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美术欣赏中国古代花鸟画
- 格式:pps
- 大小:5.61 MB
- 文档页数:42
中国工笔花鸟画ppt课件完整版•引言•工笔花鸟画基本技法•常见工笔花鸟画题材及风格•工笔花鸟画创作过程与欣赏•工笔花鸟画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与推广•现代工笔花鸟画发展趋势与挑战01引言它注重细节描绘和色彩搭配,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出自然之美。
工笔花鸟画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价值,是中国绘画艺术中的瑰宝。
工笔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流派之一,以描绘花卉、鸟禽等自然景物为主。
工笔花鸟画简介工笔花鸟画起源于唐代,经过宋、元、明、清等朝代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传承方面,工笔花鸟画技艺通过师徒相传、家族传承等方式得以延续至今。
同时,现代工笔花鸟画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为工笔花鸟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工笔花鸟画历史与传承构图严谨线条流畅色彩鲜艳细节描绘工笔花鸟画艺术特点01020304工笔花鸟画在构图上注重平衡和谐,追求“经营位置”之妙。
工笔花鸟画以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注重线条的流畅性和韵律感。
工笔花鸟画在色彩运用上追求鲜艳明快,注重色彩的对比和搭配。
工笔花鸟画在细节描绘上精益求精,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出自然景物的质感和生命力。
02工笔花鸟画基本技法用细线表现物象,如铁丝般刚劲有力,适合勾勒花瓣、叶片等轮廓。
铁线描游丝描兰叶描线条纤细、流畅,如游丝般自由飘动,常用于勾勒鸟类的羽毛和细部。
线条粗细变化丰富,形如兰叶,适合表现山石、树干等质感。
030201线条勾勒技法用两支笔分别蘸取不同的颜色,在画面上交替渲染,形成渐变效果。
分染在大面积的区域内用同一种颜色进行渲染,使画面色调统一。
统染在分染和统染的基础上,用透明色或浅色进行整体覆盖,增加画面层次感和立体感。
罩染色彩渲染技法构图布局原则确定画面主体和陪衬物,使画面有主次之分。
合理安排物象的疏密关系,形成节奏感。
通过留白、淡化等方式表现虚实关系,增加画面空间感。
使画面中的物象相互呼应、联系,形成和谐的整体。
宾主分明疏密有致虚实相生呼应顾盼醒目点质感表现刻画细节修饰整理细节处理技巧在画面关键位置设置醒目点,吸引观者注意力。
40幅经典名家花鸟作品赏析春江水暖陈之佛1953年纸本设色85cmx 40cm中国美术馆藏“意境”是画家赋予作品的特殊的艺术生命,是画家将那些花鸟草虫。
经过艺术创作,表现出不同的内涵和深意。
作者正是抓住了这一艺术创作的重要环节、赋予他每一幅作品都具有蓬勃的艺术生命力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春江永暖》画中点点桃花,红白相间,前后相映,几枝摇曳的绿竹,穿插其中,更显出桃花的娇艳。
一只色彩斑斓的花鸭,悠然自得的嬉戏在流水中.追逐着飘落的花瓣,一派生气盎然的景象。
此幅作品用独特的艺术语言充分地表达了”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脍炙人口诗句的意境。
春意图王师子1959年纸本设色147cmx 77cm朵云轩藏王师子(1885—1950),原名伟,字师梅,40岁后改名师子,江苏省句容人,历任上海美专、中国艺专、新华艺专教授。
王师子的《春意图》着力于对春意盎然的表现。
画中所作皆为贞祥之物,显然是老株的白玉兰枝干遒劲,花开繁茂;红艳似火的茶花枝叶舒展,迎风怒放;几株修篁虽被遮挡,但其劲健的精神却透过夹缝透露出来;地面上的蒲公英也已开花,在淡绿的草丛中与玉兰、茶花争奇,就连无生命的太湖石也作风卷云状。
再加上立于玉兰树上的一只禽鸟,使画中花树,湖石的风姿呈现出灵动奇秀之态,画中题有“禽语贞吉,竹报平安”之句,把画家良好祝愿的心意与图中景物融为一体。
《浴雁》陈之佛1940年至1947年间陈之佛创作过大量以雁为题材的作品,如《寒汀孤雁》、《月雁》、《浴雁》、《秋江双雁》等。
这幅《浴雁》描绘了一双大雁在塘边栖憩的情景,一只浴后伫立岸边,静穆养神,一只正在水中涤羽嬉沐,一静一动相互映照,盛开的芙蓉和在微风中摇曳的芦苇与修竹处理得繁而不乱。
这种幽美的境界,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白鹇秋色卢振寰1953年纸本设色130cmx 66cm广州美术馆藏画卢振衰(1889—1979),笔名浮山老人。
广东省障罗人。
原任职广州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出水芙蓉图宋画中的荷
花与真实
中的荷花
有什么不
同?
