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中级会计实务-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转换、减值与处置
- 格式:ppt
- 大小:847.00 KB
- 文档页数:37
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方法转换及合并报表处理[会计实务,会计实操]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方法的转换,主要是在成本法和权益法之间进行转换,偶尔也会由于持股比例的变化导致同一种核算方法(成本法或权益法)前后会计处理的不同。
以下介绍几种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方法转换的会计处理。
一、成本法转为权益法(减资后丧失对子公司的控制权)投资单位与被投资单位在减资处置股权之前是母子公司关系的,在减资处置股权之后不再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导致对被投资单位只实施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应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
1. 处置股权日(丧失控制权日)投资单位个别报表中的处理。
(1)处置部分股权后,对于剩余股权对应的投资成本与按剩余持股比例计算的原取得投资时应享有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的差额,若前者大于后者,视为商誉,不调整投资成本;若前者小于后者,调整处置投资当年年初留存收益(原取得投资与处置投资不在同一年度)或计入处置当期的营业外收入(原取得投资与处置投资在同一年度)。
(2)对于原取得投资时至处置投资这期间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投资单位对投资成本的调整。
①对于原取得投资日至处置投资当年年初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和分派的现金股利,投资单位按剩余持股比例计算享有的部分调整年初留存收益,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
被投资单位在此期间实现的除净利润以外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投资单位按剩余持股比例调整资本公积和长期股权投资。
②对于处置投资当年年初至处置投资日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以及分派的现金股利,投资单位按剩余持股比例计算的份额调整当期投资收益,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
对于除净利润以外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投资单位按剩余持股比例计算享有的部分调整资本公积和长期股权投资。
2. 处置股权日(丧失控制权日)投资单位合并报表中的处理。
丧失控制权日,剩余股权应当按照丧失控制权日的公允价值计量。
处置股权所得价款加上剩余股权公允价值之和与按原持股比例计算的子公司自购买日持续计算至丧失控制权日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的差额,计入丧失控制权当期合并报表中的投资收益。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法的转换股权投资转换涉及六种情形,如下表所⽰:转换形式个别报表合并报表上升(1)公允价值计量转换为权益法原投资调整到公允价值(2)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同⼀控制)保持原投资账⾯价值原投资调整到公允价值(3)公允价值计量转换为成本法(⾮同⼀控制)购买⽇原投资账⾯价值与公允价值相等因个别报表原投资公允价值与账⾯价值相等,所以合并报表⽆需调整下降(4)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剩余投资追溯调整权益法账⾯价值剩余投资调整到公允价值(5)权益法转换为公允价值计量剩余投资调整到公允价值(6)成本法转换为公允价值计量剩余投资调整到公允价值⽆需调整剩余投资价值公允价值计量转换为权益法的核算【例如:5%(⾦融资产)→20%(权益法)】(1)原持有的股权投资分类为可供出售⾦融资产的,其公允价值与账⾯价值之间的差额,以及原计⼊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应当转⼊改按权益法核算的当期损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转换⽇原投资公允价值+新增投资的公允价值。
其他综合收益【或贷⽅】贷:可供出售⾦融资产【原持有的股权投资的账⾯价值】投资收益银⾏存款(2)⽐较上述计算所得的初始投资成本,与按照追加投资后全新的持股⽐例计算确定的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在追加投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的差额,前者⼤于后者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价值;前者⼩于后者的,差额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价值,并计⼊当期营业外收⼊。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贷:营业外收⼊公允价值计量转成本法核算(即通过多次交换交易,分步取得股权最终形成⾮同⼀控制企业合并)(不构成“⼀揽⼦交易”)【例如:5%(⾦融资产)→60%(成本法)】(1)借:长期股权投资【原持有的股权投资公允价值+新增投资成本】贷:可供出售⾦融资产银⾏存款等投资收益【原持有股权的公允价值与账⾯价值之间的差额】(2)原计⼊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应当全部转⼊改按成本法核算的当期投资收益。
中级会计师考试辅导《中级会计实务》第五章第二节讲义1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主要是指企业在股权投资持有期间(包括处置过程中)的核算。
企业应视对被投资单位影响或控制的程度,决定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核算。
本节主要讲解:1.成本法;2.权益法;3.成本法与权益法的转换;4.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和处置。
一、成本法及权益法核算的范围1.成本法:(1)企业持有的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权益性投资,即对子公司投资;(2)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在活跃市场上没有报价且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
2.权益法:(1)企业持有的能够与其他合营方一同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的权益性投资,即对合营企业投资;(2)企业持有的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即对联营企业投资。
