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合德:猪舍氨气的危害及降低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3
核心提示:欲培养健康的猪群,必须规避氨气的危害。
无论猪舍结构如何,只要猪舍中存在人可以感觉的明显的氨臭味(10-20mg/L),就会影响猪群的健康和生产性能;即或猪舍中没有可觉察的氨味,仍旧要重视猪体内内源性氨对猪群健康与生产性能的影响。
遗憾的是,无论规模化猪场还是专业户猪场多不重视氨的危害,更不知道提高猪群血氧水平。
1 外源性氨(环境中氨)的来源与对猪体的危害1.1 外源性氨的来源猪舍内氨来源于猪粪尿等有机物的分解,在分解过程中还会产生其它有害气体,如硫化氢、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粪臭素等。
在没有使用明火保暖的封闭猪舍内,氨气和二氧化碳的危害最大,若通风性能较好,氨浓度一般在10-20µL/L;若通风性能差,氨浓度在30-50µl/L,或更高浓度;二氧化碳一般会远远超过300µl/L,无直接致病性,但会影响氧交换量,使呼吸变得深快;硫化氢的浓度一般小于10µl/L,影响甚微,氨是猪舍中最具危害性的气体。
若使用明火保暖,又没有良好的管道排气系统,那么除了氨和二氧化碳外,一氧化碳常常也是危害猪群的有害气体。
1.2 外源性氨对猪群的危害氨是可溶于水的气体,形成强碱性氨水。
猪舍内氨与眼结膜接触或吸入呼吸道内就溶解于粘膜表面的水份中,强烈刺激粘膜发生炎症,出现眼结膜潮红、水肿、外翻、喷鼻、咳嗽,严重的发生喉气管粘膜水肿、肺水肿,诱发肺炎或者亲呼吸系的传染病。
空气中高浓度的氨可通过肺泡毛细血管壁弥散到血液中,提高了血氨浓度,影响猪体健康。
高浓度的氨还会影响饲养员,兽医的情绪和健康,会腐蚀设备。
2 内源性氨的来源与对猪体的危害2.1 内源性氨的来源第一,来源于猪体蛋白质分解代谢的产物,这类氨的产生是正常代谢过程,产生与解毒处于平衡状态,不会导致血氨升高。
第二,来源于肠道未吸收的含氮有机物、脱落的消化道粘膜上皮、消化道分泌物或排泄物以及消化道死亡微生物的分解产物。
肠道氨会通过肠粘膜上皮吸收,经门脉循环进入血循环,使血氨升高。
NH3对猪影响与防控措施作者:王宇,周丽娜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9年第5期猪舍环境是影响猪生产性能的主要因素,如空气温湿度、光照、有害气体(NH3和H2S 等),空气温湿度主要影响猪的新陈代谢和生理指标, NH3浓度对猪生产性能影响较大,严重会导致猪的死亡,对于养殖者而言是一种经济性的灾难,同时NH3作为一种环境污染成分之一,不容忽视。
1.NH3的危害NH3作为无色强烈刺激气体,长期处于低浓度NH3环境下,机体嗅觉处于麻痹状态,皮肤、眼部、机体呼吸道系统、肺部等受到刺激,严重者会导致气管水肿,甚至窒息。
准确的掌握NH3浓度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进行科学控制。
徐洪清等再次证实Ig G能反映猪的机体免疫。
料重比、心率、增重是衡量猪生长性能的主要指标,猪受到刺激时,其行为主要表现:规癖行为、自我伤害、采食和饮水异常趴卧时间比例、站立时间比例、行走时间比例。
高浓度NH3会导致猪的眼角粘膜损坏,能引发猪的呼吸道疾病,严重导致猪呼吸麻痹而死亡。
2、国内外研究现状2.1 NH3对猪的生产性能影响2.1.1 NH3对猪的免疫指标影响NH3使仔猪免疫能力下降。
张静等指出NH3会使猪的抗感染能力下降。
白红杰等指出猪长期在低浓度NH3下引发呼吸困难,甚至死亡,可通过更新空气来缓解。
2.1.2 NH3对猪的生长性能影响NH3影响猪进食量、体重等,猪代谢物是NH3来源之一。
何燕柳从猪舍结构和日粮的角度指出NH3的浓度与猪的生长性能成反比。
John G. Drummond等指出当NH3含量小于50mg/kg时对猪的生长没有伤害。
W. L. Roller等指出当NH3在100-150 mg/kg之间时,猪的体重增长速度与NH3含量成反比。
郑光耀综合论述丝兰中尿素抑制剂将NH3转化成蛋白,从而减少猪舍中NH3的浓度。
