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案)人教版新课标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整套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786.01 KB
- 文档页数:40
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学》教学计划引言旅游地理学是高中地理选修三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旅游地理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教学计划旨在提供一个系统而全面的教学安排,确保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旅游地理学的基本原理、理论和相关应用。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对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能力。
-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旅游地理问题的能力。
- 提升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培养他们对不同地理环境的认识和尊重。
- 培养学生的实地调研和实践能力,提供实践机会以加深他们对旅游地理学的理解。
教学内容本课程将涵盖以下内容:1. 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旅游地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3. 旅游地理学与旅游业的关系及其对地方经济的影响4. 不同地理环境下的旅游景观与资源5. 旅游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将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 讲授:通过讲解理论和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 实地调研: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加深对旅游地理学的实际应用认识。
- 讨论和小组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分享观点和经验,并通过小组活动加强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评估为了确保学生的研究效果,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进行教学评估,包括但不限于:- 课堂测试:用于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点的程度。
- 研究报告: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旅游地理相关的话题进行研究和撰写报告,评估他们的研究和写作能力。
- 实地调研报告:要求学生通过实地调研撰写报告,评估他们的实地调研和实践能力。
教学资源- 教材:精选教材提供对旅游地理学的全面介绍和深入理解。
- 多媒体资源:利用多媒体技术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图片、视频和动画等。
- 实地调研资源:组织学生参观旅游景点和地理环境,提供实地调研的机会和资源。
总结本教学计划旨在培养学生对旅游地理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系统的教学安排和多种评估方式,确保学生获得全面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旅游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将来从事相关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地理选修3第一章现代旅游及其作用第1节现代旅游教学设计(2课时)一、课标分析简述旅游资源的内涵,运用资料说明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二、教材分析《现代旅游》是人教版地理选修三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第一章是旅游地理的开篇,在整个教材中起到引入的作用。
本节主要讲述了旅游活动发展的社会条件以及现代旅游的主要特点和基本要素。
简要阐述了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旅游活动的历史几乎与人类历史发展一样悠久。
专门为旅游服务的旅社行的出现,标志着近代旅游的开始,同时也说明旅游活动由少数人的行为发展成为大众行为。
三、学情分析对于旅游,学生都不陌生,作为高二学生,大多有外出旅游过,但对现代旅游缺乏系统性及理论性。
因此,学生要利用现有的记忆储存,结合自身的感受,体验和认识,通过积极参与到教学当中,并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与其它同学分工协作,共享探究成果。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旅游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了解现代旅游发展的特点,认识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旅游业相关统计图表的分析,提高读图、析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对旅游活动各方面作用的科学认识,树立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意识,形成正确的旅游观念。
五、教学重点现代旅游的主要特点和基本要素六、教学难点现代旅游的主要特点七、教学流程中销售着世界各地不同特色的货品,而且大部分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都受过专业训练,态度殷勤友善,以客为先。
