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药物处方点评指南
- 格式:docx
- 大小:52.48 KB
- 文档页数:15
抗肿瘤药物处方点评指南一、概述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某一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学界一般将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一般所说的癌即指恶性肿瘤。
抗肿瘤药物的主要适应证是:1.对某些全身性肿瘤如白血病、绒毛膜上皮癌、恶性淋巴瘤等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在确诊后应尽早开始应用;2.对多数常见肿瘤如骨及软组织肉瘤、睾丸肿瘤、肺癌和乳腺癌等可在术后作为辅助或巩固治疗,以处理可能存在的远处散播;对某些肿瘤如视网膜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等辅助应用抗肿瘤药可提高放射治疗效果;3.对晚期肿瘤作为姑息治疗,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延长寿命;4.对某些浅表肿瘤如皮肤癌等可试行局部治疗,部分可以治愈。
此外,多种抗肿瘤药还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有暂时缓解症状的效果,又可用于防止器官移植的排异反应。
传统上,根据药物来源、化学结构与作用原理,将抗肿瘤药物分为六类(见表1)。
表1 抗肿瘤药物分类类别作用机理缺点烷化剂能将小的烃基转移到其它分子上的高度活泼的一类化学物质。
所含烷基能与细胞的DNA、RNA或蛋白质中亲核基团起烷化作用,常可形成交叉联结或引起脱嘌呤,使DNA链断裂,在下一次复制时,又可使碱基配对错码,造成DNA结构和功能的损害,严重时可致细胞死亡。
属于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选择性不强,对骨髓造血细胞、消化道上皮及生殖细胞有相当的毒性。
抗代谢药与体内生理代谢物的结构类似,可干扰正常代谢物的功能,在核酸合成的水平加以阻断。
在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同时,对生长旺盛的正常细胞也有相当的毒性,且易产生抗药性而失去疗效。
抗生素类药物源于各类链霉菌素的产品,通过直接破坏DNA或嵌入DNA而干扰转录。
其药理作用是:直接嵌入DNA分子,改变DNA模板性质,阻止转录过程,抑制DNA及RNA合成。
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但对S期细胞有更强的杀灭作用。
毒性较大。
植物来源类药物其抗肿瘤的作用是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多环节来实现,其机理主要包括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调节肿瘤细胞信号传导、抑制端粒酶活性和细胞毒作用等。
抗肿瘤药物专项点评指南一、概述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某一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学界一般将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一般所说的癌即指恶性肿瘤。
抗肿瘤药物的主要适应证是:1.对某些全身性肿瘤如白血病、绒毛膜上皮癌、恶性淋巴瘤等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在确诊后应尽早开始应用;2.对多数常见肿瘤如骨及软组织肉瘤、睾丸肿瘤、肺癌和乳腺癌等可在术后作为辅助或巩固治疗,以处理可能存在的远处散播;对某些肿瘤如视网膜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等辅助应用抗肿瘤药可提高放射治疗效果;3.对晚期肿瘤作为姑息治疗,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延长寿命;4.对某些浅表肿瘤如皮肤癌等可试行局部治疗,部分可以治愈。
此外,多种抗肿瘤药还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有暂时缓解症状的效果,又可用于防止器官移植的排异反应。
传统上,根据药物来源、化学结构与作用原理,将抗肿瘤药物分为六类(见表1)。
表1 抗肿瘤药物分类类别作用机理缺点烷化剂能将小的烃基转移到其它分子上的高度活泼的一类化学物质。
所含烷基能与细胞的DNA、RNA或蛋白质中亲核基团起烷化作用,常可形成交叉联结或引起脱嘌呤,使DNA链断裂,在下一次复制时,又可使碱基配对错码,造成DNA结构和功能的损害,严重时可致细胞死亡。
属于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选择性不强,对骨髓造血细胞、消化道上皮及生殖细胞有相当的毒性。
