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地域性探讨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浅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地域特征1. 引言1.1 地域特征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地域特征是指一个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植被分布等方面的特点。
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地域特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地域特征是园林设计的基础,只有深入了解和把握地区的地域特征,设计师才能更好地规划出符合当地环境特点的园林景观。
地域特征能够为园林规划提供设计灵感和创意,通过将当地的自然景观、文化特色融入设计中,可以使园林更加具有地域特色和独特性。
地域特征还与园林规划的可持续性息息相关,合理利用地域特征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保护,为园林的长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地域特征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设计师应该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地区的地域特征,借助地域特征来打造独特的园林设计,实现园林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并为当地社区和游客带来美好的园林体验。
2. 正文2.1 地域特征对园林规划的影响地域特征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着整个园林的风貌、氛围和功能。
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等特征都会对园林规划产生深远影响。
地域特征对园林规划的影响体现在植被选择和搭配上。
根据不同地域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特点,选择适合生长的植物种类和数量,以确保植物能够生长健康、景观能够长期保持美观。
在地域特征的影响下,园林规划中需要考虑植被的绿化率、密度、色彩搭配等因素,使园林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地域特征还会影响园林的水景设计。
在地势较平坦或多雨的地区,可以充分利用自然水源或人工造湖、池等水体,增加园林的景观层次和宜人度;而在干旱地区,需要考虑节水灌溉和蓄水设施的设计,以保障园林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性。
地域特征对园林规划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包括植被选择、水景设计、地形地貌的利用等方面。
只有充分考虑和利用地域特征,才能实现园林规划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打造独特、具有特色的园林设计。
【字数:271】2.2 考虑地域特征的方法考虑地域特征是进行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时必不可少的一环,而要真正有效地考虑地域特征,需要运用一些具体的方法和技巧。
浅谈地域性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表达方式地域性是指一个地方独特的自然环境、地理条件、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等因素所赋予的特定特点。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地域性是设计师要考虑和表达的重要元素之一。
通过表达地域性,可以将设计作品与特定地区的环境和文化相融合,使设计更具有独特性和个性化。
地域性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种,下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首先是自然环境的表达。
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各有特色,如山区、水乡、沿海地区等。
设计师可以通过营造与该地区自然环境相契合的景观形象和植物景观,来表达自然环境的特点。
在山区地区的设计中,可以利用山体、溪流、瀑布等自然元素,创造出具有山水意境的园林景观;在水乡地区的设计中,可以运用水网、桥梁、船只等元素,打造出具有水乡特色的景观。
其次是历史文化的表达。
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设计师可以借鉴和呈现这些历史文化元素,以达到表达地域性的效果。
在古城区的设计中,可以模仿古代建筑的风格和布局,还原出古城的历史风貌;在寺庙、园林等场所的设计中,可以运用传统纹样、雕刻、假山等元素,表达地方的传统文化。
再次是民俗风情的表达。
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民俗风情,这是地域性的一个重要体现。
设计师可以通过设置与当地民俗风情相关的场景和元素,来表达民俗风情。
在江南地区的设计中,可以设置典型的江南水乡街景,营造出江南特有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象;在西南地区的设计中,可以加入藏族、彝族等民族特色的建筑、服饰等元素,彰显当地的民族风情。
