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绿地结构与生态效益评价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10 MB
- 文档页数:12
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与生态效益评估摘要: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是现代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的意义和方法进行探讨,并对其生态效益进行评估,以期为城市规划和绿地建设提供参考。
一、引言城市化进程中,城市面临着环境污染、自然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许多问题。
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被视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城市绿地系统包括公园、绿道、景观湖等,不仅可以提供人们用于休闲和娱乐的场所,还具有调节城市气候、提供生态服务等重要功能。
二、城市绿地系统的意义1.提供人们的休闲和娱乐场所。
城市绿地系统为居民提供了休闲、运动和社交的场所,有助于缓解都市人们的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2.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城市绿地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减少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提高大气质量。
3.增强城市的生物多样性。
城市绿地系统中的植被和水体为各类动物提供了生存和繁衍的场所,有助于保护和促进城市生物多样性。
4.调节城市气候。
城市中的绿地可以降低周围地区的温度,减少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的热环境。
5.提供社区居民的社交空间。
城市绿地系统为社区居民提供了集会和社交的场所,有助于促进社区的凝聚力和社会交往。
三、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方法1.合理规划绿地空间。
在城市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到绿地的布局、大小、分布等因素,尽可能地保留和扩大绿地空间。
2.多元化绿地景观类型。
不同类型的绿地景观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包括公园、花坛、景观湖等,应根据城市的特点和居民的需求进行选择。
3.提供完善的绿地设施。
城市绿地系统应提供完善的设施,包括健身器材、游乐设施、休息区等,以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4.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
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应注重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包括植被的保护、水体的净化等。
四、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效益评估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还可以产生许多生态效益。
对于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效益进行评估可以帮助政府和社会决策者更好地了解城市绿地系统的贡献,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管理措施。
都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效益评估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都市绿地系统的建设和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
都市绿地系统不仅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扮演着改善城市环境、调节气候、保护生态的重要角色。
因此,对都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效益进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一、空气净化和气候调节都市绿地系统通过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减少了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保持空气清新。
同时,大面积的绿地可以降低城市气温,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绿色植被的蒸腾作用和阴凉效应能够使城市气温降低2-3摄氏度,使人们在炎热夏季得到舒适感受。
二、水资源调控和保护地表绿地可以起到蓄水、排水的作用,减轻雨水径流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降低洪涝灾害的发生概率。
同时,植物的根系可以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降低水土流失。
都市绿地系统中的湖泊和水池能够存储雨水,并提供生物栖息地,维护水生态系统的稳定。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都市绿地系统作为大城市中的绿肺,承载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绿地为各类动植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维持了生态链的平衡。
鸟类、蝴蝶和蜜蜂等昆虫是绿地中常见的生物,在传粉和种子散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都市绿地系统不仅是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手段。
四、心理健康和社交交流接触自然绿色环境对人们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大面积的绿地可以提供舒适的环境,减轻压力,缓解紧张情绪。
此外,都市绿地系统也是人们进行户外活动和休闲娱乐的场所,促进社交交流和人际关系的建立。
人们可以在公园中散步、跑步,组织野餐或其他娱乐活动,加强社区凝聚力。
综上所述,都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效益是多方面的:空气净化和气候调节、水资源调控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心理健康和社交交流等。
针对都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效益评估可以采用定量和定性两种方法。
定量方法包括监测土壤中养分含量、空气中CO2浓度、水质等指标的变化,以及研究动植物种群数量和多样性的变化。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生态效益评估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城市的面积不断扩大,城市建设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
因此,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和生态效益评估成为了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生态效益评估两个方面来探讨这个话题。
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指的是对城市绿地的种类、布局、面积以及绿地的用途等方面进行规划和设计,以达到改善城市环境和保持生态平衡的目的。
