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四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二讲人体的稳态与免疫限时规范训练20190109228
- 格式:wps
- 大小:144.50 KB
- 文档页数:7
高考生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二轮复习题(附答案)专题六生命活动的调整其次讲人体的稳态与免疫一、单项选择题1. (·扬州一模)病毒疫苗和抗血清(含特异性抗体的血清)在现代免疫学预防、治疗中有重要作用。
以下分析中正确的选项是( )A. 毁灭人体内病毒只需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加B. 一个效应B淋巴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C. 人体接种病毒疫苗获得相应免疫力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 以抗血清治疗病毒性重症患者属于二次免疫2. (·泰州一模)肝脏和小肠是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其血液流淌状况如下列图所示(箭头表示血流方向)。
据图推断某人在进食后,血管P、G和H中,血糖浓度最高及血液中胰岛素含量最高的血管分别是( )A. G血管和P血管B. H血管和P血管C. H血管和G血管D. G血管和H血管3. (·连云港一模)人体稳态的调整力量是有肯定限度的。
以下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A. 寒冷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B. 胰岛B细胞受损消失尿糖C. 饮水缺乏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D. 猛烈运动后,人体血液pH由7.42下降到7.384. (·苏锡常镇二模)以下关于人体免疫调整的表达中,错误的选项是( )A. 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可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B. 体液免疫过程中,少数浆细胞可形成记忆细胞C. HIV攻击T细胞,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严峻缺陷D. 某种过敏原第一次感染人体,人体不会产生相应的过敏反应5. (·苏中二模)H1N1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并诱导体液免疫的过程中,不会发生( )A. 吞噬细胞摄取、处理流感病毒B. 记忆细胞增殖并大量分泌抗体C. 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D. T细胞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6. (·盐城二模)下列图表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以下有关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 )A. ①中可以直接合成大量的血浆蛋白B. 肝脏中①的葡萄糖浓度肯定高于③C. 淋巴细胞与吞噬细胞均可与②直接进行物质交换D. ③和细胞内液之间通过毛细血管壁进行物质交换7. (·南京、盐城三模)右图中的a、b、c分别表示人体内三种细胞外液,细胞1、2、3分别表示处于该细胞外液中的多种细胞,箭头表示这三种液体之间的互相关系。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专题概述:稳态与调节是高考四大命题点之一,命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下丘脑—垂体—相关内分泌腺”的负反馈调节。
(2)血糖、水、体温的调节。
(3)反射弧及兴奋的产生与传导的综合分析。
(4)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及其关系。
(5)生长素和其他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及相关实验分析。
试题大多以实验数据、图表、曲线为命题背景,结合社会、科技及生产、生活实际等新情境进行考查考纲要求:(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Ⅱ(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Ⅱ(3)人脑的高级功能Ⅰ(4)动物激素的调节Ⅱ(5)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Ⅱ(6)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Ⅱ考点分析:考点一、人和动物的神经调节具体考点: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1)反射弧的5个基本环节和兴奋传导方向: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2)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即不能发生。
但在反射弧的前三个环节(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完好的情况下能产生感觉,产生感觉不属于反射。
(3)反射弧中兴奋的单向传导,取决于突触部位兴奋的单向传递。
2.兴奋的传导特点及分析(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在神经元间传递过程的比较①在神经纤维上:由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双向传导a.在膜外,兴奋传导的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反。
b.在膜内,兴奋传导的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同。
②在神经元之间: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单向传递a.是由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过程。
b.由于突触的单向传递,使得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动能够有规律地进行。
3.突触与递质(1)突触的类型①轴突—树突型突触:②轴突—胞体型突触:(2)递质①概念:递质是神经细胞产生的一种化学物质,对有相应受体的神经细胞产生特异性反应(兴奋或抑制)。
②供体:轴突末端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
③传递: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④受体:与轴突相邻的另一神经元的树突膜或细胞体膜上的糖蛋白。
调节专题十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1重温考纲考点2构建思维脑图3考向梳理4复习练案重温考纲考点考点考情1.稳态的生理意义(Ⅱ) 2.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Ⅱ)4.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5.艾滋病的流行与预防(Ⅰ) 本专题与人体健康、生活实践联系密切,五年的高考题中均有涉及。
命题主要分布在内环境的稳态及其调节的实例和免疫调节。
其中对于体温调节、血糖平衡调节的能力考查尤为突出。
备考时,利用图解认识内环境组成并进行三种细胞外液的分析。
