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语法讲解(高级教案)
- 格式:ppt
- 大小:734.00 KB
- 文档页数:4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梳理一、教学目标:1.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 理解并识记文言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现象。
3. 通过对文言文实例的分析,掌握文言文的写作特点和修辞手法。
4.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阅读方法与技巧的讲解。
2. 文言文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的举例分析。
3. 文言文写作特点和修辞手法的阐述。
4. 文言文翻译的训练和指导。
三、教学重点:1. 文言文阅读方法的掌握。
2. 文言文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的理解。
3. 文言文写作特点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4. 文言文翻译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难点:1. 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的理解和运用。
2. 文言文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阅读方法,分析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分析,阐述文言文的写作特点和修辞手法。
3. 练习法:进行文言文翻译训练,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4. 互动法:鼓励学生提问、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教学课时: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安排,建议每章内容安排2-3课时。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文言文的重要性和高考语文考试中文言文题目的特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文言文阅读方法:教授学生如何快速准确地阅读文言文,如断句、推测词义、理解句式等。
3. 分析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举例讲解文言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4. 阐述文言文的写作特点和修辞手法:通过分析典型的文言文作品,阐述文言文的写作特点和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偶等。
5. 翻译练习:提供一些文言文句子或短文,让学生进行翻译练习,指导学生如何准确表达文言文的意思。
七、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一、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二、教学目标:1. 理解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特点。
2. 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
3. 实例分析和练习。
四、教学过程:1. 引入:介绍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3. 练习:提供一些文言文句子,让学生判断和分析其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理解和发现。
5. 总结:对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情况和答案的正确性。
3. 讨论表现: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合作能力。
4. 总结理解:对学生对词类活用的理解和应用情况进行评估。
六、教学资源:1. 文言文句子实例。
2. 参考资料和教材。
七、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词类活用的概念和特点,讲解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
2. 实例分析法:通过实例进行解释和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3. 练习法:提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应用。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九、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引入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3. 练习:提供一些文言文句子,让学生判断和分析其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理解和发现。
5. 总结:对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十、作业布置:1. 提供一些文言文句子,让学生回家后进行分析,判断其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十一、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根据学生的反应和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语文教案(文言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2)能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文章,把握文章的大意和细节。
(3)能够分析和欣赏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分析文言文文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翻译和解读文言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3)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文言文基础知识(1)文言文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3)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方法。
