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特性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86 MB
- 文档页数:20
交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特性一、工作原理:交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基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洛伦兹力定律。
当直流电通过一对线圈时,该线圈产生一个恒定的磁场,而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当有导体运动在磁场中时,导体内部会产生电动势。
利用这一原理,交流电动机在电动机定子内放置线圈,称为“定子绕组”,同时在电动机转子上绕上线圈,称为“转子绕组”。
1.启动阶段:当电流通过定子绕组时,该绕组产生一个旋转磁场,引起转子绕组中的电流。
由于转子上的线圈与定子绕组的磁场互相作用,形成转子上的电磁力,从而使转子开始转动。
2.运行阶段:一旦转子开始旋转,电动机将进入运行阶段。
在这个阶段,定子绕组的磁场将持续转动,而转子绕组的电流将继续随着旋转的磁场作用毛糙转子旋转。
由于交流电流的不断变化,电动机将保持连续的旋转运动。
3.停止阶段:当电源关闭时,定子绕组的电流将停止,并且定子的磁场也会逐渐消失。
由于缺乏动力,转子将停止旋转。
二、特性:1.转速控制范围广:对于交流电动机而言,可以通过调整电源的频率来实现转速的控制。
通过改变电源的频率,可以改变旋转磁场的频率,从而调整电动机的转速。
这使得交流电动机在许多应用中具有灵活的转速控制能力。
2.启动和停止平稳:交流电动机的启动和停止过程非常平稳。
相比之下,直流电动机的启动和停止过程可能会产生较大的冲击和震荡。
这使得交流电动机非常适合对运动平稳性要求较高的应用。
3.维护成本低:交流电动机的维护要求相对较低。
由于没有刷子和对电动机结构的摩擦,交流电动机的故障率较低。
此外,交流电动机没有需要定期更换的刷子,使得维护成本较低。
4.效率较高:交流电动机具有较高的效率。
交流电动机的功率因数通常大于0.9,而功率因数越高,电动机的效率越高。
这使得交流电动机在能量转换时具有更高的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5.成本相对较低:与直流电动机相比,交流电动机的成本相对较低。
这是因为交流电动机的设计和制造过程相对简单,没有直流电动机复杂的结构和零部件。
交流发电机的结构特点及其工作原理1、发电机的结构特点P11C型发动机所配的发电机,是国内外汽车广泛使用的三相硅整流交流发电机。
通过8个二极管组成三级桥式全波整流电路(整流器),将三相绕组中产生的交流电转变为直流电。
其结构如图所示。
把三相发电机各线圈的末端接在一起成为公共端点,又称为三相电源的中性点。
从中性点引出的线称为中线,从三个线圈始端引出的线称为相线。
这种连接方式称为星形接法。
2、整流原理交流发电机发出三相交流电,但汽车上的用电设备和蓄电池都是直流电。
整流器的功能是将交流电转变为直流电。
汽车交流发电机利用硅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能,用6只硅二极管组成三相桥式全波整流电路,把交流电转变为直流电。
8管极交流发电机在中性点增加了两个二极管,也称为中性点二极管,这样使发电机的三次谐波在中性点叠加,可将发电机的输出功率提高。
9管极的交流发电机增加了功率较小的激磁管,这样可以用简单的充电指示灯来表示发电机的工作情况,省去了结构相对复杂的继电器。
3、调节器作用发电机的发电量是随着发动机的转速变化而变化的。
当发电机的电压超过恒定值(如28V)时,就需要加以限制。
IC调节器,是将所有元件集成在一个半导体基片(集成电路)上,利用三级管开关电路的作用控制发电机的磁场,在发电机转速变化时保持其输出电压不变。
电压调节器是一负反馈控制,其在某一规定的高压下起作用,若电机电压高于规定值,则减少激磁电流以降低电机输出电压,限制发电机的输出电压不超出某一规定范围。
如:28V的发电机,控制在28±0.30V范围内。
低于上述控制值,调节器不起调节作用,只是磁场线圈通电线路中的一个导体。
集成电路调节器具有体积小、工作可靠、无须维护等特点,故被广泛使用。
4、汽车交流发电机的特性汽车交流发电机的工作特性是以转速为基准,表示发电机输出电流、电压经整流后与转速的关系。
以输出特性曲线来表示发电机的特性。
输出特性是指发电机输出电压保持衡定时(24V发电机规定为28V),发电机转速与输出电流的关系,通过它可以知道发电机在不同转速下输出功率的大小。
电动机原理和特点的比较本文主要介绍了三种直流电机:普通直流电机、无刷电机、步进电机,两种交流电机:三相异步电动机、伺服电机的原理、特点及调速方法。
1、普通直流电机普通直流电机便是我们最熟悉的一种电动机,它的转子在内部,由线圈组成,定子则在外部,由永磁体组成。
在工作时,而把它的电刷A、B接在电压为U的直流电源上,电刷A是正电位,B是负电位,在N极范围内的导体ab中的电流是从a流向b,在S极范围内的导体Cd中的电流是从C流向d。
载流导体在磁场中要受到电磁力的作用,因此,ab和Cd两导体都要受到电磁力的作用。
根据磁场方向和导体中的电流方向,利用电动机左手定则判断,ab 边受力的方向是向左,而Cd边则是向右。
由于磁场是均匀的,导体中流过的又是相同的电流,所以,ab边和Cd边所受电磁力的大小相等。
这样,线圈上就受到了电磁力的作用而按逆时针方向转动了。
当线圈转到磁极的中性面上时,线圈中的电流等于零,电磁力等于零,但是由于惯性的作用,线圈继续转动。
线圈转过半周之后,虽然ab与Cd的位置调换了,ab边转到S极范围内,Cd边转到N极范围内,但是,由于换向片和电刷的作用,转到N极下的Cd边中电流方向也变了,是从d流向c,在S极下的ab边中的电流则是从b流向a.因此,电磁力FdC的方向仍然不变,线圈仍然受力按逆时针方向转动。
可见,分别处在N、S极范围内的导体中的电流方向总是不变的,因此,线圈两个边的受力方向也不变,这样,线圈就可以按照受力方向不停的旋转了。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要使线圈按照一定的方向旋转,关键问题是当导体从一个磁极范围内转到另一个异性磁极范围内时(也就是导体经过中性面后),导体中电流的方向也要同时改变。
换向器和电刷就是完成这个任务的装置。
当然,在实际的直流电动机中,也不只有一个线圈,而是有许多个线圈牢固地嵌在转子铁芯槽中,当导体中通过电流、在磁场中因受力而转动,就带动整个转子旋转。
直流电机具有响应快速、较大的起动转矩、从零转速至额定转速具备可提供额定转矩的性能,但直流电机的优点也正是它的缺点,因为直流电机要产生额定负载下恒定转矩的性能,则电枢磁场与转子磁场须恒维持90°,这就要藉由碳刷及整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