首先,绿地种类的选择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重点。
城市绿地的种类包括公园、广场、街头绿化等。
不同的绿地种类在城市中各有各的作用。
公园可以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广场可以成为市民集会和交流的场所,而街头绿化可以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和美化城市景观。
因此,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应根据城市的自然环境、城市人口和城市功能等因素,制定相应的绿地种类。
其次,绿地布局也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关键。
城市绿地的布局应考虑到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市民居住的区域、城市公用设施的分布等因素。
例如,在商业区和住宅区之间,可以设置一条绿地带,既可以起到景观优化的作用,又可以解决市民居住与商业区之间的距离问题,提高通勤效率。
因此,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要根据市民的实际需求,合理规划绿地布局。
最后,绿地的面积也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方面。
城市绿地的面积应该根据城市的人口密度和城市功能需求来规划。
目前,国家对城市绿地面积的要求是绿地率不低于35%。
但是在实际规划中,应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
例如在一些人口密集的城市,绿地面积可以相应增加,以便更好地改善城市环境。
二、生态效益评估生态效益评估是指对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或改建后,对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人文效益等方面的评估。
生态效益评估是判断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是否合理和成效的重要手段。
首先,生态效益评估应该从生态环境方面入手。
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对生态环境的改善是其最重要的效益。
城市绿地可以提供多样的生态系统服务,包括净化空气、净化水体、防止土地侵蚀、减轻气候变化等。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生态功能评估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生态功能评估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探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核心原则以及生态功能评估的方法和意义。
第一部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对城市中现存和潜在的各类绿地,包括公园、广场、绿化带等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和布局,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的功能和效益。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核心原则。
1. 多样性原则:城市绿地系统应该包含多种类型的绿地,例如公园、湿地、森林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2. 连续性原则:城市绿地系统应该以连续的、无缝隙的方式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绿色网络,方便人们的出行和休闲活动。
3. 可达性原则:城市绿地系统应该尽可能地靠近人们的居住区和工作区,以提高人们的出行便利性。
4. 可持续性原则: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应该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部分:生态功能评估生态功能评估是对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功能、生态服务和生物多样性进行科学评估和量化。
通过生态功能评估,可以了解城市绿地系统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为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以下是常用的生态功能评估方法。
1. 地表温度调节:通过测量城市绿地系统对地表温度的影响,评估其对城市热岛效应的缓解作用。
2. 空气质量净化:通过测量城市绿地系统对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吸附和转化作用,评估其对空气质量的改善作用。
3. 水资源调节:通过测量城市绿地系统对降雨水的滞留和净化作用,评估其对水资源的调节和保护作用。
4. 生物多样性保护:通过调查和记录城市绿地系统中的物种和栖息地,评估其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作用。
第三部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生态功能评估的意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生态功能评估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能够提供人们休闲娱乐、健康锻炼的场所,并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
居住区绿地调查报告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居住区作为城市居民生活的主要场所,其环境质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而居住区绿地则是居住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居民的身心健康、生态环保和社区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某居住区的绿地情况,为提高居住区环境质量提供参考。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选取了某居住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调查和数据收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调查范围包括居住区的公共绿地、小区绿地和宅旁绿地等。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绿地的分布、面积、植被种类、绿化覆盖率、服务半径等。
三、调查结果1.绿地分布调查发现,该居住区的绿地分布较为均匀,公共绿地和小区绿地覆盖了大部分居住区,但宅旁绿地的面积较小。
2.植被种类该居住区的植被种类较为丰富,主要包括草坪、灌木、乔木、花卉等。
其中,草坪覆盖率较高,但乔木和灌木的数量较少。
3.绿化覆盖率该居住区的绿化覆盖率较高,达到了60%以上。
但是,由于部分绿地的养护管理不到位,导致部分绿地的绿化效果不佳。
4.服务半径该居住区的服务半径较大,大部分绿地的服务半径都超过了500米。
但是,由于部分绿地的设施不完善,导致居民使用绿地的频率较低。
四、问题分析1.绿地规划不合理该居住区的绿地规划不够合理,部分绿地的面积较小,无法满足居民的使用需求。
同时,部分绿地的设计不够人性化,给居民的使用带来不便。
2.植被种类单一该居住区的植被种类虽然较为丰富,但是乔木和灌木的数量较少,导致绿地的生态效益不高。
同时,植被种类的单一也容易引发虫害等问题。
3.绿化管理不到位部分绿地的养护管理不到位,导致绿地的绿化效果不佳。
这不仅影响了居住区的美观度,也影响了居民的使用体验。
4.设施不完善部分绿地的设施不完善,导致居民使用绿地的频率较低。
例如,部分绿地的座椅、灯光等设施不足,给居民的使用带来不便。
