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卫生与安全学
- 格式:docx
- 大小:24.60 KB
- 文档页数:9
饲料卫生与安全学瞿明仁版目录前言绪论一、饲料卫生与安全的相关概念二、影响饲料卫生与安全的因素三、饲料不卫生、不安全的危害四、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惨痛事件五、饲料卫生与安全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主要内容六、饲料卫生与安全学的性质、地位和任务第一篇总论第一章饲料生物性污染及控制第一节饲料细菌污染及控制一、污染饲料的细菌种类二、饲料的细菌菌相与数量三、饲料细菌污染的危害四、饲料细菌污染的控制第二节饲料霉菌污染及控制一、真菌、霉菌的概念二、饲料中常见的霉菌三、影响霉菌生长繁殖的因素四、饲料的霉变过程五、霉变饲料的危害六、饲料霉变的控制第三节饲料仓储虫害及控制一、饲料仓储害虫的种类二、仓虫的传播三、仓虫的生物学特性四、仓虫的危害五、影响仓库害虫发生的多种生态因子六、仓库害虫的控制第四节饲料寄生虫的污染及控制一、寄生虫污染饲料的危害二、常见的污染饲料的寄生虫种类及特性三、饲料寄生虫污染的控制本章小结思考题第二章霉菌毒索污染及控制第一节霉菌毒素概述第二节黄曲霉毒素一、黄曲霉毒素简介二、黄曲霉毒素的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三、黄曲霉毒素中毒四、控制与安全措施第三节镰刀菌毒素一、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二、玉米赤霉烯酮三、串珠镰刀菌素四、伏马菌素五、丁烯酸内酯第四节青霉毒素一、展青霉毒素二、橘青霉素三、黄绿青霉素四、红色青霉毒素五、岛青霉类毒素六、青霉震颤素七、控制措施第五节黑斑病甘薯毒素第六节麦角生物碱一、麦角菌介绍二、麦角生物碱的理化性质三、麦角生物碱的代谢转化与中毒四、麦角中毒的控制本章小结第二篇各类饲料卫生与安全第三篇饲料卫生与安全监督管理及检验主要参考文献。
本科《饲料毒物与卫生学》课程代码8859,复习资料第一章饲料毒物与毒物基础一、基本概念1.毒物毒性:指外源性毒物与机体接触或进入机体后引起生物体损害的相对能力。
2. 毒性:指外源性毒物与机体接触或进入机体后引起生物体损害的相对能力。
3.剂量:给予机体或与机体接触的毒物的量。
4.绝对致死量:指能引起一群动物全部死亡的最低剂量或浓度。
5. 半数致死量:LD50,能引起一群动物中的50%死亡所需的剂量或浓度。
6.急性毒性:机体一次大剂量接触外来化合物之后所引起的快速而剧烈的中毒反应。
7.毒物代谢转化的过程包括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
8..饲料毒物的吸收过程,实质是通过生物膜的过程。
二、基本知识点1.剂量反应曲线的基本类型:直线型、抛物线型、S状型2.影响毒物毒性的因素1)毒物本身的性质2)动物对毒性的影响:动物种类、年龄、性别、生理状态、营养状态3)外界因素对毒物的影响:气温与湿度、其他因素3.毒物吸收的途径:胃肠道吸收、呼吸道吸收、皮肤吸收、其他途径吸收4.影响外源化学物分布的因素:1)毒物的理化性质2)局部器官的血流量3)毒物通过某些屏障的能力4)与血浆蛋白结合5)体液PH5.饲料安全性评定程序分为急性毒性试验、蓄积性致突变和代谢试验、亚慢性毒性试验和慢性毒性试验四个阶段。
第二章饲料源性有害物质一、基本概念1.生物碱:饲料中生物碱是一类含氮的有机化合物,有类似碱的性质,能与酸结合成盐。
2.硫葡萄糖苷又称芥子苷,是菜籽饼中的主要抗营养因子3.结合棉酚:通常将棉酚和氨基酸或其它物质结合的棉酚称结合棉酚,结合棉酚无毒。
4.非淀粉多糖:植物组织中除淀粉以外的所有碳水化合物的总称。
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组成。
5.植物凝结素:能凝结动物和人的红细胞的一类物质。
6.蛋白酶抑制剂:指一类与蛋白酶的必需集团发生反应,从而抑制蛋白酶与底物结合,降低或丧失蛋白酶活性的物质7.抗维生素:化学结构与某种维生素类似的化合物,在动物代谢时可与该种维生素竞争并取而代之,引起该种维生素缺乏。
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1.引言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越来越关注,畜禽饲料的质量安全问题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饲料作为畜禽养殖的基础,其质量安全不仅直接影响到养殖业的发展,而且也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制定科学的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至关重要。
2.定义2.1 饲料饲料是指供给畜禽及水生动物摄取的各种物质的混合物,包括自然饲料和配制饲料。
2.2 饲料质量饲料质量是指饲料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法律法规要求,包括天然饲料和人工添加饲料合格率、瘦肉精等有害物质的检测结果等方面。
2.3 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是指有关部门和企业为确保饲料质量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管理规范和制度,旨在从饲料的生产、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对饲料质量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管和管理。
