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种姜黄属植物的根茎形态及其相关特性与开花特性_沈荔荔
- 格式:pdf
- 大小:205.26 KB
- 文档页数:4
文章编号:1000-5862(2000)03-0274-04中药姜黄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¹汤敏燕1, 汪洪武2, 孙凌峰1(1.江西师范大学化学与生物科学学院,江西南昌 330027;2.西江大学轻工化学系,广东肇庆 526061)摘要:采用GC -M S -DS 对中药姜黄挥发油进行系统分析,共分离得到102个气相色谱峰,鉴定出70种化合物,其中A -侧柏烯,B -侧柏烯,2-辛醇,cis -芳樟醇氧化物,(+)-香芹酮,紫苏醇,C -瑟林烯等25种化合物为首次鉴定.关键词:姜黄;挥发油;GC-M S -DS 分析中图分类号:O656.22 文献标识码:A姜黄为姜科姜黄属(Curcuma )植物姜黄C.longa 、温郁金 C.w eny uj in 、川郁金 C.sichuanensis 等品种的干燥根茎[1].姜黄作为传统中药,始载于5唐本草6[2],其辛温行散,治寒凝气滞血瘀为好;还可驱风疗痹,民间用于治心腹痞满胀痛,妇女血瘀经闭,心痛不可忍.近年来它被用于治疗高血脂症[3]和具有抗肝毒作用.姜黄主要包括挥发油[4~5]和姜黄素类化合物[6~7]二大类成分,但对其挥发油成分的研究报道不多.本文作者采用GC -M S -DS 对提取出的姜黄挥发油进行分析,首次鉴定出其中25种成分.1 实验部分1.1 材料来源 材料来源于江西樟树.1.2 挥发油的提取和含量测定 取干燥姜黄粉末(60目筛),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挥发油,计算出质量百分含量.1.3 分离和鉴定 色质联用仪器:英国VG7070E -HE 中分辨双聚焦磁式质谱仪与美国HP -5790A 气相色谱仪联用,中国科学院科学仪器厂KYKY GC -M S -DS 数据系统.气相色谱条件:OV -1701弹性石英毛细管柱(30m @0.25mm );柱温50e (恒温2min)~280e (恒温5min);8e /min;气化室温度280e ;载气为氮气;进样量:0.1L L.质谱条件:分辨率1000,电离方式E I,电子能量70eV,离子源温度200e ,加速电压6kV,扫描范围50~800amu.2 结果与讨论2.1 挥发油的含量 姜黄挥发油的平均含量约为1.8107%(见表1).2.2 挥发油的GC -M S 分析 将1.1中所得挥发油,用GC -MS 联用仪进行测定,计算机检第24卷第3期2000年8月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 U RNAL OF JIA NGX I NO RMA L U N IV ER SI T Y Vol.24No.3 Aug.2000¹收稿日期:1999-11-0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9362004)作者简介:汤敏燕(1973-),女,江西景德镇市人,理学硕士,主要从事天然产物有机化学研究.索,结果如表2.表1 姜黄挥发油的含量(y /%)编号1234567平均姜 黄/%1.78181.64271.57171.72101.83582.17281.94921.8107表2 姜黄挥发油成分和含量峰号化 合 物 名 称含量/%M +1(E)-4-庚烯-2-醇1(E)-4-hepten -2-ol 20.0538114*2三环萜(1,7,7-trimethy-l tricyclo 2,2,1heptane)0.0420136*3A -侧柏烯(A -thujene)0.05891364A -蒎烯(A -pinene)0.47151365莰烯(camphene) 1.2740136*6B -侧柏烯(B -thujene)0.07251367B -蒎烯(B -pinene)0.618513682,3-去氢-1,8-桉叶素(2,3-dehy dro -1,8-cineole)0.0355152*92-辛醇(2-octanol)0.108013010C -萜品烯(C -terpinene)0.010313611A -萜品烯(A -terpinene)0.020813612间伞花烃(m -cymene)0.110113413柠檬烯(limonene)11.461213614B -萜品烯(B -terpinene)0.014613615水合桧烯(4-thujanol)0.041715416顺式-对-2-烯-1-醇(cis -p -2-ment hen -1-ol)0.0391154*17ci s -芳樟醇氧化物(cis -linaloo l oxide)0.0460170*182-壬酮(2-nonanone)0.235014219B -芳樟醇(B -linalool) 3.0710154*20普林醇C(pliol C)0.059915421侧柏酮(t