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导游》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113.00 KB
- 文档页数:8
导游考试-科目四《地方导游基础知识》大纲(北京)总体要求通过考试,主要检查考生对北京城的历史沿革和规划特色、胡同与四合院文化、会馆与名人故居、传统商业街与著名老字号、节令习俗与风味特产、京剧、当代北京市情以及当代北京城市旅游等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一、北京城的起源与发展考试目的:通过考试,检查考生对北京地区的历史发展、城址变迁、城市性质变化的掌握。
考试内容:掌握北京城的地理形胜、远古人类活动及北京地区最早的城市。
掌握秦汉、隋唐时的北京城。
掌握契丹族的兴起,辽南京城的城垣及遗迹。
掌握女真族的兴起及金中都城的规划布局。
掌握蒙古族的兴起及元大都的城墙、城门及大都城的规划建设。
掌握“靖难之役”、永乐帝迁都北京及明北京城的规划建设。
掌握清朝定鼎京师和西郊园林的开发情况。
掌握民国时期的北平。
二、古都北京的规划特色考试目的:通过考试,检查考生对古都北京的规划特色的掌握。
考试内容:掌握北京城的平面格局及传统中轴线。
掌握北京城的里坊街巷。
掌握北京城的宫苑建筑。
三、北京的胡同与四合院文化考试目的:通过考试,检查考生对古都北京胡同、四合院文化的掌握。
考试内容:掌握“胡同”的来历与历史演变。
掌握胡同之最。
掌握四合院的起源与发展。
掌握四合院的类型与建筑构造。
四、北京的会馆与名人故居考试目的:通过考试,检查考生对古都北京会馆与名人故居的掌握。
考试内容:掌握会馆的起源与分布;掌握湖广会馆、正乙祠;掌握北京的名人故居(宋庆龄、郭沫若、梅兰芳、故居)。
五、北京的传统商业街与著名老字号考试目的:通过考试,检查考生对古都北京传统商业街及老字号的掌握。
考试内容:掌握传统商业街的分布与特点;掌握著名传统商业街;掌握著名老字号。
六、北京的节令习俗与风味特产考试目的:通过考试,检查考生对北京节令习俗与风味特产的掌握。
考试内容:掌握传统节日习俗(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掌握礼仪与禁忌;掌握北京的风味饮食;掌握特种工艺品;掌握土产。
七、京剧考试目的:通过考试,检查考生对北京京剧的掌握。
导游基础知识教学大纲导游基础知识教学大纲一、导游的定义和职责导游是旅游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他们负责为游客提供专业的旅游服务。
导游需要具备丰富的旅游知识,熟悉旅游景点的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并能够用流利的语言向游客传递这些信息。
他们的职责包括组织游览行程、解说景点、照顾游客的安全和舒适等。
二、导游的素质要求1. 语言表达能力:导游需要具备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能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向游客传递信息,同时还要有一定的外语能力,能够为外国游客提供服务。
2. 专业知识:导游需要具备丰富的旅游知识,包括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知识,以便能够为游客提供详细的解说。
3. 服务意识:导游要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能够主动关心游客的需求,并及时解决问题,让游客有一个愉快的旅行体验。
4. 沟通能力:导游需要与游客、景点管理方、旅行社等多方进行沟通协调,因此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5. 应变能力:导游需要能够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如天气变化、交通堵塞等,保证游览行程的顺利进行。
三、导游的工作流程1. 接待游客:导游在接待游客时需要进行简单的问候和介绍,并核对游客的身份信息。
2. 组织行程:导游需要根据游客的需求和行程安排,制定合理的行程安排,并告知游客相关信息。
3. 解说景点:导游需要在景点解说时,结合景点的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向游客进行详细的解说,并回答游客的问题。
4. 照顾游客:导游需要照顾游客的安全和舒适,如提醒游客注意安全、帮助游客解决问题等。
5. 提供服务:导游需要向游客提供相关的服务,如协助购买纪念品、推荐特色美食等。
四、导游的职业道德1. 诚信:导游需要诚实守信,不得隐瞒或歪曲事实,不得向游客推销虚假产品。
