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工业微生物诱变育种
- 格式:ppt
- 大小:6.01 MB
- 文档页数:13
微生物诱变育种技术介绍了微生物诱变育种的各种方法,对经典的诱变技术、复合诱变和新型的诱变技术等处理方法进行了比较。
对离子注入法和等离子体诱变育种等新型诱变育种技术的机理进行了阐述,并对其优缺点以及潜在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论述。
标签:微生物诱变;离子注入法;等离子体诱变微生物诱变育种是一种基因突变技术,通过技术手段改变微生物的遗传结构和功能,进而筛选出具有特定性状的,优良突变型微生物。
这种育种方式,具有较高的微生物变异率,变异速度快,效率高等优点,是食品加工和医药生产等工业的首选方法。
常用的微生物诱变育种方法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等,其中物理法诱变包括:紫外诱变、X射线诱变和γ射线诱变等,化学法诱变包括烷基磺酸盐和烷基硫酸盐、亚硝基烷基化合物、次乙胺和环氧乙烷类和芥子气类),生物法包括基因转导、基因转化和转座子诱变等。
复合诱变是指采用两种及以上的诱变方法,对微生物进行诱变,制的目标菌株。
通常仅采用一种方法进行诱变,会使微生物产生抗性,从而降低突变率,复合诱变具有补充不同诱变方法之间缺陷的优势。
近些年涌现出一批创新的诱变技术,如离子注入诱变法、大气压冷等离子诱变,其中离子注入诱变法具有与复合诱变相似的特性,日趋成为研究诱变技术的主流方向。
原生质体是包含细胞膜和膜内细胞质及其他具有生命活性细胞器的生物质,对于微生物来说即去除细胞壁的细胞。
原生质体也可以作为诱变的对象,其对外界敏感度很高,因此变异率也很高。
1 经典诱变技术1.1 物理诱变1.1.1 紫外诱变DNA由以嘌呤和嘧啶为碱基的核苷酸组成,紫外线诱变可以使嘧啶形成二聚体,DNA在复制和转录时,因存在嘧啶二聚体而不能分离,进而发生变异。
该方法简单、操作安全且诱变率高,其缺点:诱变原理简单,引起的突变单一,形成的突变体类型较少,而对于基因损伤及其修复的研究却很有意义。
现在,对于细菌、酵母菌或霉菌的紫外诱变往往是对其原生质体的诱变,缺少了细胞壁对细胞的保护,紫外线可以更直接的作用于DNA,提高突变率,从而产生更多的突变体和表现型。
微生物诱变育种的方法微生物,这小小的生物世界里的居民,有着大大的能量。
而诱变育种呢,就像是给微生物来一场奇妙的变身之旅。
物理诱变是一种常见的法子。
紫外线就像是微生物世界的严厉教官。
微生物们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就如同小士兵接受艰苦的训练。
紫外线那强烈的能量,会打乱微生物内部的基因结构。
比如说一些细菌,原本规规矩矩地按照自己的基因蓝图进行生长繁殖,紫外线一照,就像打乱了建筑图纸一样,基因里的一些部分发生了错乱。
有的微生物在这错乱中就产生了新的特性,也许原本不会产生某种特殊酶的,经过紫外线照射后就有了这种能力。
还有X射线,这可是更厉害的家伙。
如果把微生物比作是一个精密的小机器,X射线就像一把强力的干扰器。
它能深深钻进微生物的内部,对基因进行破坏和重组。
就像把小机器里的一些零件拆下来又重新组装,只不过这里是在基因层面。
有的微生物经X射线诱变后,抗逆性变强了。
原本在稍微恶劣一点的环境里就奄奄一息的,现在能坚强地活下去,而且还活得挺好。
化学诱变也不甘示弱。
化学诱变剂就像是给微生物的基因施魔法的小巫师。
像亚硝酸,它悄悄地接近微生物的基因,把基因里的一些碱基偷偷换掉。
这就好比在密码锁上换了几个密码数字,整个密码锁的开锁方式就可能完全变了。
微生物的基因表达也就随之改变。
一些霉菌经过亚硝酸诱变后,产孢子的能力可能大大增强,原本产一点点孢子的,现在像开了挂一样大量产孢子。
再说说碱基类似物,它们是伪装高手。
它们混入微生物的基因大厦里,伪装成正常的碱基。
可是一旦到了基因复制的时候,就开始捣乱了。
就像一个假零件混进了真零件堆里,在机器组装的时候就会出问题。
这种捣乱会导致基因复制出错,从而产生突变。
有的酵母菌经过碱基类似物的诱变后,发酵能力变得超强,能产生更多的酒精或者其他有用的代谢产物。
复合诱变就像是给微生物来一套组合拳。
先给微生物来点物理诱变,就像先给它一个下马威,打乱它的基因阵脚。
然后再用化学诱变,进一步在混乱的基因里搞点新花样。
微生物诱变育种:生命的奇妙微生物是我们身边最小的生命体,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直接感知它们的存在。