购物成为香港吸引游客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3.通过案例①的学习,进一步了解旅游六要素之间的关系。
点拨:香港的旅游特色在“购”,而购物旅游又进一步促进了其他要素的发展。
据统计,每年进入香港的国际旅游者中有60%左右的人是为了购物,其购物费用也占全部旅游费用支出的60%左右,使香港这个弹丸之地成为世界的“购物天堂”。
环节三:课堂小结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课堂小结通过让学生填写已做好框架的知识结构图的方式来强化认识。
《旅游地理》全套教案(人教选修3)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目标:一、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1.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资源的多样性2.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3.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与其重要价值二、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1.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2.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与其形成原因3.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三、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1.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以与它们的相互影响,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的初步规划与设计2.旅游点的确定,合理的旅游路线的选择3.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与旅游安全的关系,以与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四、旅游与区域发展1.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2.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本讲重点:旅游资源的类型与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本讲难点: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与旅游规划考点点拨:第一课时一、现代旅游1.现代旅游的特点(1)旅游主体的大众化(2)旅游形式的多样化(3)旅游空间的扩大化(4)旅游目的的娱乐化2.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食、宿、行、游(核心)、购、娱二、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1.拉动经济发展(1)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2)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3)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4)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2.促进社会文化繁荣(1)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2)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3)促进文化交流。
3.影响区域环境三、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1.旅游资源的内涵(1)概念: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都可视为旅游资源。
(2)旅游资源的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一是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旅游者得到一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二是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能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事物才能被称为旅游资源。
选修3·旅游地理一、旅游地理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地位七个选修模块中,旅游与“城乡规划”同属于人文地理分支,城乡规划之中涉及的经济地理、人口地理、聚落地理,侧重于人类活动的物质方面,本模块则侧重于人类活动的精神侧面。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长足发展,旅游活动日趋大众化。
旅游业作为“无烟产业”和“朝阳产业”,目前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产业部门之一。
二、旅游地理内部结构分析本模块包括三部分内容:1、旅游资源:(第一二单元)它是本模块的基础,要求(1)能从地理角度认识旅游资源(包括其内涵、类型与分布)(2)对旅游资源进行有实用价值的评价,即由基本知识转向技能与方法。
2、旅游规划:贴近社会实际,是学以致用的重要环节(包括景区规划和旅游活动设计)3、旅游与区域发展:这是学习的提升部分,从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高度,在总结前面两部分学习成果的基础上,对旅游中发生的人地关系及其协调深入加以认识,形成观念和行为准则。
第一章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1.1旅游资源及其多样性教学目的:1、能简述旅游资源的内涵2、能使用资源说明旅游资源的多样性重点与难点:内涵及多样性课时:1教学过程:阅读探索活动,解释:旅游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各国经济的新的增长点。
