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发动机点火及控制
- 格式:doc
- 大小:1.21 MB
- 文档页数:5
第七章发动机点火及控制第七章发动机点火及控制7.1 引言本章将介绍发动机点火及控制的相关知识。
点火系统是发动机正常运转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引燃混合气使发动机正常工作。
控制系统则负责监测及调节发动机的运行状态,以确保其性能和可靠性。
7.2 点火系统7.2.1 点火系统概述点火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在适当的时间点引燃燃料-空气混合物,产生爆发力推动活塞工作。
它由点火线圈、火花塞、点火控制单元等组成。
7.2.2 点火线圈点火线圈是点火系统中的重要元件,它负责将电池的低电压转换成高电压,以产生火花点燃混合气。
主要有充电部分和放电部分组成。
7.2.3 火花塞火花塞是点火系统中的关键部件,负责产生高压电弧点燃混合气。
其结构一般包括中心电极、外壳、绝缘体等。
7.2.4 点火控制单元点火控制单元是点火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负责控制点火时机和点火能量等参数。
它能根据发动机负荷、转速等条件进行精确计算,以保证点火的准确性。
7.3 点火系统故障与排除7.3.1 火花塞故障火花塞故障常见表现为点火强度降低、点火间隔不正常、火花塞电极积炭等。
应及时检查火花塞并更换。
7.3.2 点火线圈故障点火线圈故障主要表现为点火强度不足或无法点火。
需要检查点火线圈的电阻、接线是否正常,并及时更换故障的元件。
7.3.3 点火控制单元故障点火控制单元故障常见表现为点火时机不准确、点火能量不稳定等问题。
应检查电子元件是否正常工作,并进行适当的维修或更换。
7.4 控制系统7.4.1 控制系统概述控制系统主要负责监控和调节发动机的运行状态,以保证其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和可靠性。
主要包括燃油供给系统、排放控制系统等。
7.4.2 燃油供给系统燃油供给系统负责将燃油从燃油箱输送到发动机,并进行适当的混合调节,以满足发动机的工作需要。
主要包括燃油泵、喷油器、燃油滤清器等。
7.4.3 排放控制系统排放控制系统主要目的是减少发动机排放的有害物质,以保护环境和提高发动机的效能。
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控制教案第一章:发动机启动系统概述1.1 教学目标1. 了解发动机启动系统的功能和重要性2. 掌握发动机启动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1.2 教学内容1. 发动机启动系统的功能和重要性2. 发动机启动系统的组成3. 发动机启动系统的工作原理1.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发动机启动系统的功能和重要性,以及组成和工作原理2. 互动法:提问学生,让学生参与讨论,巩固知识点1.4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发动机启动系统功能和重要性的理解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以及对发动机启动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的掌握情况第二章:启动机的基本原理与结构2.1 教学目标1. 了解启动机的作用和分类2. 掌握启动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组成2.2 教学内容1. 启动机的作用和分类2. 启动机的基本原理3. 启动机的结构组成2.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启动机的作用、分类、基本原理和结构组成2. 实物演示法:展示启动机实物,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其结构和原理2.4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启动机作用、分类和基本原理的理解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实物演示中的观察能力和对启动机结构组成的掌握情况第三章:启动机的控制电路3.1 教学目标1. 了解启动机控制电路的功能和作用2. 掌握启动机控制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3.2 教学内容1. 启动机控制电路的功能和作用2. 启动机控制电路的组成3. 启动机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3.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启动机控制电路的功能、组成和工作原理2. 互动法:提问学生,让学生参与讨论,巩固知识点3.4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启动机控制电路功能和工作原理的理解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对启动机控制电路组成的掌握情况第四章:点火系统的基本原理与结构4.1 教学目标1. 了解点火系统的作用和分类2. 掌握点火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组成4.2 教学内容1. 