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技能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2
简述智力技能的特点和形成阶段简述智力技能的特点和形成阶段智力技能的特点:智力技能动作对象的观念性;动作进行的内隐性;动作结构的简缩性。
智力技能的形成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①原型定向;②原型操作;③原型内化。
智力技能的作用必要条件智力技能是经验获得与问题解决的必要条件任何个体经验都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发生的,经验的发生一方面需要有作为活动对象的客体的作用,同时也需要有主体的对活动客体的反作用。
仅有客体的影响没有主体的反作用,不足以产生个体经验。
另外,智力技能是获得理性经验的重要手段,理性经验是智力技能的产物。
智力技能不仅对知识经验的获得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也是问题解决的重要条件。
问题解决必须是受目标指引的,必须包含有一系列的操作,必须经过一系列的智力技能才能实现,比如,如何判断问题的性质,提出假设,确定解决问题的程序,以及验算等,这些对问题的解决,起着直接的调节与指导作用。
形成与发展智力技能影响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能力是个体心理的特征,它是概括化、系统化了的知识与技能。
知识与技能是能力结构的基本要素。
因而智力技能作为获得理性经验的重要手段,也是获得知识的重要条件,智力技能可以通过对于知识经验的作用,影响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智力技能的定义定义智力技能是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实现的认识活动方式。
这种认知活动借助内部言语按合理的、完善的程序组织起来,并且一环扣一环,仿佛自动化地进行着。
例子学生掌握了四则运算的技能,在演算这类习题时就能运用自如地计算出答案;学生掌握了写作技能,就能根据不同性质的命题。
自如地按照写作程序构思,并写出记叙文、论说文等文章来。
智力技能的特点
智力技能是指一个人运用认知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方面。
智力技能是人类智能的核心之一,是个体在生活中解决问题、学习新知识、适应新环境的重要保障。
智力技能的组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力:注意力是智力技能的基础,是指个体能够选择并集中注意力,排除干扰,有效地处理信息。
2.观察力:观察力是指个体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和理解能力,能够敏锐地发现问题,准确地感知和理解事物。
3.记忆力:记忆力是指个体对信息的记忆和再现能力,是智力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记忆力的发展可以帮助个体积累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思维力:思维力是指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信息加工、分析、综合、推理等思维活动。
思维力是智力技能的核心,能够帮助个体解决问题、创新、推理和判断。
5.想象力:想象力是指个体对事物的想象和构思能力,能够帮助个体在解决问题时进行创新和创造。
智力技能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遗传、环境、教育等。
良好的教育环境和科学的训练方法可以促进智力技能的发展。
在现实生活中,智力技能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学习、工作、生活等。
智力技能的提高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适应环
境,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智力技能是人类智能的核心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第三节技能的掌握技能学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重要任务。
熟练地掌握多种技能是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发展的重要条件。
因此,教师要了解技能本质,掌握有效练习的规律。
一、概述(一)什么是技能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趋于完善化的、自动化的活动方式,如人们打字、跑步、写字、开车等都是技能的表现。
技能一般具有以下特点:①技能是一种完善化了的动作系统,而不是零碎、散乱、偶然组合起来的动作。
②技能以已有经验为基础,技能与经验之间有密切联系。
③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练习起着关键作用。
同时,技能也不同于因无意的多次模仿、重复而形成的习惯。
(二)技能的种类技能按其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分为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两种:1.动作技能。