最后是地方特色的表达。
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地方特色,如特产、工艺品等。
设计师可以通过设置与地方特色相关的景观元素,来表达地方的独特魅力。
在葡萄酒产区的设计中,可以设置葡萄藤、葡萄酒酒庄等元素,凸显该地区的特产特色;在竹编产区的设计中,可以加入竹制品雕刻、竹林等元素,突出当地的工艺特色。
风景园林设计语言的地域性分析风景园林设计是指通过对自然景观、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的综合分析,借助园林艺术的手法,对园林进行构思、设计和布局,从而创造出美丽的园林景观。
不同地域的风景园林设计语言常常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这种地域性特点既来源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也受到地域文化和审美观念的影响。
本文将对风景园林设计语言的地域性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地域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对风景园林设计语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南方地区多雨湿润,山水相间,植被茂盛,因此南方的风景园林常常以山水相依的意境为主题,注重山水的连绵起伏和曲折流动,营造出宛若画卷般的自然美景。
而北方地区气候干燥,土地辽阔,植被稀疏,因此北方的风景园林设计常常追求简洁、朴素的美学风格,强调线条流畅、形式简练,刻画出大气磅礴的北方自然景观。
地域的自然环境对风景园林设计语言的地域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不同自然环境所塑造的审美情趣和意境也反映在了当地风景园林设计语言中。
二、地域人文历史的影响地域人文历史也对风景园林设计语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为风景园林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源泉和灵感。
古代中国文人墨客常常在园林中游玩、吟诗作画,形成了很多关于园林的文人雅士传统。
它们的诗画作品影响着风景园林设计语言的审美趣味,使之具有独特的文化气质。
地域人文历史中的传统建筑、风俗习惯、民俗文化等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地风景园林设计语言的风格特色。
地域人文历史对风景园林设计语言的地域性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地域文化和审美观念的影响地域文化和审美观念是风景园林设计语言地域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地域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决定了当地人们对景观美学的认知和追求。
江南地区的园林设计注重意境的营造和内心世界的表达,强调山水相依、意境深远,它们的审美追求渗透着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惬意。
而北方地区的园林设计追求的是大气磅礴、雄浑壮美,注重对自然的豪放和对人生的豁达。
浅谈地域性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表达方式地域性作为文化的表现形式,可以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在不同的地区,由于自然环境、人文风俗等不同,人们在风景园林中所追求的美也有所不同。
因此,设计师需要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来体现地域性。
一、空间布局方面在空间布局方面,设计师可以应用不同的手法来表达地域性。
例如,在江南地区,由于水乡丰富的水资源,设计师可以在景区中融入水系,巧妙地利用水的元素来表达江南园林的特色。
在北方地区,则可以采用石头、树木、土地等自然元素,营造出北方园林中的刚毅和厚重感。
二、植物配置方面不同的地区植物的类型、数量、风格等也有所不同,设计师可以通过植物的配置来体现地域性。
例如在江南小园林中,常出现如梅花、桃花、菊花等花卉,色彩绚丽,而北国园林则多种植石榴、松、柏等,重视苍劲有力的形象。
另外,在地域性植物的应用方面,设计师应注意其生态适应性和园林的可持续发展。
三、建筑形态与装饰不同地区的建筑风格也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例如在江南园林中常出现独特的拱桥、廊檐、小亭、藻井等建筑形式,而在北方则出现与雪景相适应的建筑形式。
同时,装饰方面同样也体现出地域性特点,例如建筑上的剪纸、红灯笼等,都是表现地域文化的重要元素。
四、文化氛围营造环境中浸润的文化氛围也是体现地域性的重要方式。
设计师可以通过文化石碑、拓展广场、建立文化综合服务中心、使用本地民谣等方式来共同塑造园林文化风貌。
通过这些手法,植入当地文化,才能让园林有种恰当的文化气息。
总之,地域性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表达有非常多的方式和方法。
通过空间布局、植物配置、建筑形态和文化氛围等方面的表达手法,将地域和文化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体现园林的特色和文化内涵。
浅谈地域性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表达方式地域性是地方文化和环境的特定表现形式,是社会性、经济性、生态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在功利主义的风景园林设计中,地域性往往被忽略。
