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粕类、糟类饲料卫生与安全
- 格式:ppt
- 大小:2.59 MB
- 文档页数:8
养殖场饲料卫生与防控养殖场是指用于培育、繁殖、养殖农业家禽、畜牧、水产、蜜蜂等的场所。
在养殖过程中,饲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养殖场饲料的卫生与防控是保证养殖产能和产品质量的关键。
本文将从饲料卫生管理、饲料防控措施两个方面详细阐述养殖场饲料的卫生与防控。
一、饲料卫生管理的重要性1. 提高养殖动物的生产性能:合理的饲料卫生管理能够有效减少养殖动物受到饲料污染的风险,提高饲料的消化吸收率,改善养殖动物的生长发育和免疫能力,最终提高产能和产品质量。
2. 防止动物疾病的传播:饲料作为养殖动物的主要食物来源,如果饲料不干净、受到污染,会成为各种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传播媒介,导致养殖动物发生疾病,甚至引发大规模的动物疫情。
3. 保障人畜共患病的防控:某些动物疾病不仅会对养殖动物造成威胁,还可能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
因此,饲料卫生管理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保护养殖动物的健康,也关系到人畜共患病的防控。
二、饲料卫生管理的具体措施1. 饲料储存与保管:(1)选择合适的储存设备:如储存仓、储藏罐等,要保证储藏设备密闭、防潮、防虫。
(2)采用适当的储存方法:将饲料整理堆放整齐,避免与大气接触,减少受潮和霉变的机会。
(3)定期清理和消毒:保持饲料储藏设备的清洁,定期进行清理和消毒,防止病原菌和霉菌滋生。
2. 饲料加工与配送:(1)选择正规的饲料厂家:购买来自正规渠道的饲料,确保饲料的质量和卫生安全。
(2)严格控制饲料生产工艺:在饲料生产过程中,要按照规定的工艺要求进行加工,确保生产过程卫生无菌。
(3)加工环境卫生控制:饲料加工车间要保持清洁,进一步防止饲料受到细菌和霉菌的污染。
(4)严格把控饲料配送环节:饲料配送要尽快完成,避免长时间放置、暴晒和饮食受潮。
3. 饲料喂养与管理:(1)合理配比饲料组分:根据不同养殖动物的生长发育需要,合理调配饲料中的各种营养物质,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2)定量定时喂养:确保养殖动物得到充足的饲料供应,养成定量定时喂养的习惯,避免因饲料过量或不足造成动物的饥饿或消化不良。
猪场饲料卫生与安全管理猪场饲料卫生与安全管理是猪养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猪只的健康和生产效益。
以下将详细介绍猪场饲料卫生与安全管理的几个关键点。
一、储存饲料安全管理1. 储存设施的选择:选择干燥通风良好的储粮仓库,确保饲料不受潮湿或受虫害侵扰。
2. 进货检查:在采购饲料时,要经过仔细检查,确保其没有异味、霉变现象和害虫污染。
3. 存储温度控制:根据不同的饲料种类和要求,控制合适的存储温度,避免发生过高温度导致饲料腐烂、霉变等情况。
二、饲料加工安全管理1. 加工设备清洁:定期对饲料加工设备进行清洁和消毒,避免交叉污染和病原菌传播。
2. 加工工艺操作规范:严格按照加工工艺流程进行操作,确保原料和饲料加工过程的卫生安全。
3. 储存和运输:加工后的饲料要储存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注意运输过程中的防潮、防晒等措施,以避免饲料质量下降。
三、饲料配制规范管理1. 营养要求:根据不同阶段和品种的猪只,科学合理地配制饲料,确保猪只获得充足的营养供应。
2. 添加剂使用:严格按照规定的添加剂种类和用量进行添加,避免过量使用或未经批准使用。
3. 监测饲料质量:建立饲料质量监测机制,进行定期抽样检测,确保饲料的营养成分符合标准要求。
四、饲料投喂和管理1. 应用科学饲喂方法: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和需求,合理安排饲料投喂时间和频次,控制饲料的摄取量。
2. 饲喂环境卫生:饲喂场所要保持清洁,避免饲喂场地的污染和交叉感染。
3. 猪只健康观察:定期观察猪只的进食情况和健康状况,及时调整饲料配方和投喂量,确保猪只的健康成长。
五、饲料残留物处置与回收利用1. 饲料残留物处理:及时清理和处理饲料残留物,避免其成为病原菌的滋生源。
2. 回收利用:合理利用饲料残留物,如用于有机肥料的制作或动物饲养。