动作技能是一种按一定技术要求,通过练习而获得的迅速、精确、流畅和娴熟的躯体运动方式,它借助骨骼和相应的神经过程的活动表现出来。
例如,日常生活中的绘画、写字,乐器演奏时的吹、拉、弹、唱,体育赛场上的田径、球类、体操等活动方式都属于运动技能的范畴。
2.智力技能。
智力技能是指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完成的完善化的智力活动方式。
阅读技能、写作技能、运算技能、解题技能、心算技能等都是常见的智力技能。
智力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认知活动,它包括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心理活动,其中以思维为主要成分。
当心理活动以合理的、完善的方式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并达到自动化的程度时,就形成相应的智力技能。
3.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关系。
两者的区别表现在:①活动的对象不同。
动作技能属于实际操作活动的范畴,其对象是物质的、具体的,表现为外显的骨骼和肌肉的操作。
智力技能的对象是头脑中的映像,具有主观性和抽象性,属观念范畴。
②活动的结构不同。
动作技能是系列动作的连锁,其动作是外显的,不能省略;而智力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实现的,可以高度省略,甚至觉察不到它的进行。
③活动的要求不同。
动作技能要求学习者必须掌握一套刺激一反应联结,而智力技能则要求学习者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
智力技能(Intelligence Skill Gems)Arc(雷光)Lightning, Spell, Chaining召唤一道闪电攻击目标,之后弹跳到附近的敌人身上,最多弹射两次。
闪电有 10% 机率造成震击(Shock)状态。
等级需求:19属性需求:智力每 1% 品质增加 0.5% 震击机率Arctic Breath(寒冰吐息)Cold, Projectile, Spell, Duration, AoE射出一个寒冷的抛射物,并在后面留下一道冰。
抛射物击中目标后会爆炸,在地上留下更多的冰和造成伤害。
等级需求:31属性需求:智力、敏捷每 1% 品质增加 0.75% 持续时间Clarity(清晰光环)Aura, Spell, AoE创造一个光环,赋予你和周围队友魔力回复。
等级需求:10属性需求:智力占用魔力:60每 1% 品质增加 0.5% 光环半径Cold Snap(寒流)Cold, Spell, AoE寒冰从地底窜出,在范围内的敌人会受到冰霜伤害并有机率被冰冻(Freeze)。
等级需求:4属性需求:智力每 1% 品质增加 1% 冰霜效果持续时间,0.5% 冰冻效果持续时间。
Conductivity(导电诅咒)Lightning, Curse, Spell, AoE, Duration诅咒范围内的敌人,让他们的雷电抗性降低,并有机率被震击。
等级需求:19属性需求:智力每 1% 品质增加 1% 震击效果(Shock)持续时间Conversion Trap(变位陷阱)Trap, Spell, Duration丢出一个陷阱,触发的目标会短暂的成为我方单位。
等级需求:24属性需求:智力、敏捷每 1% 品质增加 0.75% 持续时间Critical Weakness(致命弱点诅咒)Curse, Spell, AoE, Duration诅咒范围内的敌人,让他们更容易受到致命一击。
等级需求:19属性需求:智力、敏捷每 1% 品质增加 1.5% 敌人受到的致命一击伤害Discharge(解放)Fire, Cold, Lightning, Spell, AoE消耗掉角色所有的充能(Charge),对附近的敌人造成元素伤害。
能力与智力、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关系在当今这个科技发达,知识爆炸的社会里,加速提高人的素质,开发人的潜力,发展人的能力已是时代的需求。
在素质教育过程中,要培养能力强,知识博,技能精,素质高的学生,我们首先要深入理解能力与智力、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关系。
对于它们之间的关系,本小组成员的理解如下:首先,智力属于认识活动的范畴,它要解决知不知、懂不懂的问题,而能力属于实践活动范畴,它要解决会不会、能不能的问题。
认识总是在一定的实践活动中进行,世界上不存在脱离实践活动的认识,同时,实践活动又必须有认识的参与。
所以,智力是能力中的核心因素。
在能力的系统结构中,智力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关键作用;任何能力都首先是智力的外在表现,即能力的显示离不开智力的支配,低智力难有高能力。
另一方面,能力的显示又不完全取决于智力状况。
智力好,不努力,不实践,也无法形成相应的能力。
在我们身边,不少学生不是因为智力低而不能学好功课,而是因为他们长期沉迷网络或者小说。
能力的大小,除了智力的原因,还有兴趣、情感、意志等这些非智力心理因素的作用。
这使我们想到儿童时代被人们认定为低能儿的爱因斯坦就是凭借他后天的兴趣和努力来达到他那超人的科学能力。
知识是能力培养的基础,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要奢谈培养能力是不可能的,培养能力是学习知识的方向和目标。
但不重视能力的培养,只能培养书虫。
说到这一点,我们想到中国的基础教育和美国的开放性教育,中国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扎实的基础知识,而轻视综合能力的培养;而在美国学生的实践能力普遍比较强,但他们的基础知识却比较薄弱,如果把两者的教育方法结合起来会更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
