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热熨法
- 格式:ppt
- 大小:853.00 KB
- 文档页数:43
吴茱萸加粗盐循经络热熨在腹部术后病人护理中的应用1)周春姣;杨丽明;杨艳婷;冼敏玲【摘要】[目的]观察吴茱萸加粗盐循经络热熨促进腹部术后病人胃肠动力恢复的效果。
[方法]将42例腹部术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
两组均采用常规护理,如翻身、叩背、指导病人尽早下床活动。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吴茱萸加粗盐炒热根据子午流注时间,选在胃肠经络最旺盛的时段循经络热熨腹部。
对照组单纯采用吴茱萸加粗盐热熨腹部,以顺时针方向热熨后将药袋敷于腹部。
观察两组病人术后肠鸣音恢复情况及肛门排气时间。
[结果]治疗组出现肠鸣音及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
[结论]吴茱萸加粗盐循经络热熨腹部可有效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期刊名称】《护理研究》【年(卷),期】2014(000)020【总页数】2页(P2507-2508)【关键词】腹部手术;吴茱萸;粗盐;循经络;热熨;肛门排气【作者】周春姣;杨丽明;杨艳婷;冼敏玲【作者单位】510120,广东省中医院;510120,广东省中医院;510120,广东省中医院;510120,广东省中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6腹部手术后常因麻醉、操作而损伤脉络,使气滞血瘀、脾失健运、胃失和降,不能升清降浊、气机运行受阻,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肛门不排气等胃肠功能紊乱表现[1],影响术后康复,延长住院时间,加重了病人的经济负担。
促进术后胃肠功能可加快病人快速康复,减少病人痛苦及费用。
吴茱萸具有散寒止痛、温中止呕、助阳止泻之功,常用于治疗寒滞肝脉诸痛、胃寒呕吐、虚寒泄泻等证。
我院普外科已普遍运用吴茱萸加粗盐热敷治疗,对于改善腹胀、促进排气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
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充分利用中医学循经感传的理论与中医护理的优势,将吴茱萸加粗盐热熨根据子午流注时间,循经络热熨腹部,以达到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治疗疾病的目的。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对象来自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分院外科,于2011年10月—2013年3月腹部手术后无合并其他脏器严重疾病的病人共42例,其中男20例,女22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80岁;阑尾切除术9例,肠粘连松解术2例,直肠癌根治术2例,结肠癌切除术6例,胆囊切除术5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4例,肝癌切除术2例,嵌顿疝还纳补片修补术2例,胃穿孔修补手术9例,小肠异物取出术1例;手术时间(1.5±1.3)h,手术均采用全身麻醉,术前术后护理相同。
中药热熨敷技术操作流程(9分钟)中药热熨敷技术操作流程(9分钟)一、仪表:仪表端庄,戴表。
二、核对:核对医嘱。
请老师帮忙核对医嘱:1床,XXX,女,30岁,住院号:,诊断:带下证(寒湿瘀滞型),医嘱予吴茱萸中药热熨敷30分钟日一次。
医嘱准确,谢谢老师。
三、评估:口述:敲门进病室。
