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教学设计高品质版
- 格式:doc
- 大小:175.50 KB
- 文档页数:5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明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二)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政治现象的能力,分析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适合我国国情及其优越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确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2)认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事实和中国国情的好制度,坚定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
一、教学重、难点民主集中制的表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二、教学方法讲授法、分析归纳法、讨论法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由上节课所学的人民代表大会的有关知识,我们知道我国人民通过选举产生人大代表,由他们组成人民代表大会,来行使国家的权力,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那么这种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就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一)国家机构及其组织形式国家机构含义:国家机关的总和。
组成部分:国家元首、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暴力机关。
对照课本59页专家点评了解各个组成部分的含义、职责。
我国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国家主席(国家元首),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机关),国务院及其领导的全国各级行政机关(行政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司法机关),中央军事委员会(暴力机关)。
结合课本59页名词点击了解我国国家机构的含义及职责。
了解我国的国家机构:展示我国国家机构示意图(二)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政体1、含义:一个国家政权机关的组织形式。
国体含义:决定国体与政体的关系:国体政体反映2、我国的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最重要的特点——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原则:(1)含义: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如何理解民主与集中?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民主是集中的基础;集中是民主的保障基础民主集中保障(3)民主集中制的具体体现探究活动:展示材料探究一:材料一:2011年3月9日,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人大代表们认真履行职责,积极为民“代言”。
《5.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教学设计一、学法指导: (8 分钟)独立、快速、肃静地阅读课本 P58-61,思量并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政体?我国的政体是什么?政体与国体有何关系?2、如何全面认识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内涵、基石、组织和活动原则、基本内容、优越性)为什么我国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我国有哪些国家机关?其关系如何?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并在课本上把相关问题答案划出来,若有没办法解答的问题,则在问题旁边做好标注。
学生自学完后教师统计学生解决问题情况,看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二、小组讨论: (10 分钟)学习小组就刚才自学中没有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会的同学教不会的同学。
教师巡堂,适时指导学生,同时采集学生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三、学习成果展示: (20 分钟)各小组派代表发言,介绍本小组学习成果,回答学法指导中的问题。
教师适时答疑,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划出重、难点,并重点解释考试中常见的考点及考题类型。
四、堂上小测: (5 分钟)1.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 ( A )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②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③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④坚持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A.①②③B.②③C.①④ D.②③④2.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必然性。
下列说法中能左证这一观点的是( B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民主的惟一形式②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奋斗的结果和历史的选择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照搬和套用了西方的议会民主制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A.①② B.②④C.①④ D.③④3.决定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因素有( D )[来①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经济基础②中国人口众多③中国是发展中国家④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①④[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表现在( D )①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②它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③它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④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A.①②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教学设计西安交大附中张康军一、教学理念与课标分析:1.教学理念: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标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恰当采取循循善诱、释疑解惑等教学方式,在合作探索与民主互动的教学氛围中,匡助学生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教学案一、课标要求理解我国的国体和政体及其相互关系。
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和基本内容。
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二、学习目标1.通过材料分析,运用人民代表大会相关知识,能理解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要求和体现。
2.通过教材阅读,结合第一课时人民代表大会的相关知识,进一步掌握我国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并全面掌握其内涵和基本内容。
3.通过政体对比,感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明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进一步认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好制度。
三、学习过程活动一: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情境一】【任务一】活动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情境二】材料一:【代表关注、聚焦扶贫】2018年1月30日下午江苏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了江苏省出席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50名,其中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张近东在2003年至今,一直担任全国政协委员。
15间,张近东共提交了70件提案,涉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为低收入群体发放消费补贴券”、“利用扶贫政策扩大农村信息家电消费”、“实施家电消费接续政策”、“发展现代流通业”等领域。
2018全国两会上“脱贫攻坚”成为今年两会受关注的热点之一。
张近东代表也带去了关于精准扶贫的建议:他建议,政府要加强对贫困县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并将扶贫方式从捐赠扶贫、销售扶贫向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创业扶贫及集体经济增收扶贫等模式转移。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经全国人大表们的审议、投票表决,还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草案、国务院机构改革草案等重大决议。
材料二:【政府得令、强力推进】“今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交由扶贫办办理的代表建议252件,其中,主办75件,会同办理156件,参阅21件。
5.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明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2.能够分析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适合我国的国情,体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3.认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坚定热爱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信念。
(二)能力目标1、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政治生活的能力。
2、增强收集材料的能力,能够从报刊、书籍等渠道查阅收集有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关资料用于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实例为完善和巩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努力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本框题内容涉及人大和其他国家机构的活动原则,内容较陌生,在教学中要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运用调查方式等,感悟、体验、探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在涵义。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民代表大会的有关知识,知道了我国人民是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决定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事务的。
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二)进行新课一、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58页“走近我国的国家机关”材料,同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1)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2)这是人大对政府、人民法院行使监督权的体现。
(3)应当涉及人民与人大代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民主集中制原则等。
1、我国的政体(1)政体是一个国家的政权机关的组织形式。