hujone)0.019115222樟脑(camphor) 6.221615223异龙脑(i sobroneol) 3.059715424龙脑(broneol)1.171015425松油-4-醇(1-terpine -4-o l)0.989315426(+)-(1S,3S,6R)-3-蒈醇1(+)-caranol,(1S,3S,6R)-20.917915427(-)-A -松油醇1(-)-A -terpineol 20.9180154*28桃金娘烯醇(my rtenol)0.328115229顺式-薄荷醇(cis -piperito l)0.010015430马鞭烯酮(v erbenone)0.0544150*31反式-香芹醇(tr ans -carveol)0.087215232顺式-香芹醇(cis -carveol)0.1348152*33(+)-香芹酮1(+)-carvone 20.166115034(-)-香芹酮1(-)-carvone 20.0258150*352-十一烷酮(2-undecanone)0.1197170*36葑醇(fenchol)0.1153154275第3期汤敏燕等 中药姜黄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续表2峰号化合物名称含量/%M+ *38香芹酚(carvacrol)0.0109150 *39紫苏醇(per illol)0.0213152 *40胡椒烯酮(piperitenone)0.0168150 41(-)-A毕澄茄烯1(-)-A-cubebene20.0096204 42乙酸香芹酯(carvactyl acetate)0.0284194 431,5,9-三甲基-1,5,9-三烯环十二烷(1,5,9-trimethy-l1,5,9-cyclo dodecatr iene)0.0269204 44B-榄香烯(B-elemene) 1.2838204 45A-香柠檬烯(A-berg amotene)0.0328204*464,11,11-trimethy-l8-methylene-undec-4-ene,bicy clo7.2.0[13877-93-5]0.146220447C-榄香烯(C-elemene)0.1893204*48B-古芸烯(B-gurjunene)0.1250204 49A-蛇麻烯(A-humulene)0.2444204*50C-瑟林烯(C-selinene)0.1841204*51B-毕澄茄烯(B-eubebene)0.1215204*521S-(1.A.,3A.B.,4.A)-o ctahydro-4-met hy-l8-methy lene-7-(1-met hylethyl)-1,4-methano-1H-indene[3650-28-0] 3.6323204*532R(2.A.,4A.A.)-1,2,3,4,4A,5,6,8A-octahydro-4A,8-dimethy-l2-(1-methylethenyl)-naphthalene[473-13-12]0.6410204 54未定0.1269202 55未定0.2539216 56(+)-D-杜松烯1(+)-D-cadinene20.0837204 57未定0.1767220 58seychellene0.0674204 59榄香醇(elemol)0.2229222 60未定0.1263220 61美优酮(mayurone) 1.9986204 62桉叶油醇(eudesmol)0.2204204 63莪术酮(cur zenenone)8.1166230 64呋喃二烯酮(furanodienone) 1.1474230 65莪术醇(cur cumol)8.4328236 66未定0.0376234 67芳姜黄酮(arzingiberone)0.6203216 68未定 3.4776236 69未定 1.4516236 70新莪术二酮(neocurdione)0.5182236 71未定 1.2713236 72吉马酮(g er macrone)0.7818218 73莪术二酮(cur dione)10.6680236 74未定 1.4042234 75莪术烯醇(cur cumenol) 5.1489234276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续表2峰号化 合 物 名 称含量/%M +76未定1.527523677furanogermenone1.873023278未定1.5501234*79十六烷酸(hexadecanoic acid)0.6564256801,2,3,4,5,6,7,8-八氢菲(1,2,3,4,5,6,7,8-octahy drophenanthr ene)0.1256186*812-(1-methylethenyl)-difur an -4,8-dione,benzo 1,2-B:5,4-B c [26962-42-5]0.1257228以上带*物质为首次鉴定.GC -MS -DS 分析表明:姜黄挥发油中含量较高为柠檬烯(11.5%)、樟脑(6.2%)、莪术酮(8.1%)、莪术醇(8.4%)、莪术二酮(10.7%)、莪术烯醇(5.1%).