然而,地域性是设计师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必须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它是把不同地域的要素、文化、风俗和传统融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地方特色。
一、地形地貌的表达地形地貌是地域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师在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
例如,南方地区雨水充足,常常会出现山涧瀑布、溪流、花海等自然景观,在设计中可以加强这些元素的表现。
而北方地区,地势平坦,文化又比较丰富,设计师可以从建筑、园林构件上下手,通过建筑的特色和造型、园林构件的材料和风格,体现地域特色。
二、植物的表达植物是地域性的重要体现方式。
植物具有地域性和文化性,根据地理环境和文化习俗分类,可以分为南方植物和北方植物两种类型。
在设计中,要考虑到植物的类型、特点和地域性。
例如,南方地区的植物多为热带、亚热带植物,如芒果、榴莲等,而北方地区则以古树名木为主,如榆树、楸树等。
设计师可以根据不同地域的植物种类和特点,运用适当的植物材料在设计中体现地域性。
三、建筑的表达建筑是地域性的重要表现方式。
建筑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具有地方文化和历史传统的表现方式,是风景园林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例如,南方的传统歇山式建筑特色显著,将建筑和自然景观相融合。
而北方地区的园林建筑多使用传统的建筑材料和工艺,如灰色砖、青砖片等。
在设计中,建筑物的造型和颜色等方面,都需要与地域特色相匹配,才能发挥出最好的效果。
水是地域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方的水源比较丰富,常常会出现山涧瀑布、溪流、水池等,而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相对较少,设计师可以从雕塑、喷泉等方面进行表现。
在设计中,水的使用要根据不同的地域特色,结合景观的整体布局和氛围做出合理的安排。
总之,地域性是风景园林设计不可或缺的元素,它可以体现出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和地方传统,让园林更具特色。
在设计中,设计师需要充分理解地域性的概念和表现方法,根据不同地域的环境、文化和历史特点,运用适当的设计手法,让风景园林更加具有地域特色。
基于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探究风景园林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设计理念受到了不同地域特征的影响。
不同地域的自然特征、人文风貌以及气候条件都对风景园林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基于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探究,将为我们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设计理念和实践经验。
一、地域特征对风景园林设计的影响1.自然条件不同地域的自然条件包括地形地貌、水域情况、植被类型等都对风景园林设计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在山地地区的风景园林设计中,设计师需要充分利用山地的地形特点,巧妙地融入山水元素,打造出具有山水风情的园林景观。
而在平原地区,设计师则可以多利用水域进行设计,打造出以水景为主题的园林景观。
2.气候条件气候条件也是决定风景园林设计风格的重要因素。
在南方潮湿多雨的气候条件下,设计师需要考虑植物的选择以及排水系统的设计;而在北方干燥少雨的气候条件下,设计师则需要考虑植被的灌溉和维护问题。
气候条件对于植物种类、水域设计、休闲设施的选择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3.人文风貌1.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在风景园林设计的实践中,设计师可以充分利用地形地貌的特点,打造出多样化的园林景观。
在山地地区,可以通过设计山间小径、溪流瀑布等元素,营造出层峦叠嶂的山水景观;在平原地区,可以通过设计草坪广场、水池喷泉等元素,营造出辽阔开阔的景观。
2.植被选择与布局植被的选择与布局是风景园林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设计师需要根据不同地域的气候条件和植被特点,合理选择和布局植被。
在南方地区,可以选择适合潮湿气候的热带雨林植被,如棕榈、竹子等;而在北方地区,则可以选择适合干旱气候的草原植被,如骆驼刺等。
3.水景设计与营造水景是风景园林设计中常见的元素之一,不同地域的水域特点对于水景设计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在南方地区,可以通过设计湖泊、小溪等水域元素,营造出清幽幽静的水景景观;而在北方地区,则可以通过设计渠系、灌溉沟渠等元素,营造出干旱地区的水景景观。
4.传统文化融合在风景园林设计中,设计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设计中。
