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手腕带佩戴率
- 格式:pptx
- 大小:1.53 MB
- 文档页数:1
提高患者腕带佩戴依从性问题聚焦自2003年起,JCI将“准确核对患者身份”列为国际患者安全的首要目标:国家卫生计生委《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也将“确立查对制度,识别患者身份”写在患者安全章节之首。
由此可见,患者身份识别是医院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手段。
中国医院协会公布的《2007 年病人安全目标》中明确提出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制度,腕带是病人住院期间医护人员对病人进行身份识别的有效工具。
住院病人腕带配戴制度,它在保证医疗护理安全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院自2010年起对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新生儿及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新生儿室、急诊抢救室等科室均使用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患者身份的依据。
2015年8月,我院实行确认患者身份改革,对所有住院患者均使用腕带。
但使用过程中,发现病人依从性不高,对腕带使用认识不足甚至抵触,使医护人员在患者身份识别过程中受到阻碍,为患者的医疗安全也埋下了隐患。
因此,提高患者腕带佩戴依从性显得尤为重要。
现状与原因调查心内一科2015年10。
6-10.18住院患者80例,未佩戴腕带有11例(占13。
75%),腕带信息不完整的有3例(占3.75%),腕带松紧度不适宜的有6例(占7.5%),腕带信息面朝里的有4例(占5%)。
调查结果显示,腕带佩戴率为86.25%,对未佩戴腕带的患者进行进一步调查:认为佩戴腕带没人看的有7例,不知道腕带作用、认为不需要佩戴腕带的有6例,因为腕带松紧度不适宜而导致佩戴不舒服的有5例,护士忘记佩戴有1例、需更换腕带时护士未及时予以佩戴的有1例,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生病的有1例,皮肤过敏的有1例,认为佩戴腕带是侮辱人格的有1例。
1、患者:不了解佩戴腕带的重要性;腕带松紧不适宜,有勒痕,佩戴不舒服;有过敏现象;戴着不方便,尤其是洗澡的时候;不想让熟人知道自己患病了;时刻提醒自己是患者,让自己很伤心;戴了和没戴一样,也没医生护士看;觉得是一种人格的侮辱;患者认为自己都能说出自己的名字腕带佩戴纯属多此一举;输液完毕就不需要佩戴;不小心撕扯断。
提高病人佩戴腕带依从性护理干预摘要:【目的】探讨如何提高病人佩戴腕带的依从性。
【方法】针对病人腕带佩戴率较低的现状,检查106名在院病人的腕带佩戴情况,分析病人佩戴腕带依从性低的原因,根据原因制定护理对策。
护理对策实施后两个月后再次评估病人病人腕带佩戴率。
【结果】病人佩戴腕带的依从性显著提高。
病人腕带佩戴率上升至95%。
【结论】通过护理干预可提高病人佩戴腕带的依从性。
关键词:腕带;依从性;护理干预查对制度是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核心制度,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
【1】为避免出现病人误听或不在意误答情况,进一步准确辨认病人身份,要求医务人员在执行各项诊疗操作前,必须采用至少两种以上的方法进行识别病人【2】。
卫生部医政司在<<病人安全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建立和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条码制度,作为实施操作用药等诊疗活动时辨别病人的有效手段。
手腕带作为病人标识的一种,有着病人的“第二代身份证”的称号【3】。
腕带的应用,强化了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了护士工作的警惕性,是一种将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转移到事前预防的超前管理方法【4】.然而在临床工作中仍让存在病人佩戴腕带依从性不高的问题,对医疗安全形成隐患。
针对这个问题,我科收集了病人不愿意佩戴腕带的原因并进行分析,制定了一套标准护理计划。