五、建议措施1.优化绿地规划建议对该居住区的绿地规划进行优化,增加绿地的面积和人性化设计,提高绿地的使用率。
城市绿化效益评估与生态价值分析城市绿化是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也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
然而,城市绿化工程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所以对其效益进行评估和生态价值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城市绿化的效益评估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
其中,经济效益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通过城市绿化,可以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进一步带动旅游业、服务业和商业的发展。
此外,绿化带来的户外休闲场所也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提高社区的居住质量,进而提升房地产市场的价值。
因此,城市绿化对经济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
其次,生态价值是城市绿化的重要方面。
城市绿地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减少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
同时,绿地可以吸收雨水,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防止城市内涝的发生。
绿化带来的植被还可以防止土壤侵蚀,维护生态平衡。
此外,城市绿地还是许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保护了生物多样性。
因此,城市绿化在维护生态平衡和增加生态价值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另外,城市绿化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也有积极的影响。
大量研究表明,接触自然环境和绿色植物可以缓解压力、改善心理健康,并且有助于身体康复。
所以,城市绿化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还为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此外,城市绿化对气候调节也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的高密度建筑和大量的人口聚集,使得城市环境多尘噪、温度高,而城市绿地的存在可以调节城市的气候,减少空气中的颗粒物含量,为城市居民提供凉爽的居住环境。
尤其在夏季,绿化带来的阴凉和水分的蒸发作用,可以有效地降低城市的温度,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居民的生活品质。
最后,城市绿化效益评估和生态价值分析还需要考虑社会因素。
城市绿地可以促进社区的凝聚力和居民的相互交流,提高社区的生活质量。
同时,城市绿地的建设也为居民创造了就业机会,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因此,在进行城市绿化效益评估时,需要考虑到社会因素的综合影响。
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效益评估与管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土地利用越来越偏向建设,而城市绿地的持续减少对于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品质造成了诸多不利影响。
因此,对于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效益进行评估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分析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效益评估与管理的必要性,介绍多项评估指标以及相应的管理措施。
一、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效益评估的必要性城市绿地系统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
首先,城市绿地系统可以提供生态稳定性和地理连通性,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平衡性。
其次,城市绿地系统能够调节气候和降低气温,减缓城市热岛效应。
此外,城市绿地系统还具有调节水文循环和保护水资源的作用。
因此,评估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效益能够为城市规划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帮助城市管理者更好地维护城市生态环境和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二、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效益评估指标1. 绿地覆盖率:绿地覆盖率是指城市范围内绿地的总面积与城市总面积的比值。
较高的绿地覆盖率意味着城市绿地系统对于生态服务功能的提供更为充分。
2. 生物多样性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反映了城市绿地系统中植物和动物的物种多样性程度。
高生物多样性意味着城市绿地系统能够提供更多的生态服务功能。
3. 碳储量:城市绿地系统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储存为植物生物量。
通过评估城市绿地系统的碳储量,可以评估其对于气候调节的贡献。
4. 噪音吸收能力:城市绿地系统能够吸收来自交通和建筑物等噪音源的噪音,减轻城市噪音污染对居民的影响。
5. 水文调节效果:城市绿地系统可以减缓雨水径流速度,延缓洪峰发生,降低城市内涝风险。
三、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效益管理措施1. 提高绿地覆盖率:通过增加绿地面积、改造废弃土地和建筑屋顶等方式提高绿地覆盖率,以增加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效益。
2. 优化绿地结构:合理规划和设计城市绿地系统,将其与河道、湖泊等水域相连接,形成生态廊道,提高生物多样性。
人居环境整治生态效益指标人居环境整治是指对城市或农村居民居住区的环境进行改善和治理,以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环境品质。
而生态效益指标则是评价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衡量标准。
在人居环境整治中,合理的制定和实施生态效益指标至关重要,不仅能够量化评估环境整治的效果,还可以引导和监督环境整治工作的开展。
一、生态占比指标生态占比指标是衡量人居环境整治生态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统计和分析整治区域内绿地面积、湿地面积、湖泊面积等生态要素的占比情况,可以客观评估整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改善程度。
合理的生态占比指标可以有效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空气质量,提升整体生态系统的健康水平。
二、CO2减排指标CO2减排指标是评估人居环境整治对气候变化影响的重要标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二氧化碳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气候变暖和全球变化。
因此,通过制定和执行CO2减排指标,可以有效控制和减少城市居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进程,提升整体环境的质量和生态效益。
