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因素分析——对燕京理工学院应届毕业生调查问卷的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01 MB
- 文档页数:1
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原因调查报告在当今社会,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并将结果汇总如下。
一、就业压力大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普遍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
这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每年大量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导致竞争变得异常激烈。
其次,不同专业的就业形势存在差异,一些热门专业的招聘岗位相对较少,而一些冷门专业的就业机会较多。
此外,毕业生的实际能力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差距,这也增加了他们找工作的困难。
二、人员结构失衡调查还发现,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之一是人员结构失衡。
近年来,社会各行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而一些高校却过多地培养了文科类和管理类的专业人才,导致人才供求关系失衡。
这使得一些理工科类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面临更大的竞争。
因此,我们建议高校应更加注重对市场需求的研究,调整专业设置,以培养更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三、教育与产业对接不紧密进一步调查发现,毕业生的就业困难还与高校教育与产业对接不紧密有关。
有些高校的教学内容与实际岗位需求脱节,无法为学生提供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实践经验。
此外,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实际能力和经验要求较高,而毕业生在校期间所获得的实践机会不足,这使得他们在求职过程中处于劣势地位。
因此,高校应当加强与企业的紧密合作,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求职技能与就业需求不匹配调查结果还显示,一些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缺乏足够的求职技能,这也是导致就业困难的原因之一。
毕业生普遍学习了大量的专业知识,但在就业技能方面的培养较为薄弱。
例如,一些毕业生在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职业规划方面存在不足。
因此,我们呼吁高校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提高他们适应就业市场的能力。
综上所述,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就业压力大、人员结构失衡、教育与产业对接不紧密以及求职技能与就业需求不匹配等问题都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分析一、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1、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加大。
大学生就业难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自1998年扩招之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据统计,2001年至今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一路攀升,到2013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在699万左右,比2012年的680万人数增加近20万左右。
在整体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就更不容乐观。
在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民办高校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势头,截至2011年底,本科院校390所(独立学院303所、民办普通高等学校87所)。
在校人数达到100多万,占我国在校总人数的七分之一,对应的每年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2011年民办高校毕业生达30多万。
随着世界经济的低迷和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每年新增的劳动岗位无法满足如此庞大规模的毕业生需求,因此,就业压力相对较大。
与此相应,高校毕业生待业人数也在逐年增加,2001年待业人数只有34万人,2009年是196万人,增长了4.7倍。
这其中民办高校的毕业生占1/10 之多。
如何应对巨大的就业压力,让民办高校面临着新一轮的挑战。
民办高校毕业生的何去何从及民办高校的持续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2、就业去向不断变化。
国有企业、国家机关是门槛相对较高的单位,对学历背景较为看重。
对许多公办高校学生而言,国家机关和外企常常成为他们择业的首选。
但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选择更趋务实,私企成为他们的主要工作单位,数据显示:民办高校毕业生就职于国企的有9%,就职于私企的有39%。
据一项关于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去向单位性质表明,大部分学生去私营企业工作。
其他如去政府机关、国有企业、合资、外资企业都不多,而自主创业、考研和出国的比例更低。
3、专业对口率低。
民办高校毕业生中有50% 以上所做的工作并非自己所学的专业。
到民办高校招生的企业提供的岗位多数是销售、一线操作岗位,这就造成有相当一部分专业的毕业生跨专业就业,例如金融专业,据调查几乎没有金融机构(如银行、证券公司)到民办学院招聘毕业生。
影响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因素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摘要:调查发现,毕业生在就业信息渠道获得途径中选择多种方式结合的学生占半数。
在选择就业单位性质上选择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比例要远大于其他,而国有企业和民营或私人企业的比例不相上下。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调研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9-0-02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各高校都在大幅扩招,高校毕业生人数剧增,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为了更加全面、客观、深入地了解我系毕业生目前的就业方向和思想状况,以便学校进一步完善毕业生的工作,我们对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调研和分析,以期为今后的招生工作、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提供依据。
2010年9月中旬,计算机系统工程系组织开展了毕业生就业思想状况调查问卷活动。
调查的对象分别为07级本科和09级专科毕业生,07级本科毕业生共140人,除在校外实习的10名学生外,参加本次问卷的共130人;09级专科毕业生共68人,参加本次问卷的共68人,此次发放的所有问卷全部有效回收。
一、研究方法与研究程序个案与调查对象:对在校所有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07级本科毕业生共130人,男生占87.2%,女生占12.8%。
09级专科毕业生共68人,男生92.6%,女生7.4%。
问卷与调查程序:本次问卷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学生个人基本情况的统计,共2个问题,包括问卷的对象性别及成绩排名;第二部分为学生对就业准备及就业意愿方面的问题。