问题:最近一个假期你去哪儿了?该旅游地对你吸引力最大的是什么?(为什么选择此旅游地而非彼旅游地?)——吸引你去旅游的这些动力(景观或资源)我们可以将它们称之为旅游资源。
例:(刚才同学们说的一些资源)这些资源具有共同的特征,同时也是它们区别于其它资源的本质属性,即内涵。
一、旅游资源的内涵(此事物区别于彼事物的本质属性):P4,最后一段,一般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可称为旅游资源根据内涵可以对旅游资源进行定义:P5[阅读]从不同的角度,其定义也不尽相同。
二、旅游资源的特性:与其他资源相比,旅游资源具有以下一些特点:1、多样性:即旅游资源是多样的,并且也是广泛存在的,例:自然界多姿多彩的自然事物,变化万千的自然现象,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千差万别的生产和生活活动,都可以构成旅游资源。
第三节 我国的旅游资源[学习目标] 了解我国的主要旅游资源;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世界遗产,举例说出其重要价值。
一、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1.自然旅游资源 (1)山岳风光①五岳名山:□01东岳泰山、西岳□02华山、北岳□03恒山、□04南岳衡山、中岳□05嵩山。
②四大佛教名山:某某□06五台山、□07某某九华山、某某□08普陀山、□09某某峨眉山。
(2)水域风光:如某某□10某某山水、长江三峡、某某西湖、某某某某□11太湖、某某□12日月潭等。
2.人文旅游资源(1)文物古迹与古代工程建筑:如万里长城、□13京杭运河、故宫、某某□14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某某□15园林建筑、敦煌壁画等。
(2)风土民情:如汉族的春节、傣族的□16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17火把节等。
二、我国的世界遗产1.状况:我国于1985年加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公约》,截至2018年7月已有53个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数量仅次于意大利,居世界第□01二位。
2.分类(1)世界自然遗产。
(2)世界文化遗产。
(3)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
3.开发与保护我国的世界遗产已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促进了我国□02旅游业的发展,在开发时要加强对它们的保护。
不同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各具特色。
建筑结构设计风格也体现了对当地自然环境的适应。
读下列四幅民居景观图,回答1~3题。
1.按旅游资源的分类来说,民居建筑应属于( )A.自然景观旅游资源B.自然和文化景观旅游资源C.文化景观旅游资源D.园林建筑旅游资源答案 C解析从旅游资源的类型来说,民居建筑是人类建造的,主要与人类社会发展有关,应属于文化景观旅游资源。
2.随着电视剧《乔家大院》的热播,来此地旅游的人络绎不绝。
图③就是著名的“乔家大院”,它所在省区被纳入联合国“文化遗产”项目的有( )A.龙门石窟、少林寺 B.云冈石窟、平遥古城C.五台山、恒山悬空寺 D.北岳恒山、王家大院答案 B解析“乔家大院”位于某某省,该省被纳入联合国“文化遗产”项目的有五台山、某某云冈石窟和平遥古城。
旅游地理授课日期第周星期第节授课班级高二(3)班章节或课题第一章第一节旅游资源及其多样性目标与要求1、了解旅游资源的内涵。
2、认识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3、加深对旅游资源的理解,能对所选地区的旅游资源进行全面分析。
重点与难点重点: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难点:旅游资源的内涵。
授课课时2课时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后记: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你去哪儿旅游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一种普遍的休闲活动。
例如,2004年“十一”黄金周,全国共接待旅游者1.01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97亿元。
除传统的观光旅游外,都市旅游、红色旅游、农业旅游等开始走俏,西部旅游持续升温。
思考最近的一个长假你去哪儿了?说一说你所去地区旅游资源的特点。
【学习新课】一、旅游资源的内涵1、概念:旅游资源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2、旅游资源的内涵:(1)能够吸引旅游者并直接用于欣赏、消遣,一般不包括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设施;(2)能够被旅游者开发利用;(3)能够产生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二、旅游资源的多样性旅游资源具有多样性、独特性、变异性、观赏性等各种特性,其中多样性是旅游资源的主要特性。
1、在内容上:自然、人文;景观、文化;古代、现代;实物、体察。
2、在地域上:各有特色。
3、在季节上:季节不同,景观不同。
4、在组成上:多要素组合产生不同的旅游资源。
5、在价值上:艺术欣赏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经济价值、美学价值。
5、旅游资源的价值(1)美学价值: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听觉美(2)科学价值:自然科学考察与研究(3)历史文化价值:社会、历史、文化、建筑方面的考古与研究(4)经济价值:合理开发利用经济效益所在地区的重要产业部门教学过程美丽的丹霞地貌丹霞是地理学上很重要的名词。
