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美术欣赏中国古代花鸟画
- 格式:pps
- 大小:5.61 MB
- 文档页数:42
中国工笔花鸟画ppt课件完整版•引言•工笔花鸟画基本技法•常见工笔花鸟画题材及风格•工笔花鸟画创作过程与欣赏•工笔花鸟画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与推广•现代工笔花鸟画发展趋势与挑战01引言它注重细节描绘和色彩搭配,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出自然之美。
工笔花鸟画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价值,是中国绘画艺术中的瑰宝。
工笔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流派之一,以描绘花卉、鸟禽等自然景物为主。
工笔花鸟画简介工笔花鸟画起源于唐代,经过宋、元、明、清等朝代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传承方面,工笔花鸟画技艺通过师徒相传、家族传承等方式得以延续至今。
同时,现代工笔花鸟画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为工笔花鸟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工笔花鸟画历史与传承构图严谨线条流畅色彩鲜艳细节描绘工笔花鸟画艺术特点01020304工笔花鸟画在构图上注重平衡和谐,追求“经营位置”之妙。
工笔花鸟画以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注重线条的流畅性和韵律感。
工笔花鸟画在色彩运用上追求鲜艳明快,注重色彩的对比和搭配。
工笔花鸟画在细节描绘上精益求精,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出自然景物的质感和生命力。
02工笔花鸟画基本技法用细线表现物象,如铁丝般刚劲有力,适合勾勒花瓣、叶片等轮廓。
铁线描游丝描兰叶描线条纤细、流畅,如游丝般自由飘动,常用于勾勒鸟类的羽毛和细部。
线条粗细变化丰富,形如兰叶,适合表现山石、树干等质感。
030201线条勾勒技法用两支笔分别蘸取不同的颜色,在画面上交替渲染,形成渐变效果。
分染在大面积的区域内用同一种颜色进行渲染,使画面色调统一。
统染在分染和统染的基础上,用透明色或浅色进行整体覆盖,增加画面层次感和立体感。
罩染色彩渲染技法构图布局原则确定画面主体和陪衬物,使画面有主次之分。
合理安排物象的疏密关系,形成节奏感。
通过留白、淡化等方式表现虚实关系,增加画面空间感。
使画面中的物象相互呼应、联系,形成和谐的整体。
宾主分明疏密有致虚实相生呼应顾盼醒目点质感表现刻画细节修饰整理细节处理技巧在画面关键位置设置醒目点,吸引观者注意力。
40幅经典名家花鸟作品赏析春江水暖陈之佛1953年纸本设色85cmx 40cm中国美术馆藏“意境”是画家赋予作品的特殊的艺术生命,是画家将那些花鸟草虫。
经过艺术创作,表现出不同的内涵和深意。
作者正是抓住了这一艺术创作的重要环节、赋予他每一幅作品都具有蓬勃的艺术生命力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春江永暖》画中点点桃花,红白相间,前后相映,几枝摇曳的绿竹,穿插其中,更显出桃花的娇艳。
一只色彩斑斓的花鸭,悠然自得的嬉戏在流水中.追逐着飘落的花瓣,一派生气盎然的景象。
此幅作品用独特的艺术语言充分地表达了”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脍炙人口诗句的意境。
