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德拉一生(附图)
- 格式:ppt
- 大小:6.08 MB
- 文档页数:23
曼德拉的生平简介早期生活1918年7月18日,纳尔逊·曼德拉出生于南非特兰斯凯省乌姆塔塔市姆维佐村的一个部落酋长家庭,他的曾祖父是腾布国王努班库卡。
1919年,曼德拉的父亲亨得利·曼德拉因拒绝执行白人法官传唤而失去了大部分财产,全家被迫搬往附近的古努村。
1927年,亨得利因肺部疾病去世,并把九岁的纳尔逊·曼德拉交由居住在姆克海凯泽韦尼的好友、摄政王琼金塔巴抚养。
在摄政王府邸中,年少的曼德拉旁听了部落的定期会议,观察并学习了摄政王解决部落内部矛盾的方法,由此养成了他对部落民主、传统习俗和团结友爱的看重。
与此同时,他学会了英语,能流利地和求助的白人交流。
1934年,曼德拉在巴施河流域的一个峡谷里接受了割礼,成为了部落认可的成年人,并得到了达利邦加的名字。
同年,曼德拉进入了卫理公会的克拉基伯雷学院学习。
在那里,曼德拉懂得了知识和美德的重要性。
1936年,他从克拉基伯雷毕业,入学希尔德敦学院。
1939年,曼德拉进入南非本土成立的福特海尔大学学习英语翻译、法律、政治学和行政管理,并立志成为一名公务员。
1940年,曼德拉和其他五名同学被选举成为学生代表委员会的委员。
由于学校在饮食问题上对白人学生和土著学生的区别对待,这次选举被广泛抵制,只有约四分之一的学生参与投票,六名委员因此宣布辞职。
福特海尔大学的校长亚历山大·克尔宣布重新进行选举,结果与之前完全一致。
在克尔的施压下,五名委员宣布就职,但曼德拉坚持尊重大部分人的意愿,拒不就职,因此被福特海尔大学驱逐。
曼德拉被迫返回姆克海凯泽韦尼后,拒绝了年老的摄政王为他订下的婚约,并于1941年4月离开摄政王府邸,前往约翰内斯堡寻求发展机遇。
20世纪40年代,约翰内斯堡已经是非洲主要的大城市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为南非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蓬勃发展的贸易为南非黑人提供了充足的工作岗位。
二战中英国对非洲兵源的迫切需求促使南非政府放宽民族隔离政策,但黑人涌入城市造成的摩擦也同时催生了新的种族主义。
解放者曼德拉:从囚徒到总统纳尔逊·曼德拉(Nelson Mandela),这位把南非从白人少数统治下解放出来的领导者、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尊严与克制的国际象征,周四离世。
享年95岁。
南非总统雅各布·祖马(Jacob Zuma)宣布了曼德拉的死讯。
相关文章∙斗士曼德拉逝世,南非失去支柱∙后曼德拉时代的南非∙曼德拉让我见识人性的光辉∙曼德拉病中收到95岁生日祝福∙奥巴马一家探访曼德拉昔日牢房∙听曼德拉狱友讲述曼德拉铁窗生涯∙后人争夺曼德拉政治形象经济遗产长期以来,曼德拉一直明确表示他希望悄然离世,然而他在比勒陀利亚(Pretoria)一家医院的最后几周却充满了喧嚣,既有家庭成员的争吵、新闻媒体的追逐、寻求公众注意的政客的叫嚷,也有南非举国上下的爱戴与痛失感的流露。
民众的守夜活动甚至让奥巴马总统对该国的访问黯然失色。
奥巴马向曼德拉献上了敬意,但决定不去打扰这位行将辞世的人,这位奥巴马眼里的英雄。
按照曼德拉的遗愿,他将被安葬在养育他长大的库努村(Qunu)。
根据法庭裁决,他的三个已故子女的遗骸已于7月4日移葬在那里,使一桩广受媒体报道的家庭纠纷得以解决。
曼德拉对自由的追求,让他从部落酋长的宫廷走出来,参加到地下解放运动中,也在监狱采石场度过许多时光,最后走进了非洲最富有国家的总统府。
与许多他被视为志趣相投的成功革命家不同,他婉拒了第二个总统任期,高高兴兴地把权力交给了选举出来的自己的继任者。