它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选修3[人教版]第五章做一个合格的现代游客第一节设计旅游活动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旅游者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以及旅游者的经济承受能力、闲暇时间等因素对其选择旅游目的地、旅游线路等的影响。
2.学会从多种渠道收集旅游地的信息,包括旅游地的资源特色、时空可达性、旅游接待设施和条件及旅游费用等。
3.了解普通旅游者在选择不同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线路时,所遵循的一般性原则。
4.应用自己已掌握的自然地理知识,分析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对旅游安全的影响,并了解应该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教学重难点重点:设计旅游活动的影响因素、遵循的原则以及如何保障旅游安全难点:选择不同旅游地和旅游线路时所遵循的一般原则教具准备:各种图片、图表教学方法:探究讨论法与联系实际法相结合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了解旅游者的出游愿望和能力(一)旅游者的主观愿望从主观上来说,个人的兴趣(旅游动机)和爱好(旅游偏好)不同,对旅游目的地、旅游线路、旅游内容等的选择都会不同。
1.旅游动机——是直接推动和指导人们进行旅游活动的内在原因或动力。
从图中可以看出,人们的旅游动机非常丰富和复杂,如观光、考察和研究、会议和商务活动、宗教朝拜、疗养和健身、学习、娱乐、探亲访友、购物等。
每个人的旅游动机受到个人知识、经验、内心印象以及各种信息(大众媒介的宣传广告、口碑等)的强烈影响。
同一个旅游者,在不同的时间和条件下,其旅游动机也会发生变化。
旅游动机还会随着旅游地交通条件的变化、人文环境的变化,以及不断变化的信息、旅游价格等而不断更新。
通过读图,了解以下知识:人们的旅游动机非常丰富和复杂,主要有:消遣娱乐、追新求奇、考察研究、会议、商务活动、宗教膜拜、疗养健身、学习、探亲访友、购物观光等。
讨论:(1)旅游动机受哪些因素的影响?(2)同一个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在不同的时间和条件下是否会发生变化?1)每个人的旅游动机受到个人知识、经验、内心印象以及各种信息(大众媒介的宣传广告、口碑等)的强烈影响。
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教学计划一、教学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这一课程的设置,旨在让学生了解旅游活动的基本原理、旅游资源的类型和特点、旅游规划与开发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旅游活动的基本概念和要素,掌握旅游资源的分类、特点和评价方法。
(2)能够分析旅游资源开发的条件和影响,学会旅游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通过案例分析和实地考察,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实地考察、网络搜索等方式收集旅游地理相关信息,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旅游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旅游意识和环保意识。
(2)通过了解不同地区的旅游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旅游资源的分类、特点和评价。
(2)旅游资源开发的条件和影响。
(3)旅游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对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
(2)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完成旅游规划与设计的任务。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地讲解旅游地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体系,使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规划等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的旅游案例,如著名的旅游景区、旅游城市等,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实地考察法结合学校周边的旅游资源,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旅游地理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实践能力。
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并能举例说明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
2.能举例说明如何进行旅游欣赏。
3.通过旅游景观的欣赏,树立人地关系和谐统一的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景观欣赏的方法:选择观赏位置,把握观赏时机,抓住景观特点。
领悟和谐生美,学会以情观景。
难点:以情观景教具准备:风景图片、自制图片等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对比法与启发教学法相结合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许多自然景观在不同的观赏位置,由于距离、角度、俯仰的变化造成了透视关系、纵深层次、视野范围的差别,所产生的美感是不同的。
一、选择观赏位置(一)距离观赏景观时,选择适当的距离是很重要的。
距离不当,往往观赏不到美。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峰峦之雄伟峻秀,惟远观可得(图3.7)。
山中的峡谷、幽洞、一线天之类的景观,则要置身其中,近而观之,方知其妙。
观赏瀑布,宜在适当距离仰视,以兼收其形、色、声、动之美。
总之,对全景的观赏需要距离远些,才能见其全貌和整体的美;要想看到局部的美,则需要近些。
通过读图,认识到:选择观赏距离的重要性。