也就是通过什么方式、制度来组建国家政权机关的。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59-60页“专家点评、名词点击”材料,同时思考:国家机构一般由哪些国家机关组成?我国的国家机构的组成情况是怎样的?。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教案江苏省响水中学汪荣昌【教学思路】依据新课标,贯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新理念,使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的过程有机结合,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让学生明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由我国国体决定,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从而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并确立坚持和完善这一根本政治制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①民主集中制的含义;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
(2)理解:①国体与政体的关系;②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3)分析:通过分析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能力目标:(1)能够列举实例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2)运用所学知识,批判实行西方议会制的错误主张。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懂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从而明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最好形式,增强对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必要性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民主集中制原则。
【教学方法】情景设置、探究活动、课件演示法、问题法等。
【教学手段】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播放:《中国进行曲》Ⅰ、情景导入镜头一: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召开(视频)。
探究活动①:(1)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贾春旺为什么要向全国人大报告工作?(人民代表大会与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是什么关系?)(2)全国人大代表分别审议了政府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
你能体会其中的道理吗?根据学生探究,引入情景分析Ⅱ、情景分析◇研习导读(学生根据导读提纲阅读课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一)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1、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是,它是与我国的国体相适应的。
课题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教学内容分析【课标要求】本框题教学内容是贯彻新课程标准3.7规定的“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的要求。
【教材分析】第一目:走近我国的国家机关,通过生活镜头引导学生直观的了解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承前启后,引发思考;第二目: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明确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介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特点是实行民主集中制以及表现,阐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第三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介绍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说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三个目之间的关系:通过生活场景,引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必要性和最重要的特点,归纳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进而归纳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从而明确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态度。
教学重点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难点是民主集中制。
【学情分析】本框题知识贴近生活,学生一般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初步的感性认识,且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参与的热情较高,所以由学生课前自学,搜集并简单分析整理资料,是学生能够做到的。
在自学和分析中学生产生的一些疑问,通过课上创设情景引发思维碰撞,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性分析和辩证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分析知识目标:明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重要的特点是实行民主集中制。
能力目标:通过材料分析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必要性,提高学生运用马克主义政治观点、理论和方法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能够运用具体事例说明人民代表大会的优越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确认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优越性,引导学生认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坚定热爱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信念并初步树立学生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出自己努力的公民观念。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1.教学目标 1、目标:、目标:(1)识记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地位、组织活动原则及其优越性。
)识记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地位、组织活动原则及其优越性。
(2)理解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含义和表现。
)理解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含义和表现。
(3)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4)说明我国人民行使权力的方式以及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因。
2.教学重点/难点 1.1.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地位、组织活动原则及其优越性。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地位、组织活动原则及其优越性。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地位、组织活动原则及其优越性。
2.2.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含义和表现。
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含义和表现。
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含义和表现。
3.3.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4.4.我国人民行使权力的方式以及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因。
我国人民行使权力的方式以及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因。
我国人民行使权力的方式以及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因。
3.教学用具 4.标签 2.5.2,2.5.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复习旧课复习旧课 (PPT, (PPT,学而时习之)学而时习之)学而时习之) 引入新课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民代表大会的有关知识,知道了我国人民是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决定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事务的。
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度,这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PPT 出示本课知识点出示本课知识点1.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涵义(是什么)含义、地位、组织活动原则、内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涵义(是什么)含义、地位、组织活动原则、内容2.2. 为什么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什么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3. 怎样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怎样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行新课进行新课回顾一下上节课我们所学习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怎样体现人民当家做主的。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许琳琳
【教学内容】
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政治生活》第三单元第五课第二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内容目标第三单元第7条: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知识目标。
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政治现象的能力,如分析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适合我国国情,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同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2)初步树立公民要为完善和巩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努力的观念。
(3)培养合作学习的团队精神。
【教学思路】
依据新课标精神,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的过程有机结合,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使学生明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由我国国体决定,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从而认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并确立坚持和完善这一根本政治制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人民代表及国家领导人,共赴人民大会堂……)阳春三月,人大代表汇聚一堂!大家看,国家领导人正向我们一路走来(多媒体课件演示国家领导人图片)。
学生边看边答: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春旺……
(教师)他们都是我国中央国家机关的领导人,那么,以中央国家机关为例,你知道我国有哪些国家机关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中央国家机关组织简表。
)
师问:全国人大是什么机关?
