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身份有不同责任》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3
《第2课责任对于你我他》教案内容标准三2.3 知道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三2.4 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增强责任意识,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二)能力:初步认识理解社会的复杂性,增强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负责任地做出选择。
(三)知识:知道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中相互承诺,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主要解决的问题是:责任对于你我他:责任是怎样产生的,人们有什么样的责任,教育学生认识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初步树立责任感。
本课的导言从学生在学校、在社会生活中的小事谈起,指出这些平时看来微不足道的生活小事,却都是我们承担责任的表现,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责任并不是远离我们的事情,也不只是成人才应承担的任务,他实际上时时处处在伴随着我们,我们任何时候都应记住我们的责任,履行好我们的职责。
该项目共安排了“有承诺就有责任”和“身份不同,责任不同”两个层次的内容。
第一个层次“有承诺就有责任”,讲责任的产生,主要介绍承诺是责任产生的重要来源,但本层次的关键是引导学生从社会关系的角度来理解责任的产生。
第二层次“身份不同,责任不同”主要是说明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使学生明确个人所负有的各种责任,增强责任意识。
生活中有些学生有一种误解,把负责任只看做是大人们的事,与少年儿童无关,有了承诺可以不尽责任,不懂得不负责任的后果。
没有认识到责任来源于多个方面和责任的复杂性,而减弱责任意识,因而这种生活需要是教学内容展开的基础和动力。
支撑本课时问题解决的知识主要是:有承诺就有责任,不同身份不同责任的相关知识,是对公平、正义作为永恒追求的延伸,对学生在生活中有承诺不履行或胡乱承诺要加以分析引导。
增强责任意识提高判断能力。
2019-2020学年八年级政治上册 8.2 不同身份有不同责任导学案苏教版学习目标:1.确立完美人格必须承担相应社会角色的责任意识,做一个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人。
2.了解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明确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
学习重难点: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学习过程:一、【阅读课文填空】1、社会有组织、有分工、有制度,每一个人都担当着一定的。
一个人由于具有不同的而负有不同的责任。
2、不同的角色意味着;不同的职业选择也;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和追求,因此也将。
3、一个人可以同时具有多种社会身份,每一种社会身份都要求。
4、责任来源于、、等方面的要求,具体来说,包括、、、、、等。
一些责任可能只有一个来源,一些责任可能有的来源。
不同的责任有来源,责任是复杂的、多样的。
二、【学习交流与问题研讨】1、每个人都担当一定的社会角色2、社会角色不同,责任不同一个人是家长:一个人是职工:一个人是父母:一个人是公民:3、责任来自于社会道德、习俗及法律等方面的要求作为一名中学生,请根据自己的社会角色,绘制自己的责任图。
(P94)我是中国的公民应承担的责任:我是社区的居民应承担的责任:我是父母的子女应承担的责任:我是中学生应承担的责任:三、课堂训练1、老师指导学生学习,医生给病人看病,司机开车……这说明()①在社会中,每个人都扮演着属于自己的角色②社会角色不同,所承担的责任也不同③一个人可以同时具有多种社会身份④不同的职业可以有相同的责任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2、下列对于责任的说法,正确的有……………………………()①不同的角色意味着不同的责任②不同的职业选择意味着不同的责任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和追求,也带来了相应的责任④中学生年龄小,不需承担责任A①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3、公民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应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下列活动不属于社会公益活动的是……………………………()A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B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C向居民宣传防火知识 D无偿资助艾滋病孤儿4、一位企业家说:“责任是什么我讲不清,但我知道应该怎样去做。
人教版初三政治第一课:《责任与角色同在》教案(通用5篇)人教版初三政治第一课:《责任与角色同在》教案篇1第一课:《责任与角色同在》第一节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一、我的角色我的责任【活动一】【(1)、少年该赔钱给店主吗?答:应当。
由于他应当学会担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2)、该少年的爸爸该为孩子支付赔款吗?答:应当。
由于他是监护人,负有监护的责任。
(3)、你赞成该孩子爸爸的打算吗?答:赞成。
有利于培育青少年的责任心和学会自觉担当责任的意识。
】(1)什么是责任?【活动二:】该做与不该做的事应当做的事不应当做的事在家里:爱护、孝敬父母,担当肯定的家务事。