Stanley E. Curtis等研究发现H2S在8.5mg/kg或在2 mg/kg与NH3在50mg/kg的组合,对育肥猪生长速率影响小。
猪舍有害气体的危害与防治苏圣华笔者在西北地区进行技术服务期间,西北地区依然寒风劲吹,昼夜温差很大,因此大部分养殖户不敢轻易打开猪舍的门窗进行通风换气。
在这一时期,猪群经常出现呼吸道症状,出现咳嗽、气喘、流泪、眼睛发红等症状,而且治疗后经常出现反复。
经实地观察,发现大部分猪舍内空气比较浑浊,进入其中呼吸十分不畅,眼睛刺痛。
怀疑时有害气体是导致上述症状的主要元凶,所以就猪舍内的有害气体做一阐述,与大家共同学习。
一、有毒有害气体对家畜的形响影响最大的有四种气体:二氧化碳、氨气、硫化氢、甲烷。
1氨气(NH3)无色,具刺激性气味,主要来自鲜粪及有机物的厌氧分解,猪吸入NH3后首先附着于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等黏膜及眼结膜,引起疼痛、咳嗽、流泪、支气管炎、结膜炎。
NH3通过肺入血后,破坏血液运氧功能,引起呼吸中断,全身痉孪、昏迷,严重时血压增高,呼吸中枢麻痹而致死。
少量吸入NH3,不易发生上述症状,但会降低机体体质,降低采食量和日增重。
猪对其的敏感性次于鸡,但高于牛,幼猪更敏感。
有试脸报道,饲养在50ppm的空气中幼猪增重率下降12%。
畜舍内的氨含量不得超过26ppm。
2硫化氢(H2S)硫化氢是一种带有恶臭的无色有害气体,易挥发且又易溶于水和醇类中,比空气重,靠近地面浓度更高。
硫化氢易被呼吸道粘膜吸收,与钠离子结合形成硫化钠,对粘膜产生强烈刺激,引起眼炎和呼吸道炎症,甚至肺水肿。
经肺泡进入血液的硫化氢,有时可被氧化成无毒的硫酸盐排除体外,未被氧化的游离硫化氢可氧化细胞色素酶,使酶失去活性,影响细胞氧化过程,最终表现为全身中毒。
高浓度的硫化氢能使呼吸中枢神经麻痹,使家畜因窒息而死亡。
在低浓度的硫化氢长期作用下,家畜会出现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或偶发多发性神经炎,体质衰弱,体重减轻,抗病力下降,容易发生肠胃炎、心脏衰弱等,生产力大大降低。
硫化氢在舍内空气中的含量不得超过10mg/m3。
3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没有毒性、略带酸味的气体。
大中型猪舍产生氨气的原因危害及解决方法(3)3.2.2 增加日粮中非淀粉多糖含量研究发现,增加日粮中非淀粉多糖(nsp)含量,可减少尿氮排泄量,增加粪氮排泄量。
由于尿氮转化为氨的速度明显高于粪氮,因而增加日粮中非淀粉多糖将有利于减少氨的产生与散发量。
邓建国等人对畜禽做了此项研究,结果表明,复杂的碳水化合物如β-葡聚糖和一些非淀粉多糖等能影响内源氮的排出。
3.2.3 日粮中添加化学及生物除臭剂目前,除臭应用效果较好的添加剂有沸石、膨润土等硅酸盐类。
沸石是通过表面三维多孔通道来吸附气体分子以及水分子,减少畜舍内氨及其它有害气体的产生,同时还可降低畜舍内空气及粪便的湿度,达到除臭的目的。
在生长猪日粮中加入5%的沸石,能提高猪的生长性能,并使氨气的排放量下降21%。
除沸石外,膨润土、海泡石等硅酸盐类均具有吸附性而作为舍内除臭剂。
史清河添加膨润土结合粪尿中的氨,从而减少氨气的散发量。
同时也有研究者向饲粮中添加120mg/kg的除臭灵,结果明显降低了试验第5~7周猪舍中氨的浓度,提高了猪的日增重9.4%。
植物提取物能够消除胃肠道内聚积的臭味成分,达到消除臭气的目的,而被广泛的关注。
1978年美国把红兰提取物用于养猪业,在猪饲料中添加65g/t丝兰提取物,饲养600头仔猪和生长猪60d,猪舍的氨气挥发量减少了26%。
在粗蛋白含量16%和14%的猪饲粮中添加丝兰提取物,猪舍氨气挥发量分别减少48.8%、33.50%。
3.2.4 添加酶制剂或酸制剂,提高氮的利用率酶制剂和酸制剂的添加用以提高养分的消化率已经得到了广泛证实。
饲用酶制剂种类较多,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消化酶和非消化酶。
消化酶的作用底物和作用方式相似于动物消化道正常分泌的消化酶,主要包括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等,非消化酶制剂主要包括植酸酶、纤维素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果胶酶等。