实施后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将实施过程分享如下。
1、一般资料我科分为三个病区,共118个床位。
对2015年3月初在院的106名病人随机抽查腕带佩戴情况。
其中有22名病人未佩戴腕带,收集此22名病人不愿佩戴腕带原因列表如下。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病人佩戴腕带依从性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不了解腕带的作用和诊疗操作前未查看是主要原因,分别占到81%和68%。
佩戴不舒适和不想让熟人知道也占到一定比例,均为50%左右。
有极少数病人排斥佩戴腕带(2%)。
按照原因进行分类,前两项跟医务人员宣教不到位和没有严格执行腕带查对制度有关,后两项跟病人的主观感觉和心理认识有关。
2015年急诊病房科持续改进项目核心问题分析项目名称:患者佩戴手腕带依从性不高帕累托图分析手腕带佩戴依从性不高原因患者佩戴手腕带依从性不高的根因分析一、问题2015年第二季度急诊病房指控分析发现,共有25例次发生患者佩戴手腕带依从性不高的现象发生。
科室质控组根据此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寻找基本原因。
二、原因1、手腕带原因:(1)带手腕上,松紧适宜,太松随意取下;(2)材质不合适-材料比较硬,个别病人过敏、时间久,字迹容易模糊。
按扣容易导致压疮;(3)现场管理缺陷。
2、主观原因(1)护士方面1)护士未按流程;2)医务人员对腕带的态度和核对情况认识不足;3)教育不到位,没有及时给病人佩戴。
(2)病人方面1)佩戴腕带后舒适度改变;2)病人不了解腕带佩戴的必要性,配合度差,可能随意自行摘除;3)患者手腕部残疾或有水肿,或约束带固定,佩戴腕带不利于观察。
3、客观原因:1)佩戴时间久腕带自己模糊影响查对;2)防止压疮用胶布粘贴,导致脱落;3)扣子环更换不及时。
原因解析提高患者佩戴手腕带依从性物材质可能致敏按扣导致压疮字迹容易模糊事个别病人对腕带材料过敏增加压疮风险患者自行摘除影响三查八对影响循环增加用药差错改进措施规定标准统一培训加大健康教育加强管理改进材质有效沟通安全意识差护士重要性认识不足责任心不强病人影响活动舒适度改变人按扣导致压疮操作指引腕带过硬三、整改措施1、手腕带原因整改:(1)完善手腕带佩戴制度,明确规定入院时即刻佩戴正确佩戴手腕带;(2)每周进行一次现场监测,查看手腕带松紧度,及时进行调节;(3)将手腕带信息核对作为护士长现场管理的项目之一,随时抽查,与当班护士的考核绩效挂钩。
2、主观原因(1)护士方面1)主动学习手腕带正确佩戴方法,能在患者入院时及时为患者佩戴手腕带;2)全面评估病人,根据病人的手腕部特殊情况,如有破溃、水肿能选择健侧肢体进行佩戴;3)加强工作责任心和慎独精神,正确认识到手腕带佩戴对于三查八对的辅助作用;4)做好患者健康教育。
2015年急诊病房科持续改进项目核心问题分析项目名称:患者佩戴手腕带依从性不高帕累托图分析手腕带佩戴依从性不高原因患者佩戴手腕带依从性不高的根因分析一、问题2015年第二季度急诊病房指控分析发现,共有25例次发生患者佩戴手腕带依从性不高的现象发生。
科室质控组根据此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寻找基本原因。
二、原因1、手腕带原因:(1)带手腕上,松紧适宜,太松随意取下;(2)材质不合适-材料比较硬,个别病人过敏、时间久,字迹容易模糊。
按扣容易导致压疮;(3)现场管理缺陷。
2、主观原因(1)护士方面1)护士未按流程;2)医务人员对腕带的态度和核对情况认识不足;3)教育不到位,没有及时给病人佩戴。
(2)病人方面1)佩戴腕带后舒适度改变;2)病人不了解腕带佩戴的必要性,配合度差,可能随意自行摘除;3)患者手腕部残疾或有水肿,或约束带固定,佩戴腕带不利于观察。
3、客观原因:1)佩戴时间久腕带自己模糊影响查对;2)防止压疮用胶布粘贴,导致脱落;3)扣子环更换不及时。
原因解析三、整改措施1、手腕带原因整改:(1)完善手腕带佩戴制度,明确规定入院时即刻佩戴正确佩戴手腕带;(2)每周进行一次现场监测,查看手腕带松紧度,及时进行调节;(3)将手腕带信息核对作为护士长现场管理的项目之一,随时抽查,与当班护士的考核绩效挂钩。
2、主观原因(1)护士方面1)主动学习手腕带正确佩戴方法,能在患者入院时及时为患者佩戴手腕带;2)全面评估病人,根据病人的手腕部特殊情况,如有破溃、水肿能选择健侧肢体进行佩戴;3)加强工作责任心和慎独精神,正确认识到手腕带佩戴对于三查八对的辅助作用;4)做好患者健康教育。
(2)病人方面1)选择合适的腕带材质,尽量不影响患者舒适度;2)经常与病人沟通,告知腕带佩戴的重要性,使其理解并配合;3)手腕部如有疾患能主动告知医务人员,按扣如有破损及时更换。