在该分析中,首次鉴定出A -侧柏烯、B -侧柏烯、2-辛醇、cis -芳樟醇氧化物、2-壬酮、普林醇C 、桃金娘烯醇、反式-香芹醇、(+)-香芹酮、2-十一烷酮、葑醇等25种成分.参考文献:[1]陈毓亨.我国姜黄属植物的初步研究I )))植物鉴定[J].药学学报,1981,16(5):285.[2]1明2李时珍.本草纲目(校点本)[M ].第2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880.[3]黄惠.姜黄降血脂疗效临床观察小结[J].重庆医学学院学报,1979,(1):88.[4]杨模坤,黄晓萍,唐耀书.姜黄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草药,1984,15(5):197.[5]方洪矩,余竞光,陈毓亨,等.我国姜黄属植物的研究Ò)))五种姜黄属药用植物根茎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比较[J].药学学报,1982,17(6):441.[6]陈健民,陈毓亨,余竞光.我国姜黄属植物的研究Ô)))姜黄属根茎和块根中姜黄素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J].中草药,1983,14(2):59.[7]何顺志,丛晓东,金蓉鸾.中国姜黄属植物根茎中姜黄素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0,21(2):95.Studies on the C hemical Constituents of Essential Oil fromChinese Traditional Drug Jianghuang(Tubers of Curcuma )TANG Min -yan 1, WANG Hong -w u 2, SUN Ling -feng 1(1.Institute of C hemistry and Biological Scien ce,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Nanchang 330027,China;2.Department of Light and Ch emistry Engineering,Xijiang University,Zhaoqi ng 526061,China)Abstract :The chem ical constituensts of essential oil from Chinese traditional drug Jianghuang(Tubers of Cur cuma)have been studied systemically by GC -MS -DS analysis.One hundred and tw o peaks appeared in GC.Seventy compounds w ere detemined and tw enty -five of them w ere firstly detemined such as A -thujene,B -thujene,2-octanol,cis -linalool oxide,(+)-carvone perillol,C -selinene,etc.Key words :jianghuang(tubers of Curcuma );essential oil;GC -MS -DS analysis277第3期汤敏燕等 中药姜黄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姜黄不同种质生物学特性及品质成分比较陈钦;高俊杰;刘建福;陈育才;庄卫东;林金秀;张平泉【摘要】本研究以不同产地的8个姜黄种质为试验材料,比较姜黄种质在福建泉州地区的生长特征、根状茎特征、产量和姜黄素含量的变化,评价不同姜黄种质的生物学特性和有效成分.结果表明,GY01的姜黄根状茎产量达最大值为35 kg,/m2,总姜黄素含量为1.996 mg/g;GJHX的姜黄根状茎产量为32.7 kg/m2,姜黄素含量达最大值为3.838 mg/g.GY02、GJHP和GY04综合表现一般,仅适用于某些地区试种.GY01和GJHX综合表现较好,根状茎产量和总姜黄素含量均较高,可以在福建泉州地区进行推广种植.【期刊名称】《云南农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32)001【总页数】5页(P101-105)【关键词】姜黄;姜黄素;生长特性;种质评价;抗性【作者】陈钦;高俊杰;刘建福;陈育才;庄卫东;林金秀;张平泉【作者单位】华侨大学园艺系,福建厦门361021;泉州市农业局种植业管理站,福建泉州362000;华侨大学园艺系,福建厦门361021;福建省南安市丰州镇农业服务中心,福建泉州362330;福建省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泉州362021;福建省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泉州362021;福建省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泉州362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S567.239姜黄(Curcuma longa L.)属姜科姜黄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中国传统中药。