南非虽然仍面临着犯罪率高、贫穷、腐败与疾病等各种问题,但作为一个民主国家,它在世界上受到尊重,也处于显著的和平状态。
人们最常问的有关曼德拉的一个问题是:在白人有组织地凌辱了他的人民、虐待和谋杀了他的许多朋友,并将他囚禁狱中长达27年后,他是如何能如此坚定地不怀怨恨?当他终于赢得了执政的机会后,他组建的政府是不同种族和信仰的不大可能的融合体,其中囊括了许多以往压迫过他的人。
就任总统时,他邀请了一名看守过自己的白人狱警出席他的就职典礼。
【大历史】曼德拉27年牢狱生涯的另一面当地时间2013年12月5日,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病逝。
为推翻南非白人种族主义统治,曼德拉曾铁窗面壁27载(1962年8月—1990年2月)。
出狱后,他喜欢选用明亮轻快的色彩,用画笔讲述铁窗故事,以此来表现乐观积极的心态。
<白人看守“比兄弟还亲”>监狱的看守和警官从未见过曼德拉这种自信而有尊严的囚犯,并且,他还是一个黑人。
看守曼德拉整整20年的白人格列高里回忆说:“曼德拉是位天生的领袖,我尊敬他。
”有些看守帮助曼德拉传递信息,有的甚至与他“比兄弟还亲”。
这个反政府、长期倡导武装斗争的人,坐牢近30年却从没挨过打。
入狱伊始,曼德拉就开始同监狱当局展开不懈的抗争。
很快,他便成为政治犯的代言人,努力弥合不同政见、不同派系的狱友,还组建了“高层机构”以配合流亡在外的反种族主义斗争。
<狱中成立“足协”建球队>曼德拉曾说过,博爱的精神加上强健的体魄,使他在20多年的牢狱生活中一直坚持自己的信念。
在狱中,曼德拉带领囚友们经过不懈的斗争,争取到每周半小时的踢球权利,还成立了“马卡纳足协”。
他组织囚犯足球队、拳击队,跑步、做俯卧撑,还争取到在监狱院中种菜的权利。
曼德拉是个在体育世界身体力行、倡导种族平等的著名人物。
1995年,南非在南非橄榄球世界杯上夺冠,曼德拉亲自走下场地和白人队长皮尔纳尔握手,被认为是历史性一幕。
<“第一次触到妻子的手”>1984年5月,曼德拉的妻子温妮被允许“接触性探视”。
曼德拉在与妻子久别重逢后,用了一句“这是我21年来第一次触到妻子的手”,来概括这21年漫长而艰辛的生命历程。
与温妮结婚当天,他就被法庭带走。
温妮以曼德拉代言人的身份同种族主义作斗争,赢得“温妮母亲”的尊称。
长期的牢狱生活,令曼德拉没有时间照顾和关心子女。
儿子马克贾托虽被他寄予厚望,却因长期隔绝而感情疏远,甚至写不出给父亲的回信。
出于疏于关怀的内疚,马克贾托弥留之际,曼德拉一直守候在病床前。
曼德拉:一生奉献的斗士一位95岁老人的逝世,立即成为全世界的新闻头条。
在有着70多亿人口的地球上,能这样牵动人心的老人并不多。
他是南非前总统纳尔逊・曼德拉。
身陷囹圄二十七载,备受迫害折磨、身染重病,最终争得南非废除种族隔离制度,曼德拉的传奇经历、宽容和博爱,让他超越国界,成为世界种族平等的旗帜。
有歌手曾为他作词谱曲致敬:“黑色肌肤给他的意义,是一生奉献。
”【部族“王子”】曼德拉1918年7月18日出生于南非东南部小镇姆韦佐,部族人叫他“马迪巴”。
他是家中唯一受过教育的孩子。
曼德拉9岁时,父亲去世。
同年,他到当地滕布人首领的“王宫”中担任护卫。
他称首领待他如同对待自己的亲生儿子一般,他在那里就像个“王子”。
23岁时,曼德拉为逃避包办婚姻,逃往约翰内斯堡。
两年后,他到金山大学学习法律,与不同种族和背景的学生交往,燃起对政治的热情。
【初露头角】曼德拉1944年加入非洲国民大会,开始投身政治。
这一政党反对种族隔离制度。
之后不久,他建立非洲人国民大会青年联盟(下文简称“非国大”)。
几年间,他先后担任非国大执委、全国副主席。
当时的南非是南非国民党执政,肤色成为南非人命运的关键。
依据当时法律,黑人地位低下,可遭任意搜捕、殴打甚至枪杀;黑人不能涉足白人开的商店、餐馆和娱乐场所,不能和白人同乘公共汽车、不能喝酒、不能经商。
当局又镇压黑人权利运动,引发黑人强烈不满。
