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静止图像编码
- 格式:ppt
- 大小:2.40 MB
- 文档页数:119
静止图像压缩编码简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静止图像压缩编码技术在信息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如果某种图像编码算法既能够保证质量,又能够存储时占用空间小、传输时占用带宽小,那么该编码算法则越优秀。
JPEG压缩算法就是这样一种既可以避免失真,又能够实现令人满意的压缩比例的算法。
标签:图像编码静止图像压缩JPEG標准多媒体和互联网的发展,图像的存储和传输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要求存储、传输对网络资源的开销尽量低,同时又不能降低存储和传输过程中图像的质量。
因此需要对图像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压缩和编码,方便图像存储及传输。
常用的图像文件格式中JPEG以占用空间小,图像质量高等特点而广为用户采用。
上世纪80年代ISO和CCITT 两大标准组织共同推出JPEG压缩算法,它定义了连续色调、多级灰度、静止图像的数字图像压缩算法,是国际上彩色、灰度、静止图像的第一个国际标准。
离散余弦(DCT)则是最小均方误差条件下得出的最佳正交变换,作为多项图像编码国际标准的核心算法而得到广泛应用。
其中最著名的算法即为JPEG图像压缩算法。
DCT算法变换核是余弦函数,计算速度较快,质量劣化程度低,满足图像压缩和其他处理的要求。
按照灰度层次,图像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为有灰度层次图像;第二类成为二值图像,即仅黑白层次图像。
电视图像、照片传真、静止图像属于有灰度图像。
而文件传真、二值静止图像则属于二值图像范畴。
经过几十年人们对图像压缩技术的不断研究,并且随着软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能够实现大量的图像压缩算法。
早期的图像编码主要基于信息论的理论基础,压缩效果不理想。
最近几年随着相关领域科学的发展,人们的研究重点已经转向视觉生理学和景物分析新的方向上,实现了图像编码技术由第一代向第三代的跨越,实现了非常高的压缩比,极限情况下能达到千分之一。
以最小的代价实现特定质量的图像的传输是图像编码的核心,又称为图像压缩,广泛应用于图像的存储、传输和交换。
在相关过程中对图像信号中存在的冗余都进行压缩编码,能够最大程度实现图像编码的本质。
静止图像编码器的实现结构研究静止图像编码器的实现结构研究摘要:随着图像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静止图像的编码和解码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文对静止图像编码器的实现结构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首先,介绍了静止图像编码器的概念和作用。
接着,对编码器的基本原理进行了阐述。
然后,详细讨论了三种常用的静止图像编码技术,包括JPEG、PNG和GIF。
最后,通过实验证明了静止图像编码器在提高图像传输速度和减少存储空间方面的有效性。
1. 引言静止图像编码器是一种将数字图像转换为可用于传输和存储的编码格式的系统。
它的功能是将图像数据压缩,并在解码时恢复原始图像。
图像编码是数字图像处理的重要分支,被广泛应用于数字图像媒体和通信领域。
静止图像编码技术的研究旨在提高图像的传输速率和减少存储空间。
本文将对静止图像编码器的实现结构进行研究,探讨其基本原理和常用的编码技术。
2. 图像编码器的原理静止图像编码器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图像进行压缩,减少图像数据的维度,从而降低数据量。
常用的压缩算法有有损压缩和无损压缩两种。
有损压缩可以有效地减小图像的数据量,但会损失一定的图像信息;而无损压缩则能够完整地保留原始图像的所有信息,但相对而言压缩率较低。
静止图像编码器通常使用有损压缩算法。
3. 常用的编码技术3.1 JPEG编码JPEG(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是一种常用的静止图像编码技术。
它在保持相对较高的图像质量的同时,能够将图像的数据量大幅压缩。
JPEG编码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离散余弦变换(DCT)将图像划分为不同的频率区域,并对各个区域进行量化和编码。
JPEG编码技术以其高压缩率和良好的图像质量在图像传输和存储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3.2 PNG编码PNG(Portable Network Graphics)是一种无损的静止图像编码技术。
它采用了无损压缩算法,在保持原始图像的质量的同时,可以显著地减小图像数据的大小。
嵌入式设备的静止图像编码嵌入式设备的静止图像编码类别:嵌入式系统存储器需求对于存储器资源和运算能力都很有限的嵌入式设备是十分重要的。
在极低码率应用时,jpeg存在严重的方块效应,jpeg2000具有极高的运算复杂性和存储器需求。
分析了h.264 intra帧编码的运算复杂性和存储器需求,并提出了一种减小运算复杂性的有效方法。
