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原画设计第五章-表演性原画的表现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6.23 MB
- 文档页数:26
浅谈动画片制作中的原画设计摘要:二维动画片的制作顺序如下:先有草稿,然后编成剧本,剧本再绘制成分镜头,分镜头再绘成设计稿,根据设计稿进行原画创作,原画完成后再加动画,动画完成后就可以上色拍摄,拍摄完成后再进行萝接、配音、配乐、合片。
这样一部完整的动画片就完成了。
其中,决定片子制作好坏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就是原画。
文章就对原画的概念、表现以及制作方法和常见问题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制作;原画设计;动画片一、动画片中原画概述原画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关键动作,在电脑设计中也称关键贞,原画是相对于动画而言的。
原画不是生来就有的,一些风格较独特的艺术动画片中就不存在原画的概念,如Flash动画等。
它只是在大规模的动画片制作生产中应运而生、为了便于工业化生产而可以独立出来的一项重要工作,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影片质量,加快生产周期。
在动画片中,一个连续完整的运动过程好像一个完整的句子,每一张动画就像一个个文字、一个个标点符号,其本身就具有特殊的意义,而原画就好比一个个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各种表达有意思的完整的句子,整个动画片就等于用画笔画出来的小说、诗歌、散文。
在对原画的理解上大致分两大类:第一种以美国为代表,以迪斯尼为典型,在他们的片子中,原画、动画的张数较多,原画的要领较简单,一套动作一气呵成,原画、动画不很分明;第二种以日本动画片为代表,偏重于以叙事为主,讲究情节,矛盾起伏跌宕,原画的概念较强。
相对于美国而言,日本动画片的动作更视运动的起因和结果。
中国动画片历史悠久,近几年来发展很快,但距美国和日本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大规模生产上较差,要面对现实,只有虚心向国外学习才能跟上世界潮流的发展。
二、动画片中原画的表现1.原画的曲线运动:由于受地心引力的影响,地球上所有的自然物体在运动时必将按照曲线进行运动,如马尾巴、水波纹、火焰、红旗等,它们所呈现出来的曲线运动也不同。
2.原画的节奏掌握:所谓原画的节奏,从时间的角度来说,就是有规律的快慢;从视觉的角度来说,就是两张动画在画面上距离的长短,节奏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一是时间,二是空间,而二者又是密不可分的整体。
原画设计《原画设计》课程教学讲义目录:第一章原画概念1.动画概论1.1 动画制作流程1.2 流程各部门与原画的关系2.原画概念2.1 原画的定义、职能与原理2.2 原画的组成(原画、小原画、关键帧与中间画;轨目;摄影表)2.3 创作步骤2.4 如何学习第二章运动规律1.运动的时间和空间1.1 运动的时间点1.2 运动的空间幅度2.运动规律2.1 运动规律的定义2.2 运动规律的依据(动作力学原理)2.3 前期动作和强调动作2.4 对制作的优化第三章原画绘制1.动作分析2.动作设计(脊椎运动、节奏与空间幅度)3.绘制的注意事项第四章常规运动的原画设计1.人物常规动作(行走、跑、跳、躯干动作、表情口型)2.动物常规动作(四肢类、鸟类、鱼类)3.自然现象(水、火、风、雷电等)4.特技5.其他第五章融会贯通1.分镜与构图2.原画创作3.注意事项第一章原画的概念1.动画概论1.1 动画的制作流程动画是一种集体创作形式,每一个创作部门都不可能单独存在,所以在了解什么是原画并学习原画设计之前,必须要对动画制作流程以及流程中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有一定程度的认知。
动画制作流程基本分为三个阶段:前期策划阶段、中期制作阶段以及后期合成阶段。
前期策划阶段:文字剧本:它决定着体现什么主题,塑造什么样的人物,描写什么样的内容以及给观众留下什么样的视觉感受。
设定:包括人物设定(人物造型、表情、动态、各角色比例)、场景设定(场景构造、色彩氛围)以及道具设定。
分镜头台本:将文字剧本图像化,对剧情进展、角色表演以及镜头运动做详细的摄影指示以及文字说明。
中期制作阶段:在分镜头台本以及人物、场景等设定完成之后就可以开始中期制作了。
设计稿:对分镜进行详细设计和放大,将分镜忽略的画面细节具体设计出来,使分镜中设定的镜头运动或画面运动合理并可实现,使整体效果更具表现性。
设计稿是动画生产中期工作的总体蓝图,当设计稿通过导演的审定后,原动画和绘景人员就可据此进行具体的影片绘制工作。
《动画原理》课程标准课程代码:建议课时数:144 学分:9适用专业:影视动画先修课程:《动画素描》、《动画色彩》、《动画透视与构成》后续课程:《数字媒体软件基础》、《游戏美术原画设计》一、前言(一)课程的性质本门课程是艺术设计类影视动画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主干专业课,是动画制作者制作动画的重要流程之一,是动画专业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动画师不可缺少的重要知识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首先帮助学生了解动画制作的一般过程,使学生掌握人的运动规律、动物的运动规律、自然现象运动规律,掌握各种角色与物体动作的特点与表现方法,熟练地表达各种不同剧情中的不同动作。