2. 第二章:文言文阅读与理解(1)阅读和理解《庄子·逍遥游》一文,分析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通过翻译和解读《史记·孔子世家》中的一段记载,理解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
3. 第三章:文言文修辞手法欣赏(1)介绍文言文中的常见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借代等。
(2)分析和欣赏《唐诗三百首》中的经典诗句,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4. 第四章:文言文写作技巧(1)学习文言文的写作技巧,如开头、结尾、转折等。
(2)进行文言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5. 第五章:文言文与文化传承(1)了解文言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2)通过阅读和研究不同的文言文作品,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哲学、文学等方面的知识。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传授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和阅读理解技巧。
2. 阅读法: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文言文文章,培养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 翻译法:学生通过翻译和解读文言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 讨论法: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和分享,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5. 写作法:学生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1.以虚词,实词翻译为切入口,落实文言文复习。
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3.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教学设想】1.依据福建省考纲对文言文的要求着重落实18个虚词和120个实词的意思,4种文言句式的运用,常见的通假字的运用。
2.高考的文言文阅读是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的,作为高考的第一轮复习,由课内拓展到课外,以课内文段阅读为材料进行复习,通过“积累--迁移--巩固”的复习原则,逐一落实考点内容。
3.在学生掌握了“信、达、雅”三字翻译目标和“六字翻译法”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在文言翻译中的盲点,力图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解决翻译疑难的技巧,并通过训练验证这些技巧的可操作性,使学生能举一反三,从而增强文言文翻译的信心。
4.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中,让学生变换角色,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完成教学内容,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教学时数】6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高考对文言文的要求及主要题型教学重点:1、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高考文言文的几种题型2、在学习中发现自己在翻译中碰到的困惑和不足一、导入:这节课我们进入高考文言文阅读古文翻译专题的复习。
文言文是对学生古汉语知识的综合能力的考查。
近几年来,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分值基本保持不变,共计15分,设两至三题选择题,每题3分;设一道翻译题,每题两到三句,此题为9分。
那么针对于这些题型,怎么做好复习呢?二、考纲阐释: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能力层次均为B级。
分别要求做到“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文言文之特殊句式专题·教案导读:文言文之特殊句式专题教学目的:(1)了解高考对文言句式的要求。
(2)理解和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及其用法。
(3)通过相关练习加以巩固和提高。
教学重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掌握辨析较复杂的文言句式的能力。
教学方法:通过老师讲解,学生大量的训练,使学生牢固地掌握。
教学时数: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判断句被动句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高考文言文对文言句式的要求。
2、了解判断句的特点。
3、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加以巩固。
教学实施过程:一、文言句式的概述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由于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也存在一些差异。
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这里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
一、判断句1、“……者……也”式。
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
这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2、“……,……也”式。
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只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
这种判断句式中“也”同样不译,只在主谓语之间加“是”。
如: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3、“……者,……”式。
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而谓语后面不用“也”。
