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速算与巧算(一)(含答案)-

速算与巧算(一)(含答案)-

速算与巧算(一)(含答案)-
速算与巧算(一)(含答案)-

速算与巧算(一)

速算与巧算是在运算过程中,根据数的特点与数之间的特殊关系,恰当,准确,灵活地运用定律,性质及和、差、积、商的变化规律,进行一种简便、迅速的计算。 (一)指导探索:

例1. 计算889899899989999++++ 分析与解:

观察题目的特点发现:8可以看作9189-,可以看作901-,899可以看作

9001-……,又是连加的算式。根据这个特点,可以看作9,90,900,9000与90000的

和再减去5个1的和。

889++899+8999+89999

=(9-1)+(90-1)+(900-1)+(9000-1)+(90000-1)=(9+90+900+9000+90000)-(1+1+1+1+1)=99999-5=99994

还可以这样想:889899899989999++++

学习奥数的优点

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更容易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

2、训练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要使经过奥数训练的学生,思维更捷,考虑问题比别人更深层次。

3、锻炼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可以培养持之以恒的耐心和克服困难的信心, 以及战胜难题的勇气。可以养成坚韧不拔的毅力

4、获得扎实的数学基本功,发挥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最大空间。

=++++++++=++++++++=++++=4111189899899989999

489189918999189999149090090009000099994

()()()()

例2. 计算:20191817161514134321+--++--+++--…

分析与解:这是一道加,减混合算式,由于加、减数较多,要仔细观察能不能简化计算。观察发现:20182191721614215132422-=-=-=-=-=,,,,…,

312-=,因此通过前后次序的交换,把某些数结合在一起算,比较简便。

20191817161514134321+--++--+++--…

=-+-+-++-+-=++++=()()()()()

20181917161442312222

10220

……个

例3. 44425?

分析与解:25是个特殊数,它与4相乘可以得到100,因此25与一个数相乘时,就要想办法从这个数中分离出4。 方法一:44425? =++?=?+?+?()40040425

400254025425

=++=10000100010011100

方法二:44425? =??=??=()()111425

11142511100

方法三:44425?

=÷??=?=()()

4444254111100

11100

例4. 375480625048?+?

分析与解:观察题目的特点发现:“乘、加,乘”的形式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符号特征,另外480比48末尾多了一个0,如果去掉6250末尾的0就与375凑成1000。

375480625048

3754806254804803756254801000480000

?+?=?+?=?+=?=()

例5. 计算:333333333333?

分析与解:如果把一个因数改变成连续几个9的形式,就可以把它看成一个整十(整百、整千,整万……)数-1的形式,从而利用乘法分配律简算,我们知道

3333333999999?=,因此根据积不变的规律,把一个因数扩大3倍,变成999999,另

一个因数缩小3倍,变成111111。 333333333333?

=??÷=?=-?=?-?=-=()()()33333333333333999999111111

100000011111111000000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111111111110888889

例6. 计算:343535353434?-?

分析与解:题目中的各数都与34,35有直接的关系。 方法一:343535353434?-?

=??-??=??-??=3435101353410134351013534101

()()

方法二:343535353434?-?

=?+-?+=?+?-?+?=3435003535340034343500343535340035340

()()

()()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0分钟)

1. 用简便方法计算

(1)678354322++() (2)283147171653+++ (3)38437184-+() (4)29041327173-- (5)653197-

(6)12517125?-

(7)23599?

(8)()130052013-÷

(9)672118218579?+?+?

(10)222222999999?

2. 计算:

(1)399999399993999399393+++++ (2)201918174321-+-++-+-…

(3)10099989796959493929190898810++---+++---++++…

987654321+---+++- (4)8888125?

3. 计算:34534515015÷.

【试题答案】

1. 用简便方法计算

(1)678354322++()

(2)283147171653+++

=++=+=678322354

1000354

1354

=+++=+=2831714716533001800

2100

()

(3)38437184-+()

(4)29041327173--

=-+=--=-=384184373841843720037163

()

=-+=-=2904132717329041500

1404

()

(5)653197-

(6)12517125?-

=-+=+=65320034533456 =?-=?=??=?=125171125161258210002

2000

()

(7)23599?

(8)()130052013-÷

=?-=?-?=-=235100123510023512350023523265

()

=÷-÷=-=130********

10040

60

(9)672118218579?+?+?

(10)222222999999?

=+?+?=?+?=?+=?=()()671821857985218579852179851008500

=?-=?-?=-=2222221000000122222210000002222221222222000000222222222221777778

()

2. 计算:

(1)399999399993999399393+++++

=+++++-?=-=40000040000400040040416

4444446

444448

(2)201918174321-+-++-+-…

=-+-++-+-=++++=()()()()

2019181743211111

10110

……个

(3)10099989796959493929190898810++---+++---++++…

987654321+---+++-

=-+-+-+-++-+-+-+-++()()()()()()()

()1009799969895949110796854132

=++++++=33333503

2152

…个

(4)8888125?