三、水质改善指标水质改善指标是评估人居环境整治生态效益的重要依据。
城市居民饮用水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因此,制定合理的水质改善指标,通过监测和控制整治区域内的水质状况,可以有效净化水源,保障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提高整体的生态效益。
四、生态保护指标生态保护指标是衡量人居环境整治生态效益的关键之一。
通过建立生态保护区域、保护稀有植物和动物资源、控制野生动植物捕猎等方式,可以保护和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维护整个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健康性。
合理的生态保护指标可以保障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和更新。
五、环境治理指标环境治理指标是评估人居环境整治生态效益的综合性标准。
包括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噪音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治理等多方面内容。
有效地制定和执行环境治理指标,可以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减少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综上所述,人居环境整治生态效益指标是评估城市或乡村环境整治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与生态效益评价朱建中发表时间:2018-05-16T15:15:53.22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期作者:朱建中[导读] 摘要:城市居住小区是展示城市文明的窗口,质量好坏是衡量居民文化素质及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惠州天地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广东惠州 516000摘要:城市居住小区是展示城市文明的窗口,质量好坏是衡量居民文化素质及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为了促进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以保护自然资源,与周围的环境生态相协调为主题,推进住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绿色生态住宅小区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简要阐述了绿色住宅小区的特点,深入探究建设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途径。
关键词:绿色;住宅小区;生态系统前言21世纪,人类面临的环境威胁越来越严重,大自然的能源循环体系受到严重的破坏,全球有限的自然资源日趋枯竭,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已经进入一个危机四伏的阶段。
住宅产业作为国家支柱产业,作为与生态、能源相关的产业,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城市绿色生态住宅小区是实现生态型住宅可持续发展的最好形式,它的出现与发展,顺应了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满足了大众对提升住宅品质的要求。
1.绿色住宅小区的特点人们通常把绿色住宅小区定义为在保持城市自然生态和谐的基础上,进行开发设计时,从绿色环保、生态节能等角度出发的工程建筑项目。
在不加重对环境负荷及破坏的前提下,遵照国家相关绿色节能住宅标准,通过能源节约技术使住宅小区的能源需求最小化,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可再生能源技术,打造出符合国家标准和满足民众需求的既经济又绿色的住宅小区。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不仅是针对住宅个体而言,应包含整个住宅体系,即小区的住宅内外环境和小区内的其他因素。
所以,相对于个体建筑,绿色生态住宅小区要同时考虑到住宅内外的居住质量,不仅要考虑个体建筑在造型、选材、结构方面的问题,对于小区内的气候、道路、建筑群等设计因素也要有全面完善的设计方案。
城市绿地绿化施工组织设计的生态效益评估在如今全球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背景下,城市绿地绿化的规划和施工成为了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城市绿地绿化施工组织设计在有效整合城市绿地资源,提高绿地生态效益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城市绿地绿化施工组织设计的生态效益进行评估,以期为城市绿地规划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1. 绿地面积与空气质量改善城市绿地的大规模绿化施工可以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并具有改善空气质量的效果。
绿地能够吸收环境中的有害气体,并释放出新鲜的氧气,有利于改善周围居民的生活品质。
通过合理的绿地位置和多样的植被布局,城市绿地绿化施工组织设计可以使城市中空气污染物的浓度得到有效降低,提供清新的空气给市民。
2. 生物多样性保护城市绿地绿化施工组织设计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保护并提升生物多样性。
绿地提供了植物和动物的栖息地,为城市中的生物提供了安全和稳定的环境。
通过合理选择并搭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被,并营造适宜生物生活的自然环境,城市绿地绿化施工组织设计可以吸引和孕育各种生物种类,从而增加城市的生物多样性。
3. 水资源调节和净化城市绿地绿化施工组织设计不仅可以提供丰富的水资源,并且还具有调节和净化水资源的作用。
绿地可通过植物根系的吸收和土壤的滞留作用,帮助调节降雨过程,减少水资源的流失,并提供防洪功能。
同时,通过土壤的过滤和微生物的降解作用,绿地可以净化水质,防止污水直接进入河流和水域,从而保护水生生物的健康。
4. 温度调节和城市热岛效应缓解城市绿地绿化施工组织设计对调节城市温度和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起到重要作用。
绿地的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可以降低周围环境温度,形成自然的降温带。
此外,绿化覆盖的减少阳光直射建筑物和地面,减少城市的热吸收,从而有效降低城市温度。
城市绿地绿化施工组织设计应考虑合理的绿化布局,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
5. 噪声和空气质量改善城市绿地绿化施工组织设计还可以改善城市的噪声和空气质量。
住宅区绿地植物生态效益评估作者:郭超郑浙东单位: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棕榈园林股份有限公司风景园林科学研究院植物群落结构调查(1)调查方法:依据临安市居住区的空间分布,选取3个居住小区作为调查对象,分别是春天小区、林水山居、筑境小区。
在每个居住区选取植物分布具有普遍性与典型性的10m×10m 样地各3个。
在每个样方的4角各设置1个5m×5m灌木层(含乔木更新层)样方,并在灌木层4角各设置1m×1m的草本层小样方。
(2)调查内容:对乔木树种(胸径≥4cm)进行每木检尺,实测胸径、树高、冠幅,统计每样方中乔木树种的株数。
详细记录灌木(包括胸径<4cm的小乔木或幼苗)的种类,测量并记录其地径、株高、冠幅。
再记录群落的地被、草本(包括蕨类植物)和层间植物的种类、平均高度、数量。
主要使用的仪器与用具有记录本、铅笔、尺子、胸径尺等。
生态效益研究调查(1)空气负离子监测仪器:测定空气负离子的仪器为DLY-G型大气负离子测量仪。
该仪器是测量大气离子的专用仪器,数据稳定,测量准确,灵敏度高,使用方便。
检测范围为10~11999×109个离子.cm-3,离子浓度误差及迁移率≤±10%,工作温度0~40℃,空气相对湿度≤90%。