春意图王师子1959年纸本设色147cmx 77cm朵云轩藏王师子(1885—1950),原名伟,字师梅,40岁后改名师子,江苏省句容人,历任上海美专、中国艺专、新华艺专教授。
王师子的《春意图》着力于对春意盎然的表现。
画中所作皆为贞祥之物,显然是老株的白玉兰枝干遒劲,花开繁茂;红艳似火的茶花枝叶舒展,迎风怒放;几株修篁虽被遮挡,但其劲健的精神却透过夹缝透露出来;地面上的蒲公英也已开花,在淡绿的草丛中与玉兰、茶花争奇,就连无生命的太湖石也作风卷云状。
再加上立于玉兰树上的一只禽鸟,使画中花树,湖石的风姿呈现出灵动奇秀之态,画中题有“禽语贞吉,竹报平安”之句,把画家良好祝愿的心意与图中景物融为一体。
《浴雁》陈之佛1940年至1947年间陈之佛创作过大量以雁为题材的作品,如《寒汀孤雁》、《月雁》、《浴雁》、《秋江双雁》等。
这幅《浴雁》描绘了一双大雁在塘边栖憩的情景,一只浴后伫立岸边,静穆养神,一只正在水中涤羽嬉沐,一静一动相互映照,盛开的芙蓉和在微风中摇曳的芦苇与修竹处理得繁而不乱。
这种幽美的境界,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白鹇秋色卢振寰1953年纸本设色130cmx 66cm广州美术馆藏画卢振衰(1889—1979),笔名浮山老人。
广东省障罗人。
原任职广州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国画花鸟50幅,精美绝伦!2016-12-20 16:23花鸟画是以动植物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中国画传统画科。
又可细分为花卉、翎毛、蔬果、草虫、畜兽、鳞介等支科。
中国花鸟画集中体现了中国人与作为审美客体的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具有较强的抒情性。
它往往通过抒写作者的思想感情,体现时代精神,间接反映社会生活,在世界各民族同类题材的绘画中表现出十分鲜明的特点。
▽佚名《花石草虫图》▽任颐《绣球图》(花卉十二开)▽任颐《芙蓉、丁香图》(花卉十二开)▽任颐《天子万年图》(花卉十二开)▽李鱓《水仙图》(花卉十一开)▽邹一桂恽兰溪《芙蓉竹子图》(花卉八开)▽余穉《花鸟册(12页)》1▽余穉《花鸟册(12页)》10▽余穉《花鸟册(12页)》12▽余穉《花鸟册(12页)》11▽余穉《花鸟册(12页)》2▽余穉《花鸟册(12页)》3▽余穉《花鸟册(12页)》4▽余穉《花鸟册(12页)》5▽余穉《花鸟册(12页)》6▽余穉《花鸟册(12页)》7▽余穉《花鸟册(12页)》8▽余穉《花鸟册(12页)》9▽宋人《太液荷风图》(宋画翎毛花鸟走兽选集全20页)▽宋人《山茶荠雪图》(宋花卉草虫选集全12页)▽宋人《杨柳乳雀》(宋画翎毛花鸟走兽选集全20页)▽宋人《桃花山鸟图》(宋画翎毛花鸟走兽选集全20页)▽宋人《桑果山鸟图》(宋画翎毛花鸟走兽选集全20页)▽宋人《毂丰安乐图》(宋画翎毛花鸟走兽选集全20页)▽宋人《离枝伯赵图》(宋画翎毛花鸟走兽选集全20页)▽宋人《秋葵图》(宋花卉草虫选集全12页)▽宋人《紫薇图》(宋花卉草虫选集全12页)▽宋人《芙蓉图》(宋花卉草虫选集全12页)▽宋人《苹婆山鸟图》(宋画翎毛花鸟走兽选集全20页)▽宋人#螽斯棉瓞图#(宋花卉草虫选集全12页)▽宋人《野疏草虫图》(宋花卉草虫选集全12页)▽恽寿平《山水花卉图册选(全10页)》6▽恽寿平《山水花卉图册选(全10页)》7▽恽寿平《牡丹图》(恽寿平王翚《花卉山水合册》)▽恽寿平《秋海棠图》(恽寿平王翚《花卉山水合册》)▽恽寿平《萱草图》(恽寿平王翚《花卉山水合册》)▽恽寿平《辛夷图》(恽寿平王翚《花卉山水合册》)▽林椿《海棠图》(宋花卉草虫选集全12页)▽赵昌《杏花图》(宋花卉草虫选集全12页)▽郎世宁《海棠玉兰图》(仙萼长春图全16页)▽郎世宁《牡丹图》(仙萼长春图全16页)▽郎世宁《百合花缠枝牡丹图》(仙萼长春图全16页)▽郎世宁《芍药图》(仙萼长春图全16页)▽陈洪绶《花鸟册页》▽陈洪绶《花鸟册页》▽陈洪绶《花鸟册页》▽陈洪绶《花鸟册页》▽陈洪绶花鸟册页▽陈洪绶《花鸟册页》▽陈洪绶《花鸟册页》▽陈洪绶《花鸟册页》▽陈洪绶《花鸟册页》。