在了解动作运动的共性规律的基础上,达到个性运动规律的形态表现,并使静态的画面在荧幕中活动起来。
并能将以前学习的动画绘画基础知识与造型设计知识等相结合,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展开教学打好基础。
所以运动规律是动画专业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相应的,也是学生必修的实践环节。
(二)课程基本理念反映影视动画专业特色,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学习相关理论为指导,突出动画运动规律内容的直观性、可视性,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综合素质以及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
(三)设计思路《动画原理》课程是依据动画运动规律的教学规律及专业的特点进行设置的,该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动画运动规律的运动方法、表现方法及设计的基本技巧,规范化的设计程序,熟悉并掌握动作的运动变化是情感表达与戏剧内容的需要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掌握基本规律的同时能够“举一反三”的灵活应变,为创造角色服务。
,打破传统的讲授式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学生自己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探索,以教师设置的不同任务模块为学习的知识技能点,探索发现的过程就是掌握该门课程知识要素的过程,逐渐构建学生关于动画运动规律相关理论知识,并且提升相关技能知识。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具体动画制作专业能力的训练,动画运动规律理论知识一方面选取权威的专家和资深动漫行业工作者总结的规律性较强的动画技巧,内容的选取围绕影视动画专业学生制作的任务需要来进行,并且结合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将技能、知识和态度相结合。
动漫设计师的构图调整和画面表现技巧动漫作为一种富有创意和表现力的艺术形式,其构图和画面表现技巧对于作品的质量和观赏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名动漫设计师,掌握好构图调整和画面表现技巧是必不可少的。
下面将从构图基础、构图调整和画面表现技巧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构图基础构图是指通过各种元素的有机组合来表现画面的结构和形式。
在动漫设计中,构图的基础是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和中心,使得整个画面有一个明确的焦点。
此外,还需要注意画面的平衡和对称,避免画面过于单调或者过于杂乱。
在构图中,线条是非常重要的元素之一。
合理运用线条可以引导观众的视线,增强画面的动感和层次感。
例如,使用对角线可以使画面更具有冲击力和动态感,而水平线则可以使画面更加稳定和平衡。
二、构图调整构图调整是指在构图的基础上对画面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
构图调整的目的是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和吸引人。
首先,要注意画面的比例和尺寸。
画面的比例和尺寸直接影响到作品的整体效果。
例如,在表现远景时,可以采用较小的比例和尺寸来强调远景的广阔和开阔感;而在表现近景时,可以采用较大的比例和尺寸来突出近景的细节和纹理。
其次,要注重画面的层次感和透视效果。
合理运用透视法可以使画面更加立体和有深度。
例如,通过远近物体的大小和位置的变化来表现远近关系,或者通过前景、中景和背景的分层来增强画面的层次感。
另外,要注意画面的对比度和色彩搭配。
对比度和色彩搭配直接影响到画面的明暗和氛围。
例如,可以通过增加明暗对比来突出画面的重点和焦点,或者通过运用冷暖色调来表现不同的情绪和氛围。
三、画面表现技巧画面表现技巧是指通过各种手法和技巧来增强画面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画面表现技巧:1.运用动态效果:通过表现人物或物体的动作和姿态来增强画面的动感和生动性。
例如,可以使用运动模糊效果来表现快速运动的物体,或者使用变形效果来表现人物的变化和转折。