全世界有60多种,盛产于东南亚和澳大利亚北部[1-2],中国主要分布在东南至西南部,浙江、江苏、福建、四川、广东、广西、云南等省为主产区[3-4]。
姜黄为药食同源植物,中国、印度、泰国等地的传统医学将姜黄应用于多个方面[5]。
姜黄含有的活性成分主要包括姜黄素类化合物和挥发油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治疗II型糖尿病、抑制血栓形成、治疗抑郁症、清除自由基、抗微生物以及对消化系统等方面的药理作用[6-7]。
姜黄(姜科姜黄属)五月拍到另外两种极为相似的花儿,准备整理时发现不只她们俩,还有8月开花的她也长得非常像。
一直等到8月,还算幸运,让我在植物园的姜园里找到了她,虽然就一小丛,而且已经开得有点残,花虫很满足了。
今天就先把八月开花的她拉进花虫的花花世界。
明天、后天再整理5月开花的另外两位花仙子。
姜黄:姜科、姜黄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宝鼎香、毫命、黄姜等。
姜黄能行气破瘀,通经止痛。
主治胸腹胀痛,肩臂痹痛,心痛难忍,产后血痛,疮癣初发,月经不调,闭经,跌打损伤。
还可以用作调味品和黄色着色剂,是家庭使用的普通调味料,用于咖喱粉、调味料,辛香轻淡,略带胡椒、麝香味及甜橙与姜之混合味道,还有文章称她还有不少作用:降血脂作用、抗肿瘤作用、抗炎作用、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利胆作用、终止妊娠的作用、抗氧化作用等等【2002《中国高等植物》第13卷】植株高达1.5米;根茎发达,成丛,椭圆形或圆柱形,内部橙黄色,极香;根末端呈块状。
叶5-7,长圆形或椭圆形,长30-45(-90)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渐窄,绿色,两面无毛;叶柄长20-45厘米。
花葶由顶部叶鞘内抽出,花序梗长12-20厘米:穗状花序圆柱形,长12-18厘米:苞片卵形或长圆形,长3-5厘米,淡绿色,先端钝,上部无花的较窄,先端尖,开展,白色,边缘有淡红晕。
秋季开花;花萼长0.8-1.2厘米,白色,具不等3钝齿,被微柔毛;花冠淡黄色,管长达3厘米,上部膨大,裂片三角形,长1-1.5厘米,后方的1片较大,具细尖头;侧生退化雄蕊比唇瓣短,与花丝及唇瓣的基部连成管状;唇瓣倒卵形,长1.2-2厘米,淡黄色,中部深黄;花药无毛,药室基部有2角状距;子房被微毛。
花期8月。
姜黄清热解的中草药姜黄,也称为土黄、江黄,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材。
它以其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而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姜黄的特点、功效及应用,以供参考。
一、姜黄的特点姜黄属于姜科植物,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常见于中国南方地区。
它的根茎呈现鲜黄色,具有浓烈的姜味和特殊的苦涩味。
姜黄的主要化学成分是姜黄素,是一种具有较强抗氧化和抗炎作用的天然物质。
二、姜黄的功效1. 清热解毒:姜黄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有效降低体内炎症反应,对治疗感冒、发热等疾病有一定的帮助。
2. 改善消化:姜黄可以促进胃液分泌,增加胃肠道蠕动,有助于消化食物,减轻胃部不适。
3. 抗氧化:姜黄素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帮助去除自由基,减少细胞氧化损伤,有助于保护身体健康。
4. 抗肿瘤:研究表明,姜黄素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对预防和治疗某些癌症具有一定的潜力。
5. 调节血糖:姜黄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改善胰岛素抵抗,对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
三、姜黄的应用1. 中药配方:姜黄常常与其他中草药搭配使用,如黄连、黄芩等,制成中药配方,用于清热解毒、治疗炎症等病症。
2. 食品调味:姜黄可以作为一种常见的调味品,在烹饪中使用。