=??=??=?=()()81111125

11118125111110001111000

3. 计算

34534515015÷

=?÷?=÷=()()

345100115100134515

23

第二十周 速算与巧算(一)

专题简析: 速算与巧算是计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掌握一些速算与巧算的方法,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这一周我们学习加、减法的巧算方法,这些方法主要根据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通过对算式适当变形从而使计算简便。 在巧算方法里,蕴含着一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问题法即把所给的算式,根据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或改变它的运算顺序,或减整从而变成一个易于算出结果的算式。

例1:计算9+99+999+9999 分析与解答:这四个加数分别接近10、100、1000、10000。在计算这类题目时,常使用减整法,例如将99转化为100-1。这是小学数学计算中常用的一种技巧。 9+99+999+9999 =(10-1)+(100-1)+(1000-1)+(10000-1) =10+100+1000+10000-4 =11106 练习一 1,计算99999+9999+999+99+9 2,计算9+98+996+9997 3,计算1999+2998+396+497 4,计算198+297+396+495 5,计算1998+2997+4995+5994 6,计算19998+39996+49995+69996

例2:计算489+487+483+485+484+486+488 分析与解答:认真观察每个加数,发现它们都和整数490接近,所以选490为基准数。 489+487+483+485+484+486+488 =490×7-1-3-7-5-6-4-2 =3430-28 =3402 想一想:如果选480为基准数,可以怎样计算? 练习二 1,50+52+53+54+51 2,262+266+270+268+264 3,89+94+92+95+93+94+88+96+87 4,381+378+382+383+379 5,1032+1028+1033+1029+1031+1030 6,2451+2452+2446+2453

六年级下册数学讲义-小学奥数精讲精练:第一讲 速算与巧算(无答案)全国通用

第一讲速算与巧算(一) 我们已经学过四则运算的定律和性质等基础知识。这一讲主要介绍基本定律和性质在加减法中的灵活运用,以便提高计算的技能技巧。 一、运用加法运算定律巧算加法 1.直接利用补数巧算加法 如果两个数的和正好可以凑成整十、整百、整千,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这两个数互为补数,其中的一个加数叫做另一个加数的补数。 如:28+52=80,49+51=100,936+64=1000。 其中,28 和52 互为补数;49 和51 互为补数;936 和64 互为补数。 在加法计算中,如果能观察出两个加数互为补数,那么根据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可以把这两个数先相加,凑成整十、整百、整千,……再与其它加数相加,这样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例 1 巧算下面各题: (1)42+39+58; (2)274+135+326+ 265。解:(1)原式=(42+ 58)+39

=100+39=139

(2)原式=(274+326)+(135+265) =600+400 =1000 2.间接利用补数巧算加法 如果两个加数没有互补关系,可以间接利用补数进行加法巧算。例 2 计算 986+238。 解法 1:原式=1000-14+238 =1000+238-14 =1238-14 =1224 解法 2:原式=986+300-62 =1286-62 =1224 以上两种方法是把其中一个加数看作整十、整百、整千……,再去掉多加的部分(即补数),所以可称为“凑整去补法”。 解法 3:原式=(62+924)+238

=924+(238+62) =924+300 =1224 解法 4:原式=986+(14+224) =(986+14)+224 =1224 以上方法是把其中一个加数拆分为两个数,使其中一个数正好是另一个加数的补数。所以可称为“拆分凑补法”。 3.相接近的若干数求和 下面的加法算式是若干个大小相接近的数连加,这样的加法算式也可以用巧妙的办法进行计算。 例 3 计算 71+73+69+74+68+70+69。 解:经过观察,算式中 7 个加数都接近70,我们把 70 称为“基准数”。我们把这7 个数都看作70,则变为7 个70。如果多加了,就减去,少加了再加上,这样计算比较简便。 原式=70×7+(1+3-1+4-2+0-1)

(完整)四年级奥数速算与巧算

四年级奥数知识点:速算与巧算(一) 例1计算9+99+999+9999+99999 解:在涉及所有数字都是9的计算中,常使用凑整法.例如将999化成100 0—1去计算.这是小学数学中常用的一种技巧. 9+99+999+9999+99999 =(10-1)+(100-1)+(1000-1)+(10000-1) +(100000-1) =10+100+1000+10000+100000-5 =111110-5 =111105. 例2计算199999+19999+1999+199+19 解:此题各数字中,除最高位是1外,其余都是9,仍使用凑整法.不过这里是加1凑整.(如 199+1=200) 199999+19999+1999+199+19 =(19999+1)+(19999+1)+(1999+1)+(199+1) +(19+1)-5 =200000+20000+2000+200+20-5

=222220-5 =22225. 例3计算(1+3+5+...+1989)-(2+4+6+ (1988) 解法2:先把两个括号内的数分别相加,再相减.第一个括号内的数相加的结果是: 从1到1989共有995个奇数,凑成497个1990,还剩下995,第二个括号内的数相加的结果是: 从2到1988共有994个偶数,凑成497个1990. 1990×497+995—1990×497=995. 例4计算 389+387+383+385+384+386+388

解法1:认真观察每个加数,发现它们都和整数390接近,所以选390为基准数. 389+387+383+385+384+386+388 =390×7—1—3—7—5—6—4— =2730—28 =2702. 解法2:也可以选380为基准数,则有 389+387+383+385+384+386+388 =380×7+9+7+3+5+4+6+8 =2660+42 =2702. 例5计算(4942+4943+4938+4939+4941+4943)÷6 解:认真观察可知此题关键是求括号中6个相接近的数之和,故可选4940为基准数. (4942+4943+4938+4939+4941+4943)÷6 =(4940×6+2+3—2—1+1+3)÷6 =(4940×6+6)÷6(这里没有把4940×6先算出来,而是运

第一讲速算与巧算(一)