二、结果与分析(一)是否围绕所学专业选择职业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从事专业工作需要较高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这是部分毕业生不认可的原因,有些人不想工作太辛苦,因此宁愿放弃专业去从事其他行业的工作,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择业稳定性。
(二)择业观与就业观1、理想意愿及是否到基层就业07级本科和09级专科毕业生中,打算在毕业前落实就业单位各为1/2左右(见表2);07级本科毕业生愿意到基层就业比例为四分之三,09级专科毕业生愿意去基层就业占五分之四。
高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了解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对于高校毕业生的职业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调查和分析,探讨高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
一、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调查结果为了了解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我们开展了一项问卷调查。
共有500名大学毕业生参与了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就业机会、薪资待遇、职业发展等方面。
根据调查结果,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整体上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就业机会是影响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大部分受访毕业生都认为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机会有限。
约60%的受访者表示,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是他们的首要目标。
因此,就业机会的相对稀缺性成为了大学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
其次,薪资待遇也对毕业生就业满意度有重要影响。
调查显示,近50%的毕业生对目前的薪资待遇不满意。
他们认为自己的努力与所得薪资之间存在不匹配现象,这使得他们对工作的满意度降低。
薪资待遇不达预期导致的就业满意度下降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和企业的共同关注和解决。
最后,职业发展机会也是影响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近40%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没有获得很好的职业发展机会。
他们担心自身的职业发展空间有限,对未来发展缺乏信心,这进一步降低了他们的就业满意度。
为了提升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机会和满意度,高校应当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提供更多实习和培训机会,帮助毕业生更好地适应职场。
二、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的因素分析1. 学历及专业匹配度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的学历及专业与工作岗位的匹配度对就业满意度有较大影响。
如果毕业生的学历和专业与所从事的工作相关,他们更容易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相反,如果存在学历与专业不匹配的情况,就会影响毕业生的职业发展和就业满意度。
2. 实习经验及就业前准备调查发现,有实习经验的毕业生往往比没有实习经验的毕业生更容易找到满意的工作,并且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更加乐观。
影响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原因分析与对策-最新教育资料影响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原因分析与对策我国经济发展将面对社会经济转型这一关键时期,教育改革深化、经济转型发展都对人才的需求引发改变。
随着国家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独立学院必将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目前国内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激烈竞争形势加剧,国内的民办高校学生就业状况将面临更大的考验与竞争,民办高校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堪忧。
民办高校的学生就业比率高低直接影响到其自身的社会生存、地位、生源与发展。
因此加强、重视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成为每一个独立学院工作之重。
亟需系统、客观地分析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存在的困难、问题的原因,寻找、改善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途径和策略提供指导。
一、社会经济转型、文化发展对国内民办高校学生就业的影响(一)社会经济转型条件下,对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观的影响与改变国内企业人才资源的社会竞争与社会转型期的就业岗位整体趋紧的背景下,致使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加剧,优胜劣汰的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导致大学生就业愈来愈难。
国内普通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日益吃紧、严峻。
与之相应的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也变得更加的困难。
严峻的市场就业竞争和相对不完善的市场就业机制造成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困难。
三本民办院校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模式、途径和方法也发生了变化,2013年成为最难就业季,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二)用人单位不合理的用人观念、用人制度,影响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信心不足1.社会上一些用人单位对名校、高学历的追捧,影响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信心不足。
部分企业随着用人自主权不断扩大,单纯追求高学历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用研究生的不用本科生,用名校、一本大学毕业生的不用本三大学生。
2.一些民营、中小微型企业存在人才消费短视行为。
小微企业在发展中,由于很难招到名校毕业生,即偏向对三本本科毕业生的选择,一些小微企业用人不规范,不能及时、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规避承担社会保障责任,损害了三本大学毕业生的合法权益。
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影响因素研究【摘要】本文对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在正文部分中,分析了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就业选择因素、家庭背景、专业选择以及就业环境对就业选择的影响。
结论部分总结了影响就业选择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提高就业质量的建议。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还有待改进,未来还有更多的研究方向可以探索,希望此研究能为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影响因素、家庭背景、专业选择、就业环境、就业质量、建议、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影响因素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事业的不断完善,民办高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与国家办公室相比,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受到更多关注和挑战。
