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热熨
- 格式:ppt
- 大小:2.69 MB
- 文档页数:31
吴茱萸粗盐袋热敷促进肠蠕动
吴茱萸性味辛、苦、热,具有散寒止痛、温中止呕、助阳止泻之功,吴茱萸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味辛、苦、性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能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
《本草纲目》曰:“开郁化滞,治吞酸,厥阴痰涎头痛、阴毒腹痛,疝气痢,喉舌口疮”
吴茱萸单用或联用热敷腹部具有缓解腹胀、促进肛门排气排便、有效改善胃肠功能恢复等作用,其被广泛应用于胃肠道、剖宫产、泌尿系等腹部手术、重症患者、肠梗阻、心肌梗塞、老年长期卧床等胃肠功能障碍患者。
常取单纯吴茱萸或吴茱萸加粗盐,装入自制双层棉质小布袋内(约25cmx15cm,扎紧袋口,放于微波炉内中火加热2~3分钟,取出后待温度适宜时于患者中下腹部顺时针热熨30分钟,先快后慢,力度适中,若热奄包温度下降,可重复微波炉加热后再次使用。
患者取仰卧位,每天2次,每个热奄包使用6次,连续治疗7天。
脐部为临床上吴茱萸热敷的主要部位。
[1]
本科一例膀胱癌术后患者,术时虽长,但仍可做到快速康复,术后通过促进肠蠕动恢复的穴位按摩,吴茱萸热盐包腹部热熨等措施,结合下床活动,患者肠鸣音终于从无到有再到活跃,与术后第五天患者开始进流食。
[1]韦瑞丽;李兰;曹慧;韦丽娇;余芳;林明霖;薛莹婷.吴茱萸热敷在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中的应用进展[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1,(05):24-26.。
吴茱萸加粗盐循经络热熨在腹部术后病人护理中的应用1)周春姣;杨丽明;杨艳婷;冼敏玲【摘要】[目的]观察吴茱萸加粗盐循经络热熨促进腹部术后病人胃肠动力恢复的效果。
[方法]将42例腹部术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
两组均采用常规护理,如翻身、叩背、指导病人尽早下床活动。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吴茱萸加粗盐炒热根据子午流注时间,选在胃肠经络最旺盛的时段循经络热熨腹部。
对照组单纯采用吴茱萸加粗盐热熨腹部,以顺时针方向热熨后将药袋敷于腹部。
观察两组病人术后肠鸣音恢复情况及肛门排气时间。
[结果]治疗组出现肠鸣音及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
[结论]吴茱萸加粗盐循经络热熨腹部可有效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期刊名称】《护理研究》【年(卷),期】2014(000)020【总页数】2页(P2507-2508)【关键词】腹部手术;吴茱萸;粗盐;循经络;热熨;肛门排气【作者】周春姣;杨丽明;杨艳婷;冼敏玲【作者单位】510120,广东省中医院;510120,广东省中医院;510120,广东省中医院;510120,广东省中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6腹部手术后常因麻醉、操作而损伤脉络,使气滞血瘀、脾失健运、胃失和降,不能升清降浊、气机运行受阻,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肛门不排气等胃肠功能紊乱表现[1],影响术后康复,延长住院时间,加重了病人的经济负担。
促进术后胃肠功能可加快病人快速康复,减少病人痛苦及费用。
吴茱萸具有散寒止痛、温中止呕、助阳止泻之功,常用于治疗寒滞肝脉诸痛、胃寒呕吐、虚寒泄泻等证。
我院普外科已普遍运用吴茱萸加粗盐热敷治疗,对于改善腹胀、促进排气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
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充分利用中医学循经感传的理论与中医护理的优势,将吴茱萸加粗盐热熨根据子午流注时间,循经络热熨腹部,以达到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治疗疾病的目的。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对象来自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分院外科,于2011年10月—2013年3月腹部手术后无合并其他脏器严重疾病的病人共42例,其中男20例,女22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80岁;阑尾切除术9例,肠粘连松解术2例,直肠癌根治术2例,结肠癌切除术6例,胆囊切除术5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4例,肝癌切除术2例,嵌顿疝还纳补片修补术2例,胃穿孔修补手术9例,小肠异物取出术1例;手术时间(1.5±1.3)h,手术均采用全身麻醉,术前术后护理相同。