以粗鲁的态度对待父母;对父母提出过高要求在学校:上学;上课仔细听讲;仔细独立完成作业;遵守校规校纪;关心遇到困难的同学。
逃学、躲学;躲避打扫卫生;抄袭别人作业;作弊;吸烟、喝酒、赌博、打架斗殴;在社会:遵守交通规章;对人有礼貌。
偷盗、抢劫。
在交往:诚恳守信;忠诚、互助、互谅。
轻情寡义;言而无信;自私自利。
责任是一个人应当做的事和不应当做的某些事。
对责任的担当叫负责。
负责对每一个人在人生各阶段担当的多重角色的共通性道德要求,它贯穿于每个人的一生。
【活动三】救灾过程中那些人担当了责任哪些人?什么责任?领导组织、指挥抢险救灾消防队员灭火、消毒部队战士查找被捆的人并实施救援工作医生尽力抢救、治病救人民政部门及工作人员组织、募捐和运送物资同学捐献零花钱、献爱心说明:不同的社会身份负有不同的责任(2)、责任的来源:责任产生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
承诺表现生活的方方面面。
责任的来源:①对他人的承诺;②安排的任务;③上级的任命;④职业的要求;⑤法律规定;⑥传统习俗;⑦公民身份;⑧道德原则等。
【活动四】下面的责任来自哪里①、父母亲的责任是抚养教育子女。
这个责任来自:法律规定、道德原则、传统习俗。
②、同学的主要责任是仔细学习。
这个责任来自:法律规定、公民身份、安排的任务。
③、警察的责任是依法执行公务。
《社会身份与社会责任》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社会身份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认同并承担相应社会责任的意识。
3. 引导学生学会在不同的社会角色中,如何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二、教学内容1. 社会身份的定义与分类。
2. 社会责任的含义与来源。
3. 不同社会角色的责任与义务。
4. 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社会身份与社会责任的关系,如何在不同角色中履行责任。
2.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社会责任,并将其内化为自身行为准则。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理解社会身份与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2.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社会身份与责任的认识。
3.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社会角色,体验承担相应责任的过程。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课堂分析与讨论。
2. 设计角色扮演活动,准备相关道具和场景。
3. 准备与课程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图片等。
教案剩余部分(六至十章)待您提供具体要求后,我将为您编写。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案例,引发学生对社会身份和责任的思考。
2.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案例,分析案例中人物的社会身份和应承担的责任。
3. 知识讲解:介绍社会身份的定义、分类以及社会责任的含义和来源。
4.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身经验,讨论在不同社会角色中如何履行责任。
5.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体验不同社会角色应承担的责任。
七、作业布置2. 调查身边人的社会身份和责任,了解不同角色承担的责任。
八、教学反思1. 教师要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社会身份和责任。
2. 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践行社会责任。
九、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讨论、角色扮演等环节的参与度和表现。
思想品德粤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我们的社会责任
8.3 社会身份与社会责任
第一课时教案
授课者:佛山市第十中学董蔚
【教材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多个角度理解自己的社会身份,进而产生和培养对自己、对他人和对社会的责任情感。
懂得在某些情况下,我们还负有道义上的责任,从而逐步树立起负责任的人生态度和道德观。
2、知识目标:认识人在社会中有多重社会身份,不同的社会身份意味着不同的社会责任;明确一个人首先是公民,这是他的基本社会身份;知道责任和负责的含义。
3、能力目标:让学生懂得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每个人有多种社会身份,并且明确人们的社会身份是会发生变化的;理解社会身份不同,承担的社会责任不同。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不同的社会身份意味着不同的社会责任。
难点:在某些情况下,我们还负有道义上的责任。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活动探究法、情景案例分析法等。
【教学过程】。
《责任你我他》教学设计及反思【课标依据】1.知道责任是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理解承担责任的义务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2.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明确自己在生活中的责任,努力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责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承担责任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责任,懂得每个人都因自己的社会身份不同而负有不同的责任,并勇于承担责任。
