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昆山市锦溪中学八年级历史人教版上册教案 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3
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我国近代科技、思想文化的主要成就,如京张铁路、候氏制碱法、《海国图志》、《天演论》等知识点2、能力训练与过程方法:比较概括:魏源、严复、詹天佑、侯德榜成功的共同原因以及区别;讨论探索:举例说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道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魏源等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感;只有先进文化才能代表社会发展的方向,谁先进就学谁。
学习重点:通过分析詹天佑、侯德榜、魏源、严复四位文化名人的典型事迹,概括出本课的主题,从而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点,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学习难点: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概括主题思想兼而习之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按照教师提出的问题,找出最能说明问题的具体材料,如詹天佑、侯德榜、魏源和严复的爱国精神表现在何处?2、指导学生列表说明詹天佑、侯德榜、魏源和严复取得成就的共同原因。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知识点一: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年,清政府决定修建京张铁路,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
为了确保行车安全,设计出“ ”字形路轨,年,京张铁路全线通车,这是第一条铁路干线。
知识点二:揭开制碱奥秘的侯德榜20世纪20年代,我国著名化学家终于制成纯碱,后来继续钻研,探索出制碱的新工艺,这种制碱法被命名为“ ”。
知识点三: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1、生活在鸦片战争时期的思想家是,其代表作是,该书的编写目的是。
2、生活在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是,他的第一部译著是书中阐述的最著名的观点是。
(二)合作探究近代的中国,曾遭受到诸多凌勠,尽管如此,还是出现了一些杰出的科学家。
在探求科技的道路上,他们具有那些共同点?要是一个国家强大,你觉得应从哪方面去做?(三)课堂小结:(四)学识感悟:(五)达标检测选择题:1、京张铁路全线通车的时间是( )a、19xx年b、19xx年 c 、19xx年 d 、19xx年2、下列人物中是中国近代化学工业奠基人之一的是()a张謇 b、詹天佑 c 、侯德榜 d 、严复。
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教学内容教材P112~P116,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揭开制碱奥秘的侯德榜、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教学目标1.知道詹天佑、侯德榜等近代科学家及其成就。
2.了解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
3.学习近代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热血报国的赤子之心。
重点难点重点:詹天佑、侯德榜、魏源和严复的重大成就。
难点:四位近代科技文化名人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
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旁白:清末民初,中国经济落后、外患严重,中华民族科技、文化的发展困难重重。
许多知识分子抱着救国救民的信念,宣传西方先进文化,冲击了中国封建思想。
你知道中国近代出现了哪些不甘落后的科学家和立志图强的思想家吗?二、教材引导自主学习1.自读教材。
2.结合学生用书上的填空题,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中画上记号。
三、聚焦主题合作探究媒体呈现:外国人嘲笑说,中国会修建这条高难度铁路的工程师“还没有诞生”,并叫嚷“中国人想不靠外国人修建(京张)铁路是白日做梦”。
京张铁路是中国人第一次建造的铁路。
它的建成,显示了中国人民杰出的智慧和才干,大大增强了中国人民建设自己祖国的信心。
周恩来总理曾盛赞这一业绩是“中国人民的光荣”!多媒体演示:“人”字形路轨。
(1)詹天佑独具匠心,创造性地运用了“折返线”原理,在山多坡陡的青龙桥地段设计了一条人字形线路,其好处主要在哪些方面?学生回答:减少了隧道的开挖,降低了坡度,保证了列车行车安全。
多媒体呈现:侯德榜为世界化学工业事业所作的杰出贡献受到各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英国皇家学会、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和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先后聘他为名誉会员。
1949年,侯德榜得到中共中央副主席刘少奇请他回国的消息后,谢绝了印度塔塔公司年薪10万美元的聘请,冲破重重阻挠,绕道回到祖国的怀抱。
(2)日常生活中需要一种化工原料纯碱,你了解到哪些日用品要用到纯碱?学生抢答:食品、肥皂、纸张、药品等。
第七单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使中国逐渐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车轮随之把中国推进到近代时期。
在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些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要求学生掌握:詹天佑和京X铁路的修建。
侯德榜和“侯氏制碱法”。
魏源及其“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X。
严复及其译著《天演论》。
引导学生分析中国近代科学家、思想家取得成就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指导学生填充《中国近代科技、思想成就简表》,培养学生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展示我国近代科学家的辉煌成就,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直观、形象的认识,并加深理解。
指导学生归纳科学家、思想家的成就和思想主X,以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国近代的科技成就,是在十分落后的条件下取得的。
这些成就的取得,展现了中国人民的聪明智慧,同时也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中国近代科学家们的刻苦钻研、坚忍不拔的科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中国近代科技水平与当时欧美先进国家相比是较为落后的,这种落后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帝国主义的掠夺和腐朽的封建制度的阻碍。
中国近代思想家的主X,符合时代的发展和当时的中国国情。