中药热奄包——吴茱萸炒粗盐1. 治疗颈型颈椎病(1)背景:吴茱萸穴敷大椎穴,可以通络止痛,温经助阳,缓解肌肉紧张,吴茱萸的外用,扩大了吴茱萸的应用范围,吴茱萸加粗盐热敷大椎穴结合针刺疗法,具有很强的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止痛的效果。
(2)方法:吴茱萸炒粗盐热敷疗法: 取吴茱萸500 g加粗盐500 g,混合在一起,搅拌均匀后装入双层布袋,袋口用布绳封口,用微波炉550 ℃ ( 或中高火) 加热 4 min,加热后将热敷包放置在大椎穴,同时在大椎穴部位垫一治疗巾隔热,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引起烫伤,护士双手拿热敷包在大椎穴部位来回滚动,至皮肤发热、发红,每次治疗时间约30 min,每天1 次,每5 d 更换1次吴茱萸热敷袋,10 d 为1个疗程。
[1]2.治疗腹痛腹胀、癃闭、便秘、阳脱证、痛风、胃痛、脐腹痛、下腹部冷痛、腰痛等寒证(1)背景:中医认为,吴茱萸味辛、苦而热,归肝、脾、胃、肾经,有疏肝下气、散寒止痛、燥湿降逆之效,用于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等。
《本草衔义》谓吴茱萸下气最速。
《本草备要》谓其利大肠壅气,李东垣也说: “浊阴不降,厥气上逆,甚而胀满,非茱萸不可治也。
”《别录》及《药性论》谓之“大热”,堪称气味俱厚,不论是皮肤吸收还是对穴位、经络的刺激都很明显。
粗盐有强筋健骨、软坚散结的作用,炒热外敷可透过皮肤直达经络,体现“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
两者合用有疏通脏腑经脉,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等,充分发挥药效。
[2]《外台秘要方》:病后胁胀:天行病后,两胁胀满,熬盐熨之(《救急方》:脱阳虚证:四肢厥冷,不省人事,或小腹紧痛,冷汗气喘。
炒盐熨脐下气海,取暖。
《圣济总录》:治小便不通,脐下急痛,胀闷欲绝,盐熨方:盐(二升),上一味,铛中炒令极热,布帛裹熨脐下,以小便通快为度。
《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治霍乱吐泻,心腹作痛。
炒盐二碗,纸包纱护,顿其胸前并腹肚上,截以熨斗,火熨,气透则苏,续又以炒盐熨其背,则十分无事。
吴茱萸热熨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临床观察与护理要点分析目的:探讨吴茱萸热熨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的临床效果以及护理。
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16例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胃苏颗粒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吴茱萸热熨疗法治疗,同时辅以合理精细的护理措施。
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是94.83%,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是79.31%,治疗组临床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应用吴茱萸热熨疗法治疗并辅以合理精细的护理措施具有显著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标签:吴茱萸;热熨疗法;脾胃虚寒型胃痛;护理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探讨吴茱萸热熨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的临床效果以及护理,特选择我院116例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分析,详细内容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16例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本次所选患者均通过脾胃虚寒型胃痛诊断标准[1]予以确诊。
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各有58例患者。