抗代谢药与体内生理代谢物的结构类似,可干扰正常代谢物的功能,在核酸合成的水平加以阻断。
在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同时,对生长旺盛的正常细胞也有相当的毒性,且易产生抗药性而失去疗效。
抗生素类药物源于各类链霉菌素的产品,通过直接破坏DNA或嵌入DNA而干扰转录。
其药理作用是:直接嵌入DNA分子,改变DNA模板性质,阻止转录过程,抑制DNA及RNA合成。
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但对S期细胞有更强的杀灭作用。
毒性较大。
植物来源类药物其抗肿瘤的作用是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多环节来实现,其机理主要包括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调节肿瘤细胞信号传导、抑制端粒酶活性和细胞毒作用等。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专项点评制度为进一步规范临床抗肿瘤药物的应用,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提高药物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落实我院处方点评制度的要求,特修订我院抗肿瘤药物临床使用专项点评制度。
一、组织管理抗肿瘤药物临床使用情况专项点评工作由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设的处方点评管理组负责组织,抗肿瘤药物专项点评组成员进行实施,医务处、药学部共同协调相关工作。
二、抗肿瘤药物临床使用专项点评的依据专项点评依据《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原则》、药品说明书、NCCN发布的临床指南等,结合临床诊断和患者实际应用情况进行点评。
三、抗肿瘤药物使用情况专项点评组组成专项点评组由临床肿瘤化疗专业、药学专业、护理专业等专业高级技术职称并具备丰富的合理用药知识和临床实践的人员组成。
四、点评要求(一)每年不少于4次专项点评。
(二)抽样方法:面向全院使用抗肿瘤药物的住院患者,根据临床使用的实际情况,按药物或按病区采用随机抽取方法进行评价。
(三)抽样数量:每次不少于30例。
(四)专项点评组成员在点评后填写《抗肿瘤药物使用情况专项点评表》,双人复核并签名。
点评表评价意见由小组集体讨论,专项点评组组长签名确认。
(五)专项点评组汇总点评意见,并向相关科室或处方医生、调剂药师反馈,反馈科室或人员接收后需签字确认。
(六)专项点评组最终形成评价意见,包括分析报告和整改建议及点评反馈情况汇总,提交医院处方点评管理小组。
医院处方点评管理组负责将评价意见提交医务处、药学部、及相关临床科室。
(七)专项点评中发现问题和持续改进情况,由处方点评管理组呈报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
(八)点评工作应坚持科学、公正、务实的原则,有完整、准确的书面记录。
五、持续改进要求持续改进一般采用分步运行模式,如遇涉及到医疗安全和质量等急待解决问题时,应限期改进。
(一)根据点评结果的评价意见与责任医生、药师进行有效沟通,不合理用药问题按要求整改。
抗肿瘤药物处方点评指南一、概述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某一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学界一般将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一般所说的癌即指恶性肿瘤。
抗肿瘤药物的主要适应证是:1.对某些全身性肿瘤如白血病、绒毛膜上皮癌、恶性淋巴瘤等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在确诊后应尽早开始应用; 2.对多数常见肿瘤如骨及软组织肉瘤、睾丸肿瘤、肺癌和乳腺癌等可在术后作为辅助或巩固治疗,以处理可能存在的远处散播;对某些肿瘤如视网膜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等辅助应用抗肿瘤药可提高放射治疗效果; 3.对晚期肿瘤作为姑息治疗,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延长寿命;4.对某些浅表肿瘤如皮肤癌等可试行局部治疗,部分可以治愈。
此外,多种抗肿瘤药还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有暂时缓解症状的效果,又可用于防止器官移植的排异反应。
传统上,根据药物来源、化学结构与作用原理,将抗肿瘤药物分为六类(见表1)。
表1 抗肿瘤药物分类类别作用机理缺点烷化剂能将小的烃基转移到其它分子上的高度活泼的一类化学物质。
所含烷基能与细胞的DNA、RNA或蛋白质中亲核基团起烷化作用,常可形成交叉联结或引起脱嘌呤,使DNA链断裂,在下一次复制时,又可使碱基配对错码,造成DNA结构和功能的损害,严重时可致细胞死亡。