第一讲 速算与巧算(一) 内容概述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又要一同走进“计算的海洋”,还记得课堂上我们学到的一些巧算的方法吗?在那节课中我们学到了以下几种方法:凑整求和、找基准数、分组求解、自然数的分拆等几个常用技巧!学习完以后,相信聪明的你会发现自己能快速正确的做出更多的题目了!可有时候,还有许多我们却摸不着头脑!那是因为在速算的方法技巧中还蕴藏了许多我们没有学习到的东西!那么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去探讨一下吧! 一、巧妙运用运算律和积、商不变的规律进行简便运算 在速算的过程中,如果加入运算律的应用,会有意想不到的效 果!我们一起先来看看常用的一些运算律和结论吧! 在计算过程中,最常用的技巧之一是灵活熟练地运用运算律.运算律有: (1) 加法交换律:a+b=b+a (2) 加法结合律:(a+b)+c=a+(b+c) (3) 乘法交换律:ab=ba (4) 乘法结合律:(ab)c=a(bc) (5) 分配律: a(b+c)=ab+ac (反过来就是提取公因数) (6) 减法(括号)的性质:a-b-c=a-(b+c) (7) 除法的性质:a÷(b×c)=a÷b÷c (a+b) ÷c=a÷c+b÷c (a-b) ÷c=a÷c-b÷c 和不变的规律:如果一个加数增加另一个加数减少同一个数,它们的和不变.

积不变的规律:如果一个因数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商不变的规律:如果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例1】 计算:6.25×8.27×16+3.75×0.827×8 分析:原式=6.25×16×8.27+3.75×0.8×8.27 =8.27×(6.25×16+3.75×0.8) =8.27×(100+3) =8.27×100+8.27×3 =851.81 . 根据“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的道理,进行适当变换,提取公因式,进而凑整求和. 【巩固】计算 6.25 × 0.16+264×0.0625+5.2×6.25+0.625×20 【巩固】计算:8.88×0.15+265×0.0888+5.2×8.88+0.888×20【例2】 1.23452+0.76552+2.469×0.7655 分析:原式=1.23452+0.7655×(1.235+2) =1.2345×(1.2345+0.7655)+0.7655×2 =2×2 =4 【巩固】计算7.816×1.45+3.14×2.184+1.69×7.816 【例3】 计算:147.75×8.4+4.792+409×2.1+0.9521×479分析:原式=(147.75×4+409)×2.1+(0.0479+0.9521)×479 =1000×2.1+479 =2579 【巩固】计算11.8×43—860×0.09 【例4】 41.2×8.1+11×8.75+537×0.19 分析:(法1)原式=41.2×8.1+11×8.75+53.7×1.9 =41.2×8.1+11×8.75+(41.2+12.5)×1.9 =41.2×(8.1+1.9)+11×8.75+12.5×1.9 =412+11×8.75+12.5×1.9 =412+1.1×87.5+12.5×1.9 =412+1.1×12.5×7+12.5×1.9 =412+12.5×8×1.2 =532 (法2):原式=41.2×8.1+11×8.75+(41.2+12.5)×1.9

速算与巧算(一)(含答案)-

速算与巧算(一) 速算与巧算是在运算过程中,根据数的特点与数之间的特殊关系,恰当,准确,灵活地运用定律,性质及和、差、积、商的变化规律,进行一种简便、迅速的计算。 (一)指导探索: 例1. 计算889899899989999++++ 分析与解: 观察题目的特点发现:8可以看作9189-,可以看作901-,899可以看作 9001-……,又是连加的算式。根据这个特点,可以看作9,90,900,9000与90000的 和再减去5个1的和。 889++899+8999+89999 =(9-1)+(90-1)+(900-1)+(9000-1)+(90000-1)=(9+90+900+9000+90000)-(1+1+1+1+1)=99999-5=99994 还可以这样想:889899899989999++++ 学习奥数的优点 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更容易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 2、训练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要使经过奥数训练的学生,思维更捷,考虑问题比别人更深层次。 3、锻炼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可以培养持之以恒的耐心和克服困难的信心, 以及战胜难题的勇气。可以养成坚韧不拔的毅力 4、获得扎实的数学基本功,发挥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最大空间。

=++++++++=++++++++=++++=4111189899899989999 489189918999189999149090090009000099994 ()()()() 例2. 计算:20191817161514134321+--++--+++--… 分析与解:这是一道加,减混合算式,由于加、减数较多,要仔细观察能不能简化计算。观察发现:20182191721614215132422-=-=-=-=-=,,,,…, 312-=,因此通过前后次序的交换,把某些数结合在一起算,比较简便。 20191817161514134321+--++--+++--… =-+-+-++-+-=++++=()()()()() 20181917161442312222 10220 ……个 例3. 44425? 分析与解:25是个特殊数,它与4相乘可以得到100,因此25与一个数相乘时,就要想办法从这个数中分离出4。 方法一:44425? =++?=?+?+?()40040425 400254025425 =++=10000100010011100 方法二:44425? =??=??=()()111425 11142511100 方法三:44425? =÷??=?=()() 4444254111100 11100

新五年级奥数速算与巧算

新五年级奥数速算与巧 算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同步教育信息】 本周教学内容: 速算与巧算(一)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速算与巧算,在数的运算中根据数的特点及数与数之间的特殊关系,恰当地利用四则运算中的规律,不但可以提高运算速度,而且还能使我们的计算又准又快,锻炼思维,提高运算的技能技巧。 [学习过程] 一.阅读思考: 例1.简算: (1)99 68068...?+ 分析:题中,9.9接近10,且6.8和0.68都是有6、8这两个数字。 解法一: 解法二: 或99 68068...?+ (2)288 125280125..?-? 分析:审题可知,125和12.5可以互相转化 解:288 125280125..?-? 或288 125280125..?-? 例2.计算768 5614...÷? 分析:这道题是乘除同级运算,解答时,利用添括号法则,在“÷”后面添括号,括号里面要变号,“×”变“÷”,“÷”变“×”。不过,同学们请注意,这种方法只适用于乘、除同级运算。 解:768 5614...÷? 例3.()77728077+÷ 分析:我们可以把乘法分配律引申开,用来解题。 解:()77728077+÷ 二.尝试体验 1.请你判断下面的做法是否简便、正确。 (1)8448 7948?-?.. (2)8448 7948?-?.. 2.先按提示要求完成下面题的计算,再比较哪种算法巧,说说巧算的依据。 (1)()130052013-÷ (2)()130052013-÷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20分钟) 1.53 125043125...?-? 2.06 16684..?+? 3.144156 13÷?..

