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机房空调送风系统设计探讨
- 格式:doc
- 大小:78.50 KB
- 文档页数:4
通信机房空调节能分析的论文通信机房空调节能分析的论文范文一、机房空调气流组织的科学化机房内空调系统气流组织的科学化是合理解决机房环境要求的必要条件,也是实现节能效应的有效途径。
机房内的气流组织应包括机房大环境的气流组织和通信机柜内部的气流组织,所以机房空调气流组织的科学化解决方案应立足这两方面予以考虑。
(一)机房送风方式应优先考虑地板下送风目前通信机房规划大多数采用上走线上送风方式,而专用空调上送风方式主要采用风帽直接吹送和风管送风两种常见方式,但这两种送风方式由于造成机房内空调送风断面过大,且系统调节性能较差,不能实现机房内系统总风量的高效、合理的分配。
特别是一些发热量较大的数据、交换机房,由于机房内负荷较大且分布不均匀,易造成局部发热源集中区域的局部分配的送风量不足,热量不能及时散发而造成局部过热现象。
且上送风方式由于在整个机房空间内冷、热气流混合交叉现象严重,制冷效率偏低。
为解决目前机房内存在的局部过热问题,并使机房内气流组织的合理高效从而实现较好的节能效果,建议通信机房在层高满足的条件下优先采用地板下送风方式。
根据实际工程案例进行经济性分析,下送风方式比上送风方式普遍可节约20%左右的运行费用,节能效应显著。
地板下送风方案在工程应用中,要达到理想的效果,应注意以下环节:(I)地板下只准通风,严禁布放线缆(消防用线缆除外);(2)架空层下有效净空高度一般应控制在350~500mm范围内;(3)送风距离易小于15m。
若送风距离超过15m,可以考虑两侧安装空调送风或地板下安装风管进行远距离输送;(4)地板架空层下的水泥楼面应铺设不燃烧材料制造的隔热保温层和保护层,防止楼层水泥面或下层天花板结露。
(二)机柜内气流组织合理化机柜内部安装的设备产生的热量能否及时散发到周围的环境中,一方面要求机房大环境有良好的气流组织和适宜的环境参数(温度、湿度等),另外一方面要求通信机柜具备良好的散热工艺。
通信机柜的结构形式应充分考虑散热工艺的要求,否则会造成热量在机柜内部堆积而无法及时散发到周围的环境中去,从而影响通信设备的正常运行,严重时会造成通信设备故障率明显增加。
通信机房、数据中心精确送风系统技术方案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通信机房、数据中心等高端计算机房间的精确送风系统需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通风、空调系统很难满足这些场所的需求。
因此,精确送风系统应运而生,它是一种基于精确控制送风温度和湿度的空调系统,主要应用于需要高精度环境控制的场合。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通信机房、数据中心精确送风系统技术方案。
一、需求分析通信机房、数据中心等高端计算机房间内,常常需要高效稳定的精确送风系统。
这种系统需要在温度、湿度、压力等多个方面有极高的精度控制。
同时,还需要具备以下功能:1. 能够精确测量、控制送风口的温度、湿度、压力等参数。
2. 能够根据机房内的负荷情况,智能地调整送风量。
3. 具备报警功能,当系统异常时能够及时报警。
4. 无噪声、无振动的工作模式。
5. 尽可能的节能、环保。
二、技术方案1. 精密温湿度控制器精密温湿度控制器是控制系统的核心部件。
它采用微处理器控制,能够进行高精度测量、控制。
精密温湿度控制器配有温湿度传感器、二次阀门、电动执行器等部分。
通过二次阀门和电动执行器的精确控制,调整送风口的湿度、温度,以达到精密控制的目的。
2. 调节型送风口调节型送风口是系统的另一个关键组成部分。
它采用步进电机驱动,能够实现对送风量的精确控制。
在系统中,多个送风口通过运行调节型送风口来实现送风。
调节型送风口可以通过软件进行远程控制,也可以自动运行。
调节型送风口的特点是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能够确保良好的室内空调效果。