能力可促进技能的掌握和熟练,同时,技能又可以推动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作为未来的老师,我们觉得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同时也要把学习的技能传授给他们,是先把教育从“知识中心”转移到“能力中心”,从“学会知识”转移到“学会学习”,在素质教育过程中,授人以鱼和授人以渔同样重要,我们应该把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提高其综合能力结合起来。
能力与技能的区别(2009-12-13 23:20:20)能力与技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词汇,但是经常在中文里被错误使用。
关于能力和技能的定义分别是一、什么是技能技能是通过练习获得的能够完成一定任务的动作系统。
技能根据其熟练程度可分为水平较低的初级技能和水平较高的技巧性技能。
初级技能的形成需要借助于有关的知识和过去的经验。
初学写字的儿童,只有当他清楚地意识到所学的书法知识,并对写字的动作有意识地进行调节和控制时,才能完成书写的动作。
初级技能只表示“能够”完成某种工作,“会做”某件事,而未达到熟练的程度。
初级技能如果经过有目的、有组织的反复练习,动作就会趋向自动化,而达到技巧性技能阶段。
在技巧性技能中,一系列个别的动作联合成为统一的动作系统;意识对动作的调节集中在活动的整体上。
多余动作和不必要的紧张消失,动作速度加快,动作变得稳定、连贯而协调。
在技能形成过程中,还会出现各种技能动作之间相互影响的形象。
这种影响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已形成的技能若促进新技能的形成,叫做技能的正迁移。
会骑自行车的人学习驾驶摩托车就比较容易,这是因为新旧两种技能彼此有某些共同的因素。
如果已形成的技能阻碍了新技能的形成,就叫技能的干扰,或技能的负迁移。
刚学过汉语拼音,紧接着又去学习英语,由于汉语拼音的干扰,就会使英语发音、拼音的学习受到影响。
这是由于学习者对形同音不同的两种语言的字母未加区分所致。
因此,在掌握两种相互干扰的技能时,应对新旧两种技能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其相同或相异的因素,以便利用技能迁移规律,避免干扰,促进技能的形成。
技能按其性质和表现特点,可区分为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两种。
动作技能如书写、骑自行车及操作车床等;智力技能如演算、写作等。
动作技能主要是借助于骨骼肌肉和相应的神经机构实现的。
智力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里进行的。
动作技能是智力技能形成的基础,而智力技能常是动作技能的调节者。
二、什么是能力能力指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的心理特性。
能力与技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词汇,但是经常在中文里被错误使用。
关于能力和技能的定义分别是一、什么是技能【转】技能是通过练习获得的能够完成一定任务的动作系统。
技能根据其熟练程度可分为水平较低的初级技能和水平较高的技巧性技能。
初级技能的形成需要借助于有关的知识和过去的经验。
初学写字的儿童,只有当他清楚地意识到所学的书法知识,并对写字的动作有意识地进行调节和控制时,才能完成书写的动作。
初级技能只表示“能够〞完成某种工作,“会做〞某件事,而未到达熟练的程度。
初级技能如果经过有目的、有组织的反复练习 ,动作就会趋向自动化,而到达技巧性技能阶段。
在技巧性技能中 ,一系列个别的动作联合成为统一的动作系统;意识对动作的调节集中在活动的整体上。
多余动作和不必要的紧张消失,动作速度加快,动作变得稳定、连贯而协调。
在技能形成过程中,还会出现各种技能动作之间相互影响的形象。
这种影响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已形成的技能假设促进新技能的形成,叫做技能的正迁移。
会骑自行车的人学习驾驶摩托车就比拟容易,这是因为新旧两种技能彼此有某些共同的因素。
如果已形成的技能阻碍了新技能的形成,就叫技能的干扰,或技能的负迁移。
刚学过汉语拼音 ,紧接着又去学习英语 ,由于汉语拼音的干扰,就会使英语发音、拼音的学习受到影响。
这是由于学习者对形同音不同的两种语言的字母未加区分所致。
因此 ,在掌握两种相互干扰的技能时 ,应对新旧两种技能进行分析比拟,找出其相同或相异的因素,以便利用技能迁移规律,防止干扰,促进技能的形成。
技能按其性质和表现特点,可区分为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两种。
动作技能如书写、骑自行车及操作车床等;智力技能如演算、写作等。
动作技能主要是借助于骨骼肌肉和相应的神经机构实现的。
智力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里进行的。
动作技能是智力技能形成的根底,而智力技能常是动作技能的调节者。
二、什么是能力【转】1 / 3能力指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的心理特性。
1056智力技能Intellectual skill通过学习形成的与智力活动有关的技能。
例如语文和数学学习中形成的阅读、写作、运算与解题等技能。
智力技能不同于操作技能.是智育心理学的一个特殊研究课题。
智力技能这一术语,初见于20世纪50年代的苏联心理学著作中。