2. 尊重游客:导游需要尊重游客的权益和个人隐私,不得侵犯游客的人身安全和财产权益。
3. 保护文物:导游需要保护景点的文物和环境,不得随意涂写或损坏景点。
4. 遵守规章制度:导游需要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如景点的参观规定、旅行社的工作规定等。
《北京导游基础》学习教案本教案以北京市旅游局2006年版《北京导游基础》为教学用书。
通过对《北京导游基础》的学习,使学生对北京概况,北京历史,城市演进,重大事件和人物,文化与习俗,风味与特产有所掌握。
第一章北京地理概况学习目的: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北京的位置,著名山水,气候与植被等内容。
学习内容:第一节山水一、北京所处的位置和地理形胜。
古人云:“幽州之地,北枕居庸,西拥太行,东临渤海,南俯中原,诚天府之国。
”太行山与燕山在南口附近的关沟交会,合成了一个向东南方向展开的大山弯,山弯中环抱的就是北京平原。
北京平原极像一个半封闭状态的海湾,故历来被称作“北京湾”。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北端。
从地理位置来说,北京南接华北大平原,西临黄土高原,北邻内蒙古高原,正处于中国三级地势阶梯的交接处。
二、北京的坐标、面积和四至。
北京市地理坐标为:北纬39°28′—41°05′,东经117°30′—115°25′,南北跨纬度约1°37′,东西跨经度约2°05′。
天安门地理坐标为:北纬39°54′27″,东经116°23′17″,是北京的标准中心坐标点。
天安门广场海拔高度为44.4米。
北京市东西宽160千米,南北长176千米,总面积16807.8平方千米。
其中,山区约占62%(10417.5平方千米),平原约占38%(6390.3平方千米)。
市区规划范围为:东至定福庄,西至石景山,南至南苑,北至清河,面积1041.0平方千米。
北京市最北端位于怀柔区石洞子村北,最南端在大兴区榆垡镇南永定河畔,最东端位于密云县花园村东大角峪,最西端在门头沟区东灵山顶。
北京市的周边是河北省和天津市。
三、北京的地理特征。
北京市地形为西北高、东南低,平原占1/3,山地占2/3。
北京地貌景观总体特征是西北高、东南低,地势垂直高差大。
北京西部、北部及东北部三面环山,东南部是向渤海缓倾的北京平原,永定河、潮白河、温榆河自西北向东南蜿蜒而过,奠定了“前挹(yì)九河,后拱万山”的地理形胜。
地方导游北京教案教案标题:地方导游北京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和名胜古迹。
2. 学习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地方导游。
3.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
教学重点:1. 北京的历史和文化。
2. 北京的名胜古迹。
3. 地方导游的技巧和要求。
教学难点:1. 学生对北京历史文化的理解和掌握。
2. 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北京地图和景点照片。
3. 视频资源:介绍北京的历史和文化。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 (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北京的照片或播放一段介绍北京的视频,激发学生对北京的兴趣,并引导他们思考北京的历史和文化。
Step 2: 介绍北京的历史和文化 (15分钟)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向学生介绍北京的历史和文化,包括北京的建城历史、世界文化遗产以及传统文化等。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问并回答问题。
Step 3: 介绍北京的名胜古迹 (15分钟)展示北京地图和名胜古迹的照片,向学生介绍北京的著名景点,如故宫、天安门广场、长城等。
讲解每个景点的历史和特点,并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这些景点的了解和感受。
Step 4: 地方导游技巧和要求 (15分钟)向学生介绍成为一名优秀的地方导游所需的技巧和要求,包括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丰富的知识储备、灵活应对不同游客需求等。
通过示范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技巧和要求。