【教学内容分析】1.内容框架结构责任你我他第一项目:我们的责任第二项目:角色不同,责任不同2.教学重点:我们的责任教学难点:角色不同,责任不同【学情分析】社会越发展,越需要负责任的公民。
个人的健康成长、人与人之间的友好交往和社会的和谐发展,都离不开责任感的支持。
强烈的责任感是人们获得成功的必要前提。
在培养责任意识方面,中学生面临这样一些问题。
一是“责任”的概念模糊。
一些中学生认为责任只是对成人或职业人员的道德要求,与自己没有关系:一些中学生对责任的范围认定比较狭窄,认为只有法律规定的才是应该承担的责任,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就不属于责任范围之内。
二是在犯了过失或错误时,缺乏承认错误的勇气。
因此,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学会对自己所做的事负责,增强他们的责任感非常必要。
【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故事导航《合格的助手》学生思考:为什么专家说她是自己合格的助手?学生回答,教师点评教师总结:因为负责任,这名护士赢得了专家的信任,成为他合格的助手。
可见,负责任非常重要,是一个人应有的基本品质。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十课《责任你我他》。
教师:那么什么是责任?让我们共同走进小剧场《责任是什么》环节二:互动交流,合作探究小剧场:学生表演《责任是什么》,表演者:旁白、小蜜蜂沙沙、花儿姐姐、柳树、蚯蚓、小草弟弟、老树爷爷教师:感谢这几位同学的精彩表演(鼓掌)。
那么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是责任?你说我说:我认为责任就是————————学生发言,谈自己对责任的理解。
《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教案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知道责任的含义、来源;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知道要对自己负责。
2.能够分清责任的来源,并依据角色的转换而承担不同的责任;能够为自己负责,也能够为他人负责。
3.激发学生对自己的责任的明确认识,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培养学生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对那些为社会负责的人心存感激的意识。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责任的含义、角色与责任。
教学难点:明确每个人都应该承担社会责任。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学生阅读教材P64—65“探究与分享”的内容)这个男孩就是里根,后来当选为美国总统。
1.想一想:这个少年应该赔钱给店主吗?提示:少年做错了事,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2.爸爸应该为孩子支付赔款吗?提示:是父亲的责任,我国婚姻法规定未成年子女对国家、集体或他人造成损害时,父母有赔偿经济损失的义务。
3.你赞成爸爸的决定吗?提示:赞成。
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责任心和学会自觉承担责任的意识。
教师总结、过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你是否也认识到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呢?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责任的话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责任的含义(一)责任的含义活动一:回顾生活明确责任填充表格,总结责任是什么。
教师总结:责任是一个人分内应该做的事情。
目标导学二:责任的来源(二)责任的来源活动二:众志成城抢险救灾(展示材料)天津滨海新区塘沽开发区的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所属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时,天津消防总队共调集23个消防中队的93辆消防车、600余名官兵在现场全力灭火处置。
事故发生后,天津市委代理书记、市长黄兴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指挥救援工作,并到医院看望伤员。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立即作出批示,要求全力组织力量扑灭爆炸火势,并对现场进行深入搜救,注意做好科学施救,防止发生次生事故;抓紧组织精干医护力量全力救治受伤人员,最大限度减少因伤死亡。
国家级陆上核生化应急救援队200余名官兵进入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爆炸现场展开救援。
《不同身份有不同责任》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完美人格必须承担相应社会角色的责任。
2、做一个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人。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
2、认识到应该承担的相应的社会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材料一:在京沪高速江都段一辆开住上海的长途汽车上,一位孕妇正发出痛苦的呻吟声,肚里的孩子快要出生了。
车上都是旅客,人多又没有必要的医疗设施,如得不到医生的救助,孕妇和孩子都将面临生命的危险,情况万分紧急。
好心的乘客急忙拨打120急救电话,急救中心一边安排急救小组通过紧急通道前住急救。
一边让汽车停靠到指定地点等待救护。
高速路上车辆很多,但大多纷纷让道。
事后医生介绍,如果再迟一点,孕妇和孩子的生命就会出现危险。
师:是什么让这位孕妇和孩子保住了生命?