3. 高精度传感器在系统中,多种传感器需要同时使用。
例如,温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氧气传感器等等,其主要作用是测量、反馈、控制各种精度参数。
这些参数经过传感器反馈至控制系统,由系统进行控制。
4. 空气净化器高精度空气净化器是保证室内环境质量的关键部件。
数据中心之所以能够健康稳定地运行,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空气净化器的使用。
在系统中,空气净化器通过吸除室内颗粒、污染物、臭味等物质,让送风口送出的空气更加纯净、健康。
通信机房、数据中心精确送风系统技术方案通信机房、数据中心精确送风系统节能优化杭州秦歌科技有限公司通信机房、数据中心精确送风系统节能优化1、总体技术要求1.1 系统组成机房精确送风系统由空调系统、管道系统、送风装置系统组成。
管道系统包括:送风主风管及支风管、伸缩软管及送风接头。
送风装置包括:风量调节阀、送风器及送风器与机架接口安装件。
1.2 精确送风实现方式冷通道封闭精确送风是通过上送风方式来实现的。
冷气流经的通道主要包括:主送风管、支风管调节阀、连接软管、送风器和机柜,如图 1 所示。
图 1 冷通道封闭可变风量精确上送风的基本形式工作原理如图 2 所示,主风管把来自静压箱的冷风输送各支风管,各支风管均安装有调节阀,通过调节阀控制送给每一个机柜的冷风量。
通信机房、数据中心精确送风系统节能优化杭州秦歌科技有限公司图 2 上送风方式工作原理示意图1.3 总体技术要求上送风方式风管设定:梁下净高度≥3.7m,送风距离≤15m。
若送风距离>15m,应核算最远端的空调送风风压、风量等能否满足工艺设备散热需求,如不能满足,可考虑通过提高空调风机风压以及增加回风管道、诱导风机等辅助手段来满足设备散热需求。
送风主管应满足单列机柜平均3KW 的送风量,对于单机柜功耗>5KW 的机柜,建议采用独立集中区域布置方式,并对其进行冷源的专门配备、强化散热或者采用其他技术手段。
系统通电要求:空调系统、调节和监控系统为双路交流市电供电,监控系统宜采用UPS 电源。
1.3.1 机柜风量要求机柜出风口与进风口的温度差要求≤15℃,单机柜所需风量大于图 3(或者表 1)给出的送风量。
机柜最小送风量按下式计算:Q=P/(Cp×p×△t)m3/h其中, P——机柜功耗,单位:WCp——空气的比热容,单位:kJ/kg · ℃p——空气的密度,单位:kg/m3。
△t——机柜出风口与进风口的温度差,可取15℃当机柜进风温度为25℃时,上式可简化为Q=3×P/△t=p/5。
IDC大数据中心机房空调精确送风模式分析与实践IDC(Internet Data Center)大数据中心机房是存储和处理大量数据的重要设施,而机房的稳定运行对于数据的安全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机房空调系统是保持机房环境温度和湿度稳定的关键设备之一、传统的机房空调系统通常采用固定送风模式,即直接从空调出风口将冷气送入机房,这种方式存在空调供风不均匀、温度差异大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开发了精确送风模式,可以提高机房的空调效率和运行稳定性。
精确送风模式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通过机房空调系统采集机房内部的温湿度数据,并将数据传输给控制系统。
然后,控制系统根据机房实际的温湿度情况,结合预设的温湿度范围,对空调系统进行精确的控制。
最后,空调系统根据控制信号调整送风机的送风量和风向,将冷气均匀地分布到机房各个区域,从而实现精确送风。
精确送风模式的优势如下:1.提高空调供风均匀性:通过对空调供风进行精确调控,可以避免机房的一些区域过冷或过热的情况。
将冷气均匀分布到机房各个区域,提高机房内的温度均匀性。
2.提高空调运行效率:传统的固定送风模式中,空调系统需要以较低的温度送风,以确保机房内的温度能够达到设定要求。
而精确送风模式中,空调系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精确调控,将冷气送入机房的温度提高到合适的范围。