1960年,非国大被当局宣布为非法组织,曼德拉被迫转入地下活动。
同年3月21日,南非军警在沙佩维尔血腥镇压参加大规模反种族歧视示威游行的民众,造成69人丧生,超过100人受伤,酿成震惊世界的“沙佩维尔惨案”。
一年后,曼德拉创建非国大秘密军事组织“民族之矛”,开展地下武装斗争。
【监狱生活】1962年,南非政府以“煽动罪”和“非法出国罪”逮捕曼德拉,两年后又以“企图暴力推翻政府罪”判处他终身监禁。
直至1990年获释,曼德拉在狱中度过27年。
1964年,曼德拉被转押到罗本岛监狱。
曼德拉的传奇一生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 Nelson Rolihlahla Mandela )1918年7月18日出生于南非特兰斯凯一个大酋长家庭,先后获南非大学文学士和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律师资格,当过律师。
曼德拉自幼性格刚强,崇敬民族英雄。
他是家中长子而被指定为酋长继承人。
但他表示:“决不愿以酋长身份统治一个受压迫的部族”,而要“以一个战士的名义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
他毅然走上了追求民族解放的道路。
1944年他参加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简称非国大)。
1948年当选为非国大青年联盟全国书记,1950年任非国大青年联盟全国主席。
1952年先后任非国大执委、德兰士瓦省主席、全国副主席。
同年年底,他成功地组织并领导了“蔑视不公正法令运动”,赢得了全体黑人的尊敬。
为此,南非当局曾两次发出不准他参加公众集会的禁令。
1961年6月曼德拉创建非国大军事组织“民族之矛”,任总司令。
1962年8月,曼德拉被捕入狱,当时他年仅43岁,南非政府以政治煽动和非法越境罪判处他5年监禁。
1964年6月,他又被指控犯有以阴谋颠覆罪而改判为无期徒刑,从此开始了漫长的铁窗生涯,在狱中长达27个春秋,他备受迫害和折磨,但始终坚贞不屈。
1990年2月11日,南非当局在国内外舆论压力下,被迫宣布无条件释放曼德拉。
同年3月,他被非国大全国执委任命为副主席、代行主席职务,1991年7月当选为主席。
1994年4月,非国大在南非首次不分种族的大选中获胜。
同年5月,曼德拉成为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
1997年12月,曼德拉辞去非国大主席一职,并表示不再参加1999年6月的总统竞选。
1999年6月正式去职。
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曼德拉“乌弗埃-博瓦尼争取和平奖”。
1993年10月,诺贝尔和平委员会授予他诺贝尔和平奖,以表彰他为废除南非种族歧视政策所作出的贡献。
同年他还与当时的南非总统德克勒克一起被授予美国费城自由勋章。
曼德拉-人物简介纳尔逊·罗利拉拉·曼德拉(Nelson Rolihlahla Mandela,1918年7月18日-),南非首位黑人总统(任期:1994年-1999年)。
他被尊称为南非国父。
1918年7月18日,曼德拉出生于南非特蘭斯凱的一个大酋长家庭。
1938年进入黑尔堡大学,因抵制校方选举学生代表活动,被中止学业,之后就读威斯特斯兰大学,获法学士学位。
1944年曼德拉放弃继承父亲的酋长地位,参加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参与创建国民大会青年联盟,并于1951年担任主席。
1961年,曼德拉组织非国大军事组织“民族之矛”,担任国民大会军事总司令,转入地下从事武装斗争。
1962年,曼德拉被捕,以“煽动罪”和“非法出国”被判入狱5年。
