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各种气候类型分布图(高清版)汇总!收藏用三年!
- 格式:docx
- 大小:1.50 MB
- 文档页数:7
高中地理各种气候类型分布图1、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2、热带气候类型分布图3、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图4、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图5、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图6、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图7、温带气候分布图8、地中海气候分布图9、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分布图10、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图11、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图12、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图13、寒带和高原山地气候分布图气候特征问题答题思路: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进行描述。
(1)气温气温的高低①年均温;②最冷月均温;③最热月均温气温的季节变化冬夏气温季节变化温差的大小①气温日较差;②气温年较差气温的空间分布高空和地面(2)降水:从降水量的多少(年降水量)、降水的变率(降水的季节分配、降水的年际变化)及降水的空间分布等方面描述。
(3)其他气候特征要素还有光照、风及各气候要素的组合特征(水热组合特征、光热组合特征)等。
影响气候的因素①太阳辐射(纬度):决定气温分布;②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影响降水分布;③下垫面状况(海陆状况、地形地势、洋流等);④人类活动。
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是从宏观尺度影响大的气候格局;下垫面状况会从微观尺度影响气温和降水,进而影响局地气候;人类活动则是通过影响大气成分(如CO2的增加)以及改变下垫面状况,进而影响全球气候或局地气候。
影响风力的因素①根本原因:区域间的温差→水平气压差;②大气环流(风带、季风);③地势高低;④地形平坦开阔或崎岖闭塞;⑤垭口或峡谷(狭管效应)。
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①纬度;②地形、地势、坡向;③海陆(海陆分布和海陆位置);④洋流(寒暖流);⑤植被状况或地表性质;⑥天气阴晴;⑦天气系统(高低压、冷暖锋、冷暖气团);⑧人类活动(如城市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影响降水的因素①纬度位置:纬度位置决定气压带和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②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及天气系统影响降水。
③海陆位置:距海远近的不同,使得陆地受海洋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因此降水量也会产生差异。
高中地理各种气候类型分布图(高清版)汇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热带气候类型分布图▼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图▼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图▼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图▼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图▼温带气候分布图地中海气候分布图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分布图▼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图▼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图▼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图▼寒带和高原山地气候分布图▼气候特征问题答题思路: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进行描述。
(1)气温气温的高低①年均温;②最冷月均温;③最热月均温气温的季节变化冬夏气温季节变化温差的大小①气温日较差;②气温年较差气温的空间分布高空和地面(2)降水:从降水量的多少(年降水量)、降水的变率(降水的季节分配、降水的年际变化)及降水的空间分布等方面描述。
(3)其他气候特征要素还有光照、风及各气候要素的组合特征(水热组合特征、光热组合特征)等。
影响气候的因素①太阳辐射(纬度):决定气温分布;②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影响降水分布;③下垫面状况(海陆状况、地形地势、洋流等);④人类活动。
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是从宏观尺度影响大的气候格局;下垫面状况会从微观尺度影响气温和降水,进而影响局地气候;人类活动则是通过影响大气成分(如CO2的增加)以及改变下垫面状况,进而影响全球气候或局地气候。
影响风力的因素①根本原因:区域间的温差→水平气压差;②大气环流(风带、季风);③地势高低;④地形平坦开阔或崎岖闭塞;⑤垭口或峡谷(狭管效应)。
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①纬度;②地形、地势、坡向;③海陆(海陆分布和海陆位置);④洋流(寒暖流);⑤植被状况或地表性质;⑥天气阴晴;⑦天气系统(高低压、冷暖锋、冷暖气团);⑧人类活动(如城市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影响降水的因素①纬度位置:纬度位置决定气压带和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②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及天气系统影响降水。
③海陆位置:距海远近的不同,使得陆地受海洋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因此降水量也会产生差异。
④下垫面:山坡方向(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地势高低、森林植被、人类活动使下垫面状况不同,影响降水。
高中地理世界气候类型及自然带分布图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地区分布
气候类型分布地区
热带雨林
气候
南美洲、非洲和亚洲东南部的赤道两侧,大致在南北纬10°之间
热带草原气候非洲和南美洲的热带雨林气候两侧,大致在南北纬10°至回归线之间
热带季风气候亚洲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大致在南北纬10°至回归线间的大陆东岸