携带医嘱执行单,核对床头卡,1床,XXX,女,30岁,住院号:.XXX您好,我是您责任护士XX,请您说一下名字,我看一下腕带,1床,XXX,女,30岁,住院号:.XXX您感觉哪里不舒服?根据您的症状我将遵医嘱为您进行中药热熨敷以缓解您的不适,使用的药物是吴茱萸,我刚刚看过您的病例,您既往健康,无过敏史,也不在妊娠期,对热的耐受程度良好,那我看一下您的皮肤情况(注意保暖,保护患者隐私),您腹部皮肤无红肿破溃,干爽无汗。
四、告知:XXX,您以前做过中药热熨敷吗?那我为您介绍一下,中药热熨敷是将中药或能导热的物体加热后,作用于人体相应的部位,通过来回旋转移动,达到温经散寒,使气血流通的目的,操作过程中您局部有热感,操作时间15-30分钟。
您需要去卫生间吗?请您稍等,我准备一下,马上过来。
五、用物准备:检查手消毒液,口述:手消毒液在有用期内,可以使用。
洗手(手背按压取手消毒液,每步很多于5次,工夫很多于15秒),戴口罩。
物品准备:处置车上层:医嘱履行单、治疗盘、记实单、手消毒液、毛巾、中药包、凡士林、棉签、测温计、纱布。
处置车下层:医疗渣滓桶、生活渣滓桶、回收桶。
口述:凡士林在有用期内可以使用,棉签在有用期内可以使用,毛巾、中药包、测温计、纱布,所有物品已检查完毕,符合要求。
将药包加热到60-70度备用。
六、环境与患者准备推车至病室(一)评估病室环境:病室环境整洁,光线充足,温湿度适宜,必要时屏风或围帘遮挡。
(二)为患者取舒适体位,充分暴露操作部位(注意保暖,保护患者隐私,用毛巾为患者保暖),您这个体位还可以吗?七、操作过程(一)查对医嘱,说一下您的名字好吗?1床,XXX,带下证(寒湿瘀滞型),吴茱萸中药热熨敷30分钟日一次。
中药热熨敷技术操作流程(9分钟)一、仪表:仪表端庄,戴表。
二、核对:核对医嘱。
请老师帮忙核对医嘱:1床,王红,女,30岁,住院号:123456,诊断:带下证(寒湿瘀滞型),医嘱予吴茱萸中药热熨敷30分钟日一次。
医嘱准确,谢谢老师。
三、评估:口述:敲门进病室。
携带医嘱执行单,核对床头卡,1床,王红,女,30岁,住院号:123456。
王女士您好,我是您责任护士XX,请您说一下名字,我看一下腕带,1床,王红,女,30岁,住院号:123456。
王女士您感觉哪里不舒服?根据您的症状我将遵医嘱为您进行中药热熨敷以缓解您的不适,使用的药物是吴茱萸,我刚刚看过您的病例,您既往健康,无过敏史,也不在妊娠期,对热的耐受程度良好,那我看一下您的皮肤情况(注意保暖,保护患者隐私),您腹部皮肤无红肿破溃,干爽无汗。
四、告知:王女士,您以前做过中药热熨敷吗?那我为您介绍一下,中药热熨敷是将中药或能导热的物体加热后,作用于人体相应的部位,通过来回旋转移动,达到温经散寒,使气血流通的目的,操作过程中您局部有热感,操作时间15-30分钟。
您需要去卫生间吗?请您稍等,我准备一下,马上过来。
五、用物准备:检查手消毒液,口述:手消毒液在有效期内,可以使用。
洗手(手背按压取手消毒液,每步不少于5次,时间不少于15秒),戴口罩。
物品准备:处置车上层:医嘱执行单、治疗盘、记录单、手消毒液、毛巾、中药包、凡士林、棉签、测温计、纱布。
处置车下层:医疗垃圾桶、生活垃圾桶、回收桶。
口述:凡士林在有效期内可以使用,棉签在有效期内可以使用,毛巾、中药包、测温计、纱布,所有物品已检查完毕,符合要求。
将药包加热到60-70度备用。
六、环境与患者准备推车至病室(一)评估病室环境:病室环境整洁,光线充足,温湿度适宜,必要时屏风或围帘遮挡。
(二)为患者取舒适体位,充分暴露操作部位(注意保暖,保护患者隐私,用毛巾为患者保暖),您这个体位还可以吗?七、操作过程(一)核对医嘱,说一下您的名字好吗?1床,王红,带下证(寒湿瘀滞型),吴茱萸中药热熨敷30分钟日一次。
吴茱萸外用治病经验吴茱萸外用治病经验□陶昔安重庆市石柱县熊顺兰中医诊所中药吴茱萸,味辛,苦,性热,有小毒。
入肝,脾,胃经。
功能:散寒止痛,疏肝下气,温中止泻。
内服常用于脘腹冷痛,厥阴头痛,吞酸,呕吐,寒湿泄泻等。
但由于本品辛热燥烈,易伤阴耗液,损气动火,故阴虚有热及实热患者则不适宜。
根据内病外治、上病下治的原则,吴茱萸不仅可用于寒证,也可用于某些热证,这就扩大了吴茱萸的治病范围和其治病的作用。
其外治法十分简便,奏效迅速,且避免了毒副作用,尤其对婴幼儿的某些疾病更为适宜。
现将其外治方法及其适应证简述于下:穴位敷药治病法涌泉穴敷葯治病法:涌泉穴属足少阴肾经,位于足掌中心之凹陷处,在第2、3跖骨之间。
穴性:清肾热,宁神志,苏厥逆。
