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语文训练教学课件-第三单元部编版1
- 格式:pptx
- 大小:1.82 MB
- 文档页数:9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单元备课+课时教案三、重读课文,品味语言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的语气,体会人物的心情。
2.教师解释并板书生字、词语,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3.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欣赏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四、深度阅读,探究思想1.教师提问:树和小男孩的关系是怎样的?树为什么会变得“光秃秃的”?2.学生思考后,交流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文章中表达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
五、作训练,编写童话1.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编写童话。
2.学生自由发挥,创作童话故事。
六、课堂小结1.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童话阅读和创作的兴趣。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一、导入新课,出示目标1.教师出示目标,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研究内容。
2.板书生字、词语,提醒学生注意书写规范。
二、复生字,练朗读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拼读、认读、书写。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的语气,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三、深度阅读,探究思想1.教师提问:小男孩和树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2.学生思考后,交流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文章中表达的“珍惜友情,信守承诺”的思想。
四、作训练,修改童话1.教师介绍修改符号的使用方法,让学生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作。
2.学生互相交流修改意见,提高作质量。
五、课堂小结1.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
2.鼓励学生勇于表达,发挥想象,创作优秀的童话故事。
1.课件展示:鸟儿和树之间的友情,为什么能够经历时间的考验?我们身边的友情是否也能像他们一样坚定不移?2.小组讨论,分享自己身边的友情故事,思考如何珍惜和维护好友情。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友情的重要性和珍惜友情的方法,如信守诺言、互相理解、相互支持等。
同时,也要提醒学生,友情需要双方共同维护,不能只靠一方付出。
课题11*一块奶酪主备教师【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蚂蚁队长在面对美食奶酪时的矛盾心理,明白严于律己、同情弱小的道理。
语言运用: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
思维能力:结合课文内容,能对蚂蚁队长作出简单的评价。
审美创造:学会观察课文插图,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
【课前解析】本课是第三单元的第二篇略读课文,是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巩固略读方法的又一个很好的文本。
学习本课,可以运用“粗知文章大意”的方法,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里的揣摩,体会人物当时的想法,把握人物形象。
感受课文写作方法,为本单元习作“我来编童话”奠定基础。
关注题目:“一块奶酪”是文章的主线,是引起阅读兴趣的焦点。
关注结构:课文结构清晰,围绕“一块奶酪”这个主线,按故事发展的顺序介绍了蚂蚁队长在面对美食奶酪时的矛盾心理,揭示了严于律己、同情弱小的道理,带给学生以思考。
◇第一部分(1-3自然段):讲述了蚂蚁队长宣布搬运纪律。
◇第二部分(4-12自然段):讲述了蚂蚁队长面对奶酪时的矛盾心理,最终战胜自己,遵守规定,命令最小的蚂蚁吃了奶酪渣。
◇第三部分(13自然段):讲述了大家看到蚂蚁队长的做法后干劲更足。
关注细节描写:文章情节生动有趣,具有悬念。
最大的看点就是第二部分对蚂蚁队长矛盾心理的刻画,文章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描写,让一个严于律己、爱护弱小的人物形象树立起来。
伟大的形象下,同样是真实的、有复杂情感的人物。
这样的描写,读者会有很强的代入感。
【教学目标】1.认识“酪、宣、诱”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处”。
2.默读课文,能了解课文大意,结合课文内容对蚂蚁队长作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能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能结合课文内容对蚂蚁队长作出简单的评价。
【课前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电子版教案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手写)【教学过程】一、猜谜语,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3)猜谜语:忙碌小兵丁,工事勤又精,力气何其大,合作又热诚。
第一课时一、揭题质疑,导入新课1.说说自己去哪里旅行过,感觉怎样。
2.区别“旅行”和“旅游”的意思。
3.把课题补充完整。
学生齐读课题。
4.学生质疑问题预设:谁在牛肚子里旅行?为什么会在牛肚子里旅行?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1. 学生熟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2. 小组之间利用识字卡片互相交流识字方法,自学生字新词。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 指导学生再读课文,思考:(1) 谁在牛肚子里旅行?(2) 红头为什么会到牛肚子里旅行?学生自读课文,读通、读顺,并思考:读了课文后知道了什么2. 全班交流思考题。
