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穿刺术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9.54 KB
- 文档页数:3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穿刺手术的基本概念、适应症和禁忌症。
- 了解穿刺手术的常用部位和操作步骤。
- 熟悉穿刺手术中可能遇到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
2. 技能目标:- 能够正确选择穿刺部位,进行穿刺操作。
- 掌握穿刺手术中的无菌操作原则。
- 能够正确判断穿刺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3. 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对穿刺手术的严谨态度和责任心。
- 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穿刺手术概述- 穿刺手术的定义和分类- 穿刺手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2. 穿刺手术常用部位- 胸腔穿刺- 腹腔穿刺- 胸膜腔穿刺- 骨髓穿刺3. 穿刺手术操作步骤- 准备工作- 患者体位- 麻醉方式- 穿刺部位定位- 穿刺操作- 标本处理与送检4. 穿刺手术并发症及处理- 出血- 感染- 穿刺部位损伤- 穿刺针误入重要器官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穿刺手术的基本概念、操作步骤和并发症处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病例,分析穿刺手术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3. 角色扮演法:模拟穿刺手术过程,让学生亲自操作,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4. 观察法:组织学生观看穿刺手术视频,了解手术操作过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穿刺手术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知识:详细讲解穿刺手术的基本概念、适应症、禁忌症、常用部位和操作步骤。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病例,分析穿刺手术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4.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自操作穿刺手术,教师现场指导。
5. 观察学习:组织学生观看穿刺手术视频,加深对手术操作过程的理解。
6. 总结与讨论:总结穿刺手术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组织学生讨论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
2. 操作技能:评价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操作熟练程度和正确性。
第三章骨髓穿刺术一、训练内容及时间分配(共4学时):2 分钟1、简单介绍骨髓穿刺训练模型。
8 分钟2、结合模型讲授骨髓穿刺的适应证、禁忌证、穿刺点、准备工作。
25 分钟3、老师演示骨髓穿刺术操作步骤。
5 分钟4、以提问方式讲授其临床意义、注意事项。
160 分钟5、学生2 人一组分组训练,一人为术者、一人为助手,老师现场指导。
最后小结,指出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二、适应证:1、外周血三系成分和形态异常者,如各种贫血、白血病、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脾功能亢进、骨髓瘤、淋巴瘤、类脂质代谢紊乱病、类白血病反应等。
2、出现经一定检查原因未明或不明的下述体征或实验室改变者:(1)脾及(或)肝肿大;(2)淋巴结肿大;(3)发热;(4)骨质破坏或骨痛;(5)血沉明显增高(尤其年龄较大者);(6)胸腔积液;(7)高钙血症和皮肤受损;(8)蛋白尿及肾脏受损(年龄较大者);(9)紫癜和黄疸等。