这种判断句式中的“者”也不译,只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
如: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
--(《柳敬亭传》)4、“……,……”式。
“者”“也”都不用,译成现代汉语时,只须在主谓语之间加“是”字。
如: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5、“……为……”式。
用动词“为”表示判断。
如: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6、用“乃、即、则、皆、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如: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六国论》)7、用“是”作判断动词,文言文中也有,但起义较晚并且少见。
高考文言文语法讲解(高级教案)第一章:文言文基础概念1.1 文言文的定义与特点解释文言文的定义分析文言文的特点:简洁、含蓄、固定格式等1.2 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关系探讨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与联系强调学习文言文对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性第二章:文言文词语理解2.1 实词与虚词的概念与区分讲解实词与虚词的定义分析实词与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2.2 常见实词与虚词的用法举例举出常见实词与虚词的用法实例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并掌握实词与虚词的用法第三章:文言文句式结构3.1 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的特点与用法讲解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的定义与特点分析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在句子中的用法3.2 举例分析经典句式结构举例分析经典句式结构,如省略句、疑问句等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并掌握句式结构的用法第四章:文言文阅读技巧4.1 快速阅读与细读的策略讲解快速阅读与细读的策略强调在阅读文言文时,快速阅读与细读的重要性4.2 推断词义与理解句意的技巧讲解推断词义与理解句意的技巧让学生通过实例掌握推断词义与理解句意的技巧第五章:文言文翻译技巧5.1 直译与意译的原则与方法讲解直译与意译的定义与原则分析直译与意译在翻译文言文时的运用方法5.2 翻译实例分析与练习给出文言文翻译实例,让学生进行练习分析学生的翻译结果,给予反馈与指导第六章:文言文特殊现象6.1 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解释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的概念分析这些特殊现象在文言文中的具体例子及辨析方法6.2 词类活用与特殊句式讲解词类活用的几种情况分析特殊句式如疑问句、否定句等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第七章:文言文阅读策略7.1 整体把握与细节理解强调阅读文言文时需注意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讲解如何通过上下文、句子结构等细节理解文意7.2 答题技巧与策略分析高考文言文题型及答题技巧提供解题策略,如如何快速定位信息、如何推断未知词义等第八章:文言文作文指导8.1 文言文作文的基本要求与结构讲解文言文作文的基本要求及评分标准分析文言文作文的结构与要素8.2 文言文作文写作技巧与练习介绍文言文作文的写作技巧,如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如何巧妙用典等提供作文题目,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并给予批改与反馈第九章:高考文言文真题解析9.1 历年高考文言文真题回顾回顾历年高考文言文真题,分析题型与考查重点强调真题在备考中的重要性9.2 真题解析与答题技巧针对高考文言文真题进行详细解析讲解答题技巧,提高学生应对高考文言文的能力第十章:复习与巩固10.1 常见错误分析与防范分析学生在学习文言文过程中常见的错误提供防范措施,帮助学生避免类似错误10.2 综合练习与复习建议设计综合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给出复习建议,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文言文学习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环节需要重点关注,这些环节是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可能遇到的最大挑战。
六、课堂训练
1、[答案]1、这是什么山谷?(判断句)
2、附近的邻居听说了这件事,认为我很傻,所以给这个山谷取名叫做愚公之谷。
(判断句)
3、如果有人像这个老人一样被欺负,也一定不会给(他马驹的)。
(被动句)
2、答案:
①过去弥子瑕被卫君宠爱。
(被动句)
②所以,弥子的行为和当初相比没有变化,以前被称赞而以后却(因此)获罪的原因,是因为人的爱憎感情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被动句)
1、答案:
(1)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
译文:师旷正在旁边陪坐,(听了这话)便拿起琴朝他撞去。
(2)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
译文: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
琴在墙壁上撞坏了。
(3)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
译文:“刚才有个小人在旁边胡说八道,
2、答案:
(1)、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
译文:没有比做君主更快乐的事了!只有他的话没有人敢违抗。
(2)、公曰:“太师谁撞?”
译文:晋平公说:“太师,您撞谁呀?”。
