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止图像编码
- 格式:ppt
- 大小:299.50 KB
- 文档页数:16
MJPEGMJPEG-MJPEG概述MJPEG英文全称是为\,是一种视频编码格式,通常中文可以翻译为“运动静止图像压缩技术”或者“运动图像逐帧压缩技术”。
MJPEG被广泛应用于非线性编辑领域可精确到帧编辑和多层图像处理,把运动的视频序列作为连续的静止图像来处理,这种压缩方式单独完整地压缩每一帧,在编辑过程中可随机存储每一帧,可进行精确到帧的编辑,此外M-JPEG的压缩和解压缩是对称的,可由相同的硬件和软件实现。
但M-JPEG只对帧内的空间冗余进行压缩。
不对帧间的时间冗余进行压缩,故压缩效率不高。
采用M-JPEG数字压缩格式,当压缩比7:1时,可提供相当于BetecamSP质量图像的节目。
MotionJPEG技术常用于闭合电路的电视摄像机的模拟视频信号“翻译”成视频流,并存储在硬盘上。
典型的应用如数字视频记录器等。
MJPEG不像MPEG,不使用帧间编码,因此用一个非线性编辑器就很容易编辑。
MJPEG的压缩算法与MPEG一脉相承,功能很强大,能发送高质图片,生成完全动画视频等。
但相应地,MJPEG对带宽的要求也很高,相当于T-1,MJPEG信息是存储在数字媒体中的庞然大物,需要大量的存储空间以满足如今多数用户的需求。
因此从另一个角度说,在某些条件下,MJPEG也许是效率最低的编码/解码器之一。
MJPEG-MJPEG的应用MJPEG可以压缩图像传输地带宽的要求,从而能在有限的网络资源支持下将更丰富和清晰的画面以字节信号线、的形式迅速地传送至播放端,并被良好完整的重新还原出来。
因此,MJPGE一般长被适用于公共场所或者企业的录像监控和远程监控,也被经常用于家庭或者短途距离的无线侦测。
其具体应用场合包括:1、远程宝护神、无线婴幼儿监护2、家庭、企业、银行、码头、仓库防盗3、设备智能启动、自动触发门禁4、交通、铁路等违规拍摄和记录5、教学取样、实验室数据无人值守采集6、保育、医疗、养老等护理机构和场所的监控报警M-JPEG与MPEG4比较MJPEG的主要缺点是压缩效率低,MJPEG算法是根据每一帧图像的内容进行压缩,而不是根据相邻帧图像之间的差异来进行压缩,因此造成了大量冗余信息被重复存储,存储占用的空间大到每帧8~15K字节,最好也只能做到每帧3K字节,但如果因此而采用高压缩比则视频质量会严重降低。
JPEG压缩编码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CCITT联合制定的静态图像的压缩编码标准。
它主要采用预测编码、离散余弦变换以及熵编码的联合编码方式,以去除冗余的图像和彩色数据,属于有损压缩格式。
JPEG压缩编码标准是面向连续色调静止图像的压缩编码标准,具有较高的压缩比,是目前静态图像中压缩比最高的。
它能够将图像压缩在很小的储存空间,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图像数据的损伤。
JPEG压缩编码标准有多种类型,包括标准JPEG格式、渐进式JPEG格式和JPEG2000格式。
其中,标准JPEG格式在网页下载时只能由上而下依序显示图像,直到图像资料全部下载完毕,才能看到图像全貌;渐进式JPEG格式在网页下载时,先呈现出图像的粗略外观后,再慢慢地呈现出完整的内容;JPEG2000格式是新一代的影像压缩法,压缩品质更高,并可改善在无线传输时,常因信号不稳造成马赛克现象及位置错乱的情况,改善传输的品质。
总之,JPEG压缩编码标准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图像处理领域的压缩编码标准,具有较高的压缩比和多种类型,能够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压缩方式是网络视频服务器和网络摄像机的核心技术,压缩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图像的质量、压缩比、传输效率、传输速度等性能,它是评价网络视频服务器和网络摄像机性能优劣的重要一环。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相继推出了许多压缩编码标准,目前主要有JPEG/M-JPEG、H.261/H.263和MPEG等标准。