临床常选用该穴位治疗神经性头痛,脑出血,小儿抽搐,心肌炎等证,吴茱萸辛散温通,用其粉加入食醋,调成糊状,敷于涌泉穴,可通过经络之作用,引导人体上部的虚热下行,即常说的引火归元。
敷药后,涌泉穴有发热感,即虚火下行的象征,病即渐愈。
小儿口热流涎:取吴茱萸5g,置于捣药的小铁臼中,捣杵为粉末,再给其粉末中加入少量的面粉活匀后,依年龄之大小,取适量粉末,加入几滴食醋,于睡前调敷于患儿涌泉穴(男左女右)上,外面用一小块适当的塑料布贴护上,再用塑料带包捆牢固即可,第二天晨起后,可揭下其已用过的粉末存放着,再于睡前给己用过的粉末中加入适量未用过的粉末,用食醋调成糊状,再敷于涌泉穴上。
一般3日即可痊愈。
眩晕病:肝肾阴虚,水不涵木,风阳浮越,上扰清空,清窍失宁,致生的眩晕。
将吴茱萸碾成粉末,每次用10g~ 15g,方法如前。
喉痹(类似慢性咽喉炎):用吴萸5g,冰片0.3g,共为细末,敷法如前。
痄腮(腮腺炎):痄腮病多发于冬春二季,由于时行温毒之气或风热之邪侵袭少阳及阳明气分,更挟痰火积热,致使气血瘀滞,邪阻经络而发病。
本病多发于小儿,成人亦有患此病者,患过一次后可获终生免疫。
该病有较强的传染性。
吴茱萸热熨法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临床观察摘要本篇论文旨在研究吴茱萸热熨法对术后腹部肠胃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
共有100例患者参与了本次研究,50例为实验组,50例为对照组。
实验组应用吴茱萸热熨法,对照组不使用。
经过观察和测量,实验组恢复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无不良反应。
结果显示吴茱萸热熨法在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
背景术后恢复是患者恢复健康的重要步骤之一,而胃肠功能恢复则是其中的关键。
术后出现腹胀、肠鸣音减弱、便秘等情况很常见,给患者的康复带来困扰。
因此,如何促进腹胀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成为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
吴茱萸热熨法是一种常用的中医理疗方法,它是指通过将吴茱萸用滚水烫热后,轻轻按压于患者的身体部位,达到有效的理疗作用。
据研究,吴茱萸热熨法可以缓解肠胃的痉挛,促进肠道蠕动,有助于胃肠功能恢复。
因此,本次研究旨在探讨吴茱萸热熨法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作用,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共招募100名患者,均为术后恢复期的患者。
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100例患者平均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
实验组接受吴茱萸热熨法促进腹部胃肠功能恢复,对照组不进行吴茱萸热熨法。
研究方法1.实验组:给实验组患者进行吴茱萸热熨法。
具体步骤为用50克吴茱萸,加入适量水中煮沸20分钟后,将吴茱萸用滤网捞出来晾凉备用;取一块纱布包裹三层厚度吴茱萸,用热水浸湿,使吴茱萸温度达到可耐受的程度,然后将纱布敷于腹部,每次敷约10分钟。
每日3次,连续5天。
2.对照组:不进行吴茱萸热熨法。
主要观察指标1.腹胀状况:于术后第1、3、5天,在空腹后、进食时和进食后1小时分别评估患者的腹胀情况,采用VAS评分法进行评估,0为无症状,10为最严重的症状。
2.肠鸣音:于术后第1、3、5天,在空腹后、进食时和进食后1小时分别评估患者的肠鸣音,分别采用4级评分法进行评估,0分为无声音,1分为微弱声音,2分为较响亮声音,3分为非常响亮声音。
护士进修总结(精选5篇)我于今年11月份在大足县人民医院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进修学习。
非常感谢医院领导和护理部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通过这次学习,受益非浅,感受颇深,现将学习中的所见所得总结如下:一、护士分级。