3、需作治疗观察和其他检查者:前者如白血病化疗,后者如骨髓细胞培养、骨髓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骨髓细菌培养等。
4、其他如寄生虫病(如疟原虫、黑热病小体)、组织转移性肿瘤、结缔组织病等。
三、禁忌证:骨髓穿刺的禁忌证很少,除血友病等凝血因子重度缺陷的疾病及晚期妊娠外,均可进行骨髓穿刺。
穿刺前尽量消除病人的恐惧心理,局部穿刺部位有炎症(如褥疮)或畸形应避开。
四、操作前准备工作:1、操作者清洁洗手,衣帽整齐。
2、器械准备:骨髓穿刺包,手套,治疗盘(碘酒,乙醇,棉签,胶布,局部麻醉药)等。
临床上还需准备椅子、痰盂等。
3、模型准备:检查骨髓穿刺模型是否能正常使用。
4、临床实际操作中完成必要的医疗谈话、签字程序。
5、临床实际操作中向病人说明穿刺的目的,消除顾虑及精神紧张。
6、临床实际操作中对有药物过敏史患者,需先做麻醉药皮肤过敏试验五、操作步骤(老师演示操作过程):1、穿刺部位的选择与条件穿刺部位首先要考虑造血旺盛的骨髓腔,其次为容易进行穿刺以及避开重要器官的浅表部位,故在成人最理想的是髂后上棘和髂前上棘。
骨髓穿刺术临床操作指导一、操作前查房带教老师:骨髓穿刺术是采取骨髓液的一种常用诊断技术,其检查内容包括细胞学、原虫和细菌学等几个方面。
今天下午我们要进行一次骨髓穿刺术的临床操作。
首先我们去查看患者,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
20床患者XXX,男性,20岁,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2型)。
经过前期诱导缓解的化疗后,现一般情况良好,查体:轻度贫血貌,其余未发现特殊异常体征。
今天给患者进行骨髓穿刺术,除了解患者骨髓造血功能外,主要了解白血病缓解情况。
带教老师:向患者及家属讲明穿刺的目的、必要性,签署骨髓穿刺同意书。
二、操作前讨论带教老师:术前我们复习一下骨髓穿刺术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操作步骤。
骨髓穿刺术的适应症有哪些呢?同学一:骨髓穿刺术的适应症有(1)各种原因所致的贫血和各类型的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发性骨髓瘤、转移瘤、骨髓发育异常综合征、骨髓纤维化、恶性组织细胞病等的诊断;(2)了解骨髓造血机能,有无造血抑制,指导抗癌药及免疫抑制药的使用。
带教老师:骨髓穿刺术除以上所说的适应症外,还用于(1)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需行骨髓细菌培养或寻找疟疾及黑热病等原虫者;(2)恶性肿瘤可疑骨髓转移者;(3)长期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可行骨髓穿刺检查,以明确诊断;(4)观察某些疾病的疗效。
骨髓穿刺术的禁忌症又有哪些呢?同学二:血友病患者禁作骨髓穿刺。
局部皮肤有感染及肿瘤时不可穿刺。
带教老师:同学二对骨髓穿刺术的禁忌症有很好的认识。
骨髓穿刺术的禁忌症有:1、由于凝血因子缺乏而有严重出血者如血友病;2、穿刺部位皮肤有感染及肿瘤者;3、晚期妊娠者。
下面请同学三讲述一下骨髓穿刺术的操作步骤。
同学三:1.穿刺部位选择①髂前上棘:常取髂前上棘后上方1~2cm处作为穿刺点,此处骨面较平,容易固定,操作方便安全;②髂后上棘:位于骶椎两侧、臀部上方骨性突出部位;③胸骨柄:此处骨髓含量丰富,当上述部位穿刺失败时,可作胸骨柄穿刺,但此处骨质较薄,其后有心房及大血管,严防穿透发生危险,较少选用;④腰椎棘突:位于腰椎棘突突出处,极少选用;⑤胫骨:仅适用2岁以内的患儿。
骨髓穿刺教案引言骨髓穿刺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获取骨髓样本以进行诊断或治疗。
针对医学生和相关专业人员的骨髓穿刺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它提供了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指导。
本教案旨在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能够安全、准确地进行骨髓穿刺。
一、背景概述1. 骨髓穿刺的定义和目的骨髓穿刺是一种医疗操作,通过穿刺皮肤和骨骼,将针头插入骨髓腔,并抽取骨髓样本。