列表比较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异同,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异同。
借助实例构建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的模型。
构建思维脑图•(1)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 2、尿素、神经递质。
( )•(2)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恒定不变。
( )•(3)人体血浆缓冲物质使pH 保持稳态属于体液调节。
( )•(4)胰岛A 细胞与胰岛B 细胞分泌的激素不同,但细胞核基因相同。
( )•(5)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量会增加。
( )•(6)胰岛B 细胞分泌胰岛素受血糖浓度和神经递质双重调节。
( )•(7)抗体、血浆蛋白、淋巴因子和溶菌酶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 )•(8)在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中,吞噬细胞免疫初与免疫末都发挥作用。
•( )√× × √ √ √ × ×•(9)泪液、胃液和唾液具有杀菌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
( )•(10)效应T 细胞能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效应T 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 )•(11)当再次接触同种抗原时,记忆B 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消灭抗原。
( )•(12)T 细胞不只在细胞免疫中起作用,在体液免疫中也起作用。
( )•(13)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病原体属于细胞内寄生菌,这些病原体的清除主要靠细胞免疫。
( )•(14)体液免疫中,抗原必须经吞噬细胞传递给T 细胞,T 细胞分泌淋巴因子经过体液作用于B 细胞。
开躲市安祥阳光实验学校第二讲人体的稳态与免疫[限时规范训练] 练思维练规范练就考场满分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物质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A.O2、CO2、血红蛋白、H+B.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H2O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D.Na+、HPO2-4、葡萄糖、氨基酸解析: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项错误;过氧化氢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项错误;载体位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项错误;Na+、HPO2-4、葡萄糖、氨基酸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项正确。
答案:D2.下列有关动物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葡萄糖进入肝脏细胞合成肝糖原②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均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③人体细胞衰老时由于没有酪氨酸无法合成黑色素,继而出现白头发④当血液中缺碘时,甲状腺激素浓度降低,会引起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①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升高血糖,①错误;②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化学本质均为蛋白质,因此均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②正确;③人体细胞衰老时因为酪氨酸酶活性下降,无法合成黑色素,继而出现白头发,③错误;④当血液中缺碘时,甲状腺激素浓度降低,会引起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④正确。
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答案:D3.下面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②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③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在下丘脑产生冷觉和热觉④血糖浓度低时,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促进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⑤内环境渗透压的增高,使下丘脑某部位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④⑤解析: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①正确;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②错误;冷觉和热觉产生部位是大脑皮层,下丘脑中具有体温调节中枢,③错误;血糖浓度低时,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促进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分泌胰高血糖素,促使血糖升高,④正确;内环境渗透压增高,下丘脑某部位接受到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⑤正确,答案是D。
第二讲人体的稳态与免疫能力呈现【考情分析】考查内容2011年2012年2013年稳态的生理意义第9题第3题机体维持稳态中的过程第27题第19题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第12题第32题第4小题【备考策略】1. 应注意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要从分子水平、器官水平、生态系统水平上进行联系综合,来分析稳态调节的机制。
2. 结合社会和生活中与人体营养、健康与疾病防治问题有关的材料信息,以调节机制为出发点,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调节的生理过程。
