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微生物诱变育种诱变剂(ppt)
- 格式:ppt
- 大小:872.00 KB
- 文档页数:53
第一章工业微生物育种诱变剂1物理诱变剂的总类:物理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包括紫外线、X射线、r射线。
快中子。
微波,超声波、电磁波、激光射线和宇宙线等。
(X 射线、r射线属于电离辐射,紫外线属于非电离辐射)2物理诱变剂对微生物的影响实质:由高能辐射导致生物系统损伤,继而发生遗传变异的一系列复杂的连锁反应过程。
3辐射作用的时相阶段:物理阶段——直接作用DNA或作用于水物理化学阶段——激发和电离DNA分子或激发电离水分子化学阶段——产生生物自由基生物学阶段——分子发生变化,变异或死亡4细菌中紫外线对DNA的影响:促使G:C A:T的转换; DNA链断裂,单链或双链;嘧啶或嘌呤被氧化脱去氨基;碱基分子结构中碳与碳之间的链断裂形成开环现象;辐射击中单个核苷酸后,使碱基或磷酸酯游离出来;交联作用5辐射引起的生物学效应的影响因素:微生物的遗传背景;微生物的生理状态;可见光;细胞水分;温度;空气或氧气。
6紫外线的诱变机理及原因?机理:(1)DNA与蛋白质交联(2)胞嘧啶与尿嘧啶之间的水合作用(3)DNA链断裂,形成嘧啶二聚体原因:形成嘧啶二聚体7DNA损伤修复中光修复与暗修复的主要机理?光修复:嘧啶二聚体被一种光激活酶结合形成复合物,这种复合物在可见光下由于光激活酶获得光能而发生解离,从而使二聚体重新分解成单体。
暗修复:嘧啶二聚体的5’端限制性内切酶和外切酶的作用下,造成单链断裂,接着在外切核酸酶的作用下,切除嘧啶二聚体。
然后再DNA聚合酶Ⅰ、Ⅲ的作用下,并以另一条完整的单链做模板合成正确的碱基对序列,最后由连接酶完成双链结构。
8紫外线有效波长(诱变)范围是:200~300nm9紫外线的剂量以什么计算?绝对剂量:erg/mm2;相对剂量:照射时间、杀菌率表示10紫外线诱变的步骤方法(以及应用,包括如何计数、致死率的计算)步骤:(1)出发菌株的选择将细菌斜面培养至对数期,霉菌或放线菌培养至孢子刚成熟(2)前培养培养基中可添加咖啡碱或异烟肼等抗修复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