苏联心理学家T.厂.叶戈罗夫在1953年出版的《阅读技能的掌握心理学》一书中曾使用了智力熟练一词。
后来在苏联心理学家H A梅钦斯卡娅等著作中称为智力技能(1957)。
在美国,R.M 加涅(1975)在谈到学习的结果时曾把智力技能作为5种学习结果之一。
但他所说的智力技能实际上指的是概念与法则的实际应用,与上述苏联心理学家的智力技能概念并不一致,而他所谓的认知策略则与之比较接近.在中国,有人把智力技能称为心智技能.智力技能有别于操作技能在于它是一种智力活动方式。
作为智力技能构成单位的智力动作具有以下一些特点:①动作对象是观念性的客体,而不是物质或物质化客体。
②就动作的实现来说,是通过内隐的头脑内部言语动作进行的.而不是通过外显的外部机体运动来进行的.③.就动作的结构方面来说,其动作的构成要素可以高度缩简甚至省略,而操作性动作的结构在熟练时虽也可以缩简,但有一定限度,不能省略。
智力技能是智力动作形成基础上确立起来的。
以加尔佩林为首的苏联心理学家.从50年代起就对智力动作的形成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创立了智力动作按阶段形成的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智力动作是外部物质活动向反映方面——向知觉、表象和概念方面转化的结果。
这种转化过程是通过一系列的阶段来实现的,其中包括5个基本阶段:①动作定向阶段。
使学习者了解动作的原样,从而建立起调节动作执行的定向映象。
为了建立动作的定向基础,首先需要把所要形成的智力动作“外化”,赋予一定的物质化形式,从而使学习者能了解这种动作原样的实际内容。
其次,要以学习者独立审查和独立完成为原则,把动作的原样划分为各个组成部分,以建立起学习者既能看懂,又能独立完成的操作程序。
智力技能名词解释智力技能的概念智力技能是指人们在认知、抽象推理、问题解决、学习和创造等方面展示的高级智能能力。
它是衡量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人们在求职、升学、评价等方面的重要参考指标。
智力技能包括各种认知能力、分析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认知能力认知能力是人们对信息进行处理、存储和使用的能力。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语言等多个方面。
认知能力的发展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双重因素的影响。
认知能力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和锻炼提高,从而提升个人的智力水平。
感觉感觉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接受外界的刺激并转化为神经信号的能力。
不同的感觉器官对应着不同的感觉,如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
感觉的准确度和敏锐度对于认知和智力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知觉知觉是人们对感觉信息加工和理解的过程。
它是将感觉信息转化为有意义的认知的关键环节。
知觉能力包括对形状、颜色、大小、位置、运动和深度等方面信息的准确分辨和理解能力。
记忆记忆是人们对信息进行存储和回忆的能力。
它包括感知性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等多个阶段。
记忆能力直接影响人们的学习能力和智力学习表现。
通过不断训练和运动,可以改善和提升记忆力。
思维思维是人类最典型的认知形式,是一种主观意识的活动,表现为人们通过概念、判断、推理、问题解决等过程来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思维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人们的抽象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语言语言是人类最典型的交流工具,也是认知和智力发展的基础。
语言能力包括说话能力、听力理解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等。
通过提高语言能力,可以促进智力发展和知识学习。
分析能力分析能力是指人们对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和推理的能力。
它主要表现在人们对复杂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过程中。
分析能力包括事物的分解、原因的分析和结果的推理等。
问题分解问题分解是指将一个复杂的问题拆分成多个简单的子问题,并逐个解决的过程。
通过问题分解,可以使复杂问题变得更加容易理解和解决,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智力技能的形成一般要经历五个阶段:
(1)活动的定向阶段。
即让儿童了解、熟悉活动,使他们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从而在头脑中建立关于认知活动和活动结果的表象,以便对活动本身及其结果定向。
活动的定向阶段不仅对智力活动的形成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它的完成的性质水平可以对智力活动的形成起决定性的影响。
(2)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即借助实物、模型或图表等进行的操作活动。
活动的最初形式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物质化的。