中国传世花鸟名画全集欣赏《桃枝松鼠图》元钱选纸本设色纵26.3厘米44.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图描绘结着两只鲜桃的桃枝的松鼠正欲前去偷食的情景。
一只松鼠蹑手蹑脚,小目圆睁,直视鲜桃,长尾翘起,正欲前行。
画面构景极简,布局平正中寓奇俏。
其笔法精致细密,造型具体严谨。
桃树枝叶的翻转变化一一描画而出,尤其那只松鼠,动态传神可爱,其身上的细毛根根精描细勾,显出毛茸茸的感觉,憨态可掬。
画中着色浓丽,但却精致典雅,有宋画遗韵,而且富于清淡雅逸的士大夫气息。
此画无款,中有清乾隆皇帝的御题诗:“绥山果熟踔枝尝,五技何妨用所长。
自是托身远穹窒,不须老吏畏张汤。
”《八花图》元钱选纸本设色纵29.4厘米横333.9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钱选早期的花鸟画工丽细致,受宋院体画风影响。
晚年在院体画基础上吸收扬无咎一派水墨花卉的技法,转向清淡,形成工中富拙,秀中见雅的艺术格调,与北宋以来文人画风格颇为接近,创造了新的体格。
《八花图》是钱选的早年作品,绘海棠、梨花、杏花、水仙等8种花卉,工整秀雅,受宋院体画风影响。
元刘秉谦绢本设色纵147.7厘米横78.7厘米旅顺博物馆藏刘秉谦的作品元气淋漓,天真烂漫。
《竹石图》画竹石的风雨变化,追求天趣。
竹干以中锋运送,略呈飞白笔法,由根至梢,粗细得体,笔意相属,竹叶顺枝而出,浓淡相叠,以现向背,用笔挺劲洒脱,而俱在法度之中。
元赵孟頫纸本设色纵25.4厘米横36.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赵孟頫, 号松雪, 又号水晶道人, 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
宋太祖十一世孙, 秦王赵德芳之后。
早年以父荫补官, 任真州司参军。
延佑(1314—1320)年间, 迁集贤学士、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 卒赠魏国公, 谥文敏。
此画设色典雅清淡,用笔工整,多用勾勒,画风严谨细腻,是赵孟頫花鸟画的精妙之作。
《浴马图》元赵孟頫绢本重设色纵28.5厘米横154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在绘画理论上, 赵孟頫强调书法与绘画的关系,将书法用笔入画加强其艺术表现力。
唐代著名画家边鸾十一幅花鸟画经典作品赏析大唐处于封建社会盛期,国家统一,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地频繁与活跃,都给文化艺术地发展带来了新地机运,使绘画艺术形成灿烂辉煌的局面,涌现出一批在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著名画家。
唐代绘画体裁仍以人物画为主,宫廷衙署及寺观壁画占相当比重,褒扬功勋的功臣画像仍在继续,石窟及寺观壁画较南北朝有着更大的发展,其规模之宏伟、技艺之卓绝在历史上都是空前的。
佛寺壁画中流行大型的经典题材,达到了空前的水平,穿插描绘有大量的生活场景,塑造的佛教形象中人性化的成分明显增强,甚至出现以宫娃为模特塑造菩萨形象的现象,附于佛寺壁画中的供养人占了更大壁面,这一切都展示出佛教绘画适应社会好尚而趋于世俗化的倾向。
这里介绍著名画家边鸾绘画作品。
边鸾唐代画家。
京兆(今陕西西安)春。
官右卫长史。
少攻丹青,擅画禽鸟和折枝花木,亦精蜂蝶。