(2)监测方法与内容:使用(DLY-G)型大气浓度测试仪进行测定,测定时,选择静稳天气,采样高度为距离地表1.5m,与成人呼吸高度基本一致。
在同一测点测量相互垂直4个方向的空气正离子和负离子浓度,每次采气3min,待仪器显示的数值稳定后瞬时读取5组正、负离子峰值数,同时调查记录测点周围的环境及天气状况,包括温度、湿度、风速、海拔和经纬度等几项与人体健康关系比较密切的指标进行测定。
主要采用的仪器与用具有记录本、铅笔、光照仪、风速仪、GPS、正负离子检测仪等。
数据处理与分析(1)重要值:某一种物种在群落中的重要值用IV来表示,是衡量物种在群落中地位和作用的有效综合指标,可以反映群落演变的方向。
城市绿地景观设计与生态效益评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绿地在城市规划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还能改善城市环境、保护生态系统、促进生物多样性等众多生态效益。
因此,如何进行科学的城市绿地景观设计与有效评估其生态效益,成为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在城市绿地景观设计中,首先需要考虑空间布局和功能划分。
合理的空间布局可以提供便利的交通连接和绿色通道,使绿地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同时,根据城市居民的需求,将绿地划分为不同功能区域,如运动区、休闲区和生态保护区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其次,景观元素的选择也至关重要。
合适的植被种类和物种搭配,能够增强绿地的观赏性和生态性。
绿化覆盖可以提供清新的空气和良好的防护作用,不仅减少了空气污染的风险,还调节了城市的气候。
此外,水体的引入和湿地的保护也是景观设计的重要要素,可以增加绿地的生态能力和水循环系统。
而对于城市绿地生态效益的评估,则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首先,可以通过评估空气质量的改善来评估绿地对环境的影响。
绿地的植被可以吸附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环境,提高城市的生态质量。
其次,可以通过对绿地生物多样性的调查和评估,评估其对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城市绿地不仅可以提供适宜的栖息地,还能作为物种交流和迁移的廊道,促进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和增加。
此外,评估绿地对水循环系统的调节能力也是重要的一环。
绿地中的植被可以吸收雨水,减少洪水的发生和地表径流的量,起到保护和净化水资源的作用。
除了以上内容,还需要考虑绿地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绿地的建设和维护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城市的经济收入。
同时,绿地的存在也能够改善城市居民的心理状态,提供休闲放松的场所,增加社区居民的互动和减少犯罪率。
因此,城市绿地景观设计与生态效益评估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
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合适的景观元素选择和科学的评估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
城市绿地的建设与环境生态效益分析近年来,城市绿地建设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城市绿地不仅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还具备了重要的环境生态效益。
本文将围绕城市绿地的建设与环境生态效益展开讨论。
一、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城市绿地的建设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城市是现代人生活的主要场所,人们在城市中面临着种种压力,而城市绿地则成为缓解这些压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绿地中的树木和植被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并释放出氧气,有效改善空气质量。
此外,绿地还可以吸收噪音,减少城市交通和工业活动带来的噪音污染,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
二、维护生态平衡城市绿地的建设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
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土地被用于建设楼房和道路,导致土地资源的破坏和生态系统的破碎化。
而城市绿地的建设可以有效减缓这种破坏和破碎化的趋势。
绿地中的植被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和食物源,为城市中的各类动植物提供了生存空间。
同时,绿地的蓄水和排水功能也有助于防止城市内涝和水土流失等问题的发生。
三、改善人们的身心健康城市绿地的建设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近年来,城市居民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工作和生活节奏都非常快,人们面临着各种健康问题。
而城市绿地的建设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可以缓解压力,增加身心的放松。
绿地中的植被和花草也有着舒缓情绪的效果,能够改善心理健康。
此外,绿地的空气清新、风景优美也有助于改善人们的心情和身体健康。
四、促进社会交流和凝聚力城市绿地的建设不仅有助于改善环境和提升生态效益,还能够促进社会交流和凝聚力的形成。
城市绿地提供了人们进行休闲、运动和社交的场所,各类户外活动和社区组织的活动也在绿地中进行。
人们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结识新朋友,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和交流。
同时,绿地中的公共设施和文化活动也增加了人们社会交往的机会,增强了社区凝聚力和归属感。
综上所述,城市绿地的建设对环境生态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它能够提升城市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平衡,改善人们的身心健康,并促进社会交流和凝聚力的形成。
城市绿地规划的景观生态效益评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城市绿地的匮乏。
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城市绿地规划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然而,如何评估城市绿地规划的景观生态效益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城市绿地规划的背景和意义城市绿地规划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通过科学的方法和规划手段,合理布局和设计城市绿地系统的过程。
城市绿地规划的目标是通过增加绿地面积、改善绿地质量、提高绿地利用率,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城市绿地规划的意义在于:1.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绿地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减少噪音污染、调节城市气候、保护地下水资源等,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2.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城市绿地可以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增加居民的身心健康。