在进行景观欣赏时,要根据欣赏的对象,选取不同的距离,对于高大雄伟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如雄伟峻秀的峰峦、大江大河,要想观赏到全景,应采取远眺的方式,才能见其全貌和整体的美;要想看到局部的美,则需要近些。
而对于较小的景观,如山中的峡谷、山洞、一线天之类景观,要置身其中近观方知其妙。
归纳:常见景观欣赏位置把握(二)角度观赏景观的角度不同,产生的审美效果也不同。
景观特点不同,宜选择的观赏角度也不同。
旅游者在观赏风景时,要选择好角度。
可正面观赏,也可侧面观赏;可平视、仰视,也可俯视。
探究活动:1、观赏大江大湖和比较小的湖沼池塘时,选择的观赏位置有何不同?2、观赏瀑布,应采取什么角度效果最佳?、江河以回环曲线构景为佳,湖海以旷景取胜。
因此,观赏江河湖海位置较高的亭台楼阁之上,以俯瞰全景之貌,兼收远眺之趣。
人教版地理选修3《设计旅游活动》教案第一节设计旅游活动一、学习目标1、了解旅游者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以及旅游者的经济承受能力、闲暇时间等因素对其选择旅游目的地、旅游线路等的影响。
2、学会从多种渠道收集旅游地的信息,包括旅游地的资源特色、时空可达性、旅游接待设施和条件及旅游费用等。
3、了解普通旅游者在选择不同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线路时,所遵循的一般性原则。
4、应用自己已掌握的自然地理知识,分析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对旅游安全的影响,并了解应该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二、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设计旅游活动的影响因素、遵循的原则以及如何保障旅游安全2、教学难点:选择不同旅游地和旅游线路时所遵循的一般原则三、基础梳理(一)了解旅游者的出游愿望和能力1.影响旅游者出游决策的主观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1)旅游动机①旅游动机是人们进行旅游活动的心理要求,是直接推动和指导人们进行旅游活动的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
②人们的旅游动机非常丰富和复杂,主要包括___________、购物、_________________、娱乐、___________疗养、___________宗教朝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察、研究。
③影响因素每个人的旅游动机受到________________、经验、________________以及各种信息(包括大众媒介的宣传广告、口碑等)的强烈影响。
同一个旅游者,在不同的时间和条件下,旅游动机也会发生变化。
旅游动机还会随着旅游地的_______________变化、人文环境的变化,以及不断变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而不断更新。
(2)旅游偏好每个人还会因为性别、___________、心理、兴趣、___________、经济收入、文化程度、_________________、家庭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自然条件等方面的不同,而喜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旅游活动,因而对_________________的选择也有差异,这就是旅游偏好。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地理選修3[人教版]第二節參與旅遊環境保護教學目標:1.充分認識旅遊者自身行為對旅遊環境的影響,特別是負面影響,包括對旅遊資源和旅遊地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的破壞。
2.學會按照生態旅遊的行為規範約束自己的行為,為保護旅遊資源和環境盡力。
教學重難點重點:旅遊者自身行為對旅遊環境的負面影響,以及如何做個生態旅遊者難點:旅遊者自身行為對旅遊環境的負面影響教學用具:景觀圖片、自製圖表等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探究討論法教學過程導入:旅遊者在旅遊的同時,對旅遊地既有積極的影響,也有消極的影響。
積極影響是為旅遊地的社會、經濟、生態的可持續發展及文化建設做出貢獻,消極影響是大量遊客的到壞,所造成的損失幾乎是無法補救的。
我國的三大石窟在自然風化與人為原因(遊客湧入改變石窟小氣候)的雙重作用下,受到的損壞極為嚴重。
所以,對這類文物旅遊資源而言,保破壞,有些是無意的,我們每一個普通遊客的正常旅遊活動也會對資源和環境造成不良影響。
一、旅遊者行為對旅遊資源和環境的負面影響1、環境破壞。
①如捕殺珍禽異獸、濫伐林木、亂挖草皮等,破壞當地的動植物資源,造成生態系統失衡;②遊人過多,足踏、觸摸、呼吸、體溫等,會使自然景觀和文物古跡受到損壞;③由於一些遊客缺少社會公德,在旅遊區內攀木折花、亂塗、亂寫、亂刻、亂畫、肆意踐踏文物、隨地吐痰等,對風景和文物古跡產生了直接的破壞。
2、環境污染。
旅遊活動是一種消費活動,當然會產生各類廢棄物。
尤其是當遊客數量過多而使大量廢棄物排入環境後,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大氣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和水污染。
3、對正常社會秩序的衝擊。
大量旅遊者的到來,以及為接待旅遊者而進行的各項服務,必然衝擊當地正常的社會漫畫反映的是對旅遊資源的故意破壞,那些缺乏社會公德的遊客應該受到譴責、批評,甚至是嚴通過案例,進一步說明:旅遊者的正常旅遊活動也會對資源和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
有關部門應積極採取措施解決問題。
第一章現代旅遊及其作用章末複習學案(人教版選修3)【學習目標】 1.掌握旅遊的發展進程及現代旅遊的特點。
2.掌握現代旅遊六要素在旅遊活動中的地位。
3.學會分析旅遊業的發展對社會、經濟、文化的作用。
專題一旅遊業促進社會進步作用表現原因擴大對外開放,提高文明程度旅遊業帶來了不同地區之間的貨幣流、商品流、科技流、資訊流和人才流,對各地區的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進而有效地提高了旅遊地的物質與精神文明程度旅遊業具有涉外性,實行對外開放政策可以促進旅遊業的發展,而旅遊業的發展又可以推動對外開放增加就業機會,促進社會穩定發展旅遊業可以為社會提供就業機會。