县人民医院把护理人员分为辅助护士,初级责任护士,中级责任护士,高级责任护士。
根据分级的不同,对护士的要求不同,分管病人的数量和病情程度不同。
所对应的工资奖金等相应的酬劳也是有区别的。
辅助护士就是新入职人员,在上级护士的指导下完成工作。
初级责任护士就是入职1到3年,能够基本掌握常见护理操作,解决常见护理问题,中级责任护士就是能熟练掌握各项基础及专科护理,并能根据病人情况制订护理计划并组织实施。
高级责任护士精通常规及专科护理知识和操作,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能解决复杂及疑难护理问题,有组织,指导教学的能力。
这样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进行区分,使护士有了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护理质量的高低,好坏与护士的专业素质,独立思考能力是密切相关的。
护士分级提高了大家工作的积极性,并督促我们能够主动进行学习,有较多的知识积累和信息储备,更好的为病人服务。
二,优质护理服务。
县人民医院开展的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改变了护士以“医嘱”为中心完成各项护理工作,使病人接受不同护理人员的片段护理转变为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由相对固定的一名护士负责,实行8小时在班24小时负责的模式。
将以往整个护理工作内容简单归纳为处理医嘱,打针发药等若干功能的功能制护理,转为小包干的责任制护理。
责任护士具备专业的知识,能把握观察重点,在对患者落实生活护理的同时,对病情进行密切的观察,如在对病人进行床上擦浴时,会查看皮肤有无破损,压疮,出血点及皮疹等,发现异常及时联系医生采取措施,在为病人翻身时会注意保护导管,防止导管打折滑脱,指导正确翻身方法,保护患肢,避免加重患者痛苦。
通过优质护理工作的开展,实行小包干责任制,护士建立了“我的病人”的理念,深入病房,对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主动关心患者,提供疾病相关的健康知识,落实健康教育。
吴茱萸外用能“辟邪”吴茱萸,民间称辟邪翁、茶辣,因茱萸入药以产于吴地(历史上的吴国,今江浙一带)的为最佳而得名。
在传统民间风俗中,九九重阳日折茱萸插于发际,辟恶气御初寒;这天还有登高、佩戴茱萸囊、食蓬饵、饮菊花酒等风俗。
吴茱萸为芸香科吴茱萸属植物吴茱萸的干燥未成熟的果实,性热,味辛、苦,入肝、脾、胃经,有温中散寒、止痛燥湿、疏肝下气、降逆止呕之功效。
多内服治疗脘腹冷痛、呕吐腹泻、头痛、痛经等病症。
临床上发现,吴茱萸外用治病,有用药量少,安全可靠,操作方便,且疗效较好的特点。
今辑录数款,供择用。
治痢疾吴茱萸6克,六一散9克。
将吴茱萸研成细粉末与六一散混匀,水调成糊状敷于脐部(神阙穴),纱布覆盖,胶布固定,12小时后取下,每天1次。
连用3~5次。
治湿疹吴茱萸30克(略炒一下),乌贼骨20克,硫磺6克,共研为细末,外撒或用蓖麻油调成稀糊状外敷患处,外用消毒纱布包扎固定,12小时后取下,每天1次,连用3~5次即显疗效。
治阳痿吴茱萸30克,桂枝12克,细辛6克,共研细末,调匀入瓶备用。
用时取药末5克加少许食盐拌匀,置于神阙穴,外敷纱布,胶布固定,用手掌按摩5~10分钟,每天换药1次,一般15天见效。
或取吴茱萸30克,巴戟天20克,细辛10克,共研细粉,贮好备用,用时取适量加温水调成糊状,每晚睡前敷于脐部,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次日取下,10~15天可见效。
治疗期间忌房事。
治高血压吴茱萸60克,研为细末备用。
每次取20~30克,用醋调成糊状,睡前敷贴两足心,外用纱布包扎。
一般用药12~24小时血压即可下降。
治癫痫病吴茱萸20克,研末,加少许冰片与凡士林适量调成糊状。
癫痫大发作者,将药膏敷于神阙穴;精神运动性发作者,敷贴肝俞穴。
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12小时后取下,隔日1次,1个月为1疗程。