《出水芙
蓉图》与
《荷石水
禽图》在
风格和技
法上有什
么不同?
第一组《花蓝图》
第二组《芙蓉锦鸡图》
第三组《寒雀图》
第四组《墨梅图》请同学分组讨论下面的花鸟画作品:第五组《杂花图卷》第六组《牡丹松石图》第七组《丛竹图》
花篮图宋李嵩
花篮图宋李嵩
此图系册页,不知原载何册。
在画的左下角款“李嵩画”三字。
画一精美的藤编提篮,内盛有茶花、蜀葵、萱草等各色花卉。
它是一幅静物画,但不是画植物标本。
在画家灵巧的笔下,这些花卉被描绘得那样水灵鲜嫩和娇艳,就像刚从枝上采摘下来似的,我们简直可以嗅到它的香味。
这幅画,用笔严谨周密,但并不使你感到繁琐滞涩。
画家强调的是花卉的生命力。
芙蓉锦鸡图宋赵佶画面中的诗词是什么意思?与画中的花鸟有什么关系?
芙蓉锦鸡图宋赵佶
此图所画锦鸡,飞临于疏落的芙蓉花枝梢上,转颈回顾,翘首望着一对流连彩蝶翩翩舞飞。
画上有徽宗题诗:“秋劲拒霜盛,峨冠锦羽鸡。
已知全五德,安逸胜凫翳。
”其诗意之旨归,尽在画意中。
状物工丽,神情逼肖。
锦鸡之神态,全身毛羽设色鲜丽,曲尽其妙,俱为活笔。
芙蓉枝叶之俯仰偃斜,精妙入微,每一片叶均不相重,各具姿态,而轻重高下之质感,耐人寻味。
图下几枝菊花斜插而出,增添了构图之错综复杂感,渲染了金秋之气氛,衬托出全图位置高下,造成全图气势上贯。
赵佶所为,典雅浓丽,诗意画意俱显上乘。
后人虽疑非赵佶所作,但这丝毫不影响此作的精湛技艺和精神境界,仍不愧是中国绘画史上院体画的上乘之作。
寒雀图宋崔白
画面中有几只小麻雀?它们都是什么姿势?画家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寒雀图宋崔白
崔白,字子西,濠梁(今属江西)人,宋神宗时画院画家。
除擅画花鸟外,也擅画道释鬼神,创作不少壁画。
其花鸟画重写生,并且不打草稿。
传世作品有《寒雀图》,画数只麻雀于枯枝间栖憩的情景。
一枝偃仰曲折、叶子已经落尽的老树,说明这已是隆冬时节。
但一群叽叽喳喳的麻雀依然在树枝鸣跳嬉戏,仿佛一群顽皮的孩子。
给寒冷的冬天带来了活力与生机。
画家善于把欣赏自然美时的感触巧妙的表现出来。
双喜图
宋
崔白
墨梅图元王冕
画家在作品中寄托了怎样的感情?
墨梅图元王冕
王冕十元代著名画家和诗人,以画梅著名。
这幅《墨梅图》是画家重要的代表作品。
一支含苞欲放的梅花,横斜在画幅中间,劲拔的枝干有数尺之长。
梅花洋溢着一种蓬勃的生机,显得十分清新可爱。
画面左上角有画家题诗:“吾家吸烟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求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画面通过一枝梅花和这首诗吐露了画家的胸怀和理想。
墨梅图
元
王冕这幅梅花表达了画家怎样的心情?
杂花图卷明徐渭
杂花图卷明徐渭
徐渭是我国明代著名的画家、戏曲家和诗人。
在中国美术史上和中国戏曲史、文学史上都有重要地位。
他敢于革新、创造。
大胆开创大写意花鸟画风。
对后人影响极大。
《杂花图卷》是他的重要代表作品。
全卷共十幅,画四季花果树木13种,洋洋洒洒,一气呵成。
多种笔势形成了墨汁淋漓、风驰雨骤的艺术效果。
牡丹蕉石图
明
徐渭
你
能
谈
谈
这
幅
作
品
最
大
的
特
点
吗
?为
什
么
画
家
不
用
色
彩
表
现
牡
丹
花
?
