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手腕带佩戴率的QC汇报
- 格式:ppt
- 大小:1.88 MB
- 文档页数:34
进步患者腕带佩带依从性问题聚焦自起,JCI将“精确查对患者身份”列为国际患者安然的重要目的:国度卫生计生委《三级分解病院评审尺度实施细则》也将“确立查对轨制,辨认患者身份”写在患者安然章节之首.由此可见,患者身份辨认是病院包管患者安然的重要手腕.中国病院协会颁布的《年病人安然目的》中明白提出建立应用“腕带”作为辨认标示轨制,腕带是病人住院时代医护人员对病人进行身份识此外有用对象.住院病人腕带配戴轨制,它在包管医疗护理安然方面起到了重要感化.我院自起敌手术.晕厥.神志不清.无自立才能的重症患者.新生儿及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新生儿室.急诊挽救室等科室均应用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纵前辨识患者身份的根据.8月,我院实施确认患者身份改造,对所有住院患者均应用腕带.但应用进程中,发明病人依从性不高,对腕带应用熟习缺少甚至抵触,使医护人员在患者身份辨认进程中受到阻碍,为患者的医疗安然也埋下了隐患.是以,进步患者腕带佩带依从性显得尤为重要.近况与原因查询拜访心内一科10.610.18住院患者80例,未佩带腕带有11例(占13.75%),腕带信息不完全的有3例(占3.75%),腕带松紧度不合适的有6例(占7.5%),腕带信息面朝里的有4例(占5%).查询拜访成果显示,腕带佩带率为86.25%,对未佩带腕带的患者进行进一步伐查:以为佩带腕带没人看的有7例,不知道腕带感化.以为不须要佩带腕带的有6例,因为腕带松紧度不合适而导致佩带不舒畅的有5例,护士忘却佩带有1例.需改换腕带时护士未实时予以佩带的有1例,不想让他人知道本身生病的有1例,皮肤过敏的有1例,以为佩带腕带是凌辱人格的有1例.1.患者:不懂得佩带腕带的重要性;腕带松紧不合适,有勒痕,佩带不舒畅;有过敏现象;戴着不便利,尤其是洗澡的时刻;不想让熟人知道本身患病了;时刻提示本身是患者,让本身很悲伤;戴了和没戴一样,也没大夫护士看;以为是一种人格的凌辱;患者以为本身都能说出本身的名字腕带佩带纯属画蛇添足;输液完毕就不须要佩带;不当心撕扯断.2.医护人员:健康宣教不到位,未向患者及家眷具体说明腕带的重要性;以为已查对床头牌和姓名,没须要查对腕带;过度自负,以为和患者很熟习,没须要查对腕带;重复查对增长工作量,延伸患者等待治疗时光;义务心不强,无查对意识;对腕带的熟习度不敷;工作机械化;忘却为患者佩带腕带.3.其他:手写的腕带笔迹不清,便利于查对患者信息;腕带上的信息栏项目不顺应于临床工作;部分患者不克不及合营医护人员进行诊疗操纵前.后的查对;腕带佩带过松,腕带滑脱;患者肢体水肿加重,腕带松紧不合适,需经常改换腕带,护士改换腕带不实时.护人员对腕带的应用率低.腕带松紧度不合适.P科内成立质量改良小组,成员由护士长及主管护师构成,组员们经由查阅文献.现场访谈患者及医护人员,针对上述问题制订了运动筹划;1、加强医护人员的安然教导,组织科内医护人员进修《患者十大安然目的》.《患者身份辨认轨制》.《腕带应用轨制》及《腕带应用流程》.2、加强患者的安然教导,使患者变自动查对为自动查对.3、进一步规范腕带佩带的松紧度.4、找出能提示医护人员查对腕带的办法.5、找出能呵护患者皮肤.防止吐露隐私的办法.数据起源:心内一科病房心内一科住院患者腕带佩带依从性目的值为100%.D1、佩带腕带前向患者或家眷讲授佩带腕带的重要性及意义,告诉患者身份查对是确保医疗安然的重要内容,而腕带是身份查对中的一个重要环节;2、医护人员在进行诊疗运动前.中.后都要查对腕带信息,如在操纵前发明患者腕带丧掉或佩带不规范时应暂停诊疗运动,立刻改正;制订身份查对三部曲:参照物与床头卡查对.参照物与病人或家眷口述查对.参照物与腕带查对,并将其以图片的情势固定在治疗车上,以提示各班人员留意;3、对皮肤过敏的患者可用自粘绷带或手绢.护腕等绕患者腕部一周,再将腕带戴在自粘绷带或手绢.护腕上;4、对不肯将腕带吐露在外的病人可用自粘绷带或手绢.护腕等遮住腕带;5、腕带松紧度应合适,佩带腕带前用腕带测量患者手掌的最小周长并在腕带上做标识表记标帜,为患者佩带腕带的松紧度为在可容纳一指的基本上再放松一格,且固定的扣眼应在标识表记标帜的内侧;6、天天交代班时检讨患者的腕带,对腕带松脱.笔迹不清的应立刻改换;7、腕带信息上年纪一栏必须写“岁”,且在患者姓名和年纪下用横线标注以示能干.C经由过程两周的实施后,11.311.10对心内一科77例住院患者进行查询拜访,未佩带腕带有4例,4例患者均以为没须要佩带腕带,腕带佩带率为94.8%.在质量改良中,医护人员加强了安然意识,可以或许做到精确的查对患者身份.A经由过程对“进步患者腕带佩带依从性”这一问题的质量改良,进步了患者对腕带相干常识的懂得,帮忙患者建立精确的不雅念,加强患者自我呵护的意识,经由过程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和腕带佩带情形的监管,进步了医护人员对应用腕带的熟习,严厉规范护士操纵行动,确保佩带舒适,让患者从心中接收它,从自动的“让我佩带”变成自动的“我要佩带”,使腕带真正成为患者的又一道安然樊篱,下降护理安然风险,包管患者安然,同时,也进步了患者对医疗.护理运动的信赖感和办事的满足度.今后针对“部分患者仍对腕带应用的意义不懂得”这一问题进入下一质量改良轮回.。