点火系统的作用和分类2. 点火系统的基本原理3. 点火系统的结构组成4.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点火系统的作用、分类、基本原理和结构组成2. 实物演示法:展示点火系统实物,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其结构和原理4.4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点火系统作用、分类和基本原理的理解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实物演示中的观察能力和对点火系统结构组成的掌握情况第五章:点火系统的控制电路5.1 教学目标1. 了解点火系统控制电路的功能和作用2. 掌握点火系统控制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5.2 教学内容1. 点火系统控制电路的功能和作用2. 点火系统控制电路的组成3. 点火系统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5.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点火系统控制电路的功能、组成和工作原理2. 互动法:提问学生,让学生参与讨论,巩固知识点5.4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点火系统控制电路功能和工作原理的理解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对点火系统控制电路组成的掌握情况第六章: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6.1 教学目标1. 学习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的常见故障现象2. 掌握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法6.2 教学内容1. 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的常见故障现象2. 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的故障诊断方法3. 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的维修方法6.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的常见故障现象,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法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故障诊断与维修的实际情况6.4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常见故障现象的理解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对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法的掌握情况第七章: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的性能检测7.1 教学目标1. 了解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的性能检测方法2. 掌握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的性能检测设备及操作方法7.2 教学内容1. 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的性能检测方法2. 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的性能检测设备3. 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的性能检测操作方法7.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的性能检测方法,性能检测设备及操作方法2. 实物演示法:展示性能检测设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其功能和操作方法7.4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性能检测方法的理解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对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性能检测设备及操作方法的掌握情况第八章: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的维修与保养8.1 教学目标1. 学习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的维修与保养方法2. 掌握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的维修与保养注意事项8.2 教学内容1. 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的维修方法2. 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的保养方法3. 