同时,城市绿地还可以提供社交交流的空间,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3.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绿地规划可以提高城市的生态承载力,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推动城市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
二、城市绿地规划的景观生态效益评估指标评估城市绿地规划的景观生态效益是为了了解绿地规划的效果,指导绿地规划的实施和改进。
在评估过程中,需要确定一些指标来衡量城市绿地规划的景观生态效益,常用的指标包括:1.绿地覆盖率。
绿地覆盖率是指城市绿地面积与城市总面积的比值,反映了城市绿地的空间分布情况。
2.绿地质量。
绿地质量包括绿地植被的种类、密度、健康状况等因素,反映了绿地的生态功能和生态服务能力。
3.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绿地内物种的多样性和数量,反映了绿地的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质量。
4.生态连通性。
生态连通性是指城市绿地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反映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5.社会效益。
社会效益包括绿地对居民健康、社区和谐、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影响,反映了绿地对人类社会的价值。
城市绿地可持续规划与生态服务功能评估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还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
因此,城市绿地的规划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城市绿地可持续规划和生态服务功能评估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城市绿地可持续规划城市绿地的可持续规划是指在满足城市居民需求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发挥城市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来说,城市绿地的可持续规划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绿地布局:绿地应遵循“靠近居住区、方便到达、合理分布”的原则,布局合理、覆盖面积充足。
2. 绿地类型:根据城市居民的需求和城市生态系统的需要,合理选择绿地类型,包括公园、广场、绿化带等。
3. 绿地功能:绿地应发挥其多种生态服务功能,如调节城市气候、净化空气、保持水源等。
4. 绿地管理:绿地的管理应该科学规范,包括定期维护、清理、修剪等。
二、生态服务功能评估城市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是指城市绿地对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所提供的各种服务。
生态服务功能评估是通过对城市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进行评估,为城市绿地的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来说,生态服务功能评估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水源涵养:评估城市绿地对水资源的保护和涵养能力。
2. 空气净化:评估城市绿地对空气污染物的吸附和净化能力。
3. 气候调节:评估城市绿地对城市气候的调节能力,包括降温、降噪等。
4. 生物多样性:评估城市绿地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促进作用。
5. 社会文化价值:评估城市绿地对社会文化价值的贡献,包括提供休闲娱乐场所、促进社交等。
通过对城市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进行评估,可以更好地了解城市绿地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并为城市绿地的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为居民提供了优美的环境和休闲娱乐场所,还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
因此,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应该注重城市绿地的可持续规划和生态服务功能评估,为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方案的生态效益评估引言:城市化进程带来了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土地的大规模开发,给城市环境带来了许多问题,如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方案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方案的生态效益评估,旨在为城市规划者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方案的概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方案是指通过绿化、园林建设和生态保护等手段,在城市中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绿地系统,以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品质。
该方案包括绿地的选址、规模、布局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方案的生态效益1. 改善空气质量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方案可以通过增加植被覆盖率,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浓度,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绿地中的植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有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缓解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2. 保护水资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方案可以通过建设湖泊、水系和湿地等水体,提供城市的水源和调蓄功能。
绿地中的植物能够吸收雨水,减少城市的洪涝风险,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此外,湿地还可以过滤和净化水质,保护水生态系统的健康。
3. 促进生物多样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方案可以为城市提供一个适宜的生境,吸引和保护各种野生动植物。
绿地中的植物提供了食物和栖息地,吸引了大量的鸟类、昆虫和小型哺乳动物等野生动物。
这些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平衡,维持了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 改善人类健康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方案可以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为居民提供锻炼身体、放松心情的机会。
