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体
- 格式:ppt
- 大小:8.37 MB
- 文档页数:103
补体的名词解释
补体是指一组在免疫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的蛋白质。
它们与抗原结合后会激活一系列化学反应,最终导致病原体的破坏和清除。
补体主要由三个途径激活:经典途径、替代途径和MBL途径。
经典途径是由抗体与抗原结合激活,替代途径是由病原体表面的糖蛋白质、脂质或核酸直接激活,而MBL途径是由Mannose结合凝集素(MBL)与病原体表面结合激活。
激活后,补体分子会形成一个复杂的酶级联反应,包括C1、C2、C3等多个蛋白质,最终形成膜攻击复合物(MAC),导致病原体膜的破坏和溶解。
此外,补体还能激活巨噬细胞和炎症反应,帮助清除病原体。
补体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不仅在保护机体免受感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组织移植排异反应等病理过程中也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第五章补体系统第一节补体概述补体(complement,C)系统包括30余种组分,其广泛存在于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是一个具有精密调控机制的蛋白质反应系统.血浆中补体成分在被激活前无生物学功能.多种微生物成分、抗原—抗体复合物以及其他外源性或内源性物质可循三条既独立又交叉的途径,通过启动一系列丝氨酸蛋白酶的级联酶解反应而激活补体,所形成的活化产物具有调理吞噬、溶解细胞、介导炎症、调节免疫应答和清除免疫复合物等生物学功能。
补体不仅是机体固有免疫防御的重要部分,也是抗体发挥免疫效应的主要机制之一,并对免疫系统的功能具有调节作用。
补体缺陷、功能障碍或过度活化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密切相关。
(一)补体系统的组成补体系统由补体固有成分、补体受体、血浆及细胞膜补体调节蛋白等蛋白组成。
1.补体固有成分补体固有成分是指存在于血浆及体液中、构成补体基本组成的蛋白质,包括:①经典激活途径的C1q、C1r、C1s、C2、C4;②旁路激活途径的B因子、D因子和备解素(properdin,P因子); ③甘露糖结合凝集素激活途径(MBL途径)的MBL、MBL相关丝氨酸蛋白酶(MASP);④补体活化的共同组分C3、C5、C6、C7、C8、C9。
2.补体调节蛋白(complement regulatory protein)指存在于血浆中和细胞膜表面,通过调节补体激活途径中关键酶而控制补体活化强度和范围的蛋白分子,包括血浆中H因子、I因子、C1INH、C4bp、S蛋白、Sp40/40、羧肽酶N(过敏毒素灭活因子)、H因子样蛋白(FHL)、H 因子相关蛋白(FHR);存在于细胞膜表面的衰变加速因子(DAF)、膜辅助蛋白(MCP)、CD59等。
3.补体受体(complement receptor,CR)指存在于不同细胞膜表面、能与补体激活过程所形成的活性片段相结合、介导多种生物效应的受体分子.目前已发现CR1、CR2、CR3、CR4、CR5及C3aR、C4aR、C5aR、C1qR、C3eR、H因子受体(HR)等.(二)补体的命名补体经典激活途径和终末成分按照其发现先后,依次命名为C1、C2、C3~C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