材料二: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扬州市文峰派出所民警陈先岩创造了“陈先岩社区基础工作法”,即上门“五个一”、入户“五个时”、室内“四注意”。
上门“五个一”就是一身警服、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张警民联系卡,必要时由一位居委会干部陪同;入户“五个时”就是居民入住迁移时,办理户口证件时,发生矛盾纠纷时,生活困难时以及季节性、区域性案件多发时,登门拜访群众;室内“四注意”就是注意仪容仪表、注意举止文明、注意尊重居民的习俗、注意选择适当的交谈方式;把握“三不进”就是居民休息、急于外出、家中办事时不进居民家门。
通过这套登门拜访群众的方法和技巧,陈先岩花了8个月的时间,走遍辖区家家户户.形成了四十多万字的户情资料。
如今,陈先岩成了东花园河南小区的“活字典”,辖区内的张家长李家短,他了如指掌。
在日常工作中,陈先岩对于群众的求助,大到办理户口、处理报警、招工入学,小到婆媳不和、邻里纠纷、子女婚嫁,他都尽心尽力去办。
七年来,辖区内未发生一起重大治安案件,刑满释放和解除劳教人员无一重新犯罪。
他把“民警”这个词默默地写在了辖区里。
深深地刻在了群众的心坎上。
师:陈先岩为什么能把“民警”这个词深深地刻在群众的心坎上?
二、讲解新课。
我们生活在这样的社会里,能享受着幸福生活.离不开大家的尽心尽职。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不同身份有不同责任”。
活动一: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公民。
社会角色承担的责任列举代表人物事例
科学家科技创新(国家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王选)
医生救死扶伤,治疗疾病,恢复健康(白衣天使吴登云)
教师教书育人(英雄教师殷雪梅)
水电工水电维修,保障生活(全国劳模…徐虎)
公交售票员乘车文明,服务顺心(全国劳模~李素丽)
交警维护交通秩序(扬州交警吴杰)
解放军维护国家、社会的安全(海空卫士王伟)
活动二:请参照教材P92的分析方法对上面的一个角色进行分析。
职业:
承担主要社会责任的依据:
1、法规依据:
2、职业道德要求:
3、社会希冀:
4、国情实际:
总结:我们的社会正是有许许多多负责任的人存在,才保证了我们拥有和平的世界、发展的社会、幸福的生活。
活动三:维护民族团结
近年来,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接连不断爆发民族冲突与战争,如索马里、卢旺达、利比里亚、车臣、科索沃等国家和地区。
这些冲突与战争大都是由民族问题引起的,而每一次冲突和战争都使双方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通过“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台湾与大陆的和平统一成为我们所有中国人的共同愿望,我们应承担起统一的责任,积极同破坏国家统一的言论、行为作斗争。
活动四:保护环境
据统计,我国约有36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受到水土流失的威胁,40年来因水土流失造成耕地减少267万公顷。
每年由于植被破坏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
我国北方地区每年都要刮数起“沙尘暴”,严重影响了北方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据统计,这几年我国每年因风沙危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
师:
1、请问我们应肩负起怎样的责任?
2、提出怎样的倡议?
三、结束语。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不同身份有不同责任》,通过学习明白了不同的社会角色具有不同的社会责任。
知道社会责任来源于社会道德、习惯和法律等方面的要求。
在当今社会,责任感已经内化为我们的行为,让我们共同努力,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挥光与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