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物和有机合成材料说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57.00 KB
- 文档页数:4
有机物和有机合成材料说课稿一、说教材在前面八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对化学有了简单的认识,对常见化学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有了一定的掌握。
有机合成材料放在整个初三化学的最后一节,其用意只有一个:联系化学与生活,化学改变生活。
从学科价值角度而言,通过对有机合成材料的学习丰富视野,增长见识,建立起化学与生活的桥梁,使学生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从社会价值的角度而言,通过有机合成材料在生活各个方面的广泛应用及造成的危害,让学生体会合成材料既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但也带来了环境问题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二、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会初步区别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2)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特点(3)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一些性能和常见用途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资料、上网等方式了解治理“白色污染”的有效措施,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2)能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和问题(3)能主动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并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了解化学使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情感(2)认识有机合成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3)增进学生对“事物是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三、说学法本课题的大部分内容与生活密切相连,主要是以了解为主,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学习起来应比较容易,新型材料的奇妙用途能较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联系生活的能力。
四、说教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特点,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图片展示、相关视频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相互补充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五、说教材的重点难点重点:(1)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分(2)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
(3)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难点:(1)较好地组织学生进行“使用塑料的利与弊”的辩论。
(2)提高科学素养,能用科学的眼光看问题。
《有机物和有机合成材料》(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题是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化学部分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的第3节第1课,本节内容是简单的有机物和生物体中的有机物,教材的目的旨在通过有机化合物的特点,使学生能够区别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通过学习有机合成材料,知道常见的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及其应用,通过有机合成材料的学习,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用途和对环境的危害,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含碳有机物的概念;知道一些简单有机物的基本性质;了解对生命活动具有重大意义的有机物(如葡萄糖、脂肪、蛋白质等);会区别有机物与无机物;知道自然界中的碳、氧氮循环。
【过程与方法】由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实物性质的讨论入手,使学生能利用有机物的特性鉴别生活中有机物的方法;会检验甲烷点燃时的纯度,注意操作安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有机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例举“西气东输”工程);感受有机物使用中的安全教育(包括实验安全、食品安全、环境安全、禁毒教育等);生活中有机物的识别,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再一次体验世界是物质的、循环的唯物辨证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常见有机物的种类、性质、用途及自然界中物质循环思想和途径(无机物→有机物→无机物)【教学难点】区别无机物与有机物。
◆课前准备◆投影仪、PPT、酒精灯、头发、指甲、羊毛、棉花、纤维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介绍美国著名的米勒模拟原始大气实验:无机物:氢气,水,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气等,火花放电作用产生简单有机物。
有机物:如CH4CH3NH2CO(NH2)2等。
说明:有机物来自自然界中无机物的合成和转化,是生命起源必需物质。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进一步认识有机化合物【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学习的对象,激发学习的兴趣,导入新课。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学习对象。
二、新课教学(一)一些简单的有机物:1、有机物概念:是一类含碳化合物。
除碳的氧化物CO,CO2,碳酸,碳酸盐[CaC2Mgl2]等外,因为它们的组成和性质跟无机物相似,因此归为无机物。
有机物和有机合成材料(1)
教学目标:
1、会区别有机物和无机物;
2、知道一些简单有机物的性质;
3、了解生物体中的有机物(如葡萄糖、脂肪、蛋白质等);
4、学生了解有机物的用途以及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环境保护问题。
教学重点
区别有机物和无机物,会分析有机物中的元素种类
教学难点
有机物的多样性
学情分析
这阶段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物质的鉴别,知道常见物质的燃烧反应,对于有机物能举例一二,却缺少系统的认识,更缺少有机物中元素确定的分析。