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的维修与保养注意事项8.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的维修与保养方法,维修与保养注意事项2. 互动法:提问学生,让学生参与讨论,巩固知识点8.4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维修与保养方法的理解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对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维修与保养注意事项的掌握情况第九章: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9.1 教学目标1. 学习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方法2. 掌握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技巧9.2 教学内容1. 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方法2. 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技巧9.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方法,案例分析技巧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案例分析的实际情况9.4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在实际应用中案例分析方法的理解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对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在实际应用中案例分析技巧的掌握情况第十章: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的发展趋势10.1 教学目标1. 了解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的发展历程2. 掌握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的发展趋势10.2 教学内容1. 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的发展历程2. 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的发展趋势10.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的发展历程,发展趋势2. 互动法:提问学生,让学生参与讨论,巩固知识点10.4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的理解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对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未来发展的掌握情况重点解析本文档详细介绍了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的基本原理、结构组成、控制电路、故障诊断与维修、性能检测、维修与保养、实际应用案例分析以及发展趋势。
发动机的点火系统与工作原理发动机是汽车的核心部件之一,点火系统作为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发动机的正常运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发动机的点火系统以及其工作原理。
一、点火系统的组成点火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点火开关、点火线圈、火花塞、点火控制模块和电源系统。
1. 点火开关:点火开关是点火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通过控制电流的通断来控制点火系统的工作状态。
2. 点火线圈:点火线圈是将电池提供的低电压转化为高电压的装置,用于产生足够的电能以点燃火花塞。
3. 火花塞:火花塞是点火系统中最重要的零件之一,它将高压电能转化为火花,点燃混合气体,从而引爆发动机。
4. 点火控制模块:点火控制模块负责监测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并根据需要控制点火系统的工作时间和工作方式。
5. 电源系统:电源系统为点火系统提供稳定的电压和电流,确保点火系统正常运行。
二、点火系统的工作原理点火系统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充电、火花塞的燃烧和燃烧后的排气三个阶段。
1. 充电阶段:当点火开关打开时,电源系统开始为点火线圈提供电流,点火线圈将低电压转化为高电压,并储存在点火线圈中。
2. 火花塞的燃烧阶段:点火控制模块监测到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后,会发送信号给点火线圈,点火线圈将储存的高电压释放到火花塞,形成火花,点燃混合气体,从而引爆发动机。