在生产上通常根据日粮特点,将这些酶制剂选择性地复合使用。
张克英等研究表明,仔猪饲料中添加500iu/kg植酸酶,能够明显提高仔猪生产性能,提高了色氨酸的回肠消化率,改善磷和蛋白质的利用率。
猪舍内氨气危害及减排措施的研究综述摘要: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速了畜牧业的发展,同时畜禽粪尿排泄量也逐年増加,氨气作为禽舍内最主要的空气污染物,不仅影响猪健康,诱发动物各种疾病,也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环境。
因此,加强对氨气危害的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猪舍内氨气的含量,对保持猪健康和促进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阐述了猪舍内氨气的危害及解决方法,为规模化畜禽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氨气;猪舍;危害;减排措施1氨气的危害1.1对动物的危害①影响呼吸系统: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碱性气体,质量分数小于空气,易溶于水,室温下,700体积氨气可溶于1体积水。
因此,氨气易吸附于畜舍内潮湿的地方如墙壁和地面及家畜的黏膜。
氨气被吸入后依次经过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器官并依附在其黏膜上[1],一定量的氨气进入呼吸道可引起咳嗽、气管炎、呼吸困难、窒息等。
②降低免疫力:氨气不仅会影响畜禽生长性能,同时降低机体抵抗力,增加疾病的易感性与致死率。
研究认为氨气浓度在18.98 mg/m3时即能对家禽的呼吸道有显著影响,这些影响主要包括破坏气管纤维、气管上皮细胞的组织病理变化。
猪舍内的氨气通过呼吸道吸入后,经肺泡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素变为正铁血红素,降低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血液碱储和血红素的氧化性能,从而出现贫血和组织缺氧,降低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据报道,当氨气浓度达到10~15 微升/升时,会明显降低动物对感染的抵抗力[2]。
③影响生产性能:氨气会促进粘膜细胞快速增殖和代谢,加大机体对氧气和能量的需求,对氨气的解毒过程会消耗动物用于生长和生产的能量,从而影响动物的生长和生产性能[3]。
有资料表明:氨气浓度达到30 mg/m3,会导致200日龄内发情的小母猪数量下降30%左右,血氨浓度过高还会导致母猪子宫中氨含量增加从而破坏子宫的酸性环境,影响胚胎着床和生长,从而降低母猪的受孕率[4]。
1.2对养殖人员危害在寒冷季节,猪舍门窗紧闭,通风差,粪尿产生的氨气排放不出,猪舍内氨气浓度较高。
一、动物圈舍氨味的危害?动物圈舍内的氨气浓度过高,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尤其在冬季,通风和保温发生矛盾时,许多养殖户为了保温,而忽视了动物圈舍的通风换气,致使动物圈舍内氨气浓度过高,在诱发各种疾病的同时,也为其他疾病的治疗带来困难。
所以,消除动物圈舍内的氨气,保持空气清新对动物的健康很重要,具体做法为:动物圈舍中常不断地产生氨、硫化氢等对动物有害的气体。
在规模养动物生产中,这些有害气体严重污染动物圈舍环境,常引发动物群出现呼吸道等疾病,甚至会造成动物的大批死亡,使动物群生产性能下降,养动物生产效益降低。
有效消除和控制动物圈舍内的有害气体,是养动物饲养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二、有害气体的种类与危害1、氨气:粪便中的含氮有机物被细菌发酵分解后产生。
其刺激性较强,尤其对粘膜刺激强烈,常致动物结膜、上呼吸道粘膜充血、水肿而发病,对动物的生长发育、产蛋均会产生不良影响。