六、定期培训和更新知识1. 饲料安全知识培训:定期组织饲养人员进行相关饲料安全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2. 更新知识和技术:密切关注饲料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及时学习掌握与饲料安全和卫生管理相关的最新知识和技术。
饲喂糟渣类饲料注意事项糟渣类催肥在糟渣类饲料中,以啤酒糟的催肥效果最好。
一般在小公牛育肥中,酒糟用量占饲料干物质的40%左右较好,高的可达60%,架子牛一般占30%―35%的效果较好,可提高胴体品质等级和大理石花纹,且对牛无什么危害。
在饲喂糟渣类饲料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不宜把糟渣类饲料作为口粮的惟一粗料,应和秸秆饲料、青贮饲料搭配。
与青贮料搭配,应在口粮中添加碳酸氢钠。
2、长期使用白酒糟,日粮中应补充维生素A,每头每天1万―10万国际单位。
3、糟渣类饲料和其他饲料要充分拌匀后饲喂。
4、糟渣类饲料新鲜度越高越好,发霉变质的糟渣类饲料不能喂牛。
5、饲喂蛋白质含量偏低的糟渣类饲料时,可掺入0.5%(饲料鲜重)的尿素或其他蛋白质含量的饲料,以改善糟渣类饲料的品质。
6、在饲喂糟渣类饲料出现轻度拉稀时,应在口粮中添加瘤胃素,拉稀严重时,要调整口粮中的糟渣类比例。
青贮料催肥青贮玉米是育肥牛的优质饲料,饲喂青贮料,可在较低精料水平上达到较高的日增重。
但随着精料喂量呈逐渐增加,青贮玉米的采食量将逐渐下降。
一般青贮料喂量可占饲料干物质的50%左右。
饲料中添加占饲料干物质1%―2%的碳酸氢钠,可减少饲料酸度,增进消化率,如在饲料中再加2%尿素,效果更好。
精心管理牛最适宜的环境温度为5℃―20℃。
催肥期内尽量为瘦牛创造温暖、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
固定牛只最好使用短绳,以减少运动量,降低能量消耗。
每天上午定期刷拭牛体1次,促进肌体血液循环,增强食欲。
催肥后期要注意观察牛只生长状况,适时定期进行称重或体尺测量,当发现其膘外露,有背槽,臀圆形,公牛阴囊和母牛乳房都已沉积了脂肪,且市场价格看好时,就应迅速出栏上市,以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中企创熠主营各项农牧产品,技术先进,畅销国内外市场,高端的技术,一流的服务,为广大农牧朋友提供更优质耐用,实际的产品。
更多的详细资料,欢迎点击 详细咨询,或者拨打电话与我们详细的沟通。
牛羊养殖饼粕类和糟渣类饲料的合理利用一些养殖户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利用当地及自产的饼粕类和糟渣类饲料喂畜禽,不可否认这是一种广开饲料资源、节本增效的好方法,但这些饲料在收集、存放、饲喂过程中不经科学的加工处理,长期单一饲喂或大量饲喂,可能会造成畜禽中毒,轻则影响生长发肓,重则引起死亡,造成经济损失。
一、饼粕类饲料1. 棉籽饼棉籽饼含有游离棉酚,易被畜禽肠道吸收,损害机体的血管、神经和细胞,引起出血性胃肠炎、肺水肿、神经紊乱、贫血和呕吐等,过量或长期饲喂会引起中毒。
猪采食生棉籽饼后2~30天发病,呈慢性中毒症状,表现为精神沉郁、低头弓腰、后肢软弱、尿短赤、呻吟磨牙,重症者肌肉震颤,2~8天死亡。
羊大量饲喂棉籽饼也会导致中毒,表现为食欲废绝、咳嗽气喘、心跳加快、体温下降,腹泻时粪便黑、稀、臭,重症者肺部水肿,心力衰竭而死。
用棉籽饼喂畜禽,应严格控制喂量在精料总量的10%以内,并间隔使用,在饲喂前必须经高温脱毒处理,可在日粮中添加与棉酚等量的硫酸亚铁。
牛对棉酚虽有一定的耐受性,但也不能长期饲喂,家禽饲料尽量不用棉籽饼。
若发现家畜中毒,应立即洗胃和运用盐类泻剂,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液。
猪中毒后,可用5%碳酸氢钠溶液洗胃或灌肠,内服硫酸钠或硫酸镁25~50克,注射50%葡萄糖液500毫升。
羊中毒后,可静脉注射25%葡萄糖500毫升、10%维生素C 20毫升和10%安钠咖20毫升。
2. 菜籽饼未经脱毒处理的菜籽饼含有异硫氰酸盐和恶唑烷硫酮等毒素,这类毒素在胃肠消化酶的作用下产生芥子油苷(硫代葡萄糖苷),强烈刺激畜禽的消化道,使胃肠黏膜脱落而中毒。
畜禽中毒后,表现为神色不安、食欲废绝、呼吸困难、腹胀、腹泻、咳嗽、排尿困难、粪中带血,重症者体温下降、心脏衰竭,虚脱而死。
生产中,可用0.5%~1%鞣酸洗胃,灌服豆浆或蛋清解毒,同时肌内或皮下注射樟脑油3~6毫升。
菜籽饼饲喂畜禽必须间隔使用,严格控制喂量。
饲喂前可采用坑埋法、水蒸馏法、浸泡法、发酵中和法等方法进行脱毒处理。
饼粕类和糟渣类饲料在畜禽养殖中的使用要点作者:来源:《农村百事通》2015年第24期一、饼粕类饲料1.棉仁饼。