3. 燃烧后的排气阶段:燃烧后产生的废气通过排气系统排出,同时点火控制模块会根据发动机的工作状态调整下一次点火的时间和方式,以保证发动机的正常运转。
三、点火系统的工作效果点火系统的工作效果直接影响着发动机的性能和燃烧效率。
一个良好的点火系统可以提供稳定的火花,快速、准确地点燃混合气体,从而提高燃烧效率,并使发动机运转更加平稳。
四、点火系统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 火花塞故障:火花塞可能因长时间使用或脏污导致无法正常产生火花。
解决方法是定期更换火花塞,并保持其清洁。
2. 点火线圈故障:点火线圈可能发生短路或断路等故障,导致无法正常将电能转化为火花。
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控制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发动机启动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2. 掌握启动机的检查与维修方法。
3. 熟悉点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4. 学会点火线圈的检测与更换。
5. 能够独立完成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的故障诊断与修复。
二、教学内容1. 发动机启动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启动机的作用启动机的组成启动机的工作原理2. 启动机的检查与维修启动机的检查方法启动机的维修技巧启动机故障的诊断与排除3. 点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点火系统的作用点火系统的组成点火线圈的工作原理4. 点火线圈的检测与更换点火线圈的检测方法点火线圈的更换技巧点火线圈故障的诊断与排除5. 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的故障诊断与修复故障诊断的方法与步骤故障修复的技巧与注意事项故障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的相关理论知识。
2. 采用演示法,展示启动机和点火线圈的检查与维修过程。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故障原因,培养学生的故障诊断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教程。
2. 教具:启动机、点火线圈、检测仪器等。
3. 课件: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的结构图、工作原理图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评估学生对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操考核评价: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水平。
3. 故障诊断评价:评估学生对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故障诊断的能力。
4. 案例分析评价:评估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发动机启动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2. 启动机的检查与维修方法。
3. 点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4. 点火线圈的检测与更换。
5. 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的故障诊断与修复。
教学难点:1. 启动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 点火线圈的检测与更换。
3. 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的故障诊断与修复。
七、教学安排1. 课时:本教案共需4课时,每课时45分钟。
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控制教案第一章:发动机启动系统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发动机启动系统的基本组成和作用。
让学生掌握发动机启动系统的常见故障和诊断方法。
1.2 教学内容:发动机启动系统的组成:启动电机、启动开关、电池、启动继电器等。
发动机启动系统的作用:启动发动机、提供动力传输。
发动机启动系统的常见故障:启动电机损坏、启动开关故障、电池问题、启动继电器故障等。
发动机启动系统的诊断方法:观察故障现象、使用诊断工具检测。
1.3 教学活动:讲解发动机启动系统的基本组成和作用。
演示发动机启动系统的常见故障和诊断方法。
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诊断发动机启动系统故障。
第二章:点火系统的基本原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点火系统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让学生掌握点火系统的常见故障和诊断方法。
2.2 教学内容:点火系统的基本原理:通过点火线圈产生高电压,点燃混合气体。
点火系统的作用:提供火花点燃混合气体,实现燃烧。