Step 5: 模拟导游表演 (20分钟)分组让学生进行模拟导游表演,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景点进行介绍。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展示自己的导游才能。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和评价。
Step 6: 总结和反思 (5分钟)与学生一起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回顾学生的表现和进步。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地方导游工作的看法和感受,并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亲身参观北京的名胜古迹,提高他们对北京历史文化的实地体验。
2. 组织学生进行更多的模拟导游表演,提升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
《北京导游基础》考试大纲第一章北京地理概况第一节北京的形胜与位置掌握北京的地理形胜描述。
掌握北京的地理特征。
掌握北京的地理位置。
掌握北京的坐标、面积和四至。
第二节山水熟悉北京三大高山的景观特色。
掌握北京三大高山的位置、海拔。
掌握北京五大水系的发源地、流经地区和流域面积。
了解北京历史上著名河湖的概况。
熟悉北京五大水库的位置、库容量和主要功能。
熟悉长河、六海水系在历史上的作用。
掌握莲花池、北运河、通惠河等河道水系的开凿时间,流经地区、现在位置及在历史上的作用。
第三节气候与植被熟悉北京的气候类型,北京年平均气温、降水,日照等。
了解北京的四季特点和四季旅游的特色景观。
掌握北京的四季划分和温度。
了解按垂直地带划分的植物景观带的主要品种。
掌握北京的市花、市树,古树的分类方法。
掌握京城著名古树名称的来历和所处的位置。
第二章北京历史沿革第一节古代城邑掌握北京古人类进化过程(不同年代、不同文化阶段)的特征。
了解北京上古传说。
熟悉北京城产生的地理条件。
掌握“燕、蓟”古城产生的时间、地点和事件。
熟悉北京成为北方军事重镇的历史进程。
掌握“大堡台汉墓”的概况和研究意义。
熟悉北京第一座大型人工水利工程开凿的时间、意义和名称。
熟悉潭柘寺建寺时间和名称含义。
了解唐幽州城位置。
掌握法源寺建寺时间、背景和现状。
熟悉北京是“安史之乱”的发难地及“安史之乱”后对唐幽州地区的影响。
掌握云居寺概况及云居寺石经的历史。
熟悉云居寺石经的数量及对中国宗教石刻的意义。
熟悉戒台寺的建造历史和戒台寺的名松。
了解辽朝兴起的过程、辽五京的位置和辽南京城垣的状况。
熟悉高粱河之战、澶渊之盟。
熟悉辽南京遗迹大觉寺、天宁寺塔和牛街清真寺的概况。
第二节金代中都了解金朝的兴起过程。
熟悉金中都城概况。
熟悉金中都遗迹卢沟桥、银山塔林、辽金城垣遗址博物馆。
掌握同乐园所在位置、艮峰离宫名称含义。
第三节元代大都了解元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建立的过程。
掌握元朝迁大都城址的原因。
掌握元大都城的规模与布局。
北京导游基础⼤纲精读第⼀章北京地理概况⼀、掌握部分:1[掌握]北京的坐标、⾯积和四⾄。
[1]北京市地理坐标:·北纬39°28′—41°05′,东经117°30′—115°25′;·南北跨纬度约1°37′,东西跨经度约2°05。
[2]天安门地理坐标为:·北纬39°54′27”,东经116°23′17”,是北京的标准中⼼坐标点。
·天安门⼴场海拔⾼度为44.4⽶。
[3]北京市⾯积:·东西宽160千⽶,南北长176千⽶,总⾯积16807.8平⽅千⽶。
·⼭区约占62%(10417.5平⽅千⽶),平原约占38%(6390.3平⽅千⽶)。
[4]市区规划范围为:东⾄定福庄,西⾄⽯景⼭,南⾄南苑,北⾄清河,⾯积1041.0平⽅千⽶。
2[掌握]北京三⼤⾼⼭的位置、海拔。
[1]东灵⼭位于门头沟区西部,与河北省怀来、涿⿅和涞⽔县相邻,海拔2303⽶,为北京第⼀⾼峰;[2]海坨⼭位于延庆县西北部松⼭⾃然保护区内,与河北怀来、⾚城两县交界。
海拔2241⽶为北京的第⼆⾼峰。
[3]百花⼭位于门头沟区黄塔乡和房⼭区史家营乡交界处,海拔2218⽶,是北京的第三⾼峰。
3[掌握]北京五⼤⽔系的发源地和流经地区。
[1]永定河⽔系:·永定河是由洋河、桑⼲河和妫⽔河在官厅⽔库附近汇合⽽成,汇⼈海河注⼊渤海,全长681千⽶。
洋河有三源,东西洋河发源于内蒙古兴和县,南洋河发源于⼭西阳⾼县。
桑⼲河发源于⼭西宁武县。
·永定河在北京境内流经延庆、门头沟、⽯景⼭、丰台、房⼭、⼤兴等区县,长约170千⽶,流域⾯积3168平⽅千⽶。
永定河历曾称卢沟河、浑河、⽆定河。
素有“⼩黄河”之称。
[2]拒马河⽔系:·拒马河发源于河北涞源县。
·在都衙⼝⼊房⼭流经“⼗渡”风景区,在张坊附近分为南、北拒马河。
