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妇产科护理第九章异常分娩
- 格式:ppt
- 大小:6.03 MB
- 文档页数:2
第九章异常分娩的护理第一节产力异常本节考点:(1)分类(2)原因(3)临床表现(4)对母儿的影响(5)治疗要点(6)护理措施一、分类在分娩过程中,子宫收缩的节律性、对称性及极性不正常或强度、频率有改变,称为子宫收缩力异常.子宫收缩力异常临床上分为子宫收缩乏力和子宫收缩过强两类。
每类又分为协调性子宫收缩和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二、产力异常的病因(一)子宫收缩乏力1.产妇精神紧张。
2.骨盆异常或胎位异常。
3。
子宫壁过度膨胀,多次妊娠分娩、子宫的急慢性炎症,子宫肌瘤、子宫发育不良、子宫畸形等。
4。
妊娠末期参与分娩过程的主要激素如雌激素、缩宫素、前列腺素、乙酰胆碱等分泌不足。
5。
临产后不适当地使用大剂量镇静剂与止痛剂。
6。
营养不良、贫血和其他慢性疾病,临产后进食与睡眠不足、过多的体力消耗、产妇过度疲劳、膀胱直肠充盈、前置胎盘等.(二)子宫收缩过强1.经产妇软产道阻力小.2。
缩宫素应用不当,如剂量过大等。
3。
产妇的精神过度紧张、产程延长、极度疲劳、胎膜早破及粗暴地、多次宫腔内操作等,均可引起子宫壁某部肌肉呈痉挛性不协调性宫缩过强。
三、临床表现(一)子宫收缩乏力1。
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低张性子宫收缩乏力)子宫收缩具有正常的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但收缩力弱,宫腔压力低,小于15mmHg,持续时间短,间歇期长且不规律,宫缩小于2次/10分钟。
在收缩的高峰期,子宫体不隆起和变硬,用手指压宫底部肌壁仍可出现凹陷。
根据其在产程中出现的时间可分为:①原发性宫缩乏力,指产程开始即子宫收缩乏力,宫口不能如期扩张,胎先露部不能如期下降,产程延长;②继发性宫缩乏力,指产程开始子宫收缩正常,在产程进行到某一阶段(多在活跃期或第二产程),子宫收缩力较弱,产程进展缓慢,甚至停滞。
2。
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高张性子宫收缩乏力)子宫收缩的极性倒置,宫缩不是起自两侧子宫角部,宫缩的兴奋点是来自子宫的一处或多处,节律不协调。
宫缩时宫底部不强,而是中段或下段强,宫缩间歇期子宫壁不能完全松弛,表现为子宫收缩不协调,这种宫缩不能使宫口扩张和先露下降,属无效宫缩。
第九章异常分娩妇女的护理目的要求:熟练掌握:产力异常的护理措施掌握:1、产力异常的病因、临床表现2、产力异常对母儿的影响3、骨产道异常的临床表现4、软产道异常的临床表现5、产道异常的护理措施了解:1、常见胎位异常的临床表现2、胎儿发育异常【概述】异常分娩——影响分娩的主要因素为产力、产道、胎儿及精神心理因素,这些因素在分娩过程中相互影响。
任何一个或一个以上因素发生异常以及四个因素间相互不能适应,而使分娩进展受到阻碍,称异常分娩(dystocia),又称为难产。
第一节产力异常【概述】产力:子宫收缩力、腹壁肌和膈肌收缩力、肛提肌收缩力一、子宫收缩乏力★【原因】1、头盆不称或胎位异常2、子宫因素:子宫发育不良、子宫畸形、子宫壁过度膨胀(双胎、羊水多)、子宫肌瘤3、精神因素:大脑皮层功能紊乱4、内分泌因素:E、PG、Ach,孕激素下降缓慢5、药物影响:镇静药物★【临床表现】1、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节律性、对称性、极性正常;检查子宫体隆起不明显;产程延长或停滞;对胎儿影响不严重。
2、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宫缩节律不协调、不对称,极性倒置;检查下腹部有压痛胎位能不清,胎心不规律;产程延长或停滞;可发生胎儿宫内窘迫3、产程曲线延长★1)潜伏期延长:从临产规律宫缩至宫口开大3cm为潜伏期。
潜伏期>16h称潜伏期延长★2)活跃期延长:从宫口开大3cm至宫口开全为活跃期。
活跃期>8h称活跃期延长★3)活跃期停滞:进入活跃期后,宫口不再扩张达2h以上★4)第二产程延长:第二产程初产妇>2h,经产妇>1h尚未分娩★5)第二产程停滞:第二产程达1h胎头下降无进展★6)胎头下降延缓:活跃期晚期及第二产程胎头下降速度<1cm/h7)胎头下降停滞:活跃期晚期胎头停留在原处不下降>1h8)滞产:总产程>24h★【对母儿影响】1、对产妇的影响:1)疲乏无力,肠胀气,排尿困难,脱水,酸中毒2)膀胱阴道瘘、尿道阴道瘘3)产后出血2、对胎儿的影响:胎儿宫内窘迫、胎死宫内【处理】1、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查清原因,排除头盆不称及胎儿异常1)第一产程:消除紧张,静滴营养能量,休息、加强宫缩①人工破膜②安定:宫颈平滑肌松弛,软化宫颈,促进宫颈扩张③催产素:胎心好,胎心正常,头盆相称(2.5u+5%G.S. 500ml8 gtt/分~30gtt/分)④前列腺素2)第二产程:加强宫缩,会阴侧切(助产)3)第三产程:加强宫缩(麦角,催产素)2、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调节子宫收缩,恢复子宫收缩极性(度冷丁,吗啡)★在子宫收缩恢复为协调性前禁用催产素★★【护理措施】1、预防宫缩乏力的发生:加强孕期保健、产时监护2、配合治疗,积极处理1)协调性:人工破膜,安定,催产素2)不协调性:杜冷丁,转化成协调3、提供心理支持,减少焦虑4、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催产素使用的注意事项】将5%葡萄糖液500ml,静脉滴注,调节滴速为8滴/分,然后再加入2.5U的催产素。