点火系统的常见故障:点火线圈故障、火花塞问题、点火控制器故障等。
点火系统的诊断方法:观察火花塞的火花情况、使用诊断工具检测。
2.3 教学活动:讲解点火系统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演示点火系统的常见故障和诊断方法。
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诊断点火系统故障。
第三章:点火系统的组件介绍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点火系统的各个组件及其功能。
让学生掌握点火系统组件的检查和更换方法。
3.2 教学内容:点火线圈:产生高电压,传递给火花塞。
火花塞:点燃混合气体,产生火花。
点火控制器:控制点火时机和电压。
其他组件:点火模块、点火线、点火器等。
3.3 教学活动:讲解点火系统的各个组件及其功能。
演示点火系统组件的检查和更换方法。
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检查和更换点火系统组件。
第四章:点火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点火系统的故障诊断方法。
让学生掌握点火系统的维修技巧。
4.2 教学内容:点火系统的故障诊断方法:观察火花塞的火花情况、使用诊断工具检测。
电控发动机第七章汽油机电控点火系统第七章汽油机电控点火系统一、引言汽油机电控点火系统是内燃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电子控制单元(ECU)对点火时机进行精确控制,以提高燃烧效率和减少尾气排放。
本章将详细介绍汽油机电控点火系统的工作原理、组成部分及其各个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二、点火系统的作用点火系统是将点火能量传递给汽油燃料,使其点燃并释放能量的装置。
其主要作用如下:1:提供初始能量:点火系统通过点火,提供了启动发动机所需的初始能量。
2:控制点火时机:点火系统通过控制点火时机,使燃烧能够在最佳时机进行,提高发动机的燃烧效率。
3:防止爆震:点火系统通过控制点火时机和点火顺序,防止燃烧出现爆震现象,保护发动机和排气系统的安全。
三、点火系统的组成部分汽油机电控点火系统由以下几个主要组成部分组成:1:点火线圈:点火线圈是点火系统的核心部件,负责将低电压的电能转换成高电压的点火能量,用于点燃燃料。
2:火花塞:火花塞是点火系统的关键部件,负责将点火能量传递给燃料,点燃燃料进行燃烧。
3:点火开关:点火开关用于控制点火系统的开关,启动和关闭发动机。
4:电子控制单元(ECU):ECU是点火系统的大脑,负责控制点火时机和点火能量的大小,根据传感器信号进行计算和控制。
5:传感器:传感器用于检测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如转速、冷却液温度、进气量等,向ECU提供相关的参数信号,以便ECU进行计算和控制。
四、点火系统的工作原理汽油机电控点火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1:点火时机控制:ECU通过接收传感器信号,计算出当前的工作状态,然后根据预设的点火时机曲线,确定点火时机的控制信号。
2:点火能量控制:根据发动机工况和负荷情况,ECU计算出点火能量的大小,通过调节点火线圈的工作电压,控制点火能量的大小。
3:点火顺序控制:根据发动机的气缸序列,ECU确定点火顺序,依次点火各个气缸的燃烧室,保证正常的燃烧顺序。
4:点火故障检测:ECU通过监测点火线圈的工作情况和火花塞的工作状态,检测点火系统是否正常工作,如有故障,则进行故障诊断和报警。
发动机启动点火控制原理1. 点火系统概述:点火系统主要由点火线圈、点火开关、点火控制模块和火花塞等组成。
它的作用是在发动机的压缩冲程末端,通过点火线圈产生高电压,使火花塞产生火花,点燃燃料混合物,从而引发燃烧过程。
2. 点火时机控制:点火时机是指点火系统在发动机压缩冲程末端点火的时间点。
点火时机的控制需要根据发动机转速、负荷、温度等参数进行调整,以确保在最佳点火时机点上点火,以提供最佳的动力输出和燃油经济性。
点火时机的控制通常由发动机控制单元(ECU)根据传感器信号和预设的点火曲线来实现。
3. 点火系统的工作原理:当点火开关打开时,电流从电瓶经过点火线圈流入火花塞,产生高压电场。
当发动机的活塞接近压缩冲程末端时,ECU会通过传感器检测到活塞位置和转速等信息,并计算出最佳的点火时机。
然后,ECU会向点火控制模块发送指令,触发点火线圈产生高压电场。
高压电场通过点火线圈的高压线传输到火花塞,使火花塞两电极之间的间隙产生电火花,点燃燃料混合气,从而引发燃烧过程。
4. 点火系统的安全保护:为了确保点火系统的安全可靠,点火系统通常还包括一些安全保护措施。
例如,点火系统会监测火花塞的工作状态,如果发现火花塞出现故障或者点火线圈电压异常,系统会发出警报并关闭点火系统,以避免潜在的危险。
总结起来,发动机启动点火控制的原理是通过点火系统的协调工作,根据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和参数来控制点火时机,从而实现燃烧过程的引发,使发动机正常启动并顺利运转。
这个过程需要点火线圈、点火开关、点火控制模块等组件的配合,并受到ECU的控制和监测,以确保点火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
第七章汽油机点火控制(理论4学时,实训4学时,共8学时)学习目标:了解:汽油发动机点火系统的作用、要求。
理解:汽油发动机点火系统的分类、结构、工作原理。
掌握:汽油发动机点火系主要元件的检测,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讲授内容:一、点火系的功用点火系统的基本功用是产生电火花点燃气缸内的混合气。