1964年在狱中又被控以“阴谋暴力推翻政府”改判无期徒刑,后被逐放、关押在大西洋的罗本岛,在狱中坚持斗争。
1990年在罗本岛监狱被监禁27年之后,曼德拉被戴克拉克政府无条件释放,并再次当选非洲人国民大会主席。
1993年,曼德拉和当时的南非总统戴克拉克共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1994年,非国大在南非历史上首次多种族共同参加的大选中获胜,曼德拉当选总统。
1999年,曼德拉结束五年总统任期,副手塔博·姆贝基接任总统。
曼德拉卸任后积极参加呼吁爱滋病防治活动,并参加在南非德班举行的第13届世界爱滋病大会。
2008年5月8日,美国众议院将曼德拉从恐怖分子的名单中剔除,并解除其入境限制。
现任妻子格拉萨,他们于1998年曼德拉80大寿当天完婚。
曼德拉-主要经历曼德拉自幼性格刚强,崇敬民族英雄。
他是家中长子而被指定为酋长继承人。
但他表示:“决不愿以酋长身份统治一个受压迫的部族”,而要“以一个战士的名义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
他毅然走上了追求民族解放的道路。
曼德拉1944年参加主张非暴力斗争的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简称非国大)。
1948年当选为非国大“青年联盟”的全国书记,1950年任非国大“青年联盟”全国主席。
为何说“曼德拉”是世界的圣人,南非的罪人曼德拉这个名字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他是南非最著名的的一位人物,正是在他的积极努力之下,改变了千千万万南非黑人的命运,让无数饱受歧视的南非黑人从此挺直了自己的腰杆。
而曼德拉也成了近代甘地之后,最值得纪念的“圣人”。
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1918年7月18日—2013年12月5日),出生于南非特兰斯凯,先后获南非大学文学士和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律师资格。
曾任非国大青年联盟全国书记、主席,于1994年至1999年间任南非总统,是首位黑人总统,被尊称为“南非国父”。
40年来曼德拉获得了超过一百项奖项,其中最著名的便是1993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2004年,其被选为最伟大的南非人。
时至今日,对曼德拉最公允的评价是:他是全世界的圣人,自己国家的罪人。
一、他是全世界的圣人说他是全世界的圣人,是因为他个人的巨大成功。
他年轻的时候,南非在布尔人的统治之下,尤其是1958年南非当局推出的《班图斯坦法案》,强制将1000万黑人限制在占南非领土12%的土地里,实行种族隔离制度。
曼德拉毅然投身于反对种族隔离制度的斗争中,成为非国大武装组织民族之矛的领袖,后来被南非当局以颠覆国家罪关押27年。
曼德拉由此成为伟人,获得了巨大的荣誉。
曼德拉在南非,有一系列无以复加的称号:南非国父、非国大主席、南非第一个黑人总统、民族和解缔造者、南非历史上最伟大的人。
是与甘地、马丁·路德金齐名的世界伟人。
二、他是南非的罪人说他是南非的罪人,因为南非原来是发达国家,属于西方阵营。
但由于长期关押曼德拉和实行种族隔离政策,遭到国际社会的制裁,成了西方社会里最孤立的国家。
为此,前南非政府就像今天的朝鲜一样,花费巨资打造了核武器,成为核大国以图突破美俄的封锁。
曼德拉上台几个月时间,宣布南非弃核,无条件将核武器交给联合国。
既没有要求国际社会给予补偿,也没有顾及国家以前为此付出的巨大代价和南非前政府的感受。