它不仅可以增加菜肴的香味,还可以增色,同时起到促进消化的作用。
3. 药膳煮汤:将姜黄作为原料加入药膳或者煮汤中食用,可以发挥其清热解毒的功效,帮助调理身体。
4. 外用药剂:姜黄也可以制成外用药剂,用于治疗皮肤炎症、湿疹、烧伤等疾病,具有较好的效果。
四、注意事项尽管姜黄具有许多功效,但在使用过程中还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用量控制:姜黄具有一定的刺激性,用量过大可能会引起胃肠不适。
因此,在使用姜黄时,应控制适量,不可过量使用。
2.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姜黄具有一定的活血散瘀的作用,对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因此慎用。
3. 过敏体质患者慎用:有些人对姜黄可能存在过敏反应,如出现皮疹、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姜黄英文名称:RhizomaCurcumaeLongae(拉);turmeric定义:姜科植物姜黄 Curcuma longa L. 的干燥根茎。
应用学科:中医药学(一级学科);中药学(二级学科);中药(二级学科)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求助编辑百科名片姜黄姜黄为姜科姜黄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发达,成丛,分枝呈椭圆形或圆柱状,花期8月,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和经济前景。
栽培或野生于平原、山间草地或灌木丛中。
查看精彩图册中文学名:姜黄 别称: 黄姜、毛姜黄、宝鼎香、黄丝郁 二名法: RHIZOMA CURCUMAE LONGAE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纲: 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亚纲: 姜亚纲(Zingiberidae)目: 姜目(Zingiberales) 科: 姜科(Zingiberaceae) 属: 姜黄属(Curcuma L.) 种: 姜黄 分布区域: 产我国台湾、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西藏等省区 目录基本信息植物形态药物简介化学成分药物鉴别药理研究主要作用各家论述药书考证附选药方现代研究相关实验药(毒)理学药材加工植物栽种药材加工药材鉴定展开基本信息植物形态药物简介化学成分药物鉴别药理研究主要作用各家论述药书考证附选药方现代研究相关实验药(毒)理学药材加工植物栽种药材加工药材鉴定展开编辑本段基本信息植物形态姜黄,多年生草本,高1-1.5m。
根茎发达,成丛,分枝呈椭圆形或圆柱状,橙黄色,极香;根粗壮,末端膨大成块根。
叶基生,5-7片,2列;叶柄长20-45cm;叶片长圆形或窄椭圆形,长20-50cm,宽5-1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下延至叶柄,上面黄绿色,下面浅绿色,无毛。
花葶由叶鞘中抽出,总花梗长12-20cm,穗状花序圆柱状,长12-18cm;上部无花的苞片粉红色或淡红紫色,长椭圆形,长4-6cm,宽1-1.5cm,中下部有花的苞片嫩绿色或绿白色,卵形至近圆形,长3-4cm;花萼简绿白色,具3齿;花冠管漏斗形,长约1.5cm,淡黄色,喉部密生柔毛,裂片3;能育雄蕊1,花丝短而扁平,花药长圆形,基部有距;子房下位,外被柔毛,花柱细长,基部有2个棒状腺体,柱头稍膨大,略呈唇形。
姜黄种植技术姜黄(学名:Curcuma longa L.),又称为黄姜、姜黍、莪朮、莪黄等,是一种常见的植物。
它属于姜科姜黄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和调味品。
姜黄的主要产地在亚洲热带地区,如印度、中国、印度尼西亚等。
在中国,姜黄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姜黄的种植技术对于保证产量和质量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姜黄的种植技术。
首先,选择合适的土壤和气候条件是种植姜黄的关键。
姜黄喜欢生长在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pH值在6.0-7.5之间。
同时,它需要充足的阳光和温暖湿润的气候。
温度在20-30摄氏度之间,降雨量在1500-2500毫米之间是适宜的。
其次,选择适合的品种也是种植姜黄的重要因素。
市场上有许多不同的姜黄品种可供选择,如广东黄金、广西大红、云南香黄等。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品种,可以提高产量和质量。