在汽油发动机中,气缸内的混合气是由高压电火花点燃的,而产生电火花的功能是由点火系来完成的。
点火系将电源的低电压变成高电压,再按照发动机点火顺序轮流送至各气缸,点燃压缩混合气;并能适应发动机工况和使用条件的变化,自动调节点火时刻,实现可靠而准确的点火.点火提前角是指气缸的火花塞跳火到该气缸活塞运动至压缩上止点时曲轴转过的角度。
二、对点火系的要求1.能产生足以击穿火花塞电极间隙的高电压2.火花产生足够的点火能量3.点火时刻应与汽油发动机的运行工况相匹配三、电控点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ECU控制的点火系统主要有点火系统主要由电源、点火开关、传感器、ECU、点火器、点火线圈、分电器(有发电器电控点火系统)、火花塞等组成。
其功能如下:1.电源和点火开关电源为蓄电池或发电机,其功用是给点火系统提供所需的电能。
点火开关用来接通或断开电源电路。
2.传感器电控点火系统中的传感器主要用于检测发动机各种运行参数的变化,为ECU提供点火控制所需的信号,的要传感器有凸轮轴位置传感器、曲轴位置传感器、爆燃传感器、进气管绝对压力传感器(或空气流量计)、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和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等。
3.ECUECU是电控点火系统的中枢。
在发动机工作时,ECU不断地接收各传感器输送来的信号,并按内存的程序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运算、存储和分析处理,最后向点火器发出控制信号,以完成对点火提前角、通电时间和爆燃的控制。
4.点火器点火器是电控点火系统的执行元件,其功用是对ECU输送来的控制信号进行功率放大,控制点火线圈初级电路的通电或断电,并在完成点火后向ECU输送点火确认信号。
第74章发动机点火系统发动机的起动过程是将发动机由静止状态转变到独立运行的工作过程。
起动和点火电气系统就是用来完成起动发动机这一任务的。
点火系统中的磁电机则是当发动机独立运行后,用来点燃气缸内混合气的。
活塞5发动机的曲轴是依靠点燃气缸内经压缩的混合气所爆发出的力量来转动的。
而压缩混合气,又依赖于曲轴的转动,点燃混合气也与曲轴的转动有关。
曲轴转动时,带动汽油泵和压缩器工作,汽油泵将燃料增压并送入汽化器,压缩器则将空气增压后,使之经汽化器的喷油咀,将汽化器内的燃料吸出,形成混合气进入气缸内。
曲轴还带动活塞和磁电机,将气缸内的混合气压缩并点燃。
但是,处于静止状态的发动机,曲轴是不转的,气缸内既无油、气混合气,也不能产生火源,要使发动机工作起来,就必须由起动机给曲轴施以外加力矩,让曲轴在不低于40~60转/分的转速下,转动2转以上,才能使发动机所有气缸内都充满混合气。
在这样低的转速下,磁电机还不能产生高压电,所以要使发动机工作起来,还必须靠起动点火线圈给气缸点火。
这样,才能使发动机正常燃烧并发出足够的功率,保证曲轴加速到发动机独立运行的转速(90-150转/分),然后过渡到慢车转速。
点火系统点火系统是用来点燃发动机气缸内的混合气的。
它主要由电咀、磁电机、起动点火线圈和高压导线等组成,如图所示。
磁电机和点火线圈用以产生高压电,供给安装在气缸里的电咀以高压电能,使之形成火花。
点火系统工作的好坏,对发动机起动的成败,有很大的影响。
点火系统工作良好的标志主要是:火花较强,足以点然混合气。
因此,如何使点火系统产生能量和功率都足够大的火花,将混合气点烧,就成为维护点火系统的中心问题。
本节将围绕这个中心,研究点火系统的工作原理、特性和维护。
一、电咀电咀是用来产生电火花,将磁电机或起动点火线圈输送来的高压电能转换为热能,点烧气缸内的混合气。
(一)电咀的击穿电咀的基本结构如图8—2所示。
它主要由金属电极和耐高压的陶瓷绝缘体组成。
发动机点火控制原理嘿,朋友们!今天咱来唠唠发动机点火控制原理。
你想啊,这发动机就好比是汽车的心脏,而点火控制呢,那就是让这心脏有力跳动的关键!就像咱人跑步,得有个合适的节奏才能跑得顺溜,发动机点火也得恰到好处才行。
发动机里有个叫火花塞的小家伙,它就像是个小鞭炮,得在对的时间“噼里啪啦”一下,点燃混合气体,让发动机发动起来。
那怎么才能让它在对的时间点火呢?这就得靠一系列精巧的设计和控制啦。
想象一下,要是点火太早,那混合气体还没准备好呢,就被点着了,那不就跟你还没准备好起跑就被人推出去一样,肯定乱套呀!要是点火太晚呢,混合气体都等得不耐烦了,动力就不足啦,车跑起来也没劲儿。
这里面有好多因素要考虑呢!比如说发动机的转速,转得快的时候和转得慢的时候,点火时间肯定不能一样呀。
还有温度,天气冷的时候和热的时候也得区别对待。
这就好像做饭,火候得掌握好。
火大了容易糊,火小了又不熟。
发动机点火控制也是这个道理,得根据各种情况不断调整,才能让发动机高效工作。
而且啊,现在的技术可先进啦!有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就像发动机的小眼睛,时刻盯着各种参数,然后把信息传给控制电脑,电脑这个“大脑”再根据这些信息来决定最佳的点火时间。
你说神奇不神奇?就这么一套系统,能让发动机乖乖听话,该发力的时候发力,该节省的时候节省。
咱再打个比方,这发动机点火控制就像是一场精彩的舞蹈表演。
火花塞是领舞的,传感器是伴舞的,而控制电脑就是那个厉害的编舞老师,它们一起合作,才能跳出一场完美的舞蹈,让汽车跑得又稳又快。
所以啊,可别小看了这发动机点火控制原理,这里面的学问大着呢!它让我们的汽车能在路上欢快地跑着,带我们去想去的地方。
总之,发动机点火控制原理就是这么个神奇又重要的东西,它让汽车的“心脏”有力地跳动,让我们的出行变得更加便捷和有趣!是不是很有意思呀?哈哈!。