导游基础知识教学大纲第一篇:导游基础知识教学大纲《导游基础知识—全国部分》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导游基础知识英文名称:Basic of Tour Guide 课程编码:课程代码:091202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学分学时数:2学分,52学时(理论讲授48学时,实验教学4学时)适用专业:旅游管理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一)课程性质导游基础知识是旅游管理、导游专业及酒店管理等旅游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分为《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和《山东景点》两个部分,主要向学生讲授与中国旅游相关的民族民俗、宗教文化、中国古代建筑和园林、饮食文化、风物特产等人文旅游景观、山东17地市主要的旅游景点等基础知识。
导游基础知识的教学,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能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为今后从事旅游相关行业打下一定的人文基础。
为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为经济建设服务。
(二)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和了解与导游工作密切相关的一些人文、自然背景知识。
在此基础上更深入,加强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达到如下目标:1、相关知识点的识记和理解。
2、以导游服务规范为依据,注重培养学生的导游知识的运用能力,即课堂讲授内容与行业要求接轨,突出实用性、综合性。
3、加强学生口头表达和对知识掌握能力的训练。
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辅以实地考察。
两个环节相互配合,相互联系以便保证课程的实用性。
二、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第一章旅游业发展概述(理论讲授4学时)了解和掌握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相关的基本概念级基本知识;了解什么是旅游活动及其分类,旅游活动的主体和客体;了解旅游业、旅游市场的概念及构成;1 了解旅游组织及其功能,国际上重要的几个旅游组织。
讲授内容:1、旅游活动的产生与发展2、旅游的概念和旅游活动3、旅游业的含义级构成、世界旅游业的发展概况4、旅游市场的概念及构成要素5、旅游组织的概念及职能、中国的旅游组织、国际旅游组织重点:旅游业的产生;旅游组织的概念及职能、中国的旅游组织、国际旅游组织。
导游教学大纲导游教学大纲尽管旅游业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但一个成功的旅游经验仍然离不开专业的导游。
导游是旅游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解说能力。
为了提高导游的专业水平,制定一份导游教学大纲是非常必要的。
一、导游的基本素养导游作为旅游行业的代表,需要具备一定的基本素养。
首先,导游应具备良好的形象和仪态,他们是游客在旅行中的形象代表,需要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其次,导游应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清晰、准确地传递信息。
此外,导游还应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能够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二、旅游目的地知识作为导游,了解旅游目的地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导游应该熟悉目的地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文化遗产、特色景点等。
此外,导游还应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饮食文化等,以便能够为游客提供全面的旅游解说服务。
三、旅游行程规划导游在旅行中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他们需要具备良好的行程规划能力。
导游应该了解游客的需求和兴趣,根据不同的人群制定合理的行程安排。
同时,导游还应了解当地的交通情况和景点开放时间,以便能够合理安排行程,提高游客的体验。