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地域特征探索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是以城市为背景,以美化城市环境、提升人们生活质量为目标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进行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地域的特征和风俗文化,以确保规划设计与城市环境相协调,给人带来良好的视觉和心理体验。
地域特征是指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壤状况、地貌特点等与城市风景园林设计相关的地理要素。
地域特征的探索对于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至关重要,它能够为设计者提供重要的参考,使设计局限在合理的范围内,更好地与自然环境融合。
地理位置是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最基本的地域特征。
不同地理位置的城市具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和文化背景。
位于沿海地区的城市可能拥有丰富多样的海洋资源,可以充分利用海滩、堤岸、港口等地理要素,打造海滨景观带或海洋公园;而位于内陆的城市则可以利用河流、湖泊等水体,创造宜人的水景环境。
气候条件也是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地域特征。
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植物生长状况、人们对于室外活动的需求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南方城市的气候湿热,可以选择适合热带植物生长的设计方案;而北方城市则需要考虑寒冷的冬季,选择抗寒性强、四季美观的植物。
土壤状况也是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必须综合考虑的地域特征。
不同土壤类型对于植物的生长有着直接的影响。
酸性土壤适合酸性植物的生长,而碱性土壤则适合耐盐碱的植物。
通过了解土壤状况,可以科学选择植物品种,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和生长质量。
地貌特点也是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需要关注的地域特征。
不同地貌特点对于景观格局、景点布局等方面都存在影响。
平原地区通常地势平坦,可以构建广阔的公园草坪,创造开阔的视野;而山地地区地势复杂,可以利用地势起伏,布置多层次的景观空间。
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地域性探讨摘要:区域气候、水文、地理等自然条件不同,形成了各地各具特色的地域特征,也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人文风情和地域景观。
地域性的形成因素首先应该是本土的、自然条件、季节气候、地理位置等;其次,跟当地的历史遗风、本土文化等文化内涵息息相关,二者相互作用共同构架出地域性的独特风貌。
关键词:风景园林地域性设计一地域类型由于我国气候、地理、文化、取材等的地方性差异,逐渐形成了江南、北方、岭南、巴蜀、西域等各种风格。
我国南方由于气候湿润,冬季寒冷时间短,全年气温高,反映在园林建筑上,则轻盈空透。
江南园林是以开池筑山为主的自然式风景山水园林,在很小的范围内凿池堆山、植花栽林,再结合建筑的布局经营,创造出一种含蓄、风韵的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的景观效果。
其总体风格是细巧淡雅。
由于江南气候温和湿润,花木生长良好,种类繁多。
植物的观赏讲究造型和姿态、色彩、季相特征,植物以落叶为主,配合若干常绿树,再辅以藤萝、竹、芭蕉、草花等构成植物配置的基调,并能够充分利用花木生长的季节性构成四季不同的景色。
南方园林的特色主要体现在私家园林上,一是平面布局比较灵活,二是建筑体量比较小巧,三是色彩比较淡雅、清雅、秀丽、轻巧、通透、开敞。
但是北方气候干燥,冬季寒冷,反映在建筑上则缺少空透,质感厚重,总体风格是高亢雄健,别具一种刚健的美。
北京是帝王之都,布局难免注重仪典性的表现,因而规划上使用轴线较多。
植物栽培受气候的影响,观赏树种比江南少,但松、柏、杨、柳、榆、槐和春夏秋三季更替不断的花灌木如丁香、海棠、牡丹、芍药、荷花等,却也构成北方私园植物造景的主题。
北方园林的特色主要体现在皇家园林上,一是平面布局比较严整,二是体量比较庞大,三是色彩比较富丽,因此北方园林实现敦实、厚重、封闭、富贵气。
岭南,即五岭之南,其境域主要涉及广西、广东、海南、福建、台湾等、地处南亚热带和热带地岭南全域气候特点是:温高湿重,雨量充沛,三冬无雪,四季常花。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地域性分析基于地域性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在风景园林的历史价值、人文价值、观赏价值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世界各地历史、地理、人文、气候等自然和历史条件的不同,使不同的区域呈现出了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和地域景观,地域特征各具特色。
忽略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使得景区众景一面、城区千城一面,降低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及建设的意义。
一、地域性的概述地域一般有区域性、人文性、系统性三个基本特征。