3、客观原因:1)佩戴时间久腕带字迹模糊,及时更换新的手腕带;2)如预防压疮使用胶布固定腕带能及时查看胶布是否脱落;3)当班人员能有效查对腕带完整性。
患者手腕带佩戴依从性不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摘要】目的:调查患者手腕带佩戴率低的原因,提出改进对策,提高手腕带佩戴依从性。
方法:对2016年2月10日至2016年4月10日住入我科193例病人采用自编问卷调查。
结果:患者认知不足,护士操作欠规范,健康教育未及时宣教,医技科室未使用腕带核对患者信息。
结论:加强腕带核对制度执行监管,规范护士操作行为,注意操作细节,将腕带查对常规化,全面落实健康教育,规范住院患者手腕带佩戴行为。
【关键词】:腕带;依从性;护理;原因分析;对策医疗安全管理中,强调医务人员注重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其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正确识别患者身份是重中之重,排在首位,而其他安全目标均建立在正确识别患者的基础之上,这些都是护理质量的标志之一。
腕带这种标识将患者与医护人员的诊疗活动联系起来,使护理操作能够能趋于准确,降低护理差错率,提高护理质量。
如何提高患者手腕带佩戴依从性及佩戴率、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严格执行腕带查对制度及三查七对已经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在医疗服务过程中,护士工作量大,参与人员流动、工作涉及面广,很小的疏忽就可能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1]自患者安全问题成为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后,我院开展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入院时由责任护士书写腕带,并用红蓝腕带区分患者性别,对患者进行佩戴腕带的原因及注意事项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手腕带佩戴依从性,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因此探讨提高患者佩戴手腕带依从性的措施,改进护理服务水平,保障患者安全势在必行[2]。
1、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选择于2016年2月10日至2016年4月10日期间入住**医院**病区的193例患者,涉及疾病为甲状腺、肝硬化、梗阻性黄疸、肝癌、胆道疾病、胰腺疾病等,患者意识均清楚,能正确回答问题或有护工指导。
2)研究方法:采用自编问卷,针对佩戴腕带设计调查问卷,如患者文化程度、佩戴腕带情况,不愿佩戴腕带原因,将问卷同满意度问卷一起发放,由责任护士统计并进行访谈,记录患者不佩戴腕带原因和问题,护士长收集整理。
患者手腕带佩戴依从性不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患者手腕带佩戴依从性不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摘要】目的:调查患者手腕带佩戴率低的原因,提出改进对策,提高手腕带佩戴依从性。
方法:对2016年2月10日至2016年4月10日住入我科193例病人采用自编问卷调查。
结果:患者认知不足,护士操作欠规范,健康教育未及时宣教,医技科室未使用腕带核对患者信息。
结论:加强腕带核对制度执行监管,规范护士操作行为,注意操作细节,将腕带查对常规化,全面落实健康教育,规范住院患者手腕带佩戴行为。
【关键词】:腕带;依从性;护理;原因分析;对策医疗安全管理中,强调医务人员注重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其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正确识别患者身份是重中之重,排在首位,而其他安全目标均建立在正确识别患者的基础之上,这些都是护理质量的标志之一。
腕带这种标识将患者与医护人员的诊疗活动联系起来,使护理操作能够能趋于准确,降低护理差错率,提高护理质量。