约瑟夫曼德拉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与和平奖得主约瑟夫·曼德拉: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与和平奖得主约瑟夫·曼德拉(Nelson Mandela)被誉为南非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和人权捍卫者之一。
他不仅是南非共和国的第一位黑人总统,还获得了1993年的诺贝尔和平奖,以表彰他在推动南非和解与民主变革进程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本文将以简洁而整洁的方式介绍曼德拉先生的生平事迹,展示他对南非和全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
曼德拉出生于1918年7月18日,是南非一个部落的成员。
他早年立志成为一名律师,因此在1942年进入约翰内斯堡大学学习法律。
然而,在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压制下,曼德拉开始积极参与反对种族歧视的活动,并加入了非洲人国民大会(ANC,African National Congress)。
作为一名活动家和组织者,曼德拉在指导抵制行动、示威活动和民权运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曼德拉坚守非暴力的原则,并以和平对话和民主改革来解决南非种族问题。
由于他的积极活动,曼德拉于1962年被逮捕并被判处终身监禁。
他的反对派政治家身份使得南非政府将他囚禁在罪犯监狱,并试图消减他在社会中的影响力。
然而,曼德拉的囚禁并未动摇他坚定的信念,反而成为了反种族隔离斗争的象征。
曼德拉的囚禁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各种抗议活动和请愿书纷至沓来,促使南非政府释放了曼德拉。
1990年,曼德拉走出狱门,并开始与南非政府进行对话,致力于结束种族隔离政策并建立一个多元民主的南非。
1994年,南非举行了历史性的全国大选,曼德拉当选为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
他的当选标志着南非种族隔离政权的结束,并为南非人民带来了希望与改变。
曼德拉总统任内致力于促进民族和解,并以非暴力的方式改善南非的社会和经济状况。
他通过推动各种政策和计划,努力减轻贫困、推动教育和医疗改革,并加强了南非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
1993年,曼德拉与南非前总统弗雷德里克·德克勒克(Frederik Willem de Klerk)一起因为他们的共同努力,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曼德拉生平:曾被南非当局囚禁达27年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南非前总统纳尔逊·曼德拉于2013年12月5日在约翰内斯堡家中病逝,享年95岁。
曼德拉是世界上最受尊重的政治家之一,他带领南非结束族隔离制度,走向多种族的民主制度。
1993年,曼德拉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
1994年5月10日曼德拉成为南非首位黑人总统,达到他传奇人生的高潮。
曼德拉曾被当局囚禁达27年之久,这没有摧垮他,反而使他变得更坚强。
他出狱后展示的自嘲式的幽默、活力以及对别人的宽恕让他成为最受欢迎的政治人物之一。
斗士和领袖 曼德拉生于1918年,父亲是一位大酋长的高级助手。
曼德拉经常目睹大酋长法庭审案,决心长大后要当一名律师。
1943年,曼德拉加入非洲人国民大会(简称非国大),先是以活动人士身份参加该组织,后来成为非国大青年团的创始人和主席。