高考文言文语法讲解(高级教案)第一章:文言文基础知识概述1.1 文言文的定义与特点1.2 文言文的发展历程1.3 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关系1.4 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第二章:文言文实词解析2.1 实词的分类2.2 常见实词的用法与例句2.3 实词的活用现象2.4 实词的特殊用法第三章:文言文虚词解析3.1 虚词的分类3.2 常见虚词的用法与例句3.3 虚词的搭配与意义3.4 虚词在文言文中的重要性第四章:文言文句式解析4.1 句式的分类4.2 常见句式的结构与特点4.3 句式的活用现象4.4 句式的翻译方法与技巧第五章:文言文阅读与鉴赏技巧5.1 阅读文言文的方法与步骤5.2 理解文言文的核心要素5.3 鉴赏文言文的语言与表达技巧5.4 分析文言文的主题与结构第六章:文言文词类活用6.1 词类活用的概念与分类6.2 常见词类活用的用法与例句6.3 词类活用的辨别方法6.4 词类活用在文言文中的运用实例第七章:文言文特殊句式7.1 特殊句式的分类与特点7.2 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的用法与例句7.3 省略句、疑问句、否定句的特殊用法7.4 特殊句式在文言文中的应用实例第八章:文言文修辞手法8.1 修辞手法的分类与特点8.2 比喻、比拟、借代等修辞手法的用法与例句8.3 对偶、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技巧8.4 修辞手法在文言文中的表达效果第九章:文言文文风与风格9.1 文言文文风的概念与特点9.2 不同历史时期的文言文风格特点9.3 作家个人风格的分析与例证9.4 文言文风格对阅读理解的影响第十章:高考文言文题型解析与实战演练10.1 高考文言文题型的分类与特点10.2 实词填空、虚词填空、翻译题的解题策略10.3 阅读理解、文本概括、鉴赏评价题的解题技巧10.4 历年高考文言文真题解析与实战演练重点解析重点解析:1. 文言文基础知识:掌握文言文的定义、特点和发展历程,理解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关系,以及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
高考复习—文言句式(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考纲要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不同的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省略句落脚点:翻译题、选择题翻译的程序:1、先读懂原文的大意,在此基础上结合上下文翻译句子。
2、分析原文句式的特点。
3、进行初步的字字落实的翻译,特别注意一些容易理解错的字和关键的字的翻译。
4、对文句中一些特殊情况如各种修辞、文化常识、专有名词、习惯用语的处理。
5、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文言句子准确表达出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文言文中表判断的常见句式有如下几种类型:一、用“者”、“也” 表判断。
1、“……者,……也”式。
(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
主语后用“者”,表示停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表示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者”和“也”不必译出。
)(1)、陈涉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2)、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蔺列传》2、“……者,……”式。
(有的判断句,也可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停顿,但这种情况不常见。
)(1)、粟者,民之所种。
《论积贮疏》(2)、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3、“……,……也”式。
(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
)(1)、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张衡传》(2)、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4、“……者也”式。
(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停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式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
)(1)、莲,花之君子者也;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爱莲说》(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二、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全程教案第一章:文言文阅读基础知识回顾1.1 文言文的定义与特点解释文言文的定义分析文言文的特点:简洁、典雅、古朴1.2 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步骤学习如何抓住文言文的主题思想1.3 文言文的词汇与语法复习文言文中的常用词汇与短语掌握文言文的句式与语法结构第二章:文言文阅读技巧训练2.1 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与虚词学习识别文言文中的实词与虚词掌握实词与虚词在不同语境中的用法2.2 把握文言文中的句式与句型分析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倒装、被动、判断等掌握句型转换的方法与技巧2.3 推断文言文中的隐含意义学习通过上下文推断词义与句意培养对文言文隐含意义的敏感度第三章:文言文阅读实践3.1 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分析与解读教材中的文言文篇目练习解题技巧与策略3.2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选取适合高考水平的文言文篇目进行阅读练习在限定时间内完成阅读理解题目3.3 阅读理解题型训练分析与解读高考文言文阅读理解题型练习解题步骤与答题技巧第四章:文言文翻译技巧4.1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准确传达文言文的原意与风格遵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4.2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与技巧学习直译与意译的方法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常见技巧与策略4.3 文言文翻译实践练习将文言文句子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提高文言文翻译的速度与准确性第五章:文言文阅读模拟测试5.1 