1. (2013·南京、盐城二模) 人体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共同构成了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②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神经元③激素是通过体液定向传输至靶细胞或靶器官的信息分子④人体的免疫过程不存在反馈调节机制( )A. ①B. ④C. ①③D. ②④2. (2013·南通一模)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增加B. 与淋巴相比,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较高C. 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可在内环境中被分解D. 人体非特异性免疫不参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3. (2013·苏州一模) 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内环境中含有CO2、尿素、性激素和胰蛋白酶等成分B. 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一定会引起过敏反应C. 组织液渗回血浆或渗入淋巴受阻将导致组织水肿D. 腹泻引起体液中水、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大量丢失4. (2013·无锡一模)穿不合脚的鞋子走路,脚上可能磨出水泡。
水泡中的淡黄色液体主要是( )A. 组织液B. 淋巴C. 血浆D. 细胞液5. (2013·镇江一模)某同学在参加远足活动的过程中,感觉浑身酸痛,并伴随着大量出汗。
此时( )A. 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B. 内环境pH失衡,乳酸含量升高C. 虽然代谢产物大量产生但仍然保持内环境稳定D. 肌糖原水解为葡萄糖释放到血液中课堂评价1. (2013·无锡一模)下列关于人在剧烈运动时生理变化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B. 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一段时间内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C. 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D. 血液中CO2含量上升,刺激呼吸中枢促进呼吸运动2. (2013·镇江一模)CAV16病毒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和其他并发症。
(参考)2019年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第一部分知识落实篇专题五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讲人体的稳态和免疫讲解1.稳态的生理意义(Ⅱ)。
2.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
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Ⅱ)。
4.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
5.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Ⅰ)。
1.(2015·新课标卷Ⅰ)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 mL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解析:维持血浆和组织液渗透压的无机盐离子主要是Na+和Cl-,当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 mL后,生理盐水为兔内环境的等渗溶液,内环境渗透压相对不变,细胞内液的量不会增加,故输入的溶液(主要是Na+)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A正确、B 错误;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中,C、D错误。
2.(2015·重庆卷)下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C)A.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B.血糖含量低于正常C.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D.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加速解析:据化验单数据可知,甲状腺激素含量偏高,会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通过反馈调节会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使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A项错误、C项正确;由于胰岛素的含量低于正常值,会减缓组织摄取、利用葡萄糖,从而导致血糖含量高于正常值,B、D 项错误。
3.(2015·福建卷)有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发病。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B.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生理水平C.效应T细胞将抗原传递给胰岛B细胞致其死亡D.促进T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可用于治疗该病解析:由题意可知,这种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是由于免疫系统过于敏感,攻击自身胰岛B细胞造成,属于自身免疫病,A正确;胰岛B 细胞作用是合成并分泌胰岛素,胰岛B细胞死亡将导致胰岛素水平低于正常生理水平,B错误;效应T细胞将胰岛B细胞作为抗原致其死亡,C错误;促进T细胞增殖将加快对胰岛B细胞的破坏,使该病更加严重,D错误。
高考生物第二轮温习大专题讲座(上)第一讲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生命的物质基础、生命活动的大体单位、细胞工程)第二讲生物的新陈代谢(酶、ATP 、植物代谢、动物代谢、微生物及发酵工程)第三讲生命活动的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人体的稳态及调节、免疫)第四讲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生殖、生物的个体发育)第一讲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生命的物质基础、生命活动的大体单位、细胞工程)【命题趋向】一、直击考点[知识点]解能力要求:由于该部份知识涉及较多的有机化学知识,极易命制跨学科综合题。
命题既考查生化知识,又考查空间结构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部份数学运算能力。
不同有机物的特有元素和共有元素及代谢产物间的关系;各类化合物在细胞中的吸收、运输及应用。
Ⅱ. 实验与探讨能力要求:掌握“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割裂”等实验的原理、生物材料的选择、相关药品的利用、实验步骤和实验成功的关键、实验合理改良办法等。
同时,能将学习的实验原理进行验证性实验和探讨性实验的设计及分析。
Ⅲ.获取信息的能力:会辨别、选择试题给出的相关生物学信息,能运用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与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有关的知识。
能用文字、图表、曲线等形式准确描述本专题的内容。
能对与本专题有关的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进行分析、讨论。
[高考热点]本专题在高考中的热点问题有:细胞的化学成份;物质出入生物膜的方式及其原理;动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及各部份的功能(特别是细胞生物膜系统及其功能)、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结构特点;细胞割裂、分化、癌变和衰老;动植物细胞工程、方式、步骤、特点,尤其是在现今人类社会生活、生产、医药卫生和科学研究方面的应用。