接下来是姜黄的繁殖方式。
姜黄可以通过种球繁殖,也可以通过分株繁殖。
种球繁殖是将姜黄的块茎切割成适当大小的块茎,然后放入土壤中进行培育。
分株繁殖是将成熟的植株分成若干个部分,然后分别栽植。
无论是种球繁殖还是分株繁殖,都需要选择健康的植株和适当的时间进行。
在种植过程中,适当施肥和浇水也是非常重要的。
姜黄喜欢肥沃的土壤,因此在种植前可以施入有机肥料或复合肥料,以提供充足的养分。
同时,定期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也是必要的。
特别是在干旱季节,要注意加强浇水以保证植株的正常生长。
除了施肥和浇水,还需要注意防治病虫害。
常见的姜黄病虫害有红蜘蛛、蚜虫、白粉病等。
可以采取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防治。
物理防治包括清除虫害和病菌的株部,化学防治可以使用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
最后,在收获和储存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一些技巧。
姜黄一般在生长期约7-9个月后可以收获。
收获时应选择晴天进行,并使用锋利的工具将地下块茎挖出。
收获后应及时清洗并晾干,然后储存在通风、干燥的地方。
总之,姜黄种植技术包括选择合适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的品种、合理繁殖、适当施肥和浇水、防治病虫害以及收获和储存等方面。
姜科姜黄属植物药用价值及其研究进展何雪娇,余智城,林金水,蔡坤秀,黄朝阳福建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福建芗城363001摘要:姜黄属植物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
介绍几种姜黄属植物的鉴别特征及药理作用,包括在抗癌、抗炎、抗菌、抗凝血、抗氧化等,为姜黄属植物的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姜黄属植物;药用价值;前景;中图分类号:S5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327—(2020)02—0052—04姜科姜黄属Curcumal植物全世界约80种,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其中包括中国、印度、泰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在澳大利亚北部和太平洋也有分布。
我国约10余种,主产东南至西南部。
本属植物的主要特征为具发达的肉质根状茎,地上部分冬季枯萎。
花序通常呈球果状,苞片基部互相连合呈袋状,肉藏小花2~10朵,上部分离部分扩展,花序顶端的苞片通常不育。
该属植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可作药用、调味品、色素、香料、染料、化妆品和杀虫剂等[1]。
中医认为姜黄属植物具有止痛、化瘀、解郁、行气、利胆、清心、消积、通经等功效[2-3],近来的研究发现它们有抗癌、抗炎抗菌、抗氧化、抗凝血、降脂等活性,受到极大的关注,其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1几种主要姜黄属植物的鉴别特征及产地介绍本属植物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同时也具有极高药用价值。
本属植物的外部形态较为相似,根茎内部的颜色和苞片的颜色,尤其是冠苞片的颜色,常作为种类鉴别的特征。
本属植物中药用价值较高的有姜黄、莪术、广西莪术、印尼莪术、蓬莪术、郁金、温郁金、川郁金等,其主要鉴别特征及主产地见表1所示。
可见,其大多产于东南区域,根状茎及块根大都可供药用。
2姜黄属植物药理作用2.1抗癌作用姜黄属植物主要活性成分为姜黄素类(curcumin)及挥发油类(倍半萜、二萜等),姜黄素对鼻咽癌、胃癌、前列腺癌、结肠癌等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被美国国立肿瘤研究所列为第3代癌化学预防药物。
姜科植物姜黄是什么?和生姜有六大区别!姜黄又叫郁金、宝鼎香、毫命、黄姜、黄丝等,是姜科姜黄属植物,它的块根很粗壮,看起来和生姜类似,有的人以为它就是生姜,其实不是的。
那么,姜黄是什么?和生姜有什么区别?一、姜黄是什么?1、姜黄是姜科、姜黄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1-1.5米,根茎为椭圆形或圆柱状,颜色为橙黄色;叶子为长圆形或椭圆形,颜色为绿色;花期8月,苞片卵形或长圆形、淡绿色,花萼白色,花冠淡黄色;根粗壮,末端膨大呈块根。