其目的是获取骨髓细胞用于诊断和治疗。
2. 骨髓穿刺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骨髓穿刺的适应症包括白血病、贫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禁忌症包括严重出血倾向、皮肤感染等。
二、理论知识1. 骨髓结构与功能骨髓是一种软质组织,存在于骨骼内,包括红骨髓和黄骨髓。
红骨髓主要负责造血,黄骨髓则主要是脂肪组织。
2. 骨髓采集的方法骨髓穿刺是最常见的骨髓采集方法,其他方法包括骨髓抽吸和骨髓穿刺/抽吸联合。
3. 骨髓穿刺的步骤和操作技巧- 准备工作:消毒器械、准备取样用的试管和标签、确保患者安全舒适。
- 选择穿刺部位与针头:常用部位包括胸骨下窝、骨盆骨缘和锁骨下骨缘。
- 选择针头:骨髓穿刺针分为手动和电动两种类型,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针头。
- 操作步骤:麻醉患者、消毒穿刺部位、稳定骨髓穿刺针、插入骨髓腔、抽取骨髓样本、处理样本、迅速进行必要的标本检测。
三、实践操作1. 骨髓穿刺前的准备工作- 注意个人防护:戴口罩、手套、无菌衣。
- 准备消毒器械:酒精、碘酒、无菌纱布、无菌手套等。
- 确保患者的理解和同意: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风险。
2. 操作技巧训练- 模拟训练:使用模拟器等工具进行模拟操作,培养学生的手部协调能力和操作技巧。
- 实际操作:在临床实践中,学生应跟随指导医师进行真实的骨髓穿刺操作。
指导医师应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和安全保障。
3. 注意事项及常见问题- 骨髓穿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风险及应急处置。
- 如何正确处理和保存骨髓样本。
- 如何记录和报告骨髓穿刺操作结果。
骨髓穿刺术【适应证】采取骨髓液进行骨髓象检查,协助诊断血液系统疾病、传染病及寄生虫病。
1、了解骨髓造血情况,作为应用抗癌药物及免疫抑制药的参考。
2、通过骨髓穿刺进行骨髓腔输液、输血、注射药物或进行骨髓移植。
【禁忌证】有出血倾向者应慎重进行;血友病患者禁忌穿刺。
【术前准备】1、穿刺前三天检查出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如有显著异常需暂缓穿刺;可输注血小板和/或注射维生素K1,待纠正后再行穿刺。
2、手术用品:常规消毒治疗盘一套;无菌骨髓穿刺包;消毒手套,2%利多卡因;玻片6~8张、推玻片1张、酒精灯、火柴等。
试管、培养瓶等按需要准备。
【操作方法】1、穿刺部位:髂前上棘、髂后上棘、胸骨柄、脊椎棘及胫骨。
根据穿刺部位选择不同体位:①髂前上棘:取仰卧位,穿刺点为髂前上棘后1~2cm处;②髂后上棘:取侧卧位,穿刺点在骶骨两侧髂骨上缘下6~8cm与脊椎旁开2~4cm之交点处。
③胸骨柄:取仰卧位,肩背部垫软枕,头后抑并转左侧,使胸部略高;穿刺点宜取胸骨中线相当于第2助间处。
④脊椎棘:病人反坐靠背椅,双臂交叉与椅背,头部枕于臂上,背部尽量后突,穿刺点宜选第11~12胸椎或第1~3腰椎棘突处。
⑤胫骨:仅适用于2岁以内的患儿。
病人仰卧台上,由助手固定下肢,穿刺点为胫骨结节平面下约1cm或胫骨上、中1/3交界处之前内侧面胫骨处。
2、常规皮肤消毒,术者戴无菌手套、铺盖洞巾,以利多卡因自皮肤至骨膜行局部浸润麻醉。
3、调节骨髓穿刺针固定器,穿刺部位固定于距针尖1~5cm处,注意胸骨穿刺固定于距针尖1cm处。
4、持穿刺针与骨面垂直,以旋转方式用力向前缓慢刺入,当感觉阻力消失,穿刺针已能固定在骨内时,表明已进入骨髓腔,如穿刺针不能固定则应再进入少许。
5、拔出针芯,以20ml无菌干燥注射接穿刺针座吸取骨髓0.1~0.2ml。
6、取下注射器,将取得的骨髓液滴于玻片上,随即制成均匀薄片。
如需做细菌培养,可再取骨髓液1.5 ml,注意应将注射器针座及培养注射器针座及培养基开启处通过酒精灯火焰灭菌。
骨髓穿刺术教案骨髓穿刺术(bone marrow puncture)是通过抽取骨髓作细胞学、细菌学或寄生虫检查的的一种常用诊断技术。
【学时数】2学时【目的要求】1、掌握骨髓穿刺术的适应症、禁忌症2、掌握骨髓穿刺术的操作方法及步骤3、掌握骨髓穿刺术穿刺点的确定4、掌握术前准备5、掌握无菌操作【教学内容】骨髓穿刺术的概念,适用症及禁忌症,术前需要做的相关检查,穿刺时穿刺点的选择与患者应处于的体位,术前麻醉,具体操作过程及术后处理,术前、术中、术后注意事项,骨髓穿刺术成功的指标。