小学数学《 速算与巧算(三)》练习题(含答案)

小学数学《速算与巧算(三)》练习题(含答案) 例1 计算9+99+999+9999+99999 解:在涉及所有数字都是9的计算中,常使用凑整法.例如将999化成1000—1去计算.这是小学数学中常用的一种技巧. 9+99+999+9999+99999 =(10-1)+(100-1)+(1000-1)+(10000-1)+(100000-1) =10+100+1000+10000+100000-5 =111110-5 =111105. 例2 计算199999+19999+1999+199+19 解:此题各数字中,除最高位是1外,其余都是9,仍使用凑整法.不过这里是加1凑整.(如 199+1=200) 199999+19999+1999+199+19 =(19999+1)+(19999+1)+(1999+1)+(199+1)+(19+1)-5 =200000+20000+2000+200+20-5 =222220-5 =22225. 1.计算899998+89998+8998+898+88 2.计算799999+79999+7999+799+79

例3计算(1+3+5+...+1989)-(2+4+6+ (1988) 解法2:先把两个括号内的数分别相加,再相减.第一个括号内的数相加的结果是: 从1到1989共有995个奇数,凑成497个1990,还剩下995,第二个括号内的数相加的结果是: 从2到1988共有994个偶数,凑成497个1990. 1990×497+995—1990×497=995. 3.计算(1988+1986+1984+…+6+4+2)-(1+3+5+…+1983+1985+1987) 4.计算1—2+3—4+5—6+…+1991—1992+1993

速算与巧算

速算与巧算 在小学数学中,关于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怎么样才能算得既快又准确呢?这就需要我们熟练地掌握计算法则和运算顺序,根据题目本身的特点,综合应用各种运算定律和性质,或利用和、差、积、商变化规律及有关运算公式,选用合理、灵活的计算方法。速算和巧算不仅能简便运算过程,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同时又会算得又快又准确。 一、加法中的速算 1.计算:(1)24+44+56 (2)53+36+47 解:(1)24+44+56=24+(44+56) =24+100=124 这样想:因为44+56=100是个整百的数,所以先把它们的和算出来. (2)53+36+47=53+47+36 =(53+47)+36=100+36=136 这样想:因为53+47=100是个整百的数,所以先把+47带着符号搬家,搬到+36前面;然后再把53+47的和算出来. 2.计算:(1)96+15 (2)52+69 解:(1)96+15=96+(4+11) =(96+4)+11=100+11=111 这样想:把15分拆成15=4+11,这是因为96+4=100,可凑整先算. (2)52+69=(21+31)+69 =21+(31+69)=21+100=121 这样想:因为69+31=100,所以把52分拆成21与31之和,再把31+69=100凑整先算. 二、减法中的速算 1.把几个互为“补数”的减数先加起来,再从被减数中减去。 ①300-73-27 ②1000-90-80-20-10 解:①式= 300-(73+27)=300-100=200 ②式=1000-(90+80+20+10)=1000-200=800 2.先减去那些与被减数有相同尾数的减数。 ①4723-(723+189)②2356-159-256 解:①式=4723-723-189 =4000-189=3811 ②式=2356-256-159 =2100-159 =1941 3.利用“补数”把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先变整,再运算(注意把多加的数再减去,把多减的数再加上)。 ①506-397 ②323-189 ③467+997 ④987-178-222-390 解:①式=500+6-400+3(把多减的3再加上)=109

速算与巧算(后附答案)

速算与巧算(后附答案) 一【要点提示】 1、简便运算是计算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掌握一些简便算法,有助于提高我的 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而简便算法往往要根据一定的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通过对算式进行 “有的放矢”从而使计算简便。 2、在巧算的方法里,蕴含着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法。即把所给的算式,根据运 算定律和运算性质,或改变它的运算顺序,或凑整,从而变成一个易于算出结果的算式。 3、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如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分配律、添括号、拆分法。 除法的性质:如 4、在分解因数凑整相乘时,记住一些特殊的积有益于速算,如25=10 25 258=200 1258=1000 6258=5000等等。但是,凑整法需要灵活运用,要想算的快 又准,最根本的是抓住题目特点,灵活运用乘、除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 二【经典题型】 例1计算 (1)9+99+999 (2)479+478+477+476+481+482 (3)326+289+74-189 (4)354+(146-78) (5) 735-(335-287) (6)735-487+187 【模仿提升】 第1页共 5 页

1、99999+9999+999+99+9 2、9+98+997+9996+99995 3、80+81+82+83+84+85 4、998+999+1000+1001+1002 5、1306-889-306 6、2426-589+74+889 7、564-(212-236) 8、639+(410-239) 9、632-385+185 10、458-889+1889 11、12345+23451+34512+45123+51234 第2页共 5 页

