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度经济学讲义第三讲(产权)
- 格式:ppt
- 大小:4.27 MB
- 文档页数:14
第三讲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II:产权分析发布日期: 2006-05-31 15:31:44目的和要求:(1)掌握产权的概念、功能及特征;(2)重点理解产权的三个层次的模型及产权结构的效率;(3)弄清产权与企业制度的关系。
教学手段:多媒体、案例分析及与学生互动。
在互动中形成课堂高潮。
第一节产权理论概述讲解要点:重点讲述产权的定义、功能、特征及产权分析范式的一般框架。
一、产权的概念1、定义在英语中Property包含多种含义:⑪财产、资产和所有物的总称;⑫指地产、房地产;⑬指财产权和所有权,亦即“Property right”。
产权的定义很多,一个被罗马法、普通法、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及现行的法律和经济研究基本同意的产权定义为:产权不是指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指由物的存在及关于它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
产权制度是一系列用来确定每个人相对于稀缺资源使用时的地位和社会关系。
①2、产权的形式讲解要点:说明共有制与国有制的区别,私有制的核心内涵。
产权与经济选择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新产权方法的中心任务是表明产权的内容如何以特定的和可以预期的方式来影响资源的配置和使用的。
如果将一个社会所强制实施的选择一种经济和使用的权利分配给一个特定的人,就是私有产权,它可以同附着在其他物品上的类似权利相交换。
产权有两种形式:(1)共有制。
共有制是将这种选择的产权权利分配给共同体的所有成员。
共有制意味着共同体否定了国家或单个市民干扰共同体内的任何人行使共有权利的权利。
国有制则意味着只要国家是按照政治程序来决定谁不能使用国有资产,它就能排除任何人使用这一权利。
(2)私有制。
私有制是给予人们对物品那些必然发生矛盾的各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
这种权利并不是,对物品可能用途施以人为的或强加的限制,而是对这些用途进行选择的排它性权利分配。
②私有制意味着所有者有权排除其他人行使私有者的私有权。
简而言之,没有经过你的许可或没有给你补偿,任何人都不能合法地使用或影响那些产权归你所有的物品的物质性状。
新制度经济学——产权理论引言新制度经济学是对主流经济学的新兴流派,其基本观点是经济行为者与制度之间互动的重要性。
产权理论作为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支柱之一,探讨了产权在现代经济制度中的作用和属性,认为产权变迁是经济制度变迁和经济效率提高的重要动因。
本文将介绍产权的定义、分类及其在现代经济制度中的作用。
产权的定义产权是指对经济物品或资源的控制权或支配权,包括所有权、使用权、支配权和许可权等。
产权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之一,它与资源配置和收益分配密切相关。
经济活动无论是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都离不开产权的约束和规制。
产权的分类产权可以按照属权者、资源性质、产生方式、使用方式和应用对象等方面进行分类。
1.按属权者分类:•私有产权•政府产权•公有产权•集体产权2.按资源性质分类:•自然资源产权•人力资源产权•知识产权•资本产权3.按产生方式分类:•创造性产权•转移性产权•附着性产权4.按使用方式分类:•产权的授权使用•产权的合作使用•产权的控制使用5.按应用对象分类:•生产要素产权•商品与服务产权•生态资源产权产权的作用产权是现代经济制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在市场经济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产权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产权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主要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而产权是市场交易的重要依据,不同的产权关系决定了不同的资源配置结果。
私有产权所形成的产权关系使资源的使用者对自己的资源承担责任,同时对资源收益享有所有权。