朱景玄赞他:“下笔轻利,用色鲜明,穷羽毛之变态,夺花卉之芳妍”。
贞元(785-804)中,德宗李适命他画新罗国进贡的孔雀,因作一正一背,画得“翠彩生动,余羽辉灼”,若能叫唤。
尝在宝应寺壁画《牡丹》,又在资圣寺宝塔上画四面花鸟,尤以药上菩萨顶画《戎葵》为佳。
花鸟画独立成科,边鸾可谓超越前人,极一时之盛。
画迹有《牡丹图》,著录于《广川画跋》;《踯躅孔雀图》、《梅花脊鴒图》、《梨花鹁鸽图》等三十三件,著录于《宣和画谱》;传世作品有《梅花山茶雪雀图》轴,图录于《唐宋元明名画大观》。
根据宋人的记载,他所画的牡丹,花朵红淡、赋色润泽,有如真实的牡丹花形象。
边鸾的花鸟画,多采用我国花鸟画特有的民族形式——“折枝花”式的构图形式进行创作。
但他所应用的“折枝花”手法又别具一格,使画面充满了自然的天趣,令欣赏者回味无穷。
唐代画家边鸾《凤凰》赏析唐代边鸾《凤凰》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明人画。
一对凤凰在一棵泡桐树上,艺术家:边鸾,活跃于8世纪末9世纪初,介质:立轴;墨水和颜色在丝绸上。
由于四君子"本身的自然属性而呈现出的一种自然美,更重要的是古人把一种人格力量、文化内涵注入到四君子”之中,最终四君子”成为古人托物言志,寓兴自我,展示高洁品格的绝佳题材。
在中国绘画史上,花鸟画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以其独特的寓意象征性,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观察世界、表达感情的思维方式,即天人合一”物我贯通”的哲学思想理念。
而在众多的花鸟绘画中,四君子”(梅、兰、竹、菊)是一种非常流行的题材。
历代文人墨客不断颂咏描绘,使之历经千余年而常画不衰,像一坛陈年老酒一样愈画愈浓,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四君子”题材入画的时间现在难以查证,但基本上是在宋代独立成科,到元代文人画兴盛时期开始流行起来,明清两朝花鸟画开始勃兴,四君子”题材的繁盛则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为什么古人如此钟情于四君子”题材?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中国花鸟画的范畴和花鸟画的目的性。
一、花鸟画的范畴事实上,花鸟画起于何时,创于何人,很难断言。
因为绘画的起源与发展很难划一条界限,也很难说某某创立,民间艺术对花鸟画的影响不能说不大,无名氏艺人也不能说无功。
而且石刻、画像石、青铜器、漆画、壁画自原始时代起已有大量的花鸟画。
可以说花鸟画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形式因素也是相当复杂的。
其实花鸟画”这个名词并不十分确切,只是与人物画、山水画相对而言的。
除了人物画、山水画的形式之外,一切独立表现的生物形象,这个思想,使中国花鸟画的兰、竹、石、鸟摆脱了客观的反映。
中国人民是非常崇敬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的,所以取花鸟”来概括一切美好的事物。
因此,在中国花鸟画题材表现上便有了不畏严寒的梅”、高雅幽香的兰”、刚正挺拔的竹”和傲霜凌秋的菊”,这世人皆知的四君子”。
」二、花鸟画的目的性花鸟画的目的性,不是为了表达对象。
对象”不再是画家一生刻苦追求的东西,他们追求的是哲学上、美学上或思想境界、情感上得到启迪的抽象形态。
所以说:画竹,并不是竹子;画兰,并不是兰花;画石,并不是石头;画鸟并不是飞禽。
出水芙蓉图宋画中的荷
花与真实
中的荷花
有什么不
同?
《出水芙
蓉图》与
《荷石水
禽图》在
风格和技
法上有什
么不同?