提高患者腕带佩戴依从性问题聚焦自2003年起,JCI将“准确核对患者身份”列为国际患者安全的首要目标:国家卫生计生委《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也将“确立查对制度,识别患者身份”写在患者安全章节之首。
由此可见,患者身份识别是医院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手段。
中国医院协会公布的《2007 年病人安全目标》中明确提出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制度,腕带是病人住院期间医护人员对病人进行身份识别的有效工具。
住院病人腕带配戴制度,它在保证医疗护理安全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院自2010年起对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新生儿及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新生儿室、急诊抢救室等科室均使用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患者身份的依据。
2015年8月,我院实行确认患者身份改革,对所有住院患者均使用腕带。
但使用过程中,发现病人依从性不高,对腕带使用认识不足甚至抵触,使医护人员在患者身份识别过程中受到阻碍,为患者的医疗安全也埋下了隐患。
因此,提高患者腕带佩戴依从性显得尤为重要。
现状与原因调查心内一科2015年10。
6-10.18住院患者80例,未佩戴腕带有11例(占13。
75%),腕带信息不完整的有3例(占3.75%),腕带松紧度不适宜的有6例(占7.5%),腕带信息面朝里的有4例(占5%)。
调查结果显示,腕带佩戴率为86.25%,对未佩戴腕带的患者进行进一步调查:认为佩戴腕带没人看的有7例,不知道腕带作用、认为不需要佩戴腕带的有6例,因为腕带松紧度不适宜而导致佩戴不舒服的有5例,护士忘记佩戴有1例、需更换腕带时护士未及时予以佩戴的有1例,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生病的有1例,皮肤过敏的有1例,认为佩戴腕带是侮辱人格的有1例。
1、患者:不了解佩戴腕带的重要性;腕带松紧不适宜,有勒痕,佩戴不舒服;有过敏现象;戴着不方便,尤其是洗澡的时候;不想让熟人知道自己患病了;时刻提醒自己是患者,让自己很伤心;戴了和没戴一样,也没医生护士看;觉得是一种人格的侮辱;患者认为自己都能说出自己的名字腕带佩戴纯属多此一举;输液完毕就不需要佩戴;不小心撕扯断。
提高患者腕带佩戴依从性P D C A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提高患者腕带佩戴依从性问题聚焦自2003年起,JCI将“准确核对患者身份”列为国际患者安全的首要目标:国家卫生计生委《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也将“确立查对制度,识别患者身份”写在患者安全章节之首。
由此可见,患者身份识别是医院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手段。
中国医院协会公布的《2007 年病人安全目标》中明确提出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制度,腕带是病人住院期间医护人员对病人进行身份识别的有效工具。
住院病人腕带配戴制度,它在保证医疗护理安全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院自2010年起对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新生儿及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新生儿室、急诊抢救室等科室均使用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患者身份的依据。
2015年8月,我院实行确认患者身份改革,对所有住院患者均使用腕带。