速算与巧算 小结

速算与巧算 一、加法中的巧算 1.什么叫“补数”? 两个数相加,若能恰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整万…,就把其中的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补数”。 如:1+9=10,3+7=10, 2+8=10,4+6=10, 5+5=10。 又如:11+89=100,33+67=100, 22+78=100,44+56=100, 55+45=100, 在上面算式中,1叫9的“补数”;89叫11的“补数”,11也叫89的“补数”.也就是说两个数互为“补数”。 对于一个较大的数,如何能很快地算出它的“补数”来呢?一般来说,可以这样“凑”数:从最高位凑起,使各位数字相加得9,到最后个位数字相加得10。 如:87655→12345,46802→53198, 87362→12638,… 下面讲利用“补数”巧算加法,通常称为“凑整法”。 2.互补数先加。 例1 巧算下面各题: ①36+87+64②99+136+101 ③ 1361+972+639+28 解:①式=(36+64)+87

=100+87=187 ②式=(99+101)+136 =200+136=336 ③式=(1361+639)+(972+28) =2000+1000=3000 3.拆出补数来先加。 例2 ①188+873 ②548+996 ③9898+203 解:①式=(188+12)+(873-12)(熟练之后,此步可略)=200+861=1061 ②式=(548-4)+(996+4) =544+1000=1544 ③式=(9898+102)+(203-102) =10000+101=10101 4.竖式运算中互补数先加。 如: 二、减法中的巧算 1.把几个互为“补数”的减数先加起来,再从被减数中减去。例3① 300-73-27

第一讲 速算与巧算

第一讲速算与巧算(一) 计算是数学的基础,小学生要学好数学,必须具有过硬的计算本领。准确、快速的计算能力既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思维训练,既能提高计算效率、节省计算时间,更可以锻炼记忆力,提高分析、判断能力,促进思维和智力的发展。 我们在三年级已经讲过一些四则运算的速算与巧算的方法,本讲和下一讲主要介绍加法的基准数法和乘法的补同与同补速算法。 ●基准数速算法 1、典型例题分析: 例1:四年级一班第一小组有10名同学,某次数学测验的成绩(分数)如下,求这10名同学的总分。 86,78,77,83,91,74,92,69,84,75。 2、分析:通常的做法是将这10个数直接相加,但这些数杂乱无章,直接相加既繁且易错。观察这些数不难发现,这些数虽然大小不等,但相差不大。我们可以选择一个适当的数作“基准数”,比如以“80”作基准数,这10个数与80的差如下: 6,-2,-3,3,11,-6,12,-11,4,-5,其中“-”号表示这个数比80小。于是得到: 总分:80×10+(6-2-3+3+11-6+12-11+4-5) =800+9 =809 实际计算时只需口算,将这些数与80的差逐一累加。为了清楚起见,将这一过程表示如下:

同理,因为82比80多2,所以从82中“移走”2,这叫“移多”。因为是两个82相乘,所以对其中一个82“移多”后,还需要在另一个82上“找齐”。给一个82减去2。最后,还要加上“移多补少”的这个零头数2的平方。 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求两位数的平方值,也适用于求三位数或更多位数的平方值。 例2:求9932的值。 解:9932=993×993 =(993+7)×(993-7)+72 =1000×986+49 =986000+49 =986049。 下面,我们介绍一类特殊情况的乘法的速算方法。 请看下面的算式: 66×46,73×88,19×44。 这几道算式具有一个共同特点,两个因数都是两位数,一个因数的十位数与个位数相同,另一因数的十位数与个位数之和为10。这类算式有非常简便的速算方法。 例3:88×64=? 分析与解:由乘法分配律和结合律,得到 88×64 =(80+8)×(60+4) =(80+8)×60+(80+8)×4 =80×60+8×60+80×4+8×4 =80×60+80×6+80×4+8×4 =80×(60+6+4)+8×4 =80×(60+10)+8×4

五年级奥数速算与巧算(一)

第一讲小数的速算与巧算(一) 知识概述 小数的简便计算出了可以灵活运用整数四则运算中我们已经学过的许多速算与巧算的方法外,还可以运用小数本身的特点,如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数位顺序、小数的性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 很多计算题,如果我们根据运算法则按部就班地计算,将会觉得很繁,也很耗费时间,有的甚至算不出结果,如果我们能够发现其中数据的特点、正确运用数的组成、运算规律,把复杂的计算转化为简便的计算将会节约很多时间。学会巧算的一些基本方法,将有助于我们提高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增强注意力与记忆力。我们通过学习不同的方法来解答这类繁琐的计算题,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凑整法简算就是要求计算的小数通过移位,拆减等,把这类数化成2×5=10,4×25=100,8×25=200,8×125=1000等相加或者相乘的数。 例1计算:0.125×0.25×0.5×64 解析:我们可以通过凑整把64=8×4×2,从而题目可以变成0.125×8×0.25×4×0.5×2 练习:(1)1.31×12.5×8×2 (2)1.25×32×0.25 (3)1.25×88 2、拆拼法简算就是把某个数进行拆分,然后分别与乘数相乘,达到简便运算的效果。 例2 (1)计算:1.25×1.08 解析:我们可以把1.08化成1+0.08,再分别与1.25相乘,把得到的数相加就是结果。 (2)计算:7.5×9.9 解析:我们可以把9.9化成10-0.1,再分别与7.5相乘,把得到的数相减就是结果。 练习: (1)2.5×10.4 (2) 3.8×0.99