人教版有机合成说课稿一、说课背景与目标在当前高中化学教学中,有机合成作为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不仅涉及到基础的化学理论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的关键环节。
本次说课的内容为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的有机合成单元,旨在通过对有机合成基本原理的讲解和实验操作的演示,使学生能够理解有机合成的过程、方法及其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如下: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有机合成的基本概念、常见反应类型及其机理,能够识别和书写简单的有机合成路线。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和讨论有机合成实例,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同时让他们认识到有机合成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内容与分析本次说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有机合成的定义及其重要性:首先明确有机合成是指通过化学反应合成有机物的过程,强调其在新药开发、材料制造等领域的关键作用。
2. 有机合成的基本反应类型:介绍如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等基本反应类型,并通过实例讲解它们的机理和特点。
3. 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讲解如何根据目标分子的结构特点设计合成路线,包括选择适当的反应条件、试剂和催化剂等。
4. 有机合成实验操作:通过演示和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有机合成实验,加深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实验技能。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次说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授法:通过系统的讲解,帮助学生构建有机合成的知识框架。
2.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有机合成案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合成过程和策略。
3. 实验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使学生直观感受有机合成的过程,加深对反应机理的理解。
4. 小组讨论与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有机合成的相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和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合成材料,引起学生对有机合成的兴趣。
《第3节有机物和有机合成材料》教学目的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特征、结构特征与多样性的关系。
2、通过观察实验掌握甲烷的性质、取代反应。
3、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
4、认识有机合成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5、了解学习化学的重要价值,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甲烷的化学性质和取代反应。
2、难点:通过有机合成材料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教学方法问题推进法、探究归纳法、对比总结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随时随地都有可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有机物。
同学们,你们认识的有机物有哪些,它们都有什么用途?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这几个问题讨论两分钟,等一下将请同学介绍一下你们生活中的接触到的有机物。
2、展示各种生活中的有机物。
3、刚才大家提到了我们生活中的各种有机物,那么什么是有机物?组成有机物的元素主要是哪几种?醋酸、CO、CO2是有机物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进一步认识有机化合物二、认识有机化合物有机物通常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但一些简单的含碳化合物,如CO、CO2、碳酸盐、碳酸、金属碳化物、氰化物(CN-)、硫氰化物(SCN-)等除外。
1、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提问:同学们,我们在初中学过大多数有机物都有什么共同性质呢?讲述:大多数有机化合物难溶于水,可燃烧,熔沸点较低。
现在我们就通过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来进一步了解有机物的性质。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
讲述:通过阅读,我们了解到天然气、沼气、瓦斯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下甲烷的性质。
2、甲烷的性质(1)甲烷的物理性质:没有颜色,没有气味,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
(2)甲烷的化学性质CO三、生物中的有机物有机物是是生物体各组织的主要成分。
人体的生长发育和体内各组织的新陈代谢,都需要各种有机物的参与。
糖类、蛋白质、脂肪等都是人体内基本的有机物。
四、有机合成材料有机合成材料的主要成分是用人工合成的方法制得的高分子化合物,通常有合成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等。
产生 有机物和有机合成材料一、学习目标:1、认知目标:知道含碳有机物的概念;知道一些简单有机物的基本性质;了解对生命活动具有重大意义的有机物如葡萄糖、脂肪、蛋白质等;会区别有机物与无机物;知道自然界中的碳、氧氮循环..2、技能目标:能利用有机物的特性鉴别生活中有机物的方法;会检验甲烷点燃时的纯度;注意操作安全..3、情感目标:体验有机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例举“西气东输”工程;感受有机物使用中的安全教育包括实验安全、食品安全、环境安全、禁毒教育等;生活中有机物的识别;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再一次体验世界是物质的、循环的唯物辨证观..二. 教学重难点:重点:常见有机物的种类、性质、用途及自然界中物质循环思想和途径无机物→有机物 →无机物难点:区别无机物与有机物三.教学安排:一课时四.教学准备:1、投影图片:各种有机物的图片、甲烷模型图片、天然气开采图片、用氧炔焰焊接和切割金属、常见有机物的用途、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别表格..2、实物:酒精灯、头发、指甲、羊毛、棉花、纤维等..3、实验:甲烷气体燃烧实验..五.教学方法:本节教学以观察活动、讨论、实验为主要形式..主要程序为:图片观察各种有机物;提出有机物的概念..以甲烷为例;组织学生讨论用途、性质..