如何提高患者手腕带佩戴依从性及佩戴率、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严格执行腕带查对制度及三查七对已经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在医疗服务过程中,护士工作量大,参与人员流动、工作涉及面广,很小的疏忽就可能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1]自患者安全问题成为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后,我院开展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入院时由责任护士书写腕带,并用红蓝腕带区分患者性别,对患者进行佩戴腕带的原因及注意事项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手腕带佩戴依从性,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因此探讨提高患者佩戴手腕带依从性的措施,改进护理服务水平,保障患者安全势在必行[2]。
1、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选择于2016年2月10日至2016年4月10日期间入住**医院**病区的193例患者,涉及疾病为甲状腺、肝硬化、梗阻性黄疸、肝癌、胆道疾病、胰腺疾病等,患者意识均清楚,能正确回答问题或有护工指导。
2015年急诊病房科持续改进项目核心问题分析项目名称:患者佩戴手腕带依从性不高帕累托图分析手腕带佩戴依从性不高原因患者佩戴手腕带依从性不高的根因分析一、问题2015年第二季度急诊病房指控分析发现,共有25例次发生患者佩戴手腕带依从性不高的现象发生。
科室质控组根据此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寻找基本原因。
二、原因1、手腕带原因:(1)带手腕上,松紧适宜,太松随意取下;(2)材质不合适-材料比较硬,个别病人过敏、时间久,字迹容易模糊。
按扣容易导致压疮;(3)现场管理缺陷。
2、主观原因(1)护士方面1)护士未按流程;2)医务人员对腕带的态度和核对情况认识不足;3)教育不到位,没有及时给病人佩戴。
(2)病人方面1)佩戴腕带后舒适度改变;2)病人不了解腕带佩戴的必要性,配合度差,可能随意自行摘除;3)患者手腕部残疾或有水肿,或约束带固定,佩戴腕带不利于观察。
3、客观原因:1)佩戴时间久腕带自己模糊影响查对;2)防止压疮用胶布粘贴,导致脱落;3)扣子环更换不及时。
原因解析提高患者佩戴手腕带依从性物材质可能致敏按扣导致压疮字迹容易模糊事个别病人对腕带材料过敏增加压疮风险患者自行摘除影响三查八对影响循环增加用药差错改进措施规定标准统一培训加大健康教育加强管理改进材质有效沟通安全意识差护士重要性认识不足责任心不强病人影响活动舒适度改变人按扣导致压疮操作指引腕带过硬三、整改措施1、手腕带原因整改:(1)完善手腕带佩戴制度,明确规定入院时即刻佩戴正确佩戴手腕带;(2)每周进行一次现场监测,查看手腕带松紧度,及时进行调节;(3)将手腕带信息核对作为护士长现场管理的项目之一,随时抽查,与当班护士的考核绩效挂钩。
2、主观原因(1)护士方面1)主动学习手腕带正确佩戴方法,能在患者入院时及时为患者佩戴手腕带;2)全面评估病人,根据病人的手腕部特殊情况,如有破溃、水肿能选择健侧肢体进行佩戴;3)加强工作责任心和慎独精神,正确认识到手腕带佩戴对于三查八对的辅助作用;4)做好患者健康教育。
护理PDCA——提高患者腕带佩戴依从性一、选定主题:提高患者腕带佩戴依从性。
二、项目背景:自2003年起,JCI将“准确核对患者身份”列为国际患者安全的首要目标:国家卫生计生委《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也将“确立查对制度,识别患者身份”写在患者安全章节之首。
由此可见,患者身份识别是医院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手段。
中国医院协会公布的《2007 年病人安全目标》中明确提出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制度,腕带是病人住院期间医护人员对病人进行身份识别的有效工具。
住院病人腕带配戴制度,它在保证医疗护理安全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院自2010年起对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新生儿及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新生儿室、急诊抢救室等科室均使用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患者身份的依据。
2015年8月,我院实行确认患者身份改革,对所有住院患者均使用腕带。