地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是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综合体。
不同的地域反射着不同的地域文化,造就了别具一格的地域景观。
地域特征是指在某一个地域范围之内存在的明显区别于其他地域的标志、特征,包括历史背景、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多个方面。
二、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地域性的主要内容地域特征可细分为两大类:地域自然特征、地域人文特征。
对地域特征相关内容的研究可以从地域自然特征、地域人文特征中进行。
1、地域性的自然特征。
在多种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的作用下,地球自诞生之日起就不断的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在不同的地域造就了不一样的自然特征,自然特征是气象气候、地质地貌、植被、水文与生命界有机组合的综合反应,是一个自然综合体。
(1)气候气象。
处于地球外圈层的大气,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是自然环境因素中最活跃的部分,在满足地球生物维持正常生命活动需要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不同地域特色的气候气象特征。
(2)地质地貌。
不同地域的地质土壤的不同情况,决定了自然景观特征的不同。
地貌指地球表面在不同的内外力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各样的地貌形态,地球表面承受着来至于岩浆活动、地壳活动、地震等带来的内力,同时承受着气候中流水、冰川、风化等外力作用,形成了地球表面类型丰富的地貌特征。
地质地貌往往关系着风景园林中植被的种植、亭台楼阁的建造。
(3)植被。
植被是人居环境中的参与者,是人居环境建设过程中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的环境因素。
浅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地域特征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是指在自然和人文环境中布局和组织空间,以创造出适合人们居住、休闲、娱乐和健身的场所。
在设计之初,必须考虑到地域特征,因为地域特征是指不同地区的自然、人文和历史等方面的独特特点,不同的地区的地域特征不同,因此需要结合当地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状况和历史文化背景等因素进行规划设计,从而保护、改造和开发出区域特色。
一、自然环境地球上每个地方的自然环境不尽相同,水文、气象、地貌和植被等因素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有着显著的影响。
因此,规划设计需要根据地域特征,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把自然景观与功能景观结合起来,以达成与自然融合的效果。
例如,水乡地区作为典型的水文环境,悠闲的水乡生活和水与建筑相互交融的景观为特色,这时规划设计中必须考虑河流、湖泊、水渠等水体的布局,使其与建筑物融为一体,创造出富有水乡特色的场所。
而山地地区,由于地形复杂、涵盖广泛,规划设计需要考虑山体的高低起伏、植被的丰富程度和地质条件等因素,以营造出与自然环境和谐一体的人文景观。
二、人文环境每个地区都存在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背景,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必须根据当地的人文环境,进行符合当地文化和历史传统的设计。
例如,南方园林中常常出现假山、流水、垂钓等因素,而北方园林则喜欢使用枯木、石头、雪景和冰雪景观等元素,这都反映当地的历史文化。
在具体规划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历史特色,尊重当地文化习惯和建筑风格,与自然融为一体,以达到量身定制的效果。
三、景观空间的人文价值景观空间是设计师在用地定位和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而景观空间的人文价值则是规划设计中必须确保的。
在城市规划的表现中,城市景观空间往往是城市文化和文化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地人口的人文素质和生活水平,决定着城市景观空间的人文价值。
良好的景观空间能够引领当地的文化发展,因此透过规划设计能够更好地展现当地所代表的文化价值。
综上所述,地域特征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一个重要基础,规划设计必须基于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景观空间的人文价值进行决策,创造出独特的场所和空间,以实现对地域特征的保护、创新与传承。
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地域性探讨
摘要:区域气候、水文、地理等自然条件不同,形成了各地各具特色的地域特征,也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人文风情和地域景观。
地域性的形成因素首先应该是本土的、自然条件、季节气候、地理位置等;其次,跟当地的历史遗风、本土文化等文化内涵息息相关,二者相互作用共同构架出地域性的独特风貌。
关键词:风景园林地域性设计
一地域类型
由于我国气候、地理、文化、取材等的地方性差异,逐渐形成了江南、北方、岭南、巴蜀、西域等各种风格。