2.运用光影效果:通过合理运用光线和阴影来增强画面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动画原画设计》:高等院校数字影视/动画/游戏专业系列教材目录第1章二维动画中原画的特性和内容1.1 二维动画的范畴1.2 原画的基本特征与作用1.2.1 原画的定义1.2.2 原画、动画的区别1.3 原画师的职责1.3.1 原画师的责任1.3.2 原画师的涵养1.3.3 遵循原画表演的规律1.3.4 原画师要善于修改自己的画稿思考与实践第2章原画设计的组织架构2.1 原画的从属地位2.2 分析角色的造型特征和性格内涵2.3 了解电影和电视的规格框2.4 明确分镜头台本和设计稿的主导作用2.4.1 解读剧本和分镜头台本2.4.2 遵循导演的意图和指导2.4.3 设计稿与原画的紧密合作2.5 运筹原画表演过程,起草动作设计2.5.1 寻找原画表演的路径2.5.2 选择有效的设计步骤2.6 剖析原画表演中的速度与节奏2.6.1 速度与节奏的定义2.6.2 动作意向跟动态的配合2.6.3 不同的动作意向匹配不同的速度与节奏2.6.4 速度的快慢和节奏的轻重相结合2.7 编写速度轨目,填写摄影表2.7.1 编写号码2.7.2 编写速度轨目2.7.3 填写摄影表思考与实践第3章原画绘制的基础知识3.1 人体的结构和比例3.1.1 人体的解剖结构3.1.2 真人和动画人物的比例3.2 骨架的体积画法3.2.1 概括人体的骨架3.2.2 重心与动态3.2.3 骨架的两种体积画法3.3 透视中的人体运动结构3.4 动态线和剪影效果3.4.1 单幅画面中的动态线3.4.2 连续画面中的动态线3.4.3 动态的剪影效果3.5 原画中的线条和阴影3.5.1 原画线条的要求与形式感3.5.2 动画人物的阴影画法3.6 时间、距离、节奏和作用力的掌控3.6.1 时间节奏和空间距离的把握3.6.2 力通过关节传递3.6.3 作用力与惯性、离心力思考与实践第4章常规性原画的表现方法4.1 曲线运动4.1.1 弧线形运动4.1.2 波浪形运动4.1.3 S形运动4.1.4 8字形运动4.1.5 之字形运动4.2 人物的走路动作4.2.1 原画、动画张的设计要领(共性化走路)4.2.2 动态与速度的配合4.2.3 日本式和美国式两种走路的画法4.2.4 原地循环和往前直行两种形式的区别4.2.5 人物的起步与走停4.2.6 脚尖先落地的走路4.3 人物的跑步动作4.3.1 跑步动作与走路动作的区别4.3.2 跑步动作的设计要领4.4 人物的对白口型与眨眼4.4.1 人物的对白与口型4.4.2 人物的视点与眨眼4.5 动物的运动4.5.1 四足动物4.5.2 四足动物的行走动作4.5.3 四足动物的奔跑动作4.5.4 四足动物的慢跑、快走和跳跃动作4.5.5 禽类4.5.6 飞禽的飞行动作4.5.7 家禽的行走动作4.5.8 动物的表演性动作范例思考与实践第5章表演性原画的表现方法5.1 表演的定义5.2 表演的法则5.2.1 表演与原画的关系5.2.2 为原画所用的表演方法5.2.3 原画表现的语言5.3 原画中常用的表演方法5.3.1 拟仿真实的表演5.3.2 夸张的运动表演5.4 表演性原画的要素5.4.1 交叉动作5.4.2 循环动作(单循环和复循环)5.4.3 预备、极张、缓冲动作5.4.4 复合动作5.4.5 跟随动作5.4.6 头部动作5.4.7 过渡性原画5.4.8 间隙动作5.4.9 挤压与拉长的变形动作5.4.10 弹性运动5.4.11 表情的运用5.5 各种表演动作的举例与分析5.5.1 充分激发原画师的想象能力5.5.2 动画片镜头中各种动作实例的解析思考与实践第6章特效的表现方法6.1 自然现象的画法6.1.1 火的画法6.1.2 烟的画法6.1.3 雨、雪的画法6.1.4 水的风格与画法6.2 常用特效的处理方法6.2.1 各种光效6.2.2 爆炸6.2.3 速度线思考与实践第7章最后校对和原画师的经验7.1 校对检查7.1.1 线拍机检查7.1.2 连景问题7.1.3 分层、跳层、合层和组合线7.2 原画师工作中的经验7.2.1 表演是否充分和到位7.2.2 先填写摄影表后作画7.2.3 逆编号倒过去绘制原画动作7.2.4 重复借用某几个镜头、背景稿和某几张原画7.2.5 放大和原地绘制原画7.2.6 辨别优劣、对错的能力7.2.7 克服移动时的“频闪”和补偿移速的运用思考与实践主要参考文献序言动画是集文学、电影、绘画、摄影、音乐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自20世纪初诞生以来吸引了无数观众为之着迷,成为当今最为大众化的艺术形式之一。
原画的使用技巧
原画是指最初的手绘作品,它通常用于动画、漫画、插画等艺术形式中。
以下是一些使用原画的技巧:
1. 线条运用:线条是原画中最基础的元素之一,可以用于勾勒出形体、轮廓和细节。
不同类型的线条可以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和风格,如粗线条可以表现出强烈的力量和动态感,细线条则可以表现出细致和柔和的感觉。
2. 剧照构图:原画可以通过构图来传达出故事情节和氛围。
可以运用对角线、对比、三分法等构图原则,来创造出平衡、动感和吸引人的画面效果。
3. 色彩运用:色彩是表现画面氛围和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
可以运用冷暖色调、明暗对比和色彩搭配等技巧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表达出不同的意境。
4. 纹理表现:通过添加纹理效果可以使原画更具有质感和层次感。
可以通过涂抹、刮擦、叠加等手法来创造出不同的纹理效果,增加画面的视觉趣味。
5. 细节处理:细节对于原画的表现力和真实感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细致描绘表情、衣纹、光影等细节来增强人物形象的个性和立体感。
6. 融入个人风格:每位原画师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手法,可以通过创新和实践来发展和提升自己的原画技巧。
同时也可以参考其他原画师的作品,从中汲取
灵感和经验。
总之,原画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技巧,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来提升自己的技巧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