1、JPEG/M-JPEG①、JPEG是一种静止图像的压缩标准,它是一种标准的帧内压缩编码方式。
当硬件处理速度足够快时,JPEG能用于实时动图像的视频压缩。
在画面变动较小的情况下能提供相当不错的图像质量,传输速度快,缺点是数据量较大。
②、M-JPEG源于JPEG压缩技术,是一种简单的帧内JPEG压缩,压缩图像质量较好,在画面变动情况下无马赛克,但是由于这种压缩本身技术限制,无法做到大比例压缩,录像时每小时约1-2GB空间,网络传输时需要2M带宽,所以无论录像或网络发送传输,都将耗费大量的硬盘容量和带宽,不适合长时间连续录像的需求,不大实用于视频图像的网络传输。
2、H.261/H.263①、H.261标准通常称为P*64,H.261对全色彩、实时传输动图像可以达到较高的压缩比,算法由帧内压缩加前后帧间压缩编码组合而成,以提供视频压缩和解压缩的快速处理。
由于在帧间压缩算法中只预测到后1帧,所以在延续时间上比较有优势,但图像质量难以做到很高的清晰度,无法实现大压缩比和变速率录像等。
②、H.263的基本编码方法与H.261是相同的,均为混合编码方法,但H.263为适应极低码率的传输,在编码的各个环节上作了改进,如以省码字来提高编码图像的质量,此外,H.263还吸取了MPEG的双向运动预测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帧间编码的预测精度,一般说,在低码率时,采用H.263只要一半的速率可获得和H.261相当的图像质量。
3、MPEGMPEG是压缩运动图像及其伴音的视音频编码标准,它采用了帧间压缩,仅存储连续帧之间有差别的地方,从而达到较大的压缩比。
静止图像编码器的实现结构研究静止图像编码器的实现结构研究摘要:随着图像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静止图像的编码和解码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文对静止图像编码器的实现结构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首先,介绍了静止图像编码器的概念和作用。
接着,对编码器的基本原理进行了阐述。
然后,详细讨论了三种常用的静止图像编码技术,包括JPEG、PNG和GIF。
最后,通过实验证明了静止图像编码器在提高图像传输速度和减少存储空间方面的有效性。
1. 引言静止图像编码器是一种将数字图像转换为可用于传输和存储的编码格式的系统。
它的功能是将图像数据压缩,并在解码时恢复原始图像。
图像编码是数字图像处理的重要分支,被广泛应用于数字图像媒体和通信领域。
静止图像编码技术的研究旨在提高图像的传输速率和减少存储空间。
本文将对静止图像编码器的实现结构进行研究,探讨其基本原理和常用的编码技术。
2. 图像编码器的原理静止图像编码器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图像进行压缩,减少图像数据的维度,从而降低数据量。
常用的压缩算法有有损压缩和无损压缩两种。
有损压缩可以有效地减小图像的数据量,但会损失一定的图像信息;而无损压缩则能够完整地保留原始图像的所有信息,但相对而言压缩率较低。
静止图像编码器通常使用有损压缩算法。
3. 常用的编码技术3.1 JPEG编码JPEG(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是一种常用的静止图像编码技术。
它在保持相对较高的图像质量的同时,能够将图像的数据量大幅压缩。
JPEG编码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离散余弦变换(DCT)将图像划分为不同的频率区域,并对各个区域进行量化和编码。
JPEG编码技术以其高压缩率和良好的图像质量在图像传输和存储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3.2 PNG编码PNG(Portable Network Graphics)是一种无损的静止图像编码技术。
它采用了无损压缩算法,在保持原始图像的质量的同时,可以显著地减小图像数据的大小。
静止图像压缩编码简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静止图像压缩编码技术在信息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如果某种图像编码算法既能够保证质量,又能够存储时占用空间小、传输时占用带宽小,那么该编码算法则越优秀。