旅遊業不僅改善了人們的生活品質,提高了社會福利水準,而且促進了社會進步旅遊業屬勞動密集型的服務性行業,具有勞動力需求量大、技術限制性小、人員培訓期短等特點促進社區建設,改善生活環境為適應旅遊業發展,旅遊接待地區的基礎設施會得以改善,生活服務設施和其他方便旅遊者的設施也會有所增加,旅遊環境會不斷美化,從而可以改善當地居民的生活環境,方便當地居民的日常生旅遊業是綜合性產業,發展旅遊業可以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活推動世界和平,促進人類進步通過旅遊活動,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以及不同生活方式的人們直接交往,有助於增進相互間的瞭解和信任,並對促進世界和平和人類進步產生積極影響。
我國加強海外旅遊業的發展,還有助於推動祖國統一大業旅遊活動是異地性的物質文化生活。
旅遊業具有涉外性特點,是一種跨國界、跨地區的廣泛的社會交往活動專題專練1青藏鐵路通車標誌著西藏旅遊進入了一個新時代,目前已經開通了北京、廣州、上海、蘭州、重慶至拉薩五條鐵路客運線。
根據所給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1)~(4)題。
材料一圖1反映了西藏1980~2005年國內旅遊者數量和地區生產總值的變化情況。
材料二圖2反映了入藏遊客量變化的季節性特徵。
圖1圖2(1)下列對西藏地區敘述正確的是________(填正確項字母)。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
旅游地理》教案全套本章介绍了现代旅游及其作用,包括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以及旅游与区域发展。
其中,重点讲解了旅游资源的类型与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现代旅游具有大众化、多样化、扩大化和娱乐化等特点,其基本要素为食、宿、行、游、购、娱。
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主要表现在拉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文化繁荣和影响区域环境等方面。
旅游资源的内涵包括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和具有经济、社会、文化价值等条件。
旅游资源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
旅游资源的类型主要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种类型。
在评价旅游资源时,需要考虑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以及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在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方面,需要考虑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以及它们的相互影响,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的初步规划与设计,以及合理的旅游路线的选择和旅游安全的关系。
在旅游与区域发展方面,需要考虑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自然旅游资源由地貌、水文、气候和生物等要素组成,其中地貌要素对于构建自然风景区至关重要。
这些自然景观对于探险、游乐和疗养等方面的旅游都具有重要意义。
人文旅游资源包括古人类遗址、古建筑、宗教文物和民俗风貌等,其中建筑景观是人文风景区的重要标志。
旅游资源具有多样性、非凡性、可创造性和永续性等特性。
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条件需要考虑资源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以及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和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
地理位置和交通、客源市场也是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重要因素。
旅游地的基础设施是影响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因素。
公共设施包括水、电、交通、邮政、通信等,而配套服务设施则包括住宿、餐饮、购物、健身、文化娱乐等。
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需要从游览价值、市场距离、交通位置及通达性、地区接待能力和旅游环境承载量这五个方面入手。
我国的旅游资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的旅游资源类型和分布情况;2.研究我国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和问题;3.探究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二、教学重难点1.旅游资源类型的分类和特点;2.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3.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让学生观看一组我国的旅游照片或视频,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我国的旅游资源。
2. 旅游资源类型探究1.讲解我国的旅游资源类型和分布情况,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旅游资源具有的丰富性和多样性;2.根据不同的旅游资源类型(如文化旅游资源、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城市旅游资源等),让学生分组进行详细的探究和研究;3.学生自主寻找相关数据和信息,以图表形式进行呈现,梳理我国不同类型旅游资源的分布地理区域。