二、命题方向和应试策略Ⅰ.以探讨性实验为题型考查此部份知识。
如探讨细胞中某元素或化合物在胞中的存在形式、重要功能、在细胞中的吸收、运输及应用。
第二讲人体的稳态与免疫[限时规范训练]练思维练规范练就考场满分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物质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A.O2、CO2、血红蛋白、H+B.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H2O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D.Na+、HPO2-4 、葡萄糖、氨基酸解析: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项错误;过氧化氢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项错误;载体位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项错误;Na+、HPO2-4 、葡萄糖、氨基酸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项正确。
答案:D2.下列有关动物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①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葡萄糖进入肝脏细胞合成肝糖原②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均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③人体细胞衰老时由于没有酪氨酸无法合成黑色素,继而出现白头发④当血液中缺碘时,甲状腺激素浓度降低,会引起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①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升高血糖,①错误;②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化学本质均为蛋白质,因此均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②正确;③人体细胞衰老时因为酪氨酸酶活性下降,无法合成黑色素,继而出现白头发,③错误;④当血液中缺碘时,甲状腺激素浓度降低,会引起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④正确。
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答案:D3.下面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②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③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在下丘脑产生冷觉和热觉④血糖浓度低时,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促进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⑤内环境渗透压的增高,使下丘脑某部位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④⑤解析: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①正确;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②错误;冷觉和热觉产生部位是大脑皮层,下丘脑中具有体温调节中枢,③错误;血糖浓度低时,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促进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分泌胰高血糖素,促使血糖升高,④正确;内环境渗透压增高,下丘脑某部位接受到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⑤正确,答案是D。
答案:D4.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又被称为“青春痘”。
雄性激素与皮脂腺细胞内的受体结合,进入细胞核,引起脂质分泌。
雄性激素水平升高导致脂质分泌增多,堵塞毛囊口,形成痤疮。
由于毛囊内的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因此痤疮通常会伴随炎症的发生。
青少年由于学业压力大,是痤疮的常发人群。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痤疮丙酸杆菌是一种厌氧微生物,繁殖所需的能量只能来自细胞质B.雄性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通过调节脂质合成代谢影响脂质的分泌C.痤疮患者体内通常能检测到抗痤疮丙酸杆菌抗体的存在D.痤疮发生的原因是雄性激素水平升高和痤疮丙酸杆菌异常增殖解析:痤疮丙酸杆菌是一种厌氧微生物,且是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没有其他细胞器,所以繁殖所需的能量只能来自细胞质,A项正确;据题干信息可知,雄性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其与受体结合,进入细胞核,引起脂质分泌,B项正确;据题干,由于毛囊内的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因此痤疮通常会伴随炎症的发生,可知痤疮丙酸杆菌(抗原)进入机体,可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C项正确;据题干信息可知,雄性激素水平升高导致脂质分泌增多,堵塞毛囊口,形成痤疮,D项错误。
答案:D5.医学研究表明人的角膜、大脑、软骨、妊娠的子宫等,都能容忍外来的抗原蛋白而不产生排异反应,这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为“免疫赦免”,这些部位称免疫赦免区。
科学家认为,免疫赦免区的细胞有赦免基因,它能启动自杀程序让免疫细胞自杀,因而使后者不能产生抗体。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免疫赦免”现象说明人体的免疫系统存在一定的缺陷B.不能使用药物提高人体免疫系统的敏感性而获得“免疫赦免”C.妊娠子宫的这种“免疫赦免”是使胚胎移植得以实现的条件之一D.消灭肿瘤细胞和移植器官的排斥主要靠细胞免疫来完成解析:“免疫赦免”对人体有益,是对免疫系统的补充,A错误;“免疫赦免”是由赦免基因控制的,不能通过使用药物获得,B正确;妊娠子宫的这种“免疫赦免”能够使子宫不排斥外来胚胎,C正确;消灭肿瘤细胞和移植器官的排斥主要都是靠细胞免疫来完成的,D正确。
答案:A6.如图为水平衡调节机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表示肾小管,C表示渴觉中枢下丘脑B.食物过咸会引起渗透压感受器兴奋,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C.图中所示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D.A是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产生并释放的解析:分析图示,C能产生口渴感觉,为大脑皮层。
A是抗利尿激素,它由下丘脑产生并由垂体后叶释放;B为肾小管和集合管。