这样可以减少空调系统的功耗,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3.提高机房环境稳定性:精确送风模式可以根据机房实际的温湿度情况进行动态调整,提高机房的环境稳定性。
避免因为温度过高或过低而造成设备故障,同时提高机房内部的空气质量。
实施精确送风模式需要以下步骤:1.完善的监测系统:机房内部需要安装温湿度传感器等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机房的温湿度情况,并将数据传输给控制系统。
2.精确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需要能够根据机房实际的温湿度情况,结合预设的温湿度范围,对空调系统进行精确的控制。
控制系统需要具备合理的算法和逻辑,以实现最佳的送风调控策略。
IDC机房送风改造与节能探讨中国联通济宁分公司胡荣国概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IDC(Internet Data Center)业务的迅速拓展,设备发热量大,IDC的能耗快速增长。
由于历史原因,在网运行的IDC空调送风方式存在不合理现象,不但造成空调效率下降,浪费电能,而且会造成局部热区,计算机设备不能正常工作。
本文就空调送风方式改造进行了探讨,以期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性,降低机房能耗。
一、 IDC空调送风现状及问题分析(一)空调送风存在的问题我公司IDC机房形状不规则,采用四台立波特空调,风帽上送风。
因空调安装受位置的影响,造成气流混乱,冷热气流混合现象严重,机房制冷利用效率低;有的空调送风距离过长,超过15米,导致远处设备得不到较好的冷却,远端设备出现高温报警;有的空调送风距离过短,中间设备很少,送风后为经过充分的热交换,气流就返回到回风口,造成气流短路,大大影响空调机组的性能和效率;局部区域空调不能直接送风到设备机架,造成局部过热。
局部过热造成设备运行温度超标,影响系统运行稳定。
由于机房局部过热,虽然机房设计容量较大,但新增设备依然无法再安装。
在不进行送风改造的情况下,解决局部过热的办法只有将机房整体温度下调,导致空调使用效率下降。
(二)机架与设备摆放存在的问题机架和设备摆放不合理,是造成空调耗和温度不均匀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
我公司的IDC机房所有机架采用开方式机架,无机柜门。
但设备摆放都是正面朝同一方向的排队式摆放,前排设备排出的热风被后排设备吸入,导致后排设备温度高;机房各个区域设备型号不统一,外形尺寸不同,设备功耗不同,会导致功耗小的区域温度低,功耗大的区域温度高,造成整个机房冷热区域分布不均匀。
(三)水平送风自身存在问题水平送风设备安装简单,不需要专门的送风通道,节省安装成本。
另外,空调设备的扩容和通信设备的扩容可以同步进行,节省初期投资。
但这种送风方式也存在以下缺点:开方式机架设计,造成冷热通道不分,冷热气流混合;上送风的空调送风方式是由机房的上部送到通信设备,与热空气交换后,从机房的下部回到空调机组内。
IDC机房空调系统气流组织研究与分析摘要:本文阐述了IDC机房气流组织的设计对机房制冷效率有重要影响,叙述现有空调系统气流组织的常见形式。
同时重点对IDC机房常见的几种气流组织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对比了几种气流组织的优缺点,从理论与实践中探讨各种气流组织情况下冷却的效率。
关键词:IDC、气流组织、空调系统一、概述在IDC机房中,运行着大量的计算机、服务器等电子设备,这些设备发热量大,对环境温湿度有着严格的要求,为了能够给IDC机房等提供一个长期稳定、合理、温湿度分布均匀的运行环境,在配置机房精密空调时,通常要求冷风循环次数大于30次,机房空调送风压力75Pa,目的是在冷量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大风量的循环使机房内运行设备发出的热量能够迅速得到消除,通过高送风压力使冷风能够送到较远的距离和加大送风速度;同时通过以上方式能够使机房内部的加湿和除湿过程缩短,湿度分布均匀。