属于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选择性不强,对骨髓造血细胞、消化道上皮及生殖细胞有相当的毒性。
抗代谢药与体内生理代谢物的结构类似,可干扰正常代谢物的功能,在核酸合成的水平加以阻断。
在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同时,对生长旺盛的正常细胞也有相当的毒性,且易产生抗药性而失去疗效。
抗生素类药物源于各类链霉菌素的产品,通过直接破坏DNA或嵌入DNA而干扰转录。
其药理作用是:直接嵌入DNA分子,改变DNA模板性质,阻止转录过程,抑制DNA及RNA合成。
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但对S期细胞有更强的杀灭作用。
毒性较大。
附件:北京市医疗机构处方专项点评指南(试行)目录第一部分不合理处方点评指南第二部分专项处方点评指南一、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病历点评指南二、血液制品处方点评指南三、国家基本药物处方点评指南四、静脉输液处方点评指南五、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医嘱点评指南六、抗菌药物围手术期使用病历点评指南七、抗肿瘤药物处方点评指南八、妊娠患者处方点评指南九、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处方点评指南十、中药注射剂处方点评指南十一、超说明书用药处方点评指南十二、抗感冒药处方点评指南抗肿瘤药物处方点评指南一、概述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某一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学界一般将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一般所说的癌即指恶性肿瘤。
抗肿瘤药物的主要适应证是:1.对某些全身性肿瘤如白血病、绒毛膜上皮癌、恶性淋巴瘤等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在确诊后应尽早开始应用;2.对多数常见肿瘤如骨及软组织肉瘤、睾丸肿瘤、肺癌和乳腺癌等可在术后作为辅助或巩固治疗,以处理可能存在的远处散播;对某些肿瘤如视网膜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等辅助应用抗肿瘤药可提高放射治疗效果;3.对晚期肿瘤作为姑息治疗,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延长寿命;4.对某些浅表肿瘤如皮肤癌等可试行局部治疗,部分可以治愈。
此外,多种抗肿瘤药还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有暂时缓解症状的效果,又可用于防止器官移植的排异反应。
传统上,根据药物来源、化学结构与作用原理,将抗肿瘤药物分为六类(见表1)。
表1 抗肿瘤药物分类类别缺点烷化剂能将小的烃基转移到其它分子上的高度活泼的一类化学物质。
所含烷基能与细胞的DNA、RNA或蛋白质中亲核基团起烷化作用,常可形成交叉联结或引起脱嘌呤,使DNA链断裂,在下一次复制时,又可使碱基配对错码,造成DNA结构和功能的损害,严重时可致细胞死亡。
属于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选择性不强,对骨髓造血细胞、消化道上皮及生殖细胞有相当的毒性。
抗肿瘤药物处方点评指南一、概述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某一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学界一般将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一般所说的癌即指恶性肿瘤。
抗肿瘤药物的主要适应证是:1.对某些全身性肿瘤如白血病、绒毛膜上皮癌、恶性淋巴瘤等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在确诊后应尽早开始应用;2.对多数常见肿瘤如骨及软组织肉瘤、睾丸肿瘤、肺癌和乳腺癌等可在术后作为辅助或巩固治疗,以处理可能存在的远处散播;对某些肿瘤如视网膜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等辅助应用抗肿瘤药可提高放射治疗效果;3.对晚期肿瘤作为姑息治疗,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延长寿命;4.对某些浅表肿瘤如皮肤癌等可试行局部治疗,部分可以治愈。
此外,多种抗肿瘤药还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有暂时缓解症状的效果,又可用于防止器官移植的排异反应。
传统上,根据药物来源、化学结构与作用原理,将抗肿瘤药物分为六类(见表1)。
