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案例
- 格式:pdf
- 大小:49.10 KB
- 文档页数:1
运用案例讲解货币的起源和本质张明龙这里选用的示范性教案,是配合课堂理论教学,综合选用叙述性案例撰成的科普性演讲稿。
“天哪!无论如何要有钱!这个社会只有见了黄金才下跪。
”巴尔扎克小说《幻灭》中的主人公吕西安幻想破灭后,发出了这样的悲叹。
在东京,在巴黎,在摄政街两旁,在密西西比河流域,——在一切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地方,法律和道德对有钱的人全无效力,金钱才是金科玉律。
黄金成为现实的上帝:只要有金子,“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的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
”然而,黄金本身不能吃、不能穿,也不适于打造劳动工具,它的实际用途远没有钢铁来得广,怎么会有如此巨大的神奇作用呢?原来,许多东西,除了本身自然属性产生的效用外,还有社会赋予的效用。
譬如:扇子是用来扇风的,但是,娇痴的晴雯却将扇子一把一把地撕了,扇子的自然效用丧失了,但却发挥了社会效用:晴雯由此换来宝玉的欢笑,并且得到了心灵上的满足。
当然,黄金的社会效用与晴雯撕扇相去甚远,它们的相似之处在于黄金的社会效用也是在人们的社会交往、社会活动中形成的。
黄金的社会效用是商品经济对黄金的特殊恩赐。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它的出现需要两个前提条件,一个是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的存在,另一个是社会分工。
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使劳动工具、原材料属于各个不同的生产者所有,劳动产品也属于不同的生产者。
我的物品,你不能拿;你的物品,我也不能动。
然而,由于社会分工,你生产的物品我没有;我生产的物品你也没有。
因此,为了满足自己生产上和生活上的需要,人们必须专门生产一部分物品拿去交换。
随着生产力不断提高,交换的物品种类增多,范围扩大,物物直接交换使人感到不便。
当我希望换你的物品时,你并不需要我的,而想换他的物品,但是他既不需要你的,也不需要我的,这样,往往会导致交换一时难以进行。
后来,实践经验告诉人们,要想比较顺利达成交易,最好先把自己的物品换成一种大家都乐于接受的东西,再用这种东西去换其它物品。
“货币的产生和本质”典型例题
金银充当货币后,可以与一切商品相交换,这表明()
A.金银作为货币后,就不再是商品了
B.金银作为货币,代表着一种社会生产关系
C.金银天然具有作为货币的社会属性
D.金银作为货币,其购买力大小是不变的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商品生产和货币本质上的理解,在能力的要求方面突出考查考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商品和货币的本质属性是它们的社会属性,它们都代表着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金银充当货币后,可以与一切商品交换,正说明了它代表了一定的社会关系。
金银作为货币就是“商品”,仍然具有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金银天然不是货币,在它不作为商品的情况下(即不进行交换)就不具有社会属性;金银作为货币时,它的购买力是由其价值决定的。
金银的价值是随着生产金银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
价值发生了变化,其购买力也就随之发生变化。
一些同学选C项,说明他们还没有掌握“金银并不是天然货币”,金银被固定作为货币的材料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
还有一些同学选D项,是由于没有审清题干的规定及没有认识到作为货币的金银的价值量也会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的道理。
答案 B。
简述货币的起源与本质
货币的起源与本质
货币的产生,是伴随着商品交换和商品经济的产生而出现的。
这就是说,货币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由货币的起源、发展及其演变所决定的。
因此,货币的起源与本质问题,是研究货币的起源与本质问题的根本出发点。
一、货币的起源与本质1.货币的起源与本质货币的起源: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已经出现了交换媒介—贝壳、海贝等;古代中国在战国时代已出现铸造有文字的铜贝;货币萌芽于奴隶社会初期。
货币的发展:第一,原始社会晚期产生了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贝壳;第二,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前期出现以货币为自己本身价值尺度的最早的古代铜币;第三,货币进入个别使用的阶段,形成原始货币;第四,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时期,商品交换已具备了一定规模,因此,最早的货币也是最简单的实物货币—实物货币。
货币的发展可分为五个阶段:简单的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1.货币的含义( 1)广义的货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同时又代表了商品价值并具有价值尺度职能的一般等价物;狭义的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现代意义上的货币:可以用于买卖任何东西,体现其价值的劳动产品。
2.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3.货币的本质( 1)从职能角度看: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只是表示商品的价值量,商品才是货币真正的内容。
( 2)从内容上看:货币表现为价值符号或观念符号。
( 3)从货币自身的运动过程看:从货币的
产生到消亡的全部运动过程,就是货币从最初的观念形态向价值形态转化的过程。
简述货币的起源与本质我们生活在商品经济的时代,人与人之间交往日益频繁,每天大家都要互相往来。
可以说,没有货币就不能进行交易。
但是,货币是什么?它的本质是什么?我们知道,货币的起源是由于商品交换产生的,人类开始从事生产活动,总会面临一个问题:有了劳动工具,怎样才能进行交换呢?于是,古代的劳动者为了交换的需要,就采用了“物物交换”的办法,即每当一件东西被使用价值后,就拿出等价的东西同别人交换,久而久之,交换的双方为了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各自拿出等量的东西和别人交换。