棉仁饼含有游离棉酚,棉酚易被畜禽肠道吸收,损害机体的血管、神经和细胞,过量或长期饲喂会引起畜禽中毒。
用棉仁饼饲喂畜禽,应严格控制饲喂量,一般饲喂量要控制在日粮总量的10%以内,并间隔使用,在饲喂前必须经高温脱毒处理,可在日粮中添加与棉酚等量的硫酸亚铁。
家禽饲料尽量不用棉仁饼。
2.菜籽饼。
未经处理的菜籽饼含有异硫氰酸盐和恶唑烷硫酮等毒素,用菜籽饼饲喂畜禽,在饲喂前可采用坑埋法、水蒸馏法、浸泡法、发酵中和法等方法进行脱毒处理。
菜籽饼必须间隔使用,严格控制饲喂量,一般可按日粮总量10%的比例与其他饲料混合后饲喂。
家禽慎用或不用为好。
3.亚麻饼。
亚麻饼含有氰甙配糖体,氰甙在畜禽体内水解可生成氢氰酸,氢氰酸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可造成组织缺氧中毒。
用亚麻饼喂畜禽时,要将其粉碎后加热到40~60℃,饲喂量以占日粮总量的10%为宜,反刍动物的饲喂量可占日粮总量的20%左右。
4.芝麻饼。
芝麻饼含有肌醇六磷酸和草酸,长期大量饲喂畜禽会影响机体对蛋白质及矿物质锌、钙、铁的吸收和利用,造成蛋白质代谢紊乱。
芝麻饼一定要熟喂,且饲喂量要控制在日粮总量的15%以内。
二、糟渣类饲料1.酒糟。
酒糟是饲喂畜禽的较好饲料,酒糟的饲喂量以不超过畜禽每天总采食量的 30%为宜。
酒糟水分含量较高,易发酵而腐败变质,直接饲喂效果最好,或经过青储、晒干、加工后饲喂也可。
2.酱油渣。
酱油渣饲喂畜禽,要检测其盐分含量,严格控制食盐总量。
且不能长期、大量饲喂酱油渣,饲喂量要控制在每天总采食量的15%以内,且在饲喂前应把酱油渣用清水清洗数次,以降低食盐含量,同时要保证供给畜禽充足的饮用水。
3.豆腐渣。
豆腐渣饲用价值较高,干物质中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也较多,适口性好,消化率高。
用鲜豆腐渣饲喂家禽时,豆腐渣要加热,饲喂量以不超过每天总采食量的20%为宜,且不要长期单独饲喂,应与其他饲料合理搭配使用。
注意饲料安全卫生饲料安全卫生对动物的健康和成长至关重要。
如果饲料中含有有害物质或病原体,它们可能会传播给动物,导致疾病、腹泻、生长迟缓等问题。
这不仅会影响动物的生长和发育,还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间接影响。
因此,我们必须确保饲料的安全性和卫生性,以保障动物的健康。
为了确保饲料安全卫生,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饲料原料的选择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选择高质量、无污染的原料,并确保其来源可靠。
饲料的生产过程也需要严格控制。
生产设备应保持清洁,生产过程中应避免交叉污染。
饲料的储存和运输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饲料应存放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在运输过程中,应确保饲料的包装完好无损,防止外界污染。
除了上述措施外,饲料的添加剂使用也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添加剂可以改善饲料的口感、促进动物生长等方面,但过量使用或使用不当可能会对动物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动物的年龄、体重和需求,合理选择和使用添加剂。
同时,也要密切关注国家和行业对饲料添加剂的管理政策,确保合法合规使用。
在饲料安全卫生的监管方面,政府和企业也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政府应加强对饲料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管,建立健全饲料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对饲料产品的检测和监督力度。
企业也应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加强自身的质量管理和监控,确保饲料产品的安全卫生。
饲料安全卫生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通过加强饲料原料的选择、生产过程的控制、储存运输的管理以及添加剂的合理使用,我们可以有效保障动物的健康和成长。