【拓展】本图示只是直观说明,题目中要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进行判断,不能仅仅凭借比例判断采用何种后续核算方法。
二、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成本法(一)成本法的核算原则1.初始计量:按上一节的要求处理;主要注意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规定。
2.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中,投资企业享有的部分,应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
会计处理是:借:应收股利贷:投资收益3.投资企业在确认应分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后,应考虑长期股权投资是否发生减值。
【拓展】长期股权投资是以成本法进行核算,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时,投资单位都是增加投资收益。
假设被投资单位是用投资单位投资前取得的利润发放现金股利,可能会使得投资成本虚增,所以是要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减值测试。
【例题16·计算分析题】甲公司于2×10年4月10日取得乙公司6%股权,成本为12 000 000元。
2×11年2月6日,乙公司宣告分派利润,甲公司按照持股比例可取得100 000元。
假定甲公司在取得乙公司股权后,对乙公司的财务和经营决策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该投资不存在活跃的交易市场、公允价值无法可靠取得。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及处置一、基础知识1、转换情形2、图解“跨界”长投成本法(同一控制/非同一控制)长投权益法(合营企业重大影响)“界”金融工具确认计量准则规范的金融资产如上图所示,“界”限以上是长期股权投资,以下是非长投;长投转换中有4种是需要跨界的;涉及到跨界的,需要在个别财务报表上调公允,可以理解为把投资卖了再买。
上升跨界的要把原投资调到公允;下降的要把剩下的投资调到公允。
长投成本法和权益法之间的转换在合并报表上调公允。
3、两种特殊情况:(1)多次交易分步实现同控时,不按跨界处理。
(2)成本法减资转权益法,不跨界,但要追溯调整;是6种转换中唯一要追溯调整的。
4、六种转换情形的会计处理,如下表所示:二、补充知识【补充例题】2×20年1月1日,甲公司支付价款1 015万元(含已宣告发放现金股利15万元),购入乙公司发行的股票200万股,占乙公司有表决权股份的0.5%。
2×20年6月30日,该股票市价为1 100万元。
2×20年7月1日以价格为1 300万元出售该部分股权。
假定甲公司、乙公司均按10%提取盈余公积,不考虑其他因素,请编写甲公司将其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两种情况下的账务处理。
答案三、六种转换转换1:公允价值5%→成本法70%(1)同控(通过多次交换交易、分步实现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不按跨界处理//第一种特殊情况借:长期股权投资(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账面价值×70%+商誉)资本公积─股本溢价/资本溢价盈余公积借差,依次冲减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长投/交易性金融资产/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原持有)银行存款/固定资产/库存商品/原材料/无形资产/股本(本次)资本公积─股本溢价/资本溢价(贷差)同控条件下原5%投资形成的其他综合收益、资本公积暂不处理。
(同控与非同控的最主要区别)★★不按跨界处理★★(2)非同控转换2:权益法20%→成本法55% (也属于多次交易分步实现企业合并)假定,A公司于20×8年3月以12 000万元取得B公司20%的股权,并能对B公司施加重大影响,采用权益法核算该项股权投资,当年度确认对B公司的投资收益450万元。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和会计分录2022-05-10 51账房在此前的文章中,我们已经介绍了长期股权投资的范围、初始计量及后续计量。
接下来,就跟大家分享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即股权增持或减持引起公允价值计量、成本法和权益法的转换。
大家应该都知道,公允价值计量、权益法、成本法之间一共6种转换情形。
增持:公允价值计量转权益法、公允价值计量转成本法、权益法转成本法;减持:成本法转公允价值计量、权益法转公允价值计量、成本法转权益法。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长期股权投资增减时的会计处理方法。
1、公允价值计量转换为权益法投资方因追加投资等原因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或实施共同控制但不构成控制的。
当此前持股比例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会计处理如下: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原投资公允价值+新增投资对价的公允价值】贷: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价值】银行存款【这次付了多少就记多少】投资收益【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差额,也可能在借方】2、公允价值计量转成本法投资方因追加投资,提升了持股比例,变成了具有控制关系的母子公司。
此时的会计处理为:借:长期股权投资贷:交易性金额资产银行存货投资收益【差额,也可能在借方】3、权益法转成本法权益法转为成本法需要考虑“同控”和“非同控”,从而确定长投的入账价值是以账面价值为基础还是以公允价值为基础。
同控合并的会计处理:借:长期股权投资贷:银行存货资本公积非同控合并的会计处理:借:长期股权投资贷:银行存款4、成本法转公允价值计量1)确认有关股权投资的处置损益借:银行存款贷:长期股权投资(出售部分股权账面价值)投资收益(差额,可能在借方)2)剩余股权投资转换为金融资产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剩余部分公允价值)贷:长期股权投资(剩余部分账面价值)投资收益(差额,可能在借方)5、权益法转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方因处置部分股权投资等原因丧失了对被投资单位的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
第五章长期股权投资考情分析本章在近三年考试中客观题和主观题均有出现,其中,有一道计算分析题,分值12分。
本章适宜与合并财务报表结合出综合题,是重要的一章。
内容介绍本章共讲三节内容:第一节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第二节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第三节共同控制资产和共同控制经营其中,第一、二节是本章的重点。