第九章异常分娩的护理第一节产力异常本节考点:(1)分类(2)原因(3)临床表现(4)对母儿的影响(5)治疗要点(6)护理措施一、分类在分娩过程中,子宫收缩的节律性、对称性及极性不正常或强度、频率有改变,称为子宫收缩力异常。
子宫收缩力异常临床上分为子宫收缩乏力和子宫收缩过强两类。
每类又分为协调性子宫收缩和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二、产力异常的病因(一)子宫收缩乏力1。
产妇精神紧张.2。
骨盆异常或胎位异常.3。
子宫壁过度膨胀,多次妊娠分娩、子宫的急慢性炎症,子宫肌瘤、子宫发育不良、子宫畸形等。
4.妊娠末期参与分娩过程的主要激素如雌激素、缩宫素、前列腺素、乙酰胆碱等分泌不足。
5。
临产后不适当地使用大剂量镇静剂与止痛剂。
6。
营养不良、贫血和其他慢性疾病,临产后进食与睡眠不足、过多的体力消耗、产妇过度疲劳、膀胱直肠充盈、前置胎盘等。
(二)子宫收缩过强1。
经产妇软产道阻力小。
2。
缩宫素应用不当,如剂量过大等。
3。
产妇的精神过度紧张、产程延长、极度疲劳、胎膜早破及粗暴地、多次宫腔内操作等,均可引起子宫壁某部肌肉呈痉挛性不协调性宫缩过强。
三、临床表现(一)子宫收缩乏力1。
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低张性子宫收缩乏力)子宫收缩具有正常的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但收缩力弱,宫腔压力低,小于15mmHg,持续时间短,间歇期长且不规律,宫缩小于2次/10分钟.在收缩的高峰期,子宫体不隆起和变硬,用手指压宫底部肌壁仍可出现凹陷。
根据其在产程中出现的时间可分为:①原发性宫缩乏力,指产程开始即子宫收缩乏力,宫口不能如期扩张,胎先露部不能如期下降,产程延长;②继发性宫缩乏力,指产程开始子宫收缩正常,在产程进行到某一阶段(多在活跃期或第二产程),子宫收缩力较弱,产程进展缓慢,甚至停滞.2。
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高张性子宫收缩乏力)子宫收缩的极性倒置,宫缩不是起自两侧子宫角部,宫缩的兴奋点是来自子宫的一处或多处,节律不协调。
宫缩时宫底部不强,而是中段或下段强,宫缩间歇期子宫壁不能完全松弛,表现为子宫收缩不协调,这种宫缩不能使宫口扩张和先露下降,属无效宫缩。
第九章异常分娩的护理第一节产力异常本节考点:(1)分类(2)原因(3)临床表现(4)对母儿的影响(5)治疗要点(6)护理措施一、分类在分娩过程中,子宫收缩的节律性、对称性及极性不正常或强度、频率有改变,称为子宫收缩力异常。
子宫收缩力异常临床上分为子宫收缩乏力和子宫收缩过强两类。
每类又分为协调性子宫收缩和不协调性子宫收缩。
二、产力异常的病因(一)子宫收缩乏力1.产妇精神紧张。
2。
骨盆异常或胎位异常。
3。
子宫壁过度膨胀,多次妊娠分娩、子宫的急慢性炎症,子宫肌瘤、子宫发育不良、子宫畸形等.4。
妊娠末期参与分娩过程的主要激素如雌激素、缩宫素、前列腺素、乙酰胆碱等分泌不足。
5。
临产后不适当地使用大剂量镇静剂与止痛剂.6.营养不良、贫血和其他慢性疾病,临产后进食与睡眠不足、过多的体力消耗、产妇过度疲劳、膀胱直肠充盈、前置胎盘等。
(二)子宫收缩过强1。
经产妇软产道阻力小.2。
缩宫素应用不当,如剂量过大等。
3。
产妇的精神过度紧张、产程延长、极度疲劳、胎膜早破及粗暴地、多次宫腔内操作等,均可引起子宫壁某部肌肉呈痉挛性不协调性宫缩过强。
三、临床表现(一)子宫收缩乏力1.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低张性子宫收缩乏力)子宫收缩具有正常的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但收缩力弱,宫腔压力低,小于15mmHg,持续时间短,间歇期长且不规律,宫缩小于2次/10分钟。
在收缩的高峰期,子宫体不隆起和变硬,用手指压宫底部肌壁仍可出现凹陷.根据其在产程中出现的时间可分为:①原发性宫缩乏力,指产程开始即子宫收缩乏力,宫口不能如期扩张,胎先露部不能如期下降,产程延长;②继发性宫缩乏力,指产程开始子宫收缩正常,在产程进行到某一阶段(多在活跃期或第二产程),子宫收缩力较弱,产程进展缓慢,甚至停滞。
2.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高张性子宫收缩乏力)子宫收缩的极性倒置,宫缩不是起自两侧子宫角部,宫缩的兴奋点是来自子宫的一处或多处,节律不协调。
宫缩时宫底部不强,而是中段或下段强,宫缩间歇期子宫壁不能完全松弛,表现为子宫收缩不协调,这种宫缩不能使宫口扩张和先露下降,属无效宫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