我国南方由于气候湿润,冬季寒冷时间短,全年气温高,反映在园林建筑上,则轻盈空透。
江南园林是以开池筑山为主的自然式风景山水园林,在很小的范围内凿池堆山、植花栽林,再结合建筑的布局经营,创造出一种含蓄、风韵的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的景观效果。
其总体风格是细巧淡雅。
由于江南气候温和湿润,花木生长良好,种类繁多。
植物的观赏讲究造型和姿态、色彩、季相特征,植物以落叶为主,配合若干常绿树,再辅以藤萝、竹、芭蕉、草花等构成植物配置的基调,并能够充分利用花木生长的季节性构成四季不同的景色。
南方园林的特色主要体现在私家园林上,一是平面布局比较灵活,二是建筑体量比较小巧,三是色彩比较淡雅、清雅、秀丽、轻巧、通透、开敞。
但是北方气候干燥,冬季寒冷,反映在建筑上则缺少空透,质感厚重,总体风格是高亢雄健,别具一种刚健的美。
北京是帝王之都,布局难免注重仪典性的表现,因而规划上使用轴线较多。
植物栽培受气候的影响,观赏树种比江南少,但松、柏、杨、柳、榆、槐和春夏秋三季更替不断的花灌木如丁香、海棠、牡丹、芍药、荷花等,却也构成北方私园植物造景的主题。
北方园林的特色主要体现在皇家园林上,一是平面布局比较严整,二是体量比较庞大,三是色彩比较富丽,因此北方园林实现敦实、厚重、封闭、富贵气。
岭南,即五岭之南,其境域主要涉及广西、广东、海南、福建、台湾等、地处南亚热带和热带地岭南全域气候特点是:温高湿重,雨量充沛,三冬无雪,四季常花。
岭南园林的建筑,重在选址,不以华丽夺人,而以素构取法,抒发出简朴清新的岭南气息。
“高墙冷巷”的做法是古典园林的特色,多数为南北朝向,多进院落,大进深小面宽,前院大后院小,前为园后为院的布局。
这与北方民居中置大院、四周围闭御寒的四合院很不一样。
岭南地处亚热带,观赏植物品种繁多,园内一年四季都是花团锦簇、绿茵葱翠,老榕树大面积覆盖遮蔽的荫凉效果尤为宜人。
在现代园林中,棕榈类植物又成为一个新特色。
岭南园林地近澳门、广州,又是粤海关之所在,接触西洋文明可谓得风气之先,园林则也当然受到西洋的一些影响。
二当代景观设计的探析
地域性角度看来,景观设计中最严重的一点趋于雷同化:首先,环境景观与已建的建筑单体缺乏共同语言;环境景观雷同化、西洋化;环境景观过于人工化,不顾实际地形考虑,为造景而胡乱堆砌;偏重景观的平面形式设计,忽略景观的立体设计。
其次,在植物配植中,较为严重的是植物的异地化。
如大江南北都可以看到的棕榈类植物,其实棕榈类植物属于岭南的产物,而在内地,由于气候的差异这些美丽的树却变成丑陋的小乔木。
再则,景观设计与本土文化的冲突。
每个城市每个地区都有它自己地域文化的特点,但是在现今许多设计则是抛开这些本质的东西,只顾追求构图的美感和装饰效果,却忽视了空间塑造和视觉效果的研究,造成形式主义的设计风气盛行,又或是盲目媚外迷恋国外设计师,由于他们对中国城市文化的特点把握可能不是很准确,更多的就是抛弃本地区特有的地理、气候特点,更别谈历史文化内涵,只是将他们本国的东西照搬照抄过来,和本地区文化很不协调。
景观设计如何成为设计中精品,首先要满足基本的使用上的功能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整体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来创作设计,景观创作和设计要体现地域性和文化性。
景观总是要扎根于具体的环境之中,要受到所在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的影响,受具体的地形、自然以及地形地貌和地区已有的地段环境所制约的,要体现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性特色,这是造就景观风格的一个基本点,也是考虑问题的首要切入点。
我国北方四面是较高的沙漠、黄土地区,东南多平原,气候干寒,故北方人的性格粗犷豪放,作风务实,富于群体精神;北方的文化也粗放质朴,伦理意识强;南方气候湿润,物产富饶,故南方人性格内向,情感细腻,富于想象,其文化也较为精致,有浓厚的浪漫气息和宗教氛围。
南北方的景观当然也要受这些气候特点的影响。
即使在南北方内部,各地区也存在不同的差异。
岭南地处亚热带海洋气候,高温多雨潮湿,四季长青,被誉为南国风光而驰名中外。
但是,具体就岭南区域,又可以细分到有“三雕三塑”特色的广东园林,峰林石景为中心的广西园林,以建筑地方性和海塑石为胜闽台园林,海岛风光著称的海南园林,中西风格兼容的港澳园林等等。
从狭义的角度来讲,主要是指景观地段的具体的地形,地貌条件和周围的环境。
三总结
景观的地域性表现在地区的历史、人文的环境中,这是由于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人们长期生活决定了历史文化的传统,应该在地区的传统中来寻根,发掘有益的“基因”与现代科技文化相结合,使现代景观地域化,地区景观现代化。
常见的江南水乡的船、北方城市的车以及山城重庆的轿等等,它们的意义都远远超过作为载人的交通工具,其造型、色彩、装饰使它成为地域特征的文化内涵,也成为景观中重要的人文景观。
因此,在景观设计中,应该注重这些人文特征,将地域的自然景观融入文脉的营构之中,充分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人文风俗等等内在精神的东西。
景观作为一种文化,要用心去领悟、去发现、去创造,注重对区域景观和地方性特征的关注,在自己特殊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中谱写特殊主题与风格的史诗,延续原有的文化传统,焕发个性魅力。
参考文献
[1]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2]刘福智.景观园林规划与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3]尤传楷.园林城市文化E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4]张海军.从西安的古建筑看地域主义的塑造[J].山西建筑,2007.。