大风量小焓差也是机房专用空调区别于普通空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在做机房内部机房精密空调配置时,通常在考虑空调系统的冷负荷的同时要考虑机房的冷风循环次数,但在冷量相同的条件下,空调系统的空调房间气流组织是否合理对机房环境的温湿度均匀性有直接的影响。
空调房间气流组织是否合理,不仅直接影响房间的空调冷却效果,而且也影响空调系统的能耗量,气流组织设计的目的就是合理地组织室内空气的流动使室内工作区空气的温度、湿度、速度和洁净度能更好地满足要求。
影响气流组织的因素很多,如送风口位置及型式,回风口位置,房间几何形状及室内的各种扰动等。
二、气流组织常见种类及分析:按照送、回风口布置位置和形式的不同,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气流组织形式,大致可以归纳以下五种:上送下回、侧送侧回、中送上下回、上送上回及下送上回。
1)投入能量利用系数气流组织设计的任务,就是以投入能量为代价将一定数量经过处理成某种参数的空气送进房间,以消除室内某种有害影响。
因此,作为评价气流组织的经济指标,就应能够反映投入能量的利用程度。
(3)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
供水系统中阀门的部分故障是由于工作人员使用不当引起的。
针对这种情况,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包括阀门安装、阀门使用以及后期对阀门的维护工作,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岗前培训和定期考核,降低因为工作失误出现的故障。
加强对供水系统的管理,可以使供水系统运行的更加稳定,阀门故障也会减少。
4结束语从供水系统运行过程中阀门故障原因以及故障类型,看出阀门故障容易出现,一旦出现,就会产生不良的后果。
相关部门需要根据故障原因并分析故障类型解决故障,通过定期巡查和对阀门的日常养护延长阀门的使用寿命,实现阀门功能的最大化,维护供水系统的运行情况,保证我国供水安全。
参考文献[1]邵宏,曹徐齐,阮辰旼.面向保障未来稳定的供水能力———供水服务的经验与挑战:东京都供水历史和现状[J].净水技术,2018(12):5-10.[2]薛峰.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分区计量管理[J].节能,2018,37(12):102-104.[3]曾祥,胡铁松,王敬,王欣,汪琴.并联供水水库联合调度规则最优性条件研究Ⅰ:理论分析[J].水利学报,2018(12):1-8.[4]赵晓鹏.加快供水管网改造与优化措施探讨[J].科学技术创新,2018(34):132-133.[5]张福明,李威,王艳苹,许文丽.采用PLC控制的恒压供水系统设计的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22):287,289.[6]张健.城市供水干线阀门故障分析及预防措施[J].酒钢科技,2017(3):76-80.[7]陈晓晶.关于供水管网中阀门使用问题的研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0):195.[8]张富渊,黄永深.阀门的常见故障及维修策略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3):142.〔编辑毕来金〕通信机房空调送风方式分析高赛英(宝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上海201900)摘要:分析研究通信机房空调上送风与下送风方式的利弊,根据实际情况及发展需求提出优化措施。
通信机房空调送风系统设计探讨
●新风作为机房空调调节设计的重要内容。