2、硫化氢:由粪便中的含硫有机物经细菌分解产生。
其刺激性不亚于氨气,同样可引起角膜炎、结膜炎、刺激呼吸道粘膜,重者可导致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长期慢性刺激则使动物体质下降、生产性能明显降低。
3、二氧化碳:主要由动物新陈代谢后呼吸排出。
当动物圈舍空间狭小、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时,会使舍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造成动物窒息死亡。
4、一氧化碳:多因初春动物圈舍内温度低、生煤火管理不当使煤炭燃烧不完全而产生,加之动物圈舍通风不良,常造成动物缺氧即煤气中毒,严重时则发生大批死亡。
5、甲烷:由粪便在肠道内发酵随粪便排出和粪便在动物圈舍内较长时间堆积发酵产生。
甲烷气体也会对动物体产生不良刺激。
6、甲醛:多为用甲醛熏蒸消毒动物圈舍时排放不全的残留气体。
若浓度较高,同样会引发眼和呼吸道疾患。
夏季的到来,又给广大养殖户带来,让人非常头疼问题,就是养殖厂里的臭味加大,苍蝇蝇满天飞,蛆虫遍地是,又热又臭的,让人无法接近。
这样不担饲料人员受不了,畜禽在这样的环境下更不利于生长,甚至生病,另外还有村民因为受不了臭味而频频来找麻烦。
氨气过高对猪有哪些危害?氨气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性的气体,随着畜牧业得到快速发展,畜禽粪尿排泄量逐年增加,粪尿中的含氮物质经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产生氨气。
猪舍内氨气的浓度过高给猪带来了极大影响。
那么氨气过高对猪有哪些危害?如何降低猪场氨气浓度?氨气过高对猪有哪些危害?1、影响生长性能浓度较低的氨环境不会对猪产生不良影响。
猪长期生活在低浓度的氨环境中,一般不会产生明显的病理反应,但是会导致平均日采食量下降,对饲料的消化率降低,疾病的抵抗能力下降。
随着舍内环境中氨气浓度的升高,猪的日增重将下降,料重比随氨气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同时较高的氨气浓度还将诱发其他疾病的发生。
2、影响生产性能猪舍内的氨气会影响后备母猪的发情。
血氨浓度过高还会导致子宫中氨含量增加,从而破坏子宫的酸性环境,影响精子的活力和胚胎的着床和生长发育,从而降低母猪的受孕率。
高浓度的血氨还会降低血氧浓度,进而影响胚胎的发育,尤其是初产母猪、老母猪以及体质偏差的母猪在生产时,由于产程较长,导致后面未出来的仔猪因长时间缺氧而死亡。
3、引发疾病当舍内氨气浓度为10~15mg/m?时,会导致家畜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能力下降,特别是大肠杆菌、肺炎球菌易感染发病,进而使其生产性能下降。
研究结果表明,当舍内氨气浓度为15mg/m?,家畜对疾病的抵抗力显著下降。
如何降低猪场氨气浓度?1、饲喂低蛋白日粮适度降低饲粮中蛋白质水平,补充必需氨基酸和小肽可以减少粪尿中氮排泄量,这样不仅可以降低舍内氨气浓度,减少猪机体本身的代谢负担,还能降低饲料投入费用,一举多得。
2、加强日常治理,切断氨源猪舍应及时彻底的清理粪尿、污水等废弃物,保证舍内清洁;同时还应全面检查、冲洗和消毒饮水系统,保证水流通畅,无滴水、漏水现象,保持干燥。
3、合理规划饲养密度每头保育阶段的仔猪占地面积0.5平方米左右,育肥猪占地面积在1-1.5平方米。
过密饲养也是引起氨气浓度大的一个重要原因,严重危害猪的免疫系统,非常容易造成猪只的呼吸道疾病和其他病。
氨气对养殖的危害及降低方法
普优集团王合德
在气候寒冷的冬春季节,为了提高猪舍保温温度,绝大多数养殖户都将猪舍的门窗关闭。
这样,虽然猪舍内温度能够保持较高,但是往往将导致猪舍内氨气含量升高,以致诱发冬春季猪群呼吸系统等疾病的发生,给养猪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猪舍的臭气主要源于猪粪尿,猪粪尿中含大量的氮和磷,在无氧条件下,分解成NH3、H2S等有害气体。