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和复杂的就业形势,民办高校毕业生在选择就业方向时面临着众多影响因素。
民办高校在办学理念、教学质量、师资力量等方面与国家办公室存在差距,这直接影响了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选择广度。
家庭背景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就业选择,例如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期望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学生的就业意向。
专业选择也是影响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因素,不同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就业机会也不尽相同。
对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研究,对于了解和解决他们的就业难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这些影响因素,可以为提升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供参考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影响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的因素,探讨民办高校毕业生在面对就业选择时所考虑的各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研究,可以为毕业生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就业选择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竞争环境,提高就业质量和就业满意度。
通过对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选择影响因素的研究,可以为相关高校提供改进教学质量和引导学生职业发展的方向,促进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和个人发展。
11民办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影响因素分析杜 娟(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00 )【摘 要】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是衡量高校办学绩效的一个重要指标,近几年来,民办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比重越来越大,影响力也越来越广。
本文就民办高校毕业生对高质量就业的认知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影响其高质量就业的主要因素,并对提升民办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认知和高校培养方式上提出建议。
【关键词】民办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影响因素一、关于高质量就业的界定近几年来,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成为了办学绩效的重要指标。
民办院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但对于高质量的标准,众说纷纭。
国际劳工组织曾编制了一套衡量体面劳动的指标,共14个,包括足够的收入、工作稳定性、社会保障等。
我国学者的研究则普遍把工资收入作为核心要素,并强调劳资关系和社会保障。
然而,用薪酬水平一类的指标评价就业质量并不具有普适性,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群体,期望的薪酬水平并不一样。
所以,本文以就业满意度作为标准,从民办院校毕业生自身特点为研究切入点进行分析。
二、影响就业质量的因素民办院校的学生对高质量就业的理解相对于公办院校和其他院校来说,有其自己的判定标准。
这是由其学生的独特性决定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思想状态方面,民办院校学生思维活跃,想法很多,但缺乏持久性,自控力和约束力较弱。
2.学习方面,由于基础较差,学习方法和接受能力相对较慢,民办院校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自信不足,缺乏学习目标,所以带有消极情绪以及自卑情绪。
3.生活方面,民办院校的学生爱好比较广泛、特长比较明显。
很大一部分学生有特长或是在曾接受过特长培养。
学生的个性化比较鲜明,在人际关系方面、思想情感方面以及团队合作方面的表现不理想。
这些独特性在学生选择就业的着重点和对自己就业满意度的评估标准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根据陕西某协会联合某报社对2015年陕西16所民办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的调查显示,影响民办院校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是面试时的综合表现和相关工作经验;其次是毕业院校的声誉和学历层次。
影响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原因分析与对策作者:李秀峰来源:《现代交际》2015年第08期[摘要]随着国家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独立学院必将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加强、重视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成为每一个独立学院工作之重。
本文将从民办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影响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的原因,系统、客观地分析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存在的困难、问题原因,探析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寻找、改善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途径和策略。
[关键词]民办高校就业分析对策[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8-0242-02我国经济发展将面对社会经济转型这一关键时期,教育改革深化、经济转型发展都对人才的需求引发改变。
随着国家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独立学院必将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目前国内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激烈竞争形势加剧,国内的民办高校学生就业状况将面临更大的考验与竞争,民办高校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堪忧。
民办高校的学生就业比率高低直接影响到其自身的社会生存、地位、生源与发展。
因此加强、重视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成为每一个独立学院工作之重。
亟需系统、客观地分析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存在的困难、问题的原因,寻找、改善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途径和策略提供指导。
一、社会经济转型、文化发展对国内民办高校学生就业的影响(一)社会经济转型条件下,对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观的影响与改变国内企业人才资源的社会竞争与社会转型期的就业岗位整体趋紧的背景下,致使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加剧,优胜劣汰的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导致大学生就业愈来愈难。