内容讲解第一节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一、长期股权投资的内容本章所指长期股权投资,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的规定,包括:(1)企业持有的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权益性投资,即对子公司投资;(即通过合并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需要编制合并财务报表)(2)企业持有的能够与其他合营方一同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的权益性投资,即对合营企业投资;(3)企业持有的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即对联营企业投资;(4)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在活跃市场上没有报价且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即对参股企业投资。
【拓展】●上图中20%和50%的比例只是一个形式,最终要采用实质重于形式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进行判断。
●共同控制无法用准确的投资比例或者比例段来表达,因为0<投资比例≤50%任何一个比例都有可能形成共同控制。
也就是说共同控制的企业必须至少有两个并列的大股东。
比如:A公司和B公司都对C公司投资50%,则C公司受A公司和B公司的共同控制,为A公司和B公司的合营企业;若是A公司和B公司都对C公司投资30%,其余股份全部分散到其他小股东,C公司的经营政策以及财务的决策权仍需要A公司和B公司共同决定,则C公司仍为A公司和B公司的合营企业。
【例题1·多选题】下列投资中,应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有()。
A.对子公司的投资B.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C.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无法可靠计量的没有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D.在活跃市场中有报价、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的没有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答疑编号01]正确答案』ABC『答案解析』选项D可能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也可能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中华会计网校会计人的网上家园中级会计师考试辅导《中级会计实务》第五章讲义8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考点六: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考点七:共同控制资产及共同控制经营的核算某些情况下,企业可能与其他方约定,各自投入一定的资产进行某项经营活动,例如飞机,而不是通过出资设立一个被投资单位的方式来实现,即为共同控制经营;或者是不同的企业按照合同或协议约定对若干项资产实施共同控制,共同出资购买一项资产,构成共同控制资产。
共同控制经营及共同控制资产与合营企业的共同点是:两个或多个合营方通过合同或协议的方式建立起的共同控制关系,区别在于合营企业是通过设立一个企业,有一个独立的会计主体存在,而共同控制经营及共同控制资产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会计主体。
(一)共同控制经营共同控制经营,是指企业使用本企业的资产或其他经济资源与其他合营方共同进行某项经济活动(该经济活动不构成独立的会计主体),并且按照合同或协议约定对该经济活动实施共同控制。
1.特征通过共同控制经营获取收益是共同控制经营的显著特征。
(1)共同控制经营的情况下,并不单独成立一个企业或组织;(2)为了共同生产一项产品,各合营方分别运用自己的资产并且相应发生自身的费用;(3)按照合同约定确认各合营方本企业在合营产品销售收入中享有的份额。
例如飞机的生产过程中,一个合营方可能负责生产机体,另外一个合营方负责安装发动机,其他的合营方可能分别负责组装飞机的某一组成部分,作为参与飞机生产的每一个合营方,其责任仅限于完成整个经济活动中的某一个组成部分,之后各合营方按照合同或协议的规定分享飞机销售所产生的收入。
2.会计处理:(1)确认其所控制的用于共同控制经营的资产及发生的负债。
共同控制经营的情况下,合营方通常是通过运用本企业的资产及其他经济资源为共同控制经营提供必要的生产条件。
按照合营合同或协议约定,合营方将本企业资产用于共同经营,合营期结束后合营方将收回该资产不再用于共同控制,则合营方应将该资产作为本企业的资产确认。
中级会计实务重点章节知识点一、长期股权投资。
1. 初始计量。
- 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 初始投资成本为合并日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的份额。
- 合并方为进行企业合并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 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以及所承担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的余额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 初始投资成本为购买方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之和。
- 购买方为进行企业合并发生的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中介费用以及其他相关管理费用,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购买方作为合并对价发行的权益性证券或债务性证券的交易费用,应当计入权益性证券或债务性证券的初始确认金额。
- 以企业合并以外的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 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初始投资成本包括与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直接相关的费用、税金及其他必要支出。
- 以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成本为所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
为发行权益性证券支付的手续费、佣金等应自权益性证券的溢价发行收入中扣除,溢价收入不足的,应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 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分别按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的相关规定处理。