一般连用2~3个疗程即有明显效果,或可痊愈。
治肠粘连吴茱萸60~90克,用锅炒烫;取生姜30克,捣烂取汁,涂于患者腹部,然后用纱布包裹炒熟的吴茱萸,从右下至上腹,再至右下腹,反复热熨30分钟左右。
吴茱萸热熨治疗慢性肺病虚寒型便秘患者的效果观察发布时间:2021-03-26T02:06:52.534Z 来源:《医药前沿》2020年33期作者:姚昌杰金晓芬(通讯作者)谷斌[导读] 本研究将继续探讨吴茱萸热熨疗法对便秘症状的改善效果,以进一步提高慢性肺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研究结果报导如下。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苏州市中医医院护理部江苏苏州 215000)【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外治吴茱萸热熨疗法对慢性肺病虚寒型便秘患者症状的改善效果。
方法:根据纳排标准对2018年2月—2019年12月于我院肺病科住院便秘患者45例,根据随机数字表产生的奇偶进行分组。
分为对照组22例,试验组23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便秘推拿,试验组在其基础上结合吴茱萸热熨治疗。
结果:对于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试验组均早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结束后,对于便秘症状积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GRQ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便秘推拿的基础上结合吴茱萸热熨的双重干预疗法可有效改善慢性肺病虚寒型便秘患者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吴茱萸热熨;便秘;中药外治【中图分类号】R245.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33-0234-03慢性肺病是常见于中老年人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肺癌等。
据统计,约24%~71%的肺病患者存在胃肠道功能紊乱,其中便秘发生率超过了50%[1]。
对于便秘的发病机制,相关研究显示“肺外效应”如活动受限、食欲减退、肠蠕动减弱、肠道菌群失调、全身乏力、焦虑等均是其高危因素[2-3]。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穴位按摩[4]、穴位贴敷[5]、中药热熨[6]、中药灌肠[7]、耳穴埋籽[8]等中医适宜技术被逐步应用于慢性肺病患者便秘的预防与治疗中,显著改善了患者的胃肠功能。
吴茱萸加粗盐热敷神阙穴治疗老年人功能性便秘的临床体会目的观察吴茱萸加粗盐热敷神阙穴治疗老年人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吴茱萸加粗盐(各250g)混合加热后放于特制布袋中,然后以神阙穴为中心热熨,30min/次,1~2次/d。
結果60例患者均采用门诊随访,其中35例达到治愈标准,1~2d排便1次;17例好转,排便间隔时间较前缩短,8例无效。
结论吴茱萸联合粗盐热熨腹部可明显有效改善部分老年人便秘的症状,改善排便,为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标签:便秘;吴茱萸;神阙穴我国各地区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患病率在3%~17%,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以青年女性及老年人多发[1]。
慢性便秘患者多有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生活质量偏低[2]。