葡萄图明徐渭
葡萄图明徐渭
徐渭的《萄葡图》,正是这种意义上的重要作品。
此图纯以水墨写葡萄,随意涂抹点染,任乎性情。
画藤条纷披错落,向下低垂。
以饱含水分的泼墨写意法,点画葡萄枝叶,水墨酣畅。
葡萄珠的晶莹透彻之感,显得淋漓酣畅。
此图将水墨葡萄与作者的身世感慨结合为一。
徐渭在画上自题诗曰:“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从中可得知此图作于五十岁以后,一种饱经忧患、抱负难酬的无可奈何的愤恨与抗争,尽情抒泄于笔墨之中。
在徐渭笔下,绘画不再是对客观对象的描摹再现,而是表现主观情怀的手段。
他又善于以草书之法入画,此幅用笔,似草书之飞动。
淋漓恣纵,诗画与书法在图中得到自如充分的结合。
其画面上所呈现的那种乱头粗服的美,较之元代画家的逸笔草草,更具有一种野拙的生机力感。
牡丹松石图
清
朱耷
牡丹松石图清朱耷
俗说“画如其人”,愤世嫉俗、狂怪不羁的朱耷注定不会画出严谨慎细之作。
他那疏放洒脱、痛快淋漓的写意水墨是他痛苦心灵的迹化。
他的画继承了明代徐渭的写意传统,笔致纵放,睥睨天下。
不过。
朱耷的写意画也有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他早期的作品过于狂怪生涩,大约六十五岁以后,他的画趋于成熟,怪诞冷寂、雄健朴茂而又苍劲含蓄。
此幅纵贯全图画一虬枝老干,挺拔而立的松树,其后依次叠错湖石、牡丹。
所画松树意在突出其主干,以淡墨皴擦,湖石以浓墨晕染,牡丹则用设色没骨法。
虚实相映,表现出不同景物的质感。
整个画面布局新奇,风格清雅。
此画与朱耷高峰期的作品尚存一定距离。
但是,他的超逸纵放的不俗画境在此画中已表露无遗。
过于外拓是他早期绘画的一点缺憾,晚年作品适度内敛,终于使他的艺术收放自如,达至圆熟之境。
花鸟图册清朱耷
丛竹图清郑燮
丛竹图清郑燮
此图画墨竹一丛,老干新篁,疏密有致,浓淡得宜,画出重叠错落、老节新枝之态。
布局恰到好处,作长题于竹叶之间,别有情趣,此画为其七十一岁所作之稀世珍品。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
曾做过山东潍县的县令。
能诗善画。
尤以画竹著称于世。
是富有革新的扬州八怪的杰出代表。
丛竹图清郑燮
竹石图
清
郑燮
教师总结
中国花鸟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适应中国人的社会审美需要,形成了以写生为基础,以寓兴、写意为归依的传统。
中国花鸟画的立意往往关于人事,它不是为了描绘花鸟而描绘花鸟,不是照抄自然,而是紧紧抓住动植物与人们生活遭际、思想情感的某种联系而给以强化的表现。
它既重视真,要求花鸟画具有“识夫鸟兽草木之名”的认识作用,又非常注意美与善的观念的表达,强调其“夺造化而移精神遐想”的怡情作用,主张通过花鸟画的创作与欣赏影响人们的志趣、情操与精神生活,表达作者的内在思想与追求。
表现在造型上,中国花鸟画重视形似而不拘泥于形似,甚至追求“不似之似”与“似与不似之间”,借以实现表达对象的神彩与作者的情意。
五牛图唐韩晃
写生珍禽图五代黄荃
玉堂富贵图
五代
徐熙
桂菊山禽图吕纪
墨竹图
宋
文同
墨竹图轴
明
文徵明
兰花图元郑思肖
牡丹图清恽寿平
暗香疏影图横幅清赵之谦
梅花图清李方膺
梅花图清汪士慎
水仙图
清
高翔
水仙图页清王翚
墨荷图
清
李鱓
设计制作
咸宁学院艺术学院王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