这种通过实物来表示物品数量的方法叫做“物物交换”。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不用一般等价物呢?比如谷子、布匹或丝绸来作为一般等价物呢?那些东西,既是劳动产品,又是一般等价物,多好啊!第一、货币的起源。
“物物交换”时期,交换的数额较小,东西对于买卖双方的意义是相同的,彼此无须关心物品本身的数量,所以只要求等量,不管商品本身的价值。
如果按照这个思路,那么,货币的起源,也可以追溯到“物物交换”的时期。
如果按照这个思路,就会出现很多矛盾:如果没有货币,大家仍然处于物物交换的时期,这个矛盾无法解决;如果没有货币,大家仍然处于物物交换的时期,那么,那时候还有哪些可供交换的物品呢?也许有人说,人们不是有了商品吗?其实,商品的范围极其有限,不能满足交换的需要,所以,必须要创造新的交换物——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为一切商品服务。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商品交换的规模越来越大,需要的交换物越来越多,单靠物物交换已经不能适应交换的需要了,人们就设法用各种不同的材料制成钱币,让货币取代物物交换的一般等价物,这种设想就是货币的雏形,称为“贝壳钱”。
最初的货币是实物货币,叫做金属货币,后来又出现了“金银复本位制”。
金银复本位制下,虽然货币与贵金属的比率保持固定,但各国的铸币权却在中央政府手中,由中央政府控制着货币流通的速度及分配,各地区的市场上只能见到白银或银币,黄金则退居幕后。
“货币的产生和本质”教案示例[素质要求]1、知识与能力:识记:一般等价物和货币的定义;理解:理解商品交换经过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四个阶段以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运用:运用所学原理分析货币产生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着重培养学生善于进行抽象思维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货币知识,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货币,要对学生进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的传统教育,增强学生抵制拜金主义思潮影响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 商品交换的四个阶段;[教学难点] 货币的本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在现实生活中,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东西越便宜。
也就是说,商品价值量的高低,在现实商品交换的实践中是用货币来表现的。
生活在商品经济中的人们,一涉及商品,就离不开货币、货币有哪些职能、能不能随便印发纸币等等问题,就是第二节要学习的内容。
第二节货币(板书)新课学习(一)货币的产生和本质(板书)(注:此问题比较容易,故可采用阅读讨论法进行讲授。
)(教师)商品和货币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
那么,货币和商品是同是产生的吗?二者谁在先、谁在后?货币的本质是什么?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1)货币是怎样产生的?产生过程经历了几个阶段?(2)什么叫一般等价物?(3)金银为何能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4)什么是货币?货币的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阅读、思考)我们先来研究货币是怎样产生的。
一、货币的产生过程(板书)(教师)我们先来讨论货币是怎样产生的,货币的产生过程经历了几个阶段。
(注:学生中基础好的能概括出上个阶段,基础差的还有一定的困难,讨论后,由老师归纳,并对关节点进行点拔。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货币的产生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1)偶然的物物交换;(2)扩大的物物交换;(3)一般等价物作为媒介的交换;(4)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货币产生。
假设在一个经济体中只生产了4种商品:牛奶、酸奶、乳酸菌、优格乳,那么:
1.如果该经济体属于物物交换模式,请列出以任何一种商品交换其他商品时的价格,这种价格共有多少种?
【答案】:
[n(n-1)]/2=(4*3)/2=6
2.如果该经济体有美元存在,并且能够作为货币广泛交换使用,那么为了实现商品之间的交换而需要的价格将是何种形态?共有几种?
【答案】:
3.美元--牛奶、美元--酸奶、美元--乳酸菌、美元--优格乳四种
在物物交换模式和货币参与模式两种经济体系中,谁的交易成本较少?经济扩张过程中,交易成本之间的差别会如何变化?
【答案】:
使用货币支付体系的交易成本较少。
物物交换:商品比价随着交换系列的延伸而增加,随着商品数量的增长,必需的价格数量会大幅度增加;缺少普遍接受的价值储存手段;寻找交易对象的成本;实际交易时用在时间空间上的直接成本等。
货币:简化交易方式,扩大交换的范围;促成商品跨时空交易;使购买力一般化,有利于资源的市场化配置。
交易成本差会不断扩大。
假设在一个经济体中只生产了4种商品:牛奶、酸奶、乳酸菌、优格乳,那么:
1.如果该经济体属于物物交换模式,请列出以任何一种商品交换其他商品时的价格,这种价格共有多少种?
【答案】:
[n(n-1)]/2=(4*3)/2=6
2.如果该经济体有美元存在,并且能够作为货币广泛交换使用,那么为了实现商品之间的交换而需要的价格将是何种形态?共有几种?
【答案】:
3.美元--牛奶、美元--酸奶、美元--乳酸菌、美元--优格乳四种
在物物交换模式和货币参与模式两种经济体系中,谁的交易成本较少?经济扩张过程中,交易成本之间的差别会如何变化?
【答案】:
使用货币支付体系的交易成本较少。
物物交换:商品比价随着交换系列的延伸而增加,随着商品数量的增长,必需的价格数量会大幅度增加;缺少普遍接受的价值储存手段;寻找交易对象的成本;实际交易时用在时间空间上的直接成本等。
货币:简化交易方式,扩大交换的范围;促成商品跨时空交易;使购买力一般化,有利于资源的市场化配置。
交易成本差会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