【教学手段】操作示范+辅导练习【授课对象】临床实习生、住院医师【教学重点】骨穿刺定位及手法【教学方法】1、讲解与示范相结合,突出重点,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分解示范。
2、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促进学生进行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分组练习,个别辅导,解答疑问。
【教学步骤】【教学具体内容】【适应证】1.各类血液病的诊断及治疗随访;2.不明原因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增多或减少及形态学异常;3.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可作骨髓培养,骨髓涂片找寄生虫等;4.部分恶性肿瘤的诊断,如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骨髓转移瘤等;5.了解骨髓造血机能,指导抗癌药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6.骨髓干细胞培养或骨髓移植。
【禁忌证】血友病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出血倾向的患者。
【器械准备】骨髓穿刺模型、骨髓穿刺包(包括骨穿针1枚、消毒孔巾、消毒纱布、标本容器等)、无菌手套2副、弯盘1个、局麻药(利多卡因100mg)一支、10ml 或20ml的干燥注射器各1支、消毒液(碘伏)1瓶、砂轮1枚、油性画线笔1支、棉签1包、胶布1卷、载玻片、推片等。
【术前准备】1.详细了解病史,向患者和(或)法定监护人详细说明骨髓穿刺的目的、意义、安全性和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简要说明操作过程,解除患者的顾虑,取得配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出凝血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等。
骨髓穿刺术教案
骨髓穿刺术(bone marrow aspiration)是通过抽取骨髓作细胞学、细菌学或寄生虫检查的的一种常用诊断技术。
【学时数】
2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骨髓穿刺术的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
2、掌握骨髓穿刺术的操作方法及步骤
3、掌握骨髓穿刺术穿刺点
4、掌握术前准备内容
5、掌握无菌操作原则
【教学内容】
骨髓穿刺术的概念,适用症及禁忌症,术前需要做的相关事项,穿刺点的选择与患者应处于的体位,术前麻醉注意事项,具体操作过程及术后处理,术前、术中、术后注意事项,骨髓穿刺术成功的指标。
【教学手段】操作示范+辅导练习
【授课对象】临床实习生、住院医师
【教学重点】骨髓穿刺定位及手法
【教学方法】
1、场景模拟,讲解与示范相结合,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分解示范。
2、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促进学生进行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分组练习,个别辅导,解答疑问。
【教学步骤】
【教学具体内容】
【适应证】
1.各类血液病的诊断及疗效评价;
2.不明原因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增多或减少及形态学异常协助诊断;
3.不明原因发热可做骨髓培养,骨髓涂片找寄生虫等获得病原学证据;
4.部分恶性肿瘤的诊断,如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骨髓受累、骨髓转移瘤等;
5.了解骨髓造血功能,指导抗肿瘤药物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
6.骨髓干细胞培养或骨髓移植供者采集骨髓。
【禁忌证】