3.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的重要性3.1 保障畜禽饲养健康饲料直接关系着畜禽的健康和成长,优质的饲料能够提高畜禽的生产力,减少疾病的发生率,从而保障畜禽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3.2 保障食品安全畜禽的饲养是食品生产的重要环节,饲料质量安全的问题直接影响着食品的质量安全。
饲料污染和添加禁用物质等问题直接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须高度重视。
3.3 遵循国家法律法规我国有关饲料的法律法规越来越严格,加强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也是企业遵循法律法规的必然要求。
只有严格遵循相关规定,才能够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的目标4.1 确保饲料符合质量安全标准通常情况下,制定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的首要目的就是确保饲料符合质量安全标准。
包括饲料中有害物质的检测、添加剂使用的安全性、原材料进行记录等等,都是为了确保饲料的质量安全。
4.2 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饲料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生物、化学、物理等风险,需要通过风险评估体系来进行验收。
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不仅可以减少饲料的安全风险,减少生产过程中的事故发生率,而且也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好的发展。
4.3 实现可持续的饲料生产通过实施完善的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可以实现放心的饲料生产,为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饲料安全隐患的影响因素及对策饲料作为畜牧生产的重要物质,在保障家畜生长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安全隐患,这些安全隐患的出现往往会对畜牧业造成严重的危害,甚至会影响到人类的生命健康。
因此,为了保证饲料的安全,必须加强对饲料安全的管理和监督。
本文将探讨影响饲料安全的因素和对策。
1. 饲料生产和加工技术不规范。
饲料生产和加工技术不规范是饲料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
由于饲料加工过程中可能会使用到各种化学物质,如果加工工艺不规范,这些物质就会残留在饲料中,直接影响到家畜的健康。
同时,饲料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不洁的环境和设备,也容易造成饲料受到污染,威胁家畜的健康。
2. 饲料原材料质量不良。
饲料原材料质量是影响饲料安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一些不正规的饲料生产商为了降低成本,往往会使用质量较差的原材料进行生产,这些原材料可能含有较高的有毒或有害物质,危害到家畜的健康。
同时,饲料原材料的储存条件也会直接影响到饲料的质量。
3. 饲料运输和储存条件差。
饲料的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如果没有得到保障,也可能会促进饲料发霉、变质等,从而威胁到家畜的健康。
一些饲料运输和储存环节可能存在违规操作和管理不善等问题,这些都可能导致饲料的质量下降。
4. 饲料添加剂使用不当。
饲料添加剂虽然能够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和口感,但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危害到家畜的健康。
一些不正规的饲料生产商往往为了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使用过多的添加剂,这些添加剂可能含有有毒成分,对家畜的健康造成危害。
二、提高饲料安全的对策1.加强饲料管理监督。
针对饲料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的不规范现象,应该加强对饲料生产企业的管理和监督。
对于不符合要求和不合格的生产企业,应该给予相应的处罚和制裁,以保障消费者的正当权益。
同时,应该建立饲料质量监测和反馈机制,监测饲料的质量和安全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2.完善饲料生产和加工工艺。
为了保证饲料质量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应该建立规范的饲料生产和加工工艺。
宠物饲料(宠物食品)卫生标准
宠物饲料作为宠物的主要食品,应该符合相关的卫生标准,以下为宠物饲料卫生标准的相关要求:
1. 原材料选择:应该选择健康、新鲜、无臭味、无毒害物质及杂质的原材料作为饲料成分。
2. 过程控制:应该遵循科学的工艺流程和标准操作程序,采取科学的配比、成熟的加工技术和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宠物饲料生产过程的卫生安全。
3. 营养成分:宠物饲料应该根据不同宠物种类、不同生长阶段及不同需要,合理配合各种营养成分,保证宠物的生长发育和健康。
4. 包装及存储:宠物饲料包装应该符合有关的卫生标准,包装材料应该无毒无害,保存期限应该明确标明。
存储应该在通风干燥、无异味、阳光不直射的仓库中,避免与有毒有害物质接触。