同时,政府和企业也应承担起监管责任,共同维护饲料安全卫生的良好环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动物的健康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总是在寻找平衡,而饲料安全卫生正是养殖业中的重要平衡点。
它不仅关系到动物的健康和成长,更牵动着人类的心弦,因为我们与动物息息相关,我们的食物链与他们的生命线紧密相连。
饲料,是养殖业的基石,是动物们赖以生存的能量来源。
饲料加工企业的环境卫生控制与改善饲料加工企业作为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其环境卫生问题直接关系到动物健康、产品质量以及周边生态环境。
本文将详细探讨饲料加工企业在环境卫生控制与改善方面的关键点。
1. 原料处理环节的环境卫生控制饲料加工的原料主要包括谷物、豆粕、鱼粉、矿物质和维生素等。
在原料采购、储存和处理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微生物污染、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
1.1 原料采购饲料加工企业应建立严格的原料采购标准,确保原料来源可靠,并进行必要的质量检测。
此外,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和审查,确保其符合相关环保要求。
1.2 原料储存原料储存应选择干燥、通风、避光的环境,同时采取防潮、防虫、防鼠等措施。
原料仓库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以减少微生物污染。
1.3 原料处理原料在处理过程中,应采用有效的清洗、消毒和去杂质方法,以降低污染风险。
同时,对处理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2. 生产过程的环境卫生控制饲料加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粉尘、噪音、废水等污染物排放,以减轻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1 粉尘控制饲料加工过程中,粉尘是主要的污染物之一。
企业应采用有效的除尘设备,如布袋除尘器、湿式除尘器等,减少粉尘排放。
2.2 噪音控制饲料加工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噪音。
企业应选用低噪音设备,并对设备进行隔音处理,降低噪音污染。
2.3 废水处理饲料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应进行集中收集和处理。
企业可采用生物处理、化学处理等方法,确保废水达到排放标准。
3. 产品包装和运输的环境卫生控制饲料产品的包装和运输环节,也需重视环境卫生问题。
企业应选用符合环保要求的包装材料,同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污染。
3.1 产品包装饲料产品应采用防潮、防尘、密封的包装方式,以延长产品保质期,降低污染风险。
3.2 产品运输企业应选择符合环保要求的运输工具,避免运输过程中产生污染。
同时,运输线路应尽量缩短,以减少产品在途中的暴露时间。
饲料加工技术中的卫生安全要点与注意事项饲料加工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动物的生长发育和产品质量。
而卫生安全是饲料加工过程中必须重视的方面,它直接关系到动物的健康和人们的食品安全。
本文将从饲料加工技术的角度出发,探讨卫生安全的要点与注意事项。
首先,饲料原料的选择是确保卫生安全的首要步骤。
饲料原料应该来自于可靠的来源,不得使用含有有害物质的原料。
在购买原料时,应仔细查看原料的生产日期、产地和相关证明文件,确保其符合卫生安全标准。
此外,对于容易受到污染的原料,如鱼粉、肉骨粉等,应严格控制其使用量,以防止细菌和有害物质的传播。
其次,饲料加工过程中的卫生控制是保证卫生安全的关键。
在饲料加工车间内,应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工作。
加工设备和工具应定期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卫生状态。
在加工过程中,操作人员应穿戴干净的工作服和手套,严禁吸烟、喝酒和随地吐痰,以防止细菌的传播。
此外,饲料加工过程中的温度控制也是确保卫生安全的重要要点。
在加工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原料和产品要求,控制加热和冷却的温度。