绿地中的植物能够吸收噪音,减少交通和工业活动带来的噪声污染,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
此外,绿地还能够减轻压力、改善心理健康,促进社交交流和人际关系的建立。
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方案的生态效益评估方法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方案的生态效益评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指标和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评估方法:1. 生态服务价值评估通过对城市绿地系统提供的生态服务进行定量评估,如空气净化、水资源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维护等,将其转化为经济价值,从而评估其生态效益。
城市绿地系统与生态环境评估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给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和生态环境评估成为了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
一、城市绿地系统的意义和功能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中绿色空间的组织形式和总体布局,包括公园、绿地、湿地等。
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增强城市整体形象、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城市绿地系统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绿地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降低城市的温度,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
同时,绿地还能够吸收噪音和尘埃,减少环境污染对市民的影响。
其次,城市绿地系统能够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
城市绿地系统能够为城市增添绿色景观,打造优美的城市风景线,提升城市的美观度和宜居度。
这不仅有助于吸引人才和投资,还能够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最后,城市绿地系统能够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绿地作为城市居民的“后花园”,提供了休闲健身、教育文化、社交互动等多种功能。
市民可以在绿地里散步、锻炼、游玩,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缓解压力,促进身心健康和团队合作。
二、生态环境评估的重要性和方法生态环境评估是评价和监测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对于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控制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环境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水质评估、空气质量评估、生物多样性评估等。
水质评估是评估城市水环境质量和水资源利用状况的重要手段。
通过采集水样进行水质监测,分析水中的污染物浓度和水质指标,评估水环境的污染程度和健康风险,避免水源受到污染和过度开发。
空气质量评估是评估城市空气环境状况和大气污染物浓度的重要方法。
通过测定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空气质量指数等,评估空气环境的污染程度和健康风险,制定相应的空气污染防治措施,保护市民的健康。
生物多样性评估是评估城市生物资源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调查和监测城市中的植物、动物物种,分析物种的数量、分布和生境状况,评估生物多样性的维持状态,保护和修复生物多样性。
居住区绿地结构与功能评价分析——以合肥市琥珀山庄北村为例07级研究生:李亚亮指导老师:吴泽民(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风景园林系合肥 230061)摘要:通过对实地调查以及航片的判读,得出琥珀北村的居住区绿地结构比较合理,运用统计学中众数原理对绿地游憩功能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该居住区绿地内的人们的活动丰富度尚需完善。
另外根据对该小区绿地内人体舒适度的分析我们发现乔灌草结合型的绿地让人们感觉最舒适,而草坪和硬质铺装在4月份已使人感觉不适。
同时,运用City-Green软件计算出琥珀北村树木每年净化空气518.88Lbs,经济价值约为1233.25$。
关键词:居住区绿地结构功能 City-Green1 引言居住区绿地是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中分布最广、最接近市民、最为居民所经常使用的环境空间。
它是利用植物独有特色形成的既有统一又有变化、既有节奏感又有韵律感、既有相对稳定性又充满活力的生活空间,是衡量居住小区环境质量的重要标志。
居住小区绿地在生态学、美学、心理学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具有改善小气候作用。
优美的景观环境在起到赏心悦目效果的同时,还能消除都市的喧嚣,松弛神经,从而有利于居住者的身心健康。
合理的小区绿化也能为居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场地,满足各种游憩活动的需要。
因此,居住区绿地不仅影响居住区的环境质量,还影响到整个城市环境和景观的质量,对提高整个城市生态品位起着重要的调节和示范作用[1]。
随着时代的发展及人们精神生活和审美情趣的日益提升,人与自然共存已成为当今的主流,我国已进入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阶段,人们环保意识日益增强及对生活环境要求不断提高。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居住区用地的紧张,使得许多大城市的中心区兴建高层居住区,极大地改变了居住区中传统的宅间绿地、组团绿地的布局,点式高层住宅的增加使绿地的归属性降低。
在绿地总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大了公共绿地的面积,却使人均绿地面积降低了,造成了居住环境恶化。
居住区景观绿化,即在住宅小区内及其周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否丰富、和谐、绿意盎然、富有活力,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因此建设具有较高水平的现代居住区绿化环境,以达到改善城市生态质量的目的,在人与自然相互依存下,开拓亲近的休憩、生活空间,使闹市的居民获得重返自然的身心享受,这是人们共同追求的理想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2研究区域概况和研究内容2.1研究地区概况:琥珀山庄位于合肥市区西侧偏北,东临环城公园,西靠长丰路,南接长江西路,北抵南淝河,宛如一块天然琥珀,是一座环境舒适优美、建筑风格独特的住宅小区。
琥珀山庄总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由东村、西村、南村、北村、中村、花园村六个部分组成,整个居住区为新徽派风格的住宅。
居住区内环境优美,远远望去,以白色调为主,配以红色顶瓦的整个建筑群宛如一块块天然琥珀,玲珑剔透,流光溢彩。
琥珀山庄,常住人口2万人,暂住人口3300人,总户数6500户。
还建有多项配套设施,诸如超市、邮政、银行、车库、小学、幼儿园、中老年和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生活服务设施,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游憩环境,被誉为全省第一个园林式住宅小区。