模拟测试的目的与作用通过模拟测试检验学习成果提高应对高考文言文阅读的信心与能力5.2 完成模拟测试题目的步骤掌握模拟测试题目的解题步骤与策略培养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文言文阅读的能力5.3 分析与反思模拟测试的结果分析模拟测试中的错误与不足制定针对性的复习计划与策略第六章:文言文阅读题型分析6.1 题型分类与特点分析高考文言文阅读题型的分类理解不同题型的特点和答题技巧6.2 题目解析与答题策略学习如何解析不同题型的问题掌握文言文阅读题目的答题策略6.3 历年高考题型回顾回顾历年高考文言文阅读题型分析题型趋势和应对方法第七章:文言文阅读理解训练7.1 理解文章大意培养快速把握文言文文章大意的技巧练习通过阅读抓住文章核心思想7.2 分析文章结构学习分析文言文文章结构的方法掌握从文章结构中获取信息的技巧7.3 评价文章观点与表达培养评价文言文文章观点的能力练习分析文章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第八章:文言文阅读综合能力提升8.1 文化背景知识学习了解文言文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和理解深度8.2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学习文言文中的跨文化交际现象提高在文言文阅读中理解和运用跨文化交际的能力8.3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培养对文言文文学价值的鉴赏能力学习从文学角度分析和欣赏文言文第九章:文言文阅读复习策略9.1 制定复习计划制定适合个人情况的文言文阅读复习计划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和任务9.2 强化薄弱环节分析自己在文言文阅读中的薄弱环节针对性地加强练习和复习9.3 定期自我检测定期进行自我检测,检验复习效果及时调整复习策略和方法第十章:文言文阅读考前冲刺10.1 模拟考试训练进行全真模拟考试训练适应考试环境和时间压力10.2 考前心理调节学习考前心理调节技巧10.3 考前复习要点梳理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和难点关注考试大纲的变化和趋势重点和难点解析第六章:文言文阅读题型分析6.1 题型分类与特点6.2 题目解析与答题策略6.3 历年高考题型回顾重点和难点解析:历年高考题型的回顾和分析,以及对题型趋势的把握,这对于备考非常重要。
高中语文文言文语法讲解一、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甲类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征,并进而产生出某一新的意义这样一类语法现象。
根据考纲要求,我们重点分析以下六种情况:一、动词、形容词、名词用作使动用作使动的动词,对宾语含有“使它怎样”或“使它成为什么”的意味,“使动”必须使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发生变化。
1.动词的使动用法在古代汉语里,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
例如: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使之归。
“归”,动词的使动用法。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苏轼《石钟山记》)——不能使(之)鸣。
“鸣”,动词的使动用法。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例如: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斲(zhuó)而小之,则王怒。
(《孟子·梁惠王下》)——匠人斫削,把它弄小,国王恼火。
“小之”是“使它小”的意思。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值,居为奇货。
(蒲松龄《促织》)——“昂其值”是“使其值昂(抬高)”的意思。
3.名词的使动用法令尹南辕反旆。
(《左传·宣公十二年》)——“南辕”是“使车辕向南”的意思。
以膏泽斯民。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膏泽”,名词,恩德,带宾语,作动词,为“使……得到好处”的意思。
二、形容词、名词用作意动意动就是形容词、名词带宾语,主观上对宾语含有“感到它怎样”或“把它看作什么”的意味。
1.形容词用作意动例如: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尽心上》)——“小鲁”,感到鲁国很小;“小天下”,感到天下很小。
2.名词用作意动例如:友风而子雨。
(《荀子·赋》)——“友风”,以风为友;“子雨”,以雨为子。
三、名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以下几种情况:1.名词带宾语例如:籍吏民,封府库。
高考语复习教案:文言句式一、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文的不同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以及主谓倒装、省略句和文言固定结构)特征及运用规律。
2.准确理解并运用每种特殊句式灵活翻译。
3.了解古今汉语的演变,掌握语言的发展趋势,合理运用语言,体悟古文的博大精深。
二、教学重难点归纳总结文言句式特征及运用规律三、课型复习课四、课时 2课时五、教具多媒体六、教学过程:(一)判断句——分清类别,添加成含有“是”的句子1.示例:①亚父者,范增也。
②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③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④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⑤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⑦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⑧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⑨刘备,天下枭雄。
2.小结:(1)①……者,……也;②……,……者也;③……,……者;④……,……也。
(2)用“乃”、“即” “为”、“则”、“皆”等词表判断。
(3)没有任何标志的判断句。
(4)用“是”字表判断。
3.应用体验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柳彧,字幼文,河东解人也。
父仲礼,为梁将,败归周,复家本土。
彧少好学,颇涉经史。
高祖受禅,累迁尚书虞部侍郎,以母忧去职。
后迁治书侍御史,当朝正色,甚为百僚之所敬惮。
上嘉其婞直,谓彧曰:“大丈夫当立名于世,无容容而已。
”于时刺史多任武将,类不称职。
彧上表曰:“方今天下太平,四海清谧,共治百姓,须任其才。
昔汉光武一代明哲,起自布衣,备知情伪,与二十八将披荆棘,定天下,及功成之后,无所职任。
