2)松果体团块太大,直径超过10mm时,应怀疑松果体区肿瘤。
(3)10岁以下儿童出现松果体钙化时,应警惕有松果体区肿瘤存在。
2、脉络膜丛钙化。
主要见于侧脑室三角区,钙化呈圆形或不规则形,多数情况下脉络膜丛钙化为双侧对称性。
3、大脑镰钙化。
多呈沿大脑镰走行的线状,也可局部钙化胶着,呈梭形或球形,少数可呈大脑镰多发结节状钙化。
4、基底节钙化。
40岁以上正常人中,颅脑CT扫描时发现基底节钙化也很正常,通常双侧比较对称,但也可不对称,以苍白球钙化最为常见。
如果基底节钙化出现在30岁以下时,应警惕病理性钙化,基底节病理性钙化主要为代谢性或内分泌性疾病所致,仔细询问有无癫痫等相关临床症状或进行有关钙、磷代谢和内分泌方面临床生化检查。
5、小脑齿状和钙化。
意义同基底节钙化。
病理性钙化根据钙化的形态和分布特点,在分析钙化原因时可将分为五种情况来考虑:(1)脑实质内多发、散在、结节样钙化是颅内感染性病变钙化的特点,除感染性疾病外,还应该考虑到结节性硬化。
(2)脑实质内双侧、片状、弥漫性钙化是代谢性疾病和内分泌性疾病颅内钙化的特点(诊断时还需要考虑生理性钙化和家族性疾病引起的钙化,如Fahr’s综合症、恶病质综合症等)。
(3)条样、脑回样、铁轨样、圆点状钙化是血管性疾病钙化的特点,包括动静脉畸形、脑三叉神经血管瘤病等。
(4)脑肿瘤钙化:绝大多数表现为肿瘤内部分钙化,其特点为异常密度或信号的肿瘤背景下有各种形态、程度和范围的钙化存在。
松果体囊肿ct诊断标准
松果体囊肿是指在松果体内形成的一种囊状结构,通常由于松果体内分泌物的潴留引起。
CT扫描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用于诊断和评估松果体囊肿。
松果体囊肿的CT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形态特征,松果体囊肿在CT图像上呈现为圆形或椭圆形低密度区,边界清晰,密度均匀。
囊肿的大小可以有所不同,通常直径在几毫米到数厘米不等。
2. 位置和解剖关系,松果体囊肿通常位于松果体的中央部位,与周围组织结构相对独立,不侵犯周围结构。
3. 强化特征,在增强扫描中,松果体囊肿一般不会显示明显的强化,囊肿壁也不会强化。
4. 临床症状,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如头痛、视力模糊、眼球运动障碍等,可以进一步确定松果体囊肿的诊断。
除了CT检查,医生还可能会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和其他影像学
检查结果(如MRI)来综合判断松果体囊肿的诊断。
需要注意的是,松果体囊肿通常是一种良性病变,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可能需
要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如肿瘤等。
因此,确诊松果体囊肿需
要综合各方面的信息进行判断。
环池及松果体区点状及小结节钙化医学解释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环池及松果体区点状及小结节钙化:医学解释在放射学中,环池及松果体区点状及小结节钙化是一种常见的影像学表现,可能出现在颅内CT或MRI检查中。
松果体区占位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目录CONTENTS概 述01分 类02影 像 表 现03小 结04松 果 体n主要由松果体实质细胞n形似圆锥形的松子而得名,大小约10-14mm。
n中线,位于第三脑室后部、中间帆及胼胝体压部下方、n四叠体池前方,上丘上方。
n通过松果体柄附着在第三脑室后壁。
(95%)n和星形胶质细胞(5%)组成。
n生理性松果体钙化,通常与年龄的增长有关n超过一半的成年人存在松果体钙化。