过高的温度可能导致营养物质的破坏,过低的温度则可能导致细菌的滋生。
因此,操作人员应熟悉不同原料的加工要求,合理控制加热和冷却的温度,确保产品的卫生安全。
另外,饲料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也是卫生安全的关键。
在加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饲料配方进行操作,确保原料的配比准确。
同时,应定期对加工过程进行抽样检测,检测项目包括微生物、重金属、农药残留等,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
任何不符合卫生安全标准的产品都应立即淘汰,以防止对动物和人类的危害。
最后,饲料加工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卫生安全管理体系。
这包括制定相关的卫生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培训操作人员的卫生安全意识和技能,定期进行内部和外部的卫生安全检查。
同时,应与相关部门和机构进行合作,共同推动饲料加工技术的卫生安全水平提升。
总之,饲料加工技术中的卫生安全要点与注意事项是确保动物健康和人们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
饲料加工中需要注意的卫生安全问题饲料加工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动物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发展。
然而,饲料加工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卫生安全问题,如果不加以重视和解决,将会对养殖业产生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从原料选择、生产过程控制和产品质量保障三个方面,探讨饲料加工中需要注意的卫生安全问题。
一、原料选择在饲料加工中,原料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应选择质量可靠、无污染的原料。
饲料原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质量,因此,应严格把关原料的来源和质量。
其次,要注意原料的新鲜度。
过期、霉变的原料会产生有害物质,对动物健康造成危害。
此外,还要对原料进行适当的处理,如清洗、烘干等,以减少细菌和霉菌的污染。
二、生产过程控制饲料加工过程中的卫生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设备清洁、操作规范和防止交叉污染等方面。
首先,设备清洁是保证饲料加工卫生安全的基础。
设备应定期进行清洗和消毒,以防止细菌滋生和传播。
其次,操作规范是确保饲料加工过程卫生安全的重要环节。
操作人员应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进行操作,避免操作不当导致的污染。
此外,应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卫生意识和操作技能。
最后,要防止交叉污染。
不同种类的饲料应分开加工,避免不同饲料之间的交叉污染。
同时,要做好原料和成品的储存,避免受潮、霉变等问题。
三、产品质量保障产品质量是饲料加工的核心目标,也是卫生安全的重要保障。
首先,要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
制定和实施相关的质量控制标准和规范,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生产和检测,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其次,要加强对产品的检测和监测。
通过对产品的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等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此外,要加强对产品的追溯管理,建立完善的记录和档案,便于追溯和问题的溯源。
总结起来,饲料加工中的卫生安全问题涉及到原料选择、生产过程控制和产品质量保障等多个方面。