通过实验加深对性质的理解和安全教育..通过思考题;加强化学方程式的练习..第二部分同上..前后两部分小结归纳得出自然界物质循环规律:无机物→有机物→无机物..最后利用表格让学生自己讨论得出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区别..六.教学过程碳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仅占0.027%;但是含碳有机物的种类却已发现和人工合成的数千万种化合物中占了绝大多数..那么有机物主要成分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呢一一些简单的有机物:①介绍美国着名的米勒模拟原始大气实验:无机物:氢气;水;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气等;火花放电作用 简单有机物..有机物:如CH 4 CH 3NH 2 CONH 22等..说明:有机物来自自然界中无机物的合成和转化;是生命起源必需物质..1、有机物概念:是一类含碳化合物..除碳的氧化物CO;CO 2;碳酸;碳酸盐CaC 2Mgl 2等外;因为它们的组成和性质跟无机物相似;点燃 因此归为无机物②设问;你知道哪些常见的有机物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小结;展示各种有机物图片:工 业:甲醛 酒精 乙烯 苯等有毒、致癌农 业:甲胺 尿素环 境:甲烷沼气 天然气 二恶英 亚硝胺致癌生 活: 醋酸 纤维素 黄曲雷 尼古丁 毒品等人体内:淀粉 蛋白质 脂肪等③探索有机物的性质:2、甲烷:CH 4..介绍甲烷正四面体模型;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构成;介绍甲烷的来源几条途径、用途..天然气和石油主要成分也是甲烷..插入天然气的开采;“西气东输”;及对生活的重要意义..思考:根据你所了解的沼气和它的用途;你能推测沼气的化学性质吗性质一:可燃性..④实验演示:a 、点燃甲烷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b 、记录观察现象c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H 4+2O 2 CO 2+2H 2Od 、注意检验甲烷纯度;避免发生爆炸..安全教育3、丁烷C 4H 10 液化气的主要成分..强化可燃性性质提出通式2n +24、乙炔C 2H 2 简单有机物;燃烧可产生3000℃以上高温;用于焊接、切割..点燃 点燃植物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思考:你能写出丁烷和乙炔气体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吗学生活动:2 C 4H 10+13O 2 8CO 2+10H 2O4C 2H 2+10 O 2 8CO 2+4H 2O读图活动:设问:有机物还有哪些特性组织学生讨论:小结:易挥发性;可燃烧、溶解性多数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不热耐热、熔点低、化学反应复杂;慢;多数是非电解质..二对生命活动具有重大意义的有机物有机物是组成生物体的主要成分;而且每时每刻都在不断自我更新;主要成分是:糖类、蛋白质、脂肪等..1、糖类:消耗能量主要来源..习惯上称碳水化合物由C H O 三种元素组成.. 思考:你知道哪些糖类物质单糖、葡萄糖、多糖、乳糖、果糖、麦芽糖、淀粉、纤维素等2、蛋白质、生物体基本物质.. 由C H O N 四种元素组成..是一类大分子物质;相对分子量约1.2~100万之间..实验:a 、剪取指甲、毛发、羊毛放火焰上烧:记录b 、点燃棉花纤维;记录思考:点燃的棉花和羊毛所闻气味为什么不同3、脂肪:主要贮能物质;由 C H O 三种元素组成..思考:有机物在生物体内运动和转化的过程中;其基本元素有无变化三自然界物质循环的基本途径: 无机物 有机物 无机物说明:生物体内有机物的消化、吸收、运输、转化、合成是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它们繁多、复杂、多样、缓慢..四无机物与有机物的区别:本节我们观察讨论了一些简单的有机物;即生命物质;它们有哪些基本性质;与以前学过的无机物又有哪些区别;小结..有机物与无机物的主要区别。
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12.3《有机合成材料》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概念、分类和应用;2.掌握有机合成材料的制备原理和方法;3.培养学生运用有机合成材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有机合成材料的分类和应用;2.有机合成材料的制备原理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1.有机合成材料的制备原理和方法。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及实验演示材料;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和实验记录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简要介绍有机合成材料的概念和基本特点。
2. 新课讲解(15分钟)2.1 有机合成材料的分类和应用首先,向学生介绍有机合成材料的分类:聚合物、复合材料和高分子材料,以及各种材料的应用领域,如塑料、橡胶、纤维等。
通过举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材料的分类和应用。
2.2 有机合成材料的制备原理和方法接着,讲解有机合成材料的制备原理和方法。
以聚合物为例,详细介绍聚合物的制备过程,包括引发剂的作用、链增长和链转移等关键步骤。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制备不同性质的聚合物材料可能需要采用的不同方法和条件。
3. 实验演示(20分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有机合成材料的制备过程,进行相关实验演示。
实验过程中,解释实验原理和步骤,并强调实验中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4. 学生实践(20分钟)在教师的指导下,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践。
通过给定的实验条件和材料,学生应用所学的有机合成材料制备原理和方法,自主完成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5. 实验总结与讨论(10分钟)学生完成实验后,进行实验总结与讨论。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思考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并鼓励学生积极发表意见和提出问题。
6. 拓展延伸(10分钟)在课堂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展开有机合成材料的拓展延伸。