四、解说技巧解说是导游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导游需要具备良好的解说技巧。
首先,导游应该能够将复杂的历史和文化知识以简洁易懂的方式传递给游客,避免过多的专业术语和难懂的内容。
其次,导游还应该注重语音语调的运用,以吸引游客的注意力。
此外,导游还应该注重与游客的互动,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增加游客的参与感。
五、应急处理能力在旅行中,突发情况时有发生,导游需要具备一定的应急处理能力。
导游应该了解当地的紧急联系方式和应急救援机构,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处理。
此外,导游还应具备一定的危机处理能力,能够冷静应对各种突发情况,保护游客的安全。
六、服务态度导游作为旅游行业的服务者,他们的服务态度至关重要。
导游应该具备亲和力和耐心,能够积极回答游客的问题和需求。
《北京旅游》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北京导游》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
北京旅游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是一门系统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极强的独立学科。
北京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又极具现代魅力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
3000多年的建城史、800多今年的建都史,使北京平添了独特的旅游文化内涵。
改革开放后奠定的物质基础,使北京旅游业已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产业链。
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更是为北京带来了发展旅游业的巨大历史性机遇。
旅游的本质内容,其实就是体验文化差异。
旅游者在旅游的过程中,了解的、吸收的、享受的无一不是民族的、地区的、特定的某种文化。
从一定意义上讲,旅游组织者、旅游过程中的服务者,事实上就是文化的传播者。
传播先进文化,用先进文化感染、陶冶旅游者,让旅游者在享受优美的中华文化的过程中,境界得到升华,品味得到提高,是旅游业的组织者和服务者的职责。
在现代社会中,旅游已经逐步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
当前我国旅游业已经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旅游业是一个市场化程度较高,具有鲜明开放性、国际性和文化特性的产业。
其中,作为中介服务性职的旅行社行业,就其在旅游产业内部所起到的作用而言,一向被视为居于产业龙头地位。
因而,以提供导游服务为企业主要经营形式的旅行社,在大力发展的旅游产业之中,举足轻重。
高品位的旅游,需要高品位的旅游产品,更需要高素质的导游。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导游员队伍,对于发展北京旅游业是不可或缺的。
《北京导游》是一门系统性地介绍北京自然地理、历史文化、古都风貌、传统习俗、风貌特产等方面内容的综合性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熟悉和掌握从事导游工作所需的资源、文化和历史知识,认识提高导游素质的重要性,培养和提高应用北京旅游文化知识进行实地导游的能力,为学生掌握导游技巧,学习其他专业课程,通过导游资格考试打下基础。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北京导游》是一门建立在旅游学、地理学、历史学、文化学、民俗学等基础之上的独立的应用科学。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北京导游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2、紧密联系实际,掌握北京历史文化概况,学会运用理论知识介绍北京各主要旅游景点的基本概况,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到实地导游实践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真正掌握课程的核心内容,为提高旅游企业的素质服务,为北京乃至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建议1、要系统、全面、准确地阐述北京的地理概况、历史沿革、古都风貌、文化与习俗等内容,理论联系实际,通俗易懂。