但使用过程中,发现病人依从性不高,对腕带使用认识不足甚至抵触,使医护人员在患者身份识别过程中受到阻碍,为患者的医疗安全也埋下了隐患。
因此,提高患者腕带佩戴依从性显得尤为重要。
三.选题理由:1、提高护士的沟通能力,增进与患者的沟通2、增强核对意识,减少查对错误的发生3、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赢得良好的声誉4、提升医院品牌形象。
四.组负责人:A,E,C,B,D组长:A五活动计划表六.现状把握,收集资料(具体见附录资料1)查检2018年1.15-2.15住院患者80人,未佩戴腕带有11(占13.75%),调查结果显示,腕带佩戴率为86.25%,对未佩戴腕带的患者进行进一步调查:勾选佩戴腕带没人看的有7例,不知道腕带作用、不需要佩戴腕带的有6例,勾选为腕带松紧度不适宜而导致佩戴不舒服的有5例,护士忘记佩戴有1例、需更换腕带时护士未及时予以佩戴的有1例,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生病的有1例,皮肤过敏的有1例,认为佩戴腕带是侮辱人格的有1例。
表一病房未佩戴手腕带事件总表表二外科病房未佩戴手腕带事件原因调查总表八.票选要因说明:根据二八法则,五名成员依经验法则分别选出三项导致患者戴腕带依从性差的原因(详见附录2)九.真因验证:通过现地,现物,现实进行真因验证。
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住院患者手腕带佩戴依从性【摘要】目的探讨提高住院患者手腕带佩戴依从性的有效方法。
方法分别从内科、外科、妇科、骨科、五官科、肿瘤科、手术室中共选取9名骨干主管护师,组成一个品管圈小组。
从2016年8月到2018年9月分别抽选出241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入院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未开展品管圈)、观察组(开展品管圈),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手腕带佩戴率、医疗差错事件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实施品管圈后,其护理满意度、手腕带佩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患者的医疗差错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高住院患者手腕带佩戴依从性,提高患者对手腕带作用的认识性。
【关键词】:品管圈;手腕带:护理满意度;医疗差错事件;佩戴率在临床上,患者佩戴腕带的目的是为了进行身份识别,而如何提高患者佩戴手腕带的依从性,是当前临床医护人员工作内容的重点,也是保障住院患者治疗安全的基础[1-2]。
部分中老年患者存在意识障碍、精神障碍等情况,导致手腕带佩戴效果不佳,影响身份识别。
因此,提高住院患者合理使用手腕带对其治疗、护理安全非常重要[3]。
在本文中,针对本院不同科室住院患者展开分析、讨论,了解品管圈在提高住院患者手腕带佩戴率中的应用价值,以下是详细的内容。
1、资料1.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8月1日2017年8月1日期间,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120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并未开展品管圈。
其中,男性患者629例,女性患者576例,患者的年龄范围在34-78岁,平均年龄为:57.4±10.9岁。
另选择2017年9月1日至2018年9月1日收治的住院患者1205例视为观察组,在此期间开展品管圈,其中男性患者627例,女性患者578例,患者年龄范围:33岁-75岁,平均年龄值为:57.5±11.1岁。
所有患者均知晓并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本次调查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等方面比较(P >0.05)。
提高住院患者手腕带佩戴依从性的整改措施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2015年急诊病房科持续改进项目核心问题分析项目名称:患者佩戴手腕带依从性不高帕累托图分析手腕带佩戴依从性不高原因患者佩戴手腕带依从性不高的根因分析一、问题2015年第二季度急诊病房指控分析发现,共有25例次发生患者佩戴手腕带依从性不高的现象发生。
