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3.2原子的结构》教案(新版)新人教版(1)
- 格式:doc
- 大小:67.50 KB
- 文档页数:4
原子的结构教案教学目标:1、迅速而准确地掌握原子的构成;2、精准的画出原子结构示意图;3、牢记离子的表示方法及分类;4、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教学重难点:1、迅速而准确地掌握原子的构成;2、牢记离子的表示方法及分类;3、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教学过程:一、出示自学指导一,两分钟内自学课本53页,完成以下问题:1、原子的构成。
2、你能从课本53页表格得到哪些信息。
核外电子(带负电)原子质子(带正电)核电荷数原子核中子(不带电)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当堂练习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原子中不存在带电的粒子B、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C、原子核是由质子和电子构成的,呈电中性D、原子中原子核内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2、某原子中含有一个质子、两个中子,对于该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核电荷数为2B、核外有2个电子C、原子核带3个单位正电荷D、原子核带1个单位正电荷二、出示自学指导二,三分钟自学课本54页,而后试着画出指定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排布规律:(1)尽量先排在能量低的电子层里,排满第一层才能排第二层。
(2)每个电子层最多能容纳2n2个电子。
(3)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只有一层的,电子不超过2个。
当堂练习1、试画出2号、10号、18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2、试画出11号、13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3、试画出8号、17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三、出示自学指导三,三分钟时间自学课本55页,完成下列的问题。
1、离子的定义?2、离子的分类?3、离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4、你怎样画出离子的微粒结构示意图。
当堂训练1.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最容易失去电子的粒子是( )2.根据下列结构示意图,请回答问题:(1)A表示的粒子属于___ __原子(选填“金属”或“非金属”);(2)通过得失电子可以相互转化的粒子是____(填字母)。
四、出示自学指导四,两分钟自学课本56页,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
课题2原子的结构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原子的构成有原子核、核外电子、质子和中子;2.知道这些微观粒子在层次、电性、电量和质量等方面的相互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构建微观模型的过程体验科学家研究微观粒子的方法;2.通过自主阅读和讨论探究,初步学习归纳和总结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以及原子不带电的原因,培养微观的空间抽象思维能力;2.通过介绍各位科学家的成就,培养科学严谨、勤奋笃实的研究精神;认识到科学的发展是在不断的修正和补充中进行的;3.通过观看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培养爱国主义精神;4.通过介绍原子结构的发现对社会的重要作用,感受科学的发展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5.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归纳结论,培养合作精神;6.通过学习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初步培养唯物主义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构建原子的结构模型难点:依据现象分析本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思维方法三、教学分析本课题是关于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的,内容比较抽象,虽然有了前面微粒相关内容的铺垫,但仍比较难以理解和掌握。
由于没有了宏观实验的辅助,学生们只能靠想象来学习,学习方法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因而需要老师借助直观的图片、多媒体课件和形象的语言描述来帮助。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讲解一、【创设情景,趣味引入】我们知道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大家说一说,老师这里的几种物质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分别出示水、二氧化碳气体、铜片、银手镯、金耳环。
金、银、铜等金属都是由原子构成的,由原子构成的物质还有哪些呢?原子是否也具有像分子一样的特征呢?大家阅读课本52页的内容,完成学案第1题。
你头脑中的原子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我们通过观看世界上最小的电影来认识一下原的样子?刚才我们看到的是铜原子被放大了一亿多倍之后的样子。
大家觉得铜原子小不小?那,这么小的原子能否再分呢?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原子的微观世界,一起去探寻其中的奥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为什么原子不显电性;(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2、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借助模型,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化抽象为直观,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像、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学生进行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的可分性等辩证唯物主义观念的教育。
(2)利用有关原子结构的科学史实,体会科学发展的曲折性,体会科学在人类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贡献。
了解科学家严谨某某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量的概念教学难点: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教与学互动设计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引入)我们知道化学变化中原子是不可分的最小粒子,如果抛开化学变化这一前提,原子能否再分?根据你所了解的知识,有没有可以证实你说法的事实依据?[问题激疑]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10.16某某罗布泊),原子弹的巨大威力是如何产生的呢?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原子结构的奥秘。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一、预习导学1、原子是中的最小粒子,它一般由、和三种微粒构成。
(注意:氢原子、由构成)2、质子带电,电子带电,中子。
以此得出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是。
3、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
4、相对原子质量是这样规定的:计算公式为5、在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中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我国科学家是。
通过预习,你对本节课内容有何疑问?。
二、交流探究【阅读】课本第页原子的构成一段文字,观察图1.同桌互相描述一下原子的结构。
(提示:可从位置、电性、所占体积等不同角度描述。
)2.分子、原子都在不断地运动着,想象一下,构成原子的原子核和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呢? 【观察】教师播放的动画:原子内部的运动,概括原子的结构。
【分析思考】分析教材第页表,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的电性、质量如何?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哪部分?2.原子中有带电的粒子,那么整个原子是否带电?为什么?3.是否所有原子核内都有中子?4.同种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有何特点?5.不同种类原子的内部结构有何不同?【交流讨论】你对原子的结构了解多少?【阅读】课本第页第一段,体会原子的体积之小。