2、增加实例教学的比重,文字教材、音像教材中都要突出实际景点的剖析。
同时安排必要的作业和实践,给学生接触实际、动脑分析的机会。
3、课堂教学应着重于重点的归纳、难点的剖析以及作业讲解。
建议布置适量的作业题,以综合练习和景点讲解的形式为主。
五、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教学要求中,按“知道、了解、理解”三个层次要求。
“知道”即要一般性地掌握有关内容,一般以填空、选择、判断等题型进行考核。
“了解”即要清楚地掌握有关内容,一般以名词解释、填空、选择、判断、简答等题型进行考核。
“理解”即要非常清楚地掌握有关内容并能够熟练运用,一般以论述、案例分析、简答等题型进行考核。
第二部分多种媒体教材一体化总体设计方案一、学时分配本课程课内学时为64,每年秋季学期开设。
具体学时分配如下表:二、多种媒体的教材1、文字教材包括主教材和辅助教材。
主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其内容是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基本内容。
要求教材体系完整,文字简洁,概念准确,论证清楚,案例应用恰当。
本课程的主教材:《北京导游基础》;《北京主要景点》;北京市旅游局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辅助教材包括学习指导书和学习参考资料,它有三个主要功能:一是学习主教材的向导;二是连接主教材和音像教材的媒介;三是自学和复习的必要补充,它包括作业、案例分析、复习指导等。
本课程的辅助教材:李登科,北京导游精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7月北京市旅游局,北京导游,北京燕山出版社,2003年7月刘锋,北京实用导游,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9月洪华,传统文化与北京名胜,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年4月教材形式可以采用分立型(即主教材和辅助教材分开编写),也可以采用合一型(即主教材和辅助教材合在一起编写)。
2、它是文字教材的导读、拓展、深化和补充。
拟采用专题与案例讲授模式,以篇为单位,设有专题讲座、案例分析、作业讲评等,每篇各自独立,可分可合。
在现在条件下,尽量做到教学形式的形象、生动、直观、简洁,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3、其他教学手段(略)三、教学环节1、课堂讲授(略)2、实践(教学参观、实训、实验、上机等)3、作业作业是巩固和检验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
建议大作业(论文、调查、案例分析等)不少于三次。
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要及时进行讲评。
4、考核考核是对学习效果的检查和验收。
本课程的考核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为主,考核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并应用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和能力。
题目类型有填空、选择、案例分析、简答、论述等。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单元北京导游基础第一章北京地理概况第一节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一、地理位置二、行政区划第二节山水一、北京著名的山峰二、北京的水第三节气候与植被一、气候二、植被教学重点:北京山水概况、京城古树。
教学难点:京城古树的历史文化知识介绍。
教学要求:了解北京的位置和行政区划、著名山水、气候和植被。
第二章北京历史沿革第一节古代城邑一、远古人类遗存及传说二、北京地区城市的起源三、北京地区城市的发展四、辽代陪都南京城第二节金代中都一、金代北京建都之始二、金中都城概况三、金中都遗迹第三节元代大都一、蒙古族的兴起与元代的建立二、元大都城的概况三、元大都的水利建设四、重要历史人物五、元大都遗存第四节明代北京一、朱棣迁都北京二、明北京城垣建筑三、明北京城城市管理四、明北京著名帝王及重大历史事件五、明代北京的主要遗存第五节清代京师一、清兵入关与定都北京二、清代京师的城市格局三、清代皇家园林的建设四、清北京著名帝王及重大历史事件第六节民国北平一、北平城垣的变化二、北平城市建筑三、民国时期北平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教学重点:结合北京历史的建城历史和发展,使学生掌握北京的城址变迁、城市性质的变化。