1944年,26岁的曼德拉与伊芙琳·梅斯结婚,两人生了三个孩子,1957年离婚。
1952年曼德拉获得学位后取得律师资格,与奥立佛·坦波在约翰内斯堡开了一家律师行。
两人与非国大的其他成员一起发起了反对种族隔离政策的运动。
1956年,曼德拉与其它155名活动人士面临叛国罪的指控,经过四年的审判,当局取消对他的指控。
1958年,曼德拉与第二任妻子温妮结婚,她后来在要求释放曼德拉的运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1960年,在沙佩维尔镇,南非警察向黑人示威者开枪,69人被打死,非国大被迫转入地下。
曼德拉认为和平抗议已经不能奏效, 需要调整策略。
当时已是非国大副主席的曼德拉发动针对经济的破坏活动,最终被逮捕,被判犯下蓄意破坏、卖国以及暴力阴谋等罪行。
1964年,曼德拉被判终身监禁。
曼德拉被关进开普敦桌湾的罗本岛上的重刑犯监狱,与其他犯人一起在采石场干苦力活,他成了他们中的领头人。
1968到1969年期间,曼德拉的母亲去世,他的长子也在车祸中丧生,他没能获准参加亲人的葬礼。
曼德拉故事坚韧不拔书写自由的传奇曼德拉故事:坚韧不拔书写自由的传奇曼德拉是一位极具魅力和毅力的伟人,他以其卓越的领导才华和非凡的奉献精神,成为自由与平等的象征。
他的故事饱含着坚韧不拔和无尽的斗争,展现了一个真正的传奇人物。
第一章:早年经历曼德拉于1918年出生在南非的一个小村庄,他的童年充满了贫困和艰辛。
尽管生活环境困难,但他从小就展现出了异于常人的坚强意志和出色的领导能力。
年幼的曼德拉在学校中表现出色,他对自由和正义的追求从此埋下了种子。
第二章:领导者的崛起曼德拉的政治生涯始于对南非种族隔离政策的反抗。
他加入非洲人民联盟(ANC),与其他反种族隔离的领导人一起努力争取平等的权利。
曼德拉在组织中很快崭露头角,他的演讲和行动鼓舞了无数人的心灵,成为了人们追随的典范。
第三章:长达27年的监禁曼德拉在20世纪60年代因反抗南非政府的压迫政策被捕,并被判处终身监禁。
尽管时代给了他重大的打击,但他在囚禁期间没有放弃对自由的信念。
他用自己的毅力和智慧,在狭小的牢房中不断学习和思考,保持着对正义和平等的追求。
第四章:自由的到来1990年,曼德拉终于获得释放,南非政府解除了对他的监禁。
他毫不犹豫地投身于和平谈判和民主改革进程中。
曼德拉的智慧和宽容为结束种族隔离制度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努力最终赢得了民众的认可和国际社会的尊重。
第五章:和解与遗产曼德拉成为南非历史上的第一位黑人总统,并全力推动民主、和解以及建设性的改革。
他致力于消除种族隔离的恶果,促进全国团结。
曼德拉通过建立真理和和解委员会等机构,帮助南非走向和谐与民主。
第六章:曼德拉的教诲曼德拉的故事鼓舞着全世界的人们,他坚信通过和平、宽容和理解来消除仇恨,建设更美好的世界。
他的言行成为了人们追随的楷模,教导我们不能轻易放弃,应该坚持追求自由、正义和人权。
结语:曼德拉的故事是关于坚韧不拔和奉献的传奇,他是历史上一个充满勇气和毅力的领导者。
他以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一个人坚持信念并奋斗的力量。
曼德拉传奇一生有着基督信仰烙下的生命痕迹曼德拉传奇一生基督信仰烙下生命痕迹“黑色肌肤给他的意义,是一生奉献。
肤色斗争中,今天只有残留的躯壳,迎接光辉岁月,风雨中抱紧自由……”12月5日,这位南非的儿子曼德拉闭上了眼睛,走完了他光辉的一生。
而鲜为人知的是,基督信仰在他的95年岁月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曼德拉。
(图片来源:仆人领导机构提供)童年入读卫理公会学校成为基督徒1918年7月18日,曼德拉出生南非特兰斯凯一个大酋长家庭。