表1 抗肿瘤药物分类类别作用机理缺点烷化剂能将小的烃基转移到其它分子上的高度活泼的一类化学物质。
所含烷基能与细胞的DNA、RNA或蛋白质中亲核基团起烷化作用,常可形成交叉联结或引起脱嘌呤,使DNA链断裂,在下一次复制时,又可使碱基配对错码,造成DNA结构和功能的损害,严重时可致细胞死亡。
属于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选择性不强,对骨髓造血细胞、消化道上皮及生殖细胞有相当的毒性。
抗代谢药与体内生理代谢物的结构类似,可干扰正常代谢物的功能,在核酸合成的水平加以阻断。
在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同时,对生长旺盛的正常细胞也有相当的毒性,且易产生抗药性而失去疗效。
抗生素类药物源于各类链霉菌素的产品,通过直接破坏DNA或嵌入DNA而干扰转录。
其药理作用是:直接嵌入DNA分子,改变DNA模板性质,阻止转录过程,抑制DNA及RNA合成。
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但对S期细胞有更强的杀灭作用。
毒性较大。
植物来源类药物其抗肿瘤的作用是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多环节来实现,其机理主要包括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调节肿瘤细胞信号传导、抑制端粒酶活性和细胞毒作用等。
附件:北京市医疗机构处方专项点评指南(试行)目录第一部分不合理处方点评指南第二部分专项处方点评指南一、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病历点评指南二、血液制品处方点评指南三、国家基本药物处方点评指南四、静脉输液处方点评指南五、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医嘱点评指南六、抗菌药物围手术期使用病历点评指南七、抗肿瘤药物处方点评指南八、妊娠患者处方点评指南九、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处方点评指南十、中药注射剂处方点评指南十一、超说明书用药处方点评指南十二、抗感冒药处方点评指南抗肿瘤药物处方点评指南一、概述肿瘤就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得某一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得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得新生物、学界一般将肿瘤分为良性与恶性两大类,一般所说得癌即指恶性肿瘤。
抗肿瘤药物得主要适应证就是:1.对某些全身性肿瘤如白血病、绒毛膜上皮癌、恶性淋巴瘤等作为首选得治疗方法,在确诊后应尽早开始应用;2、对多数常见肿瘤如骨及软组织肉瘤、睾丸肿瘤、肺癌与乳腺癌等可在术后作为辅助或巩固治疗,以处理可能存在得远处散播;对某些肿瘤如视网膜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等辅助应用抗肿瘤药可提高放射治疗效果;3.对晚期肿瘤作为姑息治疗,以减轻患者得痛苦,延长寿命;4.对某些浅表肿瘤如皮肤癌等可试行局部治疗,部分可以治愈。
此外,多种抗肿瘤药还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有暂时缓解症状得效果,又可用于防止器官移植得排异反应。
传统上,根据药物来源、化学结构与作用原理,将抗肿瘤药物分为六类(见表1)。
表1 抗肿瘤药物分类类别缺点烷化剂能将小得烃基转移到其它分子上得高度活泼得一类化学物质。
所含烷基能与细胞得DNA、RNA或蛋白质中亲核基团起烷化作用,常可形成交叉联结或引起脱嘌呤,使DNA链断裂,在下一次复制时,又可使碱基配对错码,造成DNA结构与功能得损害,严重时可致细胞死亡。
属于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选择性不强,对骨髓造血细胞、消化道上皮及生殖细胞有相当得毒性、抗代谢药与体内生理代谢物得结构类似,可干扰正常代谢物得功能,在核酸合成得水平加以阻断。
抗肿瘤药物专项点评指南一、概述肿瘤就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某一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学界一般将肿瘤分为良性与恶性两大类,一般所说的癌即指恶性肿瘤。
抗肿瘤药物的主要适应证就是:1、对某些全身性肿瘤如白血病、绒毛膜上皮癌、恶性淋巴瘤等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在确诊后应尽早开始应用;2、对多数常见肿瘤如骨及软组织肉瘤、睾丸肿瘤、肺癌与乳腺癌等可在术后作为辅助或巩固治疗,以处理可能存在的远处散播;对某些肿瘤如视网膜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等辅助应用抗肿瘤药可提高放射治疗效果;3、对晚期肿瘤作为姑息治疗,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延长寿命;4、对某些浅表肿瘤如皮肤癌等可试行局部治疗,部分可以治愈。