国内普通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日益吃紧、严峻。
与之相应的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也变得更加的困难。
严峻的市场就业竞争和相对不完善的市场就业机制造成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困难。
三本民办院校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模式、途径和方法也发生了变化,2013年成为最难就业季,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影响因素研究作者:马林东阮敏尔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03期【摘要】民办高校已成为中国高校体系中重要的一支力量,研究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影响因素有其必要性。
文章采用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以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为例,对民办大学生就业选择的影响因素与结果进行了问卷调查。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父母因素、个性特征和学生干部经历直接影响大学生就业选择。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选择;Logistic自上世纪末开始实行高等教育改革,经过几年的努力,高教规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特别是民办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了重要一席。
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
但与此同时,由于高教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在校生和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导致了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现象。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不确定以及经济增速的放缓。
针对这一新形势,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一些针对性的帮助和引导是今后学校相关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
因此,研究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选择因素显的尤为重要。
学术界对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述。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文的分析主要采用相关分析(Bivariate analysis)。
本文所采用的相关分析是双变量相关分析,即在没有控制任何其他变量的情况下,单独两个变量间的相关关系,且能确定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有显著影响的相关因素。
影响学生就业选择的因素。
在所有相关因素中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反映大学生个人背景方面的变量,包括父母教育程度、来源地、学费、性别;另一类是反映大学生受教育背景的变量,包括学校类型、学科、学习成绩、英语流利程度。
本文所采用的数据来源于2013年8月对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的2009届至2013届毕业生网络问卷调查。
共发出问卷5000份,收回2031份,有效1600份。
二、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的因素分析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与各因素之间相关性Variables in the EquationB S.E. Wald Df Sig. Exp(B)父母因素 0.829 0.096 21.091 1 0.763 1.029社会因子 0.411 0.206 3.993 1 0.046 1.508政治面貌 0.335 0.153 4.770 1 0.029 1.398成绩水平 0.436 0.178 5.972 1 0.015 1.547个性特征 0.550 0.142 20.851 1 0.015 1.547学生干部 0.413 0.175 3.204 1 0.073 1.368奖学金 0.640 0.161 15.814 1 0.000 1.896实习经历 0.479 0.195 6.005 1 0.014 1.614专业背景 0.533 0.178 15.972 1 0.015 1.547Constant -1.53 0.282 33.391 1 0.000 0.196通过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我们运用双变量统计相关分析,在众多变量中筛选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有影响的因素。
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与分析一、背景随着高校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毕业生从校门口走出,他们带着对未来美好的期待和迷茫,开始步入职场。
然而,有数据显示,近几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并不乐观,就业难一直是笼罩在他们头上的阴影。
那么,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是什么,他们面临的就业状况又是怎样的呢?二、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1. 教育背景影响因素教育水平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毕业生寻求职业发展的基础。
根据教育水平的高低,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和职业发展的机会也将大相径庭。
2. 用人单位需求因素就业市场上,用人单位是决定毕业生就业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根据用人单位对不同岗位技能和素质的要求不同,毕业生的就业难度也会有很大差异。
3. 市场供需因素就业市场的供需关系对毕业生能否找到工作也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市场需求多,供给少,毕业生就会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反之,则相对无压力。
4. 个人素质因素个人的素质包括知识、技能、能力、性格、价值观等,这些素质将对毕业生找工作和职场发展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毕业生的个人素质不同,定位和机会也不尽相同。
5. 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环境中的资本、文化和产业结构等因素对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也会产生重要影响。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毕业生就业难的状况在国内已经存在多年。
2020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874万,其中本科生占比近60%。
在这些毕业生中,能毕业后立即找到合适工作的人远少于要长时间找工作或者从事与学历无关的工作的人,绝大多数毕业生将自己尝试写简历,网络投递,参加各种实习和招聘会。
但是,依然找不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
四、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1. 加强教育质量教育质量是提高就业率的关键,在达到一定的基础之后,不同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就成为了决策因素。