第一组《花蓝图》
第二组《芙蓉锦鸡图》
第三组《寒雀图》
第四组《墨梅图》请同学分组讨论下面的花鸟画作品:第五组《杂花图卷》第六组《牡丹松石图》第七组《丛竹图》
花篮图宋李嵩
花篮图宋李嵩
此图系册页,不知原载何册。
在画的左下角款“李嵩画”三字。
画一精美的藤编提篮,内盛有茶花、蜀葵、萱草等各色花卉。
它是一幅静物画,但不是画植物标本。
在画家灵巧的笔下,这些花卉被描绘得那样水灵鲜嫩和娇艳,就像刚从枝上采摘下来似的,我们简直可以嗅到它的香味。
这幅画,用笔严谨周密,但并不使你感到繁琐滞涩。
画家强调的是花卉的生命力。
芙蓉锦鸡图宋赵佶画面中的诗词是什么意思?与画中的花鸟有什么关系?
芙蓉锦鸡图宋赵佶
此图所画锦鸡,飞临于疏落的芙蓉花枝梢上,转颈回顾,翘首望着一对流连彩蝶翩翩舞飞。
画上有徽宗题诗:“秋劲拒霜盛,峨冠锦羽鸡。
已知全五德,安逸胜凫翳。
”其诗意之旨归,尽在画意中。
状物工丽,神情逼肖。
锦鸡之神态,全身毛羽设色鲜丽,曲尽其妙,俱为活笔。
芙蓉枝叶之俯仰偃斜,精妙入微,每一片叶均不相重,各具姿态,而轻重高下之质感,耐人寻味。
图下几枝菊花斜插而出,增添了构图之错综复杂感,渲染了金秋之气氛,衬托出全图位置高下,造成全图气势上贯。
赵佶所为,典雅浓丽,诗意画意俱显上乘。
后人虽疑非赵佶所作,但这丝毫不影响此作的精湛技艺和精神境界,仍不愧是中国绘画史上院体画的上乘之作。
寒雀图宋崔白
画面中有几只小麻雀?它们都是什么姿势?画家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寒雀图宋崔白
崔白,字子西,濠梁(今属江西)人,宋神宗时画院画家。
除擅画花鸟外,也擅画道释鬼神,创作不少壁画。
其花鸟画重写生,并且不打草稿。
传世作品有《寒雀图》,画数只麻雀于枯枝间栖憩的情景。
一枝偃仰曲折、叶子已经落尽的老树,说明这已是隆冬时节。
但一群叽叽喳喳的麻雀依然在树枝鸣跳嬉戏,仿佛一群顽皮的孩子。
给寒冷的冬天带来了活力与生机。
画家善于把欣赏自然美时的感触巧妙的表现出来。
双喜图
宋
崔白
墨梅图元王冕
画家在作品中寄托了怎样的感情?
墨梅图元王冕
王冕十元代著名画家和诗人,以画梅著名。
这幅《墨梅图》是画家重要的代表作品。
一支含苞欲放的梅花,横斜在画幅中间,劲拔的枝干有数尺之长。
梅花洋溢着一种蓬勃的生机,显得十分清新可爱。
画面左上角有画家题诗:“吾家吸烟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求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画面通过一枝梅花和这首诗吐露了画家的胸怀和理想。
墨梅图
元
王冕这幅梅花表达了画家怎样的心情?
杂花图卷明徐渭
杂花图卷明徐渭
徐渭是我国明代著名的画家、戏曲家和诗人。
在中国美术史上和中国戏曲史、文学史上都有重要地位。
他敢于革新、创造。
大胆开创大写意花鸟画风。
对后人影响极大。
《杂花图卷》是他的重要代表作品。
全卷共十幅,画四季花果树木13种,洋洋洒洒,一气呵成。
多种笔势形成了墨汁淋漓、风驰雨骤的艺术效果。
牡丹蕉石图
明
徐渭
你
能
谈
谈
这
幅
作
品
最
大
的
特
点
吗
?为
什
么
画
家
不
用
色
彩
表
现
牡
丹
花
?