新风维持机房内的正压,同时稀释室内不断产生的空气污染物,防止控制品质变化。
同时,利用回风、减少新风是节能的需要,特别在夏季温差大的情况下,混入的回风越多,使用的新风量越少,就越节能。
但无限制减少新风,又会影响室内空气品质。
因此为了解决节能和舒适度的矛盾,就要规定新风量供应的标准。
机房新风设计标准,空调新风系统的新风量依据规范应取以下三项中的最大值:一是保证工作人员每人40米3/小时;其二,室内总风量的5~10%;其三,维持室内正压所需风量,即主机房对室外9.8Pa,其他房间相对室外4.9Pa。
而实际情况下多是采取经验值的计算方法:按照室内容积的循环次数来计算新风量。
根据不同机房环境,2~4次/H的新风量系数能较好的满足人方面的需求。
新风引进的做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新风小室,对新风进行集中处理后再通过管道送到机房或者机房专用空调柜内。
这种传统方式费用高,占地大。
另一种是直接通过新风设备处理后送入空调柜内。
包括通过管道送风的工程类新风设备、柜式和窗式新风处理设备(处理风量2500m3/h以下),可以设置在室外或机房内,处理灵活,造价低,维护方便。
●风道送风系统包括静压箱、风管、散流器、轴流风机等等。
风
管采用铝板或不锈钢板制作。
风管保温材料应考虑非燃烧材料。
通常采用矩形风管,其宽高比宜小于6,最大不超过8,考虑气流衰减,风管选择为变截面方式。
潜热微小的环境导致需要大风量的空调系统。
为了保证数据中心内不同位置的IT设备都能处于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工作条件下,数据中心内显热庞大。
就必需正确设计数据中心的送风和回风的气流组织。
下送风方式更易于调节风量、空调近端和远端的温度更接近。
数据中心常采用的送风方式主要有两种:风管上送风方式、架高电地板下送风方式。
采用架高地板下送风方式时,防静电地板下的空间可用作为一个静压箱(静压送风风库)。
冷空气从空调进入静压箱,通过带气流分布风口的活动地板将机房空调送出的冷风送入室内及发热设备的机柜内(即通过地板送风口送至机柜前部的冷通道)。
由于气流风口地板与一般活动地板可互换性,因此可自由调节机房内气流的分布。
这样无论通信设备安装在什么位置,都可以通过防静电活动地板的风口得到空调送的冷空气。
若机房采用了静电地板,静电地板与地面之间高度为300~350mm,且其空间内无阻隔物,可以形成送风通道并作为静压箱,那么可选择下送风、上回风方案如图所示。
机房中间的机架正面进风有两种空气,一种是前面一列机架背面排出的热空气,一种是空调通过风道送过来的冷空气,两种空气混合之后送入后一列机架。
机房设备应根据其发热量均匀分布,发热量大的设备尽可能分散安装,大功率设备应靠近空调摆放设备排放应与风管、气流方向平行,不得阻碍气流的循环。
在机房设备安装设计时,尽可能考虑分出冷热通道,即设备安装考虑面对面、背对背形式,风管出风口仅设于冷通道,空调回风口仅设于热通道。
若活动地板下空间作为机房空调送风风库,活动地板下地面还需做地台保温处理,保证在送冷风的过程中地表面不会因地面和冷风的温差而结露。
空调机组常将风机装在最后,风机出口风速高,动压高,静压小,
在出口处需加装消声静压箱,降低动压,增加静压使风吹得更远,同时起均流、消声作用并风量分配均匀。
机房棚顶装修多采用吊顶方式。
机房内吊顶主要作用是:在吊顶以上到顶棚的空间做为机房静压送风或回风风库,可布置通风管道;安装固定照明灯具、走线、各类风口、自动灭火探测器;防止灰尘下落等等。
机房应选择金属铝天花,铝板及其构件应具有质轻、防火、防潮、吸音、不起尘、不吸尘等性能。
●采用风道送风需要注意空调总电源开关,应当与机房消防告警装置进行联动控制安装,能够在机房内出现烟雾告警时,自动切断空调电源,确保机房安全可靠。
根据国家有关规范和标准规定,计算机房内应设排风系统,用以排除可能出现的烟雾及灭火后出现的气体。
新风系统内设防烟防火阀。
排风系统内设排风阀。
阀门既可手动又需和消防报警系统联动。
根据消防报警指示要求关闭或开启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