此外,多种抗肿瘤药还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有暂时缓解症状的效果,又可用于防止器官移植的排异反应。
传统上,根据药物来源、化学结构与作用原理,将抗肿瘤药物分为六类(见表1)。
表1 抗肿瘤药物分类类别缺点烷化剂能将小的烃基转移到其它分子上的高度活泼的一类化学物质。
所含烷基能与细胞的DNA、RNA或蛋白质中亲核基团起烷化作用,常可形成交叉联结或引起脱嘌呤,使DNA链断裂,在下一次复制时,又可使碱基配对错码,造成DNA结构与功能的损害,严重时可致细胞死亡。
属于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选择性不强,对骨髓造血细胞、消化道上皮及生殖细胞有相当的毒性。
抗代谢药与体内生理代谢物的结构类似,可干扰正常代谢物的功能,在核酸合成的水平加以阻断。
在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同时,对生长旺盛的正常细胞也有相当的毒性,且易产生抗药性而失去疗效。
抗生素类药物源于各类链霉菌素的产品,通过直接破坏DNA或嵌入DNA而干扰转录。
其药理作用就是:直接嵌入DNA分子,改变DNA模板性质,阻止转录过程,抑制DNA及RNA合成。
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但对S期细胞有更强的杀灭作用。
毒性较大。
植物来源类药物其抗肿瘤的作用就是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多环节来实现,其机理主要包括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调节肿瘤细胞信号传导、抑制端粒酶活性与细胞毒作用等。
抗肿瘤药物的处方点评经验研究摘要:为加强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药学部门根据《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试行)》、《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0年版)》及药品说明书、CSCO及NCCN等相关指南对抗肿瘤药物进行专项点评,能够对临床抗肿瘤用药加以规范,保证抗肿瘤药物的科学使用。
本文主要针对抗肿瘤药物处方专项点评经验展开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抗肿瘤药物;合理用药;专项点评;经验分享引言:伴随我国进入老龄化发展社会,加之人们生活方式和环境的变化,癌症已经逐渐成为危害人们身体健康与社会发展的一种主要疾病。
目前,对于肿瘤的治疗,药物治疗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治疗方式,但肿瘤化疗药物往往存在较强的毒性,所以应对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予以高度关注,药学部门定期对其开展专项点评。
一、抗肿瘤药物的主要适应证其一,针对一些全身性肿瘤诸如恶性淋巴瘤、白血病等,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患者在确诊以后,需要及早予以应用。
其二,针对大部分比较常见的肿瘤诸如骨和软组织肉瘤、肺癌、乳腺癌等,可于术后当作辅助性或是巩固性治疗措施,用以实现对可能出现的远处散播进行处理[1]。
针对部分肿瘤诸如鼻咽癌和视网膜母细胞瘤等,辅助性使用相关抗肿瘤药物,能够加强相应的放射治疗效果。
其三,针对晚期肿瘤可以作为姑息治疗,有效减小患者所承受的痛苦,使得患者的寿命得以延长。
其四,针对一些浅表肿瘤诸如皮肤癌等,可以试着进行局部治疗,部分能够实现有效治愈。
另外,很多的抗肿瘤药物也存在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可以应用在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中,发挥暂时性减轻患者症状的作用,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器官移植所造成的排异反应。
二、抗肿瘤药物的处方点评研究(一)肿瘤化疗方案的制定依照相关作用机制与细胞增殖动力学,进行相应治疗方案的设计,传统所采用的化疗方案主要如下:其一,对于GO期细胞比较多为代表的实体瘤,通常首先使用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对增殖期和部分GO期细胞进行杀灭,减小瘤体,促进GO细胞进入相应的增殖周期,后选取周期特异性药物给予针对性治疗措施[2]。