但使用过程中,发现病人依从性不高,对腕带使用认识不足甚至抵触,使医护人员在患者身份识别过程中受到阻碍,为患者的医疗安全也埋下了隐患。
因此,提高患者腕带佩戴依从性显得尤为重要。
现状与原因调查心内一科2015年住院患者80例,未佩戴腕带有11例(占%),腕带信息不完整的有3例(占%),腕带松紧度不适宜的有6例(占%),腕带信息面朝里的有4例(占5%)。
调查结果显示,腕带佩戴率为%,对未佩戴腕带的患者进行进一步调查:认为佩戴腕带没人看的有7例,不知道腕带作用、认为不需要佩戴腕带的有6例,因为腕带松紧度不适宜而导致佩戴不舒服的有5例,护士忘记佩戴有1例、需更换腕带时护士未及时予以佩戴的有1例,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生病的有1例,皮肤过敏的有1例,认为佩戴腕带是侮辱人格的有1例。
针对腕带佩戴率低这一问题进行原因分析:1、患者:不了解佩戴腕带的重要性;腕带松紧不适宜,有勒痕,佩戴不舒服;有过敏现象;戴着不方便,尤其是洗澡的时候;不想让熟人知道自己患病了;时刻提醒自己是患者,让自己很伤心;戴了和没戴一样,也没医生护士看;觉得是一种人格的侮辱;患者认为自己都能说出自己的名字腕带佩戴纯属多此一举;输液完毕就不需要佩戴;不小心撕扯断。
运用PDCA循环提高新生儿腕带佩戴合格率的应用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对提高新生儿腕带佩戴合格率的应用效果,为新生儿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方法成立CQI小组,对新生儿腕带佩戴情况进行现状调查,运用PDCA循环理论,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确定目标,制定可行性对策并实施。
结果通过PDCA循环,新生儿腕带佩戴合格率由改善前的75.60%提高至改善后的99.30%。
结论运用PDCA循环能有效提高新生儿腕带佩戴合格率,显著提高新生儿安全管理,有效减少因身份识别错误而导致的护理差错,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提升护理服务质量管理方法。
关键词:PDCA循环;新生儿;腕带佩戴;合格率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17)20-0168-02患者标识腕带是系在患者手腕上,标有患者重要信息的身份标识带,被称为患者第二身份证[1]。
新生儿佩戴腕带作为其出生后第一时间身份的标记,是产妇和家属辨认孩子的重要凭证,是医护人员治疗护理时的查对依据,是杜绝抱错婴儿严重事故的重要手段[2]。
新生儿出生后会经过不同场所的转运,由不同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对护理的配合紧密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因此,提高新生儿腕带佩戴合格率具有重要意义,我科于2016年7月~12月,运用美国质量管理专家W.E.Deming博士建立的PDCA循环作为管理办法[3],以新生儿为调查研究对象,从根本上改善护理人员正确佩戴新生儿腕带,已取得一定的成效,现将执行情况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2016年7月~12月我科所有新生儿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7月开始实施PDCA循环,实施前、后的时间段分别为2016年7月、2016年12月。
1.2 方法设定新生儿腕带佩戴合格率为数据收集指标,根据我科自制的《新生儿腕带佩戴督查表》,对每位护理人员给新生儿腕带佩戴情况进行飞行检查并记录,作出相应表格对PDCA循环实施前、后的实施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PSS 软件、χ2检验,P<0.05为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护理PDCA——提高患者腕带佩戴依从性一、选定主题:提高患者腕带佩戴依从性。
二、项目背景:自2003年起,JCI将“准确核对患者身份”列为国际患者安全的首要目标:国家卫生计生委《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也将“确立查对制度,识别患者身份”写在患者安全章节之首。
由此可见,患者身份识别是医院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手段。
中国医院协会公布的《2007 年病人安全目标》中明确提出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制度,腕带是病人住院期间医护人员对病人进行身份识别的有效工具。