3. 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分析1.分析我国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和问题,让学生了解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的文化保护、环保、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2.分组讨论,共同寻找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平衡点;3.学生自主寻找相关信息,收集不同城市旅游资源开发的案例,并就这些案例做出自己的看法和评价。
4. 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1.掌握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了解旅游业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重要作用;2.分析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引导学生思考未来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和机遇;3.组织学生围绕旅游业发展方向,让他们自主尝试设计未来的旅游产品和旅游路线。
四、教学评价1.考核学生对我国旅游资源类型的分类和特点的掌握程度;2.考核学生在分组研究中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成果输出;3.评估学生对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平衡点的把握程度;4.考核学生对我国旅游业发展趋势和前景的了解和思考水平。
五、板书设计旅游资源类型特点分布地区文化旅游资源……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城市旅游资源……六、教学延伸1.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旅游目的地进行详细分析和研究,了解该地的历史、文化、特色以及旅游资源类型和分布情况;2.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专题考察活动,让他们深入当地旅游景点进行观察和调研;3.带领学生参观旅游景点或旅行社,让他们亲身感受旅游业的独特魅力和吸引力。
人教版地理选修3《现代旅游》word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旅行活动是社会经济进展的必定产物,是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了解现代旅行进展的特点,认识现代旅行的差不多要素。
【教学重点】现代旅行的要紧特点和差不多要素【教学难点】现代旅行的要紧特点。
【教具预备】学案教材相关插图【教学方法】导思——点拨、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大伙儿好,我们开始上课。
第一呢,老师问大伙儿一个问题:你孩童时代最大的妄图是什么呢?[学生集体回答]略[教师归纳]好,有的同学想去太空旅行,有的同学想到南极区探险。
老师小的时候也有一个妄图,那确实是周游世界。
不管是到南极去探险,依旧到北极去郊游,或者周游全世界,差不多上现代旅行的一部分。
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现代旅行。
本节课要紧有三个内容:1.现代旅行进展的历史时期。
2.现代旅行的特点。
3.现代旅行的差不多要素。
请大伙儿翻开课本第2页,先预习一下。
[承转]大伙儿可能会问,既然有现代旅行,有没有古代旅行呢?我们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确实是旅行活动的进展历史。
旅行活动自古就有。
依照旅行活动的历史进展,分为三个时期:古代旅行、近代旅行和现代旅行。
(1)古代旅行:时刻:1840年往常特点:只局限于一定社会阶层的少数人,事务性出游占绝大多数,出游的距离较短,没有显现提供旅行专业化服务的企业。
简单地说确实是达官贵人才有可能出游,没有旅行社,没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
(2)近代旅行:时刻:1840年~1950年特点:仍是高消费活动,普及程度、活动范畴和规模仍旧有限,没有形成完整的旅行产业结构。
(3)现代旅行:时刻:1950年以后进展:往常所未有的速度向前进展。
缘故:①世界经济进展,社会逐步稳固,人们旅行的欲望日益增强。
②交通条件的改善,使世界各地的距离日益“缩短”。
[承转]简单了解了旅行活动的几个历史进展时期之后,我们来看一看与传统旅行相比,现代旅行的要紧特点是什么。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地理選修3[人教版]第四章旅遊開發和保護第一節旅遊規劃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目標:1.初步瞭解旅遊規劃與旅遊景區規劃的主要內容。
2.通過案例研究,初步瞭解旅遊規劃與旅遊景區規劃的實際做法。
3.初步理解旅遊規劃工作的重要性,樹立“旅遊發展,規劃先行”的觀念。
教學重難點:重點:旅遊規劃與旅遊景區規劃的主要內容難點:旅遊規劃與旅遊景區規劃的主要內容教具準備:景觀圖片、自製圖表等教學方法:案例分析法、問題探究法教學過程:一、旅遊規劃的概念和重要性1.旅遊規劃的概念旅遊規劃是旅遊業發展的綱領和藍圖,是促進旅遊業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
旅遊規劃一般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是對旅遊發展基礎進行分析,包括旅遊資源、交通條件、社會經濟因素等;二是提出具體的規劃方案,即旅遊業發展藍圖,要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因此理解這個概念也要從“綱領”和“藍圖”幾個中心詞來人手。
2.旅遊規劃的重要性旅遊規劃是促進旅遊業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
旅遊景區規劃是形成旅遊吸引力的根本保證,它使得旅遊景區產生更大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
二、旅遊規劃的基本內容1.影響旅遊規劃的因素:自然、社會、經濟等。