(学生答:最高权力机关。
)
师问:国务院是什么机关?
(学生答:最高行政机关。
)
师问:最高人民检察院是什么机关?
(学生答:最高法律监督机关。
)
师问:最高人民法院是什么机关?
(学生答:最高审判机关。
)
师问:那么,这些机关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二、情景分析
(一)两个探究活动
1.探究一。
(多媒体播放时政录像。
)
录像一: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名,表决中央国家机关领导人。
录像二: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听取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1)问题。
☆国家机关领导人的提名为什么要经全国人大表决?
☆国务院总理为什么要向全国人大做工作报告?
☆根据材料说明,我国权力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是什么关系?
(2)结论。
得出结论一: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
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那么权力机关由谁产生呢?我们先来听听我校人大代表郑老师怎么说。
2.探究二。
(播放录像:校园小记者采访我校兰山区人大代表郑老师。
)
(1)问题。
☆结合郑老师的谈话,请你谈谈人大代表是如何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的?
☆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是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
师总结: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对违反人民意志和利益的或不称职的代表,人民有权依照法律程序予以罢免。
请关注《媒体链接》。
(多媒体显示原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凯因重大违纪问题被终止代表资格。
)
师问:张凯的代表资格为什么被终止?
(学生回答:因为他违反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所以人民有权罢免他。
)
(2)结论。
得出结论二:人民在普选的基础上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
师问:人民为什么有权选举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
(生答: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
)
这说明──
得出结论三: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教师总结:人民权力机关其他国家机关,国家机关产生后,其组织活动时还要遵循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民主集中制原则。
(多媒体显示知识结构图。
)
(二)体验活动
师问:什么是民主集中制原则,有哪些表现呢?
(请学生快速阅读教材第59页第3段至第60页第1段内容。
)
(多媒体显示知识结构图。
)
问题:
请结合前面郑老师的访谈节目,谈谈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怎样体现了民主与集中的统一?
请结合前面的时政录像,谈谈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怎样体现了民主与集中的统一?
(多媒体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原文规定。
)
师:根据宪法规定:谈谈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关系上如何体现了民主与集中的统一?
师:民主集中制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活动的最重要特点,下面先来体验民主集中制的实施过程,请先看一段录像。
(播放《反分裂国家法(草案)》表决实况录像。
)
(多媒体出示《反分裂国家法(草案)》审议结果报告节选。
)
三、草案第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国家采取措施“鼓励和推动两岸居民往来,增进了解,增强互信”。
有的代表建议将上述规定中的“两岸居民往来”修改为“两岸人员往来”。
四、草案第八条规定了“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的三种情势,其中第三种情势是“和平统一的条件完全丧失”。
有的代表提出,作为一种“情势”,将上述规定中的“条件”修改为“可能性”。
师:假如你们就是与会的人大代表,那么请大家针对草案修改发表意见。
(学生积极讨论后,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引导并点拨。
)
师:好,下面我们对《反分裂国家法》(草案)修改情况进行表决,同意的请举手,反对的请举手,弃权的请举手,(简单统计人数后宣布)通过!大家鼓掌。
教师总结:这个审议和表决的过程就体现了民主集中制,但是实际操作时要复杂得多,按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它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
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
多媒体显示:
◇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它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它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师:你能根据人民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结合你所了解的事例,对上述结论作出说明吗?
(学生积极发言,略。
)
教师总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如此的优越性,所以我们要坚持并不断完善这一根本政治制度,绝不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
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真是说也说不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生活中去感受一下吧!
多媒体显示:
关注生活──《临沂市人大开先河,电视直播人代会》。
师问:材料如何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
(学生回答略。
)
三、情景回归,反思提问
本课我们学习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内容、组织活动原则及其优越性,对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你还有哪些疑点,请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共同探究。
(学生讨论后,纷纷提问,教师点拨总结。
)
最后,套用《沂蒙山小调》,用一句歌词结束本课:
人人那个都说人代制好,适合我们国情,民主又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