科室质控组根据此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寻找基本原因。
二、原因1、手腕带原因:(1)带手腕上,松紧适宜,太松随意取下;(2)材质不合适-材料比较硬,个别病人过敏、时间久,字迹容易模糊。
按扣容易导致压疮;(3)现场管理缺陷。
2、主观原因(1)护士方面1)护士未按流程;2)医务人员对腕带的态度和核对情况认识不足;3)教育不到位,没有及时给病人佩戴。
(2)病人方面1)佩戴腕带后舒适度改变;2)病人不了解腕带佩戴的必要性,配合度差,可能随意自行摘除;3)患者手腕部残疾或有水肿,或约束带固定,佩戴腕带不利于观察。
3、客观原因:1)佩戴时间久腕带自己模糊影响查对;2)防止压疮用胶布粘贴,导致脱落;3)扣子环更换不及时。
原因解析提高患者佩戴手腕带依从性物材质可能致敏按扣导致压疮字迹容易模糊事个别病人对腕带材料过敏增加压疮风险患者自行摘除影响三查八对影响循环增加用药差错改进措施规定标准统一培训加大健康教育加强管理改进材质有效沟通安全意识差护士重要性认识不足责任心不强病人影响活动舒适度改变人按扣导致压疮操作指引腕带过硬三、整改措施1、手腕带原因整改:(1)完善手腕带佩戴制度,明确规定入院时即刻佩戴正确佩戴手腕带; (2)每周进行一次现场监测,查看手腕带松紧度,及时进行调节;(3)将手腕带信息核对作为护士长现场管理的项目之一,随时抽查,与当班护士的考核绩效挂钩。
2、主观原因(1)护士方面1)主动学习手腕带正确佩戴方法,能在患者入院时及时为患者佩戴手腕带;2)全面评估病人,根据病人的手腕部特殊情况,如有破溃、水肿能选择健侧肢体进行佩戴;3)加强工作责任心和慎独精神,正确认识到手腕带佩戴对于三查八对的辅助作用;4)做好患者健康教育。
2015 年急诊病房科持续改进项目核心问题分析项目名称:患者佩戴手腕带依从性不高帕累托图分析手腕带佩戴依从性不高原因患者佩戴手腕带依从性不高的根因分析一、问题2015 年第二季度急诊病房指控分析发现,共有25 例次发生患者佩戴手腕带依从性不高的现象发生。
科室质控组根据此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寻找基本原因。
二、原因1、手腕带原因:(1)带手腕上,松紧适宜,太松随意取下;(2)材质不合适- 材料比较硬,个别病人过敏、时间久,字迹容易模糊。
按扣容易导致压疮;(3)现场管理缺陷。
2、主观原因(1)护士方面1)护士未按流程;2)医务人员对腕带的态度和核对情况认识不足;3)教育不到位,没有及时给病人佩戴。
(2)病人方面1)佩戴腕带后舒适度改变;2)病人不了解腕带佩戴的必要性,配合度差,可能随意自行摘除;3)患者手腕部残疾或有水肿,或约束带固定,佩戴腕带不利于观察。
3、客观原因:1)佩戴时间久腕带自己模糊影响查对;2)防止压疮用胶布粘贴,导致脱落;3)扣子环更换不及时。
原因解析三、整改措施1、手腕带原因整改:(1)完善手腕带佩戴制度,明确规定入院时即刻佩戴正确佩戴手腕带; (2)每周进行一次现场监测,查看手腕带松紧度,及时进行调节;(3)将手腕带信息核对作为护士长现场管理的项目之一,随时抽查,与当班护 士的考核绩效挂钩。
2、主观原因护士 责任心不强安全意 字迹容易模糊 识差腕带过硬有效沟通患者自行摘除 影响三查八对事按扣导致压 疮个别病人对腕 操作指引材质可能致敏影响活动 按扣导致压疮增加用药差错影响循环规定标准加大健康教育 统一培训病人 舒适度改变改进 措施加强管理 增加压疮风险物人重要性认识 不足 提高患者佩戴手腕带依从性带材料过敏(1)护士方面1)主动学习手腕带正确佩戴方法,能在患者入院时及时为患者佩戴手腕带;2)全面评估病人,根据病人的手腕部特殊情况,如有破溃、水肿能选择健侧肢体进行佩戴;3)加强工作责任心和慎独精神,正确认识到手腕带佩戴对于三查八对的辅助作用;4)做好患者健康教育。
护理PDCA——提高患者腕带佩戴依从性一、选定主题:提高患者腕带佩戴依从性。
二、项目背景:自2003年起,JCI将“准确核对患者身份”列为国际患者安全的首要目标:国家卫生计生委《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也将“确立查对制度,识别患者身份”写在患者安全章节之首。
由此可见,患者身份识别是医院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手段。
中国医院协会公布的《2007 年病人安全目标》中明确提出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制度,腕带是病人住院期间医护人员对病人进行身份识别的有效工具。