总的来说,宠物饲料的卫生标准需要严格控制原材料和生产过程的卫生安全,保证宠物的健康和安全。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学院:动科院班级:10级动营姓名:岳鹏学号:201040511127 课程论文题目:饲料有毒元素污染及控制课程名称:饲料卫生与安全学评阅成绩:评阅意见:成绩评定教师签名:日期:饲料有毒元素污染及控制摘要:有毒元素的污染主要指铅、砷、汞、镉、氟等元素的污染。
砷的危害:①与丙酮酸氧化酶的硫基结合,使酶失去活性,影响细胞正常代谢,导致细胞死亡;②危害神经细胞,引起多发性神经炎及中枢神经衰弱,麻痹毛细血管,造成组织营养障碍;③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砷为致癌因子;④急性砷中毒,可使动物在短时间内死亡;⑤慢性砷中毒,表现为被毛变脆易脱落、肌肉萎缩、四肢疼痛。
关键词:铅;砷;汞;镉;氟;神经系统;维生素1饲料中有毒元素的污染来源1.1环境中有毒元素含量高某些地区(如矿区)自然地质化学条件特殊,其地层中的有毒元素含量显著增高,从而使饲用植物中含有较高水平的有毒元素。
据报道,我国台湾以及其他一些地区的地下水中砷含量很高,其饲用植物中砷含量也相应较高。
1.2工业“三废”的排放工矿企业排放的”三废”中,往往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元素,对坏境和饲料造成污染。
特别是有些饲料原料来源于矿区,由于采矿和冶炼污染防治措施不当,长期向环境排放含有有毒元素的污染物,使得矿区来源的饲料有毒元素含量较高。
1.3农业生产活动造成的污染农药施用、农田施肥和污水灌溉等,如果管理不善,可使的有毒元素进入土壤并积累,从而被作物吸收并残留造成污染。
1.4生产过程污染及人为添加饲料加工中使用的金属机械、管道、容器等可能含有某些重金属元素,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各种途径进入饲料。
【1】2有毒元素对动物的危害矿物元素铅、锡、砷、汞等重金属元素对畜禽健康危害极大、若畜禽采食过量就会出现慢性或急性中毒。
铅中毒铅对各种组织均有危害,主要能使神经系统、造血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组织发生病理性损害,并使红细胞寿命缩短,抑制血红蛋白的合成及产生溶血作用而导致动物贫血.当动物慢性铅中毒时,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呕吐、渐瘦、痉挛、神经麻痹及昏迷。
影响饲料安全的因素及控制措施饲料安全是指饲料产品在生产、加工、运输及饲养动物转化为畜产品的过程中,对动物健康、正常生长、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健康和生活不会产生负面影响的特征。
饲料安全问题的特征隐蔽性饲料安全的隐蔽性在于,一般情况下饲料的使用对象不能够直接反映或表达所受危害,相反,有时候被饲动物的生长速度还会加快,商品率还会提高,但不安全的因素却会通过动物产品转移到人体内,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还会通过排泄物排到体外污染环境,又进而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饲料安全问题有其隐蔽性。
累积性饲料中的不安全因素,如重金属、有毒有害物质一是会通过被饲动物的产品或器官累积,人食用了这些动物产品或器官以后会影响人体健康甚至造成中毒或死亡;二是会通过排泄物排到体外污染周边环境,进而污染水源等,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复杂性造成饲料安全问题的因素数量多且变化大,这就决定了饲料安全问题的复杂性。
如工业污染、农药污染、饲料原料保存不当发生霉变、饲料添加剂使用不当等都会造成饲料安全问题。
长期性由于饲料不安全因素的隐蔽性,有毒有害物质可以在环境中累积,造成饲料不安全的因素复杂多变,致使人们不能够在短时间内解决这些问题,决定了饲料安全问题具有长期性。
影响饲料安全的因素影响饲料安全的因素包括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两个方面。
人为因素主要指为达到某种目的(如促进养殖动物生长或预防病害),人为地往饲料中添加某些有害药物。
自然因素主要指由于自然的化学因素或工农业造成的环境污染而使饲料原料带有有害物质,也包括原料中天然存在的有害物质。
人为因素滥用违禁药物或不按规定使用药物添加剂我国农业部于2001年9月发布了《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规定了33种饲料药物添加剂的适用动物、用法与用量、休药期、注意事项等,以及24种不能添加到饲料中使用的饲料药物添加剂。
2002年2月农业部、卫生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公告,发布了《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共5大类40种。
浅谈我国的饲料卫生与安全问题作者:杨雪林传星王琤韡来源:《江西饲料》 2014年第1期杨雪1 林传星王琤韡※(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南昌 330013)摘要:文章从饲料原料、自然环境及生产过程等方面阐述了影响饲料卫生与安全的因素。