JPEG压缩算法就是这样一种既可以避免失真,又能够实现令人满意的压缩比例的算法。
标签:图像编码静止图像压缩JPEG標准多媒体和互联网的发展,图像的存储和传输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要求存储、传输对网络资源的开销尽量低,同时又不能降低存储和传输过程中图像的质量。
因此需要对图像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压缩和编码,方便图像存储及传输。
常用的图像文件格式中JPEG以占用空间小,图像质量高等特点而广为用户采用。
上世纪80年代ISO和CCITT 两大标准组织共同推出JPEG压缩算法,它定义了连续色调、多级灰度、静止图像的数字图像压缩算法,是国际上彩色、灰度、静止图像的第一个国际标准。
离散余弦(DCT)则是最小均方误差条件下得出的最佳正交变换,作为多项图像编码国际标准的核心算法而得到广泛应用。
其中最著名的算法即为JPEG图像压缩算法。
DCT算法变换核是余弦函数,计算速度较快,质量劣化程度低,满足图像压缩和其他处理的要求。
按照灰度层次,图像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为有灰度层次图像;第二类成为二值图像,即仅黑白层次图像。
电视图像、照片传真、静止图像属于有灰度图像。
而文件传真、二值静止图像则属于二值图像范畴。
经过几十年人们对图像压缩技术的不断研究,并且随着软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能够实现大量的图像压缩算法。
早期的图像编码主要基于信息论的理论基础,压缩效果不理想。
最近几年随着相关领域科学的发展,人们的研究重点已经转向视觉生理学和景物分析新的方向上,实现了图像编码技术由第一代向第三代的跨越,实现了非常高的压缩比,极限情况下能达到千分之一。
以最小的代价实现特定质量的图像的传输是图像编码的核心,又称为图像压缩,广泛应用于图像的存储、传输和交换。
在相关过程中对图像信号中存在的冗余都进行压缩编码,能够最大程度实现图像编码的本质。
⽬前主流的⼏种数字视频压缩编解码标准(转载)上⼀篇主要讲了H.264,接下来我们看⼀下其他编解码标准。
参看:参看:参看:JPEG联合图⽚专家组(JPEG,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是作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与电报电话国际协会(CCITT,国际电信联盟ITU的前⾝)的联合⼯作委员会于1987年成⽴的,于1988年成⽴JBIG(Joint Bi-level Image Experts Group),现在同属ISO/IECJTC1/SC29 WG1(ITU-T SG8),专门致⼒于静⽌图⽚(still images)压缩。
JPEG已开发三个图像标准。
第⼀个直接称为JPEG标准,正式名称叫“连续⾊调静⽌图像的数字压缩编码”(Digital Compression and Coding of Continuous-tone still Images), 1992年正式通过。
JPEG开发的第⼆个标准是JPEG-LS(ISO/IEC 14495, 1999)。
JPEG-LS仍然是静⽌图像⽆损编码,能提供接近有损压缩压缩率。
JPEG 的最新标准是JPEG 2000(ISO/IEC 15444, 等同的ITU-T编号T.800),于1999年3⽉形成⼯作草案,2000年底成为正式标准(第⼀部分)。
根据JPEG专家组的⽬标,该标准将不仅能提⾼对图像的压缩质量,尤其是低码率时的压缩质量,⽽且还将得到许多新功能,包括根据图像质量,视觉感受和分辨率进⾏渐进传输,对码流的随机存取和处理,开放结构,向下兼容等。
JPEG标准制定了四种⼯作模式:(1)顺序的基于DCT(Sequential DCT-based )模式,由DCT(离散余弦变换)系数的形成、量化和熵编码三步组成。
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扫描信号,为每个图像编码。