一是分析該區域自然環境、文化環境和社會經濟環境對旅遊發展的影響以及社會經濟因素的作用;二是分析該區域旅遊客源市場對旅遊需求的數量、品質和類型;三是策劃旅遊資源開發,使旅遊資源轉化為旅遊吸引物,安排旅遊活動;四是計畫旅遊交通、住宿、餐飲、遊覽、娛樂、商業以及旅遊環境保護等設施的建設探究問題:1、如何評價旅遊地發展的基礎條件?2、廈門南部旅遊功能區的“五帶三區”分別致的是哪些景區?通過案例的探究學習,瞭解以下內容:1、評價旅遊地發展的基礎條件主要從旅遊資源的特點、旅遊發展的交通條件、旅遊發展的社會經濟條件及旅遊客源市場四方面分析。
旅遊資源的特點,主要從旅遊資源的數量、類型、品位、分佈、組合等方面加以分析。
旅遊發展的交通條件,可以從交通類型、線路格局、運輸數量和速度等方面加以分析。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教案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旅游地理的知识架构。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教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帮助!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教案:【知识体系和要点】(一)文化与文化景观l.文化与地理(1)文化的概念广义: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和狭义:指社会意识形态(2)文化与自然环境关系:并不能截然分开。
任何物质文化事物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精神文化的某些方面,许多精神文化事物也具有一定的物质形式。
位于下层的物质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比较密切,位于上层的精神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相对疏远。
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基础,它们当中属于生产力的文化事物是社会发展的活跃因素,变化节奏较快;而上层的文化事物相对变化较慢,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保守性(3)文化与地理研究主题:文化源地、文化生态、文化景观、文化扩散和文化区2.文化景观及其特性(l)文化景观概念:人们为了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并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2)文化景观的基本特性空间性:(空间大小、形态差异很大如美国拉什莫尔山雕塑和常见雕塑)具有稳定性和固定性功能性:目的性和功能意义(城市雕塑美学观赏、烽火台军事信息传递、寺庙宗教信仰功能)时代性:具有创造它的那个时代特征,随时代变迁其功能可能消失和转化(长城、烽火台等)(3)文化景观的指示意义文化景观是自然环境的指示物,但不是任何文化景观都能直接反映自然环境状况,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景观指示性较好,所以其指示作用也是有限的文化景观是文化系统的折射物3.文化景观与自然(1)文化与自然(2)自然对文化景观的影响自然对文化景观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反映在文化景观的功能和形态上物质文化景观(其中与生产和生活相关)受自然的影响最为突出精神文化景观受自然的影响较小自然对文化景观的影响不是绝对的,文化景观的指示作用也有一定局限性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对文化景观的影响程度也必然减少(3)文化景观对自然的改变4.文化源地与文化区(l)文化源地狭义文化区的概念:指某种文化体系的覆盖范围,某些特定的文化事物的组合,构成了文化综合体,若干个有一定联系的文化综合体就组成了文化体系。
旅游地理
潮安县宝山中学教案用纸
2007 —2008 学年度第二学期年级:高二级科目:地理科B3
教案用纸
教案用纸
教案用纸
潮安县宝山中学教案用纸
2007 —2008 学年度第二学期年级:高二级科目:地理科B3
教案用纸
教案用纸
潮安县宝山中学教案用纸
2007 —2008 学年度第二学期年级:高二级科目:地理科B3
教案用纸
教案用纸
潮安县宝山中学教案用纸
2007 —2008 学年度第二学期年级:高二级科目:地理科B3
教案用纸
教案用纸
教案用纸
四、城市景观——法国巴黎
巴黎盆地
塞纳
世界花都
埃菲尔铁塔
圣母院
凯旋门协和广场
香榭丽舍大道
凡尔赛宫
爱丽舍宫
罗浮宫
城市
欧洲
教案用纸
潮安县宝山中学教案用纸
2007 —2008 学年度第二学期年级:高二级科目:地理科B3
教案用纸
教案用纸
因素(旅游资源所在地)影响
规模
旅游资源所在地规模大、景象艺术特征高,内
容丰富、游程长、布局合理、环境质量好,其
环境容量就大;反之就小
景象艺术特征
内容
游程
布局
环境质量
功能
文体娱乐、节日庆典等活动的供应地环境容量
应大些;科学考察、游览欣赏、宗教活动、艺
术创作等活动的供应地环境容量应小些
自然要素(地形、水源)地形崎岖、水源缺乏的旅游地,环境容量较小
2、环境污染状况
3、社会经济环境
(1)社会经济环境是评价旅游资源特别是人文旅游的一项重要指标,主要指一个地区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的整体形象。
(2)社会经济环境对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的影响
有的旅游资源本身的旅游观赏价值并不高,但结合其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进行综合评价时,就可能得出很有价值的结论,例如上海
请阅读课本P49面“上海旅游业的优势”。
教学过程
教案用纸
教案用纸
教案用纸
教案用纸
潮安县宝山中学教案用纸
2007 —2008 学年度第二学期年级:高二级科目:地理科B3
教案用纸
教案用纸
教案用纸
潮安县宝山中学教案用纸
2007 —2008 学年度第二学期年级:高二级科目:地理科B3
教案用纸
教案用纸
潮安县宝山中学教案用纸
2007 —2008 学年度第二学期年级:高二级科目:地理科B3
教案用纸
教案用纸
教案用纸
潮安县宝山中学教案用纸
2007 —2008 学年度第二学期年级:高二级科目:地理科B3
教案用纸
教案用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