教师可以介绍有机合成材料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医学、能源等,并展开相关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说课稿:第十二单元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有机合成材料的概念和特点;–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分类、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能够描述有机合成材料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件、实验演示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采用讨论、实验、综合归纳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案例分析和实例引导,引发学生对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关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和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有机合成材料的分类、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2.难点:–有机合成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复习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概念解释(10分钟)–结合课件,介绍有机合成材料的概念和特点。
并结合生活或工业实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3.分类和制备方法(20分钟)–结合教材内容,解释有机合成材料的分类,如聚合物、复合材料等。
并介绍有机合成材料的主要制备方法,如聚合法、缩聚法等。
通过课件中的实验演示,直观地展示各种制备方法。
4.应用领域(15分钟)–利用多媒体资料,介绍有机合成材料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广泛应用。
例如,聚合物在塑料制品、纤维材料等方面的应用;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体育器材等方面的应用。
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各种有机合成材料的应用领域。
5.实验演示(20分钟)–进行简单的有机合成材料的实验演示,引导学生从实际操作中加深对有机合成材料的理解,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6.拓展延伸(15分钟)–引导学生了解有机合成材料在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应用,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7.总结反思(5分钟)–小结本节课的要点,帮助学生复习和总结所学内容。
有机物和有机合成材料说课稿
一、说教材
在前面八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对化学有了简单的认识,对常见化学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有了一定的掌握。
有机合成材料放在整个初三化学的最后一节,其用意只有一个:联系化学与生活,化学改变生活。
从学科价值角度而言,通过对有机合成材料的学习丰富视野,增长见识,建立起化学与生活的桥梁,使学生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从社会价值的角度而言,通过有机合成材料在生活各个方面的广泛应用及造成的危害,让学生体会合成材料既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但也带来了环境问题,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初步区别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2)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特点
(3)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一些性能和常见用途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资料、上网等方式了解治理“白色污染”的有效措施,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2)能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和问题
(3)能主动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并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了解化学使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情感
(2)认识有机合成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3)增进学生对“事物是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
三、说学法
本课题的大部分内容与生活密切相连,主要是以了解为主,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学习起来应比较容易,新型材料的奇妙用途能较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联系生活的能力。
四、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特点,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图片展示、相关视频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相互补充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五、说教材的重点难点
重点:(1)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分
(2)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
(3)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难点:(1)较好地组织学生进行“使用塑料的利与弊”的辩论。
(2) 提高科学素养,能用科学的眼光看问题。
六、说教学过程
1、提前几天将学生分成4-5人一小组,上网查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有关塑料的利与弊,以及调查“白色污染”形成的原因,提出消除这类污染的建议。
2、在进行本课题的教学时,可分二部分,前半部分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为主,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和组织。
后半部分可采用开放式教学,根据课前布置,组织学生进行“使用塑料的利与弊”的辩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并且学会用正反两方面来看待问题,认识到虽然合成材料在人类社会的进步中起着巨大作用。
但是不合理使用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如:“白色污染”。
3、布置学生上网查找有机合成材料发展的新成就、新发展,便于学生相互交流,以开阔学生的视野,领略化学的奥妙。
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一、有机化合物:一般组成中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
二、有机高分子材料
1、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2、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等
八、教学反思
把化学的理念溶解于生活,再结晶出来,一定是一朵美丽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