先天性/获得性血友病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出血倾向的患者。
【器械准备】
骨髓穿刺包(包括骨穿针1枚、消毒纱布、弯盘1个)、无菌手套2副、弯盘1个、利多卡因注射用5ml:0.1g一支、10ml或20ml的干燥注射器各若干、消毒液(碘伏)1瓶、砂轮1枚、棉签1包、胶布1卷、玻片、标本盒,根据送检标本项目决定是否准备骨髓培养瓶、肝素钠采血管、EDTA采血管。
【术前准备】
1.详细了解病史,向患者和(或)法定监护人详细说明骨髓穿刺的目的、意义、安全性和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需简要说明操作过程,解除患者的顾虑,取得配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并发症包含:
1)局麻药过敏风险,包括皮疹及过敏性休克;
2)局部穿刺点感染或通过穿刺点导致的败血症;
3)局部穿刺部位出血及血肿;
4)情绪紧张诱发的心脑血管意外;
5)疾病因素或人为因素导致的穿刺失败,需反复穿刺或进一步行骨髓活检;
6)穿刺针折断;
2.阅读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认凝血功能良好;
3.核查器械、消毒用品准备是否齐全;
4.术者及助手常规洗手,戴好帽子和口罩。
【操作步骤】
1. 体位:髂前上棘或胸骨穿刺取仰卧位,髂后上棘穿刺取俯卧位或侧卧位,棘突穿刺取侧卧位或坐位。
2.穿刺点定位:①髂前上棘穿刺点,在髂前上棘后1~2cm处;②髂后上棘穿刺点,在骶椎两侧,臀部上方突出处;③腰椎棘突穿刺点,一般取第3、4腰椎棘突;④胸骨穿刺点,在胸骨柄或胸骨体相当于1、2肋间隙的位置,胸骨较薄(约1cm),严防穿通胸骨,发生意外,由于胸骨骨髓液含量丰富,适于其它部位穿刺失败或肥胖患者。
3.消毒:用碘伏在穿刺点部位,自内向外进行皮肤消毒,消毒范围直径约15cm,消毒3次,每次直径小于上一次。
解开穿刺包,术者戴无菌手套,检查穿刺包内器械,注意穿刺针是否通畅、干燥,有无倒刺,并铺消毒孔巾。
4.局部麻醉:以2%利多卡因作局部皮下、皮内直至骨膜进行多点浸润麻醉。
5.骨髓穿刺:将骨髓穿刺针的固定器固定在适当的长度上,取决患者体型(通常髂骨穿刺约1.5cm,胸骨穿刺约1cm)。
术者用左手拇指和示指绷紧并固定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持针向骨面垂直刺入(胸骨穿刺应与骨面成30º~40º角)旋转进针,缓缓钻入骨质至阻力感消失,穿刺针能固定在骨内不摇摆,示针尖已达骨髓腔。
6.取骨髓液:拔出针芯,可见针芯前段表面有少许血性液体,提示可能是骨髓。
接上10ml或20ml的干燥注射器,缓缓用力抽吸。
患者此时可感到一种轻微锐痛,随即可见少许红色骨髓液进入注射器内,若作血细胞学检查,仅需骨髓0.1~0.2ml即可,将骨髓液滴于载玻片上,立即涂片数张,以免发生凝固。
作骨髓细菌培养,则应抽取1~2ml送检,并根据是否送检流式免疫分型、培养细胞染色体分型及血液病融合基因及基因突变筛查抽取肝素钠管及EDTA管。
7.如未能抽出骨髓液,可能是针腔被堵塞或干抽,此时应重新插入针芯,稍加旋转再钻入少许或退出少许,拔出针芯,如见针芯带有血迹,再接上注射器抽吸,即可取得骨髓。
如反复改变深度均未成功,可换另一穿刺部位,反复穿刺未能抽取骨髓液,进一步行骨髓活检。
8.抽毕,插入针芯后拔针,消毒穿刺点,覆盖无菌纱布,按压1~2分钟,胶布固定。
【术后处理】
观察患者一般情况及交代注意事项:保持纱布敷料干燥,如有渗血交代术者更换纱布。
整理用物,医疗垃圾分类处置,标本及时送检,并作详细穿刺记录。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发生骨髓炎。
2.穿刺针和注射器必须干燥,以免发生标本溶血。
3.穿刺时用力不宜过猛,尤其是胸骨穿刺时。
4.针头进入骨质后避免摆动过大,以免断针。
5.一次穿刺失败时需重新穿刺,若穿刺针管内染有血迹,则应更换穿刺针再穿,否则可导致所取骨髓液凝固,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6.骨髓造血组织分布不均,有时需多次从不同部位抽取骨髓液检查,方能协助诊断。
7.多次干抽时应进行骨髓活检。
8.穿刺时应注意观察患者面色、脉搏、血压,如发现患者精神紧张、大汗淋漓、脉搏快等休克症状时,立即停止穿刺,并作相应处理。
9.穿刺后注意局部有无出血,一般静卧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