n无血脑屏障,增强明显强化。
松 果 体n内分泌腺,褪黑素。
n褪黑素有镇静、催眠、抗抑郁的作用,其分泌与合成受光照与黑暗的调节。
n光照刺激-视网膜-视交叉-下丘脑视上核n-松果体-抑制褪黑素分泌。
n分泌呈现明显的日周期变化。
n青春期开始,松果体细胞开始钙沉积n褪黑素合成和分泌量随年递减。
n能通过下丘脑、或直接抑制垂体n促性腺激素的分泌,抑制性腺活动n与性激素成负相关。
松 果 体 区n包括松果体及其周围的结构:n前方的三脑室后部。
n后方的四叠体池。
n上方的胼胝体压部。
n下方的四叠体、中脑导水管。
n小脑幕切迹。
n大脑内静脉和大脑大静脉。
n概述ü松果体病变占成人颅内肿瘤的1%,占儿童颅内肿瘤的3-8%。
ü肿瘤位置深,与中脑、丘脑、大脑大静脉、大脑内静脉、四叠体等结构关系密切。
ü确诊靠病理,特征性影像征象有助诊断。
n临床表现:ü肿瘤对松果体周围结构的压迫和受累有关:ü中脑导水管受压、梗阻性脑积水、颅高压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ü内分泌症状:性早熟、性腺功能减退和尿崩症等(后二者较少见)。
üParinaud综合征:1)眼球垂直同向运动障碍,向上凝视麻痹、瞳孔对光反射消失;2)神经性聋;3)小脑性共济失调。
ü松果体卒中,突发性头痛。
松 果 体 区 肿 瘤 的 分 类n多潜能胚胎生殖细胞分化而来:生殖细胞肿瘤。
n松果体实质细胞分化而来:松果体细胞瘤、中分化的松果体实质肿瘤、nn起源于松果体周围组织结构的肿瘤及非肿瘤性病变松果体区乳头状瘤、松果体母细胞瘤。
AFIP卷宗松果体区病变:影像-病理***系松果体区病变多种多样。
生殖细胞肿瘤是最常见的肿瘤性病变。
生殖细胞肿瘤可分泌激素,血清或脑脊液癌蛋白评估可以帮助诊断。
松果体实质肿瘤包括低级别松果体细胞瘤,中分化松果体实质肿瘤和高度恶性松果体母细胞瘤。
生殖细胞肿瘤与松果体实质肿瘤影像表现无特异性,但影像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可帮助缩小鉴别诊断范围。
起自松果体腺附近的肿瘤包括脂肪瘤、脑膜瘤、星形细胞瘤、表皮样囊及皮样囊肿等先天性病变与脂肪瘤。
认识松果体区病变种类、影像及临床特征有利于缩小影像鉴别诊断和优化治疗。
前言松果体区病变包括肿瘤性病变与先天性病变。
肿瘤性病变包括起自松果体实质的肿瘤、生殖细胞肿瘤、转移瘤及来自邻近结构的肿瘤(如星形细胞瘤、脑膜瘤)。
松果体区肿瘤常发生于儿童,占儿童颅内肿瘤的3%–8%,占成人颅内肿瘤1%以下。
生殖细胞肿瘤最常见,占所有松果体肿瘤40%,松果体实质肿瘤占14%–27%。
认识这些肿瘤的临床行为及影像学特征有利于缩小鉴别诊断范围。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回顾松果体区正常解剖,描述松果体实质肿瘤、生殖细胞肿瘤、松果体囊肿及松果体区其它肿块的体征及症状与病理及影像学特征。
松果体区正常解剖松果体为红褐色小体,因形如松果而得名。
松果体大小约10-14mm。
松果体位于中线区,附着于第三脑室后方上部,下方为中脑顶盖与上丘,上方为胼胝体压部与Galen静脉(图1)。
胚胎2月时,松果体以憩室的形式起源于间脑第3脑室顶部。
成年型松果体悬挂于第三脑室顶后部的柄上。
松果体分泌褪黑素,并与生物钟节律有关。
组织学上,松果体由95%松果体细胞与5%星型胶质细胞构成,这些细胞由纤维血管间质分隔成小叶(图2)。
松果体细胞为与视网膜杆、球细胞相关的特化性神经元。
脑砂为同心圆钙化,多出现于青春期人群,40%发生于17-29岁患者。
松果体无血脑屏障,增强扫描可强化。
松果体区肿块的体征及症状松果体区肿块的体征与症状与肿块对邻近结构的压迫具有显著相关性,但高级别肿瘤,如松果体母细胞瘤,也可侵润周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