葡萄图明徐渭
葡萄图明徐渭
徐渭的《萄葡图》,正是这种意义上的重要作品。
此图纯以水墨写葡萄,随意涂抹点染,任乎性情。
画藤条纷披错落,向下低垂。
以饱含水分的泼墨写意法,点画葡萄枝叶,水墨酣畅。
葡萄珠的晶莹透彻之感,显得淋漓酣畅。
此图将水墨葡萄与作者的身世感慨结合为一。
徐渭在画上自题诗曰:“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从中可得知此图作于五十岁以后,一种饱经忧患、抱负难酬的无可奈何的愤恨与抗争,尽情抒泄于笔墨之中。
在徐渭笔下,绘画不再是对客观对象的描摹再现,而是表现主观情怀的手段。
他又善于以草书之法入画,此幅用笔,似草书之飞动。
淋漓恣纵,诗画与书法在图中得到自如充分的结合。
其画面上所呈现的那种乱头粗服的美,较之元代画家的逸笔草草,更具有一种野拙的生机力感。
牡丹松石图
清
朱耷
牡丹松石图清朱耷
俗说“画如其人”,愤世嫉俗、狂怪不羁的朱耷注定不会画出严谨慎细之作。
他那疏放洒脱、痛快淋漓的写意水墨是他痛苦心灵的迹化。
他的画继承了明代徐渭的写意传统,笔致纵放,睥睨天下。
不过。
朱耷的写意画也有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他早期的作品过于狂怪生涩,大约六十五岁以后,他的画趋于成熟,怪诞冷寂、雄健朴茂而又苍劲含蓄。
此幅纵贯全图画一虬枝老干,挺拔而立的松树,其后依次叠错湖石、牡丹。
所画松树意在突出其主干,以淡墨皴擦,湖石以浓墨晕染,牡丹则用设色没骨法。
虚实相映,表现出不同景物的质感。
整个画面布局新奇,风格清雅。
此画与朱耷高峰期的作品尚存一定距离。
但是,他的超逸纵放的不俗画境在此画中已表露无遗。
过于外拓是他早期绘画的一点缺憾,晚年作品适度内敛,终于使他的艺术收放自如,达至圆熟之境。
花鸟图册清朱耷
丛竹图清郑燮
丛竹图清郑燮
此图画墨竹一丛,老干新篁,疏密有致,浓淡得宜,画出重叠错落、老节新枝之态。
布局恰到好处,作长题于竹叶之间,别有情趣,此画为其七十一岁所作之稀世珍品。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
曾做过山东潍县的县令。
能诗善画。
尤以画竹著称于世。
是富有革新的扬州八怪的杰出代表。
丛竹图清郑燮
竹石图
清
郑燮
教师总结
中国花鸟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适应中国人的社会审美需要,形成了以写生为基础,以寓兴、写意为归依的传统。
中国花鸟画的立意往往关于人事,它不是为了描绘花鸟而描绘花鸟,不是照抄自然,而是紧紧抓住动植物与人们生活遭际、思想情感的某种联系而给以强化的表现。
它既重视真,要求花鸟画具有“识夫鸟兽草木之名”的认识作用,又非常注意美与善的观念的表达,强调其“夺造化而移精神遐想”的怡情作用,主张通过花鸟画的创作与欣赏影响人们的志趣、情操与精神生活,表达作者的内在思想与追求。
表现在造型上,中国花鸟画重视形似而不拘泥于形似,甚至追求“不似之似”与“似与不似之间”,借以实现表达对象的神彩与作者的情意。
五牛图唐韩晃
写生珍禽图五代黄荃
玉堂富贵图
五代
徐熙
桂菊山禽图吕纪
墨竹图
宋
文同
墨竹图轴
明
文徵明
兰花图元郑思肖
牡丹图清恽寿平
暗香疏影图横幅清赵之谦
梅花图清李方膺
梅花图清汪士慎
水仙图
清
高翔
水仙图页清王翚
墨荷图
清
李鱓
设计制作
咸宁学院艺术学院王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