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力墙边缘构件设计要求
- 格式:doc
- 大小:55.00 KB
- 文档页数:1
房屋建筑工程:剪力墙构造边缘构件范围剪力墙构造边缘构件的范围有哪些:
1、竖向配筋应满足正截面受压(受拉)承载力的要求。
2、当端柱承受集中荷载时,其竖向钢筋、箍筋直径和间距应满足框架柱的相应要求。
3、箍筋、拉筋沿水平方向的肢距不宜大于300mm,不应大于竖向钢筋间距的2倍。
4、抗震设计时,对于连体结构、错层结构以及B级高度高层建筑结构中的剪力墙(筒体),其构造边缘构件的最小配筋应符合下列要求:
1)竖向钢筋最小量应比规定的数值提高0.001Ac。
2)箍筋的配筋范围宜取下图中阴影部分,其配箍特征值不宜小于0.1。
5、非抗震设计的剪力墙,墙肢端部应配置不少于412的纵向钢筋,箍筋直径不应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250mm。
简述剪力墙边缘构件纵筋构造
一、剪力墙的概念及作用
剪力墙是指将建筑结构的纵向荷载通过竖向墙体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形式,是一种常见的抗震结构形式。
剪力墙在建筑工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承受建筑物纵向荷载以及侧向荷载,保证建筑物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剪力墙边缘构件
剪力墙边缘构件是指位于剪力墙边缘处的构件,承担着连接剪力墙和其他结构部件的作用。
其主要作用是将侧向荷载从剪力墙传递到其他结构部件上,同时还能够增强整个建筑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
三、纵筋构造
纵筋是指在混凝土中设置的钢筋,用于增强混凝土材料的抗拉强度和抗弯强度。
在剪力墙边缘构件中,纵筋通常采用双层布置方式,以增加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四、剪力墙边缘构件纵筋构造的设计要求
1.强度要求:剪力墙边缘构件纵筋的强度应满足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能够承受设计荷载并确保结构的安全性。
2.布置方式:剪力墙边缘构件纵筋应采用双层布置方式,以增加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3.间距要求:剪力墙边缘构件纵筋之间的间距应符合设计规范的要求,以保证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4.钢筋直径:剪力墙边缘构件纵筋的钢筋直径应符合设计规范的要求,以保证其强度和稳定性。
5.连接方式:剪力墙边缘构件纵筋与其他结构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应符合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确保连接牢固可靠。
五、总结
剪力墙边缘构件纵筋是剪力墙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设计和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因此,在进行剪力墙边缘构件纵筋的设计和施工时,必须严格按照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确保其质量和可靠性。
剪力墙构造要求1. 剪力墙的水平、竖向分布钢筋最小配筋率剪力墙的水平、竖向分布钢筋最小配筋率2. 墙肢轴压比限值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一、二、三级剪力墙墙肢的轴压比不宜超过表2.5-2的限值。
注:剪力墙轴压比指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墙的轴压力设计值与墙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的比值。
一、二、三级剪力墙底层墙肢底截面轴压比大于表2.5-3规定时,以及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剪力墙,应在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设置约束边缘构件,约束边缘构件应符合本规范第2.5-5条的规定;除上面所列部位外,剪力墙应按表2-5-4规定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剪力墙设置构造边缘构件的最大轴压比3. 暗柱纵筋最小配筋量暗柱纵筋最小配筋量注:1 对其他部位,拉筋的水平间距不应大于纵向钢筋间距的2倍,转角处宜设置箍筋;2 当端柱受集中荷载时,应满足框架柱的配筋要求。
注意:程序中按照暗柱的普通部位处理。
4. 约束边缘构件配箍一、二、三级抗震等级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的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对图2.5-1所示暗柱、端柱、翼墙与转角墙分别不应小于图阴影部分面积的1.2%、1.0%和1.0%。
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的长度lc及其配箍特征值λv注:1. 两侧翼墙长度小于其厚度3倍时,视为无翼墙剪力墙;端柱截面边长小于墙厚2倍时,视为无端柱剪力墙;2. 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长度lc除满足2.5-5的要求外,且不宜小于墙厚和400mm;当有墙柱、翼墙和转角墙时,尚不应小于翼墙厚度或端柱沿墙肢方向截面高度加30mm;3. hw为剪力墙的墙肢截面高度。