四、课堂小结1. 学生在教师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生字词。
2.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4. 读拼写词语。
l ǚ x ínɡi ùmìnɡɡānɡ c ái( ) () ( )kě li án li ú l èi( ) ()5. 红头被大黄牛吃到嘴里以后,他的心情怎样?板书设计教学反思4. 体会蚂蚁队长的用心。
“劲头比刚才更足”蚂蚁队长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地品质更加激励蚂蚁们齐心协力地搬运食物。
学生谈体会。
四、课堂小结学生再读课文,说说课文对你的启发。
2. 给加点的字注音。
诱人()聚集()犹豫()宣布()禁止()舔食()课3. 仿写词语。
堂争先恐后(含反义词)检四面八方(含数字)测__________ ___4. 你喜欢这只蚂蚁队长吗?为什么?板书设计教学第一课时一、观看动画,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童话故事吗?因为童话故事形式活泼、想象丰富,所以老师也喜欢。
那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视频吧。
生:喜欢,因为童话故事形式活泼、想象丰富,所以大家都喜欢。
2. 课件播放《卖火柴的小女孩》动画片段。
(播放课文动画,大概2 分钟)3.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板书:卖火柴的小女孩)(出示课文情景图)安徒生(1805—1875),出生于丹麦一个贫穷的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
第三单元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了解童话阅读的好处。
2.学习“减一减”的识字方法。
3.了解与“口”部相关生字的字形、字义,掌握基本的修改符号。
4.熟读背诵关于“理”的俗语。
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几篇童话故事,大家也都很喜欢读童话,阅读童话可以说是好处多多啊。
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本中三个同学在阅读童话时又怎样的体会吧。
2.自由朗读“交流平台”中的三段话。
3.指三名学生分别读一读。
4.同桌之间相互讨论:阅读童话,你有什么样的体验呢?也来说一说吧。
5.指名说一说。
说完后,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6.教师总结阅读童话的好处,鼓励大家多阅读童话。
二、识字加油站1.学生自由读一读,观察,然后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2.指名说一说。
提示:前一个字减去偏旁之后,变成了新字,再用新字组词3.师点拨,这也是我们常见的一种识字方法,叫——(减一减)4.你还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例:煤—某(某地)怜—令(命令)5.指名学生说一说。
6.认读双横线中的生字。
三、词句段运用(一)学习第一题。
1.自由读一读。
2.小组内交流,你发现了什么?3.指名说一说你的发现。
提示:这些字,都带有“口”字旁,并且意思也都是和“口”有关的动作。
第一组:是和嘴有关的动作第二组:是和语言有关的词语第三组:都是用口模仿出来的象声词4.读一读,记一记。
(二)学习第二题。
1.先自由学习这几个病句和所使用的修改符号。
2.同桌讨论,在哪种情况下,该使用哪种修改符号。
(以课本上的三个句子为例来说)3.指名同学说一说。
4.举几个类似的病句,让学生练习修改。
5.布置让学生在习作的时候,用这些修改符号来修改。
四、日积月累1.学生自由朗读这三句俗语。
2.指名学生读一读。
3.评一评,谁读得最好,怎样能读得更好?4.同桌相互说一说这三句俗语的意思。
(都是关于“理”的俗语)5.指名学生说一说,其他学生补充。
6.教师点拨。
7.全班齐读这三句俗语。
8.背诵俗语。
9.把这些俗语抄写在自己的积累本上。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课件鲁迅目录C O N T E N T S壹作者简介贰字词解释叁课文理解肆课堂探究伍课堂小结第一节C O N T E N T S壹作者简介贰字词解释叁课文理解肆课堂探究伍课堂小结一、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
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
一、背景了解《风筝》选自散文诗集《野草》。
该集收录了鲁迅1924—1926年所作的23篇散文诗,主要是用曲折幽暗的象征手法表达20年代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是社会的抗争。
第二节C O N T E N T S壹作者简介贰字词解释叁课文理解肆课堂探究伍课堂小结憔悴:嫌恶:瑟缩:虐杀:宽恕:形容人瘦弱,脸色不好看。
厌恶。
身体因寒冷、受惊等而蜷缩或抖动。
虐待人而致死。
宽容饶恕。
二、词语释义第三节C O N T E N T S壹作者简介贰字词解释叁课文理解肆课堂探究伍课堂小结采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诵读课文并思考问题:①这篇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②读完课文你最大感受(从感情角度)是什么?(用词语表示)合作交流:进一步画出课文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合作探究,同时记录解决不了的问题,在下节课班内交流。
理解兄弟冲突:1.“我”和小兄弟对待放风筝有什么不同的态度?2.从哪些神态、语言、行动可以看出小兄弟确实很喜欢放风筝?(在课文中分别用不同的标记表示出来,注意这些描写),并说说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孩?示例:“我”:嫌恶小兄弟:喜欢示例:天真、活泼、聪明等。
理解兄弟冲突:我为什么会认为爱放风筝就没出息呢,这种观点是与生俱来的吗?(根据背景理解,说出你的独特感受)理解作者自省:1. “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这件事做错了吗?我在什么时候知道自己做错了?示例:“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