它们之间所不同的主要是动作的客体。
在物质的活动形式中,动作的客体是实际事物,是対象变身。
在物质化的活动形式中,动作的客体不是对象本身,而是它的代替物,如模型、图解、样本等。
(3)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即不依赖实物而借助声音进行活动的阶段。
这一阶段上的活动,是由外
部的物质活动向智力活动转化的开始,是智力活动形成的一个重要阶段。
(4)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即以词的声音表象、动觉表象为支柱进行与外部言语相似的默语活动阶段。
加里培林认为,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形式的活动的形成,是活动向智力水平转化的开始。
(5)内部言语阶段。
即凭借简化了的内部言语,不需要意识参与就能自动化地进行智力活动的阶段。
内部言语活动阶段是活动达到智力水平的最后阶段。
技能的种类根据技能的性质和表现形式,通常把技能分为认知技能和动作技能两类。
1、认知技能认知技能又称智力技能或心智技能,是人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完成的智力活动方式,也可以称为认知操作方式。
这种方式经过练习形成了一个自动化的操作系统,只要符合条件,就立刻自动完成相应的操作,而不去顾及其具体的过程。
如有些小学生通过学习和相应训练,掌握了快速求等差数列之和的技能。
在计算求一列数之和这类题目时,只要它符合等差数列的特点,就可马上通过快速运算得出结果。
认知技能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专门的认知技能,这是在专门的认知活动中形成并得以运用的技能,如阅读、写作、解题和运算技能等,可以称其为学习技能。
另一种是具有概括性和通用性的一般的认知技能,如观察技能、比较技能及分析问题的技能等。
一般认知技能的形成是专门认知技能获得的基础,专门技能的发展又能促进一般技能的提高。
2、动作技能动作技能又被称为操作技能或运动技能,它是以肌肉骨骼的运动实现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的外显动作方式。
在动作技能形成的初期,需要意识的参与调节,一旦形成自动化的动作操作方式,意识的参与减少,只在出现动作时才起作用。
根据动作技能与环境的关系可分为封闭性的动作技能和开放性的动作技能。
所谓封闭性的动作技能就是在外部环境相对不变的情况下,这些技能的外显动作始终如一,如举重、射箭等。
开放性的动作技能就是在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技能的外显动作也相应发生变化,随机应变,如足球、篮球等方面的技能。
智力技能与动作技能的主要差别表现在:(1)活动的对象不同。
动作技能属于实际操作活动范畴,其对象是物质的,具体表现为外显的骨胳和肌肉的操作;智力技能的对象是头脑中的映象,不是客观事物本身,具有主观性和抽象性,属于观念范畴。
(2)活动的结构不同。
动作技能是系列动作的连锁,所以其动作结构必须从实际出发,符合实际,不能省略;而智力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实现的,可以高度省略、高度简缩,甚至察觉不到它的进行。
第二节技能一、技能与习惯1.技能: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联系而形成的智力动作方式和肢体动作方式的复杂系统称为技能。
技能按获得方式可以分为:初级技能、高级技能(又称为技巧性技能或熟练技能)。
初级技能:在经验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方式进行反复联系或由于模仿而形成。
高级技能:按一定的方式经多次练习使活动方式的基本成分达到自动化水平。
技能按其性质和特点可分为:智力技能(心智技能)、动作技能。
技能是具备下列各标志而且按一定关系组织起来的成套动作。
第一,准确性。
技能形成后,动作越来越准确。
(准确性的提高是因为分化。
大脑皮层的兴奋部位月集中,分化就越清楚,所牵涉的动作也就由初期泛化而减少。
身体活动受其支配,动作就不准确。
)第二,动作的速度与自动化。
速度快慢可以反映人的动作技能熟练程度。
速度所以快,主要靠外受感觉的省略。
第三,多余动作的减省。
(多余动作因受不到强化而消退,有用动作因受强化而保留下来。
)第四,灵活性。
技能形成后绝对不是一个动作和另一个动作的固定衔接,而是有灵活性的。
技能的生理机制,巴甫洛夫的动力定型学说认为,技能是通过一连串条件反射所建立起来的若干固定动作的组织体系,其中每一个现行动作都可以作为后继动作的信号。
信息加工理论问世后,提出了所谓非语言抽象的问题,即认为动作中也有概括和抽象。
技能是若干动作原型(典型性和代表性动作)的组织体系。
2.习惯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特殊倾向。
3.技能与习惯的区别从表面上看,习惯和技能都是若干动作的组织体系,但两者有着根本的区别:第一,技能是越来越向一定的标准动作体系提高,而习惯则越来越保持原来的动作组织情况。
这就是说,习惯是保守的,技能则不断向一个标准趋近。
第二,习惯没有水平高低之分,但有好坏之别。
第三,技能是既和一定的情境,又和一定的任务联系起来的;习惯则只和一定情境没有和一定任务相联系。
技能因一定任务所始动,所以它是主动的。
习惯则由一定情境而始动,所以习惯是被动的。
简述智力技能形成的过程1.引言1.1 概述概述智力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而持久的过程,它涉及到个体智力发展的多个方面。
随着人类对智力的认识逐渐深入,人们对智力技能的重要性也越来越重视。