(3)1991+199.1+19.91+1.991 3、转化法简算就是把相同的因数提取出来,再把剩下的乘数相加或相减,以达到简便运算的目的。 例3 计算:5.7×9.9+0.1×5.7 解析:可以把5.7提取出来,把9.9加上0.1,算出结果再与5.7相乘,得出结果。 练习:(1)4.6×99+99×5.4 (2)7.5×101-7.5 4、扩大或缩减法就是将因式中相同数字的乘数通过扩大或者缩小,另一个乘数缩小或者扩大相同倍数,使其中某个乘数相同,达到简便运算的效果。 不用计算,直接写出答案 已知0.27×4.5=1.17 计算:2.6×4.5=() 0.26×45=() 260×45=() 0.026×0.45=() 2.6×0.45=() 例4 计算:1240×3.4+1.24×2300+12.4×430 解析:把1.24化成1240是扩大1000倍,那么2300就要缩小1000倍是 2.3,同样12.4扩大100倍是1240,那么430同样也要缩小100是 4.32,再提取1240,把剩下的乘数相加就得到结果。 练习:4.65×32-2.5×46.5-70×0.465 5.设数法简算就是几个相同数字以相加或相减的不同形式在乘数中

小学数学《速算与巧算(一)》练习题(含答案)

小学数学《速算与巧算(一)》练习题(含答案) 我们在进行加法的巧算时,经常运用以下两个运算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他们的和不变.即 a+b=b+a 其中a,b各表示任意一数.例如,7+8=8+7=15. 将此运算律推广,多个数相加,任意交换相加的次序,其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他们的和不变.即 a+b+c=(a+b)+c=a+(b+c) 其中a,b,c各表示任意一数.例如,5+6+8=(5+6)+8=5+(6+8). 将此运算律推广,多个数相加,也可以把其中的任意两个数或者多个数相加,其和不变. 我们在进行减法运算时,经常运用以下性质: (3)在连减或者加减混合运算中,如果算式中没有括号,那么计算时要带数字前面的运算符号“搬家”.例如:a-b-c=a-c-b,a-b+c=a+c-b,其中a,b,c各表示一个数.(4)在加减法混合运算中,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面是“+”号,那么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数的运算符号不变;如果括号前面是“-”号,那么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数的运算符号“+” 变为“-”,“-”变为“+”.如:a+(b-c)=a+b-c a-(b+c)=a-b-c a-(b-c)=a-b+c (5)在加、减法混合运算中,添括号时:如果添加的括号前面是“+”,那么括号内的数的原运算符号不变;如果添加的括号前面是“-”,那么括号内的数的原运算符号“+”变为“-”, “-”变为“+”.如:a+b-c=a+(b-c) a-b+c=a-(b-c),a-b-c=a-(b+c) (一)分组凑整法 【例1】(★★奥数网原创题)计算:(1)17+29+33+71+28+12 (2)168+253+32 (3)(1350+49+68)+(51+32+1650) (4)358+127+142+73 分析:在这个例题中,主要让学生掌握加法分组凑整的方法.具体分析如下: (1)原式=(17+33)+(29+71)+(28+12) =50+100+40 =190 (2)原式=(168+32)+253 =200+253

第一讲:整数的速算与巧算

第一讲:整数的速算与巧算 在速算与巧算时要根据数的组成和算式的特点,善于发现规律,巧用运用性质及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1、改变运算顺序:在四则运算中,可以运用运算定律适当地改变运算顺序、使运算简便。 例1 求1到100的自然数的和。 例2计算2+4+6+…+100-1-3-5-…-99 例3计算7200÷(25×9)÷8 2、凑整法:在整数的四则运算中,我们常常将已知数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使运算简便。 例4 计算 6897+294+103+79+6 例5 计算8993+199+248+389 例6计算9+99+999+…+9999999999

例7计算25×5×2×4×8×125 例8计算 23000÷125 3、应用分解的方法:应用分解整数的方法,并依据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可以使一些运算简便。 例9 计算714285÷37÷27×17×7 例10 计算 1990×20002000-2000×19901990 例11计算125×32 例12 计算 99992 例13 计算33332

4、其它特殊方法的速算。 (1)应用公式进行速算 ①由公式a×1.5×10n=(a+ a)×10n进行速算叫做“加半移位法”。 例14 计算 24624×150 3720×0.15 ②首同末合十设两个数分别是10a+b和10a+c,且b+c=10,则 (10a+b)(10a+c)=a(a+1) ×100+bc 例15 计算 73×77 39×31 例16 计算 104×106 243×247 ③末同首合十设两个数分别为10a+c和10b+c,且a+b=10,则 (10a+c)(10b+c)=(ab+c) ×100+c2 例17 计算 86×26 47×67 ④利用平方差公式的速算。 例18 计算 1025×975 (2)乘数是11的两个数相乘:当乘数是11时,实际上是把另一个乘数“错位

小学数学《速算与巧算》练习题(含答案)