水平衡是神经—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食物过咸会引起渗透压感受器兴奋,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答案:C7.细胞自噬是将细胞内受损、变性、衰老的蛋白质或细胞器运输到溶酶体内并降解的过程。
细胞自噬存在图中甲(微自噬)、乙(巨自噬)、丙(分子伴侣介导)的三种自噬方式。
下列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自噬被维持在一定水平,确保和维持细胞内的稳态B.甲、乙过程与浆细胞分泌抗体过程一样,都需要消耗能量C.溶酶体能合成多种水解酶来完成细胞的自噬过程D.甲、乙、丙三种自噬方式都贯穿于正常细胞的生命历程中解析:图中表示细胞自噬的三种方式,其中方式甲是溶酶体直接胞吞颗粒物;方式乙是先形成自吞小泡,自吞小泡再与溶酶体融合;方式丙为蛋白质水解后通过溶酶体上的膜蛋白进入溶酶体。
细胞自噬被维持在一定水平,确保和维持细胞内的稳态,A正确;甲、乙过程与浆细胞分泌抗体过程一样,都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属于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C错误;甲、乙、丙三种自噬方式都贯穿于正常细胞的生命历程中,D正确。
答案:C8.如图是某人在摄食后及运动过程中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其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摄食后血糖浓度升高,与胰岛A细胞有关B.血糖浓度正常水平的维持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达成的C.A点后血糖浓度降低,是因为胰岛素抑制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D.B点后血糖浓度升高,是因为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肌糖原和肝糖原的分解解析:分析图示可知,分泌物甲为胰岛素,分泌物乙为胰高血糖素。
摄食后血糖浓度升高,与食物中的糖类消化、吸收有关,A错误;血糖浓度正常水平的维持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达成的,B正确;A点后血糖浓度降低,是因为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等,C错误;B点后血糖浓度升高,是因为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D错误。
答案:B二、非选择题9.长跑比赛中,运动员体内多种生理过程发生了改变。
(1)机体产热大量增加,通过神经调节,引起皮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汗腺分泌增强,导致散热加快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这一调节过程的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
(2)机体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较多,刺激渗透压感受器,引起垂体释放________,继而促进________,以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
(3)机体血糖大量消耗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此时骨骼肌细胞的直接供能物质是________。
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肾上腺髓质分泌的________ 增加,使血糖快速补充。
(4)比赛结束后,运动员可适量补充水分以消除由于________中渗透压升高引起的渴感,还可通过积极放松的方式缓解因肌肉细胞中________积累过多造成的肌肉酸痛。
解析:(1)在长跑比赛中,运动员产热大量增加,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皮肤毛细血管,使毛细血管舒张,加快散热,同时汗腺分泌增强,使散热加快。
(2)水盐平衡调节中,下丘脑合成的抗利尿激素,通过垂体释放出来,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
(3)血糖的去向包括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转化为非糖物质,长跑比赛中,血糖大量消耗的主要途径是氧化分解;骨骼肌细胞的直接供能物质是ATP;升高血糖的激素有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
(4)比赛结束后,肌肉酸痛是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造成的。
答案:(1)毛细血管舒张下丘脑(2)抗利尿激素(或:ADH)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3)氧化分解(或:氧化分解供能)ATP(或:三磷酸腺苷)肾上腺素(4)细胞外液乳酸10.广西巴马县是著名的长寿之乡,研究发现该县百岁老人血液中硒含量高出正常人3~6倍。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研究表明,硒具有类似胰岛素的作用,某些糖尿病患者通过补硒,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组织细胞加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2)为验证硒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某研究小组用模型小鼠进行实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组别A组B组C组饲喂的饲料适量含硒的鼠粮?等量含免疫增强剂的鼠粮用羊红细胞作为抗原处理小+++++++++鼠两周,测得体内抗体含量注:“+”越多表示抗体含量越高①据表分析,B组小鼠应饲喂________________;硒增强了小鼠的________(填“非特异性”或“特异性”)免疫功能,依据是。
②在体液免疫中,T细胞产生的________可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研究表明,硒具有类似胰岛素的作用,某些糖尿病患者通过补硒,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2)①据表分析,B组小鼠应饲喂等量不含硒鼠粮;A组小鼠体内的抗体数明显高于B、C 组,说明硒增强了小鼠的特异性免疫功能。
②在体液免疫中,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可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答案:(1)摄取、利用、储存(2)①等量不含硒鼠粮特异性A组小鼠体内的抗体数明显高于B、C组②淋巴因子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11.应激反应是指动物受到各种强烈因素刺激时,如在极地从温暖的室内到室外,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下,体内出现的一系列复杂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1)寒冷环境中,人体的________________能够接受寒冷刺激并产生兴奋,相应的神经细胞的状态变化过程为________________。
(2)人体的温度感受器分为温觉感受器和冷觉感受器,在寒冷环境中温觉感受器未作出相应的反应,说明温度感受器具有________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