现从猪粪中鉴别出了168种特异性臭气物质,而对人畜健康危害最大的有害气体主要是NH3、H2S、CH4等。
因此,减少氨的释放量意义重大。
1、氨气的产生氨气是一种有毒、无色、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可感觉最低浓度为5 ppm。
畜舍内的氨气来源主要为两种:一种是来源于动物体内,主要是肠胃消化物、粪尿等;另一种主要是饲料残渣和垫草等有机物腐败分解产生的。
畜舍内氨气的含量与饲养密度、畜舍温湿度、畜舍结构等有着密切关系。
根据氨气的特性,畜舍内的温湿度越高,氨的浓度相对越高。
2、氨气的标准家畜长期处于畜舍空气中,氨的容许量应限制的更严些,我国无公害养殖GB18407.3规定,场区<5 ppm,猪舍<10 ppm,牛舍<15 ppm。
人对于5 ppm的氨一般不易察觉,10 ppm时已有感觉,20 ppm时引起流泪和鼻塞,30 ppm会使眼泪、咳嗽,鼻涕显著增多。
3、氨气的危害
⑴氨气溶解于呼吸道和眼结膜上,产生碱性刺激,使黏膜发炎充血,严重可使眼失明。
⑵由肺泡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破坏其输养能力,引起组织缺氧。
⑶短时间和低浓度NH3可由尿排出,可以得到缓解,但长时间高浓度中毒则不易缓解,会使中枢神经麻痹,中毒性肝病,心脏损伤。
⑷降低生产力。
浓度高不仅加快诱发流行性猪萎缩性鼻炎,而且还会导致增重下降,爬跨行为减少。
⑸使抵抗力和免疫力降低。
家畜如果长期处于低浓度的氨中,对结核病和其他传染病的抵抗力显著减弱。
在氨的毒害下,炭疽杆菌、大肠杆菌、肺炎球菌的感染过程显著加快。
试验表明,15ppm的氨气,会使健康小猪肺部清除细菌的能力减弱。
关节炎高发生率、猪应急综合征损害和脓肿都与圈舍中空气氨水平成正相关。
另外,氨气还与猪的一些异常行为有关,例如自残行为。
动物行为学研究表明,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猪会选择无氨气污染的场所。
畜舍内有害气体浓度高时,可导致猪的增重减慢,饲料利用率降低,小母猪持续不发情。
4、氨气对环境的污染近几年,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猪场趋向于规模化,这些大规模的养猪企业在给人们提供足量肉产品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粪便和污水。
畜禽(特别是养猪业)排泄的大量含氮物质是造成畜牧业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这些含氮物质
主要来自饲料中未被消化利用的粗蛋白和氨基酸的降解。
排出的氮,若不通过处理经空气作用产生大量硝酸盐,渗入地表水、地下水和饮用水中,促使水体“富营养化”并产生臭气。
据估算,1头肥育猪从出生到出栏,排粪量为850-1050kg,排尿量为 1 200~1300kg,1个万头猪场每年排放纯粪尿约为3万吨,加上猪舍冲洗污水,每年可排放粪尿及污水6~7万吨。
每日排污水100-150 t,且粪便恶臭成分高达230种,成为集约化猪、鸡、牛饲养中首要的污染畜种。
5、降低氨气的方法普优集团的生物发酵饲料能将豆粕的85%利用率提升至93%,能有效降低室内的有害气体50%-90%,创造圈内清新的空气环境,杜绝呼吸道的发病源。
普优生物饲料主要成分为:猪全价料、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甘露寡糖、免疫核糖核酸等,芽孢菌在消化道产生以蛋白酶和淀粉酶等,帮助消化;乳酸菌在消化道产酸,降低肠道pH 值抑制病原微生物,能刺激免疫粘膜,提高动物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双歧杆菌在肠道具有很强的定植抗力作用,提升粘膜免疫能力(是粘膜免疫相关性最强的菌种),抑制腐败菌,减少毒素和体内垃圾。
普优发酵生物饲料,不但能提高饲料的转化率,直接降低室内有害气体浓度,全程使用能降低料肉比0.2,还能有效提升机体免疫力,是最有效、最经济、最绿色的保健用品。
值得广大养殖户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