智力技能在个人生活和职业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它们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认知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
因此,研究智力技能的形成过程对于个体的全面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本篇文章将对智力技能形成的过程进行简要概述。
首先,我们会引言并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接着,我们会定义智力技能并强调其重要性。
随后,我们会探讨智力技能形成的关键因素。
最后,我们会总结智力技能形成的过程,并提出对智力技能发展的启示。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将能够对智力技能形成的过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希望本文能够为个体智力发展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也对智力技能的培养和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启示。
现在,让我们开始探索智力技能形成的奥秘吧!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对智力技能形成过程的简述。
首先,在引言部分,概述了本文将要讨论的内容,并给出了文章的目的。
接下来,在正文部分,将重点探讨智力技能的定义与其重要性。
首先,对智力技能进行定义,明确智力技能是指个体在认知、思维、判断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然后,阐述智力技能的重要性,强调智力技能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取得成功的基础,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后,在同样的正文部分,将重点探讨智力技能形成的关键因素。
这一部分将分析智力技能形成的多个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个体努力等。
详细阐述了这些因素对智力技能形成过程的影响,并通过相关研究和实例加以支持。
最后,在结论部分,对智力技能形成过程进行总结,强调智力技能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需要个体在不断学习、实践中不断提高和发展。
同时,提出智力技能发展给我们的启示,如鼓励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养成持续学习的习惯等。
一、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一)操作的定向1.操作定向的含义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像的过程。
2.操作定向的作用操作定向是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操作活动的自我调控机制。
3.操作活动的定向映像在操作定向阶段形成的映像应包括两方面,一是有关操作动作本身的各种信息,包括对操作活动的结构要素及其关系的认识和对操作活动方式的认识等;二是与操作技能学习有关或无关的各种内外刺激的认识与区分。
定向映像的建立,是通过如下心理活动完成的。
首先,通过对教师示范动作的直接感知而形成动作表象。
然后,通过教师的进一步讲解,学生在头脑中正确区分动作的内部特性,建立有关动作的基本概念,掌握动作要领。
(二)操作的模仿1.操作模仿的含义操作的模仿即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
2.模仿的实质模仿的实质是将头脑中形成的定向映像以外显的实际动作表现出来。
模仿是形成操作技能的重要环节,这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模仿可以检验已形成的动作定向映像。
二是可以加强个体的动觉感受。
3.操作模仿阶段的动作特点(1)动作品质。
动作的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较差。
(2)动作结构。
各个动作要素之间的协调性较差,互相干扰,相互衔接不连贯,常有多余动作产生。
(3)动作控制。
主要靠视觉控制,动觉控制水平较低.不能主动发现错误与纠正错误。
(4)动作效能。
完成一个动作往往比标准速度要慢,个体经常感到疲劳、紧张。
(三)操作的整合1.操作整合的含义操作的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2.操作整合的作用只有通过整合,各动作成分之间才能协调联系.动作结构才逐步趋于合理,动作的初步概括化才得以实现。
因此,整合是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是从模仿到熟练的一个过渡阶段.也为熟练的活动方式的形成打下基础。
3.操作整合阶段的动作特点(1)动作品质。
外界条件保持不变时,动作可以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精确性和灵活性.但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动作的这些特点都有所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