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PPT]高强度螺栓连接
- 格式:ppt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41
第三章连接§3-6高强度螺栓连接的构造和计算3.6.1高强度螺栓连接的工作性能和构造要求一、高强度螺栓连接的工作性能1、高强度螺栓的抗剪性能由图3.5.2中可以看出,由于高强度螺栓连接有较大的预拉力,从而使被连板叠中有很大的预压力,当连接受剪时,主要依靠摩擦力传力的高强度螺栓连接的抗剪承载力可达到1点。
通过1点后,连接产生了滑解,当栓杆与孔壁接触后,连接又可继续承载直到破坏。
如果连接的承载力只用到1点,即为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如果连接的承载力用到4点,即为高强度螺栓承压型连接。
2、高强度螺栓的抗拉性能高强度螺栓在承受外拉力前,螺杆中已有很高的预拉力P,板层之间则有压力C,而P与C维持平衡(图3.6.1a)。
当对螺栓施加外拉力N t,则栓杆在板层之间的压力未完全消失前被拉长,此时螺杆中拉力增量为ΔP,同时把压紧的板件拉松,使压力C减少ΔC(图3.6.1b)。
计算表明,当加于螺杆上的外拉力N t为预拉力P的80%时,螺杆内的拉力增加很少,因此可认为此时螺杆的预拉力基本不变。
同时由实验得知,当外加拉力大于螺杆的预拉力时,卸荷后螺杆中的预拉力会变小,即发生松弛现象。
但当外加拉力小于螺杆预拉力的80%时,即无松弛现象发生。
也就是说,被连接板件接触面间仍能保持一定的压紧力,可以假定整个板面始终处于紧密接触状态。
但上述取值没有考虑杠杆作用而引起的撬力影响。
实际上这种杠杆作用存在于所有螺栓的抗拉连接中。
研究表明,当外拉力N t≤0.5P时,不出现撬力,如图3.6.2所示,撬力Q大约在N t达到0.5P时开始出现,起初增加缓慢,以后逐渐加快,到临近破坏时因螺栓开始屈服而又有所下降。
由于撬力Q的存在,外拉力的极限值由N u下降到N'u。
因此,如果在设计中不计算撬力Q,应使N≤0.5P;或者增大T形连接件翼缘板的刚度。
分析表明,当翼缘板的厚度t1不小于2倍螺栓直径时,螺栓中可完全不产生撬力。
实际上很难满足这一条件,可采用图3.5.7所示的加劲肋代替。
高强度螺栓连接1、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副应由一个螺栓、一个螺母和两个垫圈组成,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应由一个螺栓、一个螺母和一个垫圈组成,使用组合应符合表7.4.1的规定。
表7.4.1 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的使用组合2、高强度螺栓长度应以螺栓连接副终拧后外露2扣~3扣丝为标准计算,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选用的高强度螺栓公称长度应取修约后的长度,应根据计算出的螺栓长度l按修约间隔5mm进行修约。
式中:l′——连接板层总厚度;△l——附加长度,或按表7.4.2选取;m——高强度螺母公称厚度;n——垫圈个数,扭剪型高强度螺栓为1,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为2;s——高强度垫圈公称厚度,当采用大圆孔或槽孔时,高强度垫圈公称厚度按实际厚度取值;p——螺纹的螺距。
表7.4.2 高强度螺栓附加长度△l(mm)注:本表附加长度△l由标准圆孔垫圈公称厚度计算确定。
3、高强度螺栓安装时应先使用安装螺栓和冲钉。
在每个节点上穿入的安装螺栓和冲钉数量,应根据安装过程所承受的荷载计算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不应少于安装孔总数的1/3;(2)安装螺栓不应少于2个;(3)冲钉穿入数量不宜多于安装螺栓数量的30%;(4)不得用高强度螺栓兼做安装螺栓。
4、高强度螺栓应在构件安装精度调整后进行拧紧。
高强度螺栓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扭剪型高强度螺栓安装时,螺母带圆台面的一侧应朝向垫圈有倒角的一侧;(2)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安装时,螺栓头下垫圈有倒角的一侧应朝向螺栓头,螺母带圆台面的一侧应朝向垫圈有倒角的一侧。
5、高强度螺栓现场安装时应能自由穿入螺栓孔,不得强行穿入。
螺栓不能自由穿入时,可采用铰刀或锉刀修整螺栓孔,不得采用气割扩孔,扩孔数量应征得设计单位同意,修整后或扩孔后的孔径不应超过螺栓直径的1.2倍。
6、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副施拧可采用扭矩法或转角法,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施工用的扭矩扳手使用前应进行校正,其扭矩相对误差不得大于±5%;校正用的扭矩扳手,其扭矩相对误差不得大于±3%;(2)施拧时,应在螺母上施加扭矩;(3)施拧应分为初拧和终拧,大型节点应在初拧和终拧间增加复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