住院病人腕带配戴制度,它在保证医疗护理安全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院自2010年起对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新生儿及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新生儿室、急诊抢救室等科室均使用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患者身份的依据。
2015年8月,我院实行确认患者身份改革,对所有住院患者均使用腕带。
但使用过程中,发现病人依从性不高,对腕带使用认识不足甚至抵触,使医护人员在患者身份识别过程中受到阻碍,为患者的医疗安全也埋下了隐患。
因此,提高患者腕带佩戴依从性显得尤为重要。
三.选题理由:1、提高护士的沟通能力,增进与患者的沟通2、增强核对意识,减少查对错误的发生3、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赢得良好的声誉4、提升医院品牌形象。
四.组负责人:A,E,C,B,D组长:A五活动计划表六.现状把握,收集资料(具体见附录资料1)查检2018年1.15-2.15住院患者80人,未佩戴腕带有11(占13.75%),调查结果显示,腕带佩戴率为86.25%,对未佩戴腕带的患者进行进一步调查:勾选佩戴腕带没人看的有7例,不知道腕带作用、不需要佩戴腕带的有6例,勾选为腕带松紧度不适宜而导致佩戴不舒服的有5例,护士忘记佩戴有1例、需更换腕带时护士未及时予以佩戴的有1例,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生病的有1例,皮肤过敏的有1例,认为佩戴腕带是侮辱人格的有1例。
表一病房未佩戴手腕带事件总表表二外科病房未佩戴手腕带事件原因调查总表八.票选要因说明:根据二八法则,五名成员依经验法则分别选出三项导致患者戴腕带依从性差的原因(详见附录2)九.真因验证:通过现地,现物,现实进行真因验证。
提高患者腕带佩戴依从性P D C A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提高患者腕带佩戴依从性问题聚焦自2003年起,JCI将“准确核对患者身份”列为国际患者安全的首要目标:国家卫生计生委《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也将“确立查对制度,识别患者身份”写在患者安全章节之首。
由此可见,患者身份识别是医院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手段。
中国医院协会公布的《2007 年病人安全目标》中明确提出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制度,腕带是病人住院期间医护人员对病人进行身份识别的有效工具。
住院病人腕带配戴制度,它在保证医疗护理安全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院自2010年起对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新生儿及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新生儿室、急诊抢救室等科室均使用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患者身份的依据。
2015年8月,我院实行确认患者身份改革,对所有住院患者均使用腕带。
但使用过程中,发现病人依从性不高,对腕带使用认识不足甚至抵触,使医护人员在患者身份识别过程中受到阻碍,为患者的医疗安全也埋下了隐患。
因此,提高患者腕带佩戴依从性显得尤为重要。
现状与原因调查心内一科2015年住院患者80例,未佩戴腕带有11例(占%),腕带信息不完整的有3例(占%),腕带松紧度不适宜的有6例(占%),腕带信息面朝里的有4例(占5%)。
调查结果显示,腕带佩戴率为%,对未佩戴腕带的患者进行进一步调查:认为佩戴腕带没人看的有7例,不知道腕带作用、认为不需要佩戴腕带的有6例,因为腕带松紧度不适宜而导致佩戴不舒服的有5例,护士忘记佩戴有1例、需更换腕带时护士未及时予以佩戴的有1例,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生病的有1例,皮肤过敏的有1例,认为佩戴腕带是侮辱人格的有1例。
针对腕带佩戴率低这一问题进行原因分析:1、患者:不了解佩戴腕带的重要性;腕带松紧不适宜,有勒痕,佩戴不舒服;有过敏现象;戴着不方便,尤其是洗澡的时候;不想让熟人知道自己患病了;时刻提醒自己是患者,让自己很伤心;戴了和没戴一样,也没医生护士看;觉得是一种人格的侮辱;患者认为自己都能说出自己的名字腕带佩戴纯属多此一举;输液完毕就不需要佩戴;不小心撕扯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