发动机点火控制汽油发动机采用微机控制点火控制点火系统能将点火提前将点火提前角控制在最佳值,使可燃混合气燃烧后产生的温度和压力达到最大值,从而通过发动机的动力性,同时还能提高燃油经济型和减少有效气体的伤害。
发动机点火能量的高低取决于点火线圈通电时间的长短即点火导通角,点火导通角的大小与蓄电池的电压和转速有着直接的关系,在电控发动机上可以实现对点火导通角有效的控制。
使发动机产生最大动力的有效方法增大点火提前角。
但是点火提前角过大又会引起发动机爆震,发动机爆震一方面会导致发动机输出功率降低,另一方面会导致发动机使用寿命缩短甚至损坏。
消除爆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推迟点火提前角。
在电控发动机上采用爆震控制。
任务一点火提前角的控制任务目标1.发动机的点火控制学习目标1.了解发动机的点火控制一、点火提前角的确定汽油发动机的可燃混合气表适当的提前一些。
通常把发动机发出最大功率和油耗最小的点火提前角称为最佳点火提前角。
点火提前角大小直接影响发动机的输出功率、油耗、排放等。
发动机工况不同需要的最佳点火提前角也不相同,怠速时最佳点火提前角是为了使怠速运转平稳,降低有效气体的排放量和减少燃油消耗量;部分负荷时最佳点火提前角是为了减少燃油消耗量和有害气体的排放量,提高经济性和排放性能;大负荷时最佳点火提前角是为了增大输出转距,提高动力性能。
微机控制的点火提前角θ由初始点火提前角θi、基本点火提前角θb 和修正点火提前角θc 三部分组成, 即θ=θi+θb+θc1. 初始点火提前角初始点火提前角又称为固定点火提前角,其值大小取决于发动机的结构形式,一般为上止点BTDC6° - BTDC12°。
在下列情况时,由于发动机转速变化大,空气流量不稳定,点火提前角不能准确控制,因此采用固定点火提前角进行控制,其实际点火提前角等于初始点火提前角。
1)发动机启动时;2)发动机转速低于400r/min 时;3)检查初始点火提前角时。
第七章发动机点火及其它控制第一节发动机点火控制系统一、点火控制系统的发展点火系统最基本的原理是通过断电开关控制点火线圈一次电流的大小和断电时间,从而控制点火的能量和时刻,保证发动机汽缸内的混合气彻底燃烧。
在传统的化油器式汽油机中,点火控制系统经过了传统式(触点式)向无触点式发展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系统的分电器仍一直采用机械式离心和真空提前机构来控制发动机的点火提前角。
随着EFI系统的出现和发展,点火控制系统开始采用电控点火装置(ESA)。
它可以使发动机在任何工况下均处于最佳点火提前状态,并实现3方面的功能:通电时间控制,点火提前角控制和爆震控制。
二、电子点火控制系统现代点火控制系统都是计算机控制的电子控制系统。
它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分电器的,一类是没有分电器的。
但是它们的主要组成及控制原理是相同的。
组成:(1)点火器:包括点火控制电路等、闭合角控制电路、点火器信号电路、功率晶体管及其驱动电路等。
(2)点火线圈及分电器点火线圈采用一次线圈电阻值很小的高能点火线圈。
在有分电器的系统中,各汽缸共用一个点火线圈;在无分电器的系统中,将气缸分组,每组共用一个点火线圈,或者是每个气缸独立用一个线圈。
电子点火控制系统的组成如图(1)ECU的输入信号ECU的输入信号,除了节气门位置传感器、输入信号,除了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空气流量计、水温传感器等送来的信号外,还有曲轴位置传感器送来的以下信号:1)G信号所谓G信号,即上止点参考位置信号。
它的周期对应的曲轴转角等于发动机各缸工作间隔所对应的曲轴转角(四缸发动机为180度,六缸发动机为120度),G信号的相位所对应的曲轴位置与各组活塞的上止点位置有一定的角度,一般为上止点前10度。
根据G信号,ECU可能准确地计算出曲轴每转1度及一周所用时间和发动机转速。
由转速和其它传感器输入的参数,ECU可查表得到点火提前角和点火线圈通电时间。
根据计算的1度信号所用时间,可计算出G信号后点火器的通电和断电时刻,最后输出点火控制信号。
在无分电器的点火控制系统中,有的将上止点位置G信号分为G1和G2,两信号相隔180度(曲轴转角360度)。
在丰田皇冠汽车无分电器点火控制系统中,G1设定在第六缸上止点附近,G2设定在第一缸上止点附近。
2)Ne信号。
所谓Ne信号,即发动机曲轴转速信号。
Ne信号的每一个脉冲,表示发动机曲轴转过一个固定的角度。
一般的系统中,Ne信号周期为转轴转过30度所对应的时间,在较精密的系统中,Ne信号周期为曲轴转过1度所对应的时间。
(2)ECU的输出信号1)点火控制信号IGtIGt实际上就是点火器中功率晶体管的通断控制信号。
它是ECU输出到点火组件的点火命令信号,也是点火组件计算闭合角的基准信号。
IGt信号输出后,在活塞位置达到存储器所记忆的最佳点火时间时,IGt信号消失,也就是发出了点火指令。
2)辨缸信号IGdA、IGdB曲轴每转一周将产生多个G信号,而每个G信号与点火气缸的对应关系应该是确定不变的。
在有分电器的系统中,由于点火气缸是由分火头的指向决定的,所以不会出现问题。
但是在无分电器的系统中,仅有G信号不能决定具体的点火气缸,所以ECU输出信号中增加了辨缸信号IGd,以便与G信号一同决定需要点火的气缸。
在无分电器同时点火方式中,又把IGd分为IGdA和IGdB。
3、无分电器点火控制系统(DIL)无分电器点火控制系统是一种全电子化的点火系统。
优点:(1)由于没有机械传动,减少了分火头与旁电极这一中间跳火间隙的能量损耗和干扰;(2)由于无分电器,也使发动机各部件的布置更容易、更合理。
分类:(1)每缸一个点火线圈的独立点火方式;(2)两个活塞位置同步缸(两个缸的活塞同时到达上止点位置,但一个缸为压缩行程的上止点,另一个缸为排气行程的上止点)共用一个点火线圈的同时点火方式。