伏见诏书,以上柱国和干子为杞州刺史,其人年垂八十,钟鸣漏尽。
前任赵州,暗于职务,政由群小,贿赂公行。
干子弓马武用,是其所长,治民莅职,非其所解。
至尊思治,无忘寝兴,如谓优老尚年,自可厚赐金帛,若令刺举,所损殊大。
”上善之,干子竟免。
以其家贫,敕有司为之筑宅,因曰:“柳彧正直士,国之宝也。
”其见重如此。
译文:(1)他的父亲柳仲礼是梁朝的将领,战败后归附后周,又回到祖籍安了家。
文言文复习之文言句式教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高考对文言句式的要求。
2.理解和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及其用法。
【学习重点】理解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及其用法。
【学习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掌握辨析较复杂的文言句式的能力。
【学习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要点:掌握判断句、倒装句句式特点并准确翻译这些句式。
学习过程一、考点阐释“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层级为B级。
不同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词类活用等。
对文言与现代汉语中不同的句式的理解,是复习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时不可忽视的一个考点。
近年来高考命题中,句式往往是隐含在文言文主观翻译题中作为“采分点”。
二、高考典题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010年(江苏卷)《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1)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
【要点:殓、介宾结构后置、主谓倒装句式、甚】译文:(1)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
(2)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
【要点:使、累其心、抑、判断句。
】译文:(2)让我不因为财富多少、地位高低而焦虑,这是妻子对我的帮助吧。
2、2014年(江苏卷)《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⑴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
【被动句、判断句】翻译:至于老师的名称,正被浮薄的世人所嘲笑谩骂,我懦弱胆怯,更是不足以承担了。
⑵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也。
【倒装句】翻译:尽快跟精通学问之道的人商量并且到古代典籍中验证,老师就不缺乏了。
三、学习要点【一】判断句式。
1.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翻译判断句时,加上判断词“是”】。
2.分析下列句式特点并完成规律总结⑴.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⑵.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⑶.粟者,民之所种。
⑷.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⑸.秦,虎狼之国。
此亡秦之续耳。
⑹.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我乃楚狂人,风歌笑孔丘。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梳理一、教学目标1. 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方法。
2. 掌握常见的文言文虚词、实词的含义和用法。
3. 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能够准确翻译文言文句子。
4. 通过对文言文实例的分析,了解文言文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的基本特点:文言文的句式、词汇、语法等特点。
2. 阅读方法:如何快速准确地阅读和理解文言文。
3. 文言文虚词、实词的学习:常见虚词、实词的用法和含义。
4. 文言文翻译技巧:翻译原则、翻译方法、注意事项。
5. 文言文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比喻、比拟、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文言文的重要性和高考中的分值占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通过实例分析,讲解文言文的句式、词汇、语法等特点。
3. 教授阅读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快速准确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方法。
4. 学习文言文虚词、实词: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常见虚词、实词的用法和含义。
5. 翻译技巧讲解:讲解翻译原则、方法,并强调注意事项。
四、教学方法1.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文言文实例,讲解和演示文言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和总结文言文的特点和翻译技巧。
3. 练习巩固: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2. 练习题的正确率: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正确率,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
3. 课后作业的质量: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2. 练习题的正确率: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正确率,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
3. 课后作业的质量: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4.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
5. 期中期末考试:通过期中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文言文梳理知识的掌握情况。