同时强调说明了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督检测、研究开发新型饲料添加剂以及提高饲料加工的管理与工艺对保证饲料卫生与安全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饲料;卫生;安全中图分类号:S8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137(2014)01-0010-020 引言饲料卫生与安全是指饲料在转化为畜产品的过程中对动物的健康、正常生长、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生活等环节不产生负面影响等特性的概括。
饲料在生产、经营和饲喂畜禽过程中因不同原因受到污染,产生了不卫生或不安全的饲料,这种饲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会通过生物链进入畜禽体内被富积在畜产品中,而后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在人体内蓄积并造成直接危害。
饲料卫生与安全维护迫在眉睫,应当加强饲料卫生安全管理,提高饲料卫生安全的监控,保证畜产品的品质和人类的健康。
1 影响饲料卫生与安全的因素1.1 饲料原料饲料中存在各种抗营养因子,如蛋白酶抑制因子、碳水化合物抑制因子、拮抗维生素作用因子、刺激动物免疫系统作用因子等,干扰饲料中养分的消化、吸收和利用,阻碍养分和消化酶扩散,导致生长速度和饲料消化率下降。
此外,虽然近几年来我国的畜禽养殖业朝着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但散养畜禽的数量仍然很多,饲料生产厂家和动物养殖单位出于对经济效益方面的考虑,千方百计寻找新的廉价饲料原料,但这些原料来源复杂,质量参差不齐,特别是安全质量得不到保证,严重影响到饲料卫生与安全问题。
畜禽产品中的农药残留主要来自饲料中的农药残留的转移,在稳定情况下,饲料中的浓度水平与畜禽产品中的残留水平具有相关性。
一般来讲,植物性食物中外皮、沙壳、根茎部的农药残留量比可食部分高。
然而畜禽的饲料不像食品一样需作脱皮、清洗处理,有些甚至就直接使用粮食作物的皮、壳、根等废弃部分,其农药残留相对较高,所以如果饲料中存在农药残留,将会直接影响到畜禽的产品质量。
饲料生产环境安全要求饲料是动物、禽鸟等畜牧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而饲料生产中的环境安全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
为了确保饲料生产的质量和安全,本文将从环境安全要求角度对饲料生产进行介绍。
生产环境的卫生需求在饲料生产过程中,生产环境的卫生状况非常重要。
生产厂房的外貌和内部环境必须要保持整洁卫生,应每天进行清洁。
取样间和化验室应该隔绝于生产线,以防止交叉污染。
厂房内的的垃圾应该进行定期清理处理,确保生产环境卫生干净整洁。
饲料原料的检测要求饲料原料的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饲料生产的质量安全。
因此,在原料采购时,应该对进货的原料进行检测。
主要是检测原料中是否含有化学污染物、重金属、致癌物质等有害物质。
同时,还需要检测原料的营养成分是否符合标准。
确保生产出的饲料中不含有对动物健康有害的物质,且能够满足动物的营养需求。
环境空气的质量要求生产过程中,生产车间的空气质量也非常重要,空气中的污染物对操作人员的健康以及产品的质量安全都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饲料厂的空气质量需要达到一定的标准,且随时保持清洁。
可采用增加空气流通量、净化空气、设立送风口等方法。
注重员工安全教育安全教育是预防工作事故的必备手段之一。
饲料生产企业应该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向员工普及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安全意识,减少安全隐患。
环境营建-防范病虫害饲料生产车间的环境营建对病虫害问题的预防也非常重要。
车间要求实行全封闭操作,特别是到了春夏季节,更要注意车间环境的卫生状况,以防病虫害的生长和传播。
对于有害生物的防范,最好采用防虫灯、红外线、喷雾灭蚊等多种手段,还可以定期进行灭菌处理,避免病虫害问题的产生和传播。
结语饲料生产的环境安全要求是多方面的,包括了环境卫生、原料检测、空气质量、员工教育和病虫害防范等方面,生产企业应该加强对各个环节的管理,确保生产出的饲料质量安全,同时还可以用标准化操作来提升饲料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并保持环境的安全卫生。
宠物饲料(宠物食品)卫生标准介绍如下:
宠物饲料卫生标准是确保宠物食品安全和卫生的重要保障。
以下是一些普遍适用的宠物饲料卫生标准:
1.原材料:宠物饲料应选用优质、卫生的食品原料,不得使用过期、变质或不合格的
原材料。
2.检测:宠物饲料生产企业应该对原材料、生产过程和成品进行必要的检测和监测,
确保产品符合卫生标准和食品安全标准。
3.加工:加工工艺应当符合卫生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避免污染和交叉污染。
4.配方:宠物饲料配方应科学合理,营养平衡,符合不同宠物的营养需求,不得含有
有毒有害物质。
5.包装:宠物饲料包装应符合卫生标准,包装材料应安全无毒,不得使用污染或不合
格的包装材料。
6.标签:宠物饲料标签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标注必要的成分、营养成分、生
产企业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确保消费者了解产品信息。
7.存储:宠物饲料存储应符合卫生标准,避免污染和交叉污染,存储环境应保持干燥、
清洁、通风。
总之,宠物饲料卫生标准是确保宠物食品安全和卫生的必要手段,宠物饲料生产企业和消费者应当共同关注和遵守这些标准,确保宠物的食品安全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