只有在这些方面都做好了卫生安全工作,才能保证饲料的质量和安全,为养殖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浅析饲料原料清理的质量管理措施0 引言如今的饲料生产厂商对饲料原料中的杂质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因为如果在饲料原料中含有较多的杂质,不仅会影响饲料成品的品质、畜禽的采食,而且还可能对畜禽的身体机能造成损伤,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畜禽生命。
饲料原料中如果含有过多细小的杂质,会降低饲料整体的营养水平,使最终产品的质量出现不稳定的现象。
此外,饲料原料中的细小杂质夹带大量的有害微生物,不利于饲料原料及成品的储存,使原料和成品的储存期缩短,影响成品的货架寿命和成品的外观色泽。
因此,在饲料的生产加工中要特别注意饲料原料的质量管理,运用切实可行的方法来清理其中的杂质。
以下就饲料原料中杂质的影响、清理以及饲料原料的质量管理措施做一概述,旨在为饲料原料的清理提供理论参考。
1 饲料原料清理的影响饲料原料在收获、加工、运输和贮存等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混入部分杂质,比较常见的杂质有泥土、石块、麻袋片、绳头和金属物质等,如果不及时清除这些杂质,会影响饲料产品的营养和卫生指标,从而减低饲料产品的质量。
一些体积较大的杂质还可能造成料路不畅,输送机械空转,粉碎机筛片和制粒机压模损坏或击穿等现象,从而导致增加设备维修的费用,提高生产成本,影响生产效率。
因此,对饲料原料进行清理,不仅有利于保障饲料产品的质量,保证饲料厂的安全生产,而且对降低生产成本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2 饲料原料的清理工艺2.1 进仓前的清理饲料加工厂的原料清理流程分为进仓前的清理和进仓后的清理。
进仓前的清理工艺一般多为白天进料,提升设备和清理设备的配置一般较大,其特点是进入料仓的原料比较干净、杂质含量少,不仅有利于原料的储存,而且进仓前对饲料原料进行清理会因为其物料的流动性较好而便于出仓。
此外,主、辅料仓中的饲料原料都应进行清杂除铁处理,其清理标准是有机物杂质不得超过50mg/kg,直径不大于10mm;磁性杂质不得超过 50mg/kg,直径不大于2mm。
2.2 进仓后的清理饲料原料在进仓之后,主料一般是由卸料坑进料,经提升机到埋刮板输送机再进入到立筒库中。
饲料厂的卫生与安全要求作者:贾成发来源:《现代畜牧科技》 2017年第8期贾成发(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朝阳乡畜牧发展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100)摘要:饲料企业在建厂和生产时都必须遵循饲料卫生与安全的一系列要求,推行规范管理。
我国已制定、颁布了饲料企业卫生与安全规范(GB/T 16764)。
建造饲料厂要考虑厂址选择要求、厂区卫生安全总体布局,保障原材料在采购、储存中的卫生,尤其要注意生产过程中的卫生要求。
关键词:饲料厂;卫生;安全中图分类号:S85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7)08-0164-011 厂址选择与布局的卫生要求厂扯选择。
地势要高燥,以向阳背风的缓坡地较好。
切忌在低洼潮湿地选址建厂。
场地地形方整、开阔,不要过于狭长和边角太多,以便于车辆调转,减少道路、管道、线路的投资,易于管理。
厂址应远离居民区、学校、养殖场、屠宰加工厂等建筑物,最少相距1 kg,还应远离各种传染源及散布烟尘和有害气体的工厂。
近几年曾发生过重大畜禽疫病的地区,不能选址建厂。
有可靠的水、电供应,尽量少占或不占耕地,如在山区、丘陵地区建场应注意防止山洪的冲刷。
要求交通方便,位置适中,便于原料和产品运输。
厂区卫生安全总体布局。
饲料厂的生产区、生活区应严格分隔,进人生活区与生产区的道路也应分别设置。
厂房、仓库与设施布局除满足饲料生产工艺流程的要求外,还应便于清扫、清洗、整理和维护。
应有防潮、防高温、通风、防虫害、防鼠、防鸟等有效措施,如仓库内应铺设防潮层和隔热层,仓库和厂房均应有完整的通风系统,不能堆放垃圾、废物等。
墙面、地面要光滑平整、便于清扫、消毒,门窗要能密闭,气窗要有防鸟网,要能防止鼠类打洞等。
生产无公害绿色饲料或有机饲料,可建立专门的生产区,并进行有效隔离。
饲料厂入口处应设消毒池,长度应保证车轮在池内至少滚动一圈,还应准备喷雾消毒设备,对入厂车辆的车身进行喷雾消毒。
厂区内可分别设置进道和出道,进出车辆各行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