(2)累进的基于DCT(Progressive DCT-based)模式,⽣成DCT系数和量化中的关键步骤与基本顺序编码解码器相同。
78基础知识讲座2006 NO.9&10 记录媒体技术随着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视频编码国家标准AVS 的发布,视频编码技术和标准引起了行业内人士的极大兴趣和关注。
光盘行业比较熟悉的视频编码国际标准是MPEG 系列编码标准,这是因为MPEG-1标准成功地推动了VCD 产业,而MPEG-2标准带动了DVD 及数字电视等多种消费电子产业的快速发展。
随着视频编码技术的广泛应用和迅速发展,更多的视频编码技术和标准展现在我们面前。
目前,最为重要的视频编码国际标准包括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关于静止图像的编码标准JPEG ,国际电信联盟(ITU-T)关于可视电话和电视会议的视频编码标准H.261、H.263、H.264,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运动图像专家组的系列标准MPEG-1、MPEG-2、MPEG-4。
此外,在互联网上被广泛应用的还有Real-Networks 公司的RealVideo 、微软公司的WMV 、Apple 公司的QuickTime 等格式。
这些视频编码技术融合了各种性能优良的图像编码算法,代表了目前图像编码的发展水平。
下面就光盘相关的视频编码技术和标准进行简要的评述。
一、H.261、H.263、H.264系列标准ITU-T 与ISO/IEC 是制定视频编码标准的两大国际组织,其中ITU-T 制定的标准包括H.261、H.263、H.264,主要应用于实时视频通信领域,如视频会议;MPEG 系列标准是由ISO/IEC 制定的,主要应用于视频存储、广播电视、因特网或无线网络的流媒体等。
两个组织也共同制定了一些标准,H.262标准等同于MPEG-2的视频编码标准,而最新的H.264标准则被纳入MPEG-4的第10部分。
1. H.261H.261又称为P*64,其中P 为64kb/s 的取值范围,是1到30的可变参数,它最初是针对在ISDN 上实现电话会议(特别是面对面的可视电话和视频会议)而设计常见的视频编码技术和标准(I)◇祖 晟的。
JPEG2000中的图像编码方法摘要:JPEG2000作为新一代的静态图像压缩标准,其克服了JPEG标准在高压缩比时重建图像的方块效应,并且实现了许多新的功能,如渐进编解码、从有损压缩到无损压缩以及感兴趣区域编码等。
本文简单介绍了JPEG2000的新特征以及应用领域,重点讲述了JPEG2000 的基本框架及其编解码流程。
关键字: JPEG2000,图像压缩,编码1.引言JPEG(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联合图像专家组)标准是ISO/IEC联合专家组制定的静止图像压缩标准,是适用于连续色调(包括灰度和彩色)静止图像算法的国际标准。
JPEG算法共有四种运行模式:一种是基于空间预测(DPCM)的无损压缩算法,另外三种是基于DCT的有损压缩算法。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需要具有压缩效果更好、支持更多图像格式,能够提供更多新特性的静态图像压缩标准。
基于以上考虑,联合图像专家组从1977年3月开始着手于图像压缩标准的制定,并将其命名为JPEG2000(ISO15444)。
这一标准不仅是对现有JPEG标准的补充,更在于它放弃了JPEG标准中所采用的以离散余弦变换(DCT)为主的区块编码方法,而采用小波变换(Wavelet Transform)为主的多分辨率编码方式。
小波变换理论是近年来应用数学和工程科学中一个迅速发展的新领域,它是继傅立叶变换之后数学上的一项重大突破。
虽然小波变换和傅立叶变换都是线性变换,但是由于小波变换具有时域和频域的双重局域性的特性,使得小波变换比傅立叶变换更灵活,更有利于信号的时频分析。
本文简要介绍了JPEG2000的新特性,重点阐述了该标准的算法流程及其实现步骤。
2.JPEG2000标准简介由于JPEG本身的缺陷,传统JPEG压缩技术已无法满足人们对多媒体图像资料的要求[1]。
因此,更高压缩率以及更多新功能的新一代静态图像压缩技术JPEG2000就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