抗肿瘤药物专项点评指南一、概述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某一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学界一般将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一般所说的癌即指恶性肿瘤.抗肿瘤药物的主要适应证是:1。
对某些全身性肿瘤如白血病、绒毛膜上皮癌、恶性淋巴瘤等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在确诊后应尽早开始应用;2。
对多数常见肿瘤如骨及软组织肉瘤、睾丸肿瘤、肺癌和乳腺癌等可在术后作为辅助或巩固治疗,以处理可能存在的远处散播;对某些肿瘤如视网膜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等辅助应用抗肿瘤药可提高放射治疗效果;3。
对晚期肿瘤作为姑息治疗,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延长寿命;4。
对某些浅表肿瘤如皮肤癌等可试行局部治疗,部分可以治愈。
此外,多种抗肿瘤药还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有暂时缓解症状的效果,又可用于防止器官移植的排异反应。
传统上,根据药物来源、化学结构与作用原理,将抗肿瘤药物分为六类(见表1).表1 抗肿瘤药物分类类别缺点烷化剂能将小的烃基转移到其它分子上的高度活泼的一类化学物质。
所含烷基能与细胞的DNA、RNA或蛋白质中亲核基团起烷化作用,常可形成交叉联结或引起脱嘌呤,使DNA链断裂,在下一次复制时,又可使碱基配对错码,造成DNA结构和功能的损害,严重时可致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选择性不强,对骨髓造血细胞、消化道上皮及生殖细胞有相当的毒性。
抗代谢药与体内生理代谢物的结构类似,可干扰正常代谢物的功能,在核酸合成的水平加以阻断。
在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同时,对生长旺盛的正常细胞也有相当的毒性,且易产生抗药性而失去疗效。
抗生素类药物源于各类链霉菌素的产品,通过直接破坏DNA或嵌入DNA而干扰转录.其药理作用是:直接嵌入DNA分子,改变DNA模板性质,阻止转录过程,抑制DNA及RNA合成.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但对S期细胞有更强的杀灭作用.毒性较大。
植物来源类药物其抗肿瘤的作用是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多环节来实现,其机理主要包括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调节肿瘤细胞信号传导、抑制端粒酶活性和细胞毒作用等。
专项处方点评指南:抗肿瘤药物处方点评指南
一、概述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某一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学界一般将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一般所说的癌即指恶性肿瘤。
抗肿瘤药物的主要适应证是:1.对某些全身性肿瘤如白血病、绒毛膜上皮癌、恶性淋巴瘤等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在确诊后应尽早开始应用;2.对多数常见肿瘤如骨及软组织肉瘤、睾丸肿瘤、肺癌和乳腺癌等可在术后作为辅助或巩固治疗,以处理可能存在的远处散播;对某些肿瘤如视网膜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等辅助应用抗肿瘤药可提高放射治疗效果;3.对晚期肿瘤作为姑息治疗,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延长寿命;4.对某些浅表肿瘤如皮肤癌等可试行局部治疗,部分可以治愈。
此外,多种抗肿瘤药还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有暂时缓解症状的效果,又可用于防止器官移植的排异反应。
传统上,根据药物来源、化学结构与作用原理,将抗肿瘤药物分为六类(见表1)。
表1 抗肿瘤药物分类
类别缺点
烷化剂能将小的烃基转移到其它分子上的高度活泼的一类化学物质。
所含烷基能与细胞的DNA、RNA或蛋白质
中亲核基团起烷化作用,常可形成交叉联结或引起脱
嘌呤,使DNA链断裂,在下一次复制时,又可使碱
基配对错码,造成DNA结构和功能的损害,严重时
可致细胞死亡。
属于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选择性不强,对骨髓造血细胞、消化道上皮及生殖细胞有相当的毒性。
抗代谢药与体内生理代谢物的结构类似,可干扰正常代谢物的功能,在核酸合成的水平加以阻断。
在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同时,对生长旺盛的正常细胞也有相当的毒性,且易产生抗药性而失去疗效。