治疗组58例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28例;年龄50~82岁,平均(60.3±5.6)岁。
对照组58例患者中,男性33例,女性25例;年龄48~80岁,平均(58.7±5.3)岁。
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58例患者采用胃苏颗粒治疗,具体方法:服用胃苏颗粒,一天服用3次,一次服用1包,一个疗程是30天。
治疗组58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吴茱萸热熨疗法治疗,具体方法:选择患者中脘穴、脾俞穴、神阙穴以及胃俞穴为主穴,选择内关穴和足三里穴为辅穴;选择患者舒适体位,将热熨部位完全显露,其余部位注意保暖,取相应的穴位神阙、中脘等,涂抹凡士林后敷上治疗巾,把吴茱萸药袋置于穴位上并固定好,热敷约半小时,要预防烫伤,一个疗程是30天。
吴茱萸的实用方法吴茱萸可当家庭医生!吴茱萸又名茶辣、气辣子,为芸香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接近成熟的果实。
其味辛苦、性温,有小毒,具有温中散寒、止痛降逆、理气燥湿、镇痛镇静、驱蛔、抗菌的功效。
本品外用可治疗下列多种疾病。
1.高血压:吴茱萸研末,每次取20-40克,以米醋调敷两足心(最好睡前敷,用布包裹)。
连敷12~24小后血压开始下降,症状减轻。
2.口腔溃疡:吴茱萸10克,研末,以米醋调成稀糊状,涂敷于两足心,外用纱布扎紧。
每天涂敷12~24小时。
涂敷2~3次可生效。
3.黄水疮:吴茱萸研粉,以凡士林调制成10%软膏,涂搽患处(先用温水洗净)。
每日1~2次。
治疗4-6次后可以治愈。
尤其是止痒效果显著。
4.湿疹:吴茱萸研末,以凡士林调成30%软膏,涂搽患处,每日2次。
l周为1个疗程,连用1-2个疗程可治愈。
5.妇女阴下湿痒:吴茱萸适量,煎汤频洗患处,立即见效。
6.消化不良(胃寒型):吴茱萸10克,以食醋20毫升调成糊状,加温至40℃ 摊于洁净棉布上,贴敷于脐部,用胶布固定。
12小时换药1次(若同时取吴茱萸5克、生姜3片煎服,疗效更佳)。
连敷2~3次显效7.赤白痢疾:吴茱萸、黄连、木香各6克,研成粉末,以水调敷脐部。
每天2次,每次4~6小时,轻症者疗效显著。
8.腰腿风湿冷痛:吴茱萸15克,研末,以米酒拌匀,炒热,摊于油纸上敷患处,用布包扎,立即止痛。
9.寒凝头痛:吴茱萸15-20克,煎汤趁热熏洗头部,每天1次。
10.牙痛:吴茱萸6克,米酒100ml,以文火煎煮10分钟。
待药酒凉后加入冰片l克调匀,即可含漱。
l~2次即见效。
11.小儿流涎:吴茱萸3份,胆南星、五味子1份,以陈米醋调匀,涂敷两足心,外用纱布固定。
每天涂敷10小时,一般3次显效。
吴茱萸药源广泛,但辛热燥烈,易损气动火,不宜多用久服。
阴虚有热者忌用。
本品外用一般用6~40克,研成粉末,分别以水、酒、醋、油、凡士林等调成药备用。
方法取吴茱萸适量研成极细粉末,醋调成糊状备用,每晚临睡前热水泡脚19-20分钟后,取麝香止痛膏或医用胶布剪成3*3CM大小,将调好的药做成直径1.2CM,厚0.25CM的圆柱形小药饼,置于胶布中央,临睡前敷于足底涌泉穴,连用1-2周见效。
吴茱萸外用治病经验吴茱萸外用治病经验□陶昔安重庆市石柱县熊顺兰中医诊所中药吴茱萸,味辛,苦,性热,有小毒。
入肝,脾,胃经。
功能:散寒止痛,疏肝下气,温中止泻。
内服常用于脘腹冷痛,厥阴头痛,吞酸,呕吐,寒湿泄泻等。
但由于本品辛热燥烈,易伤阴耗液,损气动火,故阴虚有热及实热患者则不适宜。
根据内病外治、上病下治的原则,吴茱萸不仅可用于寒证,也可用于某些热证,这就扩大了吴茱萸的治病范围和其治病的作用。
其外治法十分简便,奏效迅速,且避免了毒副作用,尤其对婴幼儿的某些疾病更为适宜。
现将其外治方法及其适应证简述于下:穴位敷药治病法涌泉穴敷葯治病法:涌泉穴属足少阴肾经,位于足掌中心之凹陷处,在第2、3跖骨之间。
穴性:清肾热,宁神志,苏厥逆。
临床常选用该穴位治疗神经性头痛,脑出血,小儿抽搐,心肌炎等证,吴茱萸辛散温通,用其粉加入食醋,调成糊状,敷于涌泉穴,可通过经络之作用,引导人体上部的虚热下行,即常说的引火归元。
敷药后,涌泉穴有发热感,即虚火下行的象征,病即渐愈。
小儿口热流涎:取吴茱萸5g,置于捣药的小铁臼中,捣杵为粉末,再给其粉末中加入少量的面粉活匀后,依年龄之大小,取适量粉末,加入几滴食醋,于睡前调敷于患儿涌泉穴(男左女右)上,外面用一小块适当的塑料布贴护上,再用塑料带包捆牢固即可,第二天晨起后,可揭下其已用过的粉末存放着,再于睡前给己用过的粉末中加入适量未用过的粉末,用食醋调成糊状,再敷于涌泉穴上。
一般3日即可痊愈。
眩晕病:肝肾阴虚,水不涵木,风阳浮越,上扰清空,清窍失宁,致生的眩晕。
将吴茱萸碾成粉末,每次用10g~ 15g,方法如前。
喉痹(类似慢性咽喉炎):用吴萸5g,冰片0.3g,共为细末,敷法如前。
痄腮(腮腺炎):痄腮病多发于冬春二季,由于时行温毒之气或风热之邪侵袭少阳及阳明气分,更挟痰火积热,致使气血瘀滞,邪阻经络而发病。
本病多发于小儿,成人亦有患此病者,患过一次后可获终生免疫。