图2.5-1 剪力墙的约束边缘构件。
引言概述:剪力墙是一种常见的抗震结构形式,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及其他结构中。
本文将详细介绍剪力墙构造的要求,以保证其抗震性能,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正文内容:1.剪力墙的布置要求:a.布置位置:剪力墙应布置在建筑结构的主要承重墙体上,以负责承担侧向地震力的作用。
b.距离限制:剪力墙之间的距离应根据建筑设计的要求,并考虑到相邻墙体的互相影响。
c.墙体厚度:剪力墙的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并考虑到抗震性能的需要。
2.剪力墙的结构形式:a.整体式剪力墙:即将剪力墙布置在整个建筑结构中,形成连续的墙体,提供较好的整体刚度。
b.局部式剪力墙:局部式剪力墙指将剪力墙仅布置在建筑结构的局部区域,常用于解决局部承重要求较高、整体结构不需要剪力墙的情况。
3.剪力墙的材料要求:a.墙体材料:剪力墙的材料应具有足够的抗压和抗剪强度,一般采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作为墙体的构造材料。
b.加劲筋:在剪力墙中,可以设置加劲筋来提高墙体的承载能力和刚度。
4.剪力墙的纵向与横向钢筋布置要求:a.纵向钢筋布置:纵向钢筋应按照设计要求正确布置在剪力墙中,以承担地震力的作用。
b.横向钢筋布置:横向钢筋应按照设计要求正确布置在剪力墙中,以提供墙体的抗剪承载力和延性。
5.剪力墙的连接强度要求:a.剪力墙与周边构件的连接:剪力墙与周边构件之间的连接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确保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b.剪力墙之间的连接:如果采用了整体式剪力墙的布置方式,剪力墙之间的连接也需要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总结:剪力墙构造的要求涉及到剪力墙的布置、结构形式、材料要求、纵向与横向钢筋布置要求以及连接强度要求等方面。
通过合理满足这些要求,剪力墙可以提供较好的抗震性能,保障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设计师和工程师应充分了解并遵循这些构造要求,以确保剪力墙在地震荷载下的正常工作。
安徽建筑建筑结构研究与应用作者简介:苏文(1965-),男,浙江象山人,本科,学士,高级工程师,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摘要:剪力墙边缘构件的设置是剪力墙延性设计的重要措施。
文章通过梳理几本规范、技术措施及规范背景材料,全面总结了约束边缘构件、构造边缘构件及特殊边缘构件的设计要求。
关键词:约束边缘构件;构造边缘构件;特殊边缘构件中图分类号:TU398+.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7359(2019)09-0121-03DOI :10.16330/ki.1007-7359.2019.09.048剪力墙边缘构件的设置对提高墙肢的承载能力、增强墙肢的延性性能和加大墙肢的塑性耗能能力有着非常明显作用。
有资料显示,有边缘构件约束的矩形截面剪力墙与无边缘的相比,极限承载力约提高40%,极限层间位移角约增加一倍,耗震能的能力增大20%。
因此,自2001年抗规及高规开始,首次提出设置边缘构件的要求,2010年版抗规及高规则进一步加强及完善了剪力墙边缘构件的设置。
剪力墙边缘构件通常分为三种:约束边缘构件、构造边缘构件及特殊边缘构件,分别应按照下列要求设置。
1约束边缘构件①一~三级剪力墙底层墙肢(嵌固层上墙肢)底截面的轴压比(指不考虑地震作用工况下的轴压比)大于限值(一级9度0.1、一级6~8度0.2、二级和三级0.3)时。
②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剪力墙。
以上情况均应在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应注意当底部加强区剪力墙墙厚或混凝土强度等级有改变,宜取该区域该墙肢的最大轴压比数值而不是仅根据底层来确定是否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③框筒结构的核心筒角部墙体全高均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④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应取转换层以上第3层及以下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⑤超限高层建筑,当剪力墙轴压比不小于0.25时,均须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⑥结构受力的复杂部位、重要部位、关键部位宜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2构造边缘构件①一~三级剪力墙底层墙肢(嵌固层上墙肢)的轴压比(不考虑地震作用工况下的轴压比)大于限值(一级9度0.1、一级6~8度0.2、二级和三级0.3)的底部加强区相邻上一层以上部位。
剪力墙边缘构件设计要求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剪力墙边缘构件的设计至关重要。