在产权明晰、权责分明的制度下,资源的配置优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 产权在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知识产权是创新的重要保护机制,它刺激了人类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现代经济制度中,专利法、版权法等法律法规的出现,鼓励了知识创新和产业升级,促进了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3. 产权促进了财富的创造和积累产权关系的形成保护了企业的利益,鼓励企业进行创新和投资,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了财富的创造和积累。
新制度经济学产权一、产权的概念何为‚产权‛?各个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不同的概念。
新制度经济学创始人之一、美国经济学家阿尔钦指出:‚产权是一个社会所强制实施的选择一种经济品的使用的权利。
‛。
他不仅把产权看作一种权利,而且更强调产权作为一种人们对资产的排他性的规则,是形成并确认人们对资产权利的方式。
E〃吕菲博腾和S〃佩杰维奇则从分配的角度定义了产权,指出:‚产权不是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指由于物的存在和使用引起的人们之间的一些被认可的行为性关系。
产权分配格局具体规定了人们那些与物相关的行为规范,每个人在与他人的相互交往中都必须遵守这些规范,或者说必须承担不遵守这些关系的成本。
这样,社会中盛行的产权制度便可以被描述为界定每个人在稀缺资源利用方面的地位的一组经济和社会关系。
‛H〃德姆塞茨把产权看作:‚产权包括一个人或其他人受益或受损的权利……产权是界定人们如何受益以及如何受损,因而谁必须向谁提供补偿以使他修正人们所采取的行动。
‛即在德姆塞茨看来‚产权的一个主要功能是引导人们实现将外部性较大地内在化的激励。
‛美国经济学家费希尔给产权的定义:‚产权是享有财富的收益并且同时承担这一收益相关的成本的自由或者所获得的许可—产权不是有形的东西或事物,而是抽象的社会关系。
‛这个定义里包含了产权的四个主要内涵,即产权表现对财富收益的享有;产权是承担相应成本的义务;产权有‚许可‛的约束和保障;产权是抽象的社会关系。
尽管由于产权学派研究产权问题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不同,他们对产权给出了不同的概念,但是他们都认为:产权是财产的权利,是包括财产的使用权、支配权、收益权、处臵权等在内的一个‚权利束‛;都强调产权是一组行为性权利,是界定人们行为关系的一种行为规则;他们都把产权视为人们对物的使用所引起的相互关系,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人对物的关系:产权的核心是规范人们之间的行为关系,帮助人们形成合理预期,如德姆塞茨在《关于产权的理论》一文中指出:‚产权是一种社会工具,其重要性就在于事实上它们能帮助一个人形成他与其他人进行交易的合理预期。
第三讲产权的基本理论(2课时)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主要阐述作为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基本支柱的产权理论。
通过学习,要掌握传统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有关产权理论的论述以及产权在制度变迁中的功能。
第一节产权的涵义、内容与形式一、产权的涵义二、产权的内容三、产权的形式第二节产权的属性与功能一、产权的属性二、产权的功能第三节产权的起源与保护一、产权的起源二、产权的保护第四节资产的属性与产权安排一、私人物品的产权安排二、公共物品的产权安排三、俱乐部物品的产权安排四、动产与不动产的产权安排讨论:公共资源的悲剧第一节产权的涵义、内容与形式[鱼的故事]鱼:一种会游动的“财产”陆地上的“野生河鱼”的命运:滥捕对象家养鱼的故事塘鱼、稻田养鱼海鱼又如何?美国西海岸华盛顿州海滩“三文鱼”案例[问题与思考]为什么野生河鱼、家养与人工养鱼、海鱼的命运有如此大的区别?滥捕鱼的和养鱼的可能是同一个人,为什么行为会大不一样?是道德问题还是其他?进而思考所有没有明确具体所有者的财产、资源的命运和后果将如何?有没有办法使得小偷、盗窃绝迹?如果有,这个办法将导致什么后果?为什么公用的东西最容易损坏?为什么有滥捕、滥伐、滥垦、滥采、滥用等现象?其结果又如何?一、产权的涵义产权涉及到产权的享有者,即产权的主体,产权的客体,非产权主体。
产权的实质是界定产权主体与非产权主体对产权客体的关系、权利和义务。
产权主体享有产权,非产权主体就有尊重、不予侵犯的义务。
产权是一种通过社会强制而实现的对某种经济物品的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V3,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P.1101.。
)(1)Alchian定义“产权”:“一种通过社会强制而实现的对某种经济物品的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
” (“A property right is a socially enforced right to select uses of an economic goo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