抗生素类药物源于各类链霉菌素的产品,通过直接破坏DNA或嵌入
DNA而干扰转录。
其药理作用是:直接嵌入DNA分
子,改变DNA模板性质,阻止转录过程,抑制DNA
及RNA合成。
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但对S期细胞
有更强的杀灭作用。
毒性较大。
植物来源类药物其抗肿瘤的作用是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多环节来实现,
其机理主要包括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调节肿瘤细
胞信号传导、抑制端粒酶活性和细胞毒作用等。
毒性较大,尤其是对神经系统的
毒性。
激素类药物包括性激素、黄体激素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前两者主要是干扰肿瘤发生的体内激素状态,后一种则可能通过干
扰敏感的淋巴细胞的脂肪代谢,使淋巴细胞溶解、萎缩
而发挥其治疗作用。
疗效短暂,单独使用很难达到根治目的。
其他包括靶向治疗类药物、铂类、门冬酰胺酶等。
正确合理地应用抗肿瘤药物是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复发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重要手段,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鉴于部分抗肿瘤药物有明显毒副作用,可给人体造成伤害,对抗肿瘤药物的应用要谨慎合理,因而需进行抗肿瘤药处方点评,促进抗肿瘤药的合理使用。
二、点评依据
1.《处方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53号)
2.《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卫医管发[2010]28号)
3.《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卫生部医政司
三、抗肿瘤药物处方点评实施方案
1.抽样标准:抽取诊断包含“肿瘤”、“白血病”或“癌”的处方及用药医嘱单。
2.抽样日:每月1日-月末;
3.抽样频率:1次/月;
4.抽样方法:随机抽样或全样本抽样;
5.点评方法:根据本指南点评所抽取患者的处方或用药医嘱,按要求填写《抗肿瘤药处
方点评工作表》、《抗肿瘤药不合理处方统计表》和《抗肿瘤药处方基本信息统计表》。
四、点评要点
【点评标准】
1.适应证不适宜的;
2.遴选的药品不适宜的;
3.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的;
4.用法、用量不适宜的;
5.溶媒不适宜的;
6.联合用药不适宜的;
7.用药顺序错误的;
8.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的;
9.重复给药的;
10.化疗方案不合理的;
11.医师超权限使用抗肿瘤药的;
12.其它用药不适宜情况的。
五、工作表格
点评表1:抗肿瘤药处方点评工作表
点评表2:抗肿瘤药处方基本信息统计表点评表3:抗肿瘤药不合格处方统计表
点评表4:抗肿瘤药物不合理医嘱点评表
点评表1 抗肿瘤药处方点评工作表
医疗机构名称:病历号:编号:
点评人:医嘱医师:填表时间:年月日
六、附件:常见抗肿瘤化疗指南推荐方案来源
1.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临床实践指南
2. 美国NCCN临床实践指南中文版
3. 汤光,李大魁. 现代临床药物学[M].第二版.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参考资料
[1]陈新谦,金有豫,汤光. 新编药物学[M]. 第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刘新春.实用抗肿瘤药物治疗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3]廖美琳,程刚,储大同,等.NCCN非小细胞肺癌诊断治疗指南(中文版)[EB/OL].2011
[4]张艳华,宁华.抗肿瘤药的配伍与用药安全评价,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J],
2008,8(1):12-14.
[5]侯彬理.抗肿瘤药物的给药方法与护理体会,海峡药学[J], 2008, 20(9): 155-156.
[6]李苏芹,孟玲.抗肿瘤药物静脉用药和配置的相关问题,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J],
2010,03(18):97-98.
[7]张媛媛,童本定,魏青,等. 肿瘤化疗输液不合理用药分析[J], 上海医药,
2010,31(11):487-488.
[8]陈楠,沈平雁, 肿瘤化疗药物与肾脏损害, 临床内科杂志[J], 2003, 20(4): 17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