教学难点:北京城址变迁教学要求:掌握北京地区的历史发展、城址变迁、城市性质,特别是金、元、明、清代在北京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帝王)以及北京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北京古都风貌第一节城池与中轴线一、城池二、中轴线第二节街巷坊市一、北京街巷坊市格局的特点二、棋盘式街巷三、坊市四、牌楼与牌坊第三节四合院一、四合院的类型与建筑单元二、四合院式封建伦理在民居中的体现第四节王府一、清代王府的格局二、北京现存清代王府遗址教学重点:北京的中轴线、四合院、胡同教学难点:北京的中轴线的建设过程及其内涵教学要求:了解和掌握北京古都的城市规模、建筑布局、城池与中轴线、街巷坊市及其名称来源、四合院和王府等的基本知识。
第四章北京文化与习俗第一节京剧一、京剧简史二、京剧的艺术特色三、京剧的行当与流派第二节曲艺曲艺形式:北京琴书、京韵大鼓、梅花大鼓、京东大鼓、西河大鼓、单弦、相声、评书快板。
第三节杂耍主要形式:老天桥的撂地卖艺、中幡、摔跤、拉洋片、掷石锁第四节传统习俗一、北京三大节的节日习俗二、北京人的岁时习俗三、传统的见面礼节四、北京人生活中的禁忌教学重点:北京的文化习俗的具体内容、传统习俗的主要表现。
教学难点:京剧艺术、节日习俗、传统礼俗和生活禁忌等。
教学要求: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的戏曲文化、民间杂艺、京剧艺术、节日习俗、传统礼俗和生活禁忌。
第五章北京风味特产第一节北京风味饮食一、名店名菜二、风味小吃和传统名点第二节北京的特产一、工艺品二、土特产第三节名店名品一、北京的绸缎庄、鞋帽店二、北京的蜜饯果脯店三、北京的酱肉店和酱园子四、北京的中药店五、北京的书画、玉器店教学重点:北京的饮食体系、北京特产和老字号教学难点:北京的饮食体系、北京老字号的历史和经营特色教学要求:了解和掌握北京的饮食体系、名菜名店、风味小吃、传统名店、北京特产和北京老字号的经营特色及产品特点。
第二单元北京主要景点第一章天安门及天安门广场第一节概况第二节天安门第三节明清时期的天安门广场一、T字型广场一、二、文东武西三、天安门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第四节今日天安门广场一、广场与长安街二、升降国旗仪式三、天安门广场上的建筑介绍教学重点:天安门的历史沿革和规制以及周围建筑教学难点:天安门的历史沿革和建筑规制教学要求:了解和掌握明清两代天安门及天安门“T”字形广场的历史沿革、规制、用途和今日天安门、天安门广场的变化及周围建筑的了解程度。
第二章故宫第一节概况一、历史沿革二、名称由来三、布局第二节前朝一、午门及午门广场二、太和门及太和门广场三、太和殿及太和殿广场四、中和殿五、保和殿第三节前朝东翼第四节前朝西翼第五节后廷第六节后廷内东路第七节后廷外东路第八节后廷内西路第九节后廷外西路教学重点:故宫的历史沿革、宫内的主要景点的规制、布局教学难点:故宫的建筑文化、皇家文化等相关知识教学要求:掌握故宫的历史沿革、宫内主要景点的建筑规制、用途及相关文化历史知识。
第三章天坛第一节概况一、历史沿革二、天坛布局的特点第二节天坛内主要建筑一、圜丘坛二、皇穹宇三、丹陛桥四、祈谷坛五、斋宫六、神乐署教学重点:天坛格局、建筑艺术教学难点:天坛的建筑风格、祭天礼仪教学要求:了解和掌握天坛的格局、建筑风格、祭天礼仪等知识。
第四章颐和园第一节历史沿革一、明代以前的湖山胜景二、清漪园时期三、颐和园时期第二节宫廷区介绍东宫门、仁寿殿、德和园、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第三节万寿山前山景区介绍长廊、中轴线建筑群第四节万寿山后山后湖景区第五节万寿山西侧景区第六节昆明湖景区第七节典型造景方法教学重点:颐和园的历史沿革、园内景观和造园方法教学难点:历史沿革和造园方法在颐和园中的应用教学要求:掌握颐和园的历史沿革、园内景观、造园方法及相关文化历史知识。
第五章明十三陵第一节概况一、历史沿革二、今日十三陵第二节神道一、石牌坊二、大红门三、长陵神功圣德碑四、石像生五、棂星门第三节长陵一、明成祖朱棣二、长陵布局三、长陵陵恩殿四、人殉制度第四节定陵一、明神宗朱翊钧二、定陵布局三、定陵的选址和朱翊钧的下葬四、朱翊钧的皇后五、定陵考古挖掘的过程六、定陵地宫布局及陈设七、金井八、定陵的出土文物第五节庆陵与思陵一、庆陵二、思陵教学重点:十三陵的历史沿革、定陵的发掘过程、地宫布局教学难点:十三陵的历史特点、定陵的历史和发掘过程教学要求:了解和掌握明十三陵的历史沿革、定陵的地宫布局和发掘过程、出土文物等各方面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