该病有较强的传染性。
吴茱萸热熨法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临床观察摘要本篇论文旨在研究吴茱萸热熨法对术后腹部肠胃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
共有100例患者参与了本次研究,50例为实验组,50例为对照组。
实验组应用吴茱萸热熨法,对照组不使用。
经过观察和测量,实验组恢复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无不良反应。
结果显示吴茱萸热熨法在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
背景术后恢复是患者恢复健康的重要步骤之一,而胃肠功能恢复则是其中的关键。
术后出现腹胀、肠鸣音减弱、便秘等情况很常见,给患者的康复带来困扰。
因此,如何促进腹胀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成为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
吴茱萸热熨法是一种常用的中医理疗方法,它是指通过将吴茱萸用滚水烫热后,轻轻按压于患者的身体部位,达到有效的理疗作用。
据研究,吴茱萸热熨法可以缓解肠胃的痉挛,促进肠道蠕动,有助于胃肠功能恢复。
因此,本次研究旨在探讨吴茱萸热熨法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作用,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共招募100名患者,均为术后恢复期的患者。
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100例患者平均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
实验组接受吴茱萸热熨法促进腹部胃肠功能恢复,对照组不进行吴茱萸热熨法。
研究方法1.实验组:给实验组患者进行吴茱萸热熨法。
具体步骤为用50克吴茱萸,加入适量水中煮沸20分钟后,将吴茱萸用滤网捞出来晾凉备用;取一块纱布包裹三层厚度吴茱萸,用热水浸湿,使吴茱萸温度达到可耐受的程度,然后将纱布敷于腹部,每次敷约10分钟。
每日3次,连续5天。
2.对照组:不进行吴茱萸热熨法。
主要观察指标1.腹胀状况:于术后第1、3、5天,在空腹后、进食时和进食后1小时分别评估患者的腹胀情况,采用VAS评分法进行评估,0为无症状,10为最严重的症状。
2.肠鸣音:于术后第1、3、5天,在空腹后、进食时和进食后1小时分别评估患者的肠鸣音,分别采用4级评分法进行评估,0分为无声音,1分为微弱声音,2分为较响亮声音,3分为非常响亮声音。
吴茱萸热熨疗法对脓毒症肠功能障碍患者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探讨中药吴茱萸热熨疗法对脓毒症引起的肠功能障碍患者的肠道功能恢复的疗效。
方法:选取广东省中医院脓毒症合并肠功能障碍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抗感染、液体复苏及灌肠等西医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吴茱萸热熨包在腹部神阙穴附近热敷,治疗疗程为7天。
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的肠功能障碍评分及APECHEⅡ评分情况,比较两组疗效。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肠功能障碍评分明显改善脓毒症肠功能患者的APECHEⅡ评分,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吴茱萸热熨疗法能促进患者肠道蠕动,缩短肠功能恢复时间,改善脓毒症肠功能障碍。
【关键词】吴茱萸热熨疗法;脓毒症;肠功能障碍【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7-0214-01脓毒症(Sepsis)是指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失调而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可伴有循环障碍,是严重创伤、烧伤、休克、感染和外科大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临床上肠功能障碍是脓毒症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约34~55%[3]。
为临床解决脓毒症肠功能障碍,更好地发挥中医外治法在脓毒症肠功能障碍防治中的独特优势,本研究对吴茱萸热熨疗法治疗脓毒症肠功能障碍的疗效进行了观察及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2016年l0月—2017年12月间在我院ICU住院治疗的60脓毒症肠功能障碍患者。