2. 后续计量。
- 成本法。
- 适用范围: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即对子公司投资)。
- 账务处理: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投资企业按应享有的份额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
- 权益法。
- 适用范围:对合营企业和联营企业投资。
- 账务处理。
- 初始投资成本的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方法长期股权投资是指企业拥有其他企业股权,持有时间长期并具有长期经营意图的投资。
对于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初始确认、后续计量以及减值处理等方面。
一、初始确认对于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确认,应当按照成本方法进行。
具体的操作是在购买股权时,以实际支付的成本作为初始计量的基础。
同时,还应确认购买时所需要支付的其他费用,如手续费等,将其计入初始投资成本。
二、后续计量1. 股权法计量法对于长期股权投资,可以采用股权法进行后续计量。
根据股权法计量,投资者应在投资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日基于该企业最新可获得的可靠数据计算投资金额。
投资金额的变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应当调整原有投资成本,根据分红情况与其他当时调整记录,便是投资成本的变动。
其次是投资企业利润的变动,投资企业实现利润后,投资者按照其所持股权的比例从投资企业获得对应份额的利润。
2. 成本法计量法除了股权法,还可以采用成本法进行后续计量。
按照成本法计量时,企业应基于其投资成本来计量长期股权投资的价值。
该投资的价值将在损益表上显示为投资收益或投资亏损。
三、减值处理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处理是指在投资价值可能发生减少时,对投资进行减值的会计处理方法。
一般而言,当投资企业的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时,应对投资进行减值测试。
具体的减值测试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以下两种方法之一:1. 公允价值减值方法根据公允价值减值方法,企业应评估投资企业的公允价值,并将其与账面价值进行比较。
如果公允价值低于账面价值,就需要进行减值处理。
2. 成本计量减值方法根据成本计量减值方法,企业应评估投资企业预期现金流量的现值,并将其与投资成本进行比较。
如果预期现金流量的现值低于投资成本,就需要进行减值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当发生减值时,需要及时计提减值损失,并在损益表上确认为投资损失。
而且需要定期进行减值测试,以确保企业能够及时反映投资价值的变动情况。
综上所述,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初始确认、后续计量以及减值处理三个方面。
中级会计师考试辅导《中级会计实务》第五章第二节讲义4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四、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图示:不考虑特殊因素,持股比例在20%以下、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股权投资或持股比例在50%以上的股权投资,一般采用成本法核算;持股比例为20%至50%的股权投资,一般采用权益法核算。
●成本法转为权益法,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增资导致成本法转权益法,如图中箭头①所示,另一种是减资导致成本法转权益法,如图中箭头②所示;●权益法转为成本法,也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增资导致权益法转成本法,如图中箭头③所示,一种是减资导致权益法转为成本法,如图中箭头④所示。
(一)成本法转为权益法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时,应以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作为按照权益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并在此基础上比较该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确定是否需要对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
1.增资:总的思路是“追溯”调整。
即对原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按权益法进行调整。
(1)原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理●初始投资成本的调整(原持有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与按照原持股比例计算确定应享有原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之间的差额):①属于通过投资作价体现的商誉部分,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②属于原取得投资时因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的差额,一方面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调整留存收益。
●两次投资期间的调整(对于原取得投资后至再次投资的交易日之间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相对于原持股比例的部分):①属于在此期间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中应享有份额的,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调整留存收益。
②属于其他原因导致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中应享有的份额,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同时,应当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新增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理对于新取得的股权部分,应比较新增投资的成本与取得该部分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其中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应调整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同时计入取得当期的营业外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