那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在这场大战中,南非爆发了流感,数百万人在这场流感中死于非命;同时,是非洲人国民大会派代表团参加了"凡尔赛和会",代表们在会上控诉了南非人民的苦难,南非则被施行种族隔离政策。
父亲给曼德拉起了一个名字——豪利沙沙,意为"拽树枝"或者"惹是生非的家伙"的意思。
也许是他的父亲发现他有什么特别之处,送他到当地卫理公会传教士学校,成为家族中第一个进学校的人。
这是一家非常英国化的学校,校长对非洲化的传统视而不见。
曼德拉上学第一天,他的老师就给他起名为“ 纳尔逊·罗利拉拉·曼德拉”,这成为他接触基督教的起点。
后来,曼德拉父亲去世,他的摄政王叔叔容欣塔巴成为他的的监护人,并送他到一座名为穆克孜韦尼的传教士学校,马替奥罗牧师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马替奥罗牧师会在穆克孜韦尼西部的那座简易教堂讲道时,大厅里总是挤满了人,大厅里响彻着信徒们的"和萨那"(赞美声)。
在穆克孜韦尼,宗教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曼德拉每个礼拜天跟随摄政王和王后去教堂,成为卫理公会信徒。
基督信仰给了他自由,让他与外界有了更深的交流。
我国宗教评论人士魏德东博士曾如此写道:“但他并不是那种'将信仰写在袖子上’的浅薄之徒,而是将宗教的精神升华为超越教派分别的普遍性力量。
宗教给予他的,是沟通个人与世界、自身与宇宙的桥梁,而非画地为牢的桎梏。
一代英魂归故里举世凭吊曼德拉(新闻)2013年12月6日(南非时间5日),曼德拉在约翰内斯堡住所去世,享年95岁。
南非为曼德拉举行国葬,全国降半旗。
2013年12月15日上午,南非前总统纳尔逊·曼德拉的国葬仪式在曼德拉儿时生活过库努村隆重举行。
来自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出席葬礼仪式并讲话,近5000名各界人士送曼德拉最后一程。
曼德拉1918年7月18日出生于南非特兰斯凯,先后获南非大学文学士和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律师资格。
曾任非国大青年联盟全国书记、主席。
于1994年至1999年间任南非总统,是首位黑人总统,被尊称为南非国父。
在任职总统前,曼德拉是积极的反种族隔离人士,同时也是非洲国民大会的武装组织民族之矛的领袖。
当他领导反种族隔离运动时,南非法院以密谋推翻政府等罪名将他定罪。
依据判决,曼德拉在牢中服刑了27年。
1990年出狱后,转而支持调解与协商,并在推动多元族群民主的过渡期挺身领导南非。
自种族隔离制度终结以来,曼德拉受到了来自各界的赞许,包括从前的反对者。
曼德拉在40年来获得了超过一百项奖项,其中最显著的便是1993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2004年,其被选为最伟大的南非人。
曼德拉是家族中唯一上过学的成员,小学启蒙教师给他取名纳尔逊。
当曼德拉9岁的时候,他父亲死于肺结核。
部落中的摄政王成为他的监护人,曼德拉于是就到离开父亲王宫不远的韦斯里安教会学校上课。
按照腾布的习惯,他从16岁开始受业。
曼德拉用了2年完成了惯常需要3年完成的初中学业。
因为父亲的地位,他被指定为王朝的继任者。
曼德拉在福特哈尔大学上学时,遇到了一生的好朋友、好同事——奥利弗·坦波。
并在曼德拉大学生涯第一年中,他卷入了学生会抵制学校不合理政策的活动。
他被勒令退学,并被告知除非接受学生会的选举结果,不然不能再回到学校。
此后,曼德拉在监狱时才获得了伦敦大学的函授法学学位。
离开福特哈尔不久,曼德拉就安排和腾布家族的继承人一起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