《原子的结构》一.知识教学点1.原子。
2.原子的构成——原子核(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
3.相对原子质量。
二.重、难、疑点1.重点、难点:原子和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2.疑点:(1)如何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2)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3.解决方法:以讲解为主,设计出一个个问题情境。
利用实验,幻灯及比较表格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思考讨论,在教师的帮助下,自然地得出结论。
三.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理解原子的概念、原子与分子的比较、原子的可分性。
2.了解原子的构成。
3.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质量的关系。
(二)整体感知本节课教学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原子进行讨论,教材中首先安排了对“分子能否再分”进行讨论,然后又对“原子能否再分”进行讨论,最后讨论原子的质量及相对原子质量。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原子构成和原子量的认识只能是带来或多或少的机械记忆的成分,较深入的理解和较熟悉的运用还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复习、巩固、加深、提高才能达到。
(三)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既然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很小的微粒,那么分子还能不能再分呢?以下先看一个实验:[教师活动]:指导学生观看氧化汞分子分解的示意图。
[讲解]:氧化汞分子由更小的微粒构成,受热时这些微粒彼此分开,成为汞的微粒和氧的微粒,这种微粒叫原子。
[板书]:一.原子1.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学生活动]:观察讨论氧化汞受热后发生的是什么类型反应?生成了哪些新物质?[提问]:如何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讲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但原子不能再分,只是重新组合;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变成新的分子,而原子仍然是原来的原子,所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但在其他变化中(如原子核反应)中原子可以再分成更小的微粒;大多数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但也有些物质(如金属、稀有气体等)是由原子构成的,还有一些物质(如氧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
课题2 原子的构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2.了解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过程与方法: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程,体验猜想和模型方法在微观世界研究中的作用。
2.体验“发现问题——实验验证——建立模型——解释模型”过程,初步应用由现象到本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逐渐树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体会到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不断深入、艰难曲折的,科学实验在科学发展历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赏析科学家的创新过程教学重难点原子的构成;分析、交流、表达总结的能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引导】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那么,原子是不是最小的,可以再分吗?一、知道原子的结构【投影展示】展示科学家对原子结构模型的创建和修正的历程。
学生回答:可以再分,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从学生物理中已经学过的知识入手,学生不会觉得困难太大。
循着历史的足迹,探寻原子结构模型的变迁,认识科学的发展史探索新知:认识原子的结构【讲述】经过许多科学家不断的实验探索,人们终于比较清楚的认识了原子的构成。
【提出问题】阅读教材P53内容,并根据图3-9所示和表3-1所示内容,你能从中获取关于原子构成的哪些信息?【总结】原子的构成及粒子的带电情况。
同时介绍核电荷数的概念。
展示几种原子的构成。
原子种类原子核核外电子数质子数中子数氢101碳666氧888钠111211问题1:请根据表格中的数字,寻找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中子数之间的关系?问题2: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学生倾听、体会。
学生阅读教材,讨论交流展示观察分析回答1: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2: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3、并非所有原子核内够有中子4、由于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电荷与核外电子的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显电性。
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原子的构成第2课时离子和相对原子质量1.知道原子的构成,以及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是一种模型化的方法。
2.了解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了解典型元素(稀有气体、金属和非金属)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
3.以氯化钠为例,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知道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4.认识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重点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
难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可能同学们都不熟悉原子,但是提起原子弹大家肯定都不陌生。
在1945年抗日战争的末期,美国空军将两颗原子弹投在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两个城市,使这两个城市遭受了灭顶之灾。
可见原子弹的巨大威力。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科学技术对于人类的重大作用。
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使用科技为人类造福。
那么原子和核武器原子弹之间有什么关系?原子是一种怎样的微观粒子?相信同学们对它非常感兴趣,那就让我们共同来认识一下吧。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图3-8,让学生了解原子的大小。
原子的体积很小。
如果将一个原子跟一个乒乓球相比,就相当于将一个乒乓球跟地球相比。
原子之间能够结合成分子的奥秘,正是人们在研究这小小的原子的结构时被逐步揭示出来的。
(一)原子的构成让学生阅读课本P53“原子的构成”,在阅读的基础上讨论问题。
(1)原子是由哪两部分构成的?(2)原子核和核外电子都带电,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3)原子核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这些粒子有什么异同?(4)不同类原子的内部构成有什么不同?讨论结束后,由学生代表陈述讨论结果,其他小组可以表明自己的不同意见。
展示“原子的构成”示意图。
让学生观看图,说出自己从图上得到的有关信息。
思考:(1)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从何而来?(2)质子数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有何关系?(3)电子数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有何关系?小结: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