1994年荣获国家建设部城市住宅小区建设试点综合"金牌奖"和全国建筑质量最高奖"鲁班奖"以及规划、设计、工程质量、科技进步四个单项一等奖。
1997年,琥珀山庄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活动示范点",成为省、市、区对外的文明窗口,成为合肥市风景如画的著名小区。
本文以琥珀北村为研究对象。
琥珀北村总建筑面积为11.88hm 2,共有人口4455人,该区绿地率为39%,人均绿地面积为10.39m 2。
整个小区因地制宜、随坡就势借鉴皖南明清古建筑"依山而建,傍水而营"的建筑风格,将传统性、地方性和现代性融为一体,具有新徽派建筑特色。
2.2 研究内容:依据国内外前人研究的经验,应用景观生态学、森林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软件ArcView3.2平台上的City-green 模型和计算机技术,并以小气候仪和轻便风速表实测数据作为必要补充来研究居住区绿化环境的生态效益。
通过对合肥市生态住宅小区琥珀山庄北村的绿地结构和功能,包括游憩功能和生态功能的调查分析,定量分析其绿地的综合效益,以期为其他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绿地系统的评价、规划和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从而加强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绿地系统的建设和管理,规范开发行为,全面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如下:资料查阅与相关知识准备——基础数据收集整理——航片判读与City-green 模型建立——绿地结构与功能分析——提出建议。
3研究方法3.1绿地结构A 绿地率:是指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占居住区用地之比。
∑=(%)/S Gi A ,其中G i 是居住区i 类绿地面积,S 是居住区总面积。
B 绿化覆盖率:是指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垂直投影面积与用地面积之比。
乔木树冠下重叠的灌木和草本植物不重复计算。
C 人均绿地面积:等于居住区绿地总面积和居住区总人口的比值(包括宅问绿地和庭院绿地等)。
指标为平面指标.是反映绿地生态效益的有效指标之一。
D 物种多样性:各绿地类型中物种的丰富程度,本文以Simpson 指数计算,公式如下:∑=⎪⎭⎫⎝⎛-=si N Ni D 11 2 (i=1,2,3…,S),其中D 为多样性指数,N 为一定绿地中所有物种的总体个数,M 为每个物种的个体数,S 为物种数。
当D 值越大越说明该居住区内的植物树种结构复杂,树种丰富多样,乔灌木的搭配比重合理。
3.2游憩功能评价方法——问卷调查法和观察法调查涉及两部分:一是人们在开敞空间中的活动期望;二是人们在开敞空间中从事的活动。
环境心理学认在环境中所从事的各种活动,旨在实现某些可期望的的心理结果。
这就是行为动机与环境行为期望。
调查地点选取有一定开敞空间的居住区组团绿地。
在使用上,该组团绿地有较多的活动面积;从视觉上看,组团绿地具备作为中心的标志和象征。
组团绿地位置多位于居民出入必经之处且几乎每幢住宅都与组团绿地毗邻。
组团内还设置儿童游戏设施和供不同年龄段居民健身锻炼、休憩散步、社交娱乐的铺装场地和供居民使用的公共服务设施,如园亭、花架、坐椅等。
通过现场观察和问卷调查进行研究。
具体内容是连续选取若干工作日和休息日(每个研究日至少两次)观察此时人们在公共游憩空间中的活动,在公共游憩空间中对人群进行访问,分发问卷,请参与者填写,问卷当场回收,并对有兴趣人士进行访谈。
问卷中包括一个活动期望量表和一个活动量表分别测量人们的环境期望和活动。
将活动期望的检测项目以及活动的检测项目组织在大约10个题目中,皆为多项选择。
为保证调查的合理性和可信度,调查人数应在50人以上。
同时调查人们在组团绿地空间中的活动频度、活动满意度、活动丰富性,评价等级采用10分制,以“10,8,6,4,2”的等级分值代表“好、较好、中等、差、极差”。
3.3生态效益评价方法3.3.1小气候数据实测方法选择居住区绿地中的宅间绿地、公共绿地为主要观测场所,在每个观测场所分别依据其绿化结构类型选择具体观测点:测点一:乔灌草结合型(多为居住区宅间绿地)测点二:草坪型对照点:硬质铺装对每个观测点在春季(4月)选择晴朗稳定的天气条件,进行温度、湿度和风速的连续测定(2-3天),结果取平均值。
由于一天中的环境气象指标是在不断变化的,对人的影响来说也不相同,所以观测时间选取一天中的三个时间段(上午8:00-11:00,中午11:00-15:00,下午15:00-19:00)每隔1小时观测一次。
测定方法为常规气象测定[2]。
3.3.2人体舒适度计算依据环境卫生学方面的有关资料,环境气候对人体综合影响舒适度为:S=0.6×(|Ta-24|)+0.07×(|R-20|)+(|V-2|)其中,S为舒适度指标,Ta为日均温(0C),R为相对湿度(%),V为2m高处风速(m/s)[3]。
3.3.3 CITY-green模型应用——净化空气功能分析CITY-green的净化功能就是通过分析居住区树木清除空气污染物的效率,计算出树木每年清除的污染物的总量。
依据政府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净化空气,居民也要为保持身体健康开支按照替代法进行计算,得出居住区树木净化空气所产生的实际经济效益[4]。
研究区范围CITY-green模型图如下:4结果分析4.1绿地结构4.1.1绿地结构指标分析根据笔者的调查以及相关数据的整理得出琥珀北村的绿地结构指标如(表1)所示:表1:琥珀北村的绿地结构指标琥珀北村总面积琥珀北村人口数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面积物种多样性指数数值11.88hm24455人0.39 0.44 10.39m20.90资料来源:琥珀北村社居委、琥珀山庄街道、合肥市2004年航空影象图、本研究调查整理。
绿地率是与土地利用有关的指标,在规划设计施工中常采用,反映了绿地面积在整个小区的比重,该指标较为直观,不能确切反映绿化的生态效益。
因此在评价绿化质量时.应尽量采用立体指标和绿化覆盖率。
绿化覆盖率能较好地反映绿化管理的水平,管理好,该指标就高。
据研究,一个地区的植被覆盖率至少应在30%以上,才能起到改善气候的作用]。
而琥珀北村的绿化覆盖率达到了44%,这充分说明了该居住区内绿地能有效改善地区小气候。
同时根据调查发现人均绿地面积主要与居民游憩活动用地有关,数值越大,游憩活动用地越大。
根据报道,居住区每人有10m2森林或25m2草坪.就可以自动调节空气中二氧化碳与氧气的比例.以满足呼吸和生活用氧与二氧化碳的平衡.使空气保持新鲜。
所以琥珀北村基本达到要求。
4.1.2植物配置分析居住区植物配置朝植物的多样性方向发展。
按复层式方式配置,讲究提高单位面积绿量,提高群落的生态效益,创造出春华、秋实、夏荫、冬敞的情调。
笔者在进行树种调查登记时发现该住宅区内的植物配置也很讲究:在乔木、灌木、草本、藤本等植物类型的植物配置上有一定的搭配组合,做到了立体群落种植,最大限度地发挥植物的生态效益;能够体现出季相的变化,做到三季有花。
小区模拟自然而营造的适合本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结构配置合理,层次丰富,物种关系协调,景观自然和谐的园林植物群落,集中体现城市绿地的价值。
4.1.3植物物种多样性不同地区的城市种类,因气候土壤的条件差异而有所不同,一般面积10hm2左右的小区中的木本植物种数应能达到当地常用木本植物种数的40%以上[7]。
本调查根据辛普森指数计算该住宅区的物种多样性D=0.90,这说明该住宅区内植物品种比较丰富,也从侧面反映了其较高的植物配置艺术。
琥珀北村主要树木名录(共51种树木,1376棵,取前十种)见表2表2:琥珀北村主要树木名录序号树种拉丁学名株数(棵)1 紫叶李Pruns cerasifera 2142 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1463 珊瑚树Viburnum odoratissimum 904 棕榈Trachycarpus fortunei 805 石榴Punica granatum 666 乌桕Sapium discolor 657 圆柏Sabina chinensis 508 雪松Cedrus deodara 499 小蜡Ligustrum sinense 4910 龙柏Sabina cv.Kaizuka 47由调查可见该居住区内在植物种类上注重乔、灌、花、草的合理配置,在优先发展乔木的同时配植了大量色泽鲜艳,季相分明的灌木使整个居住区看起来环境优美,树种丰富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