以1:1比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0例)。
经统计分析,治疗组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75.3±9.79岁;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74.3±9.29岁,两组基线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脓毒症的诊断标准参考《第三版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定义的国际共识》[6],肠功能障碍诊断参考2007年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危重病专家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制定的诊断标准[7],其中肠功能障碍的诊断为:腹胀(或肠鸣音减少)持续超过24小时。
吴茱萸热熨治疗慢性肺病虚寒型便秘患者的效果观察发布时间:2021-03-26T02:06:52.534Z 来源:《医药前沿》2020年33期作者:姚昌杰金晓芬(通讯作者)谷斌[导读] 本研究将继续探讨吴茱萸热熨疗法对便秘症状的改善效果,以进一步提高慢性肺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研究结果报导如下。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苏州市中医医院护理部江苏苏州 215000)【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外治吴茱萸热熨疗法对慢性肺病虚寒型便秘患者症状的改善效果。
方法:根据纳排标准对2018年2月—2019年12月于我院肺病科住院便秘患者45例,根据随机数字表产生的奇偶进行分组。
分为对照组22例,试验组23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便秘推拿,试验组在其基础上结合吴茱萸热熨治疗。
结果:对于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试验组均早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结束后,对于便秘症状积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GRQ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便秘推拿的基础上结合吴茱萸热熨的双重干预疗法可有效改善慢性肺病虚寒型便秘患者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吴茱萸热熨;便秘;中药外治【中图分类号】R245.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33-0234-03慢性肺病是常见于中老年人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肺癌等。
据统计,约24%~71%的肺病患者存在胃肠道功能紊乱,其中便秘发生率超过了50%[1]。
对于便秘的发病机制,相关研究显示“肺外效应”如活动受限、食欲减退、肠蠕动减弱、肠道菌群失调、全身乏力、焦虑等均是其高危因素[2-3]。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穴位按摩[4]、穴位贴敷[5]、中药热熨[6]、中药灌肠[7]、耳穴埋籽[8]等中医适宜技术被逐步应用于慢性肺病患者便秘的预防与治疗中,显著改善了患者的胃肠功能。
吴茱萸加粗盐热敷神阙穴治疗老年人功能性便秘的临床体会目的观察吴茱萸加粗盐热敷神阙穴治疗老年人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吴茱萸加粗盐(各250g)混合加热后放于特制布袋中,然后以神阙穴为中心热熨,30min/次,1~2次/d。
結果60例患者均采用门诊随访,其中35例达到治愈标准,1~2d排便1次;17例好转,排便间隔时间较前缩短,8例无效。
结论吴茱萸联合粗盐热熨腹部可明显有效改善部分老年人便秘的症状,改善排便,为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标签:便秘;吴茱萸;神阙穴我国各地区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患病率在3%~17%,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以青年女性及老年人多发[1]。