而在慢性便秘者中只有少数患者到医院就诊,不少便秘者自行服用泻药[3]。
滥用泻剂造成泻剂依赖、泻剂结肠等不良反应等。
我科自2010年6月~2013年6月使用吴茱萸加粗盐热敷神阙穴治疗老年人功能性便秘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治疗体会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功能性便秘诊断标准本研究采用罗马Ⅲ诊断标准:①必须符合以下二项或二项以上:?訩至少25%的排便感到费力;?訪至少25%的排便为干球状便或硬便;?訫至少25%的排便有不尽感;?訬至少25%的排便有肛门直肠梗阻感/阻塞感;?設至少25%的排便需要手法帮助(如用手指帮助排便、盆底支持);?訮排便次数<3次/w;②在不使用泻药的情况下时很少出现稀便;③没有足够的证据诊断IBS。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且近3个月症状符合以上诊断标准。
1.2临床资料自2010年6月~2013年6月我科收治的患者中符合罗马Ⅲ功能性便秘诊断标准者共60例,其中男25例,女35例;年龄60~82岁,均通过肠镜、腹部CT等检查排除全身性疾病及肠道相关疾病。
1.3方法患者平卧位,将吴茱萸及粗盐(各250g)混合并加热(约50℃~70℃,以患者耐受度为主),放于特制布袋中,然后在其腹中部(以神阙穴为中心)热熨,30min/次,1~2次/d。
吴茱萸热熨法联合腹部穴位推拿改善对自动痔疮套扎术术后便秘的护理效果随着现代生活压力的增加,很多人都遭受了便秘的烦扰。
而对于一些患有痔疮的人士来说,便秘更是一个令他们苦不堪言的问题。
特别是一些通过痔疮套扎术术后的患者,由于手术会影响肛门部位的正常功能,便秘问题更加突出。
对于这种情况,吴茱萸热熨法联合腹部穴位推拿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改善便秘的护理方法。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吴茱萸热熨法和腹部穴位推拿对于痔疮套扎术术后便秘的护理效果。
一、吴茱萸热熨法吴茱萸热熨法是一种中医传统疗法,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的功效。
在治疗痔疮套扎术术后便秘方面,吴茱萸热熨法能够通过温热肛门和下腹部位,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降低肛门部位的压力,从而达到改善便秘的效果。
吴茱萸热熨法还可以促进腹部气机的流通,调节肠道蠕动,增强排便能力,有助于治疗痔疮术后便秘。
二、腹部穴位推拿腹部穴位推拿是指通过按摩腹部的穴位,刺激腹部经络,调理脏腑功能,促进消化系统的正常运转。
对于痔疮术后便秘的患者来说,腹部穴位推拿有助于活化肠道功能,增强排便能力,改善便秘的情况。
腹部穴位推拿还可以促进气血的流通,缓解腹部不适,消除体内疲劳物质,有助于恢复身体健康。
通过吴茱萸热熨法和腹部穴位推拿的联合操作,可以达到温经活血、促进蠕动、调理脏腑功能的效果,从而有效地改善痔疮套扎术术后便秘的问题。
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吴茱萸热熨法联合腹部穴位推拿的操作步骤。
三、吴茱萸热熨法联合腹部穴位推拿的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先准备好吴茱萸热熨的药材和热水袋,然后让患者躺在舒适的位置上。
在此之后,要先做好准备工作,让患者舒适地躺在床上或者瑜伽垫上。
2. 吴茱萸热熨法:将吴茱萸药材放入热水袋内,然后用热毛巾包裹好热水袋,待药材充分出味后,将热水袋放在患者的下腹部和肛门部位,让患者自然感受热熨的效果,每次约15分钟。
3. 腹部穴位推拿:在吴茱萸热熨的执行腹部穴位推拿。
吴茱萸的实用方法吴茱萸可当家庭医生!吴茱萸又名茶辣、气辣子,为芸香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接近成熟的果实。
其味辛苦、性温,有小毒,具有温中散寒、止痛降逆、理气燥湿、镇痛镇静、驱蛔、抗菌的功效。