它不仅影响着剪力墙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还对整个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起着关键作用。
接下来,咱们就详细聊聊剪力墙边缘构件设计的那些要求。
首先,咱们得明白剪力墙边缘构件是什么。
简单来说,剪力墙边缘构件就是位于剪力墙两端和洞口两侧的加强部分。
它就像是剪力墙的“铠甲”,增强了剪力墙的整体性和延性,让剪力墙在承受水平荷载和地震作用时更加可靠。
在设计剪力墙边缘构件时,有几个重要的参数需要考虑。
其中之一就是边缘构件的尺寸。
一般来说,边缘构件的长度和宽度要根据剪力墙的厚度、轴压比以及抗震等级等因素来确定。
比如说,在抗震等级较高的情况下,边缘构件的长度和宽度就需要相应增加,以提供更强的约束作用。
再来谈谈边缘构件的配筋要求。
配筋可是个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边缘构件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纵向钢筋的配置要满足一定的面积和间距要求。
通常,纵向钢筋的直径和数量要根据计算确定,而且要保证在不同部位的配筋量符合规范要求。
同时,箍筋的配置也不能马虎。
箍筋不仅要提供约束作用,还要保证在地震作用下能够有效地约束混凝土,防止混凝土过早破碎。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到抗震设计了。
在抗震设计中,剪力墙边缘构件的设计要求更加严格。
根据不同的抗震等级,边缘构件的类型也有所不同,比如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
约束边缘构件一般用于抗震等级较高的情况,其配筋量和构造要求都比构造边缘构件更为严格。
这是因为在地震作用下,约束边缘构件能够更好地发挥耗能作用,提高剪力墙的抗震性能。
除了上述这些,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也是设计时需要关注的一个方面。
混凝土强度等级的选择要综合考虑建筑的结构要求、施工条件以及经济性等因素。
一般来说,较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能够提供更好的承载能力,但同时也会增加施工难度和成本。
还有一点不能忽略,那就是边缘构件与剪力墙墙体之间的连接。
这就像是“接力棒”的交接环节,必须紧密可靠。
在设计时,要保证边缘构件与墙体之间的钢筋锚固长度足够,混凝土的浇筑质量也要得到保证,以确保两者能够协同工作,共同承担外力。
satwe剪力墙边缘构件的配筋计算剪力墙是一种常见的结构构件,用于承受地震力和风荷载等剪力作用。
在剪力墙的边缘部分,由于受到较大的剪力作用,需要进行适当的配筋设计,以增强其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本文将从剪力墙边缘构件的配筋计算方法、配筋布置要求和实例分析三个方面来详细介绍剪力墙边缘构件的配筋计算。
一、剪力墙边缘构件的配筋计算方法剪力墙边缘构件的配筋计算主要遵循以下步骤:1.首先确定剪力墙边缘构件的截面尺寸和几何形状,包括宽度、高度、厚度等。
这些参数是进行配筋计算的基础。
2.计算边缘构件的最大受力区域的受力状态,确定主要受力方向和主要受力面积。
一般来说,剪力墙的边缘构件受力主要包括弯矩和剪力。
3.根据受力状态和设计要求,确定截面的受力结果,包括弯矩和剪力的大小和分布。
根据截面受力状态和受力结果,可以确定所需的受力钢筋数量和尺寸。
4.进行受力钢筋的布置和计算。
根据受力要求和现场施工条件,确定钢筋的布置形式、钢筋的间距和直径,并进行钢筋的计算。
二、剪力墙边缘构件的配筋布置要求剪力墙边缘构件的配筋布置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钢筋的最小配箍率。
根据规范的规定,剪力墙边缘构件的配箍率一般不小于0.2%。
2.钢筋的最小层间距和间距。
根据规范的规定,剪力墙边缘构件的钢筋间距一般不大于300mm,层间距一般不大于600mm。
3.钢筋的最小保护层厚度。
根据规范的规定,剪力墙边缘构件的钢筋最小保护层厚度一般不小于25mm。
4.钢筋的锚固长度。
根据规范的规定,剪力墙边缘构件的钢筋锚固长度应满足一定的要求,以保证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良好粘结。
三、剪力墙边缘构件配筋计算实例分析以某剪力墙边缘构件为例进行配筋计算。
该剪力墙边缘构件的截面尺寸为300mm×500mm,要求能够承受的剪力和弯矩分别为500kN和200kNm。
根据计算,该边缘构件所需的受力钢筋数量为4根,直径为16mm。
钢筋的布置采用两排对称布置,间距为150mm,层间距为450mm。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计算模板一:(科技风格)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计算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的1.3 文献综述第二章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基本知识2.1 剪力墙的定义与分类2.2 约束边缘构件的作用与分类2.3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的设计要求第三章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计算方法3.1 构件受力分析3.2 构件强度计算方法3.3 构件刚度计算方法3.4 构件的稳定性分析第四章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设计案例分析4.1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参数设定4.2 构件受力分析与计算4.3 构件的强度与稳定性验证4.4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五章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的优化设计5.1 设计目标与约束条件5.2 设计变量的确定5.3 优化算法的选择与应用5.4 优化结果分析与验证第六章结论与展望6.1 结论总结6.2 还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向附件:(罗列出所涉及的附件)1. 