然而,它们却能通过一种特殊的方式——诱变(Mutation)——影响着我们生活中的各种生物群体,包括人类、动植物等等。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个新颖而神秘的话题。
什么是?简单来说,指的就是利用微生物对某种生物进行诱变,从而改变它的基因表达,产生新品种、新性状的一种育种方法。
这个方法的基本原理是:用化学或其他手段让微生物基因发生突变,再通过微生物对某种有用的基因进行筛选,最终通过繁殖来获得新生物种。
诱变是什么?这里我们需要先了解诱变的概念。
诱变是指基因发生变异,导致基因型和表型的改变,是一种与遗传和进化有关的生物现象。
地球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它们在不同的环境和生长条件下会产生大量的基因突变。
这些基因突变可能是随机的或者是特定的,在这个过程中,新的基因型可能获得某些新的性状,这样的性状可能比它们的亲代更有生存优势。
为什么是一种前景广阔的育种方法?之所以前途广阔,是因为它具有以下几个优点:首先,基因突变是自然而然的,而方法则是针对性地诱导微生物进行突变。
这一方法大大缩短了新品种的选育时间和成本。
其次,这种方法不涉及基因编辑技术和转基因技术。
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基因编辑技术和转基因技术可能会对人类和环境造成潜在的风险。
最后,方法具有高效、广泛适用性等诸多优点。
由于微生物的数量庞大,不同的微生物可以用于诱变不同的生物,且微生物在实验中具有高容错性。
在实践中有哪些成功案例?在实践中已经有了很多成功案例。
比如,在植物育种方面,通过微生物诱变,我们可以获得既耐旱又耐病的新品种;在饲料育种方面,我们可以获得既营养丰富又易于消化的新饲料等等。
的应用还不止于此,例如医疗领域,我们可以通过微生物诱变来研制更加安全、有效的药物;在水产养殖中,通过微生物诱变可以获得更加健康和肥壮的水生动物。
结语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一种创新、前沿的研究方向。
工业微生物菌种的选育——诱变选育(1)工业微生物菌种的选育——诱变选育(1)诱变选育诱变育种是指利用各种诱变剂的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处理微生物细胞,提高基因突变频率,再通过适当的筛选方法获得所需的高产优质菌种的育种方法。
诱变育种具有速度快、方法简便等优点,是当前菌种选育的一种主要方法,使用普遍。
诱变育种的理论基础是基因突变,所谓突变是指由于染色体和基因本身的变化而产生的遗传性状的变异。
诱变育种的步骤与方法(一)、工业育种的一般步骤(图)(二)、诱变育种方案设计诱变育种方案包括突变的诱发、突变株的筛选和突变高产基因的表现。
1、出发菌株的选择工业上用来进行诱变处理的菌株,称为出发菌株。
出发菌株选择目前主要依据实际经验,总结如下:①以单倍体纯种为出发菌株;②采用具有优良性状的菌株;③选择对诱变剂敏感的菌株;④许多高产突变往往要经过逐步累积的过程,才变得明显,所以有必要多挑选一些已经过诱变的菌株为出发菌株,进行多步育种,确保高产菌株的获得。
2、出发菌株的纯化为什么要对出发菌株进行纯化呢?这是因为微生物容易发生变异和染菌,同时一般丝状菌的野生菌株多为异核体。
生产菌在不断移代过程中,菌丝间接触、吻合后,易产生异核体、部分结合子、杂合二倍体及自然突变株等。
这些都会造成细胞内遗传物质的异质化,使遗传性状不稳定。
通过纯种分离,从中挑选所需的优良菌株。
常用划线分离和稀释分离法,并结合显微镜操纵器分离单孢子。
3、单孢子悬液的制备诱变育种要求所处理的细胞必须是处于对数生长期同步生长的细胞,并且是均匀状态的单细胞悬液。
首先是细胞的生理状态对诱变处理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如细菌在对数期诱变处理效果较好;霉菌或放线菌的分生孢子一般都处于休眠状态,所以培养时间的长短对孢子影响不大,但稍加萌发后的孢子则可提高诱变效率。
其次是分散状态的细胞可以均匀地接触诱变剂,又可避免长出不纯菌落。
由于在许多微生物的细胞内同时含有几个核,所以即使用单细胞悬浮液处理,还是容易出现不纯的菌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