2. 与用人单位加强联系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已经不再局限于招聘会上,更多的单位也通过线上渠道发布招聘信息。
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摘要】本文主要对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在分析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在首先对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然后分析了影响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包括教育质量、专业设置和就业指导等方面。
最后在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实际情况,并为提高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供参考和建议。
希望本研究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影响因素,教育质量,专业设置,就业指导,建议与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社会结构的持续变革,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
随着民办高校的快速发展,毕业生就业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引起了广泛关注。
当前,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
但与此也面临着诸如就业岗位不匹配、薪酬不够高、就业率不稳定等问题。
深入分析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对指导相关政策和提升高校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希望通过分析研究,为提升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1.2 研究意义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民办高校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和就业市场的稳定。
通过对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深入分析,可以帮助相关部门更好地制定政策和措施,促进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和就业率的提高。
研究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还有助于发现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社会各界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民办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原因浅析作者:康劭洋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年第08期摘要:近年来严峻的就业形势给大学生带来了沉重的就业压力。
尤其是民办高校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更是难上加难,提上了亟需解决的日程。
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民办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进而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大学生就业,从而使大学生尽快尽早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更新就业观,正确释放就业压力,早日实现就业、择业、创业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民办高校大学生毕业生就业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今年全国将有699万名普通高校毕业生,比去年增加19万人,这也是建国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
就业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就业保障问题,更是关系到民办高校的生存与发展问题。
面对目前民办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严峻形势,在不同地区、不同院校、不同专业和不同性质单位之间都存在着严重的需求不平衡现象,民办高校大学毕业生总体上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1 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目前,造成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1 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近十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处于快速推进的阶段,国民经济总量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随着党的十八大顺利召开,我国的经济发展更是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和明确任务的阶段。
但是,伴随着大学生的就业,经济发展中也凸显出了一些问题:1.1.1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造成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源性因素。
我国区域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
对于大学毕业生就业而言,最关键的影响因素还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经济越发达的地方,就业选择范围大,就业机会更多,个人发展的空间就更大。
反之,则就业选择就小,机会少,个人发展空间也会随之减小。
1.1.2 产业结构需要大力调整。
经济是一国发展的基础。
我国经济需要更好的健康快速发展,必须大力调整产业结构。
2018年第3
期
【摘要】伴随高校扩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一
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
民办高校毕业生作为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其就业现状和影响因素的研究十分必要。
本文以燕京理工学院为样本进
行调研,
对影响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总结得出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关键词】
民办高校;就业;影响因素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统计数据显示,高等教育普通本、专科学生数自2011年以来一直呈上升趋势,2011年的毕业生人数为608万人次,2016年已经上升到704万人次,2011-2016年本、专科学生数来源于2011-2016年的教育统计数据,如表1所示。
高等教育作为国家培育储备人才的大后方,吸纳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源,输出的人才质量直接体现在就业上。
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民办高校,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民办高校凭借着办学灵活的特点,开设的专业和社会需求更加紧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1]。
一、研究设计
本文以燕京理工学院应届毕业生为样本,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展开调研,调查问卷附后。
此次共发放调查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36份,调查选择了燕京理工学院5个学院,20多个专业,覆盖了工科、文科、理科和艺术专业。