技术标准《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设计规范》2. 相关设计图纸和计算报告3. 相关试验数据与结果分析报告法律名词及注释:1. 建筑设计规范:指国家发布的有关建筑设计的强制性规范,例如《建筑设计施工及验收标准》2. 建筑法:指国家法律法规针对建筑行业颁布的法律,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模板二:(文学风格)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计算引言: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是起到关键作用的部分。
本文旨在详细描述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的计算过程,以及设计中应注意的细节。
第一章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基本知识1.1 剪力墙的定义及分类1.2 约束边缘构件的作用及分类1.3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设计要求的探讨第二章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计算方法探究2.1 构件受力分析的应用2.2 构件强度计算方法的研究2.3 构件刚度计算方法的探索2.4 构件的稳定性分析及规范要求的讨论第三章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设计案例分析3.1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参数设定3.2 构件受力分析及计算的结果3.3 构件的强度与稳定性验证及讨论第四章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的优化设计探索4.1 设计目标及约束条件的考虑4.2 设计变量的确定与分析4.3 优化算法的选择与应用4.4 优化结果的分析及验证第五章结论与展望5.1 研究总结与成果回顾5.2 本文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未来的改进方向附件:1. 技术标准《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设计规范》2. 相关设计图纸及计算结果汇总表3. 相关试验数据及结果分析报告法律名词及注释:1. 建筑设计规范:指国家发布的有关建筑设计的强制性规范,例如《建筑设计施工及验收标准》2. 建筑法:指国家法律法规针对建筑行业颁布的法律,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剪力墙边缘构件纵筋构造简介剪力墙边缘构件是建筑结构中常用的一种承受剪力作用的构件,其构造主要由纵筋和箍筋组成。
纵筋的布置对于剪力墙的力学性能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剪力墙边缘构件纵筋的构造。
构造要求剪力墙边缘构件纵筋的构造需要满足以下要求:1.垂直布置:纵筋应该垂直于剪力墙平面,以便承担剪力作用。
2.纵筋间距:纵筋的间距应根据混凝土的抗剪强度需求确定,一般情况下不超过300mm。
3.纵筋直径:纵筋的直径一般为10mm、12mm、14mm等,具体直径要根据结构设计要求确定。
4.固定长度:纵筋的伸出长度应满足构造连接的要求,一般情况下为45倍纵筋直径。
5.纵筋质量:纵筋的质量应满足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应进行质量检验和抽查。
构造步骤下面将详细介绍剪力墙边缘构件纵筋的构造步骤:1.布置模板:根据施工图纸,准确布置好剪力墙边缘构件的模板,确保模板的准确度和稳定性。
2.安装支撑:在模板布置好后,进行支撑安装,确保模板的稳固和垂直。
3.固定纵筋: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在模板内固定好剪力墙边缘构件的纵筋。
同时,要保证纵筋的垂直度和间距符合要求。
4.确定纵筋连接:根据设计要求,将剪力墙边缘构件的纵筋与其他构件进行连接,通常采用焊接或者钢筋连接套筒的方式。
5.固定箍筋:在纵筋固定好后,根据设计要求,安装并固定剪力墙边缘构件的箍筋,以提高构件的受弯和抗震能力。
6.完成验收:在施工完成后,应进行剪力墙边缘构件纵筋的施工验收,确保构件的质量和安全。
注意事项在进行剪力墙边缘构件纵筋构造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施工规范:施工必须按照相关的国家规范和建筑施工标准进行。
必须严格控制纵筋的布置、尺寸和连接等环节。
2.质量检验:对于纵筋的质量应进行抽查和检验,确保其符合标准和设计要求。
3.构件间连接:在进行纵筋连接时,应确保连接牢固可靠,避免出现脱离、错位等问题。
4.安全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