热带沙漠气候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澳大利亚中部,大致在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亚热带季
风气候
亚洲大陆东部,北回归线以北至北纬32°附近
地中海气
候
地中海沿岸地区最广,主要位于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温带季风
气候
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的中纬度地区
温带大陆
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内陆地区,如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温带海洋
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最广
寒带气候主要分布在极圈内的高纬度地区。
高原山地气候主要分布在高大的高原、山地地区,如青藏高原、南美安第斯山等。
世界主要⽓候类型图世界主要⽓候类型分布规律典型地区⽓候特点及主要成因图⽰热带⾬林⽓候南北纬10°之间1、亚马孙河流域。
2、刚果盆地3、马来群岛终年⾼温多⾬。
终年受⾚道低⽓压带控制,盛⾏上升⽓流,多对流⾬【信风带迎风坡成因不同】热带草原⽓候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1、⾮洲⾬林两侧2、南美巴西⾼原3、澳⼤利亚全年⾼温,分⼲湿两季。
⾬季(夏) 主要受⾚道低⽓压带控制,⾼温多⾬;⼲季(冬) 受信风带控制,炎热⼲燥。
【澳⼤利亚南部和⼤分⽔岭西侧、其它地区信风带背风坡成因不同】热带沙漠⽓候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陆内部和西岸。
1、⾮洲北部撒哈拉2、阿拉伯半岛3、⾮洲南部西海岸4、澳⼤利亚中西部5、南北美洲副热带西海岸终年炎热⼲燥受副热⾼⽓压带或信风控制,盛⾏下沉⽓流,降⽔稀少。
热带季风⽓候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陆东岸。
1、亚洲中南半岛2、印度半岛全年⾼温,分旱⾬两季。
⾬季(夏)受西南季风控制,⾼温多⾬;旱季(冬)受东北季风控制,⾼温少⾬。
亚热带季风⽓候南北纬25°⾄35°之间⼤陆东岸。
1、中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2南北美洲和澳⼤利亚东南部叫亚热带湿润⽓候或季风性湿润⽓候【典型的季风⽓候只亚洲有】【亚洲】夏季受东南季风控制,⾼温多⾬;冬季受西北季风控制,温和少⾬。
类型分布规律典型地区⽓候特点及主要成因图⽰地中海⽓候南北纬30°⾄40°之间⼤陆的西岸。
1、地中海沿岸。
2、南⾮开普敦⼀带3、澳⼤利亚西南⾓4、美国加利福尼亚沿海5、智利西海岸夏季受副热带⾼压控制,⾼温少⾬;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
温带海洋性⽓候南北纬40°⾄60°之间⼤陆的西岸。
1、欧洲西部2、加拿⼤西海岸3、智利南部4、澳⼤利亚东南部和新西兰全年受西风带控制,终年温和多⾬。
温带季风⽓候北纬35°⾄北纬55°之间⼤陆东岸。
世界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气候类型气温降水图分布地区气候特征热带雨林气候赤道附近地区全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南北两侧终年高温,一年有明显的干湿两季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和西岸终年炎热干燥热带季风气候亚洲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全年高温,一年分旱雨两季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亚热带地区大陆东岸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1月均温在0°以上,一年四季分明,风向随季节而变化)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地区的亚欧大陆东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1月均温在0°以下,一年四季分明,风向随季节而变化)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全年温和湿润(气温和降水的年变化比较小)温带大陆性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夏季高温少雨,冬季寒冷干燥(冬冷夏热,年温差大,降水少且集中夏季)寒带气候南北极圈内的高纬度地区全年严寒少雨,温差大高原山地气候海拔较高的高原、山地由于海拔高,终年寒冷如何确定气候类型第一步:根据7月温度判断南北半球7月温度高、1月温度低则为北半球7月温度低、1月温度高则为南半球第二步:根据最冷月气温判断气候带——以“温”定“带”热带:最低月均温﹥15°C(各月都在15°C以上);终年高温;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沙漠、热带季风温带:最低月均温0°C——15°C;冬暖夏热;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最低月均温﹤0°;冬寒夏热;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最热月﹤5°C;终年严寒;寒带气候第三步:根据降水量确定具体气候类型——以“水”定“型”学会比较易混淆的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读下图回答:1、图中月气温最高的是,出现在月;月气温最低的是,出现在月,由此可知本地位于半球。
高中地理各种气候类型分布图(高清版)汇总!收藏用三年!
【暑期提分计划】
假期各科资料和学习方法都在这里!
首先放送:暑期高中升学课程
如何获取课程?
⒈下方长按扫码,选中课程
⒉加对应课程助教获得听课邀请
⒊点开邀请进入教室等待听课!
各种气候类型分布图送给大家,点开看放大更清晰哟!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
热带气候类型分布图
▼
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图▼
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图▼
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图▼
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图▼
温带气候分布图▼
地中海气候分布图▼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分布图▼
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图
▼
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图▼
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图▼
寒带和高原山地气候分布图
▼
假期老师每天都会带来知识干货,还会配套放送各年级升学课程,助力暑期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