结果分析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定量分析辅助软件采用SPSS11.5。
调查问卷主要分为个人基本情况和就业情况两部分,个人基本情况主要包含调查对象的性别、籍贯、所读科类以及原生家庭和大学期间任职的基本情况;就业情况则包含了调查对象的就业渠道、对就业环境的认知、就业偏好。
1、研究假设
假设一:大学期间的实践经历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
假设二:民办高校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样化,现代网络媒体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
假设三:毕业生在对就业形势的认识上,普遍认为比较严峻。
假设四:毕业生在就业时候的偏好更加趋于务实理性。
2、变量界定自变量:大学期间实践经历、就业渠道、就业认知、就业偏好
因变量:毕业生已经找到工作单位以及稳
定程度
3、数据分析
首先对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进行总体分析,然后对上述四项自变量,大学期间
实践经历、
就业渠道、就业认知、就业偏好对因变量,毕业生的就业现状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二、结果分析
1、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1)民办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并不难找到工作,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工作的稳定性不高
据中国教育部网站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2366所,民办高校813所,民办高校毕业生占据我国高校毕业生总数的25.6%,再考虑到民办高校毕业生与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相比,除了具有高校毕业生的总
体特点外,还具有自身的特点[2],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民办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并不难找到工作,在调查的总体数据中,已经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占37.5%,考研、公务员的毕业生占据总数的30.9%,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占31.6%,各占据三分之一。
其中,考研、公务员的这部分同学在毕业生就业统计中属于就业市场的高质量就业人群。
但民办高校毕业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就业的稳定性不高,就业稳定人数仅占四分之一。
(2)民办高校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样化,现代网络媒体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
就业市场的发展催生着多种招聘渠道的诞生,从过去高校毕业生定向分配到现在的多种招聘模式并行,毕业生寻找工作的渠道也越来越多样化[3],尤其对于民办高校毕业生而言,招聘企业往往影响力有限,更需要通过除传统招聘咨询会、宣讲会之外的网络媒体的平台进行人才招募,民办高校毕业生对于网络媒体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如近几年出现的微信公众号。
调查问卷显示,
找到工作单位的学生群体当中,通过网络媒体的学生占到44.1%,通过学校就业网站和现场招聘会、宣讲会的占33.8%,通过家人介绍的占22.1%。
(3)民办高校毕业生在对就业形势的认识上,普遍认为比较严峻
民办高校毕业生的择业观念包含毕业生对外界就业环境、对自身角色定位两个方面的思考。
由表4可知,在对外界环境的认识上,47.8%的毕业生认为当前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就业比较困难,14.0%的毕业生认为形势十分严峻,就业很困难,两者相加,认为“就业形势严峻”的毕业生高达61.8%,这和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在整个应届毕业生市场不占优势的实际情况相符合[4],同时,民办高校毕业生认为缓解就业压力的最好办法是增加实践,其次是提升学历、考取证书,占比分别为41.2%、25.7%和22.1%;由表5可知,在对自身角色定位的认知上,57.4%的毕业生认为自己是社会上的普通劳动者,42.6%的同学认为自己是社会精英分子,前者比重还在不断增加,毕业生对于自身的角色定位越来越明确。
在上述情况下,毕业生对于第一份工作薪资水平的期望值维持在3000-4000元。
(4)民办高校毕业生在择业时越来越“务实”
民办高校毕业生在择业时越来越“务实”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对企业的选择,另一个是对工作地点的选择。
在民办高校毕业生对企业性质偏好的调查(表6)中发现,国营
企业是毕业生选择最多的,占36.0%,
其次占据基本相同份额的为政府机关、民营和外资企业,值得关注的是民营企业,近几年民营企业的发展速度之快[5],毕业生正在慢慢改变对民营的看法。
表7
对工作地点的偏好
在工作地点偏好的调查(表7)中发现,北京和家乡所占据的比重各一半,在选择工作地点时首要考虑的因素是北京地区发展机会大,居于第二位考虑的是家乡生活工作的稳定程度高。
不仅在工作地点的偏好选择中,在择业的综合考虑上,民办高校毕业生最看重的依然是发展机会,其次是薪酬福利和工作地点,见图1。
图1大学生择业时的考虑因素
三、结论和建议
(1)大学期间的实践经历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
大学期间的实践经历越来越被社会和企
业看中,不少企业将社会实践经历作为优先考虑的一个明确规定写进了招聘要求,实践经历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6]。
从大学期间实践经历的角度来看,有过学生干部经历的学生找到工作的概率为69.9%,而没有学生干部经历的学生找到工作的概率仅为30.1%。
因此我们得出结论,大学期间的实践经历有利于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
(
2)对就业环境的认知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务实”由前文可知,民办高校毕业生对外界就业环境、对自身角色定位的认知越来越客观,大部分毕业生认为现阶段就业环境形势比较严峻,能够将自身作为社会的普通劳动者而非精英看待,就业的薪资要求为3000-4000元。
在就业的选择上,更看重未来自身的发展和工作的稳定程度,没有对薪资待遇或是工作地点的盲从。
(3)现代网络媒体的发展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
网络媒体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新兴媒体的出现,为企业宣传招聘提供新渠道的同时,也逐渐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的一个重要
来源。
与传统就业渠道相比,现代网络媒体已经成为高校毕业生应用最多的就业渠道。
【参考文献】
[1]姜卓.民办高校品牌建设的探索研究[J]现代交际,2016,22:176-177.[2]王强.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浅析[J]中国市场,2008,26:156-157.[3]谢征,莫连光.地方高校大学毕业生网络招聘现状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0,23:275.
[4]杨婉婷.民办高等教育对民办高校就业的影响[J]职业技术,2014,10:110.
[5]刘建生,
田芬.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J]调研世界,2011,8:25-27.[6]李泓君,高丹,杨静菲.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需求的研究性报告[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8:180.
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对燕京理工学院应届毕业生调查问卷的分析
■
李雅静张立言
(燕京理工学院,河北廊坊065201
)
表2民办高校毕业生在就业
市场上的就业现状
表3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
表1高等教育普通本、专科学生数
表4对就业形势的认识
表5对自身定位的认识
表6
对企业性质的偏好
科教
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