然而,他们的主X在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环境下,是不可能真正、完全实现的。
●○重点和难点重点:詹天佑和京X铁路。
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
魏源和《海国图志》。
严复和《天演论》。
难点:京X铁路的技术问题。
严复的《天演论》及其作用。
●○教法与学法教法:讲解法、讲述法和谈话法,多媒体电教手段。
学法:讨论法。
●○教学资料①投影仪、电脑②投影片或电脑课件:《京X铁路示意图》《京X铁路“人”字形路轨设计原理图示》。
③图片:《詹天佑铜像》《海国图志一百卷》《严复画像》。
④图表:《中国近代科技、思想成就简表》。
●○板书设计第七单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一、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干线①杰出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②京X铁路的修建二、揭开制碱奥秘的侯德榜①化学家侯德榜②“侯氏制碱法”的诞生三、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①魏源和他的《海国图志》②严复及其译著《天演论》●○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中国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变化的内容。
历史初二上人教新资料第21课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一)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是人教版八上历史第七单元内容,其地位相对而言不是很重要。
但是它展示了近代中国在西方列入侵、民族危难的时刻,不少的爱国知识分子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努力学赶超世界先进文化,取得的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成就,其热血报国的赤子之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京张铁路、侯氏制碱法、《海国图志》、《天演论》中译本等知识点;通过分析、比较詹天佑、侯德榜、魏源、严复在各自领域里,能够做出突出贡献的主要原因,找出他们的共性,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合理安排课本内容的顺序。
用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贯穿本课内容,使其成为一个整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魏源、严复、詹天佑、侯德榜等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努力学赶超世界先进文化,热血报国的赤子之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只有先进文化才能代表社会发展的方向,只要谁先进,就要向谁学。
3、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分析詹天佑、侯德榜、魏源、严复四位文化名人的典型事迹,概括出本课的主题。
难点:分析典型事例,概括主题思想应采用的方法、手段和尺度的把握。
【二】说教法、学法1、媒体辅助法:增加课容量,同时把繁杂的问题简易化,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提高教学效率。
2、提问引导法:通过师生与生生的互动,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主线贯穿法。
可以用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贯穿本课内容,使其成为一个整体。
4、列表比较法:通过列表比较使学生准理解历史概念,并且透过现象认识历史现象的本质。
学生的思维力的发展、想象力的发展,以及创造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说学情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以上的教、学法,即:因为大多学生都不大视历史课的教学,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所以老师仍需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的知识,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
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一、学习目标:一、了解思想家魏源、严复的思想主张;把握魏源的《海国图志》;把握科学家詹天佑、侯德榜的科技成绩;二、通过对魏源等四位历史人物的学习,找出他们共有的优秀品质,培育初步的分析、比较、综合能力。
并学习四位历史人物的优秀品质。
3、通过魏源的主张与什么运动相关联、举例说明“物竞天择”等例子培育同窗们联系相关知识的能力和适应。
二、学习进程(一)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魏源:一、阅读课文,完成知识梳理:(1)魏源生活于鸦片战争时期,参加过抗英斗争,目击了()(2)魏源主张()(3)魏源著有《》,系统介绍了(),并说明编写此书的目的是:二、试探以下两个问题:“师夷长技以制夷”是什么意思?魏源所指的“长技”具体指哪一方面?魏源的思想主张与中国近代史上的什么运动相关联?该运动的结果如何?(二)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严复1、阅读课文,完成知识梳理:(1)严复是()时期的启蒙思想家(2)严复主张()。
他翻译的高作有《》,在书中提出了()观点。
二、小组讨论以下两个问题:从生物学的角度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从历史学的角度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下“世道必进,后胜于今”(三)科学家詹天佑一、阅读课文,完成知识梳理:()年,清政府命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
为了确保行车平安,他制造性的设计出()路轨。
1909年,京张铁路全线通车,这是()2、回忆一下:中国的第一条铁路叫什么名字?它是哪国人修建的?(四)科学家侯德榜一、阅读课文,完成知识梳理侯德榜是我国闻名的化学家,著有《》一书,他研制出了(“”),将制碱本钱降低了()2、课下请教一下化学教师,请他介绍一下“侯氏制碱法”。
(五)阅读一下讲义,总结一下这四位历史人物有什么精神和品质值得咱们学习。
三、做一做,我相信你是最棒的。
一、中国人自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的名字是:A淞沪铁路B滇越铁路C京张铁路D“人”字形铁路二、科学家侯德榜的高作是:A《制碱》B《侯氏制碱法》C《天演论》D《申报》3、严复的思想主张在以下哪个救国探讨中取得了实践: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4、右图这位历史人物是:A魏源B严复C詹天佑D侯德榜5、“侯氏制碱法”将传统的制碱本钱降低了:A40% B50% C60% D70%6、以下属于魏源的思想主张的是:A《制碱》B《侯氏制碱法》C《天演论》D 《申报》7、阅读以下材料,然后回答下列问题:“是书何以作?曰以夷攻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