2、姜黄是一种分布较广的植物,产自中国台湾、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西藏、四川、贵州等省区,东亚及东南亚广泛栽培;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雨量充沛的环境,怕严寒霜冻、干旱积水,一般于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
3、姜黄是一种中药,用药部位为它的干燥根茎,呈不规则卵圆形、圆柱形或纺锤形,常弯曲;表面深黄色,粗糙,有皱缩纹理和明显环节;断面棕黄色至金黄色,角质样,有蜡样光泽;炮制成药材为不规则或类圆形的厚片。
4、姜黄可以煎汤内服,或是入丸、散,也可以研末外敷;具有行气破瘀、通经止痛的功效,主治胸胁刺痛、胸痹心痛、肩臂痹痛、风湿肩臂疼痛、产后瘀停腹痛、月经不调、闭经、症瘕、跌打损伤等症;要注意,血虚无气滞血瘀者慎用,孕妇忌用。
二、姜黄和生姜有什么区别?区别一、品种不同:姜黄是姜科、姜黄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的粗壮块根;而生姜是姜科、姜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的新鲜根茎。
区别二、叶子不同:姜黄的叶子长30-45 (90) 厘米,宽15-18厘米,长圆形或椭圆形;而生姜的叶子长15-30厘米,宽约2厘米,披针形至条状披针形。
区别三、花朵不同:姜黄的花期8月,苞片淡绿色,花冠淡黄色,唇瓣淡黄色、中部深黄;而生姜的花期6-8月,苞片淡绿色,花冠黄色,唇瓣淡紫色、有黄白色斑点。
区别四、块根不同:姜黄的块根没有那么多的旁枝,像小指头一样,呈长条状,颜色为深黄色;而生姜的块根有很多旁枝,颜色为淡黄色会棕黄色。
区别五、用途不同:姜黄主要是入药用,用药部位为它的干燥根茎;而生姜以药食俱佳见称,食用部分为的新鲜根茎,可以作为调味料,也可以入药。
姜黄的生态学特性描述黄姜为草质缠绕藤本。
茎左旋.在分枝或叶柄的基部有时具短刺:单叶互生.盾形.叶面常有不规则块状的黄白斑纹.边缘浅波状.基部心形:花多雌雄异株.少为雌雄同株:雄花序穗状.雄花2~3朵簇生.花被紫红色.雄蕊6个:雌花序总穗状:蒴果干燥后呈蓝黑色.种子栗褐色.四周有薄膜状翅;花期5~8月。
野生黄姜多分布于落叶混交林及常绿阔叶林内.伴生植物主要有枫香、马桑、山胡椒、石楠、蔷薇、悬勾子等。
黄姜生育期为200天左右.从发芽到种子成熟.一般一年即可完成一个生长周期。
一个生长周期可以分为苗期、营养期、孕蕾开花期、果期、根状茎生长期和枯萎倒苗期。
苗期:对多年生的黄姜.根状茎具有根芽和株芽。
株芽发育成植株.一般分布在根状茎背脊两侧。
根芽发育成新的根状茎.一般在根状茎的顶端。
没有根芽的根状茎不长须根.有根芽的根状茎才长须根.须根长10~35厘米。
根状茎播种后.在土壤湿度80%以上.土壤温度10~18℃的条件下.20~25天即可萌发出新芽。
种子播种后.在土壤湿度85%以上.土壤温度20~25℃条件下.20~50天发芽出苗。
发芽率因环境条件差异很大.在10~80%之间。
营养生长期:地上茎叶自幼苗出土后开始生长.其速生期在5月到7月.10月下旬开始落叶。
叶片随整个植株而生长.着生在茎下部的叶片枯落较早。
孕蕾开花期:黄姜地上部有20片叶时.即在6月上旬左右.开始现蕾开花。
每个叶腋可长1~2个雄花序或一个雌花序。
每个开花的单株由基部叶腋的花序基部依次向顶端开放.花序为无限花序。
一个雄花序从开花到凋萎一般需要19~23天.一朵雄花从开放到凋谢需I~5天.一朵雌花2~9天。
果期:雌花授粉后.子房膨大发育成幼果.10月中旬果实成熟。
根状茎生长期:茎蔓现蕾开花时.根状茎开始生长。
而在地上部分旺盛生长的r5~7月.根状茎生长比较缓慢.7月下旬盛花期后.根状茎便进入速生期.一直延续到11月.12月后生长逐渐停止进入休眠期。
姜黄植物科普资料_形态特点|功效作用关于姜黄,是有看过介绍的。
文章中提到了莪术,郁金,姜黄等在用药中的混乱现象。
于是便傻傻分不清楚的他们啦,而我今天看到这个植物,我也不太知道他到底是他们当中的哪一个?因为这个属的花,大部分都这个样子,也不知道他们到底有些什么差别?不过这些年倒是积累了些检索的能力。
便去了姜黄属,挨着检索表慢慢看了起来。
上面提到一个重点,也就说叶子的两面都没有毛,就可以确定是姜黄了。
这一点当时倒没有特别注意,后面看了一下图,也没有毛。
但是特别确定是姜黄的,还是因为有一点,他在秋季开花,也就是现在接近十月份。
他们属的其他植物,那遇到了再介绍吧。
好在这个数的植物不多,检索表也相对清晰。
所以要确定他是姜黄还是挺容易的。
姜黄Curcummae Longae Rhizoma是姜科(Zingiberaceae)姜黄属ZingiberBoehmer植物姜黄Curcuma longa L.的干燥根茎,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姜黄辛、苦、温,归脾、肝经,有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的功效。
姜黄既可当作药用,亦可当作着色剂、调味品及防腐剂。