结果显示,h.264 intra帧编码具有极低的运算量和存储器需求,非常适合嵌入式设备的静止图像编码。
视频编码新标准h.264代表着继mpeg1/2和mpeg4后的第三代视频编码标准。
h.264比以前的标准提供了更高的编码增益。
h.264的intra帧编码算法充分利用图像中的空间相关和变换域的相关性,提供了极高的编码增益,可以用来对静止图像进行编码。
在文献[1]中h.264采用jm73代码,jpeg2000 采用jasper 1.700.5,对标准静止测试图像和视频序列进行测试。
测试结果表明:与jpeg2000相比,h.264 intra帧具有更高的客观质量和主观质量,但译码器的运算复杂性却比jpeg2000低50%左右。
在嵌入式设备上,多媒体应用的实时性不仅取决于算法的运算次数,还取决于可得到的存储器带宽。
cpu的工作频率越来越高,存储器的频率却增加缓慢,很多算法的瓶颈在于数据输入输出。
有效减小算法的存储器需求,减少中间结果的存储需求,可缩减片外存储器访问次数,提高应用的实时性能。
下面主要讨论降低h.264 intra帧编码的运算复杂性和存储器需求的方法。
图21 减少运算复杂性h.264 intra帧具有比jpeg2000更高的客观质量,这主要是由于intra帧采用的多种帧内预测模式较好地去掉了空间冗余。
对于平滑的背景区域采用16×16大小的粗糙预测,共有4种可能的预测方向。
对于快速变化的图像区域,采用4×4的块,共有9种预测模式。
在预测后,对残差信号进行整型变换消除频谱相关性。
MPEG-4中静止图像编码方法的探索与研究
娄东升
【期刊名称】《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2(009)004
【摘要】在静止图像编码方法中,最著名且应用最广泛的就算是JPEG了,JPEG中所用到的主要技术就是离散余弦变换(DCT)和Huffman熵编码;在最新的视频图像压缩标准MPEG-4中,对于静止图像和纹理的编码,都放弃了DCT变换而代之以离散小波变换(DWT).JPEG2000中也同样的以DWT取代了DCT.本文比较JPEG和MPEG-4所分别编码的图像,并具体说明MPEG-4中静止图像的编码过程.最后得出DWT变换相对于DCT变换的优势结论.
【总页数】7页(P49-55)
【作者】娄东升
【作者单位】北京广播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北京,10002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N65;TN941
【相关文献】
1.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压缩感知的静止图像压缩方案研究 [J], 李然;武明虎;郑海波;崔子冠;朱秀昌
2.MPEG-4中的视频对象检测技术研究 [J], 万旻;郭宝龙;刘小丁
3.MPEG-4形状编码中尺寸转化的研究 [J], 李高林;姜昱明
4.MPEG-4视频编码及网络传输中的误码研究 [J], 陈峰;周军
5.MPEG-4中DCT算法的研究及实现 [J], 何兰;胡卫东;黄荣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在多小波域中静止图像编码算法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图像编码技术也在不断提高。
在静止图像编码领域中,小波变换在图像压缩方面被广泛应用。
多小波域是指多组小波基来表示图像的不同频率部分,同时保留了空域和频域的优点。
因此,研究在多小波域中静止图像编码算法对于提高图像压缩效率和图像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研究在多小波域中静止图像编码算法,主要目标包括:1. 分析现有的小波变换算法,了解小波变换在图像处理中的基本原理以及在图像压缩中的应用。
2. 设计一个在多小波域中的静止图像编码算法,分析各个环节的具体实现方法,确定算法的主要流程。
3. 利用实验数据对所设计的多小波域静止图像编码算法进行验证,比较所研究的算法与现有算法在图像压缩率和图像质量等方面的差异。
4. 探究在多小波域中静止图像编码算法的优化方向,进一步提高算法的压缩效率和图像质量。
三、研究内容1. 小波变换算法的原理和应用通过对小波变换算法的基本原理进行介绍,探究小波变换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以及小波变换在图像压缩中的具体方法。
2. 在多小波域中的静止图像编码算法设计设计一个在多小波域中的静止图像编码算法。
将图像按不同频率部分分成多组小波基,利用离散小波变换将原始图像压缩成一组小波系数,并按照各小波基的重要程度进行相应的编码,最终输出压缩后的图像。
3. 实验结果评估利用实际数据对所设计的多小波域静止图像编码算法进行评估,比较所研究的算法与现有算法在图像压缩率和图像质量等方面的表现。
4. 优化方向研究在实验评估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在多小波域中静止图像编码算法的优化方向,提高算法的压缩效率和图像质量,并探究未来发展方向。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主要从多小波域的角度对图像编码进行优化研究,对于提高静止图像的压缩效率和图像质量具有一定的技术支持和指导作用。
同时,本研究所提出的多小波域静止图像编码算法,将在实际应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