小学数学《速算与巧算》练习题(含答案) 【复习1】(我爱数学夏令营)计算:6.11+9.22+8.33+7.44+5.55+4.56+3.67+2.78+1.89 分析:原式=(6.11+1.89)+(9.22+2.78)+(8.33+3.67)+(7.44+4.56)+5.55=8+12+12+12+5.55=49.55 【复习2】(06香港圣公会小学奥林匹克)计算:3.72-2.73+4.6+5.28-0.27+6.4 分析:原式=(3.72+5.28)+(4.6+6.4)-(2.73+0.27)=9+11-3=17 . 【复习3】(华罗庚学校五年级入学考试试题)8×(3.1-2.85)×12.5×(1.62+2.38)-3.27 分析:初看这道题好像不能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但是里面有特殊数8、12.5,所以可以先算一步,再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原式=8×0.25×12.5×4-3.27=(8×12.5)×(0.25×4)-3.27=100-3.27=96.73 【复习4】(04陈省身杯数学邀请赛)(56789+67895+78956+89567+95678)÷7 分析:原式=(5+6+7+8+9)×11111÷7=5×11111=55555 . 观察可知5、6、7、8、9在万、千、百、十、个位各出现过一次 . 【复习5】计算:l-2+3-4+5-6+…+2005-2006+2007 分析:原式= l+3-2+5-4+7-6+…+2005+2007-2006=1+1×1003=1004 ,分组求和的思路. 在速算的过程中,如果加入运算律的应用,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一起先来看看常用的 一些运算律和结论吧! 在计算过程中,最常用的技巧之一是灵活熟练地运用运算律.运算律有: (1)加法交换律: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3)乘法交换律:ab=ba (4)乘法结合律:(ab)c=a(bc) (5)分配律: a(b+c)=ab+ac (反过来就是提取公因数)

常用的巧算和速算方法

常用的巧算和速算方法 【顺逆相加】用“顺逆相加”算式可求出若干个连续数的和。例如著名的大数学家高斯(德国)小时候就做过的“百数求和”题,可以计算为 所以,1+2+3+4+……+99+100 =101×100÷2 =5050。 又如,计算“3+5+7+………+97+99=?”,可以计算为 所以,3+5+7+……+97+99=(99+3)×49÷2= 2499。 这种算法的思路,见于书籍中最早的是我国古代的《张丘建算经》。张丘建利用这一思路巧妙地解答了“有女不善织”这一名题: “今有女子不善织,日减功,迟。初日织五尺,末日织一尺,今三十日织讫。问织几何?” 题目的意思是:有位妇女不善于织布,她每天织的布都比上一天减少一些,并且减少的数量都相等。她第一天织了5尺布,最后一天织了1尺,一共织了30天。问她一共织了多少布? 张丘建在《算经》上给出的解法是: “并初末日织尺数,半之,余以乘织讫日数,即得。”“答曰:二匹一丈”。 这一解法,用现代的算式表达,就是

1匹=4丈,1丈=10尺, 90尺=9丈=2匹1丈。(答略) 张丘建这一解法的思路,据推测为: 如果把这妇女从第一天直到第30天所织的布都加起来,算式就是 5+…………+1 在这一算式中,每一个往后加的加数,都会比它前一个紧挨着它的加数,要递减一个相同的数,而这一递减的数不会是个整数。 若把这个式子反过来,则算式便是 1+………………+5 此时,每一个往后的加数,就都会比它前一个紧挨着它的加数,要递增一个相同的数。同样,这一递增的相同的数,也不是一个整数。 假若把上面这两个式子相加,并在相加时,利用“对应的数相加和会相等”这一特点,那么,就会出现下面的式子: 所以,加得的结果是6×30=180(尺) 但这妇女用30天织的布没有180尺,而只有180尺布的一半。所以,这妇女30天织的布是 180÷2=90(尺) 可见,这种解法的确是简单、巧妙和饶有趣味的。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奥数知识点讲解第1课《速算与巧算》试题附答案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奥数知识点讲解第1课《速算与巧算》试题附答案 2017年 一、“凑整”先算 1.计算:(1)24+44+56 (2)53+36+47 2.计算:(1)96+15 (2)52+69 3.计算:(1)63+18+19 (2)28+28+28 二、改变运算顺序:在只有“+”、“-”号的混合算式中,运算顺序可改变 计算:(1)45-18+19 (2)45+18-19 三、计算等差连续数的和 相邻的两个数的差都相等的一串数就叫等差连续数,又叫等差数列,如: 1,2,3,4,5,6,7,8,9 1,3,5,7,9 2,4,6,8,10 3,6,9,12,15 4,8,12,16,20等等都是等差连续数. 1. 等差连续数的个数是奇数时,它们的和等于中间数乘以个数,简记成:和=中间数x个数 (1)计算:1+2+3+4+5+6+7+8+9 (2)计算:1+3+5+7+9 (3)计算:2+4+6+8+10

(3)计算:3+6+9+12+15 (4)计算:4+8+12+16+20 2. 等差连续数的个数是偶数时,它们的和等于首数与末数之和乘以个数的一半,简记成:和=(首数+末数)X个数的一般 (1)计算:1+2+3+4+5+6+7+8+9+10 (2)计算:3+5+7+9+11+13+15+17 (3)计算:2+4+6+8+10+12+14+16+18+20 四、基准数法 (1)计算:23+20+19+22+18+21 (2)计算:102+100+99+101+98 习题一 1.(1)18+28+72 (2)87+15+13 (3)43+56+17+24 (4)28+44+39+62+56+21 2.(1)98+67 (2)43+28

第一讲 速算与巧算

第一讲速算与巧算(三) 例1 计算9+99+999+9999+99999 解:在涉及所有数字都是9的计算中,常使用凑整法.例如将999化成1000—1去计算.这是小学数学中常用的一种技巧. 9+99+999+9999+99999 =(10-1)+(100-1)+(1000-1)+(10000-1) +(100000-1) =10+100+1000+10000+100000-5 =111110-5 =111105. 例2 计算199999+19999+1999+199+19 解:此题各数字中,除最高位是1外,其余都是9,仍使用凑整法.不过这里是加1凑整.(如 199+1=200) 199999+19999+1999+199+19 =(19999+1)+(19999+1)+(1999+1)+(199+1) +(19+1)-5 =200000+20000+2000+200+20-5 =222220-5 =22225. 例3计算(1+3+5+...+1989)-(2+4+6+ (1988)