研究发现姜黄的药用部位含有多种结构类型的化学成分,倍半萜和二苯基庚酮类为主要的化学成分。
研究表明姜黄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包括抗肿瘤、抗炎、抗氧化、抗病毒,免疫调节等。
感觉好多植物研究出来都是这样的功效。
再然后文献通篇就提供了一堆波普数据。
选了其一。
根据这些大概能够解出化学式,不过感觉用在比较昂贵的植物身上,如紫杉醇等的合成,会更有意义。
不过可能我的观点还不够成熟,也许随着多学习些,会有更成熟的想法吧。
化合物12:白色针状结晶(甲醇),254nm紫外灯下有暗斑。
H-NMR(300MHz,CDCl,)8:7.48(1H,d,J=16.2Hz,H-3),7.46(2H,d,J=8.7Hz,H-2',6'),6.87(2H,d,J=8.7Hz,H-3',5'),6.62(1H,d,J=16.2Hz,H-4),2.38(3H,s,H-1)。
黄姜花和姜花根茎及叶的显微结构特征周曦曦;蒋太白;粟肖霞;郭伟伟【摘要】对黄姜花及同属植物姜花进行系统的生药组织学研究,为其生药鉴定提供依据.采用常规显微技术对黄姜花和姜花根茎及叶的徒手切片及其粉末的组织构造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黄姜花和姜花根茎、叶及根茎粉末的显微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1)黄姜花根茎有油细胞,而姜花不明显;2)姜花叶片显微结构气腔数量更多、体积更大;3)姜花叶片薄壁组织中维管束多于黄姜花.【期刊名称】《贵州农业科学》【年(卷),期】2018(046)008【总页数】4页(P105-108)【关键词】苗药;黄姜花;姜花;根茎;叶片;显微结构【作者】周曦曦;蒋太白;粟肖霞;郭伟伟【作者单位】黔东南州民族医药研究院,贵州凯里556000;黔东南州民族医药研究院,贵州凯里556000;贵阳中医学院,贵州贵阳550025;黔东南州民族医药研究院,贵州凯里55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7;R282.2黄姜花(Hedychium flavum Roxb.),在贵州苗药中俗称夜寒苏,常以其根茎入药[1],为贵州黔东南苗族民间地区历史悠久用于食疗的药用植物[2],其对于治疗胃气虚弱、消化不良、寒湿白带、驱风等具有显著疗效。
但也有地区使用的是同属植物姜花(Hedychium coronarium Koen.)根茎,二者外观形态相似,难以区分。
姜花根茎具有解表,散风寒,治头痛、身痛、风湿痛及跌打损伤等症的功效[3],二者功效有所差异。
黄姜花和姜花主要分布在我国南部至西南部的地区,在贵州,黄姜花随处可见,资源丰富。
目前对黄姜花和姜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化学挥发性成分及活性 [4-7],其余研究报道较少。
为了更准确的应用黄姜花,充分发挥其药用效果,笔者对其进行性状描述,并按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显微鉴别法[8]对黄姜花和姜花的根茎、叶进行显微鉴别,旨在为黄姜花的资源鉴定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黄姜花:采自贵州凯里市郊,经贵阳中医学院药学院鉴定为姜科植物黄姜花Hedychium flavum Roxb.。
姜黄形状功能的主要治疗与应用
姜黄可能还不太清楚,但在生活中接触不多,如果不是专家,我不知道姜黄在做什么,其实姜黄是中药。
你知道姜黄吗?在苹果绿天然养护的专…
姜黄可能还不太清楚,但在生活中接触不多,如果不是专家,我不知道姜黄在做什么,其实姜黄是中药。
你知道姜黄吗?在苹果绿天然养护的专家下介绍姜黄。
一起了解姜黄的形状、功能的主治、应用吧。
姜黄的形状:姜黄的表而是深黄色的,所以名字里有黄色的字。
根茎有卵圆形、圆柱形和纺锤形。
根据成长形态的不同,形状也不同。
有叉状分枝、皱纹纹、叶痕等。
一切都比较清楚。
还有圆形分枝痕迹,须根。
姜黄的功能主要治疗:姜黄主要经过行气破瘀、通经止痛,也就是一般女性可以使用的药物,风湿病肩膀的疼痛也可以使用这种药物。
另外,跌倒肿痛、胸肋刺痛、症状也可以使用这种药。
姜黄在冬天开采,清洗后制作产品,一般切成厚片晒干即可。
姜黄素的临床应用:姜黄散,如《杂病源流犀烛》中明确记载, 可以治疗风热舗齿痛、姜黄、细辛、口透明三味中药材,研磨后直接刷牙,然后用盐水漱口,姜黄止痛效果好。
《奇效良方》中记载了治愈疼痛,取玄索、乳香、无药、姜黄几种药材,制成粉末后,用酒逐个配制,服用,服用6g即可,打破
血液循环气体,通过止痛效果。
中药有很多。
苹果绿色的天然养护专家介绍了姜黄。
如果你认识他的话,在生活中有问题的时候可以想他。
不要担心牙痛和闭经等问题。
但是,在用法和用量方面一定要找合适的中医定制,不要盲目地自己抓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