住院病人腕带配戴制度,它在保证医疗护理安全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院自2010年起对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新生儿及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新生儿室、急诊抢救室等科室均使用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患者身份的依据。
2015年8月,我院实行确认患者身份改革,对所有住院患者均使用腕带。
但使用过程中,发现病人依从性不高,对腕带使用认识不足甚至抵触,使医护人员在患者身份识别过程中受到阻碍,为患者的医疗安全也埋下了隐患。
因此,提高患者腕带佩戴依从性显得尤为重要。
三.选题理由:1、提高护士的沟通能力,增进与患者的沟通2、增强核对意识,减少查对错误的发生3、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赢得良好的声誉4、提升医院品牌形象。
四.组负责人:A,E,C,B,D组长:A五活动计划表六.现状把握,收集资料(具体见附录资料1)查检2018年1.15-2.15住院患者80人,未佩戴腕带有11(占13.75%),调查结果显示,腕带佩戴率为86.25%,对未佩戴腕带的患者进行进一步调查:勾选佩戴腕带没人看的有7例,不知道腕带作用、不需要佩戴腕带的有6例,勾选为腕带松紧度不适宜而导致佩戴不舒服的有5例,护士忘记佩戴有1例、需更换腕带时护士未及时予以佩戴的有1例,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生病的有1例,皮肤过敏的有1例,认为佩戴腕带是侮辱人格的有1例。
表一病房未佩戴手腕带事件总表表二外科病房未佩戴手腕带事件原因调查总表八.票选要因说明:根据二八法则,五名成员依经验法则分别选出三项导致患者戴腕带依从性差的原因(详见附录2)九.真因验证:通过现地,现物,现实进行真因验证。
品管圈活动提高新生儿腕带佩戴规范率中的作用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新生儿腕带佩带规范性中的作用。
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根据QCC流程进行查检,解析,制定对策,实施对策后对其效果进行评估。
结果:活动前后新生儿腕带佩带规范率、护士综合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活动后品管圈进步率为23.29%,目标达成率为106.25%。
结论:运用品管圈可以有效提高新生儿腕带佩戴规范率及护士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关键词】品管圈;新生儿腕带佩戴率;应用效果【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1-0299-03新生儿由于缺乏语言表达能力及自我意识控制能力,因此,他们属于医院身份管理的特殊群体.新生儿佩戴腕带是其出生后第一时间身份的标记,是产妇和家属辨认孩子的凭证,是医护人员治疗护理时的查对证据,是杜绝抱错婴儿严重事故的重要手段[1]。
品管圈又称质量管理小组(QCC),是将同一部门人员召集起来,应用各种统计方法、工具,对质量管理品质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使得部门工作得以不断改善[2-4]。
我科于2016年9月-2017年2月运用品管圈提高新生儿腕带佩戴的规范率,取得效果显著,现总结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科于2016年9月施行品管圈管理活动,活动前根据科室每月平均分娩量,随机抽取2016年9月19日至2016年10月16日佩戴腕带的住院新生儿200例,通过品管圈活动后,抽取2017年1月9日至2017年2月5日佩戴腕带的住院新生儿200例进行调查,评价效果。
两组新生儿的性别、年龄、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1.2.1品管圈的组成、主题选定于2016年9月成立品管圈,按照能级、能力且自愿原则成立了由11名护士组成的QCC小组,选定圈名为“孕宝圈”。
其中圈长1名主要主持品管圈活动;辅导员2名由护理部主任及科护士长担任,主要进行指导管理活动;3名圈员进行各类数据统计;其他圈员按计划执行活动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