解法2:先把两个括号内的数分别相加,再相减.第一个括号内的数相加的结果是: 从1到1989共有995个奇数,凑成497个1990,还剩下995,第二个括号内的数相加的结果是:

从2到1988共有994个偶数,凑成497个1990. 1990×497+995—1990×497=995. 例4 计算 389+387+383+385+384+386+388 解法1:认真观察每个加数,发现它们都和整数390接近,所以选390为基准数. 389+387+383+385+384+386+388 =390×7—1—3—7—5—6—4— =2730—28 =2702. 解法2:也可以选380为基准数,则有 389+387+383+385+384+386+388 =380×7+9+7+3+5+4+6+8 =2660+42 =2702. 例5 计算(4942+4943+4938+4939+4941+4943)÷6 解:认真观察可知此题关键是求括号中6个相接近的数之和,故可选4940为基准数.

三年级奥数速算与巧算

第一讲速算与巧算 一、加减巧算 教学目标: 1 学会“化零为整”的思想。 2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3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教学重点:加减法的巧算主要是“凑整”,就是将算式中的数分成若干组,使每组的运算结果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再将各组的结果求和。 教学难点:有些题目直观上凑整不明显,这时可“借数”凑整。 教学过程 学习例1:凑整法 23+54+18+47+82; 解:23+54+18+47+82 =(23+47)+(18+82)+54 =70+100+54=224; 学习例2:借数凑整法 有些题目直观上凑整不明显,这时可“借数”凑整。例如,计算976+85,可在85中借出24,即把85拆分成24+61,这样就可以先用976加上24,“凑”成 1000,然后再加61。 (1350+49+68)+(51+32+1650)。 解:(1350+49+68)+(51+32+1650) =1350+49+68+51+32+1650 =(1350+1650)+(49+51)+(68+32) =3000+100+100 =3200 学习例3:分组凑整法 计算:(1)875-364-236;

(2)1847-1928+628-136-64; 解:(1)875-364-236 =875-(364+236) =875-600=275; (2)1847-1928+628-136-64 =1847-(1928-628)-(136+64) =1847-1300-200=347; 学习例4.加补凑整法 计算:(1)512-382; (2)6854-876-97; 解:(1)512-382=(500+12)-(400-18) =500+12-400+18 =(500-400)+(12+18) =100+30 =130; (2)6854-876-97 =6854-(1000-124)-(100-3) =6854-1000+124-100+3 =5854+24+3 =5881; 习题: 1.(1350+49+68)+(51+32+1650) 2.4993+3996+5997+848 3.1348-234-76+2234-48-24

四年级下册数学试题-奥数专题讲练:第二讲 速算与巧算(二)(含答案)全国通用

第二讲速算与巧算(二) 例1 比较下面两个积的大小:A= 987654321×123456789, B= 987654322×123456788. 分析经审题可知A的第一个因数的个位数字比B的第一个因数的个位数字小1,但A的第二个因数的个位数字比B的第二个因数的个位数字大1.所以不经计算,凭直接观察不容易知道A和B哪个大.但是无论是对A或是对B,直接把两个因数相乘求积又太繁,所以我们开动脑筋,将A和B先进行恒等变形,再作判断. 解: A=987654321×123456789 =987654321×(123456788+1) =987654321×123456788+987654321. B= 987654322×123456788 =(987654321+1)×123456788 =987654321×123456788+123456788. 因为 987654321>123456788,所以A>B. 例2 不用笔算,请你指出下面哪道题得数最大,并说明理由. 241×249242×248243×247 244×246245×245. 解:利用乘法分配律,将各式恒等变形之后,再判断. 241×249=(240+1)×(250—1)=240×250+1×9; 242×248=(240+2)×(250—2)=240×250+2×8; 243×247=(240+3)×(250—3)=240×250+3×7;

244×246=(240+4)×(250—4)=240×250+4×6; 245×245=(240+5)×(250—5)=240×250+5×5. 恒等变形以后的各式有相同的部分 240 ×250,又有不同的部分1×9,2×8,3×7, 4 ×6,5×5,由此很容易看出245×245的积最大. 一般说来,将一个整数拆成两部分(或两个整数),两部分的差值越小时,这两部分的乘积越大. 如:10=1+9=2+8=3+7=4+6=5+5 则5×5=25积最大. 例3 求1966、1976、1986、1996、2006五个数的总和. 解:五个数中,后一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大10,可看出1986是这五个数的平均值,故其总和为: 1986×5=9930. 例4 2、4、6、8、10、12?是连续偶数,如果五个连续偶数的和是320,求它们中最小的一个. 解:五个连续偶数的中间一个数应为320÷5=64,因相邻偶数相差2,故这五个偶数依次是60、62、64、66、68,其中最小的是60. 总结以上两题,可以概括为巧用中数的计算方法.三个连续自然数,中间一个数为首末两数的平均值;五个连续自然数,中间的数也有类似的性质——它是五个自然数的平均值. 如果用字母表示更为明显,这五个数可以记作:x-2、x—1、x、x+1、x+2.如此类推,对于奇数个连续自然数,最中间的数是所有这些自然数的平均值. 如:对于2n+1个连续自然数可以表示为:x—n,x—n+1,x-n+2,?,x—1,x,x +1,?x+n—1,x+n,其中x是这2n+1个自然数的平均值. 巧用中数的计算方法,还可进一步推广,请看下面例题. 例 5 将1~1001各数按下面格式排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