慢性便秘患者多有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生活质量偏低[2]。
而在慢性便秘者中只有少数患者到医院就诊,不少便秘者自行服用泻药[3]。
滥用泻剂造成泻剂依赖、泻剂结肠等不良反应等。
我科自2010年6月~2013年6月使用吴茱萸加粗盐热敷神阙穴治疗老年人功能性便秘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治疗体会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功能性便秘诊断标准本研究采用罗马Ⅲ诊断标准:①必须符合以下二项或二项以上:?訩至少25%的排便感到费力;?訪至少25%的排便为干球状便或硬便;?訫至少25%的排便有不尽感;?訬至少25%的排便有肛门直肠梗阻感/阻塞感;?設至少25%的排便需要手法帮助(如用手指帮助排便、盆底支持);?訮排便次数<3次/w;②在不使用泻药的情况下时很少出现稀便;③没有足够的证据诊断IBS。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且近3个月症状符合以上诊断标准。
1.2临床资料自2010年6月~2013年6月我科收治的患者中符合罗马Ⅲ功能性便秘诊断标准者共60例,其中男25例,女35例;年龄60~82岁,均通过肠镜、腹部CT等检查排除全身性疾病及肠道相关疾病。
1.3方法患者平卧位,将吴茱萸及粗盐(各250g)混合并加热(约50℃~70℃,以患者耐受度为主),放于特制布袋中,然后在其腹中部(以神阙穴为中心)热熨,30min/次,1~2次/d。
吴茱萸热熨法联合腹部穴位推拿改善对自动痔疮套扎术术后便秘的护理效果随着现代生活压力的增加,很多人都遭受了便秘的烦扰。
而对于一些患有痔疮的人士来说,便秘更是一个令他们苦不堪言的问题。
特别是一些通过痔疮套扎术术后的患者,由于手术会影响肛门部位的正常功能,便秘问题更加突出。
对于这种情况,吴茱萸热熨法联合腹部穴位推拿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改善便秘的护理方法。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吴茱萸热熨法和腹部穴位推拿对于痔疮套扎术术后便秘的护理效果。
一、吴茱萸热熨法吴茱萸热熨法是一种中医传统疗法,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的功效。
在治疗痔疮套扎术术后便秘方面,吴茱萸热熨法能够通过温热肛门和下腹部位,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降低肛门部位的压力,从而达到改善便秘的效果。
吴茱萸热熨法还可以促进腹部气机的流通,调节肠道蠕动,增强排便能力,有助于治疗痔疮术后便秘。
二、腹部穴位推拿腹部穴位推拿是指通过按摩腹部的穴位,刺激腹部经络,调理脏腑功能,促进消化系统的正常运转。
对于痔疮术后便秘的患者来说,腹部穴位推拿有助于活化肠道功能,增强排便能力,改善便秘的情况。
腹部穴位推拿还可以促进气血的流通,缓解腹部不适,消除体内疲劳物质,有助于恢复身体健康。
通过吴茱萸热熨法和腹部穴位推拿的联合操作,可以达到温经活血、促进蠕动、调理脏腑功能的效果,从而有效地改善痔疮套扎术术后便秘的问题。
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吴茱萸热熨法联合腹部穴位推拿的操作步骤。
三、吴茱萸热熨法联合腹部穴位推拿的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先准备好吴茱萸热熨的药材和热水袋,然后让患者躺在舒适的位置上。
在此之后,要先做好准备工作,让患者舒适地躺在床上或者瑜伽垫上。
2. 吴茱萸热熨法:将吴茱萸药材放入热水袋内,然后用热毛巾包裹好热水袋,待药材充分出味后,将热水袋放在患者的下腹部和肛门部位,让患者自然感受热熨的效果,每次约15分钟。
3. 腹部穴位推拿:在吴茱萸热熨的执行腹部穴位推拿。
护说中医--吴茱萸热敷腹部
【护说中医】
吴茱萸热敷腹部
吴茱萸是啥?
吴茱萸功效:散寒止痛;疏肝下气;温中燥湿。
原理:吴茱萸上可暖脾胃,下可温肾阳,有行气活血、散寒止痛、燥湿降逆的作用,可有效促进肠蠕动,减轻肠胀气及腹痛。
吴茱萸热敷腹部有什么作用?
可疏通脏腑经脉,暖肾温脾,下气降逆,疏导肠腑气机,能增强胃肠动力、促进蠕动,有利于胃肠蠕动功能恢复及胃肠道积气排出;同时可改善消化道血液循环。
临床应用:脾胃虚寒;消化不良;胃脘胀痛;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腰椎压缩性骨折、腰椎术后腹胀;
使用方法:将中药吴茱萸300g装入自制小布袋内,放入微波炉中,
用高温加热2-3min,取出待温度适宜,置患者脐部(神阙穴)及周围,患者取仰卧位,每次20-30min,每日两次。
腹胀明显可反复加热持续热敷。
来源:安吉县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