本品外用可治疗下列多种疾病。
1.高血压:吴茱萸研末,每次取20-40克,以米醋调敷两足心(最好睡前敷,用布包裹)。
连敷12~24小后血压开始下降,症状减轻。
2.口腔溃疡:吴茱萸10克,研末,以米醋调成稀糊状,涂敷于两足心,外用纱布扎紧。
每天涂敷12~24小时。
涂敷2~3次可生效。
3.黄水疮:吴茱萸研粉,以凡士林调制成10%软膏,涂搽患处(先用温水洗净)。
每日1~2次。
治疗4-6次后可以治愈。
尤其是止痒效果显著。
4.湿疹:吴茱萸研末,以凡士林调成30%软膏,涂搽患处,每日2次。
l周为1个疗程,连用1-2个疗程可治愈。
5.妇女阴下湿痒:吴茱萸适量,煎汤频洗患处,立即见效。
6.消化不良(胃寒型):吴茱萸10克,以食醋20毫升调成糊状,加温至40℃ 摊于洁净棉布上,贴敷于脐部,用胶布固定。
12小时换药1次(若同时取吴茱萸5克、生姜3片煎服,疗效更佳)。
连敷2~3次显效7.赤白痢疾:吴茱萸、黄连、木香各6克,研成粉末,以水调敷脐部。
每天2次,每次4~6小时,轻症者疗效显著。
8.腰腿风湿冷痛:吴茱萸15克,研末,以米酒拌匀,炒热,摊于油纸上敷患处,用布包扎,立即止痛。
9.寒凝头痛:吴茱萸15-20克,煎汤趁热熏洗头部,每天1次。
10.牙痛:吴茱萸6克,米酒100ml,以文火煎煮10分钟。
待药酒凉后加入冰片l克调匀,即可含漱。
l~2次即见效。
11.小儿流涎:吴茱萸3份,胆南星、五味子1份,以陈米醋调匀,涂敷两足心,外用纱布固定。
每天涂敷10小时,一般3次显效。
吴茱萸药源广泛,但辛热燥烈,易损气动火,不宜多用久服。
阴虚有热者忌用。
本品外用一般用6~40克,研成粉末,分别以水、酒、醋、油、凡士林等调成药备用。
方法取吴茱萸适量研成极细粉末,醋调成糊状备用,每晚临睡前热水泡脚19-20分钟后,取麝香止痛膏或医用胶布剪成3*3CM大小,将调好的药做成直径1.2CM,厚0.25CM的圆柱形小药饼,置于胶布中央,临睡前敷于足底涌泉穴,连用1-2周见效。
民间治病绝招之热熨法大全(厥脱、急性阑尾炎、胃脘痛、胃下垂、腹痛、臌胀、呃逆、胁痛、水肿、面神经炎、硬皮病、狐臭、月经不调、闭经、痛经、牙痛、领关节功能紊乱症、冻疮、丹毒)每日医穴小穴位,治百病。
通过穴位轻松解决健康问题!公众号热熨法是采用药物和适当的辅料经过加热处理后,敷于患部或腧穴的一种治疗方法。
本法是中医独特、有效的外治法之一。
它可借助温热之力,将药性由表达里,通过皮毛腠理,循经运行,内达脏腑,疏通经络,温中散寒,畅通气机,镇痛消肿,调整脏腑阴阳,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
本法操作简单,取材方便,费用低廉,安全无痛苦,是值得推广的外治方法。
【操作方法】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适当的药物和适当的辅料,经过加热处理后敷于患部或腧穴。
【主治病症】一、厥脱温阳熨方(中国针灸1982;2(6):44) 小茴香、川椒、葱、姜、盐,用小茴香、川椒以及葱姜捣合一处,加盐炒热,放脐部熨之;或于脐孔中放少许麝香。
功能回阳救逆。
主治阳衰厥逆证。
二、急性阑尾炎盐熨方(《实用中医外科学》) 粗盐500g,放铁锅内炒至频频发出爆烈声时,加入食醋少许,然后装入事先缝好的布袋内,趁热熨右下腹压痛明显处,每日1~2次,凉则更换,7天为1疗程。
功能温经通络。
主治阑尾周围脓肿。
三、胃脘痛胃痛热熨方(《中国民间疗法》) 连须葱头30g,生姜15g,将上二味共捣烂炒烫,装入布袋,热熨胃脘部,药袋冷则更换,每日2次,每次30分钟,或以疼痛缓解为度。
功能温胃散寒。
主治寒性胃痛。
四、胃下垂升胃饼(上海中医药杂志1987;(8):8) 蓖麻子仁lOg,升麻粉2g,蓖麻子仁捣烂如泥,拌入升麻粉,制成直径2cm、厚lcm圆药饼。
剃去患者百会穴周围2cm内头发,敷以升胃饼并加以固定。
患者仰卧,放松裤带,用灌有80℃热水的瓶子熨烫升胃饼30分钟,每日3次。
每块药饼连用5天,10天为1疗程。
功能补气升提。
主治胃下垂。
五、腹痛1.腹痛热熨方I(《中医内科急症证治》) 食盐1000g,或麸皮250g,或姜渣500g,任选一种放锅内炒热,布包,遍熨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