1)无分电器同时点火方式1、6缸,2、5缸及3、4缸分别为同步缸,两同步缸共用一个线圈,其方法是两同步缸的火花塞与共用的点火线圈二次线圈串联。
当点火线圈一次线圈断电时,一个气缸处于压缩行程的上止点,所以为有效点火;而另一个气缸处于排气行程的上止点,为无效点火。
由于处于排气行程中气缸内的压力很低,加之废气中导电离子较多,其火花塞很容易被高压击穿,消耗的能量非常少,不会对压缩行程气缸点火产生影响。
2)无分电器独立点火方式控制系统由于每缸都有独立的点火线圈,所以即使发动机的转速高达9000r/min,线圈也有较长的通电时间(大的闭合角),可以提供足够高的点火能量。
与分电器系统相比,在相同的转速和相同点火能量下,单位时间内点火线圈的电流要小的多,因此,线圈不宜发热而体积又可以非常小巧,一般是将点火线圈压装在火花塞上,这种点火方式控制系统特别适合于多气门发动机。
三、最佳点火提前角及影响点火提前角的因素1、最佳点火提前角定义:能保证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都达到最佳值的点火提前角称为最佳点火提前角。
(也可以说是发动机的最大输出功率)出现在曲轴转角的上止点后10度左右。
如图3-4,图中曲线A是气缸内不燃烧的压力波形,它是以上止点(TDC)为中心的左右对称波形。
曲线B、C、D分别表示点火时刻在上止点第10度以前,10度左右和10度以后三种点火提前角时的燃烧压力波形。
由图可知,Ⅱ时刻点火可以获得最佳的燃烧压力(作功也是最多的,作功的多少可以看阴影部分所示)且无爆震发生;而在Ⅰ时刻点火,虽然燃烧压力最高,但有爆震发生(曲轴B上部的的锯齿波形)。
可见,最佳点火提前角在上止点前10度左右。
但最佳点火提前角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2、影响点火提前角的因素角的影响如图3-5知,发动机转速升高,点火提前角应该增大。
在普通EFI系统中,由于采用的是机械式离心调节器,所以调节曲线与理想点火调节曲线相差较大。
当采用ESA时,可以使发动机的实际点火提前角接近与理想的点火提前角。
2)进气歧管绝对压力对点火提前角的影响负荷大),要求点火提前角小;反之,管路压力低(真空度高,负荷小)时,要求点火提前角大。
在普通EFI系统中,由于采用真空调节器,所以调节曲线与理想曲线相差较大。
当采用ESA控制系统时,可以使发动机的实际点火提前角接近于理想的点火提前角。
3)辛烷值对点火提前角的影响发动机在一定条件下,会出现爆震现象。
爆震使发动机动力下降、油耗增加、发动机过热,对发动机极为有害。
发动机的爆震与汽油品质有密切关系,常用辛烷值来表示汽油的抗爆性能。
汽油的辛烷值越高,抗爆性越好,点火提前角可以加大;反之,汽油的辛烷值越低,抗爆性越差,点火提前角应减少。
在无电控的普通点火系统中,是靠人工分电器初始位置进行调节来实现的。
在EFI中,为了适应不同辛烷值的汽油的需要,,在实际运用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汽油品种进行选择。
在出厂时,一般开关设定在无铅汽油的位置上。
3、点火提前角的控制方式在ESA控制系统中,根据有关传感器送来的信号,ECU计算出最佳点火时刻,输出点火正时信号(IGt),控制点火器点火。
在发动机起动时,不经ECU计算,点火时刻直接由传感器信号控制一个固定的初始点火提前角。
当发动机转速超过一定值时,自动转换为由ECU的点火正时信号IGt控制。
1.初始点火提前角为了确定点火正时,ECU根据上止点位置确定点火的时刻。
在有些发动机中,ECU把G1或G2信号后第一个Ne信号过零点定为压缩行程上止点前10度,ECU计算点火正时时,就把这一点作为参考点。
这个角度就称作初始点火提前角,其大小随发动机而异。
2.点火提前角的计算发动机工作时,ECU根据进气歧管压力(或进气量)和发动机转速,从存储器存储的数据中找到相应的基本点火提前角,再根据有关传感器信号值加以修正,得出实际点火提前角。
实际点火提前角=初始点火提前角个基本点火提前角十修正点火提前角(或延迟角)3.点火提前角的控制点火提前角的控制包括两种基本情况:①起动期间的点火时间控制:发动机在起动时,在固定的曲轴转角位置点火,与发动机的工况无关。
②起动后发动机正常运行期间的点火时间控制:点火时间由进气歧管压力信号(或进气量信号)和发动机转速确定的基本点火提前角和修正量决定。
修正项目随发动机而异,并根据发动机各自的特性曲线进行修正。
四、爆震控制爆震是汽油机运行中最有害的一种故障现象。
发动机工作如果持续产生爆震,火花塞电极或者是活塞就可能产生过热、熔损等现象,造成严重故障,因此必须防止爆震的产生。
爆震与点火时刻有密切关系,同时还与汽油的辛烷值有关。
如图3-16可知,在传统的点火系统和无爆震控制的点火系统中,为防止爆震的发生,其点火时刻的设定往往远离爆震边缘。
这样势必就会降低发动机效率,增加燃油消耗。
而具有爆震控制的点火系统,点火时刻到爆震边缘只留一个较小的余量,或者说,就在爆震界面上工作,这样即控制了爆震的发生,又能更有效地得到发动机的输出功率。
1、爆震控制系统组成:感器和ECU两大部分。
从硬件上看,爆震控制系统实际上就是加了爆震传感器的点火控制系统。
2、爆震控制方法工作原理:爆震传感器安装在发动机的缸体上,利用压输入ECU,ECU把爆震传感器输出的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同时判定有无爆震以及爆震强度的强弱,进而推迟点火时间。
当ECU有爆震信号输入时,点火控制系统采用闭环控制方式,爆震强,推迟点火角度大;爆震弱,推迟点火角度小,并在原点火提前角的基础上推迟点火提前角,直到爆震消失为止,当爆震消失后,在一段时间内维持当前的点火时间角。
如果没有爆震发生,则逐步增加点火提前角一直到爆震发生,当发动机再次出现爆震时ECU又使点火提前角再次推迟,调整过程如此反复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