高三文言文特殊句式(教案)班别:姓名:一、真题回放:阅读下列句子,指出句式特点,并翻译:江苏2008年(1)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被动句)翻译:等到获得皇帝召见,便受到皇帝亲近信任。
江苏2010年(2)敛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
(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翻译: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
江苏2011年(3)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家者七十余家。
(定语后置句)翻译:(陈公弼)拆毁数百处滥建的祠堂,勒令巫师转而务农的有七十多家江苏2012年(4)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状语后置句)翻译:你作为一个县令能够这样,比言事的官员好多了!二、考点分析文言文常用句式有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四种。
这一考点结合文言文翻译考查。
三、教学内容(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1、看例句,找出判断句的标志(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即今之偶然在墓者也。
(4)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5)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6)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7)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8)刘备天下枭雄。
(二)、省略句1、指出下列句子省略的成分及内容。
(1)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2)“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5)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不为也。
(6)杞子自郑使告于秦。
(7)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
(三)倒装句宾语前置1、阅读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并指出其前置的方式,总结倒装的规律。
第一组①大王来何操?②沛公安在?③客何为者?规律一:(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高考文言文语法讲解(高级教案)第一章:文言文基本概念与特点1.1 文言文的定义1.2 文言文的特点:简洁、隐晦、对称、韵律1.3 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关系1.4 文言文的学习意义与高考要求第二章:文言文实词2.1 实词的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2.2 实词的活用:名词活用作动词、动词活用作名词等2.3 古今异义词: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2.4 通假字:原因、类型、辨识方法第三章:文言文虚词3.1 虚词的分类: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语气词3.2 常见虚词的用法与例句3.3 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与功能3.4 虚词的作用:连接、修饰、表达语气等第四章:文言文句式4.1 句式的分类: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并列结构、转折结构等4.2 特殊句式: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倒装句等4.3 句式的识别与翻译方法4.4 句式的运用与练习第五章:文言文阅读与翻译技巧5.1 阅读策略:快速阅读、分层次阅读、重点词汇标记等5.2 翻译原则:信、达、雅5.3 翻译方法:直译、意译、借译等5.4 翻译练习与评估第六章:文言文修辞手法6.1 比喻:明喻、暗喻、借喻6.2 比拟:拟人、拟物6.3 夸张与缩小6.4 对偶与排比6.5 设问与反问第七章:文言文文学常识7.1 先秦文学:诗经、楚辞、诸子百家7.2 汉魏六朝文学:建安七子、竹林七贤、初唐四杰7.3 唐宋文学:唐诗、宋词、唐宋八大家7.4 元明清文学:元曲、明清小说、四大名著7.5 近现代文学:新文化运动、现代作家作品第八章:文言文文段理解8.1 段落结构分析:总分、分总、并列、转折8.2 文章层次把握:引言、、结尾8.3 内容主旨提炼:概括、提炼、归纳8.4 句子意义理解:表面意义、深层意义、言外之意8.5 练习与讲解第九章:文言文断句与朗读9.1 断句的原则:意群、语气、语法结构9.2 断句的技巧:虚词、结构、意义9.3 朗读的节奏与语气:停顿、重音、语调9.4 朗读的练习与评价9.5 经典文言文朗读示范第十章:高考文言文题型解析10.1 选择题:实词填空、虚词用法、句子理解10.2 翻译题:句子翻译、段落翻译、文章翻译10.3 简答题:内容概括、主旨提炼、手法分析10.4 作文题:文言文写作、文言文改写10.5 练习与模拟考试第十一章:古代文化常识11.1 古代称谓:帝王、官员、亲属等称谓11.2 古代礼仪:进食、出行、宴请等礼仪11.3 古代官职:中央官制、地方官制、科举制度11.4 古代节日:传统节日、节气、庆典等11.5 古代习俗:婚丧嫁娶、祭祀、节庆等第十二章:文言文阅读与分析12.1 文章结构分析:开头、发展、高潮、结尾12.2 人物描写分析:外貌、语言、动作、心理12.3 情节描写分析:冲突、转折、悬念、高潮12.4 主题思想分析:主旋律、寓意、启示12.5 练习与讲解第十三章:文言文写作技巧13.1 文言文写作要求:准确、简练、有文采13.2 写作技巧:起承转合、对偶排比、用典引用13.3 文言文写作常见问题与修改方法13.4 写作练习与评价13.5 优秀文言文作文示例第十四章:文言文复习与应试策略14.1 复习计划:阶段复习、重点复习、错题回顾14.2 应试技巧:时间管理、答题顺序、避免常见错误14.3 模拟考试:全真模拟、限时练习、答案解析14.4 心理调节:考前焦虑、应对策略、保持冷静14.5 高考文言文真题解析与备考建议第十五章:综合练习与拓展阅读15.1 综合练习题:语法、阅读、写作等多方面考核15.2 拓展阅读:经典文言文选段、古代文学作品15.3 阅读策略:快速阅读、深度阅读、批判性阅读15.4 拓展练习与讨论15.5 学习总结与反馈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涵盖了一个完整的高考文言文语法讲解(高级)教案,共五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