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围手术期护理质量评估表(1)(1)
- 格式:doc
- 大小:89.00 KB
- 文档页数:7
(完整版)围手术期护理评估方案和处理流程1. 背景围手术期护理是指术前、术中和术后对患者的全面护理工作,旨在减少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加速康复过程。
为了确保围手术期护理的质量,评估方案和处理流程变得尤为重要。
2. 围手术期护理评估方案2.1 术前评估术前评估是通过收集患者的详细信息来确定其手术风险和特殊需求的过程。
术前评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患者基本信息: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
- 病史:包括既往病史、家族病史、过敏史等。
- 全面体格检查:包括心肺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方面的评估。
- 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等。
- 心理状态评估: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心理需求。
2.2 术中评估术中评估是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的生理状况和手术效果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的过程。
术中评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生命体征监测: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
- 镇痛评估: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及时给予镇痛治疗。
- 输血评估:监测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必要时给予输血。
- 抗感染评估:监测患者的体温、白细胞计数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感染。
2.3 术后评估术后评估是手术结束后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确保其安全和舒适的过程。
术后评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复苏评估:监测患者的呼吸、循环、神志等情况,确保患者迅速恢复。
- 疼痛评估: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及时给予镇痛治疗。
- 伤口护理评估:观察伤口是否有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 宣教评估:对患者进行术后宣教,解释注意事项、康复计划等。
3. 围手术期护理处理流程3.1 术前准备- 提前安排手术室和所需设备。
- 阅读患者的病历和相应的医嘱。
- 与患者和家属沟通,解答疑问并提供必要指导。
3.2 术中处理- 配合手术人员完成准备工作,确保手术环境安全。
-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调整手术条件。
- 给予患者必要的协助和支持,保持患者的体位和舒适。
3.3 术后处理- 将患者转移至恢复室或病房,并继续监测生命体征。
遂川县人民医院围手术期患者护理质量管理规范护理部2016年12月目录1、围手术期患者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2、围手术期患者护理评估制度和处理流程及应急预案3、围手术期患者护理评估表4、围手术期患者护理质量检查标准一、围手术期患者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㈠、围手术期患者护理常规术前护理1.做好术前护理评估,内容:生命体征、心理状态、营养状况、睡眠情况、家庭支持、教育需求、治疗依从性等。
2.减轻患者焦虑、恐惧心理,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对待疾病。
以达到患者能认清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对手术要达到的目的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与意外事项,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3.遵医嘱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4.手术前协助患者做好各项检查。
5.遵医嘱进行术前药物皮试、配血、备皮等。
6.根据手术种类、方式、部位、范围,术前给予不同的饮食和术前肠道准备。
7.指导病人进行深呼吸锻炼,吸烟者嘱其戒烟,防止或减轻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
术前有肺部感染者遵医嘱应用抗生素。
8.保持病室干净整洁、空气新鲜,减少噪音,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
9.指导患者床上使用大、小便器,以适应排便方式的改变。
10.讲解相关的疾病知识及术后注意事项。
11.术前一日通知患者及家属不要随意离开病房,等待手术医生、麻醉医生的术前签字和手术室护士的访视。
12.术前一日患者因手术紧张而睡眠不佳时,遵医嘱给予安眠药。
13.术前日洗头、剪指甲、更换清洁衣服,术前晚8时加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如患者有体温发热或女患者月经来潮等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
14.嘱患者夜间零时开始禁食水。
手术当日护理1.术日晨协助患者更衣,取下义齿、手表、首饰等,将贵重物品交给家属保管,带腕带。
2.排空小便,遵医嘱应用术前药物。
3.准备手术需要的病历、放射线片、CT片、MRI片及药品,与手术室人员共同核对,按手术交接单做好交接。
4.参加手术的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患者安全核查和消毒隔离制度,保障患者安全,严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1.患者病情评估工作应由三级及以上护士完成。
2.普通患者病情综合评估应在24 小时内完成,急诊患者1小时内完成,重症病房患者应在15分钟内完成,特殊情况除外。
3.通过对患者评估全面把握患者基本的现状和诊疗服务的需求,为制定适宜于患者的护理计划提供依据和支持。
4.病情评估的重点范围包括:入院评估、手术前评估、麻醉评估、危重病人评估、住院患者再评估、手术后评估、出院前评估等。
5.各科室根据具体情况制定3—5种疾病、项目、操作等评估,包括有详细的评估内容与标准、评估时限等。
6.评估结果应在护理记录或相应的评估单中明确记录。
7.各科室制定的护理评估单报护理部审核备案。
8.护理部定期检查督导,并作为对科室的一项重要护理质量评价指标。
围手术期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直到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包括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时间约在术前5-7天至术后7-12天。
一、手术前期病人评估及护理1.手术前期病人的评估:(1)一般资料。
(2)既往史及健康状况。
(3)病人心理状况进行评估。
(4)询问亲属对手术的看法是否支持、关心程度及经济承受能力。
(5)评估病人对手术的耐受性、实验室检查结果及重要脏器功能。
2.手术前期准备:(1)对病人的病情、诊断、手术方法、效果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向病人及家属交待清楚,以取得信任和配合。
(2)术前训练:床上大小便,咳嗽和咳痰方法。
(3)备血和补液: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及贫血;血型鉴定及交叉配合试验,备好一定量的全血。
(4)预防感染: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5)胃肠道准备:术前12小时禁食,术前4小时禁水,术前一夜肥皂水灌肠。
(6)补充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
3.手术晨护理:测量生命体征并作好记录,注意有无异常。
检查皮肤及胃肠道准备,准确及时给以麻醉前用药,进手术室前排空尿液,必要时留置尿管,取下假牙、发卡、饰品,将病历、X片,术中特殊用药等一并清点,交给手术室接送人员。
二、手术中期护理1.认真执行三方查对制度,建立静脉通路。
围术期康复护理评估单术前评估包括以下内容:1.患者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职业等。
2.主诉和病史:了解患者当前的主要症状,以及过去的病史,包括慢性病、手术史、药物过敏等。
3.生活方式和社交史: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运动情况、婚姻状况等。
4.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血压、心率、呼吸率等常规检查项目。
5.心理评估:包括焦虑、抑郁、应对能力等心理状态的评估。
6.实验室检查:依据患者病情需要进行相应的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
7.功能评估:评估患者的活动能力、卧床程度以及活动受限的程度。
术中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麻醉方案:了解麻醉方式、药物选择、麻醉深度等。
2.手术过程:记录手术部位、手术切口、手术器械等。
3.病情监测:记录术中监测项目,如血压、心率、氧饱和度等。
4.药物使用:记录使用的药物种类、剂量、给药途径等。
5.输液输血:记录输液液体种类及输注量,输血种类及输血量。
6.麻醉并发症:记录术中出现的各类麻醉并发症。
术后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术后疼痛评估:记录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疼痛部位,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缓解。
2.伤口护理:记录手术切口的情况,包括伤口的红肿、渗液、感染等情况,及时进行伤口护理。
3.活动能力:评估患者的活动能力,包括自理能力、站立、行走等。
4.饮食摄入:记录患者的饮食摄入情况,根据患者的情况逐步调整饮食。
5.习惯指导:针对患者的特殊需求进行个性化的习惯指导,包括如厕、洗漱等。
6.心理状况: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和康复建议。
以上是围